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新版多篇)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 篇一

幸福既是一種外在的狀態,又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幸福不是高屋建瓴的東西,而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快樂。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

“開放”的活動,家園的“橋樑”

家長開放日作為家園聯繫的重要形式,是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瞭解幼兒在園學習、生活的窗口,是一項家長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歡的活動。我們小(三)班的小朋友經過在園的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學會了許多新的本領,他們非常想把自己學到的本事表現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而家長們呢,也非常想了解一段時間以來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自己的孩子真的象老師講的那樣進步那麼大嗎?

在小朋友和家長們的期盼中,我班開展“家長開放半日”活動。首先,我們向家長展示了晨間鍛鍊和小點心的開展情況。接下來,我們兩位教師展示了兩節教學活動。

錢老師語言活動《我是一個大蘋果》,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和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較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並有興趣地嘗試仿編兒歌,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發散思維和社會性情感,讓幼兒不但喜歡吃大蘋果,而且也喜歡吃小蘋果。並且願意請客人先吃蘋果。

我的是綜合活動《我的“風箏”飛起來》。我們班許多的孩子,已經有過放風箏的經驗。風箏顏色、形狀豐富多樣,對小班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利用我們身邊常見的資源——塑料保鮮袋,讓幼兒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在活動中,鼓勵幼兒自己發揮想象、動手動腦,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得到了支持和鼓勵,通過讓看看、想想、説説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探索“風箏”的製作法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勇敢地試一試,孩子們非常樂意接受這種方式,嘗試起來也信心十足。最後孩子們高舉自己製作的風箏,奔跑着、嬉戲着,小小的風箏帶給它們非常大的樂趣,他們體驗了製作成功的快樂!

在半日活動的最後,我們召開了簡短的“家長會”。向家長簡要介紹了半日活動的主要活動安排和各項活動的目標,家長在半日活動中主要看什麼?怎樣看?介紹了近二、三個月來班級的主要活動、班級環境、班級幼兒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讓家長比較全面的瞭解我班的各項工作。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緊湊,比較全面的向家長展示了幼兒在園生活的各項主要活動。不管從孩子,還是家長來看,都很開心。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父母來參加活動並和自己做遊戲,都非常興奮,活動的情緒非常高昂;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這麼大的進步,也非常的開心。並且通過半日活動,家長們也更能瞭解班級開展的活動和工作的辛苦,從而更能理解老師的工作。家長們紛紛對本次活動表示滿意,對老師表示感謝!

感謝各位家長積極參加本次活動,希望家長朋友們能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我們班級的活動!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 篇二

早上來園的時候,瑞瑞媽媽笑着對我説:“孫老師,瑞瑞有問題要問你!”乍一聽,我還有點疑惑,這孩子又有什麼稀奇古怪的問題呢?我便低下身,摸摸他的頭問道:“瑞瑞有什麼問題,説説看吧!”小手停止擺弄積木,瑞瑞歪着腦袋認真地説:“老師,幸福是什麼?”我略想了一下,便告訴他:“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覺,你覺得呢?”可是分明看見瑞瑞眼裏還是有些不解,瑞瑞媽媽在一邊補充説:“瑞瑞,媽媽是不是也這樣告訴你的呢?”原來瑞瑞媽媽也給了他一樣的答案,可瑞瑞並沒有回答我們的話,小手繼續擺弄積木。“對孩子來説,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應該更好理解。當然幸福對不同的人來説意義是不一樣的!”也許是為了掩飾一下剛才回答的尷尬,我又對瑞瑞媽媽補充説了這句。

瑞瑞媽媽走後,我又仔細地想了剛才瑞瑞的這個問話:到底什麼是幸福呢?曾經也在書上讀到過許多關於幸福的答案,比如説:幸福就是在你非常飢餓的時候,有一個冷饅頭;幸福就是在你非常寒冷的時候,有一盆碳火;幸福就是在你回家的時候的時候,飯菜已經端上桌子上來了……但是這樣的答案都太過深奧,對於我們小班的幼兒來説,幸福,應該是更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答案,它們應該就是來自於幼兒生活中的一些快樂的感受和開心的事件。

於是我又重新走到瑞瑞身邊告訴他幸福的感覺是什麼,瑞瑞睜大了眼睛仔細地聽着我説,聽完後他想了一會,忽然他轉過頭來對我説:“老師,奶奶給我買漢堡包,我很幸福!”“對,你説的很對!”我表揚了瑞瑞,這次瑞瑞很開心的笑了,“老師表揚瑞瑞,瑞瑞很開心,也是幸福的感覺哦!”看着孩子露出了快樂的笑容,我突然很感動於孩子的這種天真與單純,對於他們來説,幸福就是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的快樂。

之後,在餐前活動的時候,我又和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幸福是什麼》的故事。

湖邊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兔子的家。小兔子很好客,每天都有朋友來她家聊天。這天,來了白鶴、山羊和長頸鹿,他們聊到了“幸福”的話題。幸福是什麼呢?白鶴説:“只要能天天在水中,看見天上的雲朵,這就是我的幸福。”説着,白鶴跳上小白兔家的窗台,他看見了倒映在湖水中的雲朵。山羊説:“只要能天天聞到綠草的清香,這就是我的幸福。”説着,山羊跳上小兔子家餓窗台,他聞到了湖邊綠草的清香。“我沒有你們那麼浪漫。”長頸鹿長長地歎口氣。“如果有一天,我能舒舒服服坐下來喝杯茶,那就是我的幸福了。”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那麼長,他喝水非常困難,只有趴下兩條前腿,才能喝到水。他們問小兔子的幸福是什麼?小兔子説:“長頸鹿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小兔子讓長頸鹿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長頸鹿的四條腿伸直了。小兔子把一杯香茶,放在自己的兩耳之間,兩隻長耳朵絞在一起,旋轉着把香茶送到長頸鹿的嘴邊。長頸鹿就這樣坐着舒舒服服地喝到了一杯香茶。

故事中的小動物形象都是幼兒熟識和喜愛的,從他們的對話中,幼兒更直接的感受了幸福是什麼的定義。在聽完故事以後,我再問孩子們幸福是什麼的時候,孩子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完全被打開了,“我今天又得到一顆五角星,就是我的幸福”、“媽媽帶我去公園玩,我很幸福!”“爸爸給我買了一輛遙控汽車,很好玩,我很幸福!”……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 篇三

總是在流水與大地頂牛、()賭氣的時候,或者在山險水急、山和水互不買賬的時候,橋就來了。橋將身子趴下,手搭牢這邊,腳踏實那邊,此時,爭強兩方便不由得笑了,氣也全消了。世間總有磕碰,有了橋,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小班下學期,我們小三班的吳老師被調入小小班,所以,錢老師調入了我們班。所以開學前報到收費的時候,我就一一和家長們打招呼,告訴他們此事,大家對這樣的分配都沒什麼異議,於是我也就覺得這沒什麼問題。

幾個星期過去了,小班幼兒的情緒也漸漸都穩定下來了,只有個別的幼兒早上來園的時候還會哭哭鼻子,我們老師安慰引導以後,就能很快的穩定下來。然而,一天中午,我在電腦前打印東西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子怡爸爸的電話,子怡爸爸的語氣非常激動:“老師,我們子怡最近上幼兒園總是哭,你們班是不是換了老師了?怎麼小班下學期就換掉了老師呢?……”

不容我説話解釋,他一口氣的説了幾分鐘,在我印象裏,子怡爸爸40來歲,平時來接送,態度都很和氣,與我們老師笑眯眯的,説話不多,也沒有和我們過多的交流過什麼,今天這樣的態度令我一下子有點吃驚,他繼續説:“我知道你們老師平時很疼自己子怡,甚至比媽媽還要疼孩子,可是現在我們的孩子不想上幼兒園,你們幼兒園到底是怎麼搞的?

你們園長電話多少?”他説話的中間,我也想和他解釋我們幼兒園的安排,還有孩子的一些情況,可是他的情緒一直都很激烈,他甚至説:“我很疼自己的孩子的,我今天是忍不住了,我知道我脾氣不好的,如果你們不把老師換回來,我是要打電話到教育局的!”當時我心裏就想,他這樣的火頭,看來我的解釋當場未必能聽進去,所以我就耐心的聽他説,讓他説完以後,我告訴他我會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的,請他等待我的答覆。掛掉電話以後,我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靜,突如其來的這個電話,讓自己有所震驚,也有一些的委屈。

我心裏明白,不可能因為子怡爸爸説要換回老師就和園長説去換老師,我想這中間,完全是可以有辦法解決的。正是抱着這樣的想法,我先後和子怡、子怡媽媽進行了交談。

在與子怡談話的過程中,我驀地發覺,原來在換新老師以後,我就認為孩子們理所當然的會接納新的老師,在這方面的情感教育和禮貌教育方面,我是做得不夠的。就在當天放學前的談話中,我對全班幼兒進行了一次“強烈”的情感教育。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我們的錢老師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喜歡!”我又問孩子們:“你們知道吳老師去了哪裏嗎?”大部分孩子回答不知道,有幾個孩子説見過吳老師,我趁勢引導,告訴他們吳老師去帶比我們更小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去了,我們以後可以去吳老師班做客,去看看吳老師。

和孩子們的這番談話,其實讓我有點感動,孩子們對老師的愛是單純、真摯的,他們不可能戴着有色眼鏡去挑剔自己的。老師,而是表現出對曾經熟識的老師的一種親切感和喜愛感。我問子怡:“你喜歡我們的錢老師嗎?”子怡也點頭説喜歡,“錢老師也一樣的喜歡班上的每個小朋友,錢老師還希望子怡以後上幼兒園不要哭鼻子,如果能做到,老師會獎你一顆五角星的。”子怡小朋友並不是不喜歡現在的錢老師,只是她可能年齡小,對過去的吳老師還有些依賴。僅僅是老師這番話、僅僅是一顆鼓勵的五角星,以後的日子裏,子怡就像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似的,天天都能微笑着上幼兒園了。

看着她的轉變,再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子怡媽媽也會心的笑了。我囑咐子怡媽媽:以後子怡遇到什麼狀況,都要和我們老師交流,孩子在家裏的很多事情我們老師不知道,這對孩子的幫助會小很多。我也呼籲我們班的家長:有話要説、有事留言。

讓我們家園攜手,將這座家園橋搭好、搭實,好讓橋下的的流水歡歡喜喜的流淌。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 篇四

用微笑照亮孩子

高爾基説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是愛的使者,因為“愛”,學生的成就和幸福成為了自己的收穫;因為“愛”,昔日的學生成為了今天的朋友。作為教師,應讓愛與微笑永遠充滿自己的心田,用愛與微笑教書育人,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題教育《“開心帽”和“生氣包”》中,首先我給孩子們介紹了兩位新朋友。他們分別是“開心小姐”和“煩惱先生”。孩子們與兩位新朋友玩起了“擊鼓傳花”的遊戲。遊戲要求是:鼓聲停止時拿到了“開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説出一件讓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拿到“煩惱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説出一件讓自己最不快樂的事情。

孩子們快樂的遊戲着,並且與大家分享了最讓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朋友們,你們猜,我們班的小寶貝最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分別是什麼?~~猜出來了嗎?大部分孩子的心聲是:“最開心的事”是家人帶自己出去玩(寶貝們的快樂真的是很簡單很純樸,你們覺得呢);“最不開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老師不高興了……

朋友們是否覺得有點震驚呢?當聽到孩子們説出自己的心聲時,我也有些驚呆了。原來孩子們最不開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給自己買玩具,也不是做錯事情被老師批評。而是父母和老師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的情緒影響。作為老師的我,頓時體會到:其實孩子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着你的表情、關心着你的情緒。原來自己的一時“不高興”會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當走進幼兒園時,都應該要收拾起自己的壞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瑣事都拋開。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個純真、善良的孩子。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 篇五

自己選擇“怎樣玩,如何玩”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説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如何使遊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遊戲,如何在遊戲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麼,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遊戲都有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遊戲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可以在孩子選擇了“今天玩什麼”後,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這個遊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當一個遊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可以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後他們就會自己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總動員”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個一個套在一起,幼兒可以把它們一個搭起來等不同玩法。”通過實踐,孩子們提出的規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後他們自然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這樣玩是不行的!”。實例證明遊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了行為方式,才能真實的表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反映他們的發展水平,毫無拘束的表露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他們頭腦中所想到的一切。

總之,撒開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獨立自主的去選擇遊戲的方式方法、規則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遊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從而也會體現出遊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 篇六

小小午餐學問大

——家長半日活動後的午餐教育

“我家寶寶吃飯好慢,一邊吃一邊玩,不肯下嚥,怎麼辦呢?”

“我家寶寶在家吃飯要追着他吃,他自己不肯吃,我們大人只有喂他吃了。”

“我家寶寶吃是吃得很快,但是都不嚼的,吃得太快了,讓人擔心……”

……

家長開放日活動後,一部分家長留下來觀看孩子的午餐。這些家長的擔心也讓我感覺我們小班孩子午餐情況的確存在着比較多的問題。如部分幼兒在家不肯自己吃,需要家長喂;部分幼兒過於求快,往往忽視細嚼慢嚥;還有部分孩子挑剔食物,偏食、厭食……

針對家長的談話內容和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把我們班幼兒的用餐情況作了如下分析,並通過不同的特徵採取了一定的教育策略,頗有收效。

如:針對挑食的孩子,以鼓勵幫助為主。

策略:在餐前特別介紹今天要吃的食物,並且介紹這些食物的對寶寶身體的益處,從而引導幼兒不挑食。此外,我還經常表揚一些吃飯好的幼兒,如邱飛揚小朋友吃飯比較乖,金意超、金奕陽等小朋友什麼都愛吃等,用孩子們身邊的榜樣去感染和教育他們。

如:針對不願進餐的孩子,以情緒感染為主。

策略:在進餐前,我會故作誇張地對幼兒説:“哇,今天的菜真香,快來聞聞呀!”像丁潔、趙穎等個別已經養成細嚼慢嚥習慣的孩子,她們不喜歡飯菜盛得過滿,經常會看着一大碗飯發呆,這樣的幼兒,給她們盛飯時不要太多,等到她們吃完後及時表揚再給她們添飯。如“×××小朋友真能幹,今天吃了兩碗飯!”,或獎勵小貼紙等。這樣既達到不減少飯量又不會使孩子對吃飯有畏懼感。

如:針對進餐習慣較差的孩子,以故事引導為主。

策略:有的孩子進餐習慣差,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有的則不專心東張西望,我就利用故事《漏嘴巴》、《不掉飯粒的小丁丁》等,引導幼兒吃飯時也要認真並且不講話,學習一些兒歌潛移默化的告訴進餐孩子們一些用餐時的小禮儀。

進餐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和幼兒持之以恆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家長的協調一致的教育,讓我們始終為幼兒營造愉快、輕鬆的進餐氛圍,為幫助幼兒形成更好的進餐禮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