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語文《為了忘卻紀念》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1W

第1篇:高一語文《為了忘卻紀念》説課稿

高一語文《為了忘卻紀念》説課稿

高一語文《為了忘卻紀念》説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為了忘卻紀念》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為了忘卻的紀念》是選自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為記念左聯五烈士遇難兩週年而寫的。這是一篇以記敍為主,又與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悼念性散文。文章通過對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憶,抒發了對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懷念之情,表達了對xxx派的深切憤恨。由於當時文網森嚴,魯迅在文章中不得不採用隱晦曲折的筆法和借用典故。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引導學生仔細閲讀,研究探討,深入領會,領會作者的深切感情和寫本文的主旨。

2、説學生

高一的學生在國中時就接觸過魯迅的文章,但都較為淺顯。學習《為了忘卻的記念》要由淺入深,沉入文本,走近烈士,將感情融入其中。

3、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作者魯迅及寫作背景。

2、把握文章主旨,體會文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學方法

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學案導學下的六環節教學法。

三、教學設計:

打破常規思路,從第五部分入手,先把握感情基調,然後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圍繞“情”字,緊扣“五個部分―――三個典故――一首詩”,有淺入深,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教學內容和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這副輓聯寫的`是誰?

就你的瞭解,談談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魯迅曾説:“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今天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些人。

2、出示目標:

3、自主探究:

誦讀課文第五部分,體會情感。

文中的“他們”指誰?在五位烈士中重點寫的是誰?

3、合作解疑:

從文中概括五烈士的事蹟。他們是怎樣的人?

文中用了三個典故,有何深意?

柔石死後,魯迅寫了一首詩來悼念,這首詩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情感?

4、鞏固訓練:

依據《為了忘卻的記念》中記敍柔石和白莽的內容,為他們寫一段悼詞。

5、拓展延伸:我們當代青年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以慰先烈?關注社會熱點,積累寫作素材。

第2篇:高一語文《為了忘卻紀念》説課稿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高一語文《為了忘卻紀念》説課稿範文,送一篇給你。

《為了忘卻的紀念》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為了忘卻的紀念》。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教學效果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教材分析 《為了忘卻的紀念》選自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

本單元的話題是“跨越時空的美麗”。這是一篇以記敍為主,與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悼念性散文。文章通過對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憶,抒發了對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懷念之情,歌頌烈士們的優秀品質和革命精神,以及對反動派的深切憤恨,揭示了反動派的兇殘與卑劣。 依據教材設置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A揣摸重點語句

B探究三個典故的含義

c探討文章主旨

(2)難點:A題目含義的理解B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語句

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一的學生對散文雖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複雜散文剛剛接觸,這篇文章篇幅長內容深,所以培養學生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學習方法尤其重要。

魯迅的時代離學生較遠再加上語言的晦澀難懂,學生理解文本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師提供資料和適時講解非常重要。

依據學情設定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弄清題目的含義,推敲文中過度語句,理清課文整體思路,結合中心和語境,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聯繫文章的寫作背景和目的,把握作者對革命烈士的深切懷念和歌頌之情,以及對反動派的憤怒和憎恨之情。

根據目標設定教法和學法

由於文本年代久遠語言晦澀的特點,必須藉助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手段,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拔,有效訓練”的教學模式,多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我設計以下的學習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質疑法

教學過程設計

擬訂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設想: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解釋題目,講解作者及時代背景,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

第二課時教學設想:通過討論探究,質疑,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人物性格。

第一課時內容

導語設計:

學者林賢治曾經寫了一部著作,題目是《守夜人札記》,他懷着崇敬,禮讚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清醒,執著,孤獨而又堅強的戰士。這位“守夜人”就是魯迅。今天,我們學習先生的《為了忘卻的記念》(板書課題:(為了忘卻的紀念 )

課前預習:知識與能力

字詞、作者、背景等情況在學生自學積累的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檢查,梳理。

從學案設置的預習題入手,師生共同完成知識的積累與梳理,探究課文詞句。

課內探究:過程與方法

1.哪些同學願將自己歸納的各部分大意介紹給大家?(每一部分都指導學生閲讀)

2、哪個同學給大家講講文章中的三個典故?並小組探究典故的內涵。

第一部分:回憶與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寫與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為人(兼及馮鏗)。

第三部分:寫白莽與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寫柔石等“左聯”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經 過,進一步揭露反動派的罪行,

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讚揚。

第五部分:抒發了對烈士的懷念和尊敬之情,表達了對反動派的必然滅亡、人民革命戰

爭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念。

在疏通了文意的基礎上,討論一下本文標題的深刻含義。

標題把“忘卻”與“記念”兩個意義相反的詞聯繫在一起,似乎矛盾,實際上這正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堅強的鬥志的必勝的信念。“忘卻”二字的特定含義是“將悲哀擺脱,給自己輕鬆一下”。“為了忘卻”,正説明難以忘卻,烈士的往事歷歷在目,烈士的鮮血如在眼前,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此其一。其二,對烈士最好的紀念,是踏着他們的血跡奮然前行,“夜正長,路也正長”,只有化悲痛為力量,才能奮然前行,

爭取光明。其三,紀念烈士,將烈士生前言談舉止、音容笑貌記述下來,正是為了讓烈士永遠活在人們心裏,永不忘卻,讓後人永遠紀念他們。

文章主題初探

(一)

探究文本的感情基調

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麼?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概括?

“悲憤”一詞在文中反覆出現,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

佈置第一課時作業

1、有感情地朗誦文章,體會作者邊敍事邊抒情議論的寫法以及含蓄而深刻的語言。

2、在書上劃出重點語句或利用課文右邊的空白寫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比比誰讀得細,列出的問題多。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導入 新課:引魯迅1932年寫的《自嘲》),用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交流展示:自學發現

小組層面展示。把上節課在書上畫出或利用課文右邊的空白寫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選出共性問題在班級展示。

班級層面展示。每小組一個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及教師補充完善。

研習新課第一部分

先由學生質疑,教師補充,然後師生共同討論:

1、第一段能否刪去?

2、第二段中提到:“……當時上海的報章都不都不敢載這件事,或者也許是不願,或不屑載……。”其中“不改”者、“不願”者,“不屑”者各代表哪類人?

考點:揣摸重點語句

3、在魯迅的印象中,白莽是怎樣的一個人?(或者説白莽的性格特點怎樣?)

4、作者和白莽第三次相見時,白莽才告訴作者是“一個革命者,剛由被捕而出”,這説明了什麼?

5、第一部分末尾處,為什麼要提及給白莽送書是託柔石送去的?

研習新課第二部分

1、討論:柔石是怎樣的一個人?(到文中找出相關句子並加以分析。)

考點:概括人物形象

提示:①為人隨和,單純、善良。(“迂”)②聯繫全文得出柔石是一位認定真理就一往無前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硬氣)

2、深入領會作者把柔石比附方教孺的用意。

提示: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捨生取義的剛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們都將為後人敬仰和讚頌;同時,作者用朱棣慘無人道、濫殺無辜的暴行,來暗示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進步青年的罪行,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訴。

研習新課第三部分

思考第三部分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提示:前兩部分分別記述了作者與白莽、作者與柔石的交往,這一交代了白莽、柔石的同時被捕,由此過渡過記敍五人被捕,也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可以説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研習新課第四部分

1、討論並概括第四部分的主要信息。

提示:①與柔石最後一次見面的原因、情形、時間。

②作者也因此而受到了株連。

③烈士在獄中的情況及其遇難。

④痛悼烈士,控訴敵人的罪行。

⑤略及李偉森、胡也頻、以白莽的詩作結。

2、研究探討以下問題,深入領會作者的無限悲憤之情。

①作者提及《説岳全傳》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麼用意?

提示:這個典故是針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誰也不明白”;秦檜捉拿道悦,與國民黨反動派要抓魯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這個社會有如秦檜當道的時代。當然,魯迅先生對道悦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贊成的,他並不像道悦和尚那樣束手待斃,而是“逃走”,保存實力,繼續戰鬥。

②“天氣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裏有被褥不?我們是有的。洋鐵碗可曾收到了沒有?……但忽然得到一個可靠的消息,説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於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龍華區警備司令部被槍斃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彈。”

“原來如此!……”

思考:畫橫線的句子可不可心刪去,為什麼?“原來如此!……”中“此”指代什麼?歎號和省略號各表達什麼作用?試把這句話的深層含義説出來。

研習新課第五部分

1、引導學生質疑:這一部分和前四部分大的不同是什麼?

(抒情色彩更重。)

2、研究探討:作者説:“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麼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現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麼?

歸納:將自己當時的處境與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蔣介石的反動統治與司馬氏以殺奪手段建立的晉朝一樣,在政治上都是極端黑暗腐朽的,人們稍有不慎,都可招來殺身之禍。因此,正直的人是沒有言論自由的,在“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的統治下,確實是“無寫處”的。

3、揣磨語句含義:

“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説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説他們的時候的。……”

提示:作者意識到革命鬥爭的長期性和曲折性,必須擺脱悲哀以進行更有效的戰鬥,堅信反動派必然滅亡,正義事業一定勝利。

主題思想再探

(二)

魯迅先生通過回憶與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讚美謳歌了五位青年烈士純樸、善良、追求光明與進步的高尚品質,表達了自己對他們深切緬懷的悲痛之情;反過來也無情批判揭露了反動政府的窮兇極惡、黑暗腐朽,表達了對敵人的卑劣無恥的行經無比的憤慨痛恨。 拓展延深

本單元的主題是“跨越時空的美麗”,而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則一種最崇高的美麗。自古以來,有很多名言警句讚美謳歌這種偉大的情操,我們所學過的有哪些?

積累愛國名言

1.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3.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4.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7.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8.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

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10.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秋瑾)

教學效果分析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按照“創造情境---朗讀體味---提出問題---鑑賞評價---歸納總結”的主線,培養學生的閲讀和鑑賞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實現弄清題目的含義,推敲文中過度語句,理清課文整體思路,結合中心和語境,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等語文能力的培養等目標。

板書設計

為了忘卻的紀念

魯迅

悲—輓歌

情感

憤—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