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樂教敬業,做稱職教師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樂教敬業,做稱職教師

樂教敬業,做稱職教師

我們就南京某高校青年教師因工資待遇偏低而集體辭職的事件展開討論:中國教師的樂教敬業與學校倫理責任關係。在中國有這樣一句老話:“師徒如父子”。這句話説明老師可以像你的父母一樣關心你、愛護你,那麼學校應該像你和父母相處的家庭一樣。家庭的父母對孩子培養如何,作為家庭是應負“天然”的責任,也是像《論語》中所倡導的那樣——“子不教,父之過”的倫理責任。學校如何培育學生成人成才,更是責無旁貸的倫理責任。為了使學校能夠承擔這樣中國傳統文化子因遺傳的倫理責任,那麼學校應該建立一種使學校樂於負責的倫理責任的長效機制。在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樂教敬業的傳統是關係到改革的成敗和民族興衰的大事,我們必須分析研究當前的樂教敬業現狀,弄清楚新形勢下教師樂教敬業的深刻內涵,我們必須明確新形勢下樂教敬業的深刻內涵,並嘗試對當前踐行樂教敬業的現狀做出分析,這對當前強化教師的樂教敬業精神,培育學校的倫理責任感——實行全面倫理管理是有所裨益的。

一、分析樂教敬業的現狀與分析

教育事業戰線長,人員多,難免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傳統的應試教育發生了深刻地變革,作為教育工作的實踐者——教師,如果仍然完全按照傳統教育模式下樂教敬業的方式來對待今天教師的教育,就未免過時了,就會出現不和諧的樂教敬業現象。必須認識與分析當前在部分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不和諧樂教敬業現狀,並對這些現象及其原因作出深刻進一步的剖析。

1.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其表現為:只停留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學習,不思考,不改革,不進取,"穿新鞋,走老路",只滿足於現有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上,且自認為自己已經夠努力了,工作成績已經不少了,就心安理得的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並認為自己是樂教敬業的典範。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上的競爭機制沒有或沒有完全引入到學校教育機制上,守着“鐵飯碗”,過太平日子。

2.意志消沉、樂教敬業精神不強。其表現為:懶懶散散,消極怠工,在其位不謀其政,上工不上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心生雜念,常有懷才不遇之心,對工作沒有熱情,對學生不關懷,不愛護,工作處於被動狀態,不研究教法、學法的改革,工作隨意性強,遲到、早退、曠工的現象嚴重。出現這種現象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師,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工資偏低,福利待遇幾乎為零的原因造成的,挫傷他們的自尊心,造成他們的厭教恨業的情緒,更談不上他們的樂教敬業。

3.炒股的現象較為嚴重。其表現為:工作時間內暗炒股,工作時間外明炒股,節假日豪炒股,贏了狂炒股,輸了痞炒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並且當前教師娛樂活動時間少,加之工作後剩餘時間較多,教師在業餘時間覺得無所事事,在百無聊賴的情況下,就想炒一把,在炒股中消遣時光,在炒股中尋求刺激。所謂樂教敬業,完全當作形式,領導檢查工作時,他們搞一下樂教敬業形式而已。

因此,我們分析當前教師存在的不和諧樂教敬業現狀及其原因,下面我們探討樂教敬業的內涵。

二、樂教敬業所藴含的精神價值

如果我們將樂教敬業作為師德文化體系中的一個基本內容來探討或審視,首先是如何對文化傳統進行理解的問題。敬業,作為職業道德的核心,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重視,這體現人類的道德文化對社會分工的必要性和現實性的尊重。敬業的基本價值取向是要求人們明確自己的職責並恪盡職守,履行自己的社會義務,而樂教,明確職業是教書育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泰民安,安居樂業是封建王朝明君所追求的治國目標,因此,樂業自然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退出道德的視境,從心理學、行為組織學角度來看,樂教敬業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情感,從教育職業中獲得樂趣,必須要傾注教師個人的情感,否則“樂”字是無從談起;第二,態度,即尊重自己的職業選擇,職業的規範和要求,重視職業的社會實現;第三,行為,即按照職業規範或要求行事,恪盡職守,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完成或實現工作任務,而任務的完成也是證明自己能力、實現自身價值、使人感到有成就感,特別對於教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成就非一蹴而就,其功德感不亞於一個救世主。因此,作為教師職業場所——學校的環境很重要,一個學校的校風並非一朝一日形成,她需要一代代教師去耕耘,不同朝代文化的凝練、沉澱。無論什麼樣校風,無論多麼好的校風,最根本一條就是:教師必須樂教敬業,至於每個學校教師樂教敬業方式不同,形成不同學校的學風。因為教師的“樂教、敬業、專業、創業”素質結構不同,不同素質相互作用,相互聯繫,不可分割,具有相關性。其中“敬業與專業”是基礎層次的素質要求,而樂業與創業,則是較高層次上的素質要求。因此,四種素質不同組合,形成理工科類學校與文史類學校、經管類學校的校風導向不同,但專業、創業必須依靠教師樂教敬業去發揮專業特長,創業的開拓。

而不同校風,均藴含着教書育人、培育英才的根本目的,要求教師具有樂教敬業的精神。

三、教師的樂教敬業是如何形成

作為一個教師,對自己職業必須先敬業,後樂業。樂業是敬業的基礎,敬業是生存的需要。人生沒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了,所以,我們説敬業樂業是人生起碼得追求。只有敬業樂業者,方能創造出供人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能創造出生存、生活的源泉,才能找到生存的真正理由。他的生活才更有趣,他的生存才更有意義,他的生命才更有價值。只有樂教敬業的教師,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因為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興衰,繫於教師。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因此,首先,作為教師,把樂教敬業內化為自己的理念,即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樂教敬業、無私奉獻、教書育人,使之成為師德規範的最高境界,使之成為師德規範的最高境界時,只有樂教敬業的教師,才能為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才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無窮魅力。

其次,作為教師,他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所在,師之所在”。在行為上,要求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必須要求教師敬業樂教,只有敬業樂教,才能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攀登,一名教師只有在教育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在教育、學習、探索和創新中不斷攀登新的科學高峯,才能找到最強烈的感受和人生的真正價值,他才能學高。而教師的樂教敬業將作為典範影響學子在社會上為人做事,成為社會上身正為範的榜樣。

再次,作為教師,它的職業註定安於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教育家陶行知説:“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托起一縷真誠,用一顆對事業執着的心,無私奉獻,樂教敬業是從事教育事業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因此,樂教敬業是一種修養,因為它是一種品格,一種境界,一種追求。在國破家亡的清朝末年到中華民國時期,無數愛國志士奔赴他國尋求救國救民道理,學成迴歸,致身於救民救國,如果他們沒有一顆愛國之心,樂教敬業之情,他們不可能教育和影響一批批熱血青年投身救國救民的革命浪潮。下面不妨我們以愛國志士葉企孫創辦敬業中學為例,説明樂教敬業對社會影響。

四、如何培育學校的倫理責任感——實行全面倫理管理

許慎《説文》:[倫,輩也],蓋人與人接,倫理始生,[理,治玉也],引申之,則為區分之義。歐陽教(1986)認為倫理是規範人倫兼身份關係及其應負責任。西方“ethics”源自於希臘文的“ethos”,本意是指本質、人格與風俗、習慣的意思相關連,其包含社會的一切規範、慣例與規章制度。

因此,綜述東西方觀點,倫理是一種規範人際關係的準則,是人類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其引導並建立人與人之間互動時所依循的關係,此種關係是維護人們和諧的良好規範,也是安定國家、社會以及家庭的系統,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發展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