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語文上冊《蜀道難》原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7K

高二語文上冊《蜀道難》原文(多篇)

賞析 篇一

整體評析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

詩採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脱。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歎,迴環反覆,讀來令人心潮激盪。

整體把握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唐玄宗年後,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着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從“噫籲嚱”到“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詠歎反覆出現,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盪着讀者的心絃。

説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峯首當其衝,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處飛過。太白峯在秦都咸陽西南,是關中一帶的最高峯。民諺雲:“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詩人以誇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並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勝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畫蜀道的高危難行了。

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至“使人聽此凋朱顏”為又一段落。這一段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衝波激浪、曲折迴旋的河川。詩人不但把誇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於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用虛寫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

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雲雨”(《元和郡縣誌》),為唐代入蜀要道。詩人着重就其峯路的縈迴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歎等細節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但詩人筆鋒一轉,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悽的境界。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自“連峯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結束,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着力渲染驚險的氣氛。如果説“連峯去天不盈尺”是誇飾山峯之高,“枯鬆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峯接天的遠景畫面;接着平緩地推成枯鬆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後,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着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如果説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風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後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羣峯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勸人引為鑑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着危機,後來發生的安史之亂,證明詩人的憂慮是有現實意義的。

李白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詩中那些動人的景象宛如歷歷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於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觀賞,而是熱情地讚歎,藉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峯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於把想象、誇張和神話傳説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詩人“馳走風雲,鞭撻海嶽”(陸時雍《詩鏡總論》評李白七古語),從蠶叢開國説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東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詩的用韻,也突破了樑陳時代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後面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編《河嶽英靈集》稱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

關於此篇,前人有種種寓意之説,斷定是專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為,李白“自為蜀詠”,“別無寓意”。今人有謂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遊中屢逢躓礙的生活經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迄無定論。

逐段分析

第一段從開頭到“相鈎連”,用了四韻,為全詩定下豪放的基調,並用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紀》中記載了一個關於蜀道的神話。據説當年秦惠王時,蜀王部下有五個大力士,稱為“五丁力士”。他們力大無窮。於是秦惠王送給蜀王五個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開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見一條大蛇躥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動山搖,山嶺崩塌,壓死了五丁力士。秦國的五個美女都奔上山去,化為石人。這個神話,反映着古代有許多勞動人民,鑿山開路,犧牲了不少人,終於打開了秦蜀通道。李白運用這個神話的母題,寫了第五韻二句:“地崩山摧壯士死”,也可以説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説是指成千累萬為開山闢路而犧牲的勞動人民。他們死了,然後從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棧道連接起來。第一段詩到此為止,用四韻八句敍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個韻,描寫天梯石棧的蜀道。“六龍回日”也是一個神話故事,據説太陽之神羲和駕着六條龍每天早晨從扶桑西馳,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賦》有兩句描寫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於峻阪,陽烏回翼乎高標。”羲和和陽烏都是太陽的代詞。文意是説:太陽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還使太陽回飛避開。“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這一句就是説:上面有連太陽都過不去的高峯。“高標”是高舉、高聳之意,但作名詞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峯。蕭士贇注引《圖經》雲:高標是山名。這是後代人誤讀李白詩,或有意附會,硬把一座山名為高標。原詩以“高標”和“回川”對舉,可知決不是專名。

這兩句詩有一個不同的文本。《河嶽英靈集》、《極玄集》這兩個唐人的選本、敦煌石室中發現的唐人寫本,還有北宋初的《唐文粹》,這兩句卻不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橫河斷海之浮雲,下有逆折衝波之流川”。從對偶來看,後者較為工整,若論句子的氣魄,則前者更為壯健。可能後者是當時流傳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後改定本。故當時的選本作“橫河斷海”,而李陽冰編定的集本作“六龍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險。黃鶴都飛不過,猿猴也怕攀緣之苦。青泥嶺,在陝西略陽縣,是由秦入蜀的必經之路。這條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巖上紆迴盤繞,行旅極為艱苦。參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屬於參宿的分野,秦地屬於井宿的分野。在高險的山路上,從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進。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為此而長歎。這個“坐”字,不是坐立的坐,應該講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韻八句,一氣貫注,渲染了蜀道之難。下面忽然接一句“問君西遊何時還”,這就透露了贈行的主題。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詩那樣,講些臨別的話,而在描寫蜀道艱難中間,插入一句“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呀?”由此反映了來去都不容易。這一句本身也成為蜀道難的描寫部分了。

“畏途巉巖”以下四韻七句,仍然緊接着上文四韻寫下去,不過改變了描寫的對象。現在不寫山高路險,而寫山中的禽鳥了。詩人説:這許多不可攀登的崢嶸的山巖,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這一路上,你能見到的只是古樹上悲鳴的鳥,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飛繞。還有蜀地著名的子規鳥,常在月下悲鳴。據説古代有一個蜀王,名叫杜宇,號為望帝。他因亡國而死,死後化為子規鳥,每天夜裏在山中悲鳴,好像哭泣一樣。

以下還有一韻二句,是第二段的結束語。先重複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接着説:使人聽了這些情況,會驚駭得變了臉色。“凋朱顏”在這裏只能講作因驚駭而“色變”的意思,雖然在別處應當講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韻法與章法似乎有點參差。依韻法來寫,分為三段。但如果從思想內容的結構來看,實在只能説是兩段。從“連峯去天不盈尺”到“胡為乎來哉”是一段,即全詩的第三段。從“劍閣崢嶸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詩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寫蜀道山水之險,但作者分用兩個韻。“尺”、“壁”一韻,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換韻,使讀者到此,有氣氛短促之感。在長篇歌行中忽然插入這樣的短韻句法,一般都認為是缺點。儘管李白才氣大,自由用韻,不受拘束,但這兩句韻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講究詩法的人看來,終不是可取的。

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絕壁上有倒掛的枯鬆,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衝擊崖石的猛勢,如萬壑雷聲。最後結束一句“其險也如此”。這個“如此”,並不單指上面二句,而是總結“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下的一切描寫。在山水形勢方面的蜀道之險,到此結束。此下就又接一個問句:你這個遠路客人為什麼到這裏來呢?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從蜀中人的立場來講,就是説:我們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來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場來講,就是説:如此危險的旅途,你有什麼必要到那裏去呢?

接下去轉入第四段,忽然講到蜀地的軍事形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於固守,難於攻入。像這樣的地方,如果沒有親信可靠的人去鎮守,就非常危險了。這幾句詩完全用晉代張載的《劍閣銘》中四句:“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弗居。”李白描寫蜀道之難行,聯繫到蜀地形勢所具有的政治意義,事實上已越出了樂府舊題“蜀道難”的範圍。巴蜀物產富饒,對三秦的經濟供應,甚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第一句就説蜀地“城闕輔三秦”,也是指出了這一點。李白作樂府詩,雖然都用舊題,卻常常注入有現實意義的新意。這一段詩反映了初唐以來,蜀地因所守非親,屢次引起吐蕃、南蠻的入侵,導致生靈塗炭的戰爭,使三秦震動。

這一段詩,在李白是順便提到,作為描寫蜀道難的一部分。但卻使後世讀者誤認為全詩的主題所在。有人以為此詩諷刺章仇兼瓊,有人以為諷刺嚴武,有人以為諷刺一般恃險割據的官吏,都是為這一段詩所迷惑,而得出這些結論。但是,這幾句詩,確是破壞了全詩的統一性,寫在贈友人入蜀的詩中,實在使人有主題兩歧之感。然詩作本是詩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勢力盤根錯節,險要的地勢更成為滋生割據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誤入是非之地,命喪宵小之手,故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之語。

《蜀道難》原文 篇二

唐代: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及註釋 篇三

譯文

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説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迴曲折的大川。

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

青泥嶺多麼曲折繞着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歎。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

山峯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着;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麼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説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歎!

註釋

《蜀道難》:古樂府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噫籲嚱:驚歎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宋庠《宋景文公筆記》捲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籲嚱’。”

蠶叢、魚鳧:傳説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何茫然:難以考證。何:多麼。茫然:渺茫遙遠的樣子。指古史傳説悠遠難詳,茫昧杳然。據西漢揚雄巜蜀本王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西當:西對。當:對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指連綿高山間的低缺處,只有鳥能飛過,人跡所不能至。橫絕:橫越。峨眉巔:峨眉頂峯。

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峯。 衝波:水流衝擊騰起的波浪,這裏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黃鶴:黃鵠(Hú),善飛的大鳥。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峯。

捫參歷井:參(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mén):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巖:險惡陡峭的山壁。

但見:只聽見。號古木:在古樹木中大聲啼鳴。從:跟隨。

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

凋朱顏:紅顏帶憂色,如花凋謝。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裏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去:距離。盈:滿。

飛湍(tuān):飛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鬧聲,這裏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砯(pīng)崖:水撞石之聲。砯,水衝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裏作動詞用,衝擊的意思。轉,使滾動。 壑:山谷。

嗟:感歎聲。爾:你。胡為:為什麼。來:指入蜀。

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一夫:一人。當關:守關。莫開:不能打開。

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朝:早上。吮:吸。

錦城:成都古代以產棉聞名,朝廷曾經設官於此,專收棉織品,故稱錦城或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諮嗟:歎息聲。

《蜀道難》原文及譯文 篇四

原文: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

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

啊!多麼險峻,多麼高!蜀道難走,比上天還難。

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麼渺茫不清。

從那以後經過四萬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邊擋着太白山,只有鳥道,高飛的鳥才可以橫渡峨嵋山頂。

直到地崩山塌壯士都被壓死,然後才有了天梯與石棧相互連接。

上面有即使是拉車的六龍也要繞彎的最高峯,下面有衝激高濺的波浪逆折的漩渦。

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山迂迴曲折,很短的路程內要轉很多彎,盤繞着山峯。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歎息。

問你西遊什麼時侯回來?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巖難以攀登。

只見鳥兒叫聲淒厲,在古樹上悲鳴,雌的和雄的在林間環繞飛翔。

又聽見杜鵑在月夜裏啼叫,哀愁充滿空山。

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難,讓人聽了這話紅顏衰謝。

連綿的山峯離天不到一尺,枯鬆靠着陡直的絕壁倒掛着。

急流瀑布爭着喧囂而下,撞擊山崖使石頭翻滾發出雷鳴般聲響。

就是這麼危險,你這遠道的人,

為什麼來到這裏?劍閣高峻崎嶇而突兀不平,

一個人守住關口,萬人也打不開。

守關的如果不可靠,就會變成當道的豺狼。

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長蛇,

磨着牙齒吸人血,殺的人數不清。

錦城雖然是個安樂的地方,還是不如回家好。

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難,側過身向西望着,長長地歎息!

《蜀道難》原文 篇五

蜀道難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譯文

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説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迴曲折的大川。

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

青泥嶺多麼曲折繞着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歎。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

山峯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着;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麼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説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歎!

註釋

(1)《蜀道難》:古樂府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2)噫籲嚱:驚歎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宋庠《宋景文公筆記》捲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籲嚱’。”

(3)蠶叢、魚鳧:傳説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何茫然:難以考證。何:多麼。茫然:渺茫遙遠的樣子。指古史傳説悠遠難詳,茫昧杳然。據西漢揚雄巜蜀本王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4)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5)西當:西對。當:對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指連綿高山間的低缺處,只有鳥能飛過,人跡所不能至。橫絕:橫越。峨眉巔:峨眉頂峯。

(6)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相傳秦惠王想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劍閣之南)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餘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為五嶺,入蜀之路遂通。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7)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峯。衝波:水流衝擊騰起的波浪,這裏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8)黃鶴:黃鵠(Hú),善飛的大鳥。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9)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誌》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峯。

(10)捫參歷井:參(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mén):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巖:險惡陡峭的山壁。

(12)但見:只聽見。號古木:在古樹木中大聲啼鳴。從:跟隨。

(13)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説杜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為“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14)凋朱顏:紅顏帶憂色,如花凋謝。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裏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15)去:距離。盈:滿。

(16)飛湍(tuān):飛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鬧聲,這裏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砯(pīng)崖:水撞石之聲。砯,水衝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裏作動詞用,衝擊的意思。轉,使滾動。壑:山谷。

(17)嗟:感歎聲。爾:你。胡為:為什麼。來:指入蜀。

(18)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一夫:一人。當關:守關。莫開:不能打開。

(19)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錦城:成都古代以產棉聞名,朝廷曾經設官於此,專收棉織品,故稱錦城或錦官城。《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諮嗟:歎息。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創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説法:甲、此詩係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説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説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説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這可能是一首贈友詩。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可能是天寶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作者簡介

李白像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蜀道難原文 篇六

蜀道難

原文

噫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

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説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迴曲折的大川。

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

青泥嶺多麼曲折繞着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歎。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

山峯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着;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麼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説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歎!

註釋

(1)《蜀道難》:古樂府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2)噫籲:驚歎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宋庠《宋景文公筆記》捲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籲’。”

(3)蠶叢、魚鳧:傳説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何茫然:難以考證。何:多麼。茫然:渺茫遙遠的樣子。指古史傳説悠遠難詳,茫昧杳然。據西漢揚雄蜀本王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4)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5)西當:西對。當:對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指連綿高山間的低缺處,只有鳥能飛過,人跡所不能至。橫絕:橫越。峨眉巔:峨眉頂峯。

(6)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相傳秦惠王想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劍閣之南)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餘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為五嶺,入蜀之路遂通。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7)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峯。 衝波:水流衝擊騰起的波浪,這裏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8)黃鶴:黃鵠(Hú),善飛的大鳥。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9)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誌》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峯。

(10)捫參歷井:參(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mén):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巖:險惡陡峭的山壁。

(12)但見:只聽見。號古木:在古樹木中大聲啼鳴。從:跟隨。

(13)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説杜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為“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14)凋朱顏:紅顏帶憂色,如花凋謝。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裏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15)去:距離。盈:滿。

(16)飛湍(tuān):飛奔而下的急流。喧(huī):喧鬧聲,這裏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pīng)崖:水撞石之聲。,水衝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裏作動詞用,衝擊的意思。轉,使滾動。 壑:山谷。

(17)嗟:感歎聲。爾:你。胡為:為什麼。來:指入蜀。

(18)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一夫”兩句《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文選》卷五十六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一夫:一人。當關:守關。莫開:不能打開。

(19)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錦城:成都古代以產棉聞名,朝廷曾經設官於此,專收棉織品,故稱錦城或錦官城。《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諮嗟:歎息。

賞析

《蜀道難》本為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李白此詩是對傳統題材的再發揮。此詩的主題思想眾説紛紜,見解不一,我認為它與政治現實還是有一定聯繫的。詩歌創作於天寶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長安的時候,當時表面繁榮的唐朝隱伏和醖釀着衰敗、變亂的危機。藩鎮割據,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詩末抒發的感慨,當是針對時局而發,寄寓着詩人的隱憂,詩歌藉助神話傳説和民諺,馳騁豐富奇特的想像,運用誇張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寫出蜀道的奇和險。唐代殷?稱讚此詩“可謂奇之又奇,自騷人以後,鮮有此體調”。相傳賀知章讀罷《蜀道難》,“稱讚者數四,號為‘謫仙’”。

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歎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並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闢之難。詩歌誇張地説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然後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後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衝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誇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然後詩人懷着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歎,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説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然後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説、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於一爐,想像豐富奇特,誇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前、中、後出現三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容,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