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面積最小的大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5W

世界面積最小的大洋(多篇)

世界4大洋麪積排行 篇一

1、太平洋,面積 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面積17968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洋。

2、大西洋,面積9336.3萬平方千米,約佔海洋麪積的25.4%,約為太平洋麪積的一半,為世界第二大洋。

3、印度洋,

面積 7491.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1.1%,為世界第三大洋

4、北冰洋,面積 1310萬平方千米,約相當於太平洋麪積的1/14。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洋。

北冰洋簡介 篇二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面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大洋麪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淺和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於地球的最北端,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環抱着,有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通過格陵蘭海和許多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個,古希臘曾把它叫做“正對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英國倫敦地理學會命名,經漢文翻譯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於希臘語,意指正對着大熊星座的海洋。)2012年8月25日,北冰洋海冰面積達觀測史以來最小。

1.自然介紹

北冰洋,洋名(Arctic)源於希臘語,意即正對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國地理學家B.瓦倫紐斯首先把它劃成獨立的海洋,稱大北洋;1845年倫敦地理學會命名為北冰洋。改為北冰洋一則是因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則是因為該地區氣候嚴寒,洋麪上常年覆有冰層,所以人們稱它為北冰洋。

面積:1475萬Km²,約相當於太平洋麪積的1/14。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洋。

位置: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之間,為三洲所環抱。北冰洋跨經度360°,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範圍:在亞洲與北美洲之間有白令海峽通太平洋,在歐洲與北美洲之間以冰島-法羅海檻和威維亞·湯姆遜海嶺與大西洋分界,有丹麥海峽及北美洲東北部的史密斯海峽與大西洋相通。

深度:平均深度約1200米,南森海盆最深處達5449米,是北冰洋最深點。

北極地區北極圈以北的地區稱北極地方或北極地區,包括北冰洋沿岸亞、歐、北美三洲大陸北部及北冰洋中許多島嶼。北冰洋周圍的國家和地區有俄羅斯、挪威、冰島、格陵蘭(丹)、加拿大和美國。北極地區有幾十個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紐特人分佈最廣。

北冰洋北冰洋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周圍地區,是一片遼闊的水域。位於北極圈內的北冰洋,整個面積為1310萬Km²,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個,只有太平洋麪積的114。因此,北冰洋又被稱為北極海。北冰洋海水的總容積為1690萬Km³,平均深度為1296米,最深處(利特克海溝)為5449米。北冰洋佔北極地區面積的60%以上,其中23以上的海面全年覆蓋着厚一米半到四米的巨大冰塊。

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總在不停地漂移、裂解與融化,北極地區的冰雪總量只接近於南極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蘭島的大陸性冰蓋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島嶼及周邊陸地的永久性冰雪量僅佔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屬永久性海冰。

面積1478.8萬平方千米,是太平洋的1/14,大西洋的1/7,印度洋的1/6,佔世界海洋麪積的4.1%。北冰洋平均水深1225米,為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5527米,不及太平洋的1/2。其2/3以上的面積屬於大陸的水下邊緣,即在北冰洋的周圍具有非常寬闊的大陸架。

北冰洋北冰洋海岸線十分曲折,形成了許多淺而寬的邊緣海及海灣。海岸類型中有侵蝕海岸、峽灣式海岸、三角洲型海岸及瀉湖式海岸。在亞洲大陸沿岸的邊緣海有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以及楚科奇海。北美洲沿岸有波弗特海、格陵蘭海。北冰洋島嶼眾多,僅次於太平洋而居各大洋之第二位。島嶼總面積約為380萬平方千米,均屬大陸島,多分佈在大陸架上。流入北冰洋的主要河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及馬更些河和育空河。在北冰洋周圍之各邊緣海,有數不清的冰山,高度雖然比不上南極的冰山,但外形奇異。冰山順着海流向南漂去,有的從北極海域一直漂到北大西洋。由於漂流路線不固定,所以給航行在北大西洋上的船隻帶來很大的危害。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蓋。

在北極點附近,每年近6個月是極夜(10-次年3月),這時高空有光彩奪目的極光出現,一般帶狀、弧狀、幕狀或放射狀,北緯70°附近常見。其餘半年是極晝。

由於氣候嚴寒、冰層覆蓋,對北冰洋調查的規模都較小,直到20世紀30年代以後才陸續在冰上建立漂浮科學站,開展一些較為系統的考察。1937年蘇聯用冰上飛機在北極登陸並在北冰洋建立了北極1號漂浮科學站。40年代,美國、加拿大等國從空中進行過20次極冰登陸,並建成8個海洋站和1個科學考察站。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1958)期間,除飛行活動外,還增加了許多連續觀測的漂浮站,並用核動力潛艇考察了冰蓋下面的情況。

北冰洋是如何起源的?海洋地質學家通過長期研究認為:北冰洋的形成,它和北半球勞亞古陸的破裂和解體有着很大關係。洋底的擴張過程,起自於古生代晚期,而主要是在新生代實現的。它是以地球北極為中心,通過亞歐板塊和北美板塊的洋底擴張運動,而產生了北冰洋海盆。北冰洋底所發現的“北冰洋中脊”,即為產生冰洋底地殼的中心線。在本洋底還同時發現了與北冰洋中脊相平行的。

北冰洋兩條海嶺棗羅蒙諾索夫海峽和門捷列夫海峽(即老大洋中脊),説明北冰洋的海底擴張運動,曾進行過不只一次。2000萬年前,北冰洋最多隻算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過一條狹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然後在1820萬年前,由於地球板塊的運動,狹窄的通道漸漸變成較寬的海峽,大西洋的海水開始流進北極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這是瑞典科學家分析了2004年從北冰洋海底採集的沉澱物後,得出的上述結論。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馬丁·傑克遜等人前不久發表報告説,他們從北冰洋中部靠近北極的羅蒙諾索夫海嶺採集了428米厚的沉澱物,其中一段5.6米厚的沉澱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段沉澱物形成於1820萬年前至1750萬年前,分成顏色不同的三段,其最下層是黑色沉澱物,其中含有很多沒有分解的有機物,這説明當時北冰洋底無法獲得足夠的氧來進行降解。 傑克遜説,從1820萬年前開始,連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費爾姆海峽(夾在格陵蘭島與斯瓦爾巴特羣島之間)開始變寬,“我們猜想(當時)淡水從北極水面流出,而較重的海水則從下面流入”,這些缺氧的海水導致了黑色沉澱物的形成。

隨着費爾姆海峽的擴張,海水開始從水面湧入北冰洋,它們吸收了氧氣後才沉入水底,這樣水底開始出現氧氣和海洋生物,對應的沉澱物也變成了灰色。最後,北冰洋的淡水全換成了海水,在海底開始出現氧化鐵、氧化錳以及海洋生物化石。

瑞典科學家説,他們還無法確定北冰洋形成的準確時間,不過這一過程可能經歷了約75萬年。

2.自然環境

北冰洋地區大陸與島嶼的海岸線曲折,沿亞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較寬的大陸架。

北冰洋陸棚發達,最寬達1200千米以上。中央橫亙羅蒙諾索夫海嶺,從亞洲新西伯利亞羣島橫穿北極直抵北美洲格陵蘭島北岸,峯頂一般距水面1000-2000米。海盆深度均在4000-5000米之間。在北冰洋中部還有許多海丘和窪地。

北冰洋北冰洋氣候寒冷,洋麪大部分常年冰凍。北極海區最冷月平均氣温可達-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年平均降水量僅75-200毫米,格陵蘭海可達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風。北歐海區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水温、氣温較高,降水較多,冰情較輕;暖季多海霧,有些月份每天有霧,甚至連續幾晝夜。北極海區,從水面到水深100-225米的水温約為﹣1至﹣1.7℃,在濱海地帶水温全年變動很大,從﹣1.5-8℃;而北歐海區,水面温度全年在2-12℃之間。此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處,有來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間温水層,水温為0-1℃。 北冰洋是世界上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之一,由於位於地球的最北部,每年都會有獨特的極晝與極夜現象出現。每年10月到來年3月,冬半年為“長夜”;4月至9月,夏半年為“長晝”。經過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就是一年。每逢長夜來臨,大自然只有美麗的月光和五彩繽紛的極光,給人們帶來光明和安慰。在那無邊的冰原上,陣陣五顏六色的極光,像突然升起的節日煙火,一下照亮半邊天;他時而如舞在半空的彩條,時而像掛在天際的花幕,時而如探照燈一樣直射蒼穹。但極光的美,無法掩飾北冰洋惡劣的氣候。這兒千里冰封,終年雪飄,天氣嚴寒,冰山林立,這裏的海冰,約有300萬年的歷史。

冬季,80%的海面被冰封住,就是在夏季,也有一多半的海面,被冰霸佔。但即使在這樣寒氣逼人的天地裏,海藻依然生機盎然,海豹、海象時常出沒於冰水之間;強悍的北極熊是捕魚能手,狡猾的北極狐常尾隨在後面,企圖不勞而獲分享剩骨殘肉。成羣的魚、雪魚,長的又肥又壯;善於用冰雪造屋的愛斯基摩人,過着豪邁的遊獵生活。在北極地區土著人、因紐特人世世代生活和居住在這裏,至少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他們過着一種沒有文字、沒有貨幣、卻是自由自在、自給自足的生活。隨着時代的推移,因紐特人已經開始接受現代文明,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北冰洋洋流系統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爾根暖流、北角暖流和東格陵蘭寒流等組成。北冰洋洋流進入大西洋,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蘭島南下的稱東格陵蘭寒流,沿拉布拉多半島南下的稱拉布拉多寒流。

冰蓋與冰川

北冰洋水文最大特點是有常年不化的冰蓋,冰蓋面積佔總面積的2/3左右。其餘海面上分佈有自東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僅巴倫支海地區受北角暖流影響常年不封凍。北冰洋大部分島嶼上遍佈冰川和冰蓋,北冰洋沿岸地區則多為永凍土帶,永凍層厚達數百米。

極光

在北極點附近,每年近六個月是無晝的黑夜(10月-次年3月),這時高空有光彩奪目的極光出現,一般呈帶狀、弧狀、幕狀或放射狀,北緯70°附近常見。其餘半年是無夜的白晝。

3.海洋資源

北極熊(5)北冰洋雖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氣候嚴寒,還有漫長的極夜,不利於動植物的生長,但它並不是人們想象的寸草不長,生物絕跡的不毛之地。當然比起其它幾大洋來,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是比較貧乏的。海島上的植物主要是苔蘚和地衣,南部的一些島嶼上有耐寒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動物以生活在海島、浮冰和冰山上的白熊最著名,被譽為北極的象徵,其它還有海象、海豹、雪兔、北極狐、馴鹿和鯨魚等。由於氣温和水温很低,浮游生物少, 故魚類的種類和數量也較少,只有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因處在寒暖流交匯處,魚類較多,盛產鯡魚、鱈魚,是世界著名漁場之一。

夏季在西伯利亞沿岸一帶鳥類很多,形成獨特的“鳥市”。值得注意的是,北冰洋海域的礦產資源相當豐富,是地球上一個還沒有開發的資源寶庫,特別是巴倫支海、喀拉海、波弗特海和加拿大北部島嶼以及海峽等地,藴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估計石油儲量超過100億噸。斯匹次卑爾根的煤儲量約80多億噸,煤層厚、質量優、埋藏淺,蘇聯和挪威已聯合進行開採,年產煤100多萬噸;格陵蘭的馬莫里克山的鐵礦,儲量20多億噸,系優質礦。此外,北冰洋地區還藴藏着豐富的鉻鐵礦、銅、鉛、鋅、鉬、釩、鈾、釷、冰晶石等礦產資源,但大多尚未開採利用。 礦物 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沿岸地區及沿海島嶼有煤、鐵、磷酸鹽、泥炭和有色金屬。如伯朝拉河流域、斯瓦爾巴羣島與格陵蘭島上的煤田,科拉半島上的磷酸鹽,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礦等。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相當豐富,以靠近陸地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則越少。鄰近大西洋邊緣地區有範圍遼闊的漁區,遍佈繁茂的藻類(綠藻、褐藻和紅藻)。海洋裏有白熊、海象、海豹、鯨、鯡、鱈等。苔原中多皮毛貴重的雪兔、北極狐。此外還有馴鹿、極犬等。

4.水文特性

北冰洋位於北極圈內,終年獲得的太陽輻射熱很少;在其上空,由於冬季是一穩定的高壓區,雲量很少;再加上洋麪廣佈着冰蓋,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使其成為世界最冷的大洋。氣温終年很低,並多暴風雪。寒季(11月至4月)平均氣温在-30°~-40℃之間,最低達-52℃;暖季(7~8月)平均氣温不足6℃。平均年降水量僅75~200毫米,以降雪為主。故北冰洋水文的最大特點是:水温低,大部分海域海水在0℃以下,因而有大面積的常年不化的冰蓋和浮冰。

北冰洋在寒冷季節,北冰洋一片雪白,冰蓋面積以三月份為最大,可達1,140萬平方公里,佔北冰洋總面積的87%;在7-9月寒季,岸邊冰雪大部融冰,周圍“冰山”、浮冰到處漂浮,但北冰洋中心部分仍為冰蓋所覆。九月份冰蓋面積最小,約700萬Km²,佔北冰洋總面積53.4%,但不是連片的冰蓋,而是由面積一至幾十平方公里的大小冰塊組成的冰叢,厚2.5米到4~5米,表面平坦或波狀起伏,較堅固。北冰洋除冰蓋外,還有由極地羣島上陸棚冰入海而形成的冰島或冰山。冰島流速慢、表面平、面積大(可達600~700Km²),厚度達30~35米;冰山分佈在冰島周圍邊緣,面積小。

北冰洋由於海底地形的關係,具有獨特的環流系統,大致以羅蒙諾索夫海嶺為界,以東為順時針環流,以西為逆時針環流,在拉普帖夫海也有一小的逆時針環流。從海流的性質來看,以寒流為主,暖流僅在巴倫支海有斯匹次卑爾根暖流、北角暖流,格陵蘭島西南端有西格陵蘭暖流和白令海暖流,影響範圍很小。流入北冰洋的水除北大西洋暖流外,還有亞、歐、北美三大洲的一些河流,這些水流使北冰洋水量增多,水面升高,並以洋流的形式向格陵蘭海和白令海流出,形成東格陵蘭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和千島寒流,與大西洋和太平洋進行着水量平衡的交換。在流入水量中90.1%來自大西洋,太平洋僅佔8.1%,在流出水量中,大西洋佔98.27%,太平洋僅佔1.35%。北冰洋由於氣温低、蒸發弱,周圍大陸上有大量河水流入,故海水鹽度較小,平均鹽度為30~32‰,是四大洋中鹽度最低的大洋。西部北歐海區(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稍高,為34.5~35‰,濱海地區為33‰;東部北極海區較低,平均28~32‰,濱海地區海域最低,僅為25‰。

5.交通運輸

北冰洋系亞、歐、北美三大洲的頂點,有聯繫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線,地理位置很重要。北冰洋沿岸有固定的航空線和航海線,主要有從摩爾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的北冰洋航海線和從摩爾曼斯克直達斯瓦爾巴羣島、雷克雅未克和倫敦的航線。

6.面臨危機

北冰洋據測算,2005年9月21日,北冰洋的海冰面積約為530.95萬Km²,為自有衞星監測以來的最小面積。研究表明,北極地區的温度正大幅上升,温度升高速度為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

日本有關機構的觀測和分析發現,受西伯利亞近海生成的低氣壓等因素影響,北冰洋海冰面積縮減到自1978年開始實施衞星觀測以來的最小值。專家預測説,今後海冰面積還將進一步大幅度縮小,這一狀況可能持續到9月中旬。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新公佈的分析結果顯示,北冰洋海冰面積從7月就開始持續縮減。進入8月以後,受西伯利亞近海生成並停滯的低氣壓影響,其他地區的暖空氣被輸送到北極,加速了海冰面積的縮減進程。8月15日,北冰洋全域的海冰面積縮減至530.7萬Km²,為觀測史上的最小值。

專家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北冰洋沿岸剛剛形成的脆弱且易融化的冰越過北緯80度線擴散到北冰洋內部,促使北冰洋海冰面積加速縮減;北冰洋向大西洋放出的海冰增加;導致北冰洋內部的海冰面積縮小。

2012年8月2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佈,北冰洋海冰面積截至24日已降到421萬Km²,創有觀測史以來的最低值。此前的最低紀錄是2007年9月的425萬Km²。

宇宙航空研究機構是根據日本水循環變動觀測衞星“水滴”號拍攝的圖像得出上述結論的。北冰洋海冰每到9月中旬會降至全年最小面積,研究人員曾認為2012年也會在9月刷新最小紀錄,但這一日子已大幅提前。不久之後,北冰洋海冰很可能跌破400萬Km²的面積。

2011年9月,研究人員觀測到北冰洋海冰面積創第二小紀錄,只有約450萬Km²,不過由於當年冬季非常寒冷,此後海冰面積又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2012年8月以來,北冰洋海冰面積急劇減少,通常這一時期減少速度應該放緩,相當於每天消失10萬Km²。

英國著名海洋專家、劍橋大學教授彼得·維德漢姆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時聲稱,到2015年夏北極海冰將完全融化,這將對北極熊等生物的天然棲息地造成毀滅性破壞。

維德漢姆教授表示,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快速地萎縮,最短只需要4年時間就可完全消失。儘管每年冬天海冰還將會重新出現,但是在夏季沒有海冰的日子裏,北極熊等動物將失去天然的捕獵場所,這將嚴重威脅它們的生存,最終可能導致物種的滅絕。

北冰洋俄羅斯北部、加拿大以及格陵蘭島的冰量會隨着季節的變化而出現反覆,已達到最小值,大約400萬平方公里。相關機構採用了多種信託網模型對被海冰覆蓋區域的萎縮速度進行跟蹤監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預測數據顯示,全球海冰萎縮速度還將加劇利得財富,但認為到2030年這些海冰仍然存在。

不過,美國海軍研究院專家馬斯勞維斯基的推算結果是,北極海冰的消失速度比聯合國預測的速度更快。這一理論引起了許多爭議,但是維德漢姆認為這種計算更具説服力。維德漢姆表示,“儘管他的模型最極端,但這也是最好的模型。它能夠顯示冰量的減少速度,這一速度非常快,我們可能很快就看到冰量降到零。2015年,這是我得出的一個非常嚴重的預測結果。”

到了冬季,海冰仍然又會出現。但維德漢姆擔心,在夏季無冰期間,人類在北極的船運業務以及石油勘探行為將會大大增加,這將對當地物種造成嚴重威脅。冬季時,北極熊會在陸地上冬眠,但到了春季它們就會轉移到冰上進行捕獵。維德漢姆表示,“每個人都意識到了這一嚴重的問題,就是北極熊生存問題。它們要麼被滅絕,要麼回到陸地上捕獵。陸地棲息以及雜交繁殖也可能導致北極熊物種的消失。”

北冰洋的開發 篇三

2007年8月 2日,俄羅斯北極考察團在北極點附近成功下潛兩艘微型潛艇,並將一面鈦金屬國旗插在北極點下的海牀上,以此來證明俄羅斯對該海域的主權擁有。

俄羅斯杜馬副主席、北極考察團團長奇林加羅夫通過無線電設備通知考察船,他駕駛的“和平-1”潛艇在下潛到4261米時成功地抵達海牀,他説“整個下潛過程非常平緩,我們周圍是一片模糊的淡黃色的景色,我們沒有在海牀上發現有生命物質存在。”

俄潛艇下潛後,潛水員將一面1米高的鈦金屬國旗插在北極點下的海牀上,並將一個載有信息的膠囊狀容器放置在海牀上,向後代證明俄羅斯探測和開發北極的能力。此外潛水員還在海牀上採集了一些土壤樣本和海底環境樣本,並將海底環境攝製成錄像帶。

據悉,這些材料被帶回俄國內做進一步研究,俄科學家希望這些材料能夠證明北極點下的海牀和俄羅斯海洋架是連在一起的。對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此次俄羅斯潛艇選擇在北極點下潛不僅要展示俄羅斯開發和探測北極的能力,還要證明北極附近海域就是俄羅斯的領土範圍。”

此次任務的最大挑戰還是潛艇的返回過程,俄聖彼得堡一位北極考察專家説“潛艇所攜帶的氧氣供應有限,如果在返回過程中潛艇被冰層卡住,或無法找到他們下潛的通道就會遇到危險。”據悉,潛艇在海底停留大約1個小時,然後迅速返回。

北冰洋2日,俄羅斯潛水員成功在北極點下潛並在海底插上一面鈦金屬國旗後,美國海岸警衞隊表示,6日美國派遣一艘考察船前往北冰洋執行任務。

美國現有4艘極地科考船,此次被派遣的是“Healy”號科考船,美國官員表示,北冰洋上出現了新的航道,科研機構也在這裏發現了豐富的資源,因此“美國必須更加積極地探索北極,以保護我們在這裏的利益。”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科考隊的行蹤受到一架美國間諜飛機的密切監視。

1日,俄北極考察團抵達北極點後就開始為潛艇下潛做準備,工作人員連夜在北極點附近挖出一個長25米寬10米的下潛通道。

2日,俄羅斯潛艇並沒有按照計劃時間下潛,而是比原時間推遲了一個半小時左右。

2日中午12點08分(北京時間16點08分),俄考察團團長奇林加羅夫親自掛帥,“和平-1”開始下潛。在“和平-1”潛艇下潛到300米深時,“和平-2”開始下潛。

下午4點08分,“和平-1”潛艇在下潛到4261米時觸底。27分鐘後,“和平-2”潛艇在下潛到4302米時觸底 。

北冰洋擁有聯繫亞、歐、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線。隨着北極圈海域冰川不斷融化,新的海洋航道逐漸拓寬,也使得進行大規模能源開發成為可能。據統計,北極地區的石油儲量超過1億噸,未探明天然氣儲量佔全球儲量的1/3。北冰洋沿岸國家頻頻動作。丹麥公佈了其北極戰略,宣佈在2014年12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延伸大陸架200海里申請。23日,加拿大哈珀再次前往北極地區進行視察,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國際社會顯示其維護主權的決心。

“北極熊”軍演正在進行

由於20日加拿大一架民航包機在北極地區的雷索盧特灣墜毀,哈珀縮短了訪問行程。他在行前表示,加北部地區“是國家身份的根本部分,是政府議程的基石”。加拿大政府把重點放在那裏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開發上,如港口建設、導航設施以及海空難救援設施的配備等。加政府已決定投資1.5億加元(1加元約合1.02美元)建設一條從內陸通往北冰洋海岸的道路。

與此同時,名為“北極熊”的軍事演習正在加北極地區舉行,共有1100人蔘與,為歷次之最。加空軍則不僅出動運輸機、偵察機和CF-18大黃蜂戰鬥機,而且首次在北極地區亮出了無人機。加國防部長麥凱表示,“北極熊”行動有兩大目的,一是展示加拿大政府對北極地區的主權,二是表現相關合作意願。

愛德華王子島大學政治學教授麥肯南表示,除了在漢斯島與丹麥存在爭端外,並沒有其他國家與加拿大爭奪該地區的主權。而漢斯島與丹麥的爭議,也是可以通過外交渠道得到解決的,因此在那裏舉行軍演不過是做給國內看的政治秀。

世界4大洋麪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篇四

太平洋是地球最大的海洋,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以及約32%的總面積。跨度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西面為亞洲、大洋洲,東面則為美洲,跨越135°緯度,南北最寬15500公里。包括屬海的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16624.1萬平方公里。它的平均深度為4000米左右,其最大深度為馬裏亞納海溝(在馬里亞納羣島之東),深達11,033米,很大一部分洋麪位於近赤道與熱帶緯度。

北冰洋領土要求 篇五

北冰洋在北極歸屬問題上,俄羅斯“下手”最早。2008年8月,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通過了俄2020年前關於北極的國家政策。俄安全會議成員聚首西伯利亞西部靠近北冰洋的涅涅茨自治區,就北極問題召開專門會議。

俄羅斯看重北極主要有兩個考量。一是如總統梅德韋傑夫所指出的,北極是俄羅斯在21世紀關鍵的戰略資源基地。二是隨着北冰洋洋麪的解凍,一條新的海上運輸線路隨之形成。據預測,2012年通過這條航線的貨運量可能會超過500萬噸,今後若干年這一貨運量還有望增長10倍。通過北方海上航線運輸貨物比通過蘇伊士運河要節省2440海里路程和10天運輸時間,每艘船平均可節省大約800噸燃料。

俄還計劃在2015年前加強公路建設,使從聖彼得堡經彼得羅扎沃茨克、摩爾曼斯克、佩琴加直至與挪威交界處的公路符合國際標準,最終同歐洲的公路網連成一體。

據美國《____科學箴言報》報道,俄羅斯“費奧多羅夫院士”號科考船已完成北極海底繪圖,證實“西伯利亞大陸架與北極海底山脊相連”。俄羅斯有望在數月內向聯合國遞交報告,宣稱北極有超過98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屬俄羅斯所有。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對本報記者表示,兩年前,俄羅斯曾試圖證明羅蒙諾索夫海嶺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自然延伸,但未獲聯合國批准,而這一次獲聯合國批准的可能性也很小。一方面,對俄羅斯提交的北極海底地圖的準確性尚存疑問;另一方面,儘管聯合國尚未出台類似於《南極公約》的法律規定,但很多成員國已達成共識: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不支持任何國家或利益集團對其進行劃分和佔有。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兩艘核動力潛艇“康涅狄格”號與“新罕布什爾”號在北冰洋完成了冰上演練,美國軍方稱此次演練的目的是提高海軍在北極地區的行動和作戰能力。

美國一直關注其北極利益,奧巴馬政府在2010年國家安全戰略中稱美國是“在北極地區有着廣泛和重要利益的北極國家”。美國軍方聲稱,通過導彈防禦和預警、戰略威懾、海空部署等確保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而海上航行自由是優先考慮的問題。美國國防部稱,當前美國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能夠滿足到2030年的防務需求。

在北極相關問題上,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既有戰略合作,也有戰略爭奪。美國國防部稱,美加兩國國防部“以互補方式”來確保在北極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加拿大堅稱對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擁有主權,有關國家使用該航道時必須徵求其同意;美國則認為這是一片潛在的開放水域,其軍艦自動擁有通行權。

大北極不應有“小圈子”

北冰洋最新一期俄羅斯《國際生活》雜誌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圍繞北極的冷戰》的文章。文章透露,北冰洋沿岸一些國家打算在儘可能小的圈子裏瓜分北極,而不希望付諸大範圍的討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挪威、丹麥、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希望通過“內部協商,外部排他”來處理北極領土和權益問題,並進行北極治理。北極理事會第七屆外長會議公佈的《努克宣言》公開聲稱,只有承認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對北極的主權和管轄權,其他國家才能成為該理事會的觀察員。

同時,有關國家就通過合作管理北極地區也取得一些進展。與會國家外長簽署了北極理事會成立15年以來首個正式協議《北極搜救協定》,協定就各成員國承擔的北極地區搜救區域和責任進行了規劃。

美國國會研究人員撰寫的一份關於“北極地區變化”的報告稱,到21世紀30年代末,北極出現無冰之夏,各國對於資源及航道等的爭奪更趨激烈。瑞典國防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為,北極地區的未來將呈現一些國家各自宣誓主權,國際社會則努力實現多邊合作的特徵。整個北極地區是一片浮洋覆蓋的海洋——北冰洋(佔總面積的60%),其周圍是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凍土區。總面積為2100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總面積的 1/25。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除了北極熊和紐因特人,北極也許僅僅只是一幅冰天雪地的混沌畫面。然而,隨着北極冰川的快速消融,原本一度被人所遺忘的北極地區又開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更重要的是,北極冰蓋的最終消融,將產生新航線,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航線海盜猖獗,安全係數低,而且擁塞現象嚴重,航運成本十分高;北極航線則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與蘇伊士運河相比,其通行船舶也不受噸位限制。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考隊穿越北極圈進入北冰洋

北京時間2016年7月25日4時54分,中國第七次北極科考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從北緯66度33分、西經168度41分進入北極圈,開始極地科學考察。[1]

世界4大洋麪積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篇六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面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大洋麪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淺和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於地球的最北端,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環抱着,有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通過格陵蘭海和許多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個,古希臘曾把它叫做“正對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英國倫敦地理學會命名,經漢文翻譯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於希臘語,意指正對着大熊星座的海洋。)2012年8月25日,北冰洋海冰面積達觀測史以來最小。

知識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