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語文閲讀答題技巧【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2W

大學聯考語文閲讀答題技巧【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的閲讀答題技巧 篇一

現代文閲讀題答案表述的原則與技巧社科類論文或文學作品的閲讀題,既考對閲讀材料的認知、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和對文章的評價、鑑賞能力,又考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題目出現的形式大部分為文字表述題。因此,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閲讀能力,更要注意學生的表述能力。這裏談談這類題答案表述的基本原則和技巧。

一、答案表述的基本原則

1、忠實於題幹。審清題幹是做好閲讀題的前提。題幹包括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幹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範圍、角度和表達的方式。以1998年全國大學聯考卷第27題為例,題幹中要求的表述範圍是“第一自然段”“看到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一內容,表述角度是“吃驚”和“悵然”的原因,暗示的表述方式是要用表示原因的詞句,而且各“不超過8個字”和“不超過10個字”。弄清了這些內容,考生表述時就不會“離譜”。

2、忠實於原文。國家教委考試中心張建華先生在第二屆全國高中語文教學研討會上説:“現代文閲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了我們做現代文閲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在原文中找答案。答案表述也離不開這條原則,要儘量用原文詞句來表達,萬不可離開原文,憑印象胡編亂造;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懂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髮,離“文”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閲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提幹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語準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字數;忌“隱”“晦”“曲”,忌片面、籠統、繁瑣,切不可出現語病。如果答案正確,表述卻失當,因而拿不到分數,那是相當遺憾的。

二、答案表述的幾個技巧如何準確地表述現代文閲讀題的答案呢?

指導學生訓練時,筆者除了教給學生上面談及的三條原則外,還教給學生三個技巧:截、改、寫。

現舉一例子來説明:材料:聞一多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是在刻苦奮發,上下求索,棄舊圖新,與時俱進的情況下度過的。聞先生律己甚嚴,不斷地以現實之我,否定過去之我,使自己的精神躍上一個更高的境界。大家都知道他曾經是“新月派”的成員,以“京派”自居。到1943年以後,他思想躍進,後悔過去。他説,當時我們看不起魯迅,目之為“海派”,我們錯了,魯迅是對的!並且説,美國教育害了我一輩子,使我脱離人民。這樣的話,出於一個大勇者之口,出於一個富於革新精神的人之心,叫我們十分感動。就學術研究、文藝創作見解而言,聞先生終其一生,沉潛於學海之中,中外融匯,傳人精深。他讀古,決不泥古,學外國,決不盲從。他能在故紙堆裏尋求出新的東西。他憑着創造精神,破千百年來的成説而標新出眾。三千年來,説詩解詩的千門萬户,而聞先生獨具慧眼,看出了“詩經新義”,《詩新台“鴻”字説》,一字千古,令人驚歎。聞先生早年的新詩要求“三美”,倡導嚴格的格律詩,説寫詩如同“戴着鐐銬跳舞”。

可是,他到昆明西南聯大之後,卻讚揚起田間的街頭詩來,並且説:要把詩寫得不像詩。前後對照,真是別如天淵,這種突變,看來似乎不可理解,其實就是革新精神的偉大表現。聞先生的這種革新精神,是來自對新詩的新認識,對一切事物觀念的更新,決非立意以為高,譁眾取寵。

(臧克家《聞一多先生的革新精神》)題目:1、聞一多先生説“要把詩①寫得不像詩②”,其中“詩①”在文中指(不超過4個字),“詩②”在文中指(不超過14個字)。

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答:(不超過18個字)。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閲讀答題技巧 篇二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閲讀考點與答題技巧-借代的表達效果

現代文閲讀考點與答題技巧-借代的表達效果

説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説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這種修辭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借代的作用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裏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治者想名垂後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借代的運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③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説,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徵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例④是標誌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三、具體代抽象。

例如: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裏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體。

例如: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五、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例⑦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鬥的人們。

借代與借喻的區別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

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係,一般地説,這種關係還是相當密切的;

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通過聯想把它們聯繫起來。

【遷移突破】

請寫出以下各句中的借代詞所代表內容

1、她靜靜地在金黃的草地上坐着,臉上竟有「彩霞的顏色」。

答:

2、衣索比亞是個窮困的地方,到處都是「襤褸的衣、光赤的腳」。

答:

3、半生的漂泊與歷練,使他煉就了一雙「鋭利的眼睛」。

答:

4、昨晚,在「沉睡的森林裡」,我彷彿又看見了童年的那隻風箏飛揚。

答:

5、我深深地感動於海的「咆哮」與「無言」……

答:

6、「這條波光潾潾的綵帶」,流過幾萬里,流過幾千個世紀。

答:

7、不停地敲打着、探聽着,「樹醫生」始終不會退休。

答:

8、鐵幕裡的人民窮盡一生,無非只希望能看見「飛翔的白鴿」。

練習答案

1、生動、愉快的神色

2、窮人

3、洞察力

4、童年時光

5、海的狂暴和温柔

6、河

7、啄木鳥

8、和平

大學聯考語文的閲讀答題技巧 篇三

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②擬人:……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誇張:……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於形象感。

④反問:……採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

二、插敍的作用。

1、讀出插敍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繫。

2、公式: ……採用了插敍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寫人為主:記敍了……讚揚了……表達了……

②記事為主:記敍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

③寫景狀物:採用了……手法,藉助……描寫,讚揚了……抒發了……

④遊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明瞭……

四、記敍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敍的過程更清楚。

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③事件:以……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五、描寫手法的作用

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複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準確地刻畫了……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

六、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寫,反映了……情景,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七、論證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關的論證方法。

2、明確知識:

①例證法主要是增強説服力,通過一兩個典型事例,可以使闡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證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實內容,增強説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對比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為深刻。

④比喻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論證更為具體生動形象。

3、公式:例證法:採用了舉例的方法,以……來説明……的觀點,列舉詳實,説服力強。

引證法:採用了引證法,以……的名言來説理,增強説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對比論證法:採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以……來論述,深刻。比喻論證法:採用了比喻論證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闡明瞭……

八、仿寫句子。

公式:

①、數清例句的字數。

②弄清例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繫。

九、對對聯。

公式:

①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

②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

③注意上下聯語意的相關、相融。

十、讀圖題。

公式:

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麼,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麼,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麼。

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

③結合畫面含義,説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

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

⑤説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題。

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

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

十二、概括題。

1、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後用一句話表達。

②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後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

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閲讀選段內容,然後從中找出關鍵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十三、名著閲讀。

公式:

①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裏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四、寫信。

公式:

①注意書信格式(開頭稱謂頂格寫,“此致”、“敬禮”的位置,寫信人的署名,寫清年月日)。

②用簡明的文字寫明材料的事實。

③表示祝願、希望等的內容放在書信內容最後面。

十五、編短信。

公式:

①用“滬”一類的字簡寫地名。

②材料事實編寫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幹內容來寫。

十六、詩文佳句賞析。

公式:

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

②從修辭格來賞欣,見前面修辭格。

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於解釋詩句。

十七、説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

公式:

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徵。

③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説明特點。

十八、文言句子劃分停頓。

公式:

①帶有“故”、“是以”等標誌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後畫斜線。

②名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

③“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後劃。

④主語和謂語之間劃。

⑤謂語與賓語之間劃。

十九、結合語境説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公式:

①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

②……描寫了(或刻畫了)……

③……意思是……

二十、前後照應。

公式:

①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

②……與……相互照應,表現了……

二十一、巧設懸念。

公式:

①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

②……,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

公式:

①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

②……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

二十三、記敍線索。

公式:

1、分析線索種類:①以“物”為線索;②以“事”;③以“人”;④以“時間”;⑤以“感情”。

2、以……為線索,串連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現了主題。

二十四、稱謂變化。

公式:

①找出人物稱謂的變化詞語。

②採用第一人稱,親切、真實。

③稱謂變化也反映了情感的變化。

常用術語

(一)、某句話在文中作用

1文首 開篇點題 渲染氣氛(散文) 埋下伏筆(記敍類散文) 設置懸念(小説) 為下文做鋪墊 總領下文

2文中 承上啟下 總領下文 總結上文

3文末 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敍)照應開頭(議論,記敍,小説)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 擬人 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寫出了 + 對象+特徵

(2)排比 有氣勢 加強語氣 一氣呵成 強調了+對象+特徵

(3)設問 引起讀者思考 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一、表達方式:記敍、描寫、抒情、説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敍順序:順敍、倒敍、插敍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敍述方式:概括敍述、細節描寫

十二、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説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説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説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説。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説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敍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説明文:回答清楚説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説明(介紹)+説明對象+説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佔有重要位置,

1、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

2、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

3、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

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

總之,鑑賞古代詩詞:

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繫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説明表達作用。

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繫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

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八)易混術語區分

(1)“方式、手法”的區分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記敍、描寫、抒情、議論、説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2)“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

1、“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着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3)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

“形”、“色”是視覺角度;

“聲”是聽覺角度;

“態”分為動態和靜態;

“味”是觸覺角度。

(九)常見的詩歌意象

月亮——思鄉、懷念故友

浮雲——遊子

鴻雁——思鄉、信使

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哀婉、至誠

鷓鴣——思鄉、悽清

東籬——出塵脱俗之境

菊花——高潔品質

楊柳——離別懷思之情

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以及純潔的高尚品質

松樹——傲霜鬥雪的品質

梧桐——淒涼、悽苦、悲傷之情

燕子——惜春、思念親人、昔盛今衰、亡國破家之感、羈旅情仇、飄泊之苦

寒蟬——悲涼

浮萍、孤舟——漂泊之感

一、花草樹木類:

1、菊花:隱逸、高潔、脱俗。梅花:堅強、不屈不撓。

2、竹:氣節、正直,謙恭、虛心。楊柳:送別、傷感。

3、梧桐:淒涼、悽苦。芭蕉:孤獨憂愁,離情別緒。

4、草:卑微、荒涼或希望、頑強生命力。

二、飛禽走獸類:

1、子規(杜鵑):悽惻、思鄉。

2、猿猴:哀傷、淒厲。

3、鴻鵠:理想、追求。

4、孤雁:思鄉、孤獨寂寞、飄零。

5、沙鷗:漂零傷感。

6、蟬:高潔,悲秋。

7、斑馬:惜別。

8、鷓鵠:離愁別緒。

9、哀鴻:哀傷痛苦,流離失所。

三、風霜雨雪類:

1、江水:流逝、傷時、愁苦、懷古。

2、秋水:盼望。

3、煙霧:情感朦朧、慘淡。

4、西風:落寞、惆悵、衰敗。

5、浮雲:遊子、飄泊。

6、露、霜:人生易老、環境悽苦。

7、冰雪:心志忠貞,品格高尚。

四、其他類:

1、月:人生圓缺悲歡、思鄉念親。

2、夕陽:失落、消沉、人生短暫。

3、夜半:愁思懷舊。

4、古蹟:懷舊、感慨昔盛今衰、明志。

5、鄉村、山水間:厭俗思歸、純樸隱逸。

6、仙境:飄逸自由、高潔厭俗。

7、天地山川:生命短暫、個人渺小,情感孤獨,心胸開闊。

8、雙鯉、尺素:書信。

9、西樓:閨怨。

10、南浦:水邊送別。

11、長亭:路上送別。

12、精衞:不畏艱難。

13、抱柱:堅守信約。

14、三尺:法律。

15、南冠:囚犯。

16、白雲蒼狗:世事變幻無常。

(十)詩歌意境

詩歌的意境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表述,這兩個詞語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點和情調。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

常見的思想感情(基調)類型:

(1)依戀、憂愁、惆悵、傷感、悽苦與寂寞、孤獨、煩悶,

(2)恬淡、閒適、豁達與歡樂、愉悦、樂觀,

(3)憎惡、激憤、憤懣與仰慕、熱愛,

(4)激昂雄壯與悲壯

(5)堅守節操與憂國憂民等。

(十一)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1、直抒胸臆

例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生當作人傑

2、借景抒情 由景生情 情因景現所以 借 景在詩中出現,情也在詩中出現

例子: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寓情於景 不直接寫情,通過景讓讀者感受到情,全詩皆是景物描寫,但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寓情於景。(表達感情時正面不着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例子: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西封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

3、以情馭景:情感在前,景物都染上了情感色彩。

例子:05全國卷唐李華《春行即興》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燕南飛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

4、確定不了是以上哪一種就叫情景交融

5、託物言志(借物抒情)就是藉助於物的象徵意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又叫感物抒懷,物通常是具有特定象徵意義的意象。蓮菊松竹梅等,例子: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題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6、託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詩 觀書有感 題西林壁

7、襯托

①正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千古風流人物 多少豪傑 周瑜 突出周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②反襯 以動寫靜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8、樂靜寫哀情 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9、渲染

渲染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技法。在文學創作中指用較為濃重的筆墨,連續用幾個、十幾個乃至幾十個情調一致而又富於變化的意象對同一種環境氣氛、人物行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藝術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表現手法。

10、點面結合 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1、虛實結合 實寫:眼前景、現實事。 虛寫:聯想和想象。

例子: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聯想和想象區別易水送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聯想)[唐] 李白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想象))

12、抑揚 王昌齡《閨怨》賞析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13、白描 相對於工筆白描:勾勒輪廓。工筆:細節描寫。特點是對景物粗線條勾勒 不加鋪陳和修飾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14、用典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寫劉裕的氣概諷刺南宋王朝 表達自己抗敵志向

15、如果以上這些手法都不合適的話,那麼記住表現手法還包括修辭方法如常見的:

(1)比興 孔雀東南飛

(2)誇張、借代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擬人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4)設問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5)反問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

(6)雙關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十二)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

清新飄逸、流暢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淺白如話、華美絢麗、清麗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鬱頓挫、雄健豪放、蒼涼悲壯、細膩感人、語近情深、情真意切。

如果鑑賞時我們覺得以上這些熟悉的概括不夠恰切的話,需要自己選詞概括,但要注意用語規範,語言最好凝鍊優美。

(十三)煉字:

在詩中煉哪個字?

1、找動詞: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2、找形容詞: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3、找數詞 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

4、找副詞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大學聯考語文閲讀答題技巧 篇四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敍文、小説),埋下伏筆(記敍文、小説),設置懸念(小説),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敍文、小説);深化主題(記敍文、小説);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敍文、小説)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説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敍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説明文:回答清楚説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説明(介紹)+説明對象+説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閲讀答題技巧 篇五

不同文體、類型的問題,解答的思路和方式不一樣,集中複習訓練階段,同學們更要有意識地進行歸納、總結並融會貫通。這裏,仝老師就幾種典型考點的答題思路、技巧為同學們作了指導:

1、理解詞語的語境義

一是搞清楚詞語的本意,二是分析這些詞語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內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魯迅《阿長與〈山海經〉》)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懼而顫抖;震驚”聯繫上下文,它強烈地表現了“我”被深深感動的情感;從而説明了阿長的熱心對“我”成長的意義的重大。

2、理解某句子的含義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義,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詞語,明白句子的表層含義,再結合上下文或主旨,並聯系句子的修辭、表現手法等,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深層含義詮釋出來。

(2)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

在文章開頭,內容方面上:(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結構方面: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記敍文),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記敍文)等。

在文章中間,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結構方面:承上啟下(過渡);概括分論點(議論文)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昇華)主題(記敍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等。

大學聯考語文的閲讀答題技巧 篇六

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率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敍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記敍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説理) 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 比喻在説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説理);

③聯繫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大學聯考語文的答題技巧 篇七

一、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大學聯考語文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説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裏、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三、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四、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敍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説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説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説明(介紹)+説明對象+説明內容(特點)

五、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敍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説,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敍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敍類文章文、小説)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敍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説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説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説明(介紹)+説明對象+説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

大學聯考語文的閲讀答題技巧 篇八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閲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閲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閲讀空間和範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閲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閲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