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民間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經典民間故事多篇

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篇一

鄂西山區的高山密林裏,生長着一片片珍貴的珙桐樹。每年春天剛過,它就開花了。花又白又大,有兩片花瓣伸出,略略張開,真像一隻欲飛的白鴿登在枝頭上,所以人們都叫它鴿子樹。這樹上的鴿子花,可有個來歷哩!

兩千多年前,漢元帝劉把宮女王昭君,許給了南匈奴呼韓邪單于。這一天,昭君出塞遠嫁,就要從京城長安上路了。她坐在窗前,遙望故鄉,正在想念香溪的父老鄉親,忽然窗外白光一閃,飛進一隻雪白的鴿子,輕輕落在昭君身邊。昭君一看,原來是自己在家時餵養的那隻小白鴿“知音”。

她高興極了,連忙捧在手裏問道:“知音,你怎麼找到這裏來了?我可真想念你啊!”

知音説:“姑娘,我也一直想念你。聽説你要出塞去和親,我飛了七天七夜 ,趕來與你同去,你答應嗎?”

昭君一笑,微微點頭。小白鴿知音就地一滾,化作一支小巧玲瓏的白玉簪。昭君把它斜插在髮髻上。

昭君到了匈奴,被封為寧胡閼氏,做了匈奴的王妃。一晃三年過去了,昭君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得很幸福。她還 教給匈奴人編織刺繡,琴棋書畫,深得大家敬重。昭君常常思念家鄉,每天早晨要向南祝禱;逢年過節,要朝南三拜。

一天夜 裏,昭君做了個夢,回到了故鄉——興山寶坪。她打水的楠木井,還 是那樣清清亮亮;她梳洗的梳粧枱,還 是那樣清爽雅緻;西荒埡的燈還 是那樣明;紗帽山的樹還 是那樣青;只是二老爹孃頭上的白髮增多了,臉上的皺紋加深了。昭君一覺醒來,思鄉之情深切,就寫了一封平安家信。可是交通不便,關山隔阻,這封信怎麼送回去呢?

這時,白鴿知音説話了:“昭君閼氏,我給你把信送回去吧!”

昭君一聽,真是高興極了,只是感到山高路遠,陰晴多變,知音身單力弱,能受得了嗎?她雖然沒有説出來,知音已經瞭解了她的心思,就説:“昭君閼氏,你放心吧,我帶領我的子孫一起飛,一定把你的平安家信帶給寶坪親人!”昭君感動得眼含熱淚,把家信給知音白鴿繫好,又囑託了一番,才送它們上路了。

一羣白鴿,在知音的帶領下,向南方飛來,一路上穿雲霧,,搏風雨,飛過了高山,飛過了大河,到底飛到了興山萬朝山。這一路,可把白鴿們累壞了,聽説到了昭君的故土了,就成羣地落在樹上休息。知音看到這番情景,就説:“你們在這兒休息吧,我再飛五十里,把昭君閼氏的信送給鄉親!”説完,就朝寶坪村飛去。

寶坪村的鄉親父老,聽説白鴿知音從塞外送回了昭君姑娘的家信,個個喜出望外,東家請,西家接,想留知音在村子裏歇息。後來,大家聽知音説,它要和其他白鴿一起在萬朝山樹上休息,第二天就都趕來看望。不料樹上的鴿子,已經都變成了朵朵白花了。

從此以後,人們就給珙桐起了個名字,叫鴿子樹。這個故事越傳越遠,連外國也知道了,他們也給起了個名字,叫中國鴿子樹。

王昭君的故鄉寶坪,有一棵兩人合抱不攏的參天大核桃樹,傳説是昭君親手栽種的,樹下就是她家的宅地。在樹蔭掩蔽的地方,有一眼銅鏡般的圓井,楠木作蓋,楠木鑲邊,楠木墊底,楠木護口,和一般的水井實在大不一樣。井裏的泉水碧澄碧澄,像塊無斑無痕的大寶玉,清甜清甜,勝過陳年的老香醇。暑天裏,不管天多熱,地多旱,來到井邊就涼 氣襲人;喝一口井水,五臟涼 透,暑氣頓消,渾身上下不長痱子。冬天裏,不管天多冷,地多寒,井上總是蒸氣騰騰,井水總是温温熱熱。用井水擦個手,洗個腳,一個冬不生凍瘡。這口井就是千百年來遠近聞名的楠木井。

很早以前,寶坪本沒有水井,只有一個小泉坑,從巖縫裏滲出一線線的泉水,勉強供全村人飲用。

不料有一天,天上的一條小黃龍,捲起一陣黃煙,飛落到泉坑裏來洗澡,看上了這泉坑周圍的風景。它一擺尾,一打滾,攪得黃泥爛漿直滾直翻,把個巖縫也堵得死死的,滲不出半滴泉水來。從此,泉坑成天黃糊糊,髒稀稀的,成了一攤死水。那小黃龍還 常常在坑裏吐口水,打噴嚏,拉屎拉尿,弄得水面上整天浮起一層黃鏽。那坑水又渾又腥,又苦又澀,鄉親們喝了,一個個上吐下瀉,病倒一大片。連泉坑附近昭君栽的那棵核桃,也枯了枝。

泉坑被小黃龍霸佔了,人們不得不到寶坪山下的溪河裏去背水。昭君姑娘從小也跟鄉親一道,每天上坡下坎地背呀背呀,累得腰痠背痛,上氣不接下氣。鄉親們常常唉聲歎氣地説:“唉,老天爺怎麼降下這麼個妖怪到寶坪呵!”“嗨!要有一眼清泉水井,那我們寶坪村就真是寶坪嘍!”

昭君聽到鄉親們的歎息,暗想:美不美,家鄉水。家鄉要是有一眼千年不幹的泉水井,那才好呢。我何不跟姐妹們一起,齊心合力,把那黃泥坑水戽幹,把黃龍趕走,再掘深一些,掘成一口泉水深井呢!

想到這裏,昭君馬上召來眾姐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她們。這些經常跟昭君一塊背水、採茶、繡花、彈琴的女伴們,平日就最尊重昭君,年紀小的稱她昭君姐,年紀大的稱她王嬙妹。她們聽昭君這麼一説,沒有一個不樂意的。大夥連忙捲起衣袖,系起羅裙,從家裏提來水桶,拿來繩索,站到黃泥坑邊戽起黃泥水來。姑娘們一氣戽了三天三夜 ,眼看黃泥水快給戽幹掏盡了。

第四天,姐妹們正幹得起勁,突然狂風大作,黃塵蔽天。霎時,只見一條黃褐色的長蛟“呼”的一聲,騰空而起,直奔天邊而去。姑娘們見黃龍被趕走了,一個個樂得直蹦直跳,鄉親們也紛紛奔走相告:

“嗨,昭君姑娘辦下大好事了!”

“哎呀!寶坪村出了金鳳凰了!”

趕跑了黃龍,昭君和眾姐妹爭着從家裏拿來錘子、鑿子,“叮叮噹噹”地鑿泉眼。好心的父老們要來幫忙,被昭君她們謝絕了;熱情的小夥子要來相助,被昭君她們婉言打發走了。她們只邀請了村東頭九十九歲的“老壽星”爺爺,來幫她們出出點子。

姐妹們的腰痠了,昭君唱支歌,姐妹們的腰就不酸了;姐妹們的腿麻了,昭君説個笑話,姐妹們的腿就不麻了。姐妹們的手打起泡了,昭君採來草藥替她們敷上,第二天就好了;姐妹們的臂震木了,昭君伸出雙手給她們輕輕搓揉,馬上就復原了。

就這樣,一連掘了七天七夜 ,終於掘成了一個圓溜溜、直通通的水井。昭君拿着鐵釺,在井底巖縫裏一挑,只見碗口粗的清泉水,從巖縫裏真往外冒,冒呀冒,不到三個時辰,井裏就注滿了清瀅瀅的泉水。這一下,大家可高興了。可是昭君卻皺起了眉頭,在一旁沉思着什麼。

姐妹們過來問道:“你有什麼事不高興呢?”

昭君説:“我在想,要是那條小黃龍又跑來搗亂,可怎麼辦呢?”

姐妹們一聽,全愣住了。可不是嗎?小黃龍再來洗個澡,寶坪村就又要遭一場大災難呵!

大家正焦急不安,忽聽得人羣裏發出一串響亮的哈哈聲。姐妹們回頭一看,原來是“老壽星”。他捋捋那花白鬍子,對昭君説:“老話説,‘青龍住水井,吉祥降寶坪’。只要請來九天青龍下凡長住井底,那黃龍就會被降服,不敢再來。再説,有了青龍,就莫愁井水不清,泉水不甜啦!”

昭君一聽,喜得眉開眼笑,忙問:“那——如何請得青龍下凡呢?”

“老壽星”不住地跺着枴杖,説道:“莫着急,莫着急,只要有一位相貌俊美,心地虔誠的姑娘,肯上紗帽山向九天拜請七夜 ,那九天青龍準會飛出天界,降下井來。”

姐妹們嘰嘰喳喳議論開了。有的説:“哎呀,相貌最美,心地最虔誠的只有昭君啦!”

也有的説:“夜 裏山上有野獸傷人,那可不行呵!要去,我們姐妹們都去。”

“老壽星”説:“人多了不行,天神要厭煩的!”

昭君説:“姐妹們不用擔心,只要能請來青龍,保住水井,我什麼野物都不怕!”

就這樣,昭寺勸阻了眾姐妹,當天夜 裏獨自上了紗帽山頂。

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第三天,不見動靜;第四天,第五第六天,還 是不見動靜;倒了第七天夜 裏,昭君正在拜請,忽然月亮邊積起了一堆烏雲。霎時間,風聲驟起,一道青光刺破天空,把昭君的全身照得明明亮亮。接着只聽見青光裏一聲:“來了!”一條青黝黝、金閃閃的長龍,左擺右轉,翻騰起舞,從九天直奔寶坪。

眼看着青龍下凡,昭君、“老壽星”和姑娘們一起擁到井邊。

“老壽星”説:“好嘍!好嘍!‘青龍住水井,吉祥降寶坪。’黃龍再也莫想來搗亂了!”

這時,天亮了,姐妹們擁着昭君,在井邊一起下拜,願青龍長住井中,為民造福。這時,鄉親們也來了,看井裏的泉水清靈靈,明晃晃,跟昭君的心一樣。有人便把這井叫做昭君井,也有的叫它做青龍井。從此,鄉親們再也不用到山下的溪河裏去背水了。

有一天,昭君急匆匆地跑來找姐妹們,説昨夜 裏她做了一個夢,夢見井裏的青龍要回到天上去了。這一去,怕再不回來了。

姐妹們急壞了,趕忙跑去找“老壽星”。

“青龍要走了,怎麼辦呢?”

“小黃龍説不定又要來搗亂啦!”

姐妹們嘰嘰喳喳,把“老壽星”的頭都快吵昏了。

“莫着急,莫着急,讓我想想……”“老壽星”捻着銀鬚,沉思了半天,才開口,“嗯!辦法是有的呀,可難辦啦!”

昭君趕緊問:“快説,什麼辦法?”

“早聞蜀國峨眉山出產一種楠木寶樹。這樹身高十幾丈,腰圍六七人合抱。紋細木堅,清香四溢,千年不腐。這寶樹可以定龍攔虎。”

姐妹們忙問:“‘老壽星’爺爺,蜀國峨眉山離寶坪遠嗎?”

“遠啦!遠在天邊,怕無人去採呀!”

昭君説:“你看我能去嗎?”

“你?!……”“老壽星”眨眨眼打量着昭君,半天沒有作聲。

姐妹們急了:“昭君姐去,那怎麼行呢?”

昭君道:“怕什麼!遠在天邊,不也有邊嗎?我飛峽江,上蜀國,登上峨眉山,定能採來楠木寶樹!”説完,打點行裝,就要啟程。

“老壽星”見昭君這樣勇敢、善良,萬分感動,忙對昭君説:“既然如此,我實話告訴你們,我是仙翁下凡,這回讓我親自給你們跑一趟吧,姑娘們且等着!”説完,駕起青雲一朵,直奔西天而去。

不到一個時辰,這仙翁扛着一根長長的紫紅楠木,從雲中冉冉降下,到了井邊,用羽扇輕輕一扇,那楠木頓時變成了一根有稜有角的大木樑。接着,鄉親們七手八腳,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放在井底中間。那楠木泡在泉水裏,長年不腐,吐放清香,山泉水變得更加清淨,更加甜美了。

井內的青龍被楠木一壓,再也不能出來了。井水碧綠澄清,長年不斷。連那旁邊的核桃樹也長得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從此,寶坪村的鄉親們又把青龍井叫做楠木井。

一些老人説,用楠木井的水做飯,飯格外香;用楠木井裏的水做湯,湯格外鮮;用楠木井的水做酒,酒格外醇;用楠木井的水泡茶,茶格外釅。千百年來,鄉親們喝着楠木井的清泉水,深深地懷念着美麗善良的王昭君。

中國民間故事 篇二

很久以前,有一個窮漢叫張三,為人足智多謀,好打抱不平,善於捉弄地主老財。財主總是吃他的虧,上他的當,十分恨他。為了敗壞他的名譽,在張三面前加了個“謊”字。後來,人們都稱他“謊張三”。

吃米粑

謊張三的岳父是個大財主。他愛財如命,對窮人十分刻薄。但這人還 見人三分笑,滿口仁義道德。人們都説他是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所以背地裏都喊他“假善人”。假善人早先把女兒嫁給了謊張三,待自己成了財主,就看不起謊張三啦,有時還 向謊張三背後捅刀,因此,謊張三十分恨他,有心狠狠地整治他一番,也為窮人出口氣。

一天,謊張三給假善人砍柴。他揹着柴回來,又累又餓,進院裏時,假善人正在堂屋裏,烤着黃生生的米粑,蘸着蜂蜜,吃着又香又甜。假善人看到女婿進來,急忙把米粑埋進炭灰裏,把裝蜂蜜的碗藏在屋門後。謊張三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心想,我辛辛苦苦給你砍柴,你還 這樣不把我當人看,我今天非把你的米粑吃了不可。於是,他走到假善人身邊,連連喊道:“餓死我啦!餓死我啦!爹,給我點兒吃的吧!”假善人口裏説着:“辛苦,辛苦!”把雙手一攤,做出為難的樣子:“唉!張三呀!你趕遲了一步,我們剛剛吃了點兒剩飯。不過,賢婿呀,你再去砍一背柴回家,不是就吃晚飯了嗎。”謊張三憋了一肚子氣,但裝出和氣的樣子,説:“爹呀!小婿等不到吃晚飯了,還 要回家下地去呢!”假善人聽了一愣:“嗨!農閒時節,下什麼地呀?”“唉!您老人家不知道,我這幾天正在犁荒地。你看,就像這樣:耕過來,犁過去。”謊張三説着,拿起扒火棍,在火盆裏翻起來,把假善人埋在炭灰裏的米粑全翻出來了。謊張三拿起米粑,假善人暗暗叫苦。這時,一隻大公雞在房門後“喔喔喔”地叫喚起來。原來它發現了碗裏的蜂蜜,在招呼院裏的大母雞呢!假善人一聽,可急壞了,連忙奔過去。謊張三問他:“爹,這是什麼呀?”“這……這是麪糊。”“是呀!這麪糊給雞吃了多可惜,我把它吃了算了。”説着,從假善人手中接過蜜碗,拿起米粑,蘸起蜂蜜,津津有味地大吃起來。假善人瞪着一雙牛眼睛,氣得説不出話來。

炒 豆 喂 雞

謊張三的妻子添生了,岳父岳母誰也沒來看一眼。家裏窮得揭不開鍋,哪來雞呀蛋的呢?妻子對於父母的刻薄,非常傷心,謊張三安慰着她,並且想了一個辦法,到假善人家裏去要雞。

謊張三來到假善人家裏,向岳父岳母報了喜。但是,假善人一毛不拔,什麼也不肯給他,只假惺惺地問這問那,要謊張三很好地服侍妻子。謊張三口裏應着,眼光不停地搜尋着,看到假善人的那羣雞進院裏來了,連忙説道:“爹,你家這羣雞好肥呀!一天收幾十個蛋吧?”假善人以為謊張三想敲他的竹槓,要他的蛋了,忙回答説:“哪裏,哪裏!別看它們又肥又壯,卻是一些不會生蛋的朦母雞朦母雞:因過分肥胖而不會下蛋的雞。呀!”謊張三趁機説道:“呀,是朦母雞嗎?怎麼不早説呢?我們家喂的兩隻母雞,原先也不會生蛋,後來不但生了,而且每天一隻雞還 生兩個蛋呢!”假善人心想:一隻雞每天生兩個蛋,那這羣母雞都這樣,不就發了嗎!於是説道:“賢婿呀!你就告訴我吧。俗話説:親戚望好,本家望倒。做丈人的有了,哪會缺少女兒女婿的一份呢?”謊張三神祕地説道:“這可是祕方呀!幹萬不可對別人説起!”“是是是!”“每天用炒豌豆喂,一隻母雞就能生兩個蛋了,這可是一項不小的收入呀!”假善人忙叫謊張三去炒豌豆。

謊張三在灶堂裏燒上大火,拿豌豆在鍋裏炒起來。火大鍋紅,,不一會兒,豆子就在鍋裏“乒乒乓乓”地炸起來,炒得滾燙滾燙的。謊張三把滾燙的豌豆向院裏的雞羣撒去。雞看到大粒大粒的豆子,“撲騰撲騰”地圍了上來搶吃開了。雞吃了滾燙滾燙的豆子,立即在院子裏難過地奔逃起來,不一會兒工夫,就一隻只伸直雙腿死掉了。假善人急得跺腳捶胸,謊張三從地上揀起幾隻大母雞,回家去了。

中國民間故事 篇三

有一回,包公坐了轎子出去辦事,在大街上路過。

一個小孩子坐在一塊青石板上,身旁放着一隻竹籃,兩手捂着臉。嗚嗚地哭着。

包公聽見了這孩子的哭聲,,就吩咐停了轎,把孩子叫到轎前,問道:

“孩子!你有什麼冤枉,為什麼哭得這樣傷心?”

那孩子回答道:

“我是賣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賣了二百文錢,放在籃子裏。剛才因為有人在這裏變戲法,我就站在這塊青石板上,看了一會熱鬧。我看過以後,往籃子裏一看,錢就丟了。”説着,又嗚嗚地哭起來。

包公聽了這孩子的話,在轎裏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就對孩子説:

“你的錢放在籃子裏,剛才又站在青石板上,錢沒有了,這一定是青石板偷的。衙役!把孩子和青石板一同帶到縣衙去審問。”

包公要審問青石板,這件事情一傳十,十傳百,頃刻之間滿街的人都知道了。許多人都非常奇怪,就跟到縣衙裏去,要聽聽包公怎麼樣審問。

包公進了衙門,升了大堂,叫人把青石板放在公案前面。小孩子就站在青石板的一旁,聽審案的老百姓都圍在大堂兩邊。

包公坐在堂上,開始審問:

“青石板,你偷了孩子的錢,若不照實講來,就動刑拷打啦!”

青石板還 是青石板,一點動靜也沒有。

包公拍案大怒,就叫衙役動手打青石板。

堂前的老百姓聽見包公叫衙役打青石板的板子,一個個想笑又不敢笑。只見兩個衙役掄起板子,打了幾下,板子就斷了。這時大堂兩邊的老百姓,就忍不住鬨堂大笑起來。

包公不但不笑,並且把驚堂木一拍,説:

“你們好沒規矩,怎麼敢在大堂上這樣大驚小怪!衙役們,把大門關上。不准他們回去。”

那些老百姓看見包公動怒,就連忙跪下求饒。包公説:

“饒也使得,只是你們每人必須拿出一個大錢,才可放你們出去。”

包公就叫衙役抬了一缸水,放在大堂前邊。老百姓來交錢,包公就叫他們把錢丟到水缸裏,並且親自站在水缸旁邊看。一連有幾個老百姓把錢丟到水缸裏,都太平無事,放出了衙門。接着一個人,也把錢投進水缸裏,包公向水面上一望,看見水面上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對這人説:

“狗賊,你偷了孩子的錢,快快招來!”

偷錢的人大吃一驚,嚇得渾身發抖。

包公又叫衙役搜查,結果就從那人身上搜出一百九十九文錢,連他投在缸裏的錢計算在內,共是二百文。包公就把這二百文錢如數還 給那個賣油炸糕的孩子。包公接着叫衙役把偷錢的賊狠狠地打了一頓板子,趕出衙門

那些來看審案子的老百姓,到這時才知道包公為什麼要拷問青石板,一個個都從心眼裏敬佩包公。

中國民間故事 篇四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傳説大全★

中國民間故事 篇五

鞭 打 國 王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個國王,殘暴成性。他把窮苦的老百姓剝削壓迫苦了,所有的百姓,不論男女老少,差不多都捱過國王的鞭打。

阿古登巴“阿古登巴”是藏語的譯音,“阿古”是人們對長輩的稱呼,通常譯作叔叔,“登巴”意為滑稽,如果把“阿古登巴”直譯為漢語,就是“滑稽的叔叔”。這個人物,也有稱做“阿古頓巴”的,意即“導師叔叔”。另外,四川藏區也有人稱之為“俄勇”的,意是舅舅。這個集子裏,除保留“俄勇”的稱呼外,通改作“阿古登巴”或“登巴叔叔”。為這件事,心裏非常氣憤。他對周圍的鄉親們説:“這樣的國王,,我們應該打死他!”有的人聽了這話卻害怕起來了,説:“天哪,你説的什麼話!窮百姓怎麼敢打國王?”但是,不少人都願意照着阿古登巴的話做。

阿古登巴説:“這事大家不忙聲張,讓我們慢慢商量吧。”人們説:“你就拿出主意來吧,我們願意跟着你幹。”

他們商量了一陣,就讓阿古登巴帶着幾十個後生到雪山深處,找了個石洞。他們把石洞佈置成一個經堂,每個人都穿上袈裟,又讓一人裝成大**,高坐在中央。一切都弄妥了,阿古登巴才裝扮成僧人模樣,獨自去找國王。

國王問:“阿卡阿卡:意即僧人。,你來幹什麼呀?”

阿古登巴説:“來給王爺算命!”

國王雖然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屠夫,但他每天都拜佛求神,想求得長壽。他對算命打卦,一向都很相信。這時,他對阿古登巴説:“好啊!你算算我命中有多大福氣。”

阿古登巴點頭稱是,接着盤腿打坐,捻着佛珠,哇哇地念起來。不多一會,他忽然嚴肅地對國王説道:“國王呀!你要是不降罪給我,我才敢説下面的話。”

國王急忙説:“什麼事使你吞吞吐吐?是國家不平安,還 是我王宮有災?我不降罪給你,你快説吧!”

阿古登巴故意合掌施了一禮,説:“不是國家不平安,不是王宮有災難,是王爺你的壽限到了。”

“啊!”國王嚇得臉色慘白,全身顫抖。

旁邊的大臣忙上前問阿古登巴:“僧人啊!你説國王壽限已滿,難道沒有辦法延長?”

阿古登巴搖搖頭,又數數佛珠,説:“辦法是有,就看國王能不能忍受?”

國王立刻問:“只要能延長我的老命,我什麼都能忍受,快説!”

“雪山深處有一洞,洞裏的喇嘛都成了神;只要捱上他們一仙棍,國王你就能再活一年整。”阿古登巴唸經似地説着,國王的臉上笑開了,他要立刻去求神佛打他一百棍,好再活一百年。

阿古登巴又説:“國王去求神,只能去一人;人多神佛不高興,還 要降災病。”

國王一聽,急忙將國內大事,託大臣管理,自己一人跟着阿古登巴來到雪山。

阿古登巴把國王領到石洞,正在念經的後生們立刻用繩捆住了國王。

阿古登巴脱掉袈裟,指着國王問:“你認得我嗎?”

國王驚慌地問:“你不是前次從王宮逃跑的阿古登巴嗎?”

“一點也不錯!”阿古登巴説,“你毒打全國無辜百姓,今日讓你也嚐嚐捱打的滋味。”

國王嚇成一團,叩頭求饒:“放了我吧,登巴叔叔,登巴老爺爺!回去後我賞你金銀,贈你牛羊。”

“不!”阿古登巴提起皮鞭,搖搖頭説:“狼放走了還 要吃人,放走了你,受苦的是百姓。到天堂裏去吧!”他説完,揚起皮鞭,喊聲:“打!”

眾人立刻用皮鞭、木樁、石頭打死了這個作惡多端的國王。

以後,國王長久不回宮,大臣武將四處尋找。但誰也不説,因為百姓都痛恨國王。

李黎蒐集整理

國王的座位

有一次國王和登巴叔叔討論人死後的歸宿。登巴叔叔説:“人死了都有自己的座位,有的人在天堂,有的人在地獄。”

國王問:“什麼人的座位在天堂?”

登巴叔叔説:“好人的座位在天堂。”

國王問:“什麼人的座位在地獄?”

登巴叔叔説:“壞人的座位在地獄。”

國王又問:“那麼,你看我的座位在哪裏?”

登巴叔叔説:“依我看你的座位應該在天上,因為你自己常説自己是好人。可是我聽説天上的座位已經擺滿了,放不下你的座位了。”

國王説:“那怎麼辦呢?”

登巴叔叔笑着説:“你就到地獄裏去吧,那兒和你的情況相同的人還 不少呢!”

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篇六

在屈原的故鄉,每當皎潔的月夜 ,後山小溪邊的巖洞裏,便會傳來微妙的聲音,彷彿是男低音在唱着一支古老的歌。這歌聲,有時輕柔委婉,悠揚動聽;有時悽惻幽怨,如訴如泣;有時又高亢激越,氣勢昂揚。人們不知道這種奇特的溶洞,每當山風吹來就會發出這種聲音,卻流傳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

傳説屈原少年時候,在山下的樂平裏讀書。每天總是牛羊下山雞上籠的時候他才回到家裏。家裏人和鄉鄰們都為他擔心:路上遇着野人婆怎麼辦?掉到溪澗裏去怎麼辦?因此,屈原的媽媽常要姐姐女去書屋接他。

一天,天快黑了,女喚着弟弟的名字,奔向林莽錯落的樂平裏,一問塾師,才知道屈原背完晚書,第一個離開了書房。她又回到家裏,屈原還 沒回來。媽媽可急壞了,便和幾個鄉鄰去溪澗和後山尋找屈原。

鳥雀兒歸了巢,天完全黑下來了。媽媽和鄉鄰們惶惶不安地回到家裏,卻見屈原端端正正地坐在屋裏,就着燭光讀書。大家又喜又驚,便問他放學後上哪兒去了。屈原抿着嘴巴只是笑,不肯把他的“祕密”説出來。

第二天下午,女懷着好奇心,在放學前就到了樂平裏書房,等屈原背完晚書,揹着小藤包回家時,悄悄跟在他後邊吊着線兒。小路曲折,出了林子,便是一條小溪。只見屈原的身影在溪邊一閃,立刻就不見了。女隔着樹叢沒看清楚,以為弟弟過了小溪回家去了。她三步並作兩步趕到家中,聽媽媽説屈原並沒回來。女異常驚奇,只得回頭去找屈原……

屈原到哪兒去了呢?原來他揹着小藤包,鑽進了小溪邊的一個天然石洞裏。石洞雖然不大,但洞中另有天地,景象挺別緻。洞壁像是刻滿了浮雕圖案,花鳥草蟲,千姿百態。從洞頂懸下的鐘乳石,如同朵朵白蓮倒掛,晶瑩玉潔,煞是好看。巖漿水就像朝露在順着白蓮花瓣一滴滴地落下,叮咚叮咚,比珠落玉盤還 好聽。小洞裏幽靜清涼 ,真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屈原來到這裏,支好石桌石凳,就把塾師不準在書房裏讀的“野書”,什麼《巫風》、《喪歌》、《斷尾虎》、《小腳神》之類從小藤包中取出來,低聲地吟詠。他哼着哼着,漸漸地情不由己放聲朗讀起來。他覺得這些野書比塾師教的古經陳文生動有趣得多了;不但內容豐富多采,耐人尋味,讀起來也琅琅上口,優美動聽。他讀得津津有味。洞中那滴水的聲音:叮咚叮咚,像琴聲一樣有節奏地和着他的讀書聲,在洞中迴盪着。讀着讀着,不知道過了多久,屈原雙手托住腮幫子,雙眼疲倦地閉上了……

恍惚間,屈原聽到一個輕微的腳步聲。一抬頭,看見一個美麗的姑娘從洞壁石縫中走了出來。她提着彩裙,飄飄悠悠地來到屈原的身旁,舞着長袖,向他施禮,然後捧出一疊厚厚的簡策,跪着獻給他。

屈原細細一看,來的竟是一位仙姑,獻給他的是一部天書。他知道自己的學問還 很粗淺,如果得到天仙的點撥,能通曉天地間的學識,那真是求之不得。他低頭看看自己手中的野書:又殘又破,少篇缺頁,再看看仙姑捧獻的書:銀縷金箔,光彩奪目。他急忙拜謝神女,接過天書一看,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楚聲》。什麼《漁夫歌》、《樵郎謠》、《蠶花曲》、《五穀調》、《二南》、《越人歌》等,盡是楚國各地的民歌俚曲。屈原暗自驚疑:“怎麼這種人間煙火的事上天都知道了,而且刻了書簡?”他分外激動,再次參拜仙女,恭敬地問道:“好詩向誰求?請仙姑賜教!”説完,就低頭靜候仙女的指點。過了一會兒,還 是悄無聲息,他抬頭一看,眼前的天仙已不知去向,自己手中的天書也無蹤無影了,卻聽得從空中傳來了仙子的聲音:“真詩在民間!”

屈原揉揉眼睛,原來竟是一場美夢。可是仙女的話,“真詩在民間”!卻深深地銘記在屈原的心中。

“真詩在民間!”一個銀鈴般的聲音傳到屈原耳裏,把他搞懵了:難道自己還 在做夢?難道仙女還 在身旁?他連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他姐姐女尋他來了。女見弟弟在亂石堆中睡着了,,手上還 攥着一冊竹簡,口裏在嘰嘰咕咕地説着夢話,她便學着,説了這麼一句,這才使屈原從朦朧中完全清醒過來。

女一邊責備弟弟,一邊幫他收拾好小藤包,拉他走出山洞。

到了洞口,對面仙女山上傳來了叮叮噹噹的伐木聲和山歌聲。屈原央求道:“好姐姐,我們在這兒聽聽吧!”女陪弟弟走到小河邊,兩人坐在一塊巖石上,靜靜地聽着:

高高山上去砍柴,

一砍砍上蟒蛇寨;

蟒蛇不怕棍棒打嘞,

樵哥不怕虎狼來!

高高山上去砍柴,

刀兒磨得溜溜快;

要砍就要砍上頂嘞,

莫在半坡把刀甩!

高高山上去砍柴,

杉樹柳樹我不愛;

要砍就要砍檀木嘞,

它是山中材中材!

……

屈原聽了這悠揚婉轉、新穎動人的樵歌,心中像喝了一杯蜜糖,甜絲絲潤滋滋的:“果然是‘真詩在民間’。”他懇求女説:“好姐姐,您先回去吧,我一會兒就回家。”女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屈原,可是一看他聽歌的那個傻勁兒,似乎九牛二虎也拉他不動,再説女也十分喜歡弟弟這種傻勁兒,就叮囑了幾句,獨自先回去了。屈原這才心滿意足地坐在小河邊,一面聽着山上傳來的樵歌,一面記錄。記完了又回到石洞中去整理吟詠,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流不盡的水,唱不完的歌。就這樣,屈原常常去找樵夫、獵户、漁翁、蠶女、巫師、廟祝,向他們採集民間歌謠,又在小溪畔的石洞裏記錄、整理、吟誦。汗水澆花豔,勤奮出天才。屈原吸收了大量民間文學的營養,就“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創造出了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的騷體詩,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鄉里人為了紀念屈原小時候苦讀勤學的精神,便把小溪邊的石洞取名“讀書洞”。説也奇怪,千百年來,秭歸三閭的鄉人們都有這麼一個感覺:每逢皎潔的月夜 ,就聽見從讀書洞裏傳出了讀書聲;這聲音時隱時顯,時高時低,比歌聲還 動人,比琴聲還 好聽,傳説這是屈原正在讀書洞裏刻苦夜 讀呢。

雷劈石

左徒屈原,經常四出訪查民情。

有一次,屈原帶上他的陸離長劍,和兩個隨從,由郢都出發,繞道漢北,來到夷陵。他一路察看山川地理,風土人情,進入西陵峽後,碰上了兩樁怪事。一件是他在歸州城外訪問三老時,聽説他的老家出了蛟龍,發了特大洪水,樂平裏被淹沒了。屈原聽了心中一震,問明詳細情況,立刻決定回故里去看一看災情。他正要和隨從一起出發,又碰上了第二樁怪事:只聽得從不遠處忽然傳來一陣金鼓嗩吶聲。在這澇災年頭,誰還 尋歡作樂呢?屈原停步一看,只見從歸州府裏走出一隊人馬,中間有一乘官轎。轎前是旗幡、樂隊、武卒;轎後是馬隊、遺老、跟班。隊列整齊壯觀,熱鬧非凡。屈原派隨從一打聽,才知道是新州官上任,強令州人慶賀三天,這已是第四天了。這天新州官要到樂平裏去觀賞八景。

屈原帶着隨從不動聲色地跟在隊列後邊,踱着虎步,心中惦記着樂平裏的災情。他剛走到香溪口,就遇到從七裏峽逃出的一羣災民。災民們一見是地方官來了,趕忙向州官稟報了樂平裏的災情。州官聽了卻下令調轉轎頭,想溜回州府。這時屈原才走上前邀州官同去樂平裏察看災情。州官一見是左徒大人,嚇得面如土色,連忙下轎叩拜,硬着頭皮跟隨左徒同行。

渡過香溪,走進七裏峽,剛要出峽口,卻見兩山飛砂滾石,峽口已被阻塞,山洪漫積成澤,淹沒了樂平裏的村落田地。一羣羣災民見了左徒屈原,如見久別的骨肉親人,都來叩拜訴苦,呼籲求救。

屈原叫隨從把所帶盤纏全交給州官先去接濟災民,又叫隨從領了幾十個青壯漢子疏通河道,引洪排澇;他自己徑去民間查訪崩山塌方的原因。

屈原登上駝峯山,找到了一個牧羊老人。老人對屈原説:“那是三天前,聽説歸州城裏有個新官上任,要來我們這裏觀賞八景;他下了一道急令,要樂平裏的莊户人家獻出美女雙三,肥豬雙七,壯羊雙十,母雞雙百,新谷雙千,用來作辦棧花消。莊户們喊天叫地,盤空家底,湊足了五個‘雙數’。誰知州官還 未啟程,樂平裏便起了蛟龍,連下暴雨,平地水漲八尺,一條孽龍吞雲吐霧,呼風喚雨,從樂平裏順流而下,到了七裏峽口一回身,兩岸山搖地動,把洪峯給鎖住了。眨眼之間,樂平裏的村舍、莊稼都淹沒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説歸州出了兩害:州官刮,孽龍淹,農夫只有喊黃天!”

屈原聽了牧羊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把這事記在心上,拜別老人,往峽口走去。一路上,屈原急步匆匆。當他走入一片疏林時,突然從不遠的地方傳來“平兒!平兒!”嘶啞的喊聲。人道是“做官莫打家鄉過,三歲的娃兒叫乳名。”屈原循聲看去,前邊荊棘叢生的小徑上,坐着一個老婆婆,正向他招手。屈原忙迎上去,施了禮,問老人有什麼事。婆婆説:“我喊您的乳名,沒喊您左徒大人,您不見怪吧?”屈原回答説:“老媽媽,您沒疏遠我,我很高興!”老婆婆聽了,便毫無顧忌地對屈原説:“您千萬莫回香爐坪老家,聽説新任州官今日在您家裏設筵,為您洗塵接風,哎,那是五個‘雙數’辦成的血肉筵吶!”屈原感激地説:“老媽媽,屈平一定不去。”

婆婆又叮囑説:“那州官是拔一根毛也比咱腰粗的人呀,您可要小心!”

“放心吧,老媽媽!”

屈原辭別了老人,走了一會兒,忽然又有人喊:“平兒!平兒!”屈原抬頭一看,前邊石崖畔坐着一個老頭兒,正向他招手。屈原忙迎上去,施了禮,詢問老人。老爺爺説:“我叫您乳名,沒喊您左徒大人,您不見怪嗎?”屈原點頭説:“老爺爺,您沒疏遠我,我很高興!”於是,老人對屈原説:“您千萬莫去降鐘山,聽説新任州官在那裏趕造一座官邸,接待您去行樂。那是鄉里人的骨頭架撐起來的呀!”屈原感激地説:“老爺爺,屈平一定不去。”

老爺爺又叮囑説:“那州官是伸個指頭就能捅倒我們房子的人呀,您可要小心!”

“放心吧,老爺爺!”

屈原告辭了老人,他一手按住腰間的陸離長劍,急步向峽口奔去。到了峽口,幾十個漢子在屈原隨從的帶領下,正在盡力挖溝排洪。可是缺口被巨石堵住,無法打開,情勢非常危急。屈原就親自下河查看險情,選擇排澇路線,又手持鶴嘴鋤,開溝排洪。

四方鄉里一聽説左徒在親自參加排洪,都帶上農具趕來開河。人多勢眾,眼看河道就要疏通了。這時州官從香爐坪趕來了。俗話説:嗩吶裏吹出笛子音,想(響)的全不一樣。他來,是想邀左徒大人去赴筵洗塵的。

大家一見這位州官,都沒理會他。

州官看見屈原渾身是泥,驚詫萬分,躲在一旁不敢作聲。

屈原看見州官,忍住心頭的怒火,把一柄鶴嘴鋤遞給他。誰知這州官是個紙糊篾扎的花架子,使不了幾下鶴嘴鋤,便四肢痠軟,眼冒金花,一屁股坐在地上,幹不動了。這時候,洪水猛漲,一個浪頭打來,把這個不顧人民死活的州官淹沒了。就在州官被淹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塊像房屋般大小的石頭,堵住了河道,眼看洪水暴漲,惡浪在向人們撲來。屈原怒斥道:“龍多不治水,官大不辦事!”他抽出長劍,猛地朝浪頭砍去。只聽得一聲怪叫,偌大一個東西濺到流水的豁口,立即又變成一塊房屋般大小的石頭。兩塊石頭,緊緊地塞住河口,阻死了洪水。大家驚奇地走上前去,用木槓拗,用麻辮拉。可是兩塊巨石紋絲不動。屈原氣極了。他再次抽出陸離長劍,在劍刃上哈了一口長氣,然後走到巨石旁,一劍劈在一塊巨石上,一聲炸雷,迸出一陣耀眼的火花。就如快刀截豆腐一般,兩丈多高的石頭,整整齊齊被劈作兩半。屈原又走到另一個巨石旁,揮劍劈去,又是驚雷乍起,巨石兩開。洪水這才平靜下來,乖乖地順着屈原劈開的石縫流了出去。慄木拗不過魯班斧,籮筐拗不過鐵扁擔,巨石也拗不過左徒的除害決心!

相傳峽口這兩塊石頭,一個是興風作浪的孽龍屍骨,一個是胡作非為的州官屍骨。如今這兩塊巨石還 整整齊齊、一破兩開,擺在峽口兩岸。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治洪除惡的功績,這兩尊巨石就叫劍劈石,也叫雷劈石。

經典民間故事:曹衝稱象 篇七

古時候,有一個聰明的小孩叫曹衝,他的父親曹操是一個大官。有一次,別人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很想知道這隻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員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

這可是一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的動物,怎麼稱呢?那時候沒有那麼大的秤,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把大象抬起來。官員們都圍着大象發愁,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正在這個時候,跑出來一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説:“我有辦法,我有辦法!”官員們一看,原來是曹操的小兒子曹衝,嘴裏不説,心裏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會有什麼辦法!

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衝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一時也想不出來。他父親就説:“你有辦法快説出來讓大家聽聽。”

曹衝説:“我稱給你們看,你們就明白了。”

他叫人牽了大象,跟着他到河邊去。他的父親,還有那些官員們都想看看他到怎麼個稱法,一起跟着來到河邊。河邊正好有隻空着的大船,曹衝説:“把大象牽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衝説:“齊水面在船幫上劃一道記號。”記號劃好了以後,曹衝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來。

大家看着,一會兒把大象牽上船,一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裏説:“這孩子在玩什麼把戲呀?”

接下來曹衝叫人挑了石塊,裝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擔又一擔,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衝看見船幫上的記號齊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塊又一擔一擔地挑下船來。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記號上,可見,石頭和大象是同樣的重量;再把這些石塊稱一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得到的總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嗎?大家都説,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衝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曹衝真聰明!

經典民間故事:嶽柱八歲知畫 篇八

元代有個叫嶽柱的人,從小就聰穎機智,而且很有遠見。他很愛讀書,不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天文、地理、醫藥、算術方面的書籍,他都喜歡看,對經史尤其喜愛。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畫家,有一次他根據劉義慶的《世説新語》,畫了一幅《陶母斷髮圖》。這幅畫的畫意是説:東晉有個叫陶侃的官員,幼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後來在家鄉潯陽(今_西九_)當了一個小小的縣吏。陶侃當上公差之後,作風端正,兩袖清風,家境因此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一天,鄱陽縣的孝廉範逵專門來拜訪陶侃。因客人來得突然,陶侃沒有作任何準備。要留客人吃飯,又拿不出現錢來買酒菜;不留的話,人家遠道而來,又對不起客人。真是左右為難!陶侃的母親也在為兒子着急。可是翻箱倒櫃,怎麼也找不出一樣值錢的東西來。家裏實在是太窮了!陶母歎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錢,頭上又沒有值錢的首飾可賣。她只有一頭好頭髮,又黑又亮又長。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將自己的愛發剪了下來,然後拿到街上去賣,再買回酒菜招待客人。

這幅畫畫好後,何澄拿着它到處給人看,請人指教。看到這副畫後,大家都稱讚這幅畫畫得好。尤其是那些知名學者和紳士,紛紛説該畫布局合理,畫工精細,頗具風韻。

有一天,嶽柱也看到了這幅畫,當時的他只有八歲。八歲的嶽柱一看到這幅畫,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畫中的人物是多麼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細,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個金鐲,於是便大聲地叫了起來。當時何澄也在一旁,正在為自己的畫揚揚得意,聽到小嶽柱詫異的叫聲,被弄得莫名其妙,就問他看到了什麼問題了。小嶽柱連聲説:“失真!失真!”

圍在一旁的人們,一聽到“失真”,也大為驚訝,心想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麼敢對大畫家的畫妄説失真呢?於是紛紛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這個作者怎麼應對。本來還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馬上臉上掛不住了,但他畢竟是閲歷豐富之人,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經歷,因此很快便鎮定了下來,和藹可親地問嶽柱:“那你説説哪裏失真了?”

只見小嶽柱反問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鐲,金鐲就可以換酒,何必要剪去頭髮去賣錢呢?難到陶母捨不得賣金鐲而捨得賣自己的頭髮嗎?”

這一問使得何澄大為驚訝,心想,自己真是糊塗啊,一畫完手臂,為了美觀,很自然地就在上邊加了一個手鐲,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真是畫蛇添足。何澄對於小嶽柱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謝他指出了這幅畫的敗筆,而且也誇讚他通曉畫理,日後必有出息。

經典民間故事:哪吒鬧海 篇九

從前有一位大將軍,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來一個圓圓的肉球,在地上滾來滾去,李靖説:“這一定是個妖怪。”拿出寶劍來,朝着那肉球一劈,真怪,那肉球一裂開,從裏面跳出一個男娃娃來,胖胖的臉,可逗人喜歡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該怎麼好,一位神仙找他來了。這位神仙説:“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個男娃娃。這娃娃很了不起,讓我收他當徒弟吧。”説着,拿出一個鐲子,一塊手帕,交給李靖,“這是我送給徒弟的禮物,這鐲子叫做乾坤圈,這手帕叫混天綾。”

這娃娃就是哪吒。七歲那年,一天天氣熱極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着混天綾在水裏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東海龍王的水晶宮震得東搖西晃。龍王嚇了一大跳,就派了一個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夜叉鑽出水面一看,原來是個娃娃在洗澡,舉起斧頭就砍。哪吒可機靈啦,連忙把身於一閃,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別看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還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腦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龍玉聽説夜又給打死了,氣得一個勁地吹鬍子,就叫他的兒子三太子帶上兵,去把哪吒捉來。他的兵是什麼呀,是蝦、魚、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衝出水面,對哪吒説:“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嗎?”

哪吒説。“是我,是我。我好好兒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話不問一句,就拿斧頭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麼大的個兒,怎麼一點兒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蠻不講理,舉起槍就刺,哪吒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過他。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綾一扔,這混天綾馬上噴出一團團火焰,把三太子緊緊裹住,怎麼也逃不掉。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嚇得那些蝦兵蟹將連滾帶爬地鑽到水裏去。

三太子一死,就現出原形來了,原來是一條小龍。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帶,我把這小龍的龍筋抽出來,搓一根腰帶送給爸爸不好嗎?他就把小龍的龍筋一根根的抽了出來,帶回家去。

龍王聽説自己的兒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傷心,又是生氣,就變成一個讀書人的樣子,離開水晶宮,來找李靖了。龍王氣沖沖地對李靖説;“你生的好兒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

李靖説;“你弄錯了吧,我的兒子哪吒才七歲,能打死人嗎?”

龍王説:“你不信,就把他找來問一問。”

李靖找了前屋我後屋,又找到花園裏,哪兒也沒找着哪吒。原來哪吒躲在一間小屋子裏,在搓龍筋呢。李娟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這小屋子裏做什麼?”

哪旺説:“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條小龍,抽了他的筋,正在給你搓腰帶呢。”

李靖這才知道哪吒真的闖了大禍。只好帶了他去見龍王。哪吒看見龍王就説:“老伯伯,請您別生氣。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他用槍刺我,我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他還一個勁地追着打我。我沒法兒了,才還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這是從他身上抽下來的龍筋,還給您就是了。”

龍王看見兒子的龍筋,更加傷心了,就説:“我的兒子能讓你白白打死嗎?我要到天宮去告你的狀。”説完,就乘着雲彩上天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