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敬業與樂業(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敬業與樂業(精品多篇)

敬業與樂業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徵引、旁騖、敬業樂羣、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2.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3.體會演講的口語特色。

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揣摩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行文特點。

情感目標

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係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口語和演講特色。

2.研討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攝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着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後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涵。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覆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儘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開拓思路。擬用兩課時完成閲讀教學。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啟超圖片資料: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後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後*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説》雜誌,並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後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年後,脱離政界,先後在清華、南開任教授,並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餘萬字。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國中國文壇上影響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闢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2.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羣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鍊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裏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瞭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於演講尤為重要。

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疏解字詞,並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投影: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徵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捨:嘮嘮叨叨説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捨,不停。

敬業樂羣: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的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2.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3.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説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着怎樣的邏輯聯繫?

(2)演講最後,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説“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麼,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後,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於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着眉頭、滿腹牢*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4.學生合作研討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侷限於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説,“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説法嗎?聯繫現實生活説説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説,有着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繫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説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並不侷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於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説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並不都是隻有“勞作”,“休閒”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休閒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説,有着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5.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四、佈置作業

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説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説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着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第二課時

一、組織學生分組針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展開討論。

分組及提示:

一組:結構

1.下筆立論(開門見山)

首段即點出文題出處及題旨

2.層次分明

引論→論有業的必要→論敬業→論樂業→總結

3.首尾呼應

文末呼應首段(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結論:結構嚴謹

二組:論證方法

1.歸納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多個情況,如名人言行,設例等,概括找出共通點,推論出一個結論。

例子1:孔子説“無所用心”“言不及義”及百丈禪師説“不做事”都是指沒有職業,沒有不斷勞作的人。

結論1:儒家和佛門都主張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糞的及軍人各本份去工作。

結論2:職業無分高下,只要克己盡責,替社會做事,對社會有價值,都是可敬。

2.演繹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論出個別情況(小前提),從而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

大前提:凡正當職業都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當大總統是正當職業,拉黃包車是正當職業。

結論:當大總統及拉黃包車都是神聖的職業,都是可敬的,沒有高下之分。

3.正反舉例論述(對比)

論述人生必須有業時,正面引用百丈禪師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責懶人的話。

論述敬業時,正面引用孔子和莊子的語例,再加上作者的設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語例及英法國民的事例。

好處:正反兩面同時出現,內容充實,使論點突,出減少反駁機會,增強説服力。

4.引用例證

引證法(包括語例、名言、諺語)

例證法(包括事例、設例)

好處:言之有據,加強説服力,幫助説明道理。(作者於引用古語後,加以解釋,這可令聽眾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組:語言特色

1.多用設問句

好處:製造懸念,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聽眾從質疑到釋疑,加深對主題的影響。

2.多用反問句

好處:加強説話的氣勢,把原來確定的意思表達得更加鮮明和不容置辯。

二、活動與探究

文中説:“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又説:“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崙有句名言説:“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於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1.梁啟超作為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曾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的“戊戌變法”。請課外收集有關這次歷史運動的史料,並作出客觀的評價。

2.學習了課文《敬業與樂業》,你有哪些心得體會?請聯繫生活實際寫一篇讀後感。

敬業與樂業 篇二

【學習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理解“引經據典”的論證方法,積累經典語句、格言;

3、初步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4、體會演講稿的的語言特色。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課文錄音及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梁啟超的有關資料,課堂質疑與辯論。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1、導入:

自古至今,從中到外,有許多對自己的職業充滿着無限的熱愛的人,比如,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對職業精益求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高度讚揚。

再比如,諾貝爾,全心研究炸藥,一次,發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親和弟弟,他從爆炸的煙霧中跳出來,還高興的喊“我成功了……”

同學們,請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在你的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呢?你怎樣才能把學習當一件樂事呢?為此,梁啟超先生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出示教學目標並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後教師做適當補充。

多媒體出示: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餘萬字。

二、跨越障礙

給加粗的字注音:

旁騖 褻瀆 強聒不捨 佝僂 承蜩

三、整體感知

過渡:《敬業與樂業》是一篇説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文章,聽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思考下列問題。

1、多媒體出示問題組:

1、本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麼觀點?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後談了哪幾個問題?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讓學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和思路,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為此後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帶着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全班交流,學生互相評論補充,明確問題要點:

1、本文的主要觀點是“我確信‘敬業樂羣’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它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提出

2、作者先後談了“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問題。

2、討論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明確:課文共9段,總體結構是總──分──總的形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後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觀點平行並列;最後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

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四、自讀解疑

1、自讀2~5自然段,並結合課文滲透議論文相關知識。

思考:敬業與樂業的前提條件是什麼?──有業(論點)

人為什麼應該有業?作者是如何證明這個問題的?(論證)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道理論據)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百丈禪師的故事。(事實論據)

2、自讀6~7自然段思考:什麼叫“敬業”?為什麼要“敬業?怎樣做才算敬業?

⑴ 一點也不旁騖就是敬。

⑵ 為什麼要敬業?

① 人生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②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就是功德,不勞作就是罪惡。

⑶ 怎樣做才算敬業?

──的就是忠實,忠實從心裏上發出來就是敬。

凡作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是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視做生命的事和他交換。

3、自讀第8自然段思考:為什麼説:“凡職業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是有的。”

作者寫“要樂業”的思路是怎樣的?

⑴ 變化進展千姿百態;

奮鬥中快樂的分量加增;

因為競爭而得快樂;

省得無限閒煩惱。

⑵ 孔子的語言行為,堪稱“樂業”的楷模

思路:提出錯誤的觀點──反駁錯誤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觀點──講道理做引用進行論證。

⑶ 拓展:

你能舉出“樂業”的例子嗎?試講出故事﹝學生自己根據積累講出故事互相交流﹞

4、小結文章的思想內容:

作者在文中先後談論了幾個問題?為什麼説“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如此?”

點撥:作者先後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三個問題。文章的最後説,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此基礎上,要對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要皺着眉頭,滿腹牢騷的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中心論點、分論點、

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擺事實、講道理、作引用

五、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

“説敬業”。文中説“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

教師點撥:那些凡人做的瑣事,很多都忠實圓滿的完成,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

示例:看,那位清潔工,她每天默默地來回打掃街道,髒了自己卻乾淨了別人。她,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學生即席發言交流,其他學生做適當的評析。

我説:

六、鞏固新知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第6段。

3、探究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聽寫詞語,進一步鞏固掌握基礎知識。讀積累的經典語句、格言。

2、回顧本文論點及文章結構。

二、研讀揣摩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談談你對這些語句的理解,或者找出相應的事實對這些觀點進行證明。

1、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中的觀點可以歸納如下幾條:

⑴ “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⑵ 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⑶ 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

⑷ 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⑸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⑹ 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⑺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⑻ 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⑼ 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⑽ 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⑾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⑿ 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

⒀ 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的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⒁ 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⒂ 敬業就是責任心,樂業就是趣味。

……

要求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從這些觀點中,找出能夠統領全文的中心論點,説出理由。

題目的要求。

⑵ 內容圍繞的重點。

2、拓展延伸,多媒體出示:

1、做資料卡片:

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製成卡片,要註明出處以及卡片的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範。

2、悟敬業:

對於學生來説,敬學即敬業。一個學生,專注無旁騖地搞好學習,就是敬業。請結合自己的體會,説説為什麼要專注無旁騖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逐條列舉,注意條理。

示例:

⑴ 學習專注才會日有所進。

⑵ 無旁騖才能有所專。

⑶ 專注方可心靜。

我説:

三、品味語言

過渡: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試從文中舉出例子,並做説明。

可以先讓學生各抒己見,並舉出文中相應的例子。教師做適當補充,最後多媒體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

例如對孔子的兩句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做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於這兩種人便搖頭歎氣説道:‘難!難!’”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説“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裏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着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演講最後,“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對聽眾直接的心靈訴求。

四、梳理回顧

1、中心思想:這篇講演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⑴ 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開頭提出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

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説服力。

⑵ 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多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意化深為淺。

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闢的警句,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五、體驗探討

1、目前有許多下崗工人,無所事事,靠打麻將度日,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2、社會上有一種人叫“息爺“,專靠一時暴富以後,把錢借貸出去或存入銀行,靠吃利息過日子,其他什麼有意義的事也不做,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上述兩個問題請結合文章的有關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且講點理由。

【板書設計】

敬業與樂業

梁啟超

提出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有業:做人之根本(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敬業:於人生最為重要有利(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樂業:生活的更高境界(列舉反面現象,進行批駁。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總結全文敬業和樂業也就是責任心和樂趣。

敬業與樂業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含義。(重點)

2、學習論證方法,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作者、作品簡介

三、檢查預習

四、整體感知

1、提出論點:要敬業和樂業(1-2)

2、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論述敬業的重要(3-4)

論述樂業的重要(5-6)

3.勉勵人們要敬業和樂業。(7)

五、探究:

1、在第一段找出中心論點。

2、讀3-4段:

1)什麼叫“敬業”?

2)為什麼要“敬業”?

3)怎樣做才算敬業?

3、讀5-6段

1)為什麼要樂業?

2)怎樣做才算樂業?

六、找出文中的論證方法,並談談其作用。

1)舉例論證; 2)道理論證; 3)引用論證;  4)對比論證

七、作業:1、課後練習;2、《新學案》;3、藍天白雲練習冊

八、板書設計

議論文思路: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做)

(引論)              (本論)                (結論)

第一部分:提出論點。           (總)

第二部分: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分)

第一層:論“敬業”的重要。

第二層:論“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總)

敬業與樂業 篇四

我這題目,是把《禮記》裏頭“敬業樂羣”和《老子》裏頭“安其居,樂其業”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的。我所説的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但必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理至易明。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説説有業之必要。

孔子説:“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説:“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麼人不可教悔,獨獨對於這兩種人便搖頭歎氣説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遊民,雖大聖人碰着他,也沒有辦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常用兩句格言教訓弟子,説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他每日除上堂説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務,把他本日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我徵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麼為先?萬惡什麼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沒有職業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我們對於這種人,是要徹底討伐,萬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講,專為現在有職業及現在正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説法,告訴他們對於自己現有的職業應採何種態度。

第一要敬業。敬字為古聖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後來有些人説的太精微,倒變得不適實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説:“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見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麪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是一見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於各種職業,沒有什麼分別揀擇。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於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祕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裏上發出來的便是敬。《莊子》記佝僂丈人成蜩的故事,説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的乾淨,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你不羨慕我,我不羨慕你。怕的是我這件事做得不妥當,便對不起這一天裏頭所吃的飯。所以我做這事的時候,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説:“做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説,便褻瀆職業之神聖;從事實方面説,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莊子説:“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孔子説:“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我説的敬業,不外這些道理。

第二要樂業。“做工好苦呀!”這種歎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裏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着我們好苦;翻過來講,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須知哭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鐘起到嚥氣的那一秒鐘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於無業遊民,終日閒遊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裏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裏不願意做。不願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着眉頭,哭喪着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麼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的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遊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閒煩惱。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説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實現與調和,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捨。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我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敬業與樂業 篇五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

李金貴

課  題 敬業與樂業 課時 1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並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係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要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初步讀懂文章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容 旁  注

一、解題,介紹作者,

導入新課:《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梁啟超先生字卓如,別號有任公、滄江、中國之新民及飲冰室主人等。廣東省新會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注意者,著名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的文章被成為“新文體”。文編《飲冰室合集》          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以試驗、總結、推廣職業教育而著稱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該校1918年5月由黃炎培發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的,校址在上海陸家浜。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羣”為校訓,提倡“手腦並用”“雙手萬能”,着重理論聯繫實際,重視生產勞動實習和職業道德訓練,強調教育與社會聯繫,有優良的傳統和校風。

二、指導學生閲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後發動學生評議。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1)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2)總結議論文文體知識。

(3)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羣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鍊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裏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瞭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於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4)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羣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鍊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四、佈置作業: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學生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1段,對題目作簡單解釋,然後提出中心論點。

第2段,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

第3段,從反面論述,説明無業的害處。

第4段,説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反面論述。

第5段,作者具體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6段,開門見山提出第二分論點“要敬業”。

第7段,以設問方式把“要敬業”的論述引向深入。第8段,論述“要樂業”。第9段,歸結全文。

教後記

第二課時

李金貴

課  題 敬業與樂業 課時 2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並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係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要點

1、分析文章的觀點和材料是如何統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總結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容 旁  注

一、粗讀全文,然後提問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的統一的。

2.要求學生能根據論據找出論點,根據論點找出論據,從而認識課文中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係。

二、讀議課文第二部分課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層。

第一層(第2~5段),提出有業之必要。這是確立全文論點的基礎。第2段,共3句話,第1句和第2句是轉折關係,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這是提出本層的分論點,第3句和1、2兩句是因果關係,説出先談“有業”的原因。第3段,説明無業的害處,這是先從反面論述。課文先引兩句孔子的話作理論論據,然後再簡單評述。第4段,説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正面論述,與第3段形成對照。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屬事實論據。第5段是作者的具體論述。有了第3、4兩段的對照,本段作者的説理就顯得十分自然。文中的兩個“簡直”以及“徹底”“萬不能”等詞語,都表現出作者鮮明的態度,具有不容置辯的力量。本段結尾處限定論述範圍,轉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論,又不致使人誤解。

第二層(第6~7段),論述“要敬業”。第6段,先開門見山提出本層中心,顯得眉目清楚。然後分三層展開論述:①先解“敬”字含義,引朱子的話來解釋。②再講為什麼可敬,以設問方式展開論述。課文舉兩個地位懸殊的職業作例子,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為進一步論證“敬業”打下基礎。③讚美敬業的人。第7段,以設問的方式把論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實於自己的職業,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這裏作者既有自己的論述,也引用《莊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論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國學者的著述,以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同的行為,把“敬業”解釋得十分形象具體。

第三層(第8段),論述“要樂業”。這一層先從反駁“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與“樂”的不同態度展開論述。論述了怎樣理解“苦”,指出應當從“苦”中找出“樂”,批評了“無業遊民”和“厭惡自己本業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再具體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於“身入其中”,“奮鬥前去”,“比較駢進”,“省卻煩悶”,引導青年人確立“樂業”思想,鼓勵青年人去過有價值的生活。

三、結合本文總結,啟發學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論證思路列表分析(見板書)(表中序號為課文段序號)四、總結歸納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課文論據豐富多樣,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事實論據,包括所引的各種事例,有的詳細敍述,有的簡略提及,最簡的甚至只有一句話。哪些該詳,哪些該略,全看論證的需要而定。這類論據是使論點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據,所以必須真實可信,充分確鑿。第二類是理論論據,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論、俗語格言等,因為提出言論的這些名人有一定的權威性,俗語格言被人們普遍認可,所以這類論據也就有比較強的説服力了。五、佈置作業

附錄:板書設計:(一) (二)

教後記

敬業與樂業 篇六

總是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敬重。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敬業與樂業》議論文閲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敬業與樂業》議論文閲讀原文

①第一要敬業。敬字為古聖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後來有些人説得太精微,倒變得不適實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説:“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麪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於各種職業,沒有什麼分別揀擇。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於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祕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莊子》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説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予,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乾淨,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你不必羨慕我,我 不必羨慕你。怕的是我這件事做得不妥當,便對不起這一天裏頭所吃的飯。所以我做這事的時候,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説:“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説,便褻瀆職業之神聖;從事實方面説,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莊子説:“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孔子説:“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我説的敬業,不外這些道理。

《敬業與樂業》議論文閲讀題目

1.選文中作者闡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2分)

2.選文第②段中劃線句屬於什麼論據?其具體作用是什麼?(2分)

3.作者引用了莊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個好不好?為什麼?(3分)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照作者這一標準來衡量,請從身邊舉一個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的例子並加以簡評。 (2分)

《敬業與樂業》議論文閲讀答案

1.我們要敬業(2分)

2.道理論據。(1分)論證了不敬業的危害,從反面論證了論點。(意近即可)(1分)

3.不好。(1分)因為作者是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的,如果去掉一個,使論證內容不全面,論證過程不嚴密。(1分)

4.示例:掃大街的清潔工人,每天起早貪黑,不怕髒、不怕累,把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他們不嫌棄這種又苦又累的職業,總是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敬重。(舉例正確1分,評價合理1分)

敬業與樂業 篇七

課  題 敬業與樂業 課時 1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並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係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要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初步讀懂文章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容 旁  注

一、解題,介紹作者,

導入  新課: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梁啟超先生字卓如,別號有任公、滄江、中國之新民及飲冰室主人等。廣東省新會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注意者,著名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的文章被成為“新文體”。文編《飲冰室合集》          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以試驗、總結、推廣職業教育而著稱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該校1918年5月由黃炎培發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的,校址在上海陸家浜。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羣”為校訓,提倡“手腦並用”“雙手萬能”,着重理論聯繫實際,重視生產勞動實習和職業道德訓練,強調教育與社會聯繫,有優良的傳統和校風。

二、指導學生閲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後發動學生評議。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1)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2)總結議論文文體知識。

(3)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羣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鍊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裏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瞭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於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4)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羣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鍊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四、佈置作業 :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學生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1段,對題目作簡單解釋,然後提出中心論點。

第2段,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

第3段,從反面論述,説明無業的害處。

第4段,説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反面論述。

第5段,作者具體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6段,開門見山提出第二分論點“要敬業”。

第7段,以設問方式把“要敬業”的論述引向深入。第8段,論述“要樂業”。第9段,歸結全文。

課  題 敬業與樂業 課時 2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並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係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要點

1、分析文章的觀點和材料是如何統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總結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容 旁  注

一、粗讀全文,然後提問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的統一的。

2.要求學生能根據論據找出論點,根據論點找出論據,從而認識課文中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係。

二、讀議課文第二部分課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層。

第一層(第2~5段),提出有業之必要。這是確立全文論點的基礎。第2段,共3句話,第1句和第2句是轉折關係,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這是提出本層的分論點,第3句和1、2兩句是蜆叵擔黨魷忍浮壩幸怠鋇腦頡5?段,説明無業的害處,這是先從反面論述。課文先引兩句孔子的話作理論論據,然後再簡單評述。第4段,説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正面論述,與第3段形成對照。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屬事實論據。第5段是作者的具體論述。有了第3、4兩段的對照,本段作者的説理就顯得十分自然。文中的兩個“簡直”以及“徹底”“萬不能”等詞語,都表現出作者鮮明的態度,具有不容置辯的力量。本段結尾處限定論述範圍,轉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論,又不致使人誤解。

第二層(第6~7段),論述“要敬業”。第6段,先開門見山提出本層中心,顯得眉目清楚。然後分三層展開論述:①先解“敬”字含義,引朱子的話來解釋。②再講為什麼可敬,以設問方式展開論述。課文舉兩個地位懸殊的職業作例子,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為進一步論證“敬業”打下基礎。③讚美敬業的人。第7段,以設問的方式把論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實於自己的職業,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這裏作者既有自己的論述,也引用《莊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論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國學者的著述,以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同的行為,把“敬業”解釋得十分形象具體。

第三層(第8段),論述“要樂業”。這一層先從反駁“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與“樂”的不同態度展開論述。論述了怎樣理解“苦”,指出應當從“苦”中找出“樂”,批評了“無業遊民”和“厭惡自己本業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再具體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於“身入其中”,“奮鬥前去”,“比較駢進”,“省卻煩悶”,引導青年人確立“樂業”思想,鼓勵青年人去過有價值的生活。

三、結合本文總結,啟發學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論證思路列表分析(見板書)(表中序號為課文段序號)四、總結歸納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課文論據豐富多樣,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事實論據,包括所引的各種事例,有的詳細敍述,有的簡略提及,最簡的甚至只有一句話。哪些該詳,哪些該略,全看論證的需要而定。這類論據是使論點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據,所以必須真實可信,充分確鑿。第二類是理論論據,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論、俗語格言等,因為提出言論的這些名人有一定的權威性,俗語格言被人們普遍認可,所以這類論據也就有比較強的説服力了。五、佈置作業

敬業與樂業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徵引、旁騖、敬業樂羣、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2.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3.體會演講的口語特色。

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揣摩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行文特點。

情感目標

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係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口語和演講特色。

2.研討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攝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着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後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覆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儘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開拓思路。擬用兩課時完成閲讀教學。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啟超圖片資料:

梁啟超(1873~1920xx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後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後*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説》雜誌,並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後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xx年後,脱離政界,先後在清華、南開任教授,並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餘萬字。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國中國文壇上影響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闢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2.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羣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鍊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裏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瞭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於演講尤為重要。

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疏解字詞,並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投影: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徵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捨:嘮嘮叨叨説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捨,不停。

敬業樂羣: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的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2.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3.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説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着怎樣的邏輯聯繫?

(2)演講最後,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説“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麼,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後,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於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着眉頭、滿腹牢*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4.學生合作研討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侷限於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説,“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説法嗎?聯繫現實生活説説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説,有着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繫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説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並不侷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於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説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並不都是隻有“勞作”,“休閒”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休閒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説,有着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5.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四、佈置作業

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説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説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着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第二課時

一、組織學生分組針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展開討論。

分組及提示:

一組:結構

1.下筆立論(開門見山)

首段即點出文題出處及題旨

2.層次分明

引論→論有業的必要→論敬業→論樂業→總結

3.首尾呼應

文末呼應首段(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結論:結構嚴謹

二組:論證方法

1.歸納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多個情況,如名人言行,設例等,概括找出共通點,推論出一個結論。

例子1:孔子説“無所用心”“言不及義”及百丈禪師説“不做事”都是指沒有職業,沒有不斷勞作的人。

結論1:儒家和佛門都主張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糞的及軍人各本份去工作。

結論2:職業無分高下,只要克己盡責,替社會做事,對社會有價值,都是可敬。

2.演繹法:推理方法的一種,根據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論出個別情況(小前提),從而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

大前提:凡正當職業都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當大總統是正當職業,拉黃包車是正當職業。

結論:當大總統及拉黃包車都是神聖的職業,都是可敬的,沒有高下之分。

3.正反舉例論述(對比)

論述人生必須有業時,正面引用百丈禪師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責懶人的話。

論述敬業時,正面引用孔子和莊子的語例,再加上作者的設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語例及英法國民的事例。

好處:正反兩面同時出現,內容充實,使論點突,出減少反駁機會,增強説服力。

4.引用例證

引證法(包括語例、名言、諺語)

例證法(包括事例、設例)

好處:言之有據,加強説服力,幫助説明道理。(作者於引用古語後,加以解釋,這可令聽眾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組:語言特色

1.多用設問句

好處:製造懸念,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聽眾從質疑到釋疑,加深對主題的影響。

2.多用反問句

好處:加強説話的氣勢,把原來確定的意思表達得更加鮮明和不容置辯。

二、活動與探究

文中説:“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又説:“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崙有句名言説:“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於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1.梁啟超作為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曾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的“戊戌變法”。請課外收集有關這次歷史運動的史料,並作出客觀的評價。

2.學習了課文《敬業與樂業》,你有哪些心得體會?請聯繫生活實際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