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捨生取義的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捨生取義的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歷史典故:捨生取義 篇一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釋義]舍:捨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捨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原文】

魚我所欲也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通"避",下同)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通“德”感激)我與(通"歟"語氣助詞)?鄉(xiàng通:向"過去,從前。下同)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荀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翻譯】

魚我所欲也

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幹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着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着或踩着給別人吃,乞丐因輕視而不願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施捨,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施捨,現在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施捨,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到遠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匈奴人來攻城。友人對巨伯説:“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走吧!”荀巨伯説:“我遠道而來探望你,你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乞求活命,難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來的嗎?”等到賊兵到了,問荀巨伯:“大軍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麼人,竟敢獨自留在這裏?”荀巨伯回答説:“友人生了重病,我不忍心拋下他,寧願用我的性命來換取他的生命!”匈奴人聽了相互説:“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竟攻入了一個講道義的國家!”於是調整個軍隊回去了,全城因已得到保全。

捨生取義的事例 篇二

林覺民

黃花岡起義時,大批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林覺民率敢死隊衝進兩廣總督衙門,與清兵浴血奮戰,中彈被俘,從容就義。喻培倫胸前掛滿一筐炸彈,衝鋒在前,彈盡力竭,後被俘,英勇犧牲。

捨生取義的事例 篇三

田光

秦始皇以統一六國實現大統而聞名,劍客荊軻則以刺殺秦皇而出名,當然,他的出名並不僅因他的刺客身份,更主要的是他身上那股濃烈的燕趙俠風義膽,要不人們對於博浪沙刺殺秦皇的那位卻知之甚少呢?荊軻之所以能到歷史舞台的前沿,還得歸功於一位燕國的隱士,那就是田光。對秦恨之入骨的燕太子丹將田光招為門客後,從他那得知智勇雙全的荊軻的情況,於是便讓田光安排與荊軻隱密地見面,並再三吩咐田光切不可讓第三者得知此情,田光將荊軻帶至太子宮殿回家後為守密揮刀自刎。

捨生取義的事例 篇四

伯益、叔齊

伯益、叔齊是商湯時期的孤竹國國君的兩位皇子,可他們兩人倒也有趣,爭着不願當囯君,放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鸞位不坐,逃到山裏做起了隱士。周武王伐紂時,兄弟兩人倒也曾出山力勸武王切不可違了臣對君應有的“忠義”二字,未果的情況下便再度入山,武王定了天下後,兄弟二人終日以野菜為食,不食半點周粟,後餓死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