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民間故事多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國小生民間故事多篇【精品多篇】

國小生民間故事 篇一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它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裏,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裏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裏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着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裏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裏面。耗子啃着蠟,把蠟啃通了,葫蘆裏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着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説:“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説:“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説:“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説:“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説:“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説:“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説:“你們還有什麼可説,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説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説:“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裏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説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着人種的肉皮還流着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曆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孃,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孃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繫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孃那裏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孃,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説:“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孃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説:“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孃?”羅漢杉回答説:“剛才還在這裏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孃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説:“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孃?”蜜蜂説:“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説:“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説:“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孃?”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説:“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孃,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曆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國小生民間故事 篇二

從前,大黑山有一對老夫妻,以種瓜種豆餬口。他們六十開外,還是無兒無女,過着冷冷清清的日子。無花的野地蝴蝶看不起,無兒的夫妻受別人的氣。可憐的老夫妻常常對着地裏的蛤蟆歎冷氣:不求好男,不想美女,有一個蛤蟆樣的兒或女也叫人心裏歡喜。

一年,老夫妻的瓜地裏結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南瓜。他們把這個南瓜抱回家裏,用刀一砍,南瓜裏“咚”地跳出了一個碗大的蛤蟆。蛤蟆落地,沒有“咕——呱”的叫聲,卻説起了人話。這親親熱熱叫了一聲“阿爹”,又叫了一聲“阿媽”,還對老夫妻説:“我就是你們的兒子,我就是你們的娃娃。”老夫妻不嫌蛤蟆醜陋,也不認為蛤蟆難瞧,他們把蛤蟆抱在懷裏,你抱過去,我抱過來。

妥底瑪依開了十八回,蛤蟆長到了十八歲。天下的事情,它樣樣懂;地上的活計,它件件會。老夫妻喲,老倌像喝了米酒心裏醉;老媽媽像吃了蜜糖,樂得合不攏嘴。

不料,一天蛤蟆對老夫妻説:“阿爹阿媽,我要討媳婦。讓媳婦給你們端飯送水,好讓你們享幾天清福。”老夫妻忙説:“乖兒,你就丟了這個念頭吧。哪家的姑娘會來我們家做媳婦!”蛤蟆笑了笑,説:“聽説國王家的公主非常漂亮,我要討國王的公主哩……”老夫妻着急地説:“哎喲,乖兒莫説了,擔心給人聽到,傳到國王耳朵裏,會惹下殺頭罪哩。”蛤蟆滿有把握地説:“你們放心,不會殺頭的。只要我親自去説,國王會把他的公主嫁給我的。”説完,就一蹦一跳地走了。

蛤蟆來到了王宮,向國王説:“尊敬的國王,請你把公主嫁給我做媳婦吧。”國王一聽,氣得暴跳如雷:“你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給我拉下去,把它剁成肉醬!”

蛤蟆説:“尊敬的國王,擔心我用太陽烤死你們全家。”

國王又衝着衞士大吼道:“別聽他瞎説!快拉下去!”

不等衞士衝過來,蛤蟆朝天“咕——呱”地叫了聲,霎時,太陽就變成一個大火球,把整個王宮烤得滾燙,國王、王后、王子、公主都熱得淚如雨下,張着嘴巴直喘大氣。

國王只有答應把女兒嫁給蛤蟆,邊喘氣邊説道:“哎呀呀,蛤蟆饒了我吧,我把公主嫁給你。你三天以後來娶親好了。”

蛤蟆朝天又:“咕——呱”地叫了一聲,太陽又恢復了原樣。

過了三天,蛤蟆騎着高頭大馬,來到王宮娶親。國王便立即派了一隊人馬,前擁後簇,把新娘護到了蛤蟆家。沒想到,揭開黑帕紗一看,新娘不是國王的公主,而是一個獨眼丫頭。於是蛤蟆氣急了,騎上高頭大馬,衝進王宮,質問國王:“哼!你堂堂國王,竟敢騙百姓,把一個丫頭當公主嫁了我!”

國王見沒有騙過蛤蟆,便説:“蛤蟆呀,你不想想,你一身癩漿泡,七醜八怪,活像魔鬼,怎麼配娶我的公主?好了好了,我再給你些金,再給你些銀,作為陪嫁禮物,你就娶了那丫頭吧。”

蛤蟆冷笑一下,説:“你莫把我當小娃娃看,我就是要討你的公主作媳婦。你要是再不給,我可要用大水淹死你們全家!”

國王把臉一沉,説:“不給就不給!”

蛤蟆對天“咕——呱”地叫了兩聲,頃刻天就下起瓢潑大雨來。整個王宮都泡在水裏,嚇得國王求饒,説:“好,好,好,我把公主嫁給你了。再過三天,你來娶親吧。”

蛤蟆又對天“咕——呱”地叫了兩聲,雨就停了,水也就退了。

過了三天,蛤蟆又騎着高頭大馬來接親,國王照樣又派了一隊人馬,護送着新娘去蛤蟆家。走到半路,蛤蟆心中生疑,又怕國王騙它,於是,就揭開了新娘面上的黑帕紗,一瞧新娘是個又黑又瘦又老的叫花子。蛤蟆怒火中燒,調轉馬頭,真衝進王宮,又質問國王:“好哇,你不講信用,這次我可要讓大地震動,把你的宮殿全部毀掉,把你家全都埋了。”

國王一聽,嚇住了,忙説:“呃!莫忙,莫忙,以後再不騙你了。再過三天你來接親吧。”

過了三天,蛤蟆又騎着高頭大馬來到王宮,這次,它真的把國王的公主討回了家。老夫妻喲,樂的眉開眼笑,好像年輕了三十歲。他們便把公主當作親生女兒看待,蛤蟆對公主也十分體貼。原先公主整天只在家中轉來轉去,不願出門,也不願見人,日日愁眉不展,天天悲傷。後來,她也變了,她感到蛤蟆雖醜良心好,家中雖窮有温暖,她對公婆孝敬周到,對蛤蟆事事關心。

一天,蛤蟆想試試公主是不是真心和自己相愛,便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拿了些錢給公主,叫她到街上買些東西。當公主一走,蛤蟆就脱掉蛤蟆皮,變成一個標緻的小夥子,抄近路,趕到了公主的前頭。見了公主,他唱起了山歌,公主不理他。他又對公主説:“聽説你是國王家的公主,你男人是個又粗又矮、渾身長滿癩漿泡的醜八怪。你這樣漂亮的公主,就心甘情願地嫁給它?”

公主一聽,生了氣,“呸”地吐了一口唾沫,説:“我的男人再醜也比你這不要臉的東西強。”説完,各自走了。

第二天,天矇矇亮,公主醒來,只見身邊睡的正是昨天半路上遇到的小夥子,不知如何是好。剛想起身逃走,才發現牀邊有一張蛤蟆皮。她明白了,原來自己的男人是一個年青貌美的小夥子。她不為不讓他再變成醜八怪,就悄悄地把蛤蟆皮丟到了火塘裏。這時,小夥子也醒來,看見蛤蟆皮被公主燒了,就告訴她,他原是天上的犁底星,因同情老夫妻才來到人間。

從此小兩口恩恩愛愛,共同敬奉老人,過着美滿的日子。

國小生民間故事 篇三

在黑龍江滿族的傳統居家大院中,有兩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設置棗“影壁”牆和“索倫杆”。關於它們的來歷,有一段民俗溯源的傳説。

傳説清太祖努爾哈赤當年的在明朝的一個兵部家裏當傭人。一天,給兵部端洗腳水的努爾哈赤發現兵部腳下有三顆紅痣,十分稀奇。聽兵部説這是將帥之相,努爾哈赤順口説道:“我腳下有七顆痣呢!”兵部聽後倒吸一口涼氣。按民間傳説,這腳踏北斗七星是帝王之相啊!劉兵部決意要先下手,殺掉這個“未來的帝王”。

兵部的妾知道了這件事後,不忍心努爾哈赤死於非命,便牽來了大青馬,讓努爾哈赤帶上一隻狗趕快逃命。兵部聞訊殺死了他的妾,然後派部下死死追趕。大青馬累死了,那隻狗了為了擋住山火、保護努爾哈赤死掉了。最後,疲憊不堪的努爾哈赤跌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眼見追兵又到,突然一羣烏鴉飛來,把努爾哈赤的身體覆蓋起來。追兵遠遠看去,彷彿烏鴉在攫食死屍,便打馬離去。

死裏逃生的努爾哈赤來到了長白山,帶領一部分人“放山”採參維持生存。幾經磨難和艱苦努力,統一了女真各部,終於引兵南進、逐鹿中原、坐上了北京的金鑾殿,應驗了腳踏北斗七星的帝王預兆。努爾哈赤不忘烏鴉救主之恩,每逢年節便在居家大院門口樹起“索倫杆”,上置方鬥、裝有豬肉、糧米等,供烏鴉享用。而滿族居家大院一進門設置的一道“影壁”牆,傳説是滿族後代為不忘努爾哈赤當年在長白山創業的艱難而供奉的採參的背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民間故事國小生1:蒙古族馬頭琴的來歷 篇四

傳説,馬頭琴最早是由察哈爾草原一個叫蘇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蘇和是由奶奶撫養大的,婆孫倆靠着二十多隻羊過日子。蘇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幫助奶奶做飯。十七歲的蘇和已經長得完全像個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鄰近的牧民都很願意聽他歌唱。

一天,太陽已經落山了,天越來越黑。可是蘇和還沒有回來。不但奶奶心裏着急,連鄰近的牧民們也都有點着慌了。就在人們十分焦急的時候,蘇和抱着一個毛茸茸的小東西走進蒙古包來。人們一看,原來是匹剛出生的小馬駒。蘇和看着大夥驚異的眼光,對大家説:“在我回來的道上,碰上了這個小傢伙,躺在地上直動彈。我一看沒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來啦。”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小白馬在蘇和的精心照管下長大了。它渾身雪白,又美麗又健壯,人見人愛,蘇和更是愛得不得了。

一天夜裏,蘇和從睡夢中被急促的馬嘶聲驚醒。他想起小白馬,便急忙爬起來出門一看,只見一隻大灰狼被小白馬擋在羊圈外面。蘇和趕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馬渾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來了很久了,多虧了小白馬,替他保護了羊羣。他輕輕地撫摸着小白馬汗濕的身子對它説:“小白馬呀!多虧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傳來了消息説,王爺要在喇嘛廟舉行賽馬大會,因為王爺的女兒要選一個最好的騎手做她的丈夫,誰要得了頭名,王爺就把女兒嫁給誰。蘇和也聽到了這個消息,鄰近的朋友便鼓動他,讓他領着小白馬去參加比賽。於是,蘇和牽着心愛的小白馬出發了。

賽馬開始了,許多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揚起了皮鞭,縱馬狂奔。到終點的時候,蘇和的小白馬跑到最前面。王爺下令:“叫騎白馬的上台來!”等蘇和走上看台,王爺一看,跑第一名的原來是個窮牧民。他便改口不提招親的事,無理地説:“我給你三個大元寶,把馬給我留下,趕快回去吧!”

“我是來賽馬的,不是來賣馬的呀。”蘇和一聽王爺的話,頓時氣惱起來。我能出賣小白馬嗎?他這樣想着,不加思索地説出了那兩句話。

“你一個窮牧民竟敢反抗王爺嗎?來人哪,把這個賤骨頭給我狠狠地打一頓。”不等王爺説完,打手們便動起手來。蘇和被打得昏迷不醒,還被扔在看台底下。王爺奪去了小白馬威風凜凜地回府去了。

蘇和被親友們救回家去,在奶奶細心照護下,休養了幾天,身體漸漸恢復過來。一天晚上,蘇和正要睡下,忽然聽見門響。問了一聲:“誰?”但沒有人回答。門還是碰碰地直響。奶奶推門一看:“啊,原來是小白馬!”這一聲驚叫使蘇和忙着跑了出來。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馬回來了。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蘇和咬緊牙,忍住內心的痛楚,拔掉了馬身上的箭。血從傷口處像噴泉一樣流出來。馬因傷勢過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來,王爺因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馬,心裏非常高興,便選了吉日良辰,擺了酒席,邀請親友舉行慶賀。他想在人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好馬,叫武士們把馬牽過來,想表演一番。

王爺剛跨上馬背,還沒有坐穩,那白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頭摔了下來。白馬用力擺脱了粗繩,衝過人羣飛跑而去。王爺爬起來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箭手們的箭像急雨一般飛向白馬。白馬雖然身上中了幾箭,但還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親愛的主人面前了。

白馬的死,給蘇和帶來了更大的悲憤,他幾夜不能入睡。一天夜裏,蘇和在夢裏看見白馬活了。他撫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時輕輕地對他説:“主人,你若想讓我永遠不離開你,還能為你解除寂寞的話,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隻琴吧!”蘇和醒來以後,就按照小白馬的話,用它的骨頭、筋、尾做成了一隻琴。每當他拉起琴來,他就會想起對王爺的仇恨;每當他回憶起乘馬疾馳時的興奮心情,琴聲就會變得更加美妙動聽。從此,馬頭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們一聽到這美妙的琴聲,便會忘掉一天的疲勞,久久不願離去。

國小生民間故事 篇五

從前有個漁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夥們一起去打魚,天有不測風雲,突然陰天陣陣,大海咆哮,風吹日打,大夥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處,只有幸運的海郎沒死,他躺在一塊爛木板上,暈過去了,大海當木板是球,推來推去,最終漂到的一個叫上川島的地方,海郎孤獨一人生活在這片孤島上。

一天,他出來散步,在岸邊救了一條小石斑魚,並放生了,原來那條小石斑是海龍的女兒,小石斑決定變成人類到海郎哥身邊生活,隨着風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變成了以為聰明美麗的姑娘。

小石斑來到海郎哥的房門,海郎出來,看了看,説:“這位姑娘你是誰,你又是怎樣漂到這片孤島來的?”小石斑:“你還記不記得,你在海邊救過一條小石斑?”“記得啊”海浪説。“那是我,我是海龍王的女兒,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謝你。”“海龍王的女兒。”海郎驚訝的説。

然後,他們倆慢慢和好,最後沉了夫妻,倆人過着幸福的生活,還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龍,非常可愛。

但是幸福的生活過不了多久,海龍王出門回來了到處找不到女兒,打聽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發雷霆,然後變成一位滿頭白髮的老頭,來到海郎家大罵,還説:“女兒,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

三天過去了,海龍王呆着蝦兵蟹將來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離,海龍王命令蝦兵蟹將把海郎帶走,小石斑抱着凡龍走出門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遠走,流下了眼淚,最後小石斑和凡龍變成了石頭,大家都叫它為“望夫石”。

國小生民間故事 篇六

定城磚的傳説: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台上的一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經過詳細計算後説:”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説:”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剋扣易開佔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佔不慌不忙的説:”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民間故事國小生2:砍頭入譜的晁天王 篇七

在《水滸傳》中晁蓋雖不在一百單八將之列,但他是宋江之前的梁山寨主,無論在小説中,還是在後人的心目中,地位都不容忽視。今鄆城縣城以南有晁莊,祖上由城東七裏鋪遷來,據説七裏鋪就是當年的東溪村。今晁莊有二百户人家姓晁,都説是晁蓋的後代。相傳晁蓋心胸坦蕩,待人誠懇,人緣極好。生辰綱案發之後,在鄉鄰們的幫助下,帶領一夥人上了棘梁山。憑藉天險,殺富濟貧,懲處惡霸。當地老百姓視之如救星,後來隊伍擴大,棘梁山上地狹,才選了梁山為大本營。

今晁莊晁姓一族藏有《晁氏宗譜》,共32卷,自宋代立譜,以後數次續修。晁氏認漢代的晁錯為其遠祖,這和其他各地各姓的族譜一樣,喜以古代名人為遠祖,並無多少有力的根據。但從宋代的一世祖晁迪開始脈絡卻是清晰的,代代相繼,名字寫得密密麻麻,查宋代的那一片,並不見有“蓋”的名。族中長者對此作出解釋:他們晁姓的一世族晁迪在宋為工部侍郎,算是官宦人家,講究的是忠臣良將,名門望族,按祖規是不能容落草為寇的人的,一旦有了這樣的人,生時要逐出家門,死後也入不得宗譜,連生身父母也不得相認;但對於晁蓋這樣雖是“山賊”,又稱得上一代豪傑的人,不入譜又有些捨不得。最終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去掉“蓋”字上邊的兩筆,將一個“盍”字入譜,稱之為“砍頭入譜”,而且在譜書中上不連父母,旁不連兄弟,孤零零地單列在一邊。這在風俗的研究中真是一個特別醒目的例子。

在宗譜上雖被砍了頭,在村子裏的名聲卻是完美高大,直到今天鄉人仍以純樸的民歌來讚揚他。

村裏的小孩,都會唱這樣一首童謠:

聚義廳,淨英雄 晁蓋他是第一名

打貪官,反朝廷, 分衣分糧救貧窮。

男子漢們則喜歡聽一段長書:

託塔晁保正, 自把天王命。

聚義造了反, 專門轟朝廷。

奪了梁山生辰綱,梁山聚英雄。

招兵又買馬, 敢把官兵迎。

要和宋天子, 分個輸和贏。

天子發人馬, 來剿晁保正。

疆場對了陣, 官軍折了兵。

天王發誓願, 要奪汁京城。

為民除禍害, 捉拿宋徽宗。

國小生民間故事 篇八

萬年灰與燕京城:

人們都説,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牆,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麪面,民夫們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麪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裏。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麪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牆縫。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裏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後,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園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為燕山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