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新版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篇一

一位班主任要經營一個班集體,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科學性的管理體制。在工作中要保持着愛與尊重的態度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其實學生什麼都懂,你只要真心對待他們,他們就會被你感動,知道你是真的為他們好。學生喜歡你了,你的工作才會做好。學生佩服你了,贊同你了,你才能真正地被他們所接受。教育工作就像閃光的珍珠點綴着我們繁忙而充實的教學生活,使我們平凡的工作充滿了欣喜和感動。

一、案例

班主任工作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耐心。201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級,其實新的老師與新的學生接觸,就是一個過招的過程。剛接班,就有老師來給我送善意的忠告:這個班,有幾個學生很調皮。我笑笑説:孩子哪有不調皮的。這位老師似乎覺得我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補充説到:這些調皮的孩子,力量很大,周圍的同學都會受到他的影響,説實話,聽到這裏,我開始有些恐慌了。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怕個別孩子調皮,就怕這些調皮的孩子影響到其他的同學。

大掃除,我特別留心這幾個調皮的孩子。“老師,我幫你擦黑板,你休息一會吧!”“老師,我幫你抱作業吧!”挺懂事的,哪有他們説的那麼懸乎。但當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他們不斷把手高高地舉起大喊“老師,叫我!”甚至站起來蹦着高喊,答的問題不着調,甚至總是無故打斷其他同學的回答,看來這幾個孩子確實有點問題。

第二天,這幾個調皮孩子中的一名叫劉志強的孩子,本性終於顯露出來了:課堂上不但自己不學,還揪前面女同學的頭髮,用腳踢別人的書包、杯子,亂動別人的鉛筆盒,朝着同學扮鬼臉,拿着同學的尺子或者鉛筆扔來扔去,真是花樣百出。此後,我看到他一點點的錯誤,就隨口批評。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更加明顯了,雖然他們見到我還是有點怕怕的,但我明顯感覺到我與他們站在了對立面上。於是,我選用了以前我經常用到的方式—表揚。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於是,我開始與他過第一招。

1、用表揚重拾信心

一次早讀時,我看到他端着書裝模作樣的讀課文,就表揚他“今天真有進步,讀的多認真啊”。聽到這話,他真的開始讀書了。“對,就是這樣”。我在心底暗自對自己説。

於是我接着表揚他“劉志強還能認真傾聽別人回答問題,大家要向他學習啊”。在寫生字時,我走過去,撫摸着他的頭説“沒想到,你認真一寫,這字還真的很漂亮!”。“劉志強今天幫同學打掃衞生了,同學們要向他學習。”

此後,只要有機會我就會表揚他,沒有機會,我就會創造機會。劉志強在行為習慣上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孩子其實很聰明,後來的考試考的也不錯,於是我又趁機表揚了他。正應了那句話,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

2、用批評啟發自覺。

雖然每天都在找機會表揚,可是我也在擔心,萬一真把他捧到天上,批評不得了怎麼辦。可是對於老師的批評,他反感,於是我嘗試讓他自我批評。

起初,每一節課後,我都會找到他,問他,你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於是他開始報喜不報憂,對好的一面我會照樣表揚,但我還要引導他説出自己所犯的錯誤,説實話,每次下課都向老師彙報,他自己也漸漸認識到了。於是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玩,上課時他會刻意控制自己,有時忘了,但老師一個動作他就會意識到了,就接着認真聽講。這項工作也確實是對師生耐心的考驗。堅持到最後的才是勝利者。

二、反思

奉獻愛心,增其自信。沒有愛能夠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顆赤誠愛心滋潤孩子們的心田,點燃一顆顆純潔的靈魂。雖然現在效果還不是特別明顯,但經過這一個月的接觸,我覺得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哪怕是那幾個最調皮的孩子。對於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哪怕很微弱的閃光點,很微小的進步,我們教師要及時加予引導肯定,儘量挖掘其閃光點,使他們產生欣慰、幸福的內心體驗,增強榮譽感、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內在的動力。當一個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與動力,他的提高就變得輕鬆、容易多了。

耐心教育,形成習慣。大教育家培根説“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

作為班主任的我更應該有耐心去開導學生,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給學生改過的機會,循循善誘的指導他們,讓學生從根本上去改正錯誤。其實很多的教育方法大家都會,但教育卻屢屢失敗,原因就是沒有耐心。有句成語叫“功虧一簣”就是這個道理。有時學生在你的教育下,就差一點點就完全改變,但你沒有堅持,結果你輸了,但學生有可能因為你會輸掉一輩子。因此,有時並不是你不會教育,而只是缺少一點耐心。

短短一個月的教學工作,可謂是酸甜苦辣樣樣滋味皆在其中。工作不可能盡善盡美,但需盡心盡職。我總想,只要我能夠以愛心、耐心去面對工作、面對學生,就“沒有過不去的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篇二

作為低年級班主任,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決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1)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低年級的老師説話也要有趣味性,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坐姿,每次看到他們趴在桌子上寫字,我都會及時提醒他們“寫字要做到三個一”他們就馬上高興地坐得直直的。

(2)利用晨會課、班隊課學習學校規章制度,提醒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每週報兩名同學,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3)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4)及時與家長聯繫。利用送學生的機會,找到有關家長,瞭解孩子的情況,並及時把孩子的情況,告訴家長。因為得到家長的支持,工作好做了很多。

(5)培養小助手,小班長,使我的工作輕鬆了很多。夏應青使我們班的班長,經過一年的鍛鍊,真正發揮了班級小助手的作用。

二、關心愛護每個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愛班上的優等生,更愛班級的後進生。在學習中,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如我班張浩然同學是個性格外向的孩子,每次上課發呆,不會背書,愛搞惡作劇。我沒有放棄他,而是一字一句地教他讀,抓住他的點滴進步,不斷鼓勵她,在學生面前誇獎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出人意料的是,張浩然竟然能背過一段了,而且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生活上,我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以到我們班的學生下課了,老愛跟我説知心話,有什麼事都愛跟我説。上週五放學時,我收到了王亦好,吳一凡寫給我的信,雖然也有錯別字,語言顛三倒四,卻很樸實,我感到很幸福。

三、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爭豔。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每天一大早,我總是跟學生差不多時間到校,一到學校就協助學生搞好衞生工作,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能促進學生時刻想為自己的班集體爭光。開展一些跟教學有關的活動,如:寫字、朗讀比賽等,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個性。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

四、班級的佈置師生共同努力,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體會我們是一個班級體。在這次的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班每個學生都參與了,動手動腦,獻計獻策,共同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這學期中,我與學生在一起,覺得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興,忙得開心,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篇三

詩人肖光説: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敍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 詩人肖光説:“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敍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我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為《我想》,一為《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緻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因此,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美好願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內容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覆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祕、讓世界更美的純真願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並在教師課件製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起展開想象:“我彷彿看見了草地上盛開着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着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着白雲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着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內容更加充實。《我想》最後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不過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藉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啟發學生回顧童年:“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來試着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這將成為我們繼續探索研究的又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兒童詩從學生的筆下流瀉而出!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篇四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説,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着。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閲讀能力”。標準中又説: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閲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閲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閲讀教學,瞭解學生閲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裏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閲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裏。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閲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閲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閲讀的氛圍

課外閲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閲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閲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閲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説:“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説:“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説:“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説:“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裏——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閲覽室裏,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裏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着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週一次,去閲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閲讀的方法

課外閲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閲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閲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閲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閲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篇五

我認為,只有堅持坐下來反思教育的教師,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穫。

教師不僅是傳播知識、解謎解惑,而且是培養學生學習,而不是學習知識。知識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發生的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並潛在地解決問題。

一個有認真態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找到堅持的理由。從這個角度看,反思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是一樣的。只有當我們首先有一個有意識的反思態度,我們才能真正地反思和做好反思工作。

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地反思成功,首先要有一個有意識的態度。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於“毅力”的名言。例如,拜厄斯説,“我們應該冷靜地做一些事情,但一旦開始,我們必須堅持到底。”例如,在《論語》中,“欲速則不達”。為什麼人們總是重複堅持,我們可以看到它是多麼有價值。

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三年了,我一直堅信,無論多麼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目前,學生和我們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他們的個性很強。它們不能被壓制。一開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效果會適得其反。我們不是階級敵人。我們應該真正從他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受益。針對這一學科的特點,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它們。

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學生需要什麼,以及學生可以在什麼條件下發揮自己的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性格、心理素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關注。

教學要有效,關鍵在課堂;課堂應該是有效的,關鍵是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是傳統教學各個環節的關鍵。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需要有一個豐富的專業知識基礎,並涉獵一些課外書籍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關注身邊的事情和國家大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實課本上枯燥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未來,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工作,帶領自己不斷超越。只有這樣,我們才配得上老師的頭銜,這才是真正的名字。

語文教育教學隨筆 篇六

今天是我來到四中的第一天,聽有的同學説今天要軍訓。我在想:不會吧!聽哥哥姐姐以前説過軍訓可艱苦了!在陽光明媚的天氣下站軍姿,哎!真希望今天下雨。

我們排好路隊,靜聽領導們講要求,後來又來了六個英姿颯爽的教官。他們走路多麼有氣質、有力度。後來就開始了訓練。

到了九、十點那會,天氣越來越熱,教官教了我們基本的動作,時間長了感覺很累,我有些想退縮了,但我想起媽媽常在耳邊對我説的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決定要堅持下去。每次一休息,我臉上的汗一擦一大把。此時,我心裏不由想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無數的凹凸,但走過這一關一關的凹凸,就離成功越來越近了,這就是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再説軍訓也是每一位即將上中學的學生所面臨的艱苦訓練,它正是磨練我們的耐力,讓我們更加有紀律。快十一點時,我們這一天的軍訓終於快結束了。

雖然很累,但我卻從中深深的感受到有付出就有回報。雖然在大熱天站軍姿,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我很多好習慣,我們變得更團結,從中也獲得了快樂。

我要更加的努力,好好的完成這幾天的軍訓任務,不怕累,不怕苦,不斷的提高自我。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篇七

課程標準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不是每堂課零打碎敲的訓練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每堂課綜合言語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改變的是課堂結構。在個性化教學觀的支配下,運用“綜合性學習情景板塊教學”師生的課堂活動圍繞“四大板塊”進行:1.讓學生提問。2.初讀課文。3.朗讀、背誦,感悟課文。4.組織課外活動。用教師精心創設的四大板塊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打通了書本的言語符號與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

一、創設情境,質疑激趣。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紫丁香圖片,讓學生認識紫丁香並作簡單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紫丁香,然後揭示課題,並引導學生説出自己想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有什麼要問的。同時教師把學生所提的問題有選擇地作簡單板書。

古人説得好:“讀書無疑需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閲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這一環節中,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學生自問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逐步學會質疑、學會探究。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第一次初讀:在指名説説初讀時的第一個要求後,讓學生按要求自由輕讀田字格內及綠色線內的生字,再讀讀課文,做到:一目雙行,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然後對字詞的讀音分步進行檢查並特別強調難讀字的音。

第二次初讀:在指名説説本次讀課文的要求後,讓學生按要求再次自由輕讀課文2-3遍,要求:讀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錯、不破;然後標出節次。檢查中以上面提出的“四不”要求為標準,分節指名讀與同桌互相讀相結合,使問題得到校正。

接着讓學生根據自己初讀時的感悟自由選擇質疑時提出的問題進行簡單的交流,解決如:紫丁香是誰種的,紫丁香種在哪兒等問題,並説説是從哪兒知道這些答案的,同時用多媒體出示相應內容(第一小節),讓學生在自由練習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

記得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説過:“語文課就是讓學生讀書,變着花樣讓學生讀書,興趣盎然地讀,卓有成效地讀,讓學生讀準、讀通、讀懂、讀好。”這在初讀中就能充分地體現出來。看似初讀,學生對於自己提出的問題總是急切地想要得到答案,且有些問題較容易解決,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初讀過後立刻進行交流,這樣,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的重點以及學生難於讀懂的內容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朗讀背誦、感悟課文: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指導學生圍繞自己質疑時提出的“為什麼種紫丁香”這一問題來學習。

首先讓學生自由輕讀第二~五小節,看看自己在哪兒能夠找到答案?然後在交流中以多媒體運用交互的方法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相應內容,引導朗讀感悟。

學生1:老師,我知道了小朋友為什麼把紫丁香種在老師的窗前了?那是因為小朋友知道老師每天工作很辛苦,回到家裏還要給他們批作業,備課,一直到很晚才睡覺,一個人太冷靜了,就讓紫丁香陪伴老師。

學生2:老師,我和小朋友做伴時是一起唱歌、做遊戲,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呢?

學生3:我還知道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我是在第三自然段中讀懂的。就是當夜晚非常安靜的時候,風兒輕輕吹動紫丁香的葉子,紫丁香就發出沙沙的聲音,就好象小朋友在給老師唱歌一樣非常動聽。

接下去,學生在評議、朗讀和背誦的競賽以及交流自己獨特的感受中學完這一課。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和研究。教師在這裏成了一位顧問,一個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個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拿出真理的人。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知識帶入閲讀中。在教學中通過想象等方法創造出一個將文章內容重新組織起來的情景,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想象成畫面,根據對畫面內容的排列和組合回憶文章的內容,使文章成為腦海中一幕一幕的電影鏡頭,學習會更自覺、更有意義。

四、組織課外活動。

交流課前各自蒐集或是自己編寫的讚美老師的詩歌,組織一個小小詩歌朗誦會。大部分學生找到的最經典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還有部分學生找到了比較長的現代詩,基本上做到人人蔘與,活動效果較好。

“培養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是語文課程的一個新的理念,二年級學生雖然還處於低階段,但現在的學生信息來源廣泛,接觸的媒體又多,因此適當地組織一些這類活動有助於增強他們各方面的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