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W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通用多篇)

清明節掃墓有哪些忌諱 篇一

一、時間不要太晚。

清明節掃墓的最佳時間是清晨5點到7點。如果你起晚了也最好要在下午3點之前完成掃墓。不過,中午12點也是一個不錯的掃墓時間,因為午時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還有就是要以當地的掃墓習俗為主。

二、孕婦與身體狀態不好的人不要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説,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還有身體狀況不好的人也要避免掃墓。一個身體正處於生病狀態,或是虛弱狀態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類人正處於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

三、不能在墓地拍照。

大家掃墓的目的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拍照,否則引來了不好的東西,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如果已經拍攝過,趕緊刪除或把相片燒掉。

四、禁穿大紅大紫的衣物。

清明節是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的,這樣是對祖先及先人的不敬,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的衣服去參加此類活動的。不過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首飾不經意使用了紅色。內衣及貼身衣物都不可穿戴有關紅色的,若有,一定要換掉。

五、不要有外人蔘與。

別人家的氣場、運勢與本家不同,為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或是互相擾亂氣場,有損運勢。

六、不可嬉戲打鬧、談論先人。

墳地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到了墓地,就要變得莊重肅穆,所謂死者為大,生者不應該打擾死者的安息。

清明節傳統食物 篇二

青團

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糰子。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浙一帶明節節日食品。

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艾草,它的做法也不是很複雜。因為艾草做成的食物都會有一種獨特的口感,所以有許多人喜歡吃艾粄。

饊子

在清明節的時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饊子的習俗,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看見一些地方經常會有賣饊子的小攤。在南方和北方,饊子的做法有着一些差別,南方的饊子比較細緻,而北方的饊子就比較粗糙了。

暖菇包

泰寧一帶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飲食習俗。暖菇包是由一種當地人稱為暖菇草的東西製作而成的。南方製作的暖菇包形狀和包子類似,而北方製作的暖菇包形狀和餃子類似,不過對於暖菇包的形狀,民間並沒有什麼嚴格的要求。

子推饃

在清明節的時候吃子推饃的飲食習俗,是用來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質的。子推饃有着許多不同的形狀,不同形狀的子推饃要給不同的人吃,男人和女人吃的子推饃形狀就是不一樣的。

雞蛋

在清明節食用雞蛋的飲食習俗,起源於先秦時代的一些地方,古人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意味着接下來的一整年都有一個好身體。清明節的雞蛋,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畫或者是雕刻。只不過畫過的雞蛋還可以吃,雕刻過的雞蛋就只能用來觀賞了。

清明飯

清明飯顧名思義就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吃的飯,清明飯是由各種可以食用的青草藥製作而成的。這種飯吃了之後,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因此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清明節的習俗 篇三

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內容。從前,清明節時,人家不分貴賤,總要為逝去的先人上墳掃墓。掃墓時間並不侷限於清明這一天,各地情況有所差異。掃墓時,首先要剪除墳丘上所有的雜草,修理陵墓周圍,然後往墳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護,再燒紙錢香燭、供奉酒肉飯菜,燃放鞭炮後,最後向祖先行跪拜禮。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植物風景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