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銷售隊伍建設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6W

農村銷售隊伍建設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最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在當地可以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其知識或技術得到羣眾認可的專業型、帶動型的勞動者。包括農村衞生員、科技推廣員、生產能手、經營能人、能工巧匠等。農業人才興,則農業農村興。人才興農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尤其是農村實用人才與農業生產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聯繫,是建設社會主義重要力量,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農村實用人才服務於三農,根植在三農工作的第一線,是學習、應用、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力量。近期,我們對我縣的農村實用人才情況進行了調查,並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我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現狀

xxxx縣轄23 個鄉(鎮)、499 個村(居),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2.7 萬,全縣總面積582550公頃,其中林地400萬畝、草場300萬畝、水面30萬畝。近年來,xxxx縣大力實施科技興農、人才興農戰略,緊緊圍繞產業抓工人,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縣農村實用人才已達8956 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4 % ,且以此為紐帶組成的專業協會、合作組織等為主體的農村經濟組織的帶動力量越來越大,成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1、農村實用人才的總量。全縣共有農村實用人才8956人,其中種植業3150人,養殖業2330人,加工業450人,機械業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農村經紀人542人。

2、行業分佈情況。農村實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約佔75%,第三產業約佔24%,第二產業佔1%。第一產業主要在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是能工巧匠、農機服務、商品流通3個行業。第二產業主要是有資金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種植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水稻種植、茶葉生產、柑橘生產、油茶種植、中藥材種植、蔬菜種植、小水果等行業;養殖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水產養殖、生豬養殖、肉牛養殖、蛋雞養殖、山羊養殖、桑蠶養殖、特種養殖等行業。第三產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農村建築、農機服務、農村商品流通等行業。

3、技術結構及特點。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中,生產能手的比例最大,生產型人才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57%;其次為經營型人才分別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6%;技能帶動型人才(能工巧匠),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7%;社會服務型人才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0%。

4、農村實用人才的年齡年齡結構及特點。從年齡結構看,農村實用人才36~50歲年齡段人最多,35歲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比較少分別為17.4%、13.8%、10%,呈現出中年化的特點。

二、我縣對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領導,部門配合形成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機構和領導機構。20xx年3月,我縣就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20個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民素質教育領導小組,下設了辦公室。由農民素質教育辦公室具體負責全縣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23個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機構,配備專人負責。村裏還設立了聯絡員,負責學員的組織聯絡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後印發了《關於提高農民素質推動全縣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行動計劃》(沅政辦發[20xx]5號)和《xxxx縣九大農業產業農民科技培訓實施意見》(沅素辦發[20xx]2號),明確提出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綜合運用各種教育培訓手段,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個方面的素質。逐步增強農民科技致富、市場競爭、自主發展三種能力。畜牧、林業、農機、庫管局、茶葉辦等部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同時,認真組織農民學習農業生產新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科技、科協、文化、司法、團委、婦聯等部門認真引導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傳和法律知識普及力度。組織、人事、宣傳、計劃、財政等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全縣上下形成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社會合力。

(二)依託基地,搞好示範建立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主場地。近年來,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以建立培訓示範基地為切入點,通過依託基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效果明顯。20xx年以來,在全縣23個鄉鎮共同建立了超級稻、水產、茶葉、桑蠶、生豬、水果、蔬菜、油茶等產業的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通過基地共舉辦了各類培訓162期,培訓人員5000餘人,培育各類農村實用人才385人。縣農業局20xx年在全縣建立優質稻基地35萬畝。縣茶葉辦在官莊、北溶、太常等鄉鎮建立了萬畝的茶葉示範基地。各鄉鎮以基地為依託開展產業培訓。如涼水井鎮近年來建立了蛋雞養殖、蔬菜、禮品西瓜基地,通過這種基地 培訓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農民歡迎,效果好。今年來,全縣通過依託示範基地,舉辦各類培訓班200餘期,培訓農民11000餘人次。培育了農村實用人才600多人。示範基地已成為我縣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主場地。

(三)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相關行業間人員的交流學習。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積極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引進優質品種,保證質量,擴大生產規模。通過協會形式,增加相關行業人員間的學習機會,促進技術進步。社員有專門的管理組織,經常組織各種學習交流活動,邀請省農科院及農業高校的專家教授來傳授種植和防病知識,並與科研單位組織合作了科研生產基地。通過合作社,使農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學到了實用農技知識。截止20xx年12月底,xxxx縣經工商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農户4800户,註冊資金552萬元,聯接基地29500畝。20xx年,縣輝煌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被確定為省級示範性合作社,陳家灘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肖家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博亞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確定為市級示範合作社。

(四)創新手段,拓寬渠道開闢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徑。通過把課堂搬到了鄉鎮、村,既為農村解決了辦學缺師資無教材的狀況,也為農民學習提供了方便,廣大農民可以不離崗,不離鄉,就地就近參加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一是建立了農村信息服務平台,內容包括農業種養加實用新技術、農業致富信息和技能、農村政策和法規等。通過現代媒體來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開展培訓進村,科技入户。為了加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縣農民素質教育辦在村設立了教學站,採取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合、推廣新技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專題講座與排憂解難相結合、專家走下去與把農民請上來相結合等形式,積極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農口其他部門也根據農時廣泛開展了送科技等下鄉活動。如縣農民素質教育辦每年要編印5萬份的《農業科技》資料,送到各鄉鎮各農户手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縣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達210場次,送技術資料25萬份,接待農民諮詢2萬人次。

(五)健全機制,加大投入確保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開展。為確保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的開展。我們建立健全了培訓激勵機制,將農民教育和培訓工作實行了目標管理,納入了各鄉鎮單位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近年來,雖然我縣的財政狀況相當緊張,但農民素質教育專項經費給予了一定的保障,設立了農民素質教育專項資金,用於農民素質教育的音像教材、師資培訓、多媒體教育宣傳辦點。同時,23個鄉鎮也都納入財政預算,增加了投入。同時,千方百計積極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農民素質教育,開闢籌資渠道。

三、當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我縣是貧困的農業大縣,又是移民大縣,廣大農村處在山區,自然條件、基礎設施較差,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低,人才素質不高,總量不大。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發現,目前我縣大約有農村實用人才8956萬人,只佔全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4%。就拿xxxx茶葉方面的人才來講,研究員僅1人,高級農藝師4人,農藝師3人,有經驗的茶農近80多人,對於我們一個有着7萬畝茶園的茶葉大縣來講,是非常少的。人才嚴重不足,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沒有受過系統全面的教育,知識面比較窄,視野不夠開闊,技術水平較低,與現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實用人才的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

2、農村實用人才結構不優。在我縣農村中,越是發展較快村或地處城郊、鄉郊,人才較多,素質也相對較高,示範帶動作用越強;反之,人才資源越是不足,發揮作用越少。一是專業結構不優。大部分實用人才仍停留在種植、養殖這種生產週期較長、獲益較慢、風險較大的行業上發展,而對於市場經濟日益需求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物流等方面涉及較少。尤其開拓型的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務的人才較少。還有就是從事文化工作的實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農村人才浪費現象也比較突出。不少農村實用人才,因為資金、思路等原有,還找不到施展才華的舞台,有的甚至技術、能力處在半閒置狀態或乾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齡結構不優,青年農村實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嚴重缺乏。四是學歷結構不優。農村實用人才中96%以上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沒有受過系統的農業專業教育。

3、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經費不足。

一是投入資金不足。就我縣而言,儘管縣財政在運轉艱難的情況下,將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工作需要。特別是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方面,所需教材資料、實踐操作現場、教師授課補助、參觀學習資金均難以落實,直接影響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順利進展,影響實用技術的應用和普及。

二是農村實用人才自身發展資金不足。由於大部分人員生長在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再加上沒有相應的資金扶助,許多有理想、有技術、有文化的實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創業資金而不能依靠專業特長髮家致富,從而使一部分實用人才英雄無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是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資金利用不合理。由於多頭培訓、為了完成量的培訓、培訓針對性差、忽視受訓對象的特點和意願等原因,致使培訓資金用了,效果不佳。

4、農村實用人才的後續管理未跟上。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的發揮。當前,鄉鎮技術人才的缺乏,致使農機、農技、水利、農廣校、文化站等從事農村使用人才培養和管理的機構逐漸退化,甚至名存實亡。相關人員從事其他工作,且年齡偏大,鄉鎮技術人員面臨青黃不接。致使對農村使用人才的後續管理工作難以跟上,也致使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全面。

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收益的辛苦,效益低下,是問題產生的根本。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導致實用人才流失。針對三農的優惠和扶持政策隨時年年提高增加,卻遠遠跟不上農資價格上漲迅猛,農業生產成本過重,加之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造成農業效益低下,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不高,不少農民寧願出租或丟荒棄耕,也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較大,致使不少農村實用人才轉移從事其他行業,造成人才流失。

二是政府職責不清,體制不順。農村實用人才服務管理部門多,卻沒有一個部門是真正的責任主體,造成多頭管理或者管理不順。各部門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缺乏規範、可續、系統的規劃。培訓資源多主體,招生混亂,資源利用率低。缺乏系統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難以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示範帶動作用的積極性。人員資金不足,在鄉鎮一級沒有設置相對應的下屬部門,使權力難以下放,對農村的實用人才管理難度大。而且相關的技術推廣站或者機關單位缺乏相對應的專業人才,甚至有些技術站都沒專業對口的專業人才,外行管理內行,人浮於事,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及管理工作難以開展。

三是農村青年流失嚴重,實用人才後繼乏人。隨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不少農村青年不滿足於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離開農村到城市謀求發展,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是年齡較大、文化素質較低、能力較弱的人,這些人受自身條件的侷限,難於成長為實用人才,而那些靠經驗積累成長起來的農村實用人才年齡逐漸老化,造成農村實用人才後繼乏人。

四是受意識及能力的侷限,制約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一方面,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術技能是主要靠自己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由於受小農意識的影響,一般不願輕易把過硬的技術傳授別人。另一方面,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技術教育,都是些經驗型的人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總結提升,理論指導性不強,限制了他們技術的交流傳授。

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農村的發展要緊緊依靠農民,發揮農民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尤為重要,他們在農村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更是意義重大。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業產業化與科技融合的直接實踐者,是實施科技興農的帶頭人。因此,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建設,就必須在管理、培養、激勵等各個方面下功夫。

1、認真制定有關優惠政策,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發展步伐 。一是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建設資料庫,對現有農村實用人才進行詳細登記、造冊,進一步強化教育培訓,尤其是要突出抓好農村教育改革,大力開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二是對從事農業生產年滿30年的土專家、田秀才和養殖行家裏手應適當給於照顧,比如:通過採取發放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養老保險等方式,適當給於照顧,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為農村經濟繁榮貢獻力量;三是引導農村待業青年學習農業生產知識,要不斷通過保送培訓、出資培訓等方式,儘快解決好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青黃不接的現象。

2、加大資金投入,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農村科普示範園建設,充分發揮科普示範園輻射、帶動作用,真正把科普示範園打造成為農村實用人才學習科技、掌握本領、交流技術、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園;二是為充分調動實用人才的積極性,應積極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生產,從土地使用、資金信貸、農用新產品設施、設備、項目引進等方面給予幫扶,增強信心,認真解決好發展後顧之憂,並更好地影響和帶動廣大羣眾共同致富;三是通過大户輻射的方式推廣技術成果。就是選用部分輻射面廣、經濟效益高、政治素質過硬的大户作為專業示範户,適當給予經費投入,並把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交給專業户、示範户,由他們先搞起來。當地農民看到用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帶來的利益,就會自發地跟着用起來,一項新的技術或新的品種就得以推廣,一項新的產業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斷創新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考核辦法,實行年終綜合評比,對現代農業貢獻大、技術過硬、影響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農村人才進行獎勵,要通過採取綜合評比的措施,不斷加大獎勵金額投入,從而激勵更多的農村實用人才為農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每年還選送一批技術員到高校科研單位學習培訓,以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使其更好的為農村基層服務。加大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持,各項政策儘量向農村傾斜。建立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培養雙帶農村黨員,樹立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典型。大力引導農民發展企業 協會(合作社) 基地 農户的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如山地開發大户劉輝牽頭成立的全縣首個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xxxx縣輝煌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户張國輝領頭創辦的xxxx縣幸福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這些能人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為入會農户提供良種、技術、信息或產品銷售服務,將分散經營的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降低了農民獨闖市場的風險。

3、抓好示範點的建設,突出典型示範帶頭作用。致力於抓好示範點的建設,堅持樹典型、抓示範。通過建立一大批黨員典型示範户,引導帶動羣眾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切實發揮黨員示範户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在發展生產、帶動羣眾致富方面發揮的作用。

4、加強與學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加強培訓力度,推廣農民教育。一是農業、科技、勞動保障、團委、婦聯等相關部門積極推動科技下鄉工程,加強農村培訓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村人才的培訓工程。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及農業技術推廣站的資源優勢,通過集中開班教學、網絡教學、農技人員現場面授指導和送科技下鄉、科技影視進村等形式,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工作,提高了農村人才的素質,為當地培養了一大批的種植能手、養殖能手、經營能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二是進一步加強了與農業高校及科研單位的合作,邀請專家教授來現場授課,指導農業生產。

5、充分發揮農村一體化綜合服務中心職能,積極利用信息平台,不斷創新技術服務手段。一是可以每年分層次評選農村致富帶頭人,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以及樹立典型示範等形式,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宣傳,着力打造適宜實用人才成長和創業的氛圍。二是我縣大力實施農村信息一體化平台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遠程網絡教育,打造綜合的信息化服務平台。宣傳優良品種和先進農業技術,邀請專家學者解疑釋難,指導生產。我縣農村信息網、新聞網等網絡,提供各種新產品、新技術等農業信息,對農民進行遠程教育。三是舉辦農業產品會或博覽會。通過展示優質產品、舉辦農業論壇、展示先進企業、技術產品等形式,進行招商引資,帶動農民知識和技能的更新。

【第2篇】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近年來,農村國小教師教非所學、年齡老化現象,民轉公教師正值退休高峯;教學點分散,班額小,農村國小超編與缺編問題並存和實質缺編導致教師工作負擔重的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下面以xx國小為例:

一、基本情況

xx國小下轄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徑10公里。學校現有7個教學班,81名學生,教職工11人。是所規模較小的完全國小。從教師隊伍來看,有四個問題比較突出:

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工作量過大。

教師學歷全部達到中師以上,中師學歷2人,佔18.18%;大專學歷5人,佔45.45%;本科學歷4人,佔36.36%。

三是現有教師編制不適應學校發展需要。

四是教師培訓機制難以形成,培訓效果不佳。一是教師少,教研、培訓學習氛圍難以形成;二是工作量過大,教研、培訓時間難以保障,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少;三是蘿蔔煮蘿蔔式的教研模式,重實踐輕理論,缺乏針對,缺乏專業引領,不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二、幾點建議

一、探索並改革教師補充機制。

現有的教師補充機制已在逐步解決農村教師隊伍逐步解決師資在年齡、來源、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新補充留用難度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議順應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其中教師都回本大隊工作對當下農村教師補充易,留住難的現狀有借鑑意義,大力實施教師本土化培訓。要加大優秀師範畢業生的儲備,對學校核定編制時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後備師資儲備編制,實施定向培訓,吸引本地優秀大中專畢業從教。同時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活動中向農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農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改革農村學校教師編制標準。

受現行的編制依據師生比影響,農村中國小教師雖超編,但其工作量重(每週19.1節課)。教學點班多學生少,多以複式教學,以師生比或班師比都不能很好解決解決這一矛盾。建議配置師資時應該考慮班師比、師生比、教師課時數等多個指標,充分考慮到了學校在校生數、班級數(年級數)、課程數、教師課前課後工作量等影響因素。綜合考慮教師工作量來配置師資能夠做到因校而異,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師編制的動態管理。

(二)要加大培訓和支教的執行力度。

一是農村國小教師培訓應儘可能安排在節假日進行,以便解決工學矛盾。二是加強農村中國小緊缺學科老師培訓,針對農村國小存在學科薄弱的特點,開展針對性培訓,培訓一專多能型教師,滿足農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為載體,着力培養骨幹教師,並向農村傾斜,使其成為新一輪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力量,發揮其專業引領作用。四是加強遠程培訓管理測。網絡學習的平台應開發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應用程序,既解決培訓硬件條件不足問題,又能隨時隨地開展學習,較好地解決工學矛盾。施訓單位、地方教師培訓機構與受訓教師任職單位之間的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對參訓教師採取多方參與的全程綜合測評考核,提高培訓效果。

【第3篇】2022年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村黨支部書記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直接宣傳者和執行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因此,新時期下加強和改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對於加強黨對農村的領導,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圍繞“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這一課題,我鎮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本鎮的具體情況,經過認真分析與思考,撰寫調研報告如下:

一、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基本現狀

xx鎮現有農村黨支部16個,每個黨支部有書記和副書記各一名,其中15名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10名副書記兼任村委會委員。32名的書記隊伍中男女比例為10:1,只有龍和黨支部的書記和岡陵黨支部、裏村黨支部的副書記為女性。在年齡方面(見表1),40歲以下的2人,佔6.25%,40-49歲的5人,佔15.625%,50-59歲的20人,佔62.5%,60歲及以上的5人,佔15.625%。在文化程度方面(見表2),國中文化的18人,佔56.25%,高中文化的12人,佔37.5%,大專及以上文化的2人,佔6.25%。現任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中很多都是經驗豐富的老黨員,其中黨齡20年以上的12人,佔37.5%,致富能手9人,佔28.125%,新進班子2人,佔6.25%。

表1 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隊伍的年齡結構表

年齡(歲) 人數(人) 所佔百分比(%)

40以下 2 6.25

40-49 5 15.625

50-59 20 62.5

60及以上 5 15.625

表2 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隊伍的文化程度表

文化程度 人數(人) 所佔百分比(%)

國中 18 56.25

高中 12 37.5

大專及以上 2 6.25

二、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存在的問題

1、隊伍結構趨老齡化。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平均年齡為54歲,最高年齡63歲,從表1可見40歲以下的僅2人,50歲以上的25人,佔78.125%,昇平、潭溪、宅羣等9個黨支部的兩名書記年齡都在50歲以上。

2、綜合素質跟先進地區比較有一定距離。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從表2可見大專及以上文化的僅兩人,56.25%的黨支部書記只有國中文化程度。文化素質不高,視野不夠開闊,難以掌握新技能,會影響到農村工作的規範化建設。‚發展意識有待加強。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發展意識決定了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水平。部分書記的發展意識不強,思路不夠清晰,會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村民致富還比較滯後。

3、農村發展黨員工作存在不平衡性。村黨組織書記重視黨建工作、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黨羣幹羣關係比較融洽的村,農村青年入黨的積極性比較高,我鎮強亞、岡陵和魁草等村黨支部,黨員隊伍的素質、結構都比較好;反之,個別村黨支部書記不重視黨建工作,農村青年入黨的積極性不高,黨員隊伍的結構難以得到優化。

4、福利待遇還偏低。目前,我鎮村黨支部書記月報酬為700元。由於大部分村集體經濟還不富裕,導致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福利待遇更發達地區比較還偏低,難以全面調動書記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極個別村集體經濟薄弱,日常開支都比較拮据,書記在開展工作時難度不小。

三、加強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思考及對策

1、拓寬選拔渠道,優化隊伍結構。健全選拔機制。抓好農村黨支部領導班子的建設,關鍵是要選好“一把手”。健全農村黨支部書記的選撥機制,制定一定的選任標準,讓選舉有規可循,把適合的人選上來。‚拓寬選拔渠道。要擴大選人的視野,拓寬用人的途徑,實行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多方式的選拔。通過“引”、“選”、“派”、“挑”等方式,大膽提拔使用黨員中的能人。ƒ抓好後備幹部的培養選拔。要抓好年青幹部和女幹部的培養與選拔,從多方面入手做好人才儲備,增強後備力量,使隊伍結構更加合理。

2、創新培訓機制 ,着力解決村書記隊伍“會幹事”的問題抓好素質工程。堅持“缺什麼補什麼 ,幹什麼學什麼 ,需要什麼培訓什麼”的原則 ,採取上下結合、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方法 ,藉助市委黨校以及基層黨校等陣地 ,抓好村幹部行政管理、政策法規、財務、遠程教育等業務培訓和文化學歷教育。

3、健全激勵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完善激勵機制。對實績突出、羣眾公認度高的書記大力宣傳、表彰和獎勵;對特別優秀的年輕的黨支部書記,予以破格提拔任用,可為他們進入鎮機關或事業單位提供政策支持,可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完善待遇機制。提高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福利待遇標準,逐步推行以基本工資、考核工資和效益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制,使村支書的實績與報酬相統一。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村支書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對退下來的村支書,給予妥善照顧。ƒ完善關心關懷機制。上級黨委要充分理解和關心農村黨支部書記,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難題。對農村黨支部書記要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

4、規範考核管理,發揮農村黨支部書記的作用。健全目標責任、工作考評和監督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定期對農村黨支部書記進行考察和並與其進行交流,及時瞭解其思想、工作動態。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形成科學決策、規範用權的機制,加強對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監督和管理,充分發揮其“帶頭雁”作用。

5、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工程 。同時,推行多渠道選育制。注重從本村籍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科技示範户、致富能手、私營業主、回鄉經商人員等羣體中物色和發現苗子 ,把優秀青年骨幹列為培養對象。努力做到使用一批 ,培養一批 ,儲備一批。

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是農村黨建的核心工作,各級黨組織都應高度重視,關心和支持農村黨支部書記工作開展。提高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素質,農村經濟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才能更加堅實。

【第4篇】農村基層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面對新的形勢和加快發展的任務,要着眼於農村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從確保黨在農村的各項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出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好三個基礎:更新思想觀念、壯大村級收入、規範村級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實...

目前,根據黨中央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的長期穩定是基礎。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擔負着帶領農民實現這一目標的歷史重任。“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為建立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確保黨在農村各項事業後繼有人的需要,我們對全市22個鄉鎮(街道)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基本情況

我市共有908個行政村,904個村黨組織,村“兩委”幹部3753名,農村黨員24226名,村級後備幹部2306名。從全市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總體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力量不斷壯大。近年來,我們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形式,把選拔培養村級後備幹部作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基礎工程來抓,納入黨務工作目標考核,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級後備幹部檔案,全市2306名後備幹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達到了村主要幹部(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職一備的標準。

(二)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各鄉鎮(街道)結合工作實際,舉辦不同規模、不同內容、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同時發揮老黨員、老幹部的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後備幹部的政治素質和致富能力。其中,受過黨務及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的1637名,佔71%;致富帶頭人1038名,佔45%。

(三)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結構趨向合理。本着實用、有效的原則,鎮村兩級擴大視野,調動農村優秀青年參與村級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改善後備幹部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30歲以下的有461名,佔20%;30—35歲的968名,佔42%;35—40歲的392名,佔17%,以中青年居多。學歷全部在國中以上,高中學歷的1406名,佔61%,大專學歷的115名,佔5%。黨員1152名,佔50%;女性346名,佔15%。

(四)村級後備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切實發揮了作用。在村黨組織帶動下,年輕後備幹部幹勁足,熱情高,工作積極,在村級各項工作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在村“兩委”換屆時,能夠為選出精幹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選;在平時班子調整時,也能夠及時充實進來,保持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隊伍的持續穩定。如寧家埠鎮薦家村的後備幹部王士金,工作紮實,作風硬朗,甘於奉獻。在村集體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個人為村民鋪風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絕對優勢當選村委會主任,他與支部密切配合,認真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XX年6月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像這樣的優秀幹部,各鄉鎮都有十多名。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作為強村的發展經驗之一,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刁鎮的刁西村、普集鎮的普東村、白雲湖鎮的鄭碼村等,多年來一直注重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不僅村兩委班子團結穩定,而且後備幹部素質較好,數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級幹部梯次結構,實現了村級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各項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全市後備幹部隊伍已初具規模,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同時,隊伍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其中有的問題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傾向性,不容忽視。一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於加強。在農村發展的新形勢下,後備幹部平時大都忙於種植、養殖或務工、經商,只是到村裏有中心任務時才抽上來從事村務工作。由於平時參與少,缺乏實踐經驗,在具體工作中思路窄,辦法少。特別是剛畢業的學生和退伍軍人,接觸農村實際不多,不能結合具體情況、從村情民意出發去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影響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經濟發展中還不能發揮生力軍的突出作用。半數以上後備幹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體科技水平不高;受過培訓的多以鄉鎮黨委組織的政治培訓為主,參加科技實用技術培訓不多,在農民致富中的“引領”作用不突出,在經濟發展和村級各項工作中還不能發揮骨幹和帶頭作用,缺乏政治素質強和致富能力強、文化素質高和工作水平高的“雙強雙高”型後備幹部。三是部分鄉鎮對後備幹部的管理培訓流於形式。有的僅有名單和檔案,沒有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對後備幹部只滿足於有,而不着力於用,不在培養鍛鍊後備幹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導致不敢用、不會用、不能用,不利於後備幹部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後備幹部的積極性。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主觀方面,一是部分鄉鎮黨委在認識上有偏頗,不想去抓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在各地普遍實行村委會直選的形勢下,有少數鄉鎮領導幹部認為培養村級後備幹部與村級直選的現實不吻合,培養了也不一定選上,費力大而成效小,不能從農村發展長遠大計的角度出發去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點放在經濟工作上,從而放棄了抓發展關鍵、抓農村人才的主動權。二是個別村主要幹部受思想水平和權力意識的侷限,不願培養後備幹部。部分現任村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從個人眼前利益出發,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有意無意地淡漠對後備幹部的選拔和培養。三是少數村主要幹部統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選拔後備幹部。有的擔心選拔後備幹部會引發年輕村組幹部之間的矛盾,導致班子的不穩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

或不能有效使用,貽誤了人才的成長。客觀方面,一是村級任務重,工作難度大。面對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村級工作包括結構調整、引進引辦、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以及計劃生育、土地管理、徵兵、民事調解、精神文明建設等諸多繁重任務,村級負擔重,壓力大,令年輕人望而卻步。二是村幹部職位吸引力差。村幹部報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實一般村幹部的退養安置,不能解決其後顧之憂。個別村集體經濟薄弱,一些正常工作開展不起來,幹部工資常年掛在帳上,導致狀態低迷,成效不高,在羣眾中沒有威信。三是年輕人外出務工多,力量分散。隨着經濟、社會的轉型和變革,農村青年中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員越來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攤”,後備幹部人選缺乏。機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對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指導力度還不夠,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少數鄉鎮黨委及村黨組織在後備幹部的選拔上缺乏機制制約,在培養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崗保障,致使隊伍建設規劃落不到實處。

三、對策及建議

面對新的形勢和加快發展的任務,要着眼於農村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從確保黨在農村的各項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出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好三個基礎:更新思想觀念、壯大村級收入、規範村級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實責任、增強吸引力、健全機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

(一)明確責任主體,在更新觀念的基礎上落實責任

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首先要引起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重視。要從教育引導、典型宣傳和示範帶動入手,以緊密結合實際的理論知識、實實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體典型的説服力,使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以“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為指導,認識到人才是發展的原動力,落實村級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從而以思想觀念的更新促進工作的開展。抓落實,就要明確責任。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明確要求,鄉鎮黨委書記是直接責任人,村黨組織書記是具體責任人。這一責任自然包括幹部隊伍建設。鄉鎮黨委要按照村幹部一職一備的要求和年輕幹部“四化”標準,把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作為“三級聯創”活動的重要內容列入黨建工作規劃,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一是完善檔案,建立後備幹部人才庫;二是實行定期考察、動態管理,既要保持後備幹部隊伍的穩定性,又要不斷提高後備幹部的整體素質。村黨組織要在鄉鎮黨委的指導下,具體抓好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管理和使用,每年結合民主評議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後備幹部,指定專人培養,分配具體任務,嚴格管理考核,確保後備幹部的質量和數量,促進村級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二)營造良好環境,在壯大村級收入的基礎上增強吸引力

有穩定而雄厚的經濟收入作基礎,才有可能把村級工作搞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以生機蓬勃的事業吸引優秀青年積極主動地向黨組織靠攏。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工作步驟,讓青年人在壯大村級經濟中唱主角,抓好引導、幫扶和激勵,把越來越多的既有辦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質的青年人吸引過來、匯聚起來。一是啟動“創業工程”,把村級經濟搞活。我市在開展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中,把經濟發展指標作為評選“五個好”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主要標準。鄉鎮黨委要結合各自實際,着力引導廣大農村幹部尤其是青年黨團員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多種形式,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發家致富、實現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條路。比如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特色產業,搞活物業經營,實施農業產業化等,使資源優勢化為經濟優勢,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力,走好特色發展之路,努力創造有利於後備幹部成長的環境氛圍。我市相公莊鎮桑園村大膽啟動村辦企業改制,將8家集體企業全部改為民營企業,建起了120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形成了以金屬顏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幹企業為龍頭,以工業園為依託的大發展格局。村裏的多數優秀青年在集體及私營經濟發展中大顯身手,既經受了鍛鍊,也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如年輕的村委委員翟建龍就是從中脱穎而出的。全村工業總產值XX年達到3億元,XX年可實現3.5億元,成為全市經濟首強村。二是啟動“幫扶工程”,為村幹部創業引好路。在這一方面,我市探索實行了農村黨建特派員制度,並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黨建特派員構築起三級幫扶工作網絡,25名市級領導幹部下到22個鄉鎮駐村蹲點,310名市直部門下派幹部派駐到109個後進村,942名鄉鎮黨建特派員包駐全市908個行政村,強班子,抓發展,促穩定,形成了幫扶基層的強大合力。在幫扶主體上,採取市直部門幫、鄉鎮政府幫、經濟強村幫、骨幹企業幫等多種形式;在幫扶手段上,採取資金扶持、政策傾斜、信息技術服務、人才幫扶等多種方式。一年來,三級黨建工作隊共幫扶貧困户327户,幫扶資金、物資計110萬元,幫助修路、打井、改造電網的投資達到530萬元,新建和擴建奶牛小區6個,引辦項目5個,總投資1000萬元,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提高了後備幹部的理論素養、科技素質和工作能力,為全市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強更新的活力,從而加快了農村發展速度。三是保障財力支持,建立激勵機制。要結合農村實際,給予村幹部相應的經濟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資略高於農村人均收入水平,並健全村幹部退養安置機制,解決其後顧之憂。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關於加強村黨組織書記規範化管理的暫行規定》,對村黨組織書記從職責條件、選拔任用、教育培訓、考核獎懲、工資待遇、退養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市財政承擔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津貼,做到按月發放,持卡領取。並實行工資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黨組織書記工資標準不得低於每人每月260元,村級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鄉鎮(街道)財政予以支持。對於連續擔任村黨組織書記XX年以上或年滿55歲的,按照一定程序辦理退養手續,享受退休工資或養老保險待遇。這一舉措,激發了村幹部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同時,市委下發了《關於對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實行定額補助的通知》,抗日戰爭時期入黨的老黨員每人每月補助100元,解放戰爭時期入黨的老黨員每人每月補助80元,確保他們能夠老有所養,安度晚年,這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從根本上為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青年黨員的吸引力明顯增強。

(三)創新工作措施,在規範村級管理的基礎上健全機制

規範選拔程序。一是擴大“選”的範圍。按形勢發展要求和班子實際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員、復退軍人、回鄉學生、企業骨幹等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遴選到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中來。二是落實“推”的辦法。我們提出了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兩個基本條件和年齡40歲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兩個參考條件,並指導基層組織根據班子的實際情況,採取發放表格或召開村民會議的形式,廣納意見,推出羣眾滿意的後備幹部。三是實行“考”的制度。通過考試確定人選,並通過日常跟蹤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難險重任務考驗,真正使敢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台,會幹事的人有地位,幹成事的人脱穎而出,完善推選、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選拔程序。多種方式培養。一是以鄉鎮黨校為基地,進行綜合素質培訓,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後備幹部的政治覺悟和駕馭村級工作的能力。二是以鄉鎮站所為基地,進行掛職培訓,讓村級後備幹部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社會、參加實踐,提高科技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三是以村級日常工作為陣地,主動交任務、壓擔子,為後備幹部打造鍛鍊平台,加快成長步伐。四是建立培訓基地,進行專項培訓,強化後備幹部的經濟意識、發展意識,增加經濟工作的實踐經驗,增強創業本領。今年,我們根據形勢發展要求,從村幹部和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實情出發,建立了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農村幹部培訓基地,以6處示範基地作為現場教學示範點,從山東農業大學和知名企業聘請了6名科研人員,從市農業局、林業局和畜牧局聘請了16名科技人員定期從事技術指導和教學。現在的規模每期可培訓200人。從前期培訓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組織開展培訓時,真正做到“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受到了農村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後備幹部的歡迎。實行動態管理。不能將後備幹部建檔立卡後就束之高閣,不聞不問,杜絕後備幹部隊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健全了後備基本情況、實績檔案等基礎資料,更注重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務、建功立業、致富及幫帶情況、外出管理等內容,把監督、管理貫穿於選人、育人、用人的各個環節。文祖鎮以“注重公認、規範管理”的原則為指導,每年結合民主評議村幹部,發動羣眾公開推薦後備幹部,村支部嚴格考察、研究後確定人選,並報鎮黨委備案,每半年對村後備幹部進行一次鑑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時調整補充人員。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們以鄉鎮為單位,對村級後備幹部進行定期考察,堅持優勝劣汰,保持了後備幹部隊伍鮮活的生機。做好備用結合。要堅持遞進培養的原則,建立備用結合制度。通過實踐加強鍛鍊,使其逐步積累豐富的經驗,儘快成熟起來,全面增長才幹,奠定廣泛的羣眾基礎,然後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長,通過推薦和選舉逐步走上兩委幹部崗位,形成村級幹部合理的梯次結構。刁鎮實行了村支書儲備制度,制定選拔標準,履行羣眾推薦、黨員大會通過、黨委考察確定三項程序,落實了跟蹤聯繫、參政議政、定期培訓三項制度,今年換屆後,“能人”書記已佔到70%以上,增強了村幹部隊伍的整體力量。全市各鄉鎮黨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實行“雙培”機制,即把農民中的經濟能人培養成黨員和後備幹部,把黨員和後備幹部中的經濟能人培養成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第5篇】農村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近年來,農村國小教師教非所學、年齡老化現象,“民轉公”教師正值退休高峯;教學點分散,班額小,農村國小“超編與缺編問題並存”和“實質缺編導致教師工作負擔重”的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下面以xx國小為例:

一、基本情況

xx國小下轄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徑10公里。學校現有7個教學班,81名學生,教職工11人。是所規模較小的完全國小。從教師隊伍來看,有四個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30歲以下教師2人(20xx年9月新進的特崗教師),佔教師總數的18.2%;30-45歲教師2人,佔18.2%;45歲以上教師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將退休),佔63.6%。

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工作量過大。

教師學歷全部達到中師以上,中師學歷2人,佔18.18%;大專學歷5人,佔45.45%;本科學歷4人,佔36.36%。

從數據上看,81.82%的教師在合格學歷的基礎上提升了學歷層次,但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專業學科發展不平衡。按《安徽義務教育實驗課程設置安排表》“開齊開足開好課程”的要求,國小各個年級必須開齊音樂、體育、美術和社會實踐活動課,國小三年級以上必須開設英語、計算機課,這些學科都需要專業對口的教師執教。現有教師中體育專業教師1人,英語專業教師1人(均為20xx年新補充的特崗教師)。七個教學班共有每週共有210課時,人均19.1課時,每天近4節課,還要備課、批改作業、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負荷。由於教師缺乏,教非所學、學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現象不可避免。另農村教師多是“半邊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餘還要回家幹農活,由於長時間超負荷運轉,使得教師疲憊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負擔沉重。

三是現有教師編制不適應學校發展需要。

根據中央編辦發[20xx]72號(中央編辦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統一城鄉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規定的師生比例核編,只能配備4名教師,嚴重超編。

四是教師培訓機制難以形成,培訓效果不佳。一是教師少,教研、培訓學習氛圍難以形成;二是工作量過大,教研、培訓時間難以保障,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少;三是“蘿蔔煮蘿蔔式”的教研模式,重實踐輕理論,缺乏針對,缺乏專業引領,不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探索並改革教師補充機制。

現有的教師補充機制已在逐步解決農村教師隊伍逐步解決師資在年齡、來源、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新補充留用難度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議”順應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其中“教師都回本大隊工作”對當下農村教師“補充易,留住難”的現狀有借鑑意義,大力實施教師本土化培訓。要加大優秀師範畢業生的儲備,對學校核定編制時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後備師資儲備編制,實施定向培訓,吸引本地優秀大中專畢業從教。同時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活動中向農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農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6篇】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的興衰,特別是政策性、知識性、專業性比較強的金融企業,顯得更加重要。農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各層次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各層次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整體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結合筆者對該單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由此而引發了對目前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的一份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賈莊信用社位於蒙陰縣最北端,比較偏遠,為轄內九個行政村0.9萬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027萬元,貸款餘額達到294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該社現有幹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在3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幹部職工5人,佔員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賈莊信用社現在設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內勤主任一名,主管會計一名,借據崗兼立據崗一人,櫃組會計2人,複核員一人,出納員一人,外勤業務人員2人。由於單位業務相對較少,地理位置偏遠,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保持不變,人員相對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有的員工還身兼兩職,除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外,給業務發展也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體制不順,用人機制不活。1996年與農業銀行脱鈎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多數是頂替、照顧的內部職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鈎後,儘管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再加上近幾年來,從大中院校引進了二十幾名大學生,但是由於受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一時還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競爭軟化的落後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複合性人才嚴重匱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四是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及建議

(一)、發現人才,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世上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確不常在。這説明發現和識別人才關鍵是各級領導要甘當新時代的伯樂。二是要有求才愛才之心,善於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徵,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特點出發,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徵,避免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煅煉力度,人才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在於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於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愛崗敬業的年青員工創造多崗位煅煉的機會,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四是要明確用人標準,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擇各層次所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與才的關係,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壞才,如果一個有才能的人,沒有甘於奉獻、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一心只想貪圖享樂的話,那麼,才能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要從規避道德風險入手,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方面扼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二)、提高一線窗口人員操作水平。營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優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信用社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和形象,現階段農村信用社人員緊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線缺少各類熟練操作業務的營業人員,因此,農村信用社建設一支業務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線操作人才隊伍尤其重要更是農村信用社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強業務崗位人才隊伍的崗位輪換,把一線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逐步實行按職務、職稱、崗位取酬的激勵機制,能者多勞多得,劣者少勞少得,視員工的能力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這樣既有利於人才在本地區間的合理流動,也有利於促進人員分流,優化全系統員工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加快一線人才隊伍新業務、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改變農信社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落後面貌,短期內單靠外部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必須堅持抓好後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先天文化知識水平不足業績優秀的員工加油充電,提高文化知識,業務理論水平,適應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可以從現有用工中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一批優秀人才輸送到專業院校脱產學習,通過單位、個人雙方負擔教育投入的辦法,畢業後給與相應的待遇。從而實現結構調整與現有人員盤活的雙重戰略。

三是實行崗位等級管理,嚴格員工績效考核。建立激勵和教育機制,正確引導員工自覺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行調整與發掘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雙重戰略一是要推行全員聘用制,把職務和職稱評聘全面納入結構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全方位推進優化組合。根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各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實行雙向選擇,不分地域,競爭上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績取酬。

【第7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縣幅員面積5678平方公里,轄8個鄉鎮、82個行政村、216個自然屯。總人口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7萬人。XX年底,全縣各類人才1.75萬人,其中農村實用人才0.83萬人,佔農業人口總數7.8%。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村是當前我縣農村工作的第一要務,切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關鍵是要依靠人才的力量。完成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以及任務的長期性和全面性,決定農村發展不僅需要農業管理型、經營型、技能型等類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文化、教育、衞生、金融、商業、環保、網絡信息、建築設計、社會服務等行業領域方方面面的人才,各類農村實用人才是新農村建設的智力支撐和希望所在。我縣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等因素,制約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壯大和發展,必須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儘快改變目前存在的這種現狀。

一、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現狀

現狀之一: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

全縣農村實用人才8366人,佔農業人口比例不足8%。其中水稻種植業技術人才1122人,大棚蔬菜大户1282人,北藥種植大户167人,庭院立體栽培人才926人,香瓜種植大户603人,大鵝養殖大户899人,狐貉養殖大户79人,生豬養殖技術人才912人,養魚大户57人,黃牛養殖大户112人,各類工匠649人(包括學徒),經營類人才132人,財務人才82人,教育人才372人,衞生人才203人,文藝人才67人,其他有一技之長的人才702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存在着總量較小,不能完全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的現狀。

現狀之二:農村實用人才素質不高,結構矛盾突出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佔1.65%,國小文化程度佔26.39%,國中文化程度佔55.11%,高中文化程度佔9.4%,中專以上文化程度佔7.45%。農村實用人才中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數不足1%。人才年齡結構不盡合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老齡化,中青年人才嚴重短缺,農村實用人才青黃不接。人才層級結構不盡合理,國中級人才多,高級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少。人才掌握的技術比較單一,專業深度不夠,專業結構不合理,種植養殖人才多,中介組織領辦人、經紀人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識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暢、信息意識不強等現象並存。大量的農村實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親身實踐摸索總結,雖然技術熟練和經驗豐富,但多屬於傳統的農村實用技術,由於接受系統的國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吸收,對現代科技知識的運用能力明顯感到力不從心。

現狀之三:農村實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動性大

種植業是我縣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搞,產業鏈不夠長,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專業村、專業户、專業合作組織。這對農村實用人才數量的擴張、集羣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產生着至關重要的影響。有的村由於產業發展原因,導致一些如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等農村實用人才學非所用,專業技能無用武之地。同時,農村產業效益比較低,導致農村實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謀生的比較普遍,流動性較大。農村實用人才的流失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大量高素質農村人才的流失,進一步加劇了農村人力資源的結構失衡,導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人才匱乏,後繼乏人。

現狀之四:農村實用人才觀念狹隘,引領作用不突出

農村實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時間自然成長地“土秀才”,在思想上還存在小農意識,在帶動羣眾中不積極、不主動,多數侷限在“親幫親”上,真正起引領作用的實用人才還是佔少數,不能形成燎原之勢。有些實用人才觀念狹隘,一項技術掌握到手就不想讓別人學去,不願意傳播推廣,致使有些新技術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推廣。有的雖然技術熟練但掌握的多屬於過時的農村適用技術,由於視野不寬、觀念落後,還抱着原有的技術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術不能夠很好的得到及時推廣。

二、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

農村實用人才上述狀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主要是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

(一)客觀方面

1、傳統的小農思想抑制了農民科學致富的行為。**縣幅員遼闊,地處偏遠,人均耕地面積大,土地資源相對豐富。普通農户只要趕上年頭好,就可以滿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則安”的思想,矇蔽了農民進取意識,主動掌握技能走向成才致富的願望不強。北方農業生產週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閒,冬季漫長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農民有貓冬的習慣,也有的從事賭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農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東家長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2、傳統農業的思維方式影響着先進文化和先進技術的傳播。有很多農民固守田園,很少走出鄉村接觸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了思想的落後,思想的落後導致了技術的落後。“學而優則仕”的老想法,促使農民把子女上大學作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認為與“三農”打交道沒出息。據縣教育部門調查統計,全縣現有高中生中學習農業技術、勵志發展農業的人不足3%,職業高中生中勵志發展農業的不足10%。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後備力量明顯不足。

3、缺少促使農民成為農村實用人才的有效載體和平台。農業發展缺乏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缺少形成專業村和專業户的必要條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少、規模小,可吸納農民的能力有限。村級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不暢,學習培訓場所有限,學習新技術資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農民成長為農村實用人才。

(二)主觀方面

1、重視程度不夠,未形成強勢推進的工作合力。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還沒有真正擺上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視程度不高,推進力度不大。還沒有形成黨政齊抓共管,多方積極配合推進的態勢。

2、政策機制不完善,未形成暢通的農村實用人才成長渠道。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各種體制機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説得多做得少,虛的多實的少,宏觀的多具體的少,缺少實際管用的東西;在資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蓋面不廣,僅限於零打碎敲,沒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於農村實用人才分佈面廣,多為普通農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業,給人才管理帶來了較大困難,多數停留在宏觀上的引導,提要求多,服務相對少,難以形成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訓上,僅限於聘請上級教師臨時輔導,涉農部門技術人員季節下鄉輔導,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辦班輔導等,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現有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靠的是實踐積累,培訓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繫統,終不能形成教育優勢和技術提高的合力。且輔導培訓對傳統農業技術培訓的多,對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少,特別是農業產業化知識、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知識培訓就更少,致使培訓知識陳舊、技術落伍,最新的知識技術不能及時有效地傳播和更新。

3、人才環境不夠優化,未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還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還不能被社會所完全接受,沒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同時,對農村實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領帶動作用宣傳得不夠,農村實用人才缺少榮譽感、成就感、歸屬感,很難形成龍騰虎躍、競相發展的局面。

三、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縣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人才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和市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依託於縣委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XX年全市人才工作現場會在**縣召開,市委組織部授予**縣“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XX年,**縣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進力度。以“**人才年”為牽總,通過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創新人才工作機構設置,實現人才工作宏觀指導與微觀管理相結合

在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任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全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人才工作領導的基礎上,在全縣各部委辦局、各鄉鎮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並專職配備一名人才辦公室主任,負責各單位的人才工作。通過單位推薦、組織部門考核等程序,全縣有46位優秀年輕幹部走上人才辦主任崗位,為推進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中,要求各單位達到“四有”,即有專人負責人才工作、有工作制度、有活動場所、有專項資金。通過將人才工作機構向縱深方向設置,改變了過去只靠宏觀宣傳引導,缺乏有效職能部門和具體人員推進工作的局面,解決了人才工作政策與執行有斷層的問題,使我縣農村實用人才工作各項政策在基層單位落得更準、着的更實、推進更有力度。

(二)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建立人才工作專項基金及相關激勵制度

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是基礎,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是關鍵。我們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觀念,採取社會籌資、財政投入等方式,建立“優秀人才專項獎勵基金”,圍繞吸引人才、資助人才、培養人才、激勵人才,充分發揮“基金”保障促進作用,開展了**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走訪調查活動,幫助解決生產經營方面的困難。累計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對農業技術人員及水稻種植、五味子種植和食用菌、大鵝、狐貉養殖等重點農業項目進行扶持;開展“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活動,實施黨政幹部與農村實用人才“手牽手”工程,促進城鄉人才交流,加快農村人才發展步伐;開展**傑出人才評選活動,營造了全社會關注人才、尊重人才、爭做人才的社會氛圍。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質量

通過政府投入、多方籌資,在基地建設、培訓經費落實等方面切實加大了資金投入。每年都在財政預算中設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用於人才隊伍建設,其中,投資1000萬元建成太陽溝、樺樹、高老莊等3個科技培訓示範基地,每年投入培訓專項經費120多萬元。廣開籌資渠道,協調縣信用聯社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貼息貸款累計4700多萬元;把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列入扶貧開發項目,向上爭取資金3900多萬元;籌集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發展基金500萬元,爭取民間資金1300多萬元,先後幫助7167名農村實用人才解決了資金困難,為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資金保證。

(四)創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方式,開展農村人才學歷教育

為了滿足廣大農村實用人才增長技能、提高學歷水平的要求,幫助農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縣委組織部協調縣教育局,成立了**縣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心,協調省教育廳在培訓中心開辦農村實用人才學歷教育中專班。目前開設了農學、養殖、農經管理和庭院經濟四個專業,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37人,傳授水稻、大豆、玉米、香瓜種植技術,生豬、狐貉、大鵝養殖技術,大棚育秧、食用菌栽培、立體栽培等58項農村實用技術。

(五)創新人才工作服務理念,推進人才工作信息化進程

為適應信息時代人才工作發展需要,實現人才工作更便捷、更準確、更全面、更科學、更快速的目標,開發了**縣人才網。建立了集人才就業、人才招聘、人才培訓、人才論壇、人才考試、就業輔導、資料下載、新聞資訊等為一體的人才工作網絡平台。通過互聯網,人才工作走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人們可以搜索各類人才資訊信息,極大方便了農村實用人才求職就業,自我培訓,社會援助諮詢,政策法規學習,擴大了人才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六)搭建發展舞台,充分施展農村實用人才才華

引導全縣32名有頭腦、有實力的實用人才骨幹領辦企業、創辦基地,以“能人效應”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擴大產業規模,扶持2912户成為產業大户;組建各類協會34個,成員7958人,輻射帶動農民5萬多人,佔農村人口的近46.7%。藉助省、市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這一有利時機,把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列入扶貧開發項目,為782名有技術但無項目、無資金的農村實用人才落實了112個致富項目,累計投入資金2800萬元,帶動了10462名農民脱貧致富,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七)加大宣傳力度,推動人才工作向縱深發展

以農村實用人才為重點,製作農村實用人才宣傳節目23期,各鄉鎮專門出動人才工作宣傳車,派人定期在鄉村巡迴播放,在主要街口懸掛人才工作大型宣傳牌,在縣電視台開辦了《金鑰匙》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專欄,每週五、週六播出,讓農村拔尖人才通過電視向廣大農民朋友傳授農業技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專題講座。在黃金時段播放人才工作宣傳標語110餘條次。在縣機關報開展“**人才年”專題宣傳,組織了以“**人才年”為主題的徵文活動,根據文章質量挑選10篇優秀論文組織了演講賽,增強機關幹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開展了“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大討論活動。通過上述工作,社會對人才工作的關注進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完善制度健全機制上下功夫,積極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深入發展

一是完善促進農村實用人才脱穎而出的組織保障機制。實施“一把手”工程,把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開發工作提高到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日程上,加強黨委和政府對人才工作的領導,並把這項工作情況作為檢驗和考核基層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促使鄉鎮在抓好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抓好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為農村實用人才健康成長、脱穎而出提供組織保障。二是完善人才與科技相融合的育才機制。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實踐和作用發揮的基地建設,以我縣各類示範園區、實用人才培訓基地等作為載體,加大建設力度,完善孵化功能,發揮好基地育才作用;要整合各類農業技術和項目推廣資金,重點扶持新農村建設貢獻大、引領作用突出、帶動能力強的農村優秀實用人才創業發展,更好的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三是完善農村實用人才資金專項投入和社會分擔機制。在財政每年專項投入的基礎上,多渠道、多元化的整合籌措資金,不斷擴大“人才資金”容量,為農村實用人才的快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四是完善農村實用人才激勵機制。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牽頭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和專業技術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鼓勵支持農村實用人才領辦、創辦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各類經濟實體,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五是完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管理機制。建立農村實用人才數據庫,實現對實用人才隊伍的動態管理,為農村實用人才發展政策的制定、開發和使用提供依據。同時,以村黨支部為陣地,以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為依託,設立村級信息聯絡點,負責信息收集和反饋,初步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人才工作信息網絡。六是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整合、運用好各方面資源,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力度。

(二)在擴大總量上下功夫,積極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緊緊抓住培養、服務、評價、激勵等環節,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為重點,依託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心、實踐基地和遠程電化教育站點及農民業校,加大農村各類實用人才的培養,實施千人計劃,大力發展數以千計的新技術推廣人才,數以千計的種養殖能手,數以千計的經營管理人才,數以千計的經濟合作組織人才,着力打造素質技能強、結構優化、數量充足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大力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協會、專業合作組織和民營企業,通過“協會+農户”、“合作社+農户”、“企業+農户”的模式,吸納普通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自覺成才,從而擴大農村人才總量,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訓實用人才上下功夫,積極推動農村實用人才素質全面提升

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辦好農村實用人才中等職業教育,全面提升現有人才的素質技能和學歷水平。二是依靠現代信息技術開通農村實用人才“短信課堂”,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解決農村人才分佈分散、不宜集中培訓的問題,對人才實施“時時培訓”,進一步提高實用人才培訓效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以**人才網為主要平台,進一步完善網絡服務功能,豐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內容設置,建立農業供求服務、農業技術培訓、資料下載等實用版塊,建立各種涉農物資、人才等信息服務平台,加大對外信息傳遞和交流,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使村民準確掌握市場行情;加強農村實用人才中介服務,提供就業幫助,積極支持農村實用人才進入人才市場。四是充分發揮現代農村遠程教育站點、黨員活動室等陣地作用,採取長短結合,課堂與田間地頭結合,培訓內容與農民和社會需要結合,開展好農業技術輔導、職業技能輔導等,傳送科技信息、實用技術和法律知識等,做到技術人才到户、技術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技術技能到手,不斷增強農村實用人才的發展意識,提高業務技能,增強致富、帶富本領。五是採取學習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組織到農業發展水平好的地區異地學習考察,加強對農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開合作組織負責人的培養,積極推進農業科技、教育、衞生等農村實用人才的素質提升。六是深入實施“先鋒工程”,加大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選拔力度,開展“創發展型村領導班子”等載體活動,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管理型人才成長。

(四)在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上下功夫,積極營造有利於農村人才成長髮展和創業興業的社會氛圍

在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中,注意發現和樹立典型,實現培養一個、激發一批、帶動一片。對在新農村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各類實用人才,予以政策扶持和表彰獎勵,努力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風尚。依靠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傳媒,不斷擴大農村優秀人才先進事蹟的宣傳,提升全社會對實用人才的關注度,在全社會努力營造關心和愛護農村實用人才的良好氛圍,激發農村實用人才幹事創業積極性和“傳”、“幫”、“帶”的工作熱情,努力營造有利於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的社會氛圍。

【第8篇】關於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推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滿足農村羣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衞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課題組組織人員對永安及_____市部分縣(區)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鄉(鎮)衞生院、村衞生所,在掌握了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的基礎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就如何加強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廣泛聽取了相關主管部門、衞生界人士及部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現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主要成因及改進意見或建議等四個層次,分別進行如下闡述:

一、當前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基本現狀

2、農村基層衞生機構設施裝備落後,人才短缺,難以承擔農民醫療保障載體的重任。據永安市衞生部門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摸底調查,農村醫療基礎設施、設備配備和人員素質都十分低下。據不完全統計,我省鄉鎮衞生院中業務用房小於1000平方米約佔30%;村衞生所業務用房屬危房的約佔3%。鄉鎮衞生院醫護人員的學歷構成以中專畢業為主,佔72.6%,大學本科以上人員僅佔3.6%,大專學歷為18.8%,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相當部分鄉鎮衞生院的醫護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常輪流值班,不分科室,內、外、婦、兒全拿,是全科醫生。而説是全科醫生,技術又都不精,職稱也就難以晉升,因此,鄉鎮衞生院的醫生很少有中高級職稱的。相當數量的村醫就更是連職稱的門坎都邁不進,因為,這些村醫基本上是從各縣衞生學校畢業,有的僅參加一期短訓班就掛牌行醫,許多村醫更是子承父業,在村裏有些名氣和地位,但醫技水平只能居於中等或偏下。

3、經費方面的不足對鄉鎮醫療事業影響較大。目前,由於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為單一,且數額不足,導致農村醫療經費很有限,特別是鄉鎮一級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負債經營。因此,多數鄉鎮醫院無力引進或留置人才,無力添置醫療設備,無力改善醫院病房及員工住宿條件,無力安排更多的人員去參加學習、進修或者培訓,無力提高員工收入水平,而所有這些因素,均會嚴重影響或阻礙鄉鎮醫療衞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4、鄉鎮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目前,對於鄉鎮衞生從業人員,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衞技人員來説,由於鄉鎮衞生院與縣一級醫院相比,在醫技上和經濟上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在醫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經濟上收入又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條件均較為艱苦,所以大多數非本土的醫衞人員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他們千方百計想往城裏調,為人民服務、為患者解憂的觀念較為淡薄,具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導致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影響了醫患之間的關係,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危機。

5、相當部分鄉鎮醫院的醫療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四、改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或建議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農村7、加強醫衞人員能力建設,提升醫療隊伍人才素質。各級醫療衞生單位,要認真落實省衞生廳“全省衞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衞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培養、考核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中青年技術骨幹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衞生廳選拔大學本科畢業生到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各項任務,制定了加強農村衞生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衞生支農力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並且對每個骨幹均要下發一本下鄉服務考核記錄手冊,以便督促、考核。規定農村衞生技術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療衞生單位接受不少於一年的進修培訓。對此類相關規定,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使其不流於形式。

8、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着力研究解決邊遠貧困山區“就醫難”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衞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建設力度,合理規劃設置村衞生所,加強農村衞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設備,提高衞生服務能力,方便羣眾就近看病;繼續實施好巡迴醫療制度,加大對衞生院對口幫扶和技術扶貧工作,切實抓好城市衞生支農工作,大力推廣縣、鄉二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輪流到邊遠貧困山區駐村坐診制度,,具體可採取巡迴醫療隊、扶貧門診、扶貧病房及“千名醫生送醫進村大行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質優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要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通過紮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工作,確保邊遠貧困山區羣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農民健康保障體制,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藥品集中招(跟)標採購制度,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必須逐步加以解決。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醫療隊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醫療條件,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吸引廣大農村患者。在財政或民間資本無法更多投入之前,農村醫療就擺脱不了“條件差,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條件改善不了”這個怪圈。財政或民間資本更多投入之後,醫生好了,條件好了,剩下的就是隻有等經濟發展後反哺農業,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實得以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農村醫療衞生的困境。

【第9篇】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推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滿足農村羣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衞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課題組組織人員對永安及_____市部分縣(區)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鄉(鎮)衞生院、村衞生所,在掌握了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的基礎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就

如何加強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廣泛聽取了相關主管部門、衞生界人士及部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現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主要成因及改進意見或建議等四個層次,分別進行如下闡述:

一、當前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基本現狀

4、鄉村醫療隊伍醫療設施配置情況。目前,每個鄉鎮衞生院基本上配備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設備,設有化驗室、病房,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但這些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導致這些設備實際未投入使用,同時,由於很大部分鄉鎮醫技人員對知識掌握較膚淺,因此,上述設備配置實際應用較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當有限的。而村一級衞生所,基本上設備配備簡陋、不齊,絕大多數只能做簡單的物理診斷。

5、鄉村醫療建設方面經費情況。鄉鎮衞生院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及醫療收費收入,由於其人員較多,醫療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鄉鎮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是負債運營,不能或根本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髮展衞生事業,且員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萬元之間,與縣市級大醫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影響了鄉鎮醫療事業的正常發展。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資金大部分是個人投入,他們自己精打細算,開支小,且收入與鄉鎮衞生院人員相比相對較高,整體醫療運轉情況是比較良好的。6、鄉村醫療隊伍責任心情況。鄉鎮衞生院人員工資中財政承擔比例約為30%-50%,其餘工資要靠醫療收費自給自足。由於現行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導致衞生院中的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醫院選調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積極、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卻無法讓其離開,這大大制約了衞生院醫療收費的提高,從而影響了整體工資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對較為偏遠的鄉鎮衞生院中,多數人員存在人往高處走思想,嚮往城市、嚮往更好的地方,根本無心戀戰。反之,多數員工因為收入與縣市級醫院人員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不平衡,以至於不安心工作,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隨便,面對疾病時往往有力無心。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村醫大部分是本鄉本土人士,經費是個人投資,他們認真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良好,與鄉鎮衞生院相比形成較為明顯的反差,這無形中擴大了村一級衞生所的生存空間,但限於水平,村醫面對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時,往往有心無力。

二、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衞生資源分佈不均勻。目前,我省醫療衞生資源分佈情況與全國情況大體相同,約有80%集中在城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廣大鄉鎮尤其是偏遠鄉村的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貧困和偏遠鄉鎮的醫院院長普遍反映説: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村來。據瞭解,我省近年來開展了農村衞生三網規範化建設,設立了鄉村醫生的門坎,規定村醫必須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但這基本上只是對新申請執業的村醫,對有的老村醫則按老辦法延續。在個別偏遠縣城,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村醫達不到新門坎的要求。

3、經費方面的不足對鄉鎮醫療事業影響較大。目前,由於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為單一,且數額不足,導致農村醫療經費很有限,特別是鄉鎮一級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負債經營。因此,多數鄉鎮醫院無力引進或留置人才,無力添置醫療設備,無力改善醫院病房及員工住宿條件,無力安排更多的人員去參加學習、進修或者培訓,無力提高員工收入水平,而所有這些因素,均會嚴重影響或阻礙鄉鎮醫療衞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4、鄉鎮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目前,對於鄉鎮衞生從業人員,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衞技人員來説,由於鄉鎮衞生院與縣一級醫院相比,在醫技上和經濟上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在醫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經濟上收入又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條件均較為艱苦,所以大多數非本土的醫衞人員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他們千方百計想往城裏調,為人民服務、為患者解憂的觀念較為淡薄,具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導致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影響了醫患之間的關係,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危機。

5、相當部分鄉鎮醫院的醫療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如,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無專業操作和檢驗人員,設備使用效果欠佳,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這些設備根本未投入使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間。

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目前,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包括縣、鄉、村三級,這個網絡的現狀是:縣級力量較強;鄉鎮級比較薄弱,但能夠承擔一定的工作;村級相對最弱,基本不能負重。據調查分析,政府對農村醫療事業的投入不足,是產生這種現狀的重要原因。具體原因表現為:

1、城鄉之間醫衞人員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據瞭解,由於相對較低的收入及相對艱難的生存環境,不要説好的醫生不願來衞生院,就是衞生院現有的技術好一點的醫生也是千方百計往外調。衞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還面臨着與鄉村個體診所的競爭,有的個體診所的執業醫生就是在衞生院工作幾年,技術有了提高後,辭職出去自立門户的。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鎮來。可見,城鄉之間醫衞人員收入及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是農村醫療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質的原因。

2、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資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鄉鎮衞生院設施裝備較差的約佔一半。而且基層醫衞人員學歷水平、專業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現有鄉村醫生中專學歷的佔70%以上,而且不少是從當年的赤腳醫生轉過來的,年齡多在50歲上下,接班的年輕人基本留不住。這樣的現狀使農民對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站缺乏信任,加之現在交通比過去方便,有病到縣級和市級醫院並不難。因而鄉鎮衞生院門前冷落,難以為繼,不少是負債經營,無法發揮合作醫療載體的作用。目前,不管是鄉鎮衞生院或是村衞生所,在醫技上與縣一級醫院有很大差距,很多醫療技術在農村還不能開始應用,使不應轉院的往上一級醫院轉,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而且導致農民對鄉村醫院產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3、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財政轉移支出差距巨大。由於政府對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鄉村醫衞人員生活、工作環境差,收入相對低;條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這裏看病;患者少,收入少,醫院條件改善不了。農村醫療條件太差,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一旦有個大病就得遠離家鄉到大城市,費用開支呈幾何倍數增加,導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加劇了農民負擔,反過來又壓縮了鄉鎮衞生院的生存空間。如此這般,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總之,以政府目前的財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會出現上述這樣的基礎設施狀況和人才結構,使得鄉鎮衞生院處於基本維持狀態,缺少資金、設備、人員,醫生的治療技術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有的衞生院只能應付一般的病,難、重症就可能診斷不出來,甚至誤診誤治,導致農民對其產生信任危機。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相當數量的農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護意識不強,因此對不是特急的病,他們一般不會單獨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鄉鎮圩日時趕圩、看病一起辦,有的時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錢不花,變成要花大錢。如此惡性循環,成了鄉鎮衞生院擺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或建議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改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設施設備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xx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實把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強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和衞生隊伍建設。因此,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必須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民盟課題調研組針對上述農村普遍存在的醫療衞生隊伍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整體業務素質偏低等實際現狀和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把衞生經費的扶持重點調整到支持農村公共衞生、預防保健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樹立現代人才資源觀念,把加快衞生人才培養作為保證醫療衞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基礎條件,認真落實培訓專項經費,切實抓好現有醫療衞生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急救、傳染病、婦幼重點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農村衞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要切實加強鄉鎮衞生院人才技術隊伍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和再教育工程,提高鄉鎮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如,可逐步由省衞生廳與省教育廳聯合啟動鄉村醫生大學生深造計劃,從現在開始在全省鄉村醫務人員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學員接受高等醫學教育,五年內計劃培養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識與業務水平;又如,要切實推行衞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倡導實施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衞生工程,從現在起就陸續從三級綜合醫院抽調相當比例的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通過人力、技術、管理等多種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滿後對支援人員進行調整、輪換的辦法,將城市衞生資源引向農村,以逐步改變農村衞生工作的薄弱現狀。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村基層衞生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為農村居民就近提供質優、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而且有利於加強農村衞生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最終有利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促進城鄉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衞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衞生部門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羣眾、培訓一批人才,在三年內,逐步形成城市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醫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發展的軟環境。要切實落實各市、縣政府財政對衞生院的補償政策和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的專項經費,同時,要提供財政支出、鄉村補助、各界贊助等多種渠道,努力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合理解決鄉村醫生的報酬問題,儘量縮小與縣市大醫院醫生之間的差距,為鄉村基層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創造根本性條件3、大力籌措資金,加大對基層衞生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農村醫衞人員工作及患者就醫的硬環境。在國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鄉鎮衞生院基本醫療設備的裝備任務。按照衞生部要求的房屋、設備和人員進行配套建設,鄉鎮衞生院的基本醫療設備配置標準必須達到34件,逐步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衞生需求。並將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的財政預算,使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的撥付制度化,保障衞生院持續健康發展。要調整農村中心衞生院佈局,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改造薄弱衞生院,鞏固完善農村醫療保健網絡。要落實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力爭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農民生病到院率,進而提高鄉鎮醫院的醫療收入乃至員工收入。

4、加大農村醫療衞生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多形式多渠道選拔錄用人才,為鄉、村醫療衞生機構的生存發展注入活力之源。為此,要公開招聘醫學院校畢業生,按編制配足衞生院、衞生所工作人員。要從全局的角度優化整合醫療衞生人才資源,合理佈局和使用人才,確保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機構的正常運轉。為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必須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把准入關。要切實推行並落實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農村衞生機構累計工作一年的制度,從制度上幫助和帶動農村衞生工作的發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學佈局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網點,嘗試多種市場化經營方式,合理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目前,可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走醫院診所之間合併、公私資本合作經營、城鄉醫院聯營共建等道路。如,針對人口很少的山區鄉村,施行對部分小所、村所進行合併的辦法,擴大村衞所。這樣既可增大村衞生所人員、資金,又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有利於衞生事業的發展。又如,為促進醫療機構間的公平、公開、有序競爭,各地衞生行政部門對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開放、有序、合理的競爭環境,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逐步引導民間投資成為增加農村醫療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高技術,努力擴大農村醫療機構的生存空間。為此,要加強農村醫療市場的清理整頓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取締不合准入標準的衞生機構和無證非法行醫,加強農村衞生院(所)的規章制度管理,將醫德教育納入農村醫衞人員年度考核之中,增強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居民羣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要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加強衞生行風建設,整頓、規範醫療服務市場, 努力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羣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要嚴格執行藥價標準,保護農民羣眾合法利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必須要有鄉鎮衞生所服務改善和人才培養相配套,否則難以支撐下去。所以今後應着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衞生資源,發展鄉鎮及社區衞生事業,改進醫療衞生服務,才能適應今後衞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7、加強醫衞人員能力建設,提升醫療隊伍人才素質。各級醫療衞生單位,要認真落實省衞生廳全省衞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衞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培養、考核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中青年技術骨幹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衞生廳選拔大學本科畢業生到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各項任務,制定了加強農村衞生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衞生支農力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並且對每個骨幹均要下發一本下鄉服務考核記錄手冊,以便督促、考核。規定農村衞生技術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療衞生單位接受不少於一年的進修培訓。對此類相關規定,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使其不流於形式。8、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着力研究解決邊遠貧困山區就醫難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衞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建設力度,合理規劃設置村衞生所,加強農村衞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設備,提高衞生服務能力,方便羣眾就近看病;繼續實施好巡迴醫療制度,加大對衞生院對口幫扶和技術扶貧工作,切實抓好城市衞生支農工作,大力推廣縣、鄉二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輪流到邊遠貧困山區駐村坐診制度,,具體可採取巡迴醫療隊、扶貧門診、扶貧病房及千名醫生送醫進村大行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質優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要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通過紮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工作,確保邊遠貧困山區羣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農民健康保障體制,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藥品集中招(跟)標採購制度,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必須逐步加以解決。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醫療隊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醫療條件,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吸引廣大農村患者。在財政或民間資本無法更多投入之前,農村醫療就擺脱不了條件差,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條件改善不了這個怪圈。財政或民間資本更多投入之後,醫生好了,條件好了,剩下的就是隻有等經濟發展後反哺農業,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實得以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農村醫療衞生的困境。

【第10篇】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的興衰,特別是政策性、知識性、專業性比較強的金融企業,顯得更加重要。農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各層次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各層次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整體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結合筆者對該單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由此而引發了對目前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的一份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賈莊信用社位於蒙陰縣最北端,比較偏遠,為轄內九個行政村0.9萬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027萬元,貸款餘額達到294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該社現有幹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在3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幹部職工5人,佔員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賈莊信用社現在設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內勤主任一名,主管會計一名,借據崗兼立據崗一人,櫃組會計2人,複核員一人,出納員一人,外勤業務人員2人。由於單位業務相對較少,地理位置偏遠,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保持不變,人員相對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有的員工還身兼兩職,除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外,給業務發展也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體制不順,用人機制不活。1996年與農業銀行脱鈎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多數是頂替、照顧的內部職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鈎後,儘管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再加上近幾年來,從大中院校引進了二十幾名大學生,但是由於受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一時還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競爭軟化的落後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複合性人才嚴重匱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四是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及建議

(一)、發現人才,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世上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確不常在。這説明發現和識別人才關鍵是各級領導要甘當新時代的伯樂。二是要有求才愛才之心,善於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徵,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特點出發,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徵,避免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煅煉力度,人才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在於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於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愛崗敬業的年青員工創造多崗位煅煉的機會,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四是要明確用人標準,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擇各層次所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與才的關係,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壞才,如果一個有才能的人,沒有甘於奉獻、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一心只想貪圖享樂的話,那麼,才能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要從規避道德風險入手,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方面扼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二)、提高一線窗口人員操作水平。營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優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信用社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和形象,現階段農村信用社人員緊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線缺少各類熟練操作業務的營業人員,因此,農村信用社建設一支業務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線操作人才隊伍尤其重要更是農村信用社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強業務崗位人才隊伍的崗位輪換,把一線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逐步實行按職務、職稱、崗位取酬的激勵機制,能者多勞多得,劣者少勞少得,視員工的能力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這樣既有利於人才在本地區間的合

理流動,也有利於促進人員分流,優化全系統員工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加快一線人才隊伍新業務、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改變農信社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落後面貌,短期內單靠外部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必須堅持抓好後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先天文化知識水平不足業績優秀的員工加油充電,提高文化知識,業務理論水平,適應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可以從現有用工中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

一批優秀人才輸送到專業院校脱產學習,通過單位、個人雙方負擔教育投入的辦法,畢業後給與相應的待遇。從而實現結構調整與現有人員盤活的雙重戰略。

三是實行崗位等級管理,嚴格員工績效考核。建立激勵和教育機制,正確引導員工自覺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行調整與發掘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雙重戰略一是要推行全員聘用制,把職

務和職稱評聘全面納入結構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全方位推進優化組合。根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各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實行雙向選擇,不分地域,競爭上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績取酬。

【第11篇】農村實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一、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分析

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從事的主要產業是:冬種熱帶農業、海洋養殖、捕撈及其加工產業,陵水特色資源農業,二十年來,由於陵水縣這些農村實用人才從事的這些產業有一定產業、市場優勢,積累了一定生產資本,掌控了較好的農村生產資源,收益比普通的農民高,同時由於他們的成功,帶動其他農民、其他社會資本向這些產業集中,形成陵水農村三大產業鏈,a,冬種熱帶農業產業鏈,如冬種西瓜產業鏈、哈密瓜設施農業,b, 海洋養殖、捕撈及其加工一條龍產業鏈,如珍珠養殖、對蝦養殖、石斑魚養殖,c, 陵水特色資源農業,如檳榔種植、加工一條龍產業鏈,由於陵水縣這些農村實用人才的實用科技、信息帶頭,從而推動了陵水縣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但近年來,由於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知識結構先天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對金融、技術市場的重視不夠,從而使陵水農村三大產業鏈出現一定的停帶,例如、珍珠產業、麒麟菜產業、西瓜產業收益都不同程度下降,同時創新能力不足,對新型的生態觀光農業、有機農業、設施農業重視不夠、缺乏資本,從而使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收入狀況呈下降狀態。

從上述情況分析,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在促進陵水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也可以看到農村學習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緊迫性,這些年,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增收的主要困難,在於農村對學習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踐科學發展觀自覺性不夠,在生產中、市場中對科技投入不夠,具體表現,由於一些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在前幾年成功後,一直依靠資源實現財富增長,忽視了科技創新、服務創新、產業創新,但陵水農村是地多人少的地區,由於資源的制約,導致收入的下降,依靠資源實現財富增長忽視科技進步還有一個危害,由於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的破壞,導致一些產業出現危機,好像近年來檳榔產業受到黃化病打擊、麒麟菜產業由於水質污染2022年幾乎全軍覆滅。假如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重視自身的知識更新,改變傳統的農業觀念,學習有機農業、生態觀光農業、電子農務等新的農業知識,重視技術市場、知識產權,加大金融對科技的支持,那麼陵水將出現新的農村實用人才,這些新的農村實用人才將帶領陵水農村開拓新的局面。

這裏有一好例子證明這一觀點,隆廣鎮黎族農民吳仁能,就是這樣依靠科技進步的好例子,原來吳仁能是一名貧困山區的農民,在第一輪創業中,重視科技進步,引進技術,在冬種熱帶農業、陵水特色資源農業取得成功,在積累一定的財富後,也是重視自身的知識更新,加盟陵水農業科技110,重視信息化、生態觀光農業、有機農業,完成第二輪的創業和財富積累,同時帶領鄉村農民共同致富。

二、陵水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科技水平狀況分析

1、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技術結構

a、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缺乏。我縣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僅佔全縣同口徑人才總量的1.3%,與農業縣的地位極不相稱。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219人,僅佔全縣的1%;具有高級稱職的207人,僅佔全縣3%。缺乏國內省內公認的學科、技術帶頭人。這些人才的缺乏同時影響我縣農村實用人才水平的提高,因為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的科技水平,要靠我縣這些高學歷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和示範帶動。

b、人才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均。傳統種植業、畜牧、林業、水產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實用人才較多,佔90%以上,而掌握園藝、園林規劃、環境保護、科技和人文結合系統技術、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及信息技術的人才明顯不足。且多數人才都集中在縣城,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c、實用知識老化,創新力量缺乏。原來創業成功的農業實用技術人才,由於對技術市場、信息化的重視不夠,知識和技術老化,我縣現有的高學歷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993年以前畢業的大學生。他們雖然基層經驗豐富,生產實踐、市場經驗。又由於參加新知識、新技術培訓的機會少,知識更新速度慢,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新畢業的大學生或因為待遇低不願來,金融對科技支持不夠,存在後繼乏人現象。基本生活難以保證。致使一些業務骨幹或棄農從商,或外聘打工,新進的畢業生也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跳出“農門”,造成農口人才嚴重流失。人才隊伍建設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較低。由於投入不足,辦公和科研條件簡陋,科研設備陳舊,實驗基地缺乏,涉農部門甚至連必要的化驗、檢測設備都沒有,科研工作不能正常開展,致使農業科技成果層次低,轉化速度慢。

d、農村實用人才結構的層次有問題,形成農村產業鏈,是做強做大農村經濟的基本,但是要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要有各種專業類人才,各種層次人才,在陵水農村產業鏈的低端,缺乏熟練的技術工,好多年輕人寧願出去打工,在陵水農村產業鏈的高端,又缺乏掌握現代科技的人才,這樣陵水農村產業鏈的低端和高端要依靠引進人才,無形中制約了陵水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好多農民重視成本市場、銷售市場,忽視技術市場,這樣永遠無法產生陵水農業產業鏈的高端,在成本市場上,對人力資源只重視低成本,吸引不了、培訓不出熟練的技術工。

2、目前陵水農村實用人才急需的技術和知識

a、信息技術

b、知識產權知識、技術市場意識

c、生態觀光農業、有機農業、生物能源等環保農業技術

d、農業科技和社會人文知識交叉的系統技術

3、提高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科技水平的建議

a、利用農業科技110網絡體系提高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信息技術水平。

b、加大金融對科技的投入,通過金融的扶持,建立初級的陵水農業技術市場,通過建設初級的陵水農業技術市場,讓農民主動尋求實用技術,逐步取代被動的灌輸式各種農民技術培訓班,通過建設初級的陵水農業技術市場,加速陵水現代農業技術的引進和轉換,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人才市場體系,提高農村人才市場配置程度。

【第12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實用技術的實踐者、示範者,他們立足家園,活躍農村,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特別是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近期,××縣委組織部、××縣農業局按照市委組織部、市農業局安排,抽調專人組成調研組,深入鄉鎮,就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縣總面積3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1萬畝,轄23個鄉鎮,267個行政村,9個社區。全縣現有人口4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6萬人,農村勞動力18.7萬人。全縣共網有農村實用人才584人,佔農村總人口的0.2%。從行業分佈上看,種植業142人、養殖業226人、農產品加工業69人、企業經營91人、其他56人,分別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24%、39%、11%、16%、10%。從文化層次上看,高中(含中專)以上學歷110人,國中學歷372人,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102人,分別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19%、64%、17%。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縣委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全縣人才工作的重要部分常抓不懈。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召開人事、科技、農業、教育、衞生、財政等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協調和指導;縣委組織部發揮牽頭抓總的職能作用,充分調動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加強統籌規劃和宏觀管理。20xx年初,根據省、市委組織部關於轉發中組部《關於印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分解落實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縣結合實際,由縣委、政府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分解落實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根據各部門的職能,對農業、科技、教育、衞生等28個部門進行了任務分解落實,建立了縣委統一領導,組織部牽頭抓總,人勞、農業部門具體負責,教育、科技、文化、衞生、財政、計劃、扶貧等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團委、婦聯、科協等羣團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了社會各方面力量培養農村人才、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工作格局。

(二)分類選才,不斷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按照農村實用人才的不同類型,分別將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術,致富能力強的農村能人,長年活躍在農副產品市場,對農副產品的產、供、銷信息十分熟悉的農村經紀人,文化程度較高、創業精神強且勇於闖市場的農村青年,特別是畢業回鄉的高中畢業生和退伍軍人列入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行列。目前,我縣農村實用人才庫共吸聚各類實用人才1154人。

(三)強化培訓,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綜合素質。依託縣委黨校、縣農廣校、科技示範基地、鄉鎮實用技術培訓學校等培訓陣地,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把農村人才培養和項目實施有機結合起來,以“國際計劃”、“陽光工程”、“生豬發展”、“沼氣建設”等項目的實施為農村人才成長搭建了平台。通過專業培訓使他們每人掌握1—2門實用技術。兩年來,全縣各級黨組織先後舉辦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65餘期,培訓940餘人次。同時,在培養過程中,將鄉土人才開發與基層組織建設的“雙培雙帶”、黨員“雙示範”、“旗幟工程”、“標兵工程”活動結合起來,注重把普通農民培養成農村實用人才,把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實用人才培養成村組幹部和農村經濟組織帶頭人。全縣86名農村致富能人和返鄉青年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51名被髮展成為黨員。同時,縣上每年抽調專人組成農村科技致富宣講團,深入鄉鎮、村對農村實用人才和基層幹部進行巡迴培訓。每年組織生豬養殖技術、茶葉種植技術、新農村建設等專題宣講30餘場次,參訓人員達187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大家的歡迎和好評。

(四)創新方式,積極為農村實用人才搭建舞台。採取政策引動、激勵推動、典型促動等措施,對條件具備、“雙帶”本領明顯、得到羣眾公認的農村實用人才,通過組織推薦、公推直選等途徑,把他們選進農村各種專業協會、村兩委任職,為他們搭建“施才舞台”,拓展創業空間。目前,我縣農村實用人才庫中380餘名綜合素質較高、羣眾評價好的年輕人才活躍在新農村建設各類產業中,12名管理型拔尖人才進入了村級領導班子。圍繞茶葉、生豬兩大主導產業,成立了由農村實用人才組成的茶葉、生豬產業協會,依託產業協會,搭建了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平台。楊河鎮李河村生豬協會,積極為全村養殖户提供培訓、新品種推廣、技術指導等服務,既增加了養豬農户的經濟收入,也促進了本村生豬產業的發展。

(五)搞好服務,優化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環境。積極為農村實用人才發展創業提供資金、技術、項目、政策等保障服務,讓想幹事的有機會、幹成事的有地位。結合全 縣建有茶園20餘萬畝,但茶園管理、茶葉加工水平不高等實際,縣上聘請了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朱先明擔任縣政府茶葉經濟顧問,為××茶葉經濟“把脈”,培訓茶葉技術員,為茶農解疑答惑。積極幫助××柳樹鎮白楊村黨員但啟軍爭取低貸資金300多萬元,建起生豬示範養殖場,他致富後,幫扶40多户貧困家庭養豬走上了致富路,被省委授予“省級黨員致富帶頭人”稱號,像但啟軍這樣受到扶持的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有100多人。對於在各行業湧現出的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和先進典型,我們藉助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進行宣傳,提高他們的知名度,增強他們的榮譽感,激發他們幹事業的熱情。開闢了“牧河先鋒”、“時代風采”等宣傳欄目,宣傳先進典型人物。先後組織開展了“十大種茶能手”、“××縣青年十傑”、“巾幗十傑”評比等活動。通過開展卓有成效、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在全縣營造了一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三、存在問題

一是農村實用人才文化層次普遍偏低。我縣農村實用人才中,64%只有國中文化,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19%左右,特別是大中專及以上學歷的實用人才很少。文化程度偏低,導致農村實用人才整體素質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是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平衡。我縣35歲以下的只有69人,僅佔實用人才總數的12%左右,行業多集中在種植、養殖、加工方面,而且多集中在經濟較強、交通便利的鄉鎮,偏遠地區農村的實用人才相對較少,特別是有一定影響,帶動能力強的農村經濟人較少。

三是教育資源整合不夠,對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缺乏系統性。雖然我們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上下了一些功夫,做了一些工作,開展了一些活動,但由於農村實用人才涉及的面比較廣、隊伍相對龐大,加之大多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靠的是多年的實踐積累,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絕大多數只有國中文化,且從事專業雜亂、技術種類繁多,培訓專業的設置很難適應實用人才培訓的需要,針對性不強,只能停留在對種植、養殖等帶有共性專業的培訓上,而對企業經營、農村經紀人、專業技術等方面培訓力度不大。

四是農村實用人才整體作用發揮不強。由於少數農村實用人才觀念落後,存在小農經濟思想,影響了實用人才整體作用的發揮。部分實用人才在參加結對幫扶致富、領富帶富方面積極性、主動性不強,農村實用人才整體作用發揮不夠明顯。

四、建議及措施

一是完善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實把農村實用人才納入全縣人才隊伍的管理之中,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實用人才管理網絡,形成以縣委組織部門牽頭,人事、農業、科協、教育等部門各司其職,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具體抓落實的管理模式。加強制度管理,堅持和完善建檔造冊、走訪聯繫、交心座談、領導掛點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

二是完善培訓機制,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素質。將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納入全縣整體培訓規劃之中,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實用人才整體素質上。整合教育資源,建立健全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各級培訓陣地和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作用,定期組織農村實用人才集中培訓,進行政策、實用科技知識輔導,提高素養。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輔導,適時傳播新技術、新知識。同時,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機制,使農村實用人才不斷更新、充實和深化,進一步提高農村實用人才整體素質。

三是完善激勵機制,增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活力。其一,政策上傾斜。在生產信息、用地、資金、品種、技術等方面給予政策、資金和技術傾斜和扶持,為農村實用人才的發展解決後顧之憂,幫助農村實用人才把產業做大做強。其二,政治上激勵。對那些年紀輕、技術素質較高的農村實用人才,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幹部隊伍之中,使其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羣眾共同致富轉變,提高村組班子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為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的發揮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其三,待遇上激勵。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製度,把農村實用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結合,逐步把實用人才納入鄉鎮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範圍,使昔日的“土專家”、“田秀才”有名有份,並落實相應的待遇,規定權力和義務,增強其責任感。其四,榮譽上激勵。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種植大户”、“養殖大户”、“農村黨員科技示範户”等創評活動,樹立好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先進事蹟和成功經驗,加大表彰、獎勵力度,擴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強其榮譽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愛護和重視,激發農村實用人才報效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第13篇】農村基層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目前,根據黨中央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的長期穩定是基礎。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擔負着帶領農民實現這一目標的歷史重任。“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為建立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確保黨在農村各項事業後繼有人的需要,我們對全市22個鄉鎮(街道)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基本情況

我市共有908個行政村,904個村黨組織,村“兩委”幹部3753名,農村黨員24226名,村級後備幹部2306名。從全市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總體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力量不斷壯大。近年來,我們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形式,把選拔培養村級後備幹部作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基礎工程來抓,納入黨務工作目標考核,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級後備幹部檔案,全市2306名後備幹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達到了村主要幹部(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職一備的標準。

(二)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各鄉鎮(街道)結合工作實際,舉辦不同規模、不同內容、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同時發揮老黨員、老幹部的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後備幹部的政治素質和致富能力。其中,受過黨務及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的1637名,佔71%;致富帶頭人1038名,佔45%。

(三)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結構趨向合理。本着實用、有效的原則,鎮村兩級擴大視野,調動農村優秀青年參與村級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改善後備幹部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30歲以下的有461名,佔20%;30—35歲的968名,佔42%;35—40歲的392名,佔17%,以中青年居多。學歷全部在國中以上,高中學歷的1406名,佔61%,大專學歷的115名,佔5%。黨員1152名,佔50%;女性346名,佔15%。

(四)村級後備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切實發揮了作用。在村黨組織帶動下,年輕後備幹部幹勁足,熱情高,工作積極,在村級各項工作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在村“兩委”換屆時,能夠為選出精幹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選;在平時班子調整時,也能夠及時充實進來,保持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隊伍的持續穩定。如寧家埠鎮薦家村的後備幹部王士金,工作紮實,作風硬朗,甘於奉獻。在村集體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個人為村民鋪風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絕對優勢當選村委會主任,他與支部密切配合,認真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xx年6月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像這樣的優秀幹部,各鄉鎮都有十多名。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作為強村的發展經驗之一,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刁鎮的刁西村、普集鎮的普東村、白雲湖鎮的鄭碼村等,多年來一直注重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不僅村兩委班子團結穩定,而且後備幹部素質較好,數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級幹部梯次結構,實現了村級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各項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全市後備幹部隊伍已初具規模,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同時,隊伍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其中有的問題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傾向性,不容忽視。一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於加強。在農村發展的新形勢下,後備幹部平時大都忙於種植、養殖或務工、經商,只是到村裏有中心任務時才抽上來從事村務工作。由於平時參與少,缺乏實踐經驗,在具體工作中思路窄,辦法少。特別是剛畢業的學生和退伍軍人,接觸農村實際不多,不能結合具體情況、從村情民意出發去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影響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經濟發展中還不能發揮生力軍的突出作用。半數以上後備幹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體科技水平不高;受過培訓的多以鄉鎮黨委組織的政治培訓為主,參加科技實用技術培訓不多,在農民致富中的“引領”作用不突出,在經濟發展和村級各項工作中還不能發揮骨幹和帶頭作用,缺乏政治素質強和致富能力強、文化素質高和工作水平高的“雙強雙高”型後備幹部。三是部分鄉鎮對後備幹部的管理培訓流於形式。有的僅有名單和檔案,沒有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對後備幹部只滿足於有,而不着力於用,不在培養鍛鍊後備幹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導致不敢用、不會用、不能用,不利於後備幹部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後備幹部的積極性。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主觀方面,一是部分鄉鎮黨委在認識上有偏頗,不想去抓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在各地普遍實行村委會直選的形勢下,有少數鄉鎮領導幹部認為培養村級後備幹部與村級直選的現實不吻合,培養了也不一定選上,費力大而成效小,不能從農村發展長遠大計的角度出發去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點放在經濟工作上,從而放棄了抓發展關鍵、抓農村人才的主動權。二是個別村主要幹部受思想水平和權力意識的侷限,不願培養後備幹部。部分現任村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從個人眼前利益出發,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有意無意地淡漠對後備幹部的選拔和培養。三是少數村主要幹部統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選拔後備幹部。有的擔心選拔後備幹部會引發年輕村組幹部之間的矛盾,導致班子的不穩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貽誤了人才的成長。客觀方面,一是村級任務重,工作難度大。面對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村級工作包括結構調整、引進引辦、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以及計劃生育、土地管理、徵兵、民事調解、精神文明建設等諸多繁重任務,村級負擔重,壓力大,令年輕人望而卻步。二是村幹部職位吸引力差。村幹部報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實一般村幹部的退養安置,不能解決其後顧之憂。個別村集體經濟薄弱,一些正常工作開展不起來,幹部工資常年掛在帳上,導致狀態低迷,成效不高,在羣眾中沒有威信。三是年輕人外出務工多,力量分散。隨着經濟、社會的轉型和變革,農村青年中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員越來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攤”,後備幹部人選缺乏。機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對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指導力度還不夠,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少數鄉鎮黨委及村黨組織在後備幹部的選拔上缺乏機制制約,在培養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崗保障,致使隊伍建設規劃落不到實處。

三、對策及建議

面對新的形勢和加快發展的任務,要着眼於農村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從確保黨在農村的各項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出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好三個基礎:更新思想觀念、壯大村級收入、規範村級管理;做好文章:落實責任、增強吸引力、健全機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

(一)明確責任主體,在更新觀念的基礎上落實責任

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首先要引起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重視。要從教育引導、典型宣傳和示範帶動入手,以緊密結合實際的理論知識、實實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體典型的説服力,使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以“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為指導,認識到人才是發展的原動力,落實村級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從而以思想觀念的更新促進工作的開展。抓落實,就要明確責任。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明確要求,鄉鎮黨委書記是直接責任人,村黨組織書記是具體責任人。這一責任自然包括幹部隊伍建設。鄉鎮黨委要按照村幹部一職一備的要求和年輕幹部“四化”標準,把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作為“三級聯創”活動的重要內容列入黨建工作規劃,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一是完善檔案,建立後備幹部人才庫;二是實行定期考察、動態管理,既要保持後備幹部隊伍的穩定性,又要不斷提高後備幹部的整體素質。村黨組織要在鄉鎮黨委的指導下,具體抓好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管理和使用,每年結合民主評議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後備幹部,指定專人培養,分配具體任務,嚴格管理考核,確保後備幹部的質量和數量,促進村級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二)營造良好環境,在壯大村級收入的基礎上增強吸引力

有穩定而雄厚的經濟收入作基礎,才有可能把村級工作搞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以生機蓬勃的事業吸引優秀青年積極主動地向黨組織靠攏。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工作步驟,讓青年人在壯大村級經濟中唱主角,抓好引導、幫扶和激勵,把越來越多的既有辦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質的青年人吸引過來、匯聚起來。一是啟動“創業工程”,把村級經濟搞活。我市在開展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中,把經濟發展指標作為評選“五個好”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主要標準。鄉鎮黨委要結合各自實際,着力引導廣大農村幹部尤其是青年黨團員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多種形式,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發家致富、實現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條路。比如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特色產業,搞活物業經營,實施農業產業化等,使資源優勢化為經濟優勢,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力,走好特色發展之路,努力創造有利於後備幹部成長的環境氛圍。我市相公莊鎮桑園村大膽啟動村辦企業改制,將8家集體企業全部改為民營企業,建起了120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形成了以金屬顏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幹企業為龍頭,以工業園為依託的大發展格局。村裏的多數優秀青年在集體及私營經濟發展中大顯身手,既經受了鍛鍊,也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如年輕的村委委員翟建龍就是從中脱穎而出的。全村工業總產值xx年達到3億元,xx年可實現3.5億元,成為全市經濟首強村。二是啟動“幫扶工程”,為村幹部創業引好路。在這一方面,我市探索實行了農村黨建特派員制度,並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黨建特派員構築起三級幫扶工作網絡,25名市級領導幹部下到22個鄉鎮駐村蹲點,310名市直部門下派幹部派駐到109個後進村,942名鄉鎮黨建特派員包駐全市908個行政村,強班子,抓發展,促穩定,形成了幫扶基層的強大合力。在幫扶主體上,採取市直部門幫、鄉鎮政府幫、經濟強村幫、骨幹企業幫等多種形式;在幫扶手段上,採取資金扶持、政策傾斜、信息技術服務、人才幫扶等多種方式。一年來,三級黨建工作隊共幫扶貧困户327户,幫扶資金、物資計110萬元,幫助修路、打井、改造電網的投資達到530萬元,新建和擴建奶牛小區6個,引辦項目5個,總投資1000萬元,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提高了後備幹部的理論素養、科技素質和工作能力,為全市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強更新的活力,從而加快了農村發展速度。三是保障財力支持,建立激勵機制。要結合農村實際,給予村幹部相應的經濟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資略高於農村人均收入水平,並健全村幹部退養安置機制,解決其後顧之憂。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關於加強村黨組織書記規範化管理的暫行規定》,對村黨組織書記從職責條件、選拔任用、教育培訓、考核獎懲、工資待遇、退養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市財政承擔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津貼,做到按月發放,持卡領取。並實行工資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黨組織書記工資標準不得低於每人每月260元,村級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鄉鎮(街道)財政予以支持。對於連續擔任村黨組織書記xx年以上或年滿55歲的,按照一定程序辦理退養手續,享受退休工資或養老保險待遇。這一舉措,激發了村幹部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同時,市委下發了《關於對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實行定額補助的通知》,抗日戰爭時期入黨的老黨員每人每月補助100元,解放戰爭時期入黨的老黨員每人每月補助80元,確保他們能夠老有所養,安度晚年,這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從根本上為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青年黨員的吸引力明顯增強。

(三)創新工作措施,在規範村級管理的基礎上健全機制

規範選拔程序。一是擴大“選”的範圍。按形勢發展要求和班子實際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員、復退軍人、回鄉學生、企業骨幹等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遴選到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中來。二是落實“推”的辦法。我們提出了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兩個基本條件和年齡40歲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兩個參考條件,並指導基層組織根據班子的實際情況,採取發放表格或召開村民會議的形式,廣納意見,推出羣眾滿意的後備幹部。三是實行“考”的制度。通過考試確定人選,並通過日常跟蹤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難險重任務考驗,真正使敢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台,會幹事的人有地位,幹成事的人脱穎而出,完善推選、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選拔程序。多種方式培養。一是以鄉鎮黨校為基地,進行綜合素質培訓,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後備幹部的政治覺悟和駕馭村級工作的能力。二是以鄉鎮站所為基地,進行掛職培訓,讓村級後備幹部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社會、參加實踐,提高科技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三是以村級日常工作為陣地,主動交任務、壓擔子,為後備幹部打造鍛鍊平台,加快成長步伐。四是建立培訓基地,進行專項培訓,強化後備幹部的經濟意識、發展意識,增加經濟工作的實踐經驗,增強創業本領。今年,我們根據形勢發展要求,從村幹部和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實情出發,建立了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農村幹部培訓基地,以6處示範基地作為現場教學示範點,從山東農業大學和知名企業聘請了6名科研人員,從市農業局、林業局和畜牧局聘請了16名科技人員定期從事技術指導和教學。現在的規模每期可培訓200人。從前期培訓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組織開展培訓時,真正做到“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受到了農村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後備幹部的歡迎。實行動態管理。不能將後備幹部建檔立卡後就束之高閣,不聞不問,杜絕後備幹部隊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健全了後備基本情況、實績檔案等基礎資料,更注重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務、建功立業、致富及幫帶情況、外出管理等內容,把監督、管理貫穿於選人、育人、用人的各個環節。文祖鎮以“注重公認、規範管理”的原則為指導,每年結合民主評議村幹部,發動羣眾公開推薦後備幹部,村支部嚴格考察、研究後確定人選,並報鎮黨委備案,每半年對村後備幹部進行一次鑑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時調整補充人員。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們以鄉鎮為單位,對村級後備幹部進行定期考察,堅持優勝劣汰,保持了後備幹部隊伍鮮活的生機。做好備用結合。要堅持遞進培養的原則,建立備用結合制度。通過實踐加強鍛鍊,使其逐步積累豐富的經驗,儘快成熟起來,全面增長才幹,奠定廣泛的羣眾基礎,然後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長,通過推薦和選舉逐步走上兩委幹部崗位,形成村級幹部合理的梯次結構。刁鎮實行了村支書儲備制度,制定選拔標準,履行羣眾推薦、黨員大會通過、黨委考察確定三項程序,落實了跟蹤聯繫、參政議政、定期培訓三項制度,今年換屆後,“能人”書記已佔到70%以上,增強了村幹部隊伍的整體力量。全市各鄉鎮黨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實行“雙培”機制,即把農民中的經濟能人培養成黨員和後備幹部,把黨員和後備幹部中的經濟能人培養成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第14篇】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的興衰,特別是政策性、知識性、專業性比較強的金融企業,顯得更加重要。農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各層次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各層次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整體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結合筆者對該單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由此而引發了對目前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的一份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賈莊信用社位於蒙陰縣最北端,比較偏遠,為轄內九個行政村0.9萬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027萬元,貸款餘額達到294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該社現有幹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在3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幹部職工5人,佔員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賈莊信用社現在設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內勤主任一名,主管會計一名,借據崗兼立據崗一人,櫃組會計2人,複核員一人,出納員一人,外勤業務人員2人。由於單位業務相對較少,地理位置偏遠,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保持不變,人員相對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有的員工還身兼兩職,除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外,給業務發展也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體制不順,用人機制不活。1996年與農業銀行脱鈎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多數是頂替、照顧的內部職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鈎後,儘管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再加上近幾年來,從大中院校引進了二十幾名大學生,但是由於受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一時還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競爭軟化的落後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複合性人才嚴重匱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四是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及建議

(一)、發現人才,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世上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確不常在。這説明發現和識別人才關鍵是各級領導要甘當新時代的伯樂。二是要有求才愛才之心,善於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徵,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特點出發,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徵,避免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煅煉力度,人才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在於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於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愛崗敬業的年青員工創造多崗位煅煉的機會,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四是要明確用人標準,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擇各層次所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與才的關係,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壞才,如果一個有才能的人,沒有甘於奉獻、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一心只想貪圖享樂的話,那麼,才能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要從規避道德風險入手,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方面扼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二)、提高一線窗口人員操作水平。營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優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信用社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和形象,現階段農村信用社人員緊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線缺少各類熟練操作業務的營業人員,因此,農村信用社建設一支業務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線操作人才隊伍尤其重要更是農村信用社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強業務崗位人才隊伍的崗位輪換,把一線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逐步實行按職務、職稱、崗位取酬的激勵機制,能者多勞多得,劣者少勞少得,視員工的能力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這樣既有利於人才在本地區間的合理流動,也有利於促進人員分流,優化全系統員工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加快一線人才隊伍新業務、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改變農信社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落後面貌,短期內單靠外部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必須堅持抓好後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先天文化知識水平不足業績優秀的員工加油充電,提高文化知識,業務理論水平,適應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可以從現有用工中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 一批優秀人才輸送到專業院校脱產學習,通過單位、個人雙方負擔教育投入的辦法,畢業後給與相應的待遇。從而實現結構調整與現有人員盤活的雙重戰略。

三是實行崗位等級管理,嚴格員工績效考核。建立激勵和教育機制,正確引導員工自覺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行調整與發掘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雙重戰略一是要推行全員聘用制,把職務和職稱評聘全面納入結構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全方位推進優化組合。根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各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實行雙向選擇,不分地域,競爭上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績取酬。

【第15篇】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推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滿足農村羣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衞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課題組組織人員對永安及_____市部分縣(區)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鄉(鎮)衞生院、村衞生所,在掌握了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的基礎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就如何加強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廣泛聽取了相關主管部門、衞生界人士及部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現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主要成因及改進意見或建議等四個層次,分別進行如下闡述:

一、當前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基本現狀

1、鄉村醫療資源總體概況:就所到調研地區看,當前鄉鎮衞生院發展狀況不平衡。目前保存下來的衞生院與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些衞生院醫療隊伍不斷壯大,基本上由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每院10幾人至20餘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也正在逐步充實到這一隊伍中。每個衞生院基本上設立了門診、病房,美化了環境,增添了設備,如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並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保障了鄉鎮級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從村級看,少量村莊至今仍然沒有診所及村醫,就_____地區而言,目前尚有200個村莊沒有診所及村醫,約佔村總數的10%,多數村莊均有一所一醫(一個衞生所、一個村醫),有的經濟較發達、人口較多的大村甚至有兩所兩醫或者更多,這些診所雖然設備簡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擔負着村級醫療和防疫工作。

2、鄉村醫療隊伍人員編制情況:大多數鄉鎮衞生院各擁有10-20名人員,編制分為全民、集體、臨時工。全民由大中專院校分配;集體人員由衞生系統招收而來;臨時工由衞生院根據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衞生所基本上每村設1-2名村醫,相當部分由原赤醫擔任。

3、鄉村醫療衞生隊伍人員層次情況。絕大多數鄉鎮衞生院目前沒有高級職稱衞技人員,有少量中級職稱醫療骨幹,大部分是初級職稱或者是無職稱人員。據不完全統計,鄉鎮衞生院醫護人員中,大學本科或以上人員僅佔3.6%,大專學歷的為18.8%,中專畢業的佔72.6%,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初級職稱或中專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衞校畢業生,有的甚至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而絕大部分村級老一輩衞生人員,是由原赤醫培訓而成,並非科班出生,基本上無職稱、無學歷,新一輩村醫雖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僅限於初級職稱或中專生,屬初級衞生人員,其中不少還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因此,鄉村醫衞隊伍素質仍然有待提高。

4、鄉村醫療隊伍醫療設施配置情況。目前,每個鄉鎮衞生院基本上配備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設備,設有化驗室、病房,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但這些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導致這些設備實際未投入使用,同時,由於很大部分鄉鎮醫技人員對知識掌握較膚淺,因此,上述設備配置實際應用較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當有限的。而村一級衞生所,基本上設備配備簡陋、不齊,絕大多數只能做簡單的物理診斷。

5、鄉村醫療建設方面經費情況。鄉鎮衞生院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及醫療收費收入,由於其人員較多,醫療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鄉鎮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是負債運營,不能或根本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髮展衞生事業,且員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萬元之間,與縣市級大醫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影響了鄉鎮醫療事業的正常發展。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資金大部分是個人投入,他們自己精打細算,開支小,且收入與鄉鎮衞生院人員相比相對較高,整體醫療運轉情況是比較良好的。

6、鄉村醫療隊伍責任心情況。鄉鎮衞生院人員工資中財政承擔比例約為30%-50%,其餘工資要靠醫療收費自給自足。由於現行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導致衞生院中的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醫院選調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積極、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卻無法讓其離開,這大大制約了衞生院醫療收費的提高,從而影響了整體工資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對較為偏遠的鄉鎮衞生院中,多數人員存在“人往高處走”思想,嚮往城市、嚮往更好的地方,根本“無心戀戰”。反之,多數員工因為收入與縣市級醫院人員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不平衡,以至於不安心工作,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隨便,面對疾病時往往有力無心。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村醫大部分是本鄉本土人士,經費是個人投資,他們認真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良好,與鄉鎮衞生院相比形成較為明顯的反差,這無形中擴大了村一級衞生所的生存空間,但限於水平,村醫面對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時,往往有心無力。

二、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衞生資源分佈不均勻。 目前,我省醫療衞生資源分佈情況與全國情況大體相同,約有80%集中在城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廣大鄉鎮尤其是偏遠鄉村的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貧困和偏遠鄉鎮的醫院院長普遍反映説: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村來。據瞭解,我省近年來開展了農村衞生三網規範化建設,設立了鄉村醫生的門坎,規定村醫必須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但這基本上只是對新申請執業的村醫,對有的老村醫則按老辦法延續。在個別偏遠縣城,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村醫達不到新門坎的要求。

2、農村基層衞生機構設施裝備落後,人才短缺,難以承擔農民醫療保障載體的重任。據永安市衞生部門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摸底調查,農村醫療基礎設施、設備配備和人員素質都十分低下。據不完全統計,我省鄉鎮衞生院中業務用房小於1000平方米約佔30%;村衞生所業務用房屬危房的約佔3%。鄉鎮衞生院醫護人員的學歷構成以中專畢業為主,佔72.6%,大學本科以上人員僅佔3.6%,大專學歷為18.8%,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相當部分鄉鎮衞生院的醫護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常輪流值班,不分科室,內、外、婦、兒全拿,是全科醫生。而説是全科醫生,技術又都不精,職稱也就難以晉升,因此,鄉鎮衞生院的醫生很少有中高級職稱的。相當數量的村醫就更是連職稱的門坎都邁不進,因為,這些村醫基本上是從各縣衞生學校畢業,有的僅參加一期短訓班就掛牌行醫,許多村醫更是子承父業,在村裏有些名氣和地位,但醫技水平只能居於中等或偏下。

3、經費方面的不足對鄉鎮醫療事業影響較大。目前,由於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為單一,且數額不足,導致農村醫療經費很有限,特別是鄉鎮一級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負債經營。因此,多數鄉鎮醫院無力引進或留置人才,無力添置醫療設備,無力改善醫院病房及員工住宿條件,無力安排更多的人員去參加學習、進修或者培訓,無力提高員工收入水平,而所有這些因素,均會嚴重影響或阻礙鄉鎮醫療衞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4、鄉鎮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目前,對於鄉鎮衞生從業人員,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衞技人員來説,由於鄉鎮衞生院與縣一級醫院相比,在醫技上和經濟上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在醫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經濟上收入又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條件均較為艱苦,所以大多數非本土的醫衞人員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他們千方百計想往城裏調,為人民服務、為患者解憂的觀念較為淡薄,具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導致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影響了醫患之間的關係,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危機。

5、相當部分鄉鎮醫院的醫療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如,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無專業操作和檢驗人員,設備使用效果欠佳,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這些設備根本未投入使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間。

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目前,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包括縣、鄉、村三級,這個網絡的現狀是:縣級力量較強;鄉鎮級比較薄弱,但能夠承擔一定的工作;村級相對最弱,基本不能負重。據調查分析,政府對農村醫療事業的投入不足,是產生這種現狀的重要原因。具體原因表現為:

1、城鄉之間醫衞人員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據瞭解,由於相對較低的收入及相對艱難的生存環境,不要説好的醫生不願來衞生院,就是衞生院現有的技術好一點的醫生也是千方百計往外調。衞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還面臨着與鄉村個體診所的競爭,有的個體診所的執業醫生就是在衞生院工作幾年,技術有了提高後,辭職出去自立門户的。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鎮來。可見,城鄉之間醫衞人員收入及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是農村醫療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質的原因。

2、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資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鄉鎮衞生院設施裝備較差的約佔一半。而且基層醫衞人員學歷水平、專業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現有鄉村醫生中專學歷的佔70%以上,而且不少是從當年的赤腳醫生轉過來的,年齡多在50歲上下,接班的年輕人基本留不住。這樣的現狀使農民對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站缺乏信任,加之現在交通比過去方便,有病到縣級和市級醫院並不難。因而鄉鎮衞生院門前冷落,難以為繼,不少是負債經營,無法發揮合作醫療載體的作用。目前,不管是鄉鎮衞生院或是村衞生所,在醫技上與縣一級醫院有很大差距,很多醫療技術在農村還不能開始應用,使不應轉院的往上一級醫院轉,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而且導致農民對鄉村醫院產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3、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財政轉移支出差距巨大。由於政府對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鄉村醫衞人員生活、工作環境差,收入相對低;條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這裏看病;患者少,收入少,醫院條件改善不了。農村醫療條件太差,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一旦有個大病就得遠離家鄉到大城市,費用開支呈幾何倍數增加,導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加劇了農民負擔,反過來又壓縮了鄉鎮衞生院的生存空間。如此這般,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

總之,以政府目前的財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會出現上述這樣的基礎設施狀況和人才結構,使得鄉鎮衞生院處於基本維持狀態,缺少資金、設備、人員,醫生的治療技術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有的衞生院只能應付一般的病,難、重症就可能診斷不出來,甚至誤診誤治,導致農民對其產生信任危機。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相當數量的農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護意識不強,因此對不是特急的病,他們一般不會單獨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鄉鎮圩日時趕圩、看病一起辦,有的時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錢不花,變成要花大錢。如此惡性循環,成了鄉鎮衞生院擺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或建議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改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設施設備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温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實把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強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和衞生隊伍建設。因此,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必須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民盟課題調研組針對上述農村普遍存在的醫療衞生隊伍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整體業務素質偏低等實際現狀和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把衞生經費的扶持重點調整到支持農村公共衞生、預防保健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樹立現代人才資源觀念,把加快衞生人才培養作為保證醫療衞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基礎條件,認真落實培訓專項經費,切實抓好現有醫療衞生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急救、傳染病、婦幼重點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農村衞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要切實加強鄉鎮衞生院人才技術隊伍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和再教育工程,提高鄉鎮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如,可逐步由省衞生廳與省教育廳聯合啟動鄉村醫生大學生深造計劃,從現在開始在全省鄉村醫務人員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學員接受高等醫學教育,五年內計劃培養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識與業務水平;又如,要切實推行衞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倡導實施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衞生工程”,從現在起就陸續從三級綜合醫院抽調相當比例的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通過人力、技術、管理等多種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滿後對支援人員進行調整、輪換的辦法,將城市衞生資源引向農村,以逐步改變農村衞生工作的薄弱現狀。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村基層衞生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為農村居民就近提供質優、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而且有利於加強農村衞生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最終有利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促進城鄉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衞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衞生部門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羣眾、培訓一批人才,在三年內,逐步形成城市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醫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發展的軟環境。要切實落實各市、縣政府財政對衞生院的補償政策和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的專項經費,同時,要提供財政支出、鄉村補助、各界贊助等多種渠道,努力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合理解決鄉村醫生的報酬問題,儘量縮小與縣市大醫院醫生之間的差距,為鄉村基層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創造根本性條件。

3、大力籌措資金,加大對基層衞生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農村醫衞人員工作及患者就醫的硬環境。在國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鄉鎮衞生院基本醫療設備的裝備任務。按照衞生部要求的房屋、設備和人員進行配套建設,鄉鎮衞生院的基本醫療設備配置標準必須達到34件,逐步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衞生需求。並將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的財政預算,使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的撥付制度化,保障衞生院持續健康發展。要調整農村中心衞生院佈局,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改造薄弱衞生院,鞏固完善農村醫療保健網絡。要落實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力爭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農民生病到院率,進而提高鄉鎮醫院的醫療收入乃至員工收入。

4、加大農村醫療衞生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多形式多渠道選拔錄用人才,為鄉、村醫療衞生機構的生存發展注入活力之源。為此,要公開招聘醫學院校畢業生,按編制配足衞生院、衞生所工作人員。要從全局的角度優化整合醫療衞生人才資源,合理佈局和使用人才,確保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機構的正常運轉。為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必須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把准入關。要切實推行並落實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農村衞生機構累計工作一年的制度,從制度上幫助和帶動農村衞生工作的發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學佈局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網點,嘗試多種市場化經營方式,合理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目前,可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走醫院診所之間合併、公私資本合作經營、城鄉醫院聯營共建等道路。如,針對人口很少的山區鄉村,施行對部分小所、村所進行合併的辦法,擴大村衞所。這樣既可增大村衞生所人員、資金,又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有利於衞生事業的發展。又如,為促進醫療機構間的公平、公開、有序競爭,各地衞生行政部門對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開放、有序、合理的競爭環境,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逐步引導民間投資成為增加農村醫療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高技術,努力擴大農村醫療機構的生存空間。為此,要加強農村醫療市場的清理整頓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取締不合准入標準的衞生機構和無證非法行醫,加強農村衞生院(所)的規章制度管理,將醫德教育納入農村醫衞人員年度考核之中,增強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居民羣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要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加強衞生行風建設,整頓、規範醫療服務市場, 努力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羣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要嚴格執行藥價標準,保護農民羣眾合法利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必須要有鄉鎮衞生所服務改善和人才培養相配套,否則難以支撐下去。所以今後應着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衞生資源,發展鄉鎮及社區衞生事業,改進醫療衞生服務,才能適應今後衞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7、加強醫衞人員能力建設,提升醫療隊伍人才素質。各級醫療衞生單位,要認真落實省衞生廳“全省衞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衞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培養、考核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中青年技術骨幹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衞生廳選拔大學本科畢業生到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各項任務,制定了加強農村衞生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衞生支農力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並且對每個骨幹均要下發一本下鄉服務考核記錄手冊,以便督促、考核。規定農村衞生技術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療衞生單位接受不少於一年的進修培訓。對此類相關規定,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使其不流於形式。

8、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着力研究解決邊遠貧困山區“就醫難”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衞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建設力度,合理規劃設置村衞生所,加強農村衞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設備,提高衞生服務能力,方便羣眾就近看病;繼續實施好巡迴醫療制度,加大對衞生院對口幫扶和技術扶貧工作,切實抓好城市衞生支農工作,大力推廣縣、鄉二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輪流到邊遠貧困山區駐村坐診制度,,具體可採取巡迴醫療隊、扶貧門診、扶貧病房及“千名醫生送醫進村大行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質優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要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通過紮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工作,確保邊遠貧困山區羣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農民健康保障體制,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藥品集中招(跟)標採購制度,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必須逐步加以解決。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醫療隊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醫療條件,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吸引廣大農村患者。在財政或民間資本無法更多投入之前,農村醫療就擺脱不了“條件差,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條件改善不了”這個怪圈。財政或民間資本更多投入之後,醫生好了,條件好了,剩下的就是隻有等經濟發展後反哺農業,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實得以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農村醫療衞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