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鮮為人知又有趣的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87K

鮮為人知又有趣的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鮮為人知又有趣的歷史典故 篇一

曳尾塗中:與其戕害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

【出處】《莊子·秋水》。

【釋義】原意指烏龜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於貧賤。後也比喻在污濁的環境裏苟且偷生。

【歷史典故】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抨擊儒墨的權勢觀,鄙棄虛情假意,主張順其自然。莊子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他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稜角和鋒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學,想請他來輔佐朝政,多次派使者來請他,都遭到莊子的拒絕。一次,莊子正在濮河上釣魚,楚王又派兩位大夫來請他去做官,他們對莊子説:“大王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着漁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説:“我聽説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卻把它用錦緞包好裝在匣子裏,藏在廟堂之上。作為一隻龜,是死了留下屍骨讓人尊敬好呢,還是情願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兩個大夫説:“還是活着好啊。”於是莊子説:“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裏搖尾巴。”使者無言以對。

鮮為人知又有趣的歷史典故 篇二

賣狗嫁女

【出處】《晉書原傳》。

【釋義】用賣狗的錢嫁女兒,形容人非常節儉。

【歷史典故】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由於家境貧困,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等到他做官以後,本來可以享受生活,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裏。

不久,吳隱之的女兒出嫁,人們猜想他這回一定能好好操辦一下。誰知結婚當日,吳家仍然冷冷清清。大將軍謝石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着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着眉説:“你可別提了,我家主人太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還 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説,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

謝石的管家感歎道:“人人都説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以節儉出了名,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鮮為人知又有趣的歷史典故 篇三

唐太宗賜醋房玄齡“吃醋”

唐太宗時期的宰相房玄齡怕老婆的名聲,和他的卓越政績一起成為了千古流傳的話題。

有一天早朝已畢,房玄齡卻在朝中徘徊不回家。

唐太宗很奇怪,問他,只聽他説,請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氣,他才敢回家,太宗聽了大吃一驚,沒想到房玄齡竟怕老婆到這種程度。

如此的綱常不振,真是豈有此理。

唐太宗很為房玄齡抱不平,故意賜給他幾個美姬,殺殺他老婆的威風。

房玄齡當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讓皇后出馬勸説房玄齡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唐太宗大怒,親自出馬賜房夫人鴆酒説:“若同意你丈夫納我所送的美女便罷,若不同意,那就飲此毒酒,此事絕無商量!”

只見房夫人二話不説,將毒酒接過來,一口飲下,唐太宗看到這種情形,心裏大為驚駭,歎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況玄齡。”

唐太宗拿濃醋去嚇唬房玄齡的老婆,沒想到卻嚇着了自己和眾人。

而將嫉妒説成“吃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

鮮為人知又有趣的歷史典故 篇四

唐太宗與魏徵

魏徵像唐太宗執政公開嚴明,鼓勵大臣直諫,所以他手下有許多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

而在這些諫臣中,最突出的當屬魏徵,他經常進諫,提出過許多很好的建議,甚至常常與李世民當面爭執,即使李世民大怒,也還是神色不變,堅持自己的看法。

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詔徵兵,規定不滿十八歲而個頭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徵。

魏徵卻扣住了這道詔書不發,太宗連催幾次,他都不理。

李世民大怒,召來魏徵訓斥他大膽抗旨。

魏徵鎮定地説:“ 臣聽説竭澤而漁,就無魚可捕了。

陛下將不滿18歲但身強力壯的男子徵來當兵,以後再到哪裏去徵兵呢?再説,國家的賦税讓誰來負擔呢,並且陛下以前宣佈18歲以上的男子才徵,現在的詔書一下,你不是失言於天下嗎?”李世民聽了,啞口無言,良久,才承認自己錯了,撤銷了這道詔書,還提升魏徵為太子太師。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隻小鷂(即雀鷹,比鷹小,可幫助打獵),見魏徵進來,怕他責怪,忙將它藏在懷中,魏徵裝作沒看見,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時間

等他離開,小鷂已經悶死了。

還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宮中,怒氣衝衝地説:“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下佬。”長孫皇后忙問殺誰。

太宗説:“魏徵常常當面頂撞我,使我難堪。”

長孫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禮服再進來,向李世民道賀道:“君主聖明,臣下才敢直言進諫,魏徵敢於當面頂撞陛下,説明陛下是聖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賀呢?”李世民聽了皇后委婉的批評和規勸,怒氣頓消,清醒地認識到虛心納諫對於天下興亡的重要性。

貞觀中期以後出現了盛世,大臣都極力歌頌李世民,只有魏徵保持着清醒的頭腦,給李世民指出了10個缺點,要他警惕。

李世民就鄭重地將它抄在屏風上,以便早晚閲讀,引為戒鑑。

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

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