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關於24節氣之夏至的傳統民俗及歷史淵源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81K

2022關於24節氣之夏至的傳統民俗及歷史淵源

夏至的傳統民俗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夏至南北要吃麪

自古以來,中國一些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説法,夏至吃麪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節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於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稱“夏節”、“夏至節”。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裏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夏至歷史淵源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幾乎直射北迴歸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人們發現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在每天的黃昏時候觀察北斗七星,人們發現在不同的季節,“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為指示季節的星空標誌。如《冠子·環流篇》中寫道:“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據《恪遵憲度》解釋[夏至]:“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在夏至這天正午時分太陽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迴歸線地區會出現短暫的“立竿無影”奇景,“立竿無影”現象只發生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

天文曆法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確定,鬥指午,為夏至。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依據的是"大陽黃經度數"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為夏至點。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這天過後太陽將走“回頭路”,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 對於我國位於北迴歸線(北緯23°26')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於我國位於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經過南返的太陽再次直射後才開始逐日降低。凡位於北半球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一年中都有兩次被太陽垂直射向地面。

夏至是一年裏太陽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陽北行的極致,是北半球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這是地球自轉軸傾斜造成的"晝長夜短效應",越接近兩級越明顯的緣故。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北迴歸線以北地區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