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晏子辭千金的原文閲讀及翻譯【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4K

晏子辭千金的原文閲讀及翻譯【新版多篇】

《晏子使楚》《晏子辭千金》原文及譯文 篇一

《晏子使楚》《晏子辭千金》原文及譯文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①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②,今方來③,吾欲辱之④,何以也⑤?”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⑥。王曰,何為者也⑦?對曰⑧,齊人也。王曰,何坐⑨?曰,坐盜⑩。”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⑾,酒酣⑿,吏二縛一人詣王⒀。王曰:“縛者曷為者也⒁?”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⒂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⒃?”晏子避席⒄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⒅,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⒆。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⒇。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21?”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22,寡人反取病焉23。”

註釋: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這兩則故事的題目都是編者加的。《晏子春秋》是春秋時期齊相晏嬰言行軼事的彙編。書中有許多結構完整、描寫生動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賢良正直的忠臣形象。全書共八卷。

②〔齊之習辭者也〕齊國的很會説話的人。習,熟練。辭,言詞。

③〔今方來〕現在正要來。

④〔辱之〕羞辱他。

⑤〔何以也〕用什麼辦法呢?

⑥〔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當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為,於、在。

⑦〔王曰,何為者也〕您就問,“幹什麼的?”

⑧〔對曰〕我回答説。

⑨〔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的意思。

⑩〔坐盜〕犯了偷竊的罪。盜,偷竊。

⑾〔賜晏子酒〕請晏子喝酒。賜,賞賜,古代君主拿東西給別人叫“賜”。

⑿〔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⒀〔吏二縛一人詣(yì)王〕公差兩名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詣,到……去。

⒁〔縛者曷(hé)為者也〕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曷,同“何”。

⒂〔視〕看着。

⒃〔齊人固善盜乎〕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固,本來。善盜,擅長偷竊。

⒄〔避席〕離開座位。這是表示鄭重和嚴肅的意思。席,坐具。古時候把席子鋪在地上,人坐在席上,所以座位叫“席”。

⒅〔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zhǐ)〕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枳,也叫“枸橘”,果實酸苦。

⒆〔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徒,只是。其,它的。

⒇〔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為什麼會這樣呢?水土不一樣啊。然,這樣。

21〔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一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難道楚國的水土使他擅長偷東西嗎?得無,莫非、難道。

22〔聖人非所與熙也〕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聖人,這裏指晏子。熙,同“嬉”,開玩笑。

23〔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找倒黴了。寡人,楚王自稱。古時候諸侯自稱“寡人”,表示謙虛。取病,自找倒黴。焉,語氣助詞,相當於“啦”。

晏子辭①千金

晏子方食②,景公使使者至③,分食食之④,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⑤,言之公⑥。公曰:“嘻⑦!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⑧!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⑨。”使吏致⑩千金與市租⑾,請以奉賓客⑿。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⒀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⒁君之賜,澤覆三族⒂,延及交遊⒃,以振⒄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⒅,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⒆,是臣代君君民也⒇,忠臣不為21也;厚取之君,而不施於民,是為筐篋之藏22也,仁人不為也;進23取於君,退得罪於士24,身死而財遷於它人25 ,是為宰藏26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27,一豆之食28,足於中,免矣29。”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30,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31 。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32?故再拜而不敢受命33 。”

註釋:

①〔辭〕辭卻,不受。

②〔方食〕正在吃飯。

③〔景公使使者至〕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景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名杵臼,前547—前490在位。使使者,派使臣。

④〔分食食(sì)之〕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者吃。

⑤〔反〕同“返”。

⑥〔言之公〕言之於公。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齊景公。

⑦〔嘻(xī)〕歎詞,表示驚歎。

⑧〔若是其貧也〕其貧若是乎!他窮得像這樣。

⑨〔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是,這。過,錯誤。

⑩〔致〕送。

⑾〔市租〕買賣貨物的税款(指收税權)。

⑿〔請以奉賓客〕請求讓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賓客。奉,供養。

⒀〔再拜〕拜兩次。表示十分恭敬。

⒁〔以〕由於。

⒂〔澤覆三族〕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

⒃〔延及交遊〕延伸到朋友。交遊,朋友。

⒄〔振〕同“賑”,救濟。

⒅〔嬰聞之〕我聽説這樣(引古語常常這樣説)。

⒆〔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然後散給百姓。夫,助詞,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⒇〔是臣代君君民也〕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君民,為人民之君,統治人民。

21〔不為〕不這樣做。

22〔筐篋之藏〕用筐篋收藏財物,指斂財。筐和篋都是竹器。

23〔進〕向上。指在朝中。下文“退”指在朝外。

24〔得罪於士〕意思是,取得君主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

25〔財遷於它人〕財物轉為別人所有。

26〔為(wèi)宰藏〕為家臣蓄積財物。

27〔十總之布〕一種質地較粗的布。總,絲八十根。

28〔一豆之食〕一樣食物。豆,古代一種食器。

29〔足於中,免矣〕意思是內心滿足就可以免於憂患。

30〔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書社,書寫社的人名。社,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里,裏各立社。

31〔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

32〔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意,推測。

33〔受命〕接受君命。

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繼管仲之後的大政治家。他生活儉樸,憂國愛民,敢於主持正義,又善於辭令,在外交活動中不畏x暴,維護國家尊嚴,所以在當時名聲很大。這篇課文所選晏子的兩則故事,分別表現了晏子的才能和美德。《晏子使楚》記晏子出使楚國,用辭令擊敗楚王,保持了國家尊嚴,表現了他在外交上的機智。《晏子辭千金》寫晏子不受齊景公千金之賜,生活儉樸,並從與管仲的對比中,突出了晏子的高尚品德。

讀後思考一下,在《晏子使楚》中,楚人是怎樣“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使他“反取病焉”的?在《晏子辭千金》中,晏子從哪些方面陳述了他辭千金的理由?

晏子使楚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説:“(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説:“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幹什麼的?’(我就)回答説:‘(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回答説:‘(他)犯了偷竊罪。’” 網站地圖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公差)回答説:“(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説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着説:“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黴了。”

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後,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歎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説的)這樣窮!我不瞭解,這是我的過錯。”(於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税款,請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並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説,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卻不散發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取得君主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後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有衣穿,有飯吃,(只要)心裏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 網站地圖

齊景公對晏子説:“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並沒有推辭,你推辭不接受是為什麼呢?”晏子回答説:“我聽人這樣説,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因此再次拜謝而不能接。”

晏子辭千金閲讀答案及譯文 篇二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遊,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於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於君,退得罪於士,身死而財遷於他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於中,免矣。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終再拜而辭曰 再拜:拜兩次

C、進取於君 進:前進 D、以振百姓 振:同賑,救濟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與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謂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為也 ②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14、翻譯下列句子(9分)

1、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

2、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參考答案:

12、答案:C、、朝中為官

13、A 孰謂汝多知乎: 誰説你聰明呢?

14、翻譯下列句子(4題中任選3題,每題3分,9分)

1、我聽人這樣説,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

2、我聽人這樣説,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

3、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冒味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

4、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

譯文:

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後,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歎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説的)這樣窮!我不瞭解,這是我的過錯。(於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税款,請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並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説,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卻不散發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取得君主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後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有衣穿,有飯吃,(只要)心裏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

齊景公對晏子説: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並沒有推辭,你推辭不接受是為什麼呢?晏子回答説:我聽人這樣説,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因此再次拜謝而不能接。

晏子使楚與晏子辭千金比較閲讀試題 篇三

晏子使楚與晏子辭千金比較閲讀試題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日:“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晏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日:“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辭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 (選自《晏子春秋》)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坐盜( ) (2)其實味不同( )

(3)生於淮北則為枳( ) (4)使者反( )

13.請從[乙]文中找出一個與“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中“之”的意義、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齊人固善盜乎?

譯文:

(2)景公使使者至。

譯文:

15.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的人?(4分)

晏子辭千金閲讀題及答案 篇四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①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遊,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於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於君,退得罪於士,身死而財遷於它人,是為宰藏②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於中,免矣。”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註釋】

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積財物。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景公使使者至( )( )

(2)分食食之( )( )

(3)使吏致千金與市租( )

(4)是臣代君君民也(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從文中看,晏子辭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話概括)。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 的品格。

答案

1、(1)派;使臣 (2)食物;吃 (3)税款(4)君主;統治

2、(1)我的。家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並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飯吃,(只要)心裏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

3、晏子認為,君主賞賜自己已經很豐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飯吃,心裏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了。廉潔奉公,不以權謀私;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

《晏子辭千金》課堂實錄.. 篇五

原帖地址:

摩西

時間:12月3日星期六

地點:新都一中多媒體教室

班級:新都一中高一8班與高一11班部分學生

執教:摩西

主持、攝像:初雪霽

聽課者:李玉龍,實小十八子,初雪霽,卧看千山,凡夫子,吳喬,陳老師,乾乾夫婦,鐵皮夫婦,鍾老師,張羽卿老師,陳敏,

(摩西根據回憶整理)

過程:

師生問好

師:今天很抱歉,週六把大家弄來上課,可能很多同學會感到有些鬱悶,尤其今天是這樣陽光燦爛,那麼我們今天首先來點輕鬆的,大家看屏幕上,打的是“晏子”,這個人你們熟悉嗎?

生:熟悉

師:知道他的故事嗎?

生:知道

師:能否請一位同學來講一下他的故事?

(一位學生舉手,講晏子使楚的故事)

師:講得真好,十分感謝!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生:正直

師:正直嗎?他為人民疾呼嗎?

生:聰明

師:對,晏子是以一位智者的形象出現在歷史當中的,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另外一個故事(將翻譯的現代文發給學生),現在,請一位同學起來把這個故事讀一下,剛才那位同學舉手了我沒有看到,很抱歉,現在你來講好嗎?

學生讀譯文

師:很好,現在大家看看,晏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生:正直的人

師:為什麼?

生:想把錢給百姓

師:還有呢?

生:廉潔

師:現在大家豆清楚了他的品德了嗎?

生:清楚了

師:但是還有一個人不清楚,就是晏子,我兒子晚上經常説,想夢見唐僧,我説即使你夢見了他也不懂你的話,因為你説的是現代文,他是唐代的人。平時我們都是扮演的現代人,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今天我們反過來,客串一把古人,把這段文字翻譯成古文好嗎?

生:好

(教師在屏幕上顯示課文的現代文翻譯,在現代文下面根據學生回答打出翻譯出來的古文)

師:晏子正在吃飯?

生:晏子正食

(教師打出)

師:你們見過古文裏面説“正在”是用“正”嗎?

生:沒見過,應該用“方”

(教師把“正”改成“方”)

師:齊景公派使者來了?

生:公使使至

師:很不錯(打出)繼續,晏子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吃?

生:子分食與之

師:使者沒有吃飽,晏子也沒有吃飽?

生:使者未足,晏子也

師:也?

生:亦,亦未足

師:很好,繼續,使者回去?

生:使者歸,使者返,

(教師將兩種答案都打在屏幕上)

師:告訴了景公?

生:告之於公,

師:景公説,呀

生:景公曰:“噫!”

師:呵呵,用的是哪個“噫”?

生:口字旁那個

師:我用的是拼音,這個字太難找了,我們用“意”代替一下吧,就相當於通假字,他窮得象這樣啊!

生:如此窘也!

師:怎麼不用“窮”呢?

生:一般古文窮都是指官運人生道路一類的,應該用“窘”

師:很好!我們一般説“日暮途窮”,就是指道路迷茫,還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裏又是指窮盡。我不知道?

生:吾不知也

師:吾?

(生討論)

生:寡人

師:我們知道,景公是一個諸侯,先秦諸侯自稱都是寡人,很好,我的過錯啊!

生:寡人之過也

師:派使者送千金和收税權給他,這裏大家看看資料,我把千金和收税權劃線,後面的括號裏面寫的千金與市租,因為這個詞比較生僻所以這就是原文,大家照着寫就可以了

生:使使送千金與市租

師:很好,繼續,請他用來供養賓客?

生:使以待賓客

師:晏子推辭了?

生:子辭之

師:多次送給他?

生:數(shuo)贈之

師:最後晏子拜了兩次推辭説

生:子再拜辭曰

師:什麼叫再拜?

生:拜兩次

師:為什麼拜兩次?

生:表示恭敬

師:我家不窮

生:吾家不窘也

師:我們説古人有名有字還有號什麼的。謙虛的時候應該稱什麼?

生有爭議,有學生説名

師:自稱謙虛應該稱名,所以這裏最好是?

生:嬰家不窘也

師:因為景公的賞賜

生:因公之賜

師:還有其他的意見嗎?

生:以公之賜

(教師打出兩種翻譯)

師: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和妻族?

生:恩及三族

師:延伸到交遊的朋友

生:延至友

生:好像不大舒服

師:為什麼不舒服?

生:感覺這個翻譯讀起來不舒服

師:那你覺得怎麼樣才舒服呢?

生:我也不知道,感覺而已

師:好,那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放下,繼續看後面,用來賑濟百姓?

生:以之賑民

師:國君的賞賜很優厚了

生:君之賜厚矣

師:為什麼不用也?

生:也感覺是判斷,矣感覺好一些

師:矣用來陳述,還有一些感情

繼續,我聽説?

生:嬰聞之

師:從國君那裏獲得厚賞

生:獲厚賞於君,獲賞於君

師:散給百姓?

生:散之於百姓

師:這就是代替國君統治人民

生:此乃代君治民也

師:忠臣是不做的

生:此乃忠臣不為也

師:從國君那裏獲得厚賞而不散給人民

生:獲厚賞於君而不散之於民

師:這就是用筐篋收藏財物

生:此乃筐篋之藏也

師:仁義的人是不幹的

生:君子不為也

師:仁義的人就是君子,很有道理

師:向上從君主那裏獲取

生:上取於君

生:進取於君

師:有人説進,你能説一下自己的觀點嗎?這裏明明是向上啊?

生:我記得《岳陽樓記》裏面有這個,進就是對皇帝,退就是對下面,但是我記不太清楚了

師:很好!《岳陽樓記》裏面説:“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也?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我們同學讀書很仔細啊!是為家臣蓄積財物?

生:此乃宰藏也

師:智慧的人是不做的

生:智者不為也

師:穿粗布衣服,吃一樣食物

生:衣短褐,同食

師:內心滿足就能免於憂患

生:心足則避憂(患)也

師:為什麼要只用“憂”或者“患”?

生:古代多用單音節詞

師:對,我們現在説長江,古人叫江,黃河古人叫河,我們多用多音節詞,古人多用單音節詞

師:下面,景公對晏子説,從前我們去世的國君把書社五百授予管仲

生:景公謂晏子曰:前桓公以書社五百授之仲

師:你們覺得用“前”好嗎?

生:不好,

師:那用什麼?

生:昔

師:去世的國君該怎麼説?

生:先王

(教師改正)

師: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

生:未辭而受之

師:管仲呢?

生:省略了

師:好,繼續,你推辭是什麼原因呢?

生:汝辭之何也?

師:用“汝”合適嗎?韓愈有一首詩《聽穎師彈琴》,開頭説“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爾汝就相當於我們現在説“卿卿我我”,是比較親密的人之間説的,你們覺得這裏最好用什麼?

生:子

師:好,再看下面,晏子説:智慧的人考慮多了,難免聖明的人考慮多了,肯定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考慮多了,肯定會有一次成功。

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師:呵呵這麼肯定?你們似乎在冒險啊!

師:終於到最後了,向來管仲的失誤就是我的成功吧,所以拜兩次不敢接受

生:臣以為管仲之過乃臣之得也,故再拜而辭之(弗受)

師:我們終於把文段翻譯成古文了,我現在把我們的成果念一遍(教師念),你們認為晏子能看懂嗎?

生:二懂二懂(方言:半懂)

師:我剛才覺得我們不是在翻譯成先秦古文,倒是象在翻譯成《三國演義》,“我乃常山趙子龍也!這種句式其實是明清時候的句式了,那麼先秦的句式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現在來看看原版的是怎麼樣的,我們的算是盜版,但是盜版也有比原版好的地方

(發下原文)

師:我們看看原版比起我們的盜版如何?前面大家翻譯得很好,“使使“我覺得比原文還精練一些,

(以下主要是對比學生翻譯文段與原文的異同,講解文段有關字詞知識)

師:剛才我們看了文段,現在大家想一下,如果你是晏子,會接受賞賜嗎?會的舉手

師:這麼多啊,那不會接受的舉手

(一個學生舉手)

師:能説説為什麼嗎?

生:我覺得怕景公送了我財物之後會叫我幹一些不願意乾的事情

師:國君給臣子行賄讓他貪贓枉法是吧?

生:是

師:那麼為什麼要接受呢?也請同學説説

生:是錢啊!

師:呵呵,是啊,不能跟錢過不去,我就經常想中五百萬呢!但是有一個事實是,晏子沒有接受為什麼?大家可以看到晏子的什麼品德?大家從文段中找答案

(學生看文段)

生:心繫百姓

師:為什麼

生:想把財物分給百姓

師:可是他最後還是沒有

師:晏子講述自己拒絕的理由,有幾個?

生:三個

師:分別是什麼?

(生回答)

教師出示課件

師:我以為,與其説是晏子的理由,不如説是晏子的困境,晏子是否想用這錢來幫助百姓?

生:是

師:但是最後幫助了沒有

生:沒有

師:也就是説,他因為某種原因,把他心繫的百姓給犧牲了,人家經常説兩難處境,但是這時候晏子面對的其實是三難,收還是不收,這的確是個問題,他應該怎麼選擇?

生:他可以把錢分給百姓,然後説這是國君給他們的

師:在錢上都附一個説明書,告訴大家這是國君的錢嗎?

(生笑)

師:聽起來不錯,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可能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胸懷寬廣的國君,也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遇到的是心胸狹隘的國君,那麼後果很可能就是很嚴重的,晏子説了自己拒絕的三個理由,在這三個理由當中,有最起關鍵作用的一個原因嗎?

生:有,代君君民

師:什麼叫代君君民?

生:幫君主治理人民

師:為什麼晏子不願意?

生:怕功高震主

師:能詳細説説嗎?

生講述

師:但是代君君民,是否是正確的?

生不能回答

師:漢代的時候,周勃和陳平都是丞相,一天皇帝問周勃,今年天下判死刑的有多少?周勃不能回答,皇帝又問,進來京城建設情況如何?周勃還是回答不上,十分恐慌,皇帝問陳平,陳平説,這些事情你不該問我,自然有主管的官員,你應該問他們。皇帝就説,那你幹什麼呢?陳平説,我的責任就是幫你管理百官天下。皇帝聽了之後十分高興,下來之後周勃抱怨陳平不教他這些而讓自己丟醜,陳平説:你當丞相連自己的職責都不清楚那幹什麼呢?我講這個事情,只是想説明,代君君民實際上應該是相的職責,但是,這時候卻是晏子的恐慌,為什麼?

師:現在我們來設想,你自己就是晏子,你曾經歷了莊公、靈公、景公三個國君,從政57年,事景公48年,創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記錄。你經歷的最後一個國君就是景公,景公算不上一個十分英明的國君,但是他對你的信賴卻是無可懷疑的,在記載你事蹟的《晏子春秋》,全書220章中,記載你匡諫齊景公的不下50章。而此50章中,記景公聞過知錯的12章,記述景公納諫後不僅當面認錯,而且立即改正的25章;此外,雖然書中沒有標明景公聞諫認錯但實則贊成你的匡正因而知非而止的10章。你去世的時候,景公正在打獵,聞聽消息,他馬上駕車回來,他覺得車太慢,於是跑下車步行,一會又感覺步行還是沒有車快,於是又坐上車來為你奔喪。你去世以後,一天,景公在射箭,每箭一發,叫好聲不斷,景公説:“要是晏子還在的話,他不會容許你們這樣阿諛奉承的。“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國君,你仍然不敢接受他的賞賜,為什麼?

學生:害怕

師:現在我們設想一下:給你兩個選擇:接受賞賜,但是這很可能成為你以後的罪狀,在你倒黴的時候,不僅你,連同你的家人都會遭到滅頂之災;拒絕賞賜,那麼你可以名垂青史,並更加獲得國君的信任,你選擇哪個?

(大部分學生選擇後者)

師:看來大家現在意見有分歧了,而晏子的選擇,跟他的個性是分不開的,他從政57年,事景公48年,能做到這麼久,與他的謹慎是分不開的。而在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到,受損失最大的是誰?

生:百姓

師:得益最多的是誰?

生:晏子

師:他得到了什麼?

生:名身

師:也許還有國君的更加的信任。中國歷史上有過不少明君,也有過不少昏君甚至暴君,但是,沒有誰能保證自己遇到的都是明君,所以,伴君如伴虎。當一個國家所有的東西都取決於一個人的時候,他的個性、愛好、心情、智商都決定了你的生存,如果你遇到這樣一個皇帝,當聽説百姓鬧饑荒的時候居然問“他們怎麼不吃肉粥”,那麼在他的手下做事,其危險就是可想而知的了。這個話題對大家來説也許太沉重,但是卻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事實。有很多人都提出過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答案是很多的,答案更是沉重的,這種沉重,大家在以後看一通過我們讀書和社會經歷去逐步瞭解,想通過這一堂課瞭解,無疑是不夠的,今天的課就到這裏,下課!

[1]

晏子辭千金故事 篇六

在《晏子辭千金》中,全文語言風格質樸,每一處小地方都有一個大道理。其中通過幾處簡短的場景,寫出了晏子家境清貧如洗,也正是晏子的簡樸行為於含辛茹苦的一貫作風,成就了晏子“辭千金”的緣起。

一天,晏子剛吃完飯,齊景公派使臣到來,於是晏子把食物分出來,請使臣吃,使臣沒有吃飽,而晏子也沒有吃飽。於是乎,使臣回去後,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感歎道;“晏子的家境居然這樣窮,作為皇帝的我居然不知道,是我的過錯。”便立即派人帶了黃金千兩和部分税租交給晏子好讓他款待賓客。可誰知,這麼好的事,晏子居然拒絕了。齊景公經過多次派人相送,他還是沒有接受。最終拜了兩拜謝道;“我的家境並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母妻子甚至延伸到朋友,你這樣的封賞足夠了。我的家並不貧困啊,聽別人説,從君主那裏得到賞賜然以後你分發給百姓,這是臣子越權代替君主統治人民的行為,而忠誠的人可不會這麼做;另一個從君主那裏拿到封賞又不發散給百姓,這是佔為己有的行為,仁義的人是不會這麼做的;只要有衣服穿,有飯可以吃,心理得到滿足就好了,這樣還可以不用想那麼多。齊景公仍就不明白。晏子説道,旁人曾説過,聰明人難免會有失誤,再愚蠢的人多幾次思慮還有是有可取之處的,想來是管仲的錯,我得對吧?因此只能再次拜謝而不能接受了。

《歸去來兮辭》閲讀原文及翻譯 篇七

《歸去來兮辭》閲讀原文及翻譯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悦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覺悟到現在(歸隱)是正確的(選擇),當初(做官)是錯誤的(選擇)。船在水面輕輕地飄蕩着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着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

剛剛看見了自家的房子,一邊高興,一邊奔跑。僮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鬆菊還存。我拉着幼兒走進內室,屋裏擺着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看院子裏的樹木,覺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託着我的傲世情懷,深知住在小屋裏反而容易安適。天天在園子裏散步自成樂趣,儘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關閉。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閒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着孤鬆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遊。既然世俗與我相違相悖,我還駕車出去追求什麼呢?聽着親朋的知心話使我高興,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我的憂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時坐着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划着一隻小船。既探尋幽深曲折的山溝,也經過道路崎嶇的小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歎我的一生將要結束。

算了吧!身體寄託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麼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地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裏去?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修仙成神是沒有希望的。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扶着枴杖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岡,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晏子使楚的故事 篇八

晏子在任齊國卿大夫一職時,因他協助並鎮壓了反叛軍,深得景公賞識。當時,晏子身材矮小,面相醜陋,但是頭腦靈敏,滿腹經綸,能説會道而著稱於世。在齊景公即位後的第二年,齊景公在出使晉國時態度狂妄,誇大其詞,引起了經過眾多人士以及帝王的的不滿。於是晉國派出軍隊想要對齊國實施攻擊和報復,以震懾性的方式警告齊國。剛開始,齊景公以為只是開玩笑,並不在意,誰知當晉國軍隊兵臨城下時才慌了起來,面對晉國的強勢進攻不得不投降服軟。通過這次的事件的經驗,景公真正意識到如果要以齊國的利量與晉國較量完全是以卵擊石,更本不能與晉國抗衡。於是就想到了以和鄰國楚國重修於好的方式來壯大自己的勢力,共同來抵抗晉國。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晏子被任命作為使者訪問楚國。

由於此時的楚國由楚靈王掌朝,當時的楚靈王桀驁不馴,目空天下,狂妄自大,對待齊國派來的使者也本着玩弄的態度。便命人打算羞辱一下齊國使臣“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宴嬰,於是呢這則典故就被後人記錄了下來,也是為了教育後人不要以貌取人的道理,從此這件事就一直流傳至今。

晏子辭千金文言文練習題答案及譯文 篇九

晏子辭千金文言文練習題答案及譯文

晏子辭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遊,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於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於君,退得罪於士,身死而財遷於他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於中,免矣。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終再拜而辭曰 再拜:拜兩次

C、進取於君 進:前進 D、以振百姓 振:同賑,救濟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與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謂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為也 ②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14、翻譯下列句子(9分)

1、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

2、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參考答案:

12、答案:C、、朝中為官

13、A 孰謂汝多知乎: “誰説你聰明呢?”

14、翻譯下列句子(4題中任選3題,每題3分,9分)

1、我聽人這樣説,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

2、我聽人這樣説,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

3、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冒味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

4、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

譯文: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後,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歎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説的)這樣窮!我不瞭解,這是我的過錯。”(於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税款,請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並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説,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卻不散發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取得君主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後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有衣穿,有飯吃,(只要)心裏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

齊景公對晏子説:“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並沒有推辭,你推辭不接受是為什麼呢?”晏子回答説:“我聽人這樣説,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因此再次拜謝而不能接。”

晏子的小故事 篇十

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縣。三年後,晏子聽到很多人在背後説他的壞話,很是不高興。晏子説:“我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請再給我三年的時間,我定會讓你聽到有關我的好話。”果不其然,三年的時間到了,每個人都誇讚晏子。景公準備給予賞賜,但都被晏子拒絕了。景公就問他原因,晏子就對他説:“以前我鐵面無私,認真執法,別人都説我的壞話,現在我改變了做法,對待事物聽之任之,無為而治。所以都來誇讚我。原本的獎賞現在因該是懲罰,於是通過這件事後景公開始信任晏子了。

其二、晏子帶着齊景公進行微服私訪。當走進一家店,發現沒有多少人願意買鞋,而買假腳的卻是不少。於是就問原因,老闆解釋説,現在的君主濫施刑法,動不動就要處人刑法,腳就被砍了去。不買假腳的話,如何進行生產,養活自己呢。晏子還帶着景公進到了百姓的居住區。發現房子很是破爛,孩子們面黃肌瘦的在路邊乞討,景公看來很是有所觸動。

其三、景公喜歡出遊喝酒,晏子則想方設法讓他少喝。可是事與願違,景公又喜歡上了建造樓閣。晏子知道攔不住,就主動把工程攬到自己身上,然後增加預算,拖延工期,一撥又一撥的僱傭勞動工人,三年之後,工程完成了,受災百姓也順利度過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