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二單元複習【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2K

第二單元複習【新版多篇】

單元複習篇一

馬豔秋

一、看拼音,寫漢字。

ru l   mo m   qīng cu   j xng   wǔ guāng sh s

(    )  (     )   (     )   (     )   (            )

二、寫出下列各詞的反義詞。

同意——        微小——         仔細——          輕鬆——

温暖——        喜歡——         密集——          清楚——

寬  ——        深  ——

三、按要求填表。

查帶點的字 音序 部首 字的音節 字 典 裏 的 解 釋 取哪條

古詩二首    1、頭    2、第一    3、篇

欲窮千里目    1、窮苦  2、盡、完  3、極

疾      飛    1、病    2、急速    3、痛恨

隱      約    1、模糊  2、躲藏    3、掩蓋

四、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失望    希望    願望    可惜   愛惜    惋惜    高興    愉快    快活

1.爸爸(     )我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我自己也有這樣的(    ),我一定努力學習,決不使爸爸(     )。

2.面對水斗裏白花花的米,老師(     )地説:“這麼多米浪費了,多(     )啊,以後淘米的時候要注意。我們應該(      )糧食。”

3.看到這風景如畫的田野,我們的心情非常(     )。

張小強被評為“三好”學生,同學們都為他(      )。

小妹妹穿着花衣服,在屋裏跳來跳去,像一隻(       )的小鳥。

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2.《登鸛雀樓》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詩人登鸛雀樓看到的(                  )和(                     )景物,後兩句寫詩人所(                  )的,反映了詩人(                      )的精神。

2.翠鳥的顏色(        )。頭上的羽毛 ua 像(        )的頭巾,繡滿了(        )的花紋。(        )的羽毛像(          )的外衣。(        )的羽毛像(        )的襯衫。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是  (                              )

六、默寫《夜宿山寺》,給帶點的詞選出合適的意思,在括號裏填上序號。

______________        1  危:  ①危險    ②高        ③傷害

______________        2  百尺:①一百尺  ②一百多尺  ③很高

______________        3  語:  ①説話    ②話        ③語音

______________        4  驚:  ①驚奇    ②受驚      ③驚動

七、讀讀詩句,想一想詩句描寫的景象。

1.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單元複習篇二

第二單元複習要點(六課時)

教學時間:5課時

1、《阿長和山海經》

2、《背影》

3、《台階》

4、《老王》

5、《信客》

興趣情境導引

相關知識鏈接:感受真情

具體步驟 1.理清脈落;2.品析佳句;3.分析形象

範例1作者對阿長懷有怎樣的感情?

分析: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人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

阿長,即長媽媽。魯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魯迅對他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藴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裏,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讚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閲讀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對後一層意味要透過文字表面去把握。還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懷念自己的保姆,為什麼在前半篇用抑筆,大寫阿長的缺點,訴説自己如何討厭阿長呢?這要分析,第一,這些確是缺點,但在這些缺點中,可以看出阿長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由於有純樸和真率做內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煩的規矩和講“長毛”時所表現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諒的。第二,這些缺點,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長所具有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與地位決定的,與其説是阿長的過錯,倒不如説是阿長的不幸。

解答:

魯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對長媽媽深切的同情和真摯的懷念。

解題方法鏈接

這一類問題首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許多文學作品在表現人物是用到抑筆,也即欲揚先抑。從敍事的詳略上也可以判斷,作者詳寫阿長為我買《山海經》,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再則就是一些議論抒情句,能直接體現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他的魂靈!”,情真意切,令人感動不已。

範例2 《背影》中父親對“我”是什麼的感情?“我”對父親的感情變化又是怎樣的?

分析:

《背影》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篇末説到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得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敍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

讀完這篇文章,似乎有一種壓抑的感覺,這種父子間相愛相憐的感情中似乎滲透着一抹淡淡的哀愁,這到底如何理解呢?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要先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正在清華大學任教。社會的世態炎涼,使作者多年來在寂寞困愁中生活,這種情緒必然流露於筆端。其次,文章記敍的八年前的往事,正是作者家境敗落,“走投無路”的時候。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腦地襲來,小小的家庭能經受得了嗎?在這家庭光景慘淡的時刻,為了“謀事”餬口和讀書尋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別,不知何時再能見面。這是舊社會貧寒的知識分子顛沛流離生活的縮影。瞭解了以上兩點情況,文章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基調就好把握了。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中,回憶那段令人心碎的過去,淡淡的哀愁似乎不難理解了。對於現代的學生來説,由於時代的變遷,《背影》中的父子之情可能不易引起共鳴。不過父子情深,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文中的父親在重重悲痛困苦之前,對兒子説:“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大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氣概,何等堅強!而另一面,父親送別時不辭艱辛,尤其是買橘子的情景,又是何等慈祥,為了兒子,勉為其難,這正是中國慈父形象的定格。作者為文與為人是一致的,十分坦誠。從文章看,20歲的作者先是對父愛不理解,覺得父親説話不大漂亮、“迂”,後來父親在“買橘子”中表現出的深厚父愛,才深深地觸動了作者的心靈。南京分別以後的八年中,作者已經是清華大學講師,已為人父,心智已經成熟,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動了,心靈淨化了,對父愛的感受已經迥然不同,作者向讀者訴説了自己的後悔,激發了共鳴,引起讀者都聯想起父愛。這一些,都要深入體會。

解答:

《背影》是傳統課文,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這是人間至情。

解題方法鏈接

我們應該認真熟讀、體味,感受到洋溢在字裏行間的至情。讀讀想想,看文中的哪一點,打動了我們的心。其次可以從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脈絡,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內容。還要注意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

範例3  《台階》是一篇小説,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父親”的形象?

分析:

《台階》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説,但也屬於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

小説也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構成了小説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説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説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造出來的,所以更能集中、更深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的性格又是通過故事情節展示出來的,小説中的人物不能孤立存在,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裏,離開了環境,人物就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階級根源和社會根源。

所以,我們閲讀小説要注意分析小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這樣才能比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賞作品。

對這篇小説,可以提出三個問題: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這三個問題來把握全文。全文中有個文眼:“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這樣的農民在我國農村何止千萬。我們不妨聯繫現實,看看自己的父親,看看同學的父親,看看周圍的父親,加深對小説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解答: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解題方法鏈接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後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麼才是性格的核心。還要考慮環境,要把人物放在具體的環境會考察他的性格特點。

範例4 怎樣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分析:

楊絳,作家、文學翻譯家。他的文學語言簡潔平淡,但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它的內容單純,線索簡明,比較容易把握。作者夫婦與老王身份、地位水平懸殊,但是都有着共同的優良品質——善良。從具體事例上看,作者的善良有許多表現:照顧老王的生意從經濟上給予幫助,還關切地詢問生活狀況,女兒受她的影響,主動送藥治病等等。要注意的是:作者為什麼能夠那麼關心老王?楊絳夫婦是大專家、高級知識分子,對一個目不識丁的最底層的勞動者竟然這樣關心,主要是由於在作者夫婦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有人道主義思想。人類彼此間相愛,是在長期集體勞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感情。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願意給我們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即使拿了也覺得過意不去,受人好處,不忘報答,去世前還拿了香油和雞蛋上門道謝。

解答:

作者的善良是基於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各人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狀況的懸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這樣才能平等對話,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帶有很強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個動盪年代,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是因為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他雖然出身低微,大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堅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善良。

解題方法鏈接

“善良”是這篇文章表達的主旨,身份、知識層次的不同,對善良的理解和表達就不一樣,要扣住這一點到文中記敍的幾個片斷中去總結。

範例5  信客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質中能打動人心?

分析:

信客是一種不能被稱為職業的特殊職業。當時郵政業務尚未普及到鄉村,城鄉之間通訊需要專人擔當,信客便應運而生。他們終年跋涉,非常勞苦;他們收入微薄,生活貧困;他們常蒙受懷疑、欺凌和憎恨,那作者為什麼有如此熱情為他們樹碑立傳?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種種可貴的品質。首先,信客任勞任怨,事情不分份內份外,只要有求於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辭,有時候還得忍受無端的猜疑和羞辱;他們誠信無私。潔身自好,從不雁過拔毛,因此不怕別人懷疑;信客待人寬容。他在發財的同鄉那裏遭遇了兇險,他不想讓在外的同鄉蒙受陰影,回鄉後也沒有挑事,保護了一個家庭。正是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

解答:

信客身上有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等優秀品質。

解題方法鏈接

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從信客的一生中截取了幾個片段來表現他的可貴品質,要從這些事例中抽象出信客的品質來,就要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達和遣詞造句。

難點問題2  揣摩效果

生:本單元的幾篇課文,篇篇都感人至深,僅僅是因為感情真摯嗎?有時候,我對父母也有深情,可為什麼拿起筆來就寫不好呢?

師:這倒是一個很現實、很有價值的問題。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同感,那就讓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看似平常的人物和平淡的事情,到了作者的筆下,就具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呢?

生1:我覺得作者對筆下的人物有全面深刻的瞭解。

師:對,先要明確寫什麼,然後才能決定怎麼寫。

生2:作者記敍的時候,六要素,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交待得很清楚,有條不紊。

師:沒錯,但在閲讀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這些寫人的記敍文,選材一般都很豐富,往往要通過若干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六要素也很靈活,不機械呆板。

生3:還有記敍的順序,有的用順敍,有的用倒敍、插敍等等;

師:嗯,確實是靈活多變,各有特色,《背影》開頭先點背影,用的就是倒敍,這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記敍順序,往往會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生4、還有材料安排的詳略得當;

師:這一點非常關鍵,就如同做一件衣服,再好的衣料,如果剪裁不當,也做不成漂亮的衣服。有些同學收集了很好的素材,但是不能好好安排詳略,結果偏離了中心,很可惜。材料取捨和剪裁的原則就是:與中心有關的就寫、無關的堅決不寫,關係越密切寫得越要詳細生動。

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要提醒大家的是:作者在寫人記事的時候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以增強表達的效果。

生:哪些表達方式?

師:通常説的表達方式指的是:記敍、議論、抒情、描寫、説明。記敍文中特別強調的是處理好前四種表達方式的關係。首先,記敍文當然以記敍為主,但單一的記敍只能使文章成為“流水帳”,乾癟無味。所以,要適當的輔之以描寫、議論、抒情。議論、抒情也只能點到為止,畫龍點睛。因為在記敍文中,作者往往不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周密的論述,而針對大量的生動、典型的記敍材料,發表精闢簡賅的評論。抒情,可以直接抒發,以引起讀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也可以寄情於人、寄情於事、寄情於景、寄情於物等。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記敍與描寫的關係。可以説,記敍文中,記敍與描寫形影不離。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描寫,描寫可以分為兩大類。

生:老師,我知道是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

師:對,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通常是以景襯情。社會環境則交代事情發生的時代背景。

生:人物描寫呢?

師:對人物的描寫通常是從外貌(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等方面入手,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文中的人物形象才能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這個單元,我們要感受的是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感受課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所以必須把握描寫、敍述等表達方式,重點了解敍述、描寫的功能和特點。

當然,記敍文的篇章結構特點也不可忽視,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光從理論上探討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多讀,細心體會,才能運用自如。

相關知識鏈接

表達方式 功能特點 方法分類

記敍 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議論 針對事例或現象發表見解,常用以點明主旨。 擺事實、講道理

説明 對事物或事理解説,使人有所知。 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列數字等

描寫 細緻刻畫,使對象具體化、生動化。 環境描寫、人物描寫

抒情 表達內心感受、情感。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範例1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詳略怎樣安排?從中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人?

分析:

本着“不虛美”、“不隱惡”的原則,魯迅在他的作品中記敍了兒時印象中的長媽媽。長媽媽的形象栩栩如生,魯迅寫她,即沒有采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也沒有專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兒”,去塑造一個勞動婦女的典型。阿長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所寫的全部事實,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儘管“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絕無虛構。她的各種毛病和好處,都是魯迅曾經親見親聞親歷的,一一寫來,具有十分親切自然的情致。人們通過這種情致所得到的藝術感受,是充滿幽默的純真美。但魯迅寫阿長,不僅侷限在幼兒保姆這個範圍內表現她的性格美,而且把這種性格美同愚昧落後相參雜,沙裏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性格美的光輝。文章圍繞長媽媽選擇了5個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安排,使長媽媽的品格風貌表現得非常突出。開頭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簡練的筆法介紹了長媽媽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旨在説明她是一個沒有社會地位,甚至連真實姓名也不為人們所知的平凡勞動婦女。接着第3~5段,從“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寫了長媽媽喜歡“切切察察”和夏天在牀間擺成一個“大”字的睡態,刻畫了她質樸而嘮叨、略帶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從“我”的“不耐煩”去寫長媽媽懂得許多規矩,如説人死為“老掉了”,不能進死了人和生了房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説這些“瑣碎之至”的規矩,意在説明長媽媽有着跟千百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勞動者一樣的特點:質樸的品質和迷信的缺點。第13~18段:隨着感情的變化,作者又從“我”對長媽媽產生的“空前的敬意”,來寫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從面揭示了她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筆一轉,寫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長媽媽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我”買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帶畫的《山海經》,展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做成功”,從而突出了她對“我”的關心和體現出來的熱情、仁慈、樂於助人的品質。而長媽媽高潔的靈魂也就在這“剝筍”式的描寫裏,在由表及裏、由淺而深的認識過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現: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質樸、善良、慈愛的勞動婦女。所以,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煩的規矩和講“長毛”所表現出來的愚妄,並不令人生厭,反而能夠同買《山海經》的舉動和諧一致,形成統一的風貌,使我們從她的愚魯中看到真率,從粗獷裏看到細心,而這種真率和細心所體現的實質,是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所以,作者的選材,不僅嚴格地按照生活本來的面目如實地記敍長媽媽,而且在記敍中始終着意表現她身上最本質的東西。

解答: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敍的重點。

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解題方法鏈接

作者在安排材料時,是以作者少年時代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其變化過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這種“層層剝筍”的方式,使長媽媽的形象在先抑後揚、對比映襯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解題時,一定要理清思路,看清作者記敍的真正目的,從作者的詳略安排等方面找出解答的鑰匙。

範例2  朱自清為什麼選擇“背影”作為表現父愛的角度?這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啟示?

分析: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讀着它,你會被父子間那真摯深厚的感情所激動。本文四次提到“背影”,每次情況有所不同,思想感情卻一脈相承。開頭設疑——點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結尾思念——照應“背影”。四次“背影”的出現,第二、三次是實寫,第一、四次是虛寫。實寫是虛寫的基礎,是虛寫的條件,沒有實實在在的“背影”的描寫,本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虛寫是對實寫的感情的深化和昇華。

一般寫人物,較多地從正面入手,但只從一個角度寫多了,就會讓人感到呆板乏味。作者選擇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全力書寫父親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絕。作為兒子,對父親的音容笑貌,無不了如指掌。然而父親臨別送行,為兒子買橘子而艱難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卻深深地打動了兒子的心靈,使“我”獲得了特殊的感受。這正是作者不隨人後、敢於創新的藝術才華。再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傷、父愛的真摯等都通過背影恰當地顯示了出來。背影,猶如電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親豐富的內心世界,照見了他的靈魂。背影更能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解答:

背影,可看作是父親的一種特殊“面貌”。由於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獨特發現,選擇了這個最佳的表現角度。以“背影”為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鬱、父愛的真摯等,都可通過“背影”真切地表現出來。它意藴豐富,耐人尋味,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突出背影,是這篇散文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個啟示,寫人記事,應該選擇最動情的一件事,寫最動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動情的瞬間。

解題方法鏈接

散文的表現角度,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給散文帶來搖曳多姿、羣芳爭豔的風采;散文的表現角度也需巧於運思,獨具一格,散文具有作家鮮明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所以我們在閲讀散文時,要善於把握作者觀察和認識生活的角度,學習作者獨特的審美眼光。

範例3  《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這樣寫好在哪裏?

分析:

台階本來只是用以登上高處的,但在落後的農村、在“父親們”的眼中,台階用了不同尋常的意義,那是地位,是一種榮耀。作者不惜筆墨地寫台階,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寫老屋前的三級台階: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台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説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了一生的心血。而寫新房前的九級台階:1、對父親踏黃泥情景的描寫,幾近神聖,讓人覺得那不是在勞動,而是在進行一項莊嚴的儀式;2、寫父親坐在新台階上抽煙,又表現出中國傳統農民的謙卑。3、寫父親挑水上台階閃着腰,即使寫父親的老態,也寫出了的失落和悲哀。

解答:

台階由三級變成九級,這個過程居然耗盡了父親的一生。作者以台階命題立意,切入口很小,卻表現了父親艱難而又自強的一生,這樣就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解題方法鏈接

小説不同於散文,它的情節根據可以作者的需要虛構,但是虛構也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立足生活。讀小説的時候,要揣摩作者的意圖,深入理解作者的構思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範例4  《老王》中,作者是如何把瑣碎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

分析:

老王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瑣碎,再無大波大瀾。要通過這些瑣碎的材料,寫出他的精神世界,殊非易事。所以,如何把這些小事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尤其重要。作者着力表現的是老王的“苦”和“善”,開頭四段先寫老王的三點基本情況。一是職業,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條件,這三者之間,存在因果的邏輯關係,因職業的卑微、生理的缺陷造成了生活的困苦;下面三段,按時間順序,回憶老王的工作與為人,表現他的“善”。再則,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的。坐老王的三輪,一路説説閒話,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寫老王眼疾,説到女兒給他大瓶魚肝油,可見一家人對老王很照顧,等等。一切娓娓道來,親切平淡,有條不紊。

解答:

作者是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的。對老王基本情況的介紹,以邏輯順序為主,寫作者一家與老王交往,以時間順序為主。全文一脈相承,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解題方法鏈接

研究這類問題,最好首先列出或在腦海中梳理出提綱,把有關的材料都概括、羅列出來,再探究為什麼這樣安排。其次,還應該探究貫穿全文的線索。一般敍事類的文章都有一根貫穿全文始末的線索,或情或物等。

範例5作者是如何描寫阿長的?這些描寫具有什麼特色?

分析:

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採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直接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概括地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着重選擇了一些生動的細節,如:動作細節,她在“向人低聲絮説些什麼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語言描寫,寫除夕阿長的叮囑,反覆運用語言描寫,“你牢牢記住”、“記得麼?你要記着。”、“不許説別的話!”;特別傳神的是元旦時,她教“我”説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繼而喜歡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樂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此時無聲勝有聲,有極其豐富的潛台詞。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後“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間接對比、映襯法: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解答:

作者運用了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人物描寫方法刻畫人物,把阿長的形象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極其真切感人。

解題方法鏈接

在人物形象刻畫方面,魯迅善用白描手法,寥寥數筆勾畫人物以求傳神。解答這類題目,一定要把握那些看似平常但卻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細心揣摩。

範例6朱自清是如何描寫父親的背影的。

分析:

《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固然是因為父親的“背影”本身具有打動人心的情感力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與作者情真意切、樸實無華的描寫有很大關係,所以,認真研讀文中的描寫,對我們的寫作會有很大啟示。試舉兩例:

①動作描寫。作者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沒有過多誇張修飾的詞語,“攀”、“縮”、“微傾”、“努力”這幾個普通的詞語卻飽含着父親對兒子的感情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平凡中見真情使這篇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使那為“我”熟識的父親的背影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意境,成為一個永遠不能忘懷的鏡頭,銘刻在“我”的心中。

②語言描寫。文中父親的語言都很簡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我”不楚簌簌地流下眼淚時,父親説:“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當父親不放心別人送我,決定親自送我,我勸他不必去送時,他説:“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當父親要為我買橘子時,他説:“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當父親與我告別時,他説:“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見我,説“進去吧,裏邊沒人。”

這些話含蓄着許多的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意思。這些雖然不是直接寫背影,去也是為背影造勢,使得背影的形象更為豐滿。

解答:

作者對父親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寫,也有間接描寫。就直接描寫而言,先作外貌描寫,寫衣貌,然後做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父親爬月台的動作,作者自己的感情變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可以看作是間接描寫。

解題方法鏈接

解題時一定要把握文中描寫最精彩的的片段,細細品味,只要情真,語言越是平淡,往往越有雋永藴含。另外,要結合父親的具體情境欣賞描寫。

範例7  小説《台階》是如何刻畫“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

分析:

小説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既可從正面入手,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可以從側面烘托、反面襯托;即可以概括介紹,也可以細節描繪。如《台階》中的對父親的一段描寫:“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這其中父親的神情寫得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這正是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的農民的神情,非常個性化。

解答:

作者把握住“父親”要強能幹而又老實厚道的性格特徵,重點從正面描寫父親的動作、神態。

解題方法鏈接

人物形象刻畫成功與否直接決定小説的優劣。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畫必然是個性化的。所以解答這道題,首先要能從小説中找出對父親的記敍和描寫,然後篩選出最能表現人物個性的相關描寫,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範例8  《背影》的語言樸素平實,《台階》的語言接近口語,《信客》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分析:

題材不同、作者個性氣質及語言習慣不同等因素共同決定了作品不同的語言風格。作為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風格比較典雅。本文寫信客,題材的特點又決定語言特點,質樸的人物要用質樸的語言來描述。如“他讀過私塾,年長後外出闖碼頭,碰了幾次壁,窮愁潦倒,無以為生,回來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質樸與典雅的特點。其次,警闢而又暢達。這特別表現在比喻句上:“紅紅的眼圈裏射出疑惑的利劍。”“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氣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氣勢十分暢達。

解答:

本文的語言典雅而不失質樸,警闢又暢達。

解題方法鏈接

品味語言可以從畫出佳句入手。能把佳句畫出來,就可以看出自己心中的“佳句”有多少。我們的詞彙積累,多數還是日常用語。有點文采,是需要的。畫出了佳句,就可以揣摩這些句子是怎麼表達一個意思的,怎樣措辭,怎樣造句,怎樣修辭,這樣的句子有什麼美感。這樣既可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又可以悟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

綜合開放課堂

【隨堂熱身】

一、區別下列各組字形,注音組詞。(8分)

駭                    煌

垓                    惶

慕                    憚

幕                    禪

二。解釋下列詞語帶點的字。(4分)

①懼憚:          ②震悚:            ③孤孀:         ④莫名其妙: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或近義詞(4分)

a.忘卻——( ) b.驚異——( )

c.渴慕——( ) d.淡薄——( )

《靜夜思》中的“疑” 篇三

《靜夜思》中的“疑”

浙江省蒼南縣錢庫鎮第一國小 陳羣英

我在教學李白的《靜夜思》時,問學生“疑”是什麼意思?大家都同意懷疑的意思。將“疑”理解為“懷疑”的教師也很多。猛一聽,這樣的解釋好象沒有什麼毛病,可如果仔細的2推敲一下就不難發現,這樣的接司是站不腳的。

在古代詩文中,“疑”除了懷疑的意思外,還有幾個義項,其中有一個義項通“擬”,是類似、好象的意思。如“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好象銀河從天上傾瀉下來一樣”,如果理解為懷疑的話,就讓人感覺非常地彆扭。“疑是地上霜”中的“疑”,也只好理解為“好象”才合乎情理,因為作者是在用“霜”來描述月光的明亮色彩,而不是懷疑地上有沒有下霜。

“牀前明月光”的“牀”作何解

江蘇省海門師範學校教師 朱文獻

李白《靜夜思》中“牀前明月光”的“牀”,傳統的解釋是睡覺用的牀。可在有些資料上把“牀”解釋為“井欄”(古漢語中確有其解),説古人用井代表家鄉,人與井是不可分離的,有個成語叫“背井離鄉”。有些教師看到這種説法後,認為這種解釋更合理一些。有一位教師説:“我覺得應把‘牀’釋為‘井欄’。因為井都是在屋外的,詩人在夜晚,站在靜靜的院子裏,看到井欄旁明月的光輝,就懷疑這是地上下了一層霜(霜是不會下到屋內的),所以才會抬起頭來望明月,低下頭去思故鄉。”

筆者贊同對“牀”字的傳統解釋,“井欄”之説可視為一家之言,但不宜引進我們的課堂。

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上説:“‘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描寫的是客人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靜的,透過窗户的皎潔月光射到牀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之中乍一看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霜……月色不免吸引他抬頭一望,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醒了。”(馬茂元)

這裏有一個關鍵字:疑。如果把它理解為“懷疑”,那麼整個詩句就不大好解釋了,詩人怎麼會懷疑起牀前的地上有霜呢?馬茂元先生解釋為“好像”是有依據的。《漢語大詞典》在“疑”字條中,有一個義項即解釋為“類似、好像”。例句是王勃《郊園即事》詩:“斷山疑畫障,縣流瀉鳴琴。”(縣:懸掛)李白詩中還有一個“疑”字也作“好像”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這個“疑”字解釋為“懷疑”就更加説不通了。

“疑”字在與國小語文第三冊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解釋為“好比、好似”,也即認為前後兩句詩連起來構成一個明喻。這樣解釋起全詩來就覺得合情合理了。

把“牀”解釋為“井欄”,並非無懈可擊,那個“前”字就不好落實。“井欄”四周的方位不是論前後左右的,“井欄旁”“井欄周圍”都好講,“井欄前”就不好講。月光是照在“井欄”四周圍的,這個“前”字恐怕就否定了把“牀”釋為“井欄”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