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和麪積最小的洲分別是什麼(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9K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和麪積最小的洲分別是什麼(精品多篇)

大洋洲 篇一

大洋洲(Oceania),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位於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

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

大洋洲跨南北兩半球,從南緯47°到北緯30°,橫跨東西半球,從東經110°到西經160°,東西距離10000多千米。南北距離8000多千米;由一塊大陸和分散在浩瀚海域中的無數島嶼組成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伊裏安島以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羣。

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經濟發達,其它島國多為農業國,經濟比較落後。工業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其次是新西蘭。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新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篇二

亞洲

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言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0年)。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169° 39′ 7″W,66° 4′ 45″N),南至丹絨比亞(103°31′E,1°16′N),西至巴巴角(26°3′E,39°27′N),北至切柳斯金角(104°18′E,77°43′N),最高峯為珠穆朗瑪峯。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13h。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____的發源地。

自然資源 篇三

水資源

大洋洲水資源主要分佈在海域,內陸區(主要為澳大利亞大陸)水資源極少。大洋洲中其他島嶼的水資源比澳大利亞豐富,大洋洲全部島嶼水資源總量為2040km3,徑流深為1610mm。澳大利亞水分不足,每年缺水1440mm,而其他島嶼每年有盈餘水量1270mm。

大洋洲所有河流幾乎是終年不凍的,河流補給來源主要靠雨水。大洋洲外流區域約佔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佔總面積的52%,均分佈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內流河均注入北艾爾湖(Lake Eyre)。整體上講,大洋洲可分為大陸地形和島嶼地形,海域面積較大。陸域水系資源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約佔整個洲的60%以上。

大洋洲大陸地下水資源極其豐富,形成若干地下潛水,總面積可達260萬km2,佔據了近1/3的大陸面積。其中佔整個大洋洲大陸面積的22.6%的為大自流盆地,面積為173.5萬km2。一年當中,盆地可供給水資源1.99億m 3,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其次還有好多含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和氯化鈉的熱水井,雖不適合農業灌溉,但是為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和北部地方的乾旱牧區提供了充足的牛羊飲用水源。

生物資源

大洋洲陸地分散,並遠離其他大陸,位置十分孤立,因而陸地動物具有與其他大洲顯著不同的特徵。動物種類貧乏,缺少高等哺乳類。鳥類豐富分佈甚廣。動物的特有種多,古老性強。澳大利亞的三 種單孔目和大約150種有袋目哺乳動物,既是本地的特有種,也是古老的孑遺種。鳥類中特有種佔70%左右,部分是世界上同類動物中最原始的代表。動物分佈區域差異明顯。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和伊裏安島氣候濕熱,森林茂密,動物豐富,以喜濕、攀緣的類羣為多,如大耳袋鼠、袋熊(考拉),及鴨嘴獸、黑天鵝等鳥類。大陸中部草原區的代表動物有大袋鼠、擬袋熊、袋 灌,以及草鸚鵡等鳥類。大陸西部荒原區動物種類和數量均少,主要生活着耐乾熱的跳鼠等。新西蘭的代表動物有多種奇特的鳥類和爬行類,如幾維鳥、鴿鸚鵡、啄羊鸚哥等。斐擠羣島的動物具有大陸性,有蛇和特有的管鼻果蝠等。大洋洲動物的分佈續從西向東逐漸減少的趨勢。

地理環境 篇四

地質地貌

大洋洲橫跨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和歐亞板塊三大板塊,區內從太古宙至今經歷了漫長的構造演化歷史。根據區域地質特徵,該區可劃分為3個一級構造單元,即澳大利亞中西部前寒武紀克拉通、澳大利亞東部古生代造山帶和環太平洋中新生代島弧區,12個二級構造單元和40個三級構造單元。

大洋洲的地質構造特點,主要表現為古老的大陸部分地殼相對穩定,新期形成的島嶼部分構造活動頻繁,地體發展自西向東由老變新。

大洋洲是由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澳大利亞大陸和一萬多個面積大小懸殊的島嶼組成,島嶼之多,為各洲之冠。島嶼面積佔全洲總面積的13.8%,其比例之高僅次於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大洋洲不僅島嶼眾多,而巨類型齊全。按其成因可分為大陸型、火山型、珊瑚型和棍合型四種。若結合外貌形態細分,火山型又可分為夏威夷式和維蘇威式;珊瑚型則可分為台礁、環礁和裙(堡)礁三種形式。

大洋洲除部分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在600米以下。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1/3,200一600米的丘陵、台地約佔全洲面積1/2以上。為世界地勢低緩的一洲。澳大利亞大陸中、西部面積遼闊,氣候幹早,植被稀少,風力較強,地表廣泛分佈着風蝕、風積地貌。在西部沙漠和中部艾爾湖一帶,有許多風積作用形成的沙丘、沙壠和碟狀往地。麥克唐奈山脈附近可以看到風蝕的沙巖柱和典型的雅丹地形。

大洋洲的島嶼生成多與火山作用有關,珊瑚島和環礁的基底,也是火山物質組成的,因而火山地貌分佈廣泛,形式多樣。如新西蘭有成羣的火山口、熔巖彎丘: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亞有體積較大、坡度偏小的盾狀火山地貌等。

大洋洲的地貌結構自西向東有五個明顯不同的地貌單元:大陸西部的侵蝕高原(西澳高原)、大陸中部的沉降平原(中澳平原)、大陸東部的斷塊山地(東澳山地)、大陸東側的新褶皺島弧(大陸型島嶼)、更東的火山一珊瑚島嶼羣(海洋型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