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4W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篇一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構築高效課堂公開課活動,我上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收穫良多。課後聽了左校長和老師們中肯而精闢的評課意見,靜心反思自身教學過程,總結本課教學得與失如下。

本次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處:

一是調動各種課堂資源創設課文情境,激發學生感情,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悼念魯迅先生逝世九週年的紀念性文章。它回憶了魯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現了人們對他的愛戴和懷念之情。怎麼讓學生能讀懂課文,領會文章中心,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呢?這無疑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它,我採用了情境創設辦法。首先是結構的安排。在課文的結構上,我跨越時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課時通過學習第一段創設了弔唁魯迅先生的場景,並以此為軸心,通過回憶引出四件事的學習,感受魯迅先生對少年兒童及勞動人民的關懷和熱愛。每學完一個故事,再輔以描寫弔唁人們表現的資料,鋪設“在弔唁的人羣中,我看到了工人——看到了農民——看到了學生——看到了。.。.。.——看到了。.。.。.”的情感主線,使學生感受到魯迅先生受到全國各行各業人們的愛戴和尊敬。然後由魯迅先生之所以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和尊敬,與他“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密不可分的”。話題一轉,轉到了課文回憶魯迅先生的四件事上。愛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發起對魯迅先生深切的懷念。本課我還運用了圖片及音樂藝術手段創設情境,在渲染氣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別是三段配樂朗讀令學生在憂傷的樂曲聲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瀾。

二是能抓住重點詞語深入開掘,構建人物形象,並滲透寫作方法指導

在第三個故事中有魯迅先生救助車伕的場面描寫,我在引導孩子發揮想象進入畫面後,抓住“跪”字深入開掘,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偉人為救助低層勞動人民的長時間的一跪,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深切的關懷和熱愛,構建起閃爍着“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偉大形象。在感受語言文字內涵的同時,我還適時地滲透抓住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讓閲讀習得的技巧在寫作中得到遷移。

由於個人的水平所限,本課還有許多的不足。首先在時間分配上,第三個故事精講,花時間太多。第四個故事則略略帶過,沒有對前面的認識進行深化與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傭的話品味魯迅先生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學習的資源,如課外材料與名言都是老師出示,應該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把展示的空間讓給學生。此外,本節課在朗讀的形式上比較單調,小組學習討論的機會不多,個別字發音未夠標準,都是我以後要注意改進的地方。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篇二

有遺憾的課堂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除了遺憾,還應該有進步的空間吧!

——題記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對於老師同樣適用。這一次我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課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充分準備所以犯了許多不應該的錯誤。

之所以決定上一課時,除了因為之前聽了很多一二年級的識字課,老師們平常交談中想知道高年級一課時是怎樣上的。也因為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有的老師一、二課時沒有明顯區分,課時目標不清晰,所以在我們五六年級集體備課的時候,我上一課時的想法得到了認可。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除了進一步明確了一課時的課時目標,還出現了一個問題:我總怕上的內容少了,所以挖了不少“語文點”。當時就有老師告訴我:“不要怕沒內容上,40分鐘一晃就過去了。”後來的課證明了這句話是相當正確的。

這節課我採用直接導入的方式引出課題,然後帶領學生對比三個題目感受原題目對魯迅先生的懷念和崇敬。接着安排了三次讀,初讀識字;再讀,整體感知;三讀,瞭解敍述順序。結果下課鈴響了以後,三讀還沒有開始。

我感覺這節課上,自己的語言多了。另外,雖然留給學生的活動時間很多,但是也有好多是可以節約下來完成第三次讀課文。比如,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勾出文中的生字詞在指名領讀,這個步驟完全可以省略,而當時我居然喊了兩個學生來讀,這裏就花了6分鐘左右。還有當堂聽寫的環節,完全可以聽寫完後學生兩兩互改,統計各小組滿分人數加分,應該用5分鐘左右可以完成,而當時我一一給滿分的學生檢查,也耽誤了4分鐘左右的時間。就是由於前面花在初讀識字的時間多了,所以後兩次讀的時間不夠。

課結束以後,我一直遺憾於自己沒有能完整展示自己的課堂,因為“再讀”和“三讀”才是這節課的亮點,但是,由於之前的考慮不充分導致課程節奏拖沓囉嗦,課堂效率不高。怎樣才能使下一次的課不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想到了以下辦法:

1。充分準備。

2。一定要想清楚這節課的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在那個部分花的時間應該多些。上課要有直奔目標的感覺,不能在“路途”中隨意耽誤。

3。為了保證課堂的高效,有些任務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應該留到課後完成。

4。如果是這樣公開展示的課,還是應該把每個環節要花多少時間計算好,這樣才不會出現我這次上課的情況。

5。把平時的每節課都當成比賽課來練習,增強時間觀念,提高課堂有效性。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篇三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説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課文的段落以空行為標誌,共分五段。課文先寫伯父去世後,“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愛戴。接着觸景生情地轉入對伯父生前的點滴回憶,分別敍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伕;伯父關心女傭阿三。最後總結伯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

在學習本文時,由於文章的結構敍述脈絡比較清晰,文中又進行了自然分段,因此,我引導學生首先自己來理清文章的脈絡,看文章的每一部分分別寫了什麼,這樣很自然地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給文章的這幾部分以加小標題的形式進一步的精煉概括,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本文的思路更加清晰,尤其是對於理解作者在選材方面為什麼會選這樣幾件有代表性的事例也就更有領悟了。

其實,語文的學習重在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因此,我順勢引導學生,同學們,我們在日常寫文章時,以前我們可能大多寫一件事,需要把這件事的經過寫清晰,通過今天的學習和上一篇文章的學習,我們明白了,在表現一個人物的美好品格時,我們要選擇人物的幾件事,那麼,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這幾件事例呢?我們要仔細揣摩,尤其是在我們寫文章時,更要注意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更好地表達中心,表現人物的品質。

不足之處,本文的學習,由於過於注重文章寫法以及重要語句的理解,對文章的有感情地朗讀方面有些欠缺,今後還應該重視這方面的訓練,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