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3W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精品多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篇一

對話,是談話者思想、情感的交流,讀書,可以理解為讀者和文本的一種對話。如何讓對話深刻些?下面我就以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例,進行探討。

【教學片斷】

我問伯父,為什麼車伕在這麼冷的天裏,還赤着腳拉車?伯父的臉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他的話已記不清了,只覺得他的回答很深奧……

師:作者當時還很小,所以聽不懂伯父意思深刻的話,請同學們像一下,魯迅先生可能會怎麼説?

要回答這個問題?涫滌瀉艽蟮哪訊齲???匭肜斫饢謀舅?毯?納羈桃饉跡?私餿嗣窨嗄訓母?駒?潁?瘓浠氨匭牒臀謀窘?猩畈愕畝曰啊?

……

我耐心的等待學生的發言。

終於有學生舉手了。

生1:車伕家裏特別窮,連飯也吃不飽,根本就買不起鞋。

生2:車伕每天掙的錢太少了,還要養活家裏的人。

生3:是那個社會太黑暗了,才使窮人的日子越來越苦,連鞋都買不起。

師:是啊,魯迅肯定説到了造成窮人生活苦難的根本原因──社會的黑暗。這樣深刻的道理,小時候的作者所以才聽不懂。

【反思】

1、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但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用自己的口説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還應讓學生思考對話隱喻意義,使對話的層次更深一層。

2、對話不僅僅是雙方情感互動、交流,同時也應是理解文本創造意義的過程。學生只有理解了魯迅對那個黑暗社會的痛恨,才能理解文本隱含的意義,説出文本沒有説出的話。這樣的對話才能有較深刻的層次,才能觸及文本的宗旨。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篇二

是較為易教的文章,易是因為脈絡很清楚,但又顯難,是因為有些重點句子離學生實際較遠,不知學生能否理解“四周圍黑洞洞的”、“碰壁”等意思。

教學一部分一部地進行,還不錯吧,學生對魯迅先生的瞭解越來越多了,加上課前收集的資料,更回喜歡魯迅先生了,有些學生還説:“原來不喜歡他,因為他長着很長的鬍鬚,但現在很喜歡,他太偉大了。”教學中,我把後面的詩歌《有的人》提前到本課的教學中來,特別是理解救助車伕和關心女傭的時候,學生對魯迅先生高尚的人格是深信不移了,我教育孩子們,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需要關心的人,我們應儘自己的心力關心他們,讓他們也感受到人間的温暖,特別是更要愛自己的父母,珍惜和感恩已有的幸福,孩子們會意地點着頭。從中,我體會中,我們一定要熟悉整組教材的安排,靈活運用教材,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的整體感知和體會。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篇三

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課時安排:三課時

選用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等詞語。

2、學習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通過具體事例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綜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課文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理解及總結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朗讀、小組合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故事的內容有深刻的瞭解和認識

2、讓學生知道並深刻理解魯迅先生某些有深層含義的話語

教學難點:

1、讓學生知道並深刻理解魯迅先生的話語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沒有任何的提示的前提下,出示幾張魯迅先生的圖片。有些是同學們熟悉的,有些是同學們沒有見過的,這樣即可以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題上,還能夠擴展學生對魯迅先生的直觀認識。

新課講授:

(一)、新字詞學習:

出示新字詞的幻燈片,聯繫課本的語境對詞語進行講解。(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不需要在字詞的學習上花太多的時間。)

(二)、課文分析:

1、通解課文內容:

(1)、分小組讓同學起來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即可以讓全體同學瞭解課文內容,還可以讓同學初步體會文章的一些有重要內涵的語句,為後來的學習提供條件。學生朗讀後再讓學生聽一下課文的原聲帶,對比一下有什麼差別。在聽的過程中給學生提幾個問題,(以下的1、2題)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聽朗讀。

2、課文段落分析:

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獨立的思考問題:

(1)、文章總共寫了幾個故事?分別是什麼?

文章總共寫了五個故事,分別是:魯迅先生逝世後,人們沉痛地悼念他;魯迅先生教育“我”認真讀書;魯迅先生以“碰壁”為比喻抨擊舊社會;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車伕;魯迅先生關心女傭阿三。

(經過剛才的通讀,學生已經對文章的內容有了瞭解,這時候讓他們自己總結出文章總共寫了幾個故事。可以提高他們的總結課文的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2)、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故事的內容,並給每個小故事起個題目

“深切的懷念”; “談論《水滸傳》”;“笑談“碰壁”; “救助車伕”; “關心女傭”。

(當學生已經知道文章所包括的故事後讓他們分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故事,然後通過他們自己的討論總結,派出一個代表説出本組的意見,需要控制時間,不可耗時太多。)

通過上面的提問,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又進了一步,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講解課文每段的重點難點了。

(1)、讀第一段,思考並討論:

ⅰ、人民羣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參加追悼念的人多;

②送來的花圈輓聯多;

③送花圈輓聯的有各種各樣的人

(先請一位同學回答,不完整讓其他同學補充。)

ⅱ、什麼事使“我”驚異?

看到伯父受到這麼多的人的崇敬和愛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樣,是一位深受人們愛戴的伯父的事

(引導學生獨立的思考,每組派一個代表回答,老師總結)

ⅲ、小結:

這段講了人民羣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對伯父的懷念

(抽學生回答。)

(2)、學習第二段,討論:

ⅰ、我是怎樣讀《水滸傳》,結果如何?

“囫圇吞棗”、張冠李戴亂説一氣。結果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説:“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ⅱ、伯父聽了“我”的回答,怎麼説?伯父的年紀比“我”大,為什麼記性反而比“我”好呢?

魯迅先生之所以“記性好”,是因為他讀書,而“我”並不是記性差,主要是讀書馬馬虎虎

ⅲ、為什麼“我”聽了伯父的話會“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還難受”?

伯父年紀這麼大學習還非常認真,對學過的知識記得牢,自己與伯父對比,學習太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認識到伯父的話是對自己學習態度婉轉的批評,所以感到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還難受。

ⅳ、臨走的時候魯迅為什麼送作者兩本書?

勉勵作者要認真讀書

ⅴ、這個小故事反映了魯迅先生什麼品質?

小結:這個小故事講魯迅跟“我”談《水滸傳》從中啟發教育“我”要讀書,反應了(對待學習認真嚴肅,關心下一代)

(3)、學習第三段,思考並討論:

ⅰ、什麼叫“恍然大悟”?“我”當時有沒有真的“恍然大悟”?從哪裏看出來?

恍然大悟是指忽然明白過來;作者當時並沒有真正的懂得伯父的意思,她這樣的恍然大悟其實是她還不懂事的一個體現;從後來大人們的笑聲就可以知道

(在這裏為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什麼是恍然大悟,可以教師解釋先然後讓個別學生演繹自己恍然大悟的情形。)

ⅱ、在座的人為什麼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無知,把伯父的話錯了,在座的人為她天真,幼稚的解説而感到好笑。

(4)、學習第四段,討論:

ⅰ、畫出描寫車伕傷勢嚴重的句子,讀一讀,並議一議,這麼冷的天,那位拉車的怎麼能光着腳拉着車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兩隻手……”、“地上淌着一灘血”、“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車伕家裏窮,連一雙鞋都買不起。天氣那麼冷還在拉車,説明他要拼命掙錢養家餬口。車伕的處境的舊社會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一個縮影

ⅱ、伯父他們是怎樣救助車伕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動作的詞。這些詞表示魯迅什麼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夾出”、“洗”、“敷上”、“紮好”、“掏出”、“給”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懷

(5)、學習第五段:

ⅰ、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阿三的?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雖然這部分的形式都是問答式,可是可以針對每個題目的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方式提問。盡力避免問答的方式單調無味。####

3、重點語句分析:

(1)、看題目,為什麼作者稱了“伯父”還稱“先生”?

“伯父”點明瞭作者和魯迅的特殊親屬關係。“先生”則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並列,使之既是具對親屬懷念,又是對魯迅崇敬的感情。

(2)、引導學生理解“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四周黑洞洞的”是説舊社會的黑暗;“容易碰壁”説明革命者隨時都會遭到迫害。魯迅先生在舊社會經常碰壁,説明受迫害。魯迅先生在舊社會經常碰壁,説明受迫害很深。這個句子用反問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實生活在反映了舊社會人民沒有絲毫的自由,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會現實,又表現了魯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於跟黑暗勢力進行鬥爭,不怕挫折的樂面主義精神。

(為了讓學生理解為什麼當時社會的黑暗,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也可以把視頻放在課後作為只是的拓展。)

(3)、事後魯迅先生為什麼臉變得“那麼嚴肅”、“最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臉變得嚴肅是因為想到車伕在那樣嚴寒的天氣裏還光着腳拉車,受了傷也沒錢治,這是黑暗的舊社會造成的。他無法控制自己對舊社會憎惡的思想感情。“歎一口氣”是對在舊社會苦難中掙扎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給勞動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會的憎恨

(這裏要跟學生説明雖然現在我們社會中有的人還是很可憐,需要淋雨或者冒着寒風去工作,可是這個跟那時候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本質的區別。)

(三)、鞏固練習:

1、閲讀句子並作答

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捱罵還難受。

⑴文中“這句話”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這句話表面在誇自己,實際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這句話體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從此以後,我_________________.這説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聽了這句話,為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受?

2、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⑴“四周圍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這句話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這句是_____句,改為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這段話表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識拓展:

準備了幾個關於魯迅先生的一些生平故事,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於課文的含義的理解。(根據實際的情況決定播放的時間,如果在課文的解説中有需要,也可以穿插到課文的解説中。)

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周曄

故事 小標題 內涵 文章主旨

第一部分 魯迅先生逝世後,人們沉痛地悼念他 深切的懷念 社會上大家都很愛戴魯迅先生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第二部分 魯迅先生教育“我”認真讀書 談論《水滸傳》 對自己侄女的關愛

第三部分 魯迅先生以“碰壁”為比喻抨擊舊社會 笑談“碰壁” 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第四部分 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車伕 救助車伕 對貧苦的勞動人民的關心和同情

第五部分 魯迅先生關心女傭阿三 關心女傭 對別人關心多,對自己關心少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篇四

一、對句子的理解

1、我呆呆地望着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這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可每學一個小故事,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歎的效果。

2、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説:“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這句話表面看是在誇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批評“我”讀書太馬虎。這簡短的語言描寫,透出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理解這句話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適當介紹時代背景:因為當時社會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為了喚起民眾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寫出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反動派極度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不允許發表,而且對他本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鬥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鬥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4、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這裏的兩個“清清楚楚”強調了當時的情景給“我”印象之深;他“變得那麼嚴肅”,手“半天沒動”,“深深地歎了一口氣”等表情、動作的描寫,説明魯迅先生看到了舊社會的罪惡,他無法控制對它的憎惡之情而怒形於色。

可以通過想象伯父魯迅的心理活動來理解這句話。他可能想到這位車伕冒着嚴寒出來拉車,家庭生活是多麼困苦。伯父由這位車伕又想到了千千萬萬的窮苦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這都是社會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無法解除窮苦人的痛苦,因而臉色變得嚴肅。這句話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

二、對詞語的理解

殯儀館:供停放靈柩、辦理喪事的地方。

追悼:對死者表示沉痛的懷念。

失聲痛苦:因悲痛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

輓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弔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家屬。

囫圇吞棗: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張冠李戴:姓張的帽子戴在姓李的頭上了。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黃包車:舊時一種用人力拉的車,主要用來載人。也叫人力車。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的艱難困苦。

硼酸水:一種用於消毒防腐的外用藥水。

三、近義詞反義詞、詞義辨析

【近義詞】

驚異──詫異 忍受──忍耐 逝世──去世

愛戴──擁戴 深奧──深刻 悔恨──懊恨、懊悔、後悔

忍受──經受、忍耐 羞愧──慚愧、羞恥

團聚──團圓、聚會 追悼──追念、悼念

飽經風霜──飽經滄桑 各色各樣──形形色色

馬馬虎虎──粗枝大葉、粗心大意

【反義詞】

個性──共性 愛戴──憎惡 深奧──淺顯

老實──狡猾 詳細──簡略 陰暗──明亮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馬馬虎虎──認認真真

詞義辨析

【愛戴 愛撫】

這兩個詞都是動詞,都含有“對人有深厚感情”的意思。

主要區別是:

“愛戴”表示“尊敬熱愛並且擁護”,用於下級對上級、羣眾對領袖、幼輩對長輩。“愛撫”表示疼愛撫慰,使用對象跟“愛戴”相反,且年齡距離較大。

【逝世 死】

都是動詞,都能表示失去生命。

主要區別是:

適用範圍不同。“死”能廣泛用於任何人及至任何生物,如“兔子死了”、“小樹死了”,“逝世”只能用於受尊敬的人。語體色彩不同。“逝世”用於書面話,帶有敬重、莊重、嚴肅的意味,“死”可用於書面語,也可用於口語,不帶嚴肅、敬重的意味。

【愛戴 愛護】

這兩個詞都是動詞,都有喜愛的意思,對人或事物有深摯的感情。

主要區別是:

適用對象不完全相同。“愛戴”的對象常常是人,“愛護”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愛護公物”。另外,“愛戴”用於下對上,“愛護”常用於上對下,也可用於平輩之間,如“愛護兒童”、“同志之間要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四、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愛撫、團聚、情節、記性、保存、陰暗、低微、寒意、深奧、詳細、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聲痛哭、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馬馬虎虎、恍然大悟、北風怒號、匆匆忙忙、飽經風霜”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4、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五、句段學習指導

1、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提示:想想這是誰説的話?當時的社會是怎樣的?“四周圍黑洞洞的”原指周圍沒有亮光,什麼也看不清。“壁”指牆壁。其實質是指當時的社會非常黑暗,在白色恐怖下,與反動派作鬥爭,就會遭到惡勢力的恐嚇(hè)與迫害。

2、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變得那麼嚴肅。──平時伯父的表情是慈祥的愉快的。

提示:聯繫課文想想:魯迅先生在什麼情況下表情發生了變化?為什麼呢?“這時候”,指在伯父和父親救助車伕後,我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麼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麼能光着腳拉着車在路上跑呢)的時候,伯父想到了像車伕這樣窮苦的勞動人民有千千萬萬,今天救助了一個車伕,可救助不了天下的勞苦大眾。伯父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而憂慮,充滿了對黑暗統治的憎恨。

3、這篇課文寫了伯父魯迅先生的幾件事?

提示: 可以歸納為:① 談《水滸傳》;② 談“碰壁”;③ 救助車伕;④ 關心女傭。

六、課後練習提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提示〗 在讀第一部分時,要讀出對魯迅先生的沉痛悼念的心情,語速要低緩。在讀“伯父”指導“我”讀書和“我”不理解伯父話語的深刻含義,還“恍然大悟”時,應輕鬆、歡快,而讀伯父關心同情勞動人民時,應深沉、關切。

2、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畫出這樣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或時代背景,體會這些句子含着的意思。

〖提示〗 “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黑洞洞的”指的是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作鬥爭時受到的挫折和迫害。“把鼻子碰扁了”指的是魯迅受到反動勢力的嚴重迫害。當時社會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為了喚起民眾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寫了一篇篇雜文,他的筆就像一把匕首刺到反動派的痛處,因而反動派對魯迅先生恨之入骨。這些句子無不流露着魯迅先生對敵人的憎恨。

3、分別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再説説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

〖提示〗 第一部分:深切懷念

第二部分:談《水滸傳》

第三部分:講“碰壁”

第四部分:救助車伕

第五部分:關心女傭

課文後四部分從“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這四件事中,表現了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是對課文第一部分“我”對為什麼伯父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不理解做出的回答。

4、課文中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很多,如“張冠李戴”。抄寫這些詞語,並選擇其中的兩個造句。

〖提示〗 失聲痛哭 囫圇吞棗 恍然大悟 飽經風霜 三更半夜 模模糊糊 接連不斷

囫圇吞棗──讀書要邊讀邊思考,而不能囫圇吞棗。

恍然大悟──他説出了事情的真相,我們才恍然大悟。

七、分段段意

課文以空行為標誌,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人民羣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許多人都來到萬國殯儀館參加魯迅先生的追悼會,大家都悲痛不已。

第二部分講伯父跟“我”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我”讀書囫圇吞棗,張冠李戴,伯父幽默而委婉地批評“我”。從此,“我”讀書不再馬馬虎虎了。

第三部分講伯父在與“我”的談笑中抨擊舊社會。伯父開玩笑説“四周圍黑洞洞的”,“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頑強鬥爭的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恍然大悟”,自以為明白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理解伯父的話。

第四部分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黃包車伕,不僅為他包紮傷口,還送給他藥品和錢。表現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深厚同情和深厚感情,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第五部分講女傭阿三對魯迅先生的回憶。魯迅先生在病重時,還堅持用手中的筆同反動派作鬥爭。還常常關心傭人的健康,勸她多休息,説明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課文二、三、四、五部分,對第一部分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伯父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做出了回答。

八、寫作特點

1、文章採用了第一人稱敍事方式,回憶自己的親身經歷,使文章生動、真實、感人,更具説服、感染力。

2、含蓄的表達方式:

如“四周圍黑洞洞的”,“碰壁”、“把鼻子碰扁了”,“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變得那麼嚴肅”、“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這些句子都給讀者回味的餘地,耐人尋味。

3、設疑──敍事──釋疑:

本文先講魯迅先生逝世,提出疑問:“為什麼伯父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然後作者回憶了魯迅先生生前令“我”難忘的幾件事,最後得出結論:魯迅先生就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回答了前面所提的問題。這樣寫造成懸念,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既做到了前後照應,又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篇五

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我遇到了以下問題:

1、教學應當是預設與生成相益得彰的:

但在教學中,我只顧着講教學設計步步為營地進行實施,對教學現場學生提出的一些疑問,以及產生的認識和感悟,沒有做到及時捕捉,只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地點到,甚至忽略不計,沒有使之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更沒有被用作新的生成資源。

2、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由於學生基礎的差異,知識水平和思考角度不同,對於這個問題的感悟也就處在不同的層次上,但是,我拘泥於尋求惟一的答案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缺乏敏鋭的洞察和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沒有真正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行動中去。

因為上述原因,本課的教學顯得教條而不靈動。

其實,課堂上即時呈現的動態生成資源是格外可貴的,因為它反映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以上的生成資源面前,倘若能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根據學生的不同感悟,組織教學,學生不才能不但讀懂、悟透,而且更有興趣,課堂也會更有活力,更具生命氣息。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永遠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應變能力,鍛鍊教學智慧,增強教學技藝和魅力。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兩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遺體、追悼、逝世、晚餐、張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奧、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

4.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

教學重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

3.給各段加小標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對魯迅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你對魯迅先生有哪些瞭解?能做個簡單的介紹嗎?(交流資料)對,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憶一下,你讀過哪些關於魯迅的文章?今天我們再學習關於魯迅的文章。(板書課題)

3.看看課題,想想作者是魯迅先生的什麼人。

二、預習課文

1.認真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魯迅的哪幾件事?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自己體會,讀不懂的,課上和老師、同學討論。

3.學習生字新詞。

三、全班交流

1.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悼”“冠”“咳”“嗽”。

(2)分辨字型:

“冠”(注意上邊沒有一點)

“嗽”(中間是“束”,不是“ ”,右邊是“欠”不能寫成“攵”)

(3)理解詞語。

(4)組詞

儀(    )悼(    )逝(    )餐(    )搞(    )

議(    )掉(    )晰(    )參(    )稿(    )

冠(    )悟(    )攤(    )咳(    )嗽(    )

寇(    )梧(    )灘(    )核(    )漱(    )

2.本文作者是誰,你怎麼知道的?讀讀有關語句。

3.讀課文。

4.課文共有幾段?你怎麼知道的每一段講了什麼內容?

第一段:人民羣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

第二段:伯父跟“我”談《水講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

第三段:魯迅先生在談笑中抨擊舊社會。

第四段:[]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黃包車工人。

第五段:阿三對魯迅先生的回憶。

5.給各段加小標題。

教師講解擬小標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段意概括小標題:二是摘出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語句作小標題。

受人愛戴;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女傭回憶

6.課文寫了魯迅的哪幾件事?

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女傭回憶

7.交流含義深刻的句子,讀不懂的下節課和老師、同學討論。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回憶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

二、學習二、三、四、五段

(一)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想想每段講的是什麼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自學後小組討論交流。

(二)彙報自學討論結果

要求:每小組彙報一件事,其他小組可作補充。

1.從第一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子女。)指名讀有關語句。重點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帶着感情讀,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説:“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聽了這句話,“我”為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受?)體會到伯父這句話裏含義實際上是在幽默而婉轉的批評“我”讀書太馬虎。“我”聽懂了伯父話裏含着的意思,所以覺得比捱打捱罵還難受?)指名再讀這件事,仔細體會魯迅先生為心子女,善於啟發教育孩子。

2.從第二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敢於鬥爭)。指名讀有關語句。(可是到了後來,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黑洞洞”,指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鬥爭時受到挫折與迫害。)再指名分角色朗讀,體會魯迅不怕碰壁的頑強鬥爭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

3.第三件事講了什麼?(出示投影片)(指名讀“爸爸跑到伯父家裏……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救助車伕,關心車伕,更關心窮苦人民。)在救護資助車伕以後伯父臉上為什麼變得那麼嚴肅?(魯迅可能想到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救助一個車伕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推翻舊社會才能解救勞動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魯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4.從第4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窮苦人)女傭阿三的話講了哪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魯迅病的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二是關心女傭阿三勸阿三多休息。)從阿三的話中和前文的幾件事中你覺得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板書: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愛憎分明)

5.小結:體會這四件事説明伯父是怎樣的一個人。

三、學習第一段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積勞成疾於1936年去世,去世時有許多人來哀悼他。

1.教師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思考:從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許多人的愛戴?學生邊聽邊勾出。(齊讀“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裏——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當時“我”理解嗎?(板書:愛戴)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想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總結全文

1.為什麼伯父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

2.第一部分與後面幾部分有什麼聯繫?(板書:因果)

3.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的第四題。

2.預習《高粱情》。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寫人的文章,大都是通過記敍幾件關於這個人的事或表揚或批評這個人的性格品質。本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給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四件事,讚揚了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敬愛的感情。對學生來説難點是如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從而很好地理解魯迅先生的優秀品質。教學設計體現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通過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黃昏寫作背景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過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學生綜合概括能力;理解五段課文之間的聯繫,培養了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在學生按提示分組自學課文內容並討論彙報結果的前提下,教師又進行了適當的歸納總結。

探究活動:

1.學生課下蒐集魯迅的一些名言,摘抄下來,蒐集有關魯迅的資料和故事與同學交流,

2.組織學生看《阿Q正傳》的電影,看完交流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