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教育隨筆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46K

國小教育隨筆多篇

教育隨筆國小 篇一

數學看似嚴肅、枯燥,尤其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課堂生動、豐富,不如語文課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節數學課,仍會讓你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歡樂。學生學得也簡便,自然而然地願意上數學課。要讓學生願意上數學課必須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了興趣,才能認真地對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向是許多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根據幾年來數學教學的經歷談幾點自我的看法

第一、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首先教師必須對自我所教學科感興趣,自然就帶動了學生上數學課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作一名用心的教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細節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數學課本中的“你明白嗎”,從中有很多常識,如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它是怎樣傳到中國的?人的心臟一年要跳多少次?諸如這類的問題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給孩子們,他們會被數學課的豐富而吸引,自然對數學課就產生了興趣。

第二,從生活中捕捉數學,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很親切,很有用處,而不是枯燥的數字累積。

數學源於生活,僅有從實際出發,才能便於操作,容易理解。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真正讓學生自我動手量身邊的物體,用自我身體部位作測量工具測量或估計路程的遠近或物體的大小長短。還有,在學習統籌方法和等量代換時不防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換一換。

要讓數學課走進生活並不難,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自我先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就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去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自然也就愛學數學,愛上數學課。

第三,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

課堂上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應當做到:學生能做的必須讓學生做,學生能説的必須讓學生説。這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着與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識的“統帥”,全部知識都要由教師一個人來和盤托出,學生只能被動理解,這樣的教學學生自然不會產生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創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供給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我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收穫的歡樂。

總之,課堂應當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課堂應當是學生獲得自信的地方;課堂應當是師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課堂應當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學,相信會有這樣的課堂,讓我們都為有這樣的課堂而努力吧!

國小教育隨筆 篇二

時間飛逝,一眨眼一個學期過去了,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從一切陌生到慢慢熟識,到慢慢適應,慢慢步入了正軌,自己獻身教育事業的夙願正慢慢實現。現將我一個學期以來的成長總結匯報如下:

一、專業引領——我成長的起點

很早以前就聽説,新營國小是一個學術氛圍很濃的集體,學校非常重視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與培養,把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當成一項重要的常規工作來抓。定期召開各種會議和培訓,進行教學基本功競賽促進我們提高,開展新教師的彙報課讓我們成長,舉辦骨幹教師的觀摩課供我們學習。海門市實驗國小“締造完美教室,共享幸福生活”實驗、新時期德育創新與師生交往藝術“班主任主題研修班暨魏書生思想報告會、盛新鳳和美語文專題研討會等,這些教育專家為我指明瞭方向。相約“一三五”每一次的活動,都是我教育理論提升的平台,無論是班主任工作沙龍、青藍結對1+1,還是骨幹教師大講堂,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在活動中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在每一次評課活動中,我都積極地參加,和老師們一起討論,在這過程中使我對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徹。現場的實踐示範,專家的理論提升,可以説,我的成長離不開科學的引領,專業的指導

二、同伴互助——我成長的動力

進入新營國小工作的半年時間裏,我很幸運我有一羣真誠合作的好同事。其中最要感謝的是我的結對老師費老師,聽費老師的課,我次次都有不同的感悟,都能收穫到很多東西,經常有“聽君一節課,勝思一整天”之感,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將費教師的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中去。而費老師也經常不厭其煩地指導我,我有什麼問題都非常熱情地幫我們解答,使我獲益匪淺。從中我也明白,知識和經驗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必須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把自己當成學生一樣,積極吸取周圍其他老師一切先進的東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全市新教育開放日《相約星期五——構築理想課堂》的講述,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明確了對新教育實驗的認識。短短15分鐘的講述,從寫稿、改稿、排練到上台講述,凝聚了太多的心血,王亮雪主任寫稿到深夜12點,王亮香老師、莊海燕老師為了“學科內整合,凸顯學科本真特色”這句話討論了整整兩節課,王錫芹老師、趙瑞琴老師為了每一個動作也是反覆研究排練,她們的認真、敬業、細心、一絲不苟的態度,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

所以,我要説,同伴互助是我成長中的動力,正是有了大家真誠的合作,細心的指導讓我更加堅定了做一個合格教師的信念。

三、在實踐中反思——我成長的方向

我參加工作至今有幾年的時間了,如果説前面時間是我教師生涯的起步階段,那麼進入新營國小工作的這半年是我教師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在這學期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在實踐中自我反思。在教學工作中,我注重了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在上課前,我總是認真地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狀況,設計出符合班情、學情的教學設計。在課後,我總是針對自己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反思, 我一直認為閲讀是美麗的休閒,上班後通過實踐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通過閲讀教學專著可以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可以加速我的成長。於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優秀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使我走出了初為人師的迷茫期,《怎樣當好班主任》讓我瞭解了班主任的智慧,《讓孩子們踏上閲讀的快車道》令我找到了教學的好辦法……閲讀中反思,在實踐中成長,成了本期教學工作的主旋律。

這就是我一個學期的工作,快速成長用汗水換來的一學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體會和總結各位優秀教師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刻苦鑽研,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自己。同時也會在班主任工作上更加用心,爭取能夠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加圓滿,是班集體更加蓬勃向上。

國小教師教育隨筆 篇三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任務,學校以教學為主,這是辦好學校最基本的規律。在教學方面,能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把各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力求教學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學技巧,講究教學藝術,教學語言生動,學生學得輕鬆,老師教得自然。大概是因為很想對自己刻苦的學生時代有個交待,我把教學看得很重,如何備好課、上好課一直是我心裏的重頭戲,任何時候,都不肯懈怠。

一堂課上下來,感覺好的話,整整一天,我都會歡欣鼓舞,反之,則萌生羞見江東父老的沮喪。細細想來,我最在意的是課堂上學生對我的呼應程度,為此,我竭力迴避那種自説自話的講課方式,對喚醒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自覺,從而點燃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表現出了由衷的熱情: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學工作者,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以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切實抓好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備、輔、考三個環節,花了不少功夫,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備——備教材、備學生、備重點、備難點、備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突發因素;輔——輔優生、輔差生、重點輔“邊緣”學生;考——不超綱、不離本、考題靈活、開發思維、迅速反饋、及時補漏。教學過程中,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狀態,改進教學方法,自始至終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宗旨,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特長順利發展,知識水平明顯得到提高。

在上好自己所教學科的同時,主動與本學科組的老師聯繫,與本學科組老師共同制訂並實施各種教學計劃,共同探討各種教學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廣泛聯繫教師,虛心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總之,現在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小教育的隨筆 篇四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擴大,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也隨之增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更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自己的教育故事和調查問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具體論述分為三大塊:一、留守兒童的概念界定及類型,二、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三、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四、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1月12日

“今天我覺得有點丟人。下午最後一堂課的時候,老師統計家長在家的人數。為什麼那麼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而我的爸爸媽媽總要去遙遠的廣州呢?我真想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可是我知道他們還是會説為了我更好的將來,為了多掙點錢。錢又是什麼東西?他們總是説有了錢就能給我買更好的玩具,可我寧可不要!”

這是我班一小女生交上來的週記,難怪最近學習一路下降,性格也變得內向許多,和班上學生玩得也少了。那天還因為一同學説了她辮子沒紮好而動了手。於是,我讓她帶着我一起到了她的家,這是一個不富裕的家庭:三間破平房,屋裏是泥地,地上被老鼠啃得一個一個的坑。他們家共三個小孩,都住在爺爺家,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心裏很不是滋味。之後,在與她爺爺的長談中,我逐漸能理解孩子近來的變化了.原來以前都是她媽媽幫她扎辮子,成了留守兒童之後。她卻只能自己做這些事了。這孩子的日記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呀!

1留守兒童的概念界定及類型

1.1定義:

1.1.1什麼叫留守兒童?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中,其中絕大部分是青壯年勞動力。他們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他們的未成年子女卻留在了農村,每年與父母相見的時間很少。這些在成長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沒有父母照料,被留在農村的孩子, 年齡在十六歲以下,一般是由其他親人照顧,被我們稱為“留守兒童”或“空巢兒童”。他們沒有跟隨外出務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裏,在當地農村上學。由於無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關懷,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負擔,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1.1.2留守兒童的基本類型

留守兒童,基本有這以下幾種類型:一是父母雙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農村交給祖父輩監護,也就是隔代撫養。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撫養孩子,類似於單親撫養。三是把孩子寄養於親戚朋友家。四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

根據20xx年中國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分析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大約5800萬人。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在外,有的幾年不歸,有的音訊渺茫,只有幾封信或幾個電話,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有被父母“遺棄”的感覺。

2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在學習、心理、道德各方面存在不同問題,而其中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我在學校28個班級中抽取6個班級做了個抽樣調查問卷,其中二年級2個班,四年級2個班,六年級2個班,就班級中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等方面做個瞭解。具體問卷涉及學習方面、人際關係方面及心理方面的內容。

通過調查看出,由於親情缺失,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情緒不穩,性格孤僻,自卑等。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隱性,不易發覺,但影響深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學習較差:學習習慣、興趣方面、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

一方面, 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望過低。留守兒童中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厭學現象的較多。另一方面,由於隔代管教,當他們出現這一情況時,臨時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從我校學生成績來看,留守學生中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佔46.1%,成績優良的只有9.6%。

2.2性格缺陷

“長期與父母分離,使留守兒童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臨時監護人大多侷限於讓孩子吃飽穿暖之類的淺層關懷,無法盡到對孩子全面的教育責任,這樣就極易導致孩子心理失衡。

2.2.1柔弱無助

如不願與人交流,教師找其談話時易掉眼淚,性格內向,不開朗等。

2.2.2寂寞空虛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

2.2.3自卑閉瑣

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乏父愛和母愛,有被遺棄之感,極度自卑。“他們害怕別人同情的目光,強烈渴望父母親情,由於無法得到滿足,長期助於被壓抑的狀態而自漸形穢,怕被別人看不起,不敢與人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生活在被人遺忘的角落裏”。相對於其他同齡兒童來説,“留守兒童”缺乏一種穩定而和諧的親子關係,長期處在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中,極易表現出膽小、遲鈍、呆板、不與人交往、懷有敵對、破壞等不良的人格特點。這些不良的人格特點會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致使“留守兒童”往往在情緒上變得焦慮、悲痛、厭惡、怨恨、憂鬱;在性格上變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問題。

2.2.4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兒童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有些留守兒童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降低要求,上進心不強。由此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蠻橫的作風,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一些留守兒童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有的甚至出現暴力化傾向。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

2.3親情缺失

農村留守兒童體驗最多的是孤獨, 對父母充滿怨恨 。少數孩子認為家裏窮,父母無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對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產生情感隔膜。自卑、悲觀、孤僻受委屈了無人安慰,有困難了無人指導,他們認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並不是最重要的。

2.4價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態迅速膨脹,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部分父母們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內疚感,“於是採取“物質+放任”的方式在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孩子擁有零花錢的數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並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部分留守孩子產生厭學情緒,認為讀書無用,開始把人生髮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熱衷於吃喝玩樂,在學習中往往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鑽研精神,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

3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

3.1學校方面:

目前,許多農村國小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許多農村中國小校為了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心育。農村中國小教育現在仍是應試教育佔主流,素質教育疏於形式,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對於留守兒童特別的心理,感情需求更無法顧及。在教師的觀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學校領導、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師的事,很多學校都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師崗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得到學校足夠重視。以我所在的宿遷市宿城區為例,全區共有20多所實驗國小、中心校,無一名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崗位。究其原因,不是學校沒有此類專門教師,(通過自考,函授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取得專本科文憑,具備心理健康輔導的教師很多)但由於學校資金缺乏,定崗定編安排人員,某些學校教師匱乏,教學任務繁重,種種原因導致不能單獨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崗位。就是有,也如同虛設,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已。這都讓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和專業的幫助。

班主任國小教育隨筆 篇五

班會是班主任運用班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開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由於其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情景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活動理念,無形中使其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載體。

主題班會既可以達到使學生明確、統一和強化對某問題的認識,發展個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鍛鍊自理自治能力,從而達到鞏固班級體和良好班風的目的。

一次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班會課往往會給孩子們稚嫩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終生美好的回憶,起到課堂教學中難以起到的作用。還能產生凝聚力,起到促進班級學生團結的作用,同時由於師生共同參與,它能加深師生彼此瞭解,成為密切師生關係的紐帶。

本學期,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及時開展了主題班會。開學不久,學生常常為了撿到的小物件,如鉛筆、橡皮、尺子,就佔為己有,與失主發生口角紛爭。有時,同桌之間為了越界問題,推推拉拉。有時,學生之間為了無意的碰撞而抓住把柄不放。三年級學生一方面重視友情,喜歡與朋友一起玩,但一方面又比較自私,不夠包容,無法賞識他人的優點。於是我開展了“拒絕自私,健康成長”為主題的班會課,通過“自私”概念的定義,自私自測表,自私行為的判斷、自私的危害等環節,使學生在聽、説、讀、看中明白了自私的界定與危害,從而樹立起包容意識。第二天,有一個值日生在完成值日工作後,依舊逗留教室,任由其家長在邊上等候。於是,我提醒他這也是自私的行為,該生立刻不好意思地收拾起書包跟家長回去了。我想,主題班會教育正在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期中,我又開展了“講文明”“防溺水”“紀律——學習的第一條件”主題班會,強化了學生的禮貌意識、安全意識與守紀意識。其中,尤其是禮貌意識與守紀意識,我常利用自己值周當天看到的三(1)班與三(2)班學生的禮儀情況,進行對比,表揚,使學生逐步學會見到長輩應做到有禮貌地打招呼。在守紀方面,我抓住班裏的調皮學生或犯錯學生,讓學生開展課堂表現互相比賽活動,從而幫助其改正課堂紀律行為不良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經過一整個學期的學習,學生能夠牢牢記住的往往是他們感興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或某一場活動。鑑於此,我想:主課少上一節又有何妨?如果能通過主題班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受到一陣觸動,並將這種意識牢牢記住、化為自覺並指導自己的行為,這不是最值得欣慰的嗎?至少,作為班主任,我將為學生學會這樣的文明生活而倍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