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新課標全國2 語文聯考試題及參考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試卷考卷 / 發佈於: / 人氣:2.2W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新課標全國2 語文聯考試題及參考答案精品多篇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新課標全國 篇一

第Ⅰ卷 閲讀題

一、現代文閲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青花瓷發展的黃金時代是明朝永樂、宣德時期,與鄭和下西洋在時間上重合,這不能不使我們思考:航海與瓷器同時達到鼎盛,僅僅是歷史的偶然嗎?從歷史事實來看,鄭和下西洋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歷史契機。近三十年的航海曆程推動了作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產與外銷,不僅促進技術創新,使青花瓷達到瓷器新工藝的頂峯,而且改變了中國瓷器發展的走向,帶來了人們審美觀念的更新。這也就意味着,如果沒有鄭和遠航帶來活躍的對外貿易,青花瓷也許會像在元代一樣,只是中國瓷器的諸多品種之一,而不會成為主流,更不會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見,青花瓷崛起是鄭和航海時代技術創新與文化交融的碩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動文明大交融的同時,也推動了生產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創新發展。

作為中外文明交融的結晶,青花瓷真正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則是因為成化年間原料本土化帶來了民窯青花瓷的崛起。民窯遍地開花,進入商業化模式之後,幾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統天下的局面。一種海外流行的時尚由此成為中國本土的時尚,中國傳統的人物、花鳥、山水,與外來的伊斯蘭風格融為一體,青花瓷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進而走向世界,最終萬里同風,成為世界時尚。

一般來説,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而時尚興盛則是社會快速變化的標誌。因此,瓷器的演變之所以引人注目,還在於它與中國傳統社會從單一向多元社會的轉型同步。瓷器的演變與社會變遷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使我們對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如果説以往人們所瞭解的明初是一個復興傳統的時代,其文化特徵是迴歸傳統,明初往往被認為是保守的,那麼青花瓷的例子,則可以使人們對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個新的認識。事實上,與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峯密切相關,明代中國正是通過與海外交流而走向開放和進步的,青花瓷的兩次外銷高峯就反映了這一點。第一次在亞非掀起了中國風,第二次則興起了歐美的中國風。可見,明代不僅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也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重要轉型時期。

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動了中國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的轉型,青花瓷以獨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變過程,成為中國傳統社會從單一走向多元的例證。(摘編自萬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軌跡》)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和下西洋推動了瓷器生產、銷售和技術創新,帶來了青花瓷發展的黃金時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發展進入新階段,此時青花瓷與外來文化已無關係。

C。明代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風格表明但是社會比較開放和進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動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從而推動了當時的社會向多元轉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過元明兩代瓷器的比較,論證了瓷器發展與審美觀念更新的關係。

B。文章從民窯崛起、商業化和風格變化等方面論述了青花瓷成為世界時尚的過程。

C。文章論述青花瓷崛起的軌跡,為中外交往推動明代社會轉型的觀點提供了例證。

D。文章提出問題之後,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並論證了崛起帶來的影響。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為商品大量生產和外銷,青花瓷可能就不會崛起

B。時尚興盛是社會快速變化的標誌,可見青花瓷興盛的成化年間社會變化很快。

C。青花瓷外銷掀起世界性的中國風,可見青花瓷對明代的世界影響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領了世界時尚,由此帶來的啟示是,應注重社會的多元和開放。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4~6題。(12分)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話從哪裏説起?等到你要説話,什麼話都是那樣渺茫地找不到個源頭。

此刻,就在我眼簾底下坐着,是四個鄉下人的背影:一個頭上包着黯黑的白布,兩個褪色的藍布,又一個光頭。他們支起膝蓋,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牆上休息。每人手裏一件簡單的東西:一個是白木棒,一個籃子,那兩個在樹蔭底下我看不清楚。無疑地他們已經走了許多路,再過一刻,抽完一筒旱煙以後,是還要走許多路的。蘭花煙的香味頻頻隨着微風,襲到我官覺上來,模糊中還有幾段山西梆子的聲調,雖然他們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鐵紗窗以外。

永遠是窗子以外,不是鐵紗窗就是玻璃窗,總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全在那裏的,你並不是不能看到,只不過是永遠地在你窗子以外罷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區域的起伏的山巒,昨天由窗子外映進你的眼簾,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動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麼麥黍,都有人流過汗;每一粒黃的什麼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間還有的是周折,是熱鬧,是緊張!可是你則並不一定能看見,因為那所有的周折,熱鬧,緊張,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裏罷,你坐在書房裏,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裏兩樹馬纓,幾棵丁香;榆葉梅橫出瘋權的一大枝;海棠因為缺乏陽光,每年只開個兩三朵——葉子上滿是蟲蟻吃的創痕,還卷着一點焦黃的邊;廊子幽秀地開着扇子式,六邊形的格子窗,透過外院的日光,外院的雜音。什麼送煤的來了,偶然你看到一個兩個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臉;什麼米送到了,一個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過屏門;還有自來水,電燈、電話公司來收賬的,胸口斜掛着皮口袋,手裏推着一輛自行車;更有時廚子來個朋友了,滿臉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進門房;什麼趙媽的丈夫來拿錢了,那是每月一號一點都不差的,早來了你就聽到兩個人唧唧噥噥爭吵的聲浪。那裏不是沒有顏色、聲音、生的一切活動,只是他們和你總隔個窗子,——扇子式的,六邊形的,紗的,玻璃的!

你氣悶了,把筆一擱説,這叫做什麼生活!檢點行裝説,走了,走了,這沉悶沒有生氣的生活,實在受不了,我要換個樣子過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剎的名勝,又可以知道點內地純樸的人情風俗。走了,走了,天氣還不算太壞,就是走他一個月六禮拜也是值得的。

沒想到不管你走到那裏,你永遠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內的。不錯,許多時髦的學者常常驕傲地帶上“考察”的神氣,架上科學的眼鏡,偶然走到哪裏一個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無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檢查他們的行李,有誰不帶着罐頭食品,帆布牀,以及別的證明你還在你窗子以內的種種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們的皮包,那裏短不了有些鈔票;一到一個地方,你有的是一個提樑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裏望,所看到的多半則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層玻璃,或是鐵紗!隱隱約約你看到一些顏色,聽到一些聲音,如果你私下滿足了,那也沒有什麼,只是千萬別高興起説什麼接觸了,認識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過! (有刪改)

4。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第二段描寫窗外四個鄉下人的背影,筆觸細緻,表露出觀看者對他們的陌生與好奇,並引發下文關於窗子內外的感歎。

B。 既然所有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永遠都只在窗子之外,那麼通過健康的旅行,領略了名勝古蹟和風土人情,就會獲得深刻的認識。

C。 本文寫“時髦的學者”架上“科學的眼鏡”,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調侃的方式來譏刺他們的“考察”不過是浮光掠影罷了。

D。 開頭的“話從哪裏説起”一句看似多餘而突兀,但讀完全文之後,就會明白作者正是從那種渺茫之感開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 結合全文,説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兩個不同的人稱,其中藴涵着怎樣的態度?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總量也在不斷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對天氣、土壤、水的環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產生有毒物質,威脅着居民健康,這種現象正在向農村地區漫延。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節,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認,分類收集不僅能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污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能使資源得到重複利用,有人將垃圾稱為“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據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但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難以有效推進,相關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有效果。

材料二:

筆者所在的小區,居民樓前三個垃圾桶分別表示出應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可是大多數居民還是把垃圾混雜在一起,一扔了之。問及原因時,有人説:“我辛辛苦苦分了類,環衞車輛卻混在一起運走了,分類還有什麼意義?”

這種現象可以説是屢見不鮮,垃圾分類處理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必須分配套銜接,才能高效運行。分類投放是居民的責任,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政府的責任。分類投放是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會影響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效果;而分類的目標和途徑不十分清晰,後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響前端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給出了我國推進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但是,這一方案即使再科學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動員、全民參與,也難以由藍圖變為現實。我們應當認識到,生活垃圾雖然有資源屬性,但污染屬性更不可忽視。不按要求扔垃圾,並不只是“把資源放錯了地方”而已,實際上,那就是隨意丟棄污染物、危害環境的行為。垃圾分類是我們作為“污染者”的基本責任,責無旁貸。當然,各地政府同樣不能以“居民沒有分類”“缺乏資金”等理由拖延、觀望,應當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堅持政府主導,根據本地特點,做好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同時制定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隨着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國民素質的提升和垃圾處理設施的進步,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條件已經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門前雪”打掃乾淨吧!各負其責,各盡氣力,形成合力,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垃圾分類前景可期。

(摘編自劉毅《垃圾分類應自掃門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報》)

7。下列關於民眾對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相關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多數民眾都知道垃圾分類的概念,而50.9%的民眾“僅瞭解常見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與實踐情況大致吻合,基本不瞭解和從未進行分類的都是少數。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類意識,而是後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挫傷了他們分類的積極性。

D。居民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是我國以往垃圾分類工作難以有效推進的主要原因。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對民眾的認知與實踐情況作了統計;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類難以有效推進的原因並提出解除之道。

B。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踐制約着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有助於形成輿論氛圍,增強居民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意識。

C。生活垃圾既有資源屬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屬性,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類説法並不準確。

D。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種理由對垃圾分類工作拖延、觀望的情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發佈,明確了我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總體規劃,具有重要的新聞價值,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

9。怎樣才能有效跪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4分)

二、古代詩文閲讀(35分)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趙憙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操。從兄為人所殺,無子,憙年十五,常思報之。乃挾兵結客,後遂往復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憙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顧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李寶降之更始乃徵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尋、邑,憙被創,有戰勞,還拜中郎將,封勇功侯。鄧奉反於南陽,憙素與奉善,數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方憙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憙書,乃驚曰:“趙憙真長者也。”後拜懷令。大姓李子春先為琅邪相,豪猾併兼,為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願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其年,遷憙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餘黨當坐者數千人。憙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帝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於是擢舉義行,誅鋤奸惡。後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賜爵關內侯。時南單于稱臣,烏桓、鮮插並來入朝,帝令憙典邊事,思為久長規。建初五年,憙疾病,帝親倖視。及薨,車駕往臨吊。時年八十四。諡曰正侯。(節選自《後漢書·趙憙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李寶降之/不肯/雲/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願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李寶降之/不肯雲/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願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李寶降之/不肯/雲/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願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李寶降之/不肯/雲/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願得降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下車,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職。後來又常用“下車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將嫌犯拘捕關進監獄,然後再作考察,進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

C。車駕,原指帝王所乘的車,有時因不能直接稱呼帝王,於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稱。

D。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三國演義》中就經常提到“京師”,現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熹耿直磊落,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節操,從兄被害,為給從兄報仇,他有備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後,不願乘人之困,因為暫時放過仇家。

B。趙熹忠於朝廷,除惡得到支持。他雖與鄧奉友善,但屢次譴責鄧謀反,最終受到皇上讚賞。擔任懷令時,堅持誅殺李子春,皇上也拒絕了趙王求情。

C。趙熹制止禍患,大力推崇義行。他擔任平原太守時,誅殺盜賊首領,但對待餘黨卻能區別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並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

D。趙熹忠於職守,身後深享哀榮。他官拜太尉時,南單于稱臣,烏桓等來朝,於是受命對邊事作長久規劃。他患病去世期間,皇上親自前往慰問弔唁。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

(2)後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

(二)古代詩歌鑑賞(11分)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後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説:“彼李揆,安肯來邪?”

14。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本聯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傑輩出,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從李揆的典故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蘇軾告訴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15。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莊子·逍遙遊》中以八千年為一季的大椿為例,闡述何為“大年”,隨後指出八百歲的長壽老人實在不算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劉禹錫在《陋室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借指自己的陋室,抒發自己仰慕前賢、安貧樂道的情懷。

第II卷 表達題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這是一條經典的旅遊路線,既能讓你飽覽大自然巧奪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讓你領略多姿多彩的異域風情。

②近年來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對商場裏琳琅滿目的高檔電器也不再望塵莫及了。

③他在學習上堅持博學審問,對待工作更是兢兢業業,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於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斷,不肯認真研究調查,他對於羣眾的意見總是充耳不聞,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評。

⑤有的同學過去對語文學習不重視,到了高中才發現既要補欠賬,又要學新知識,被弄得左支右絀,狼狽得很。

⑥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這個温文爾雅的節目走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節目中一舉奪冠的小姑娘更是成為談論的焦點。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經推出了40多次以聲光電技術打造的主題鮮明的展覽,是建院90年來展覽次數最多的一年。

B。書法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近年來在教育部門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國小書法教育蓬勃發展,學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使得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這家公司雖然待遇一般,發展前景卻非常好,許多同學都投了簡歷,但最後公司只錄取了我們學校推薦的兩個名額。

19。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

A。我剛在姑姑家坐下來,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無聊地翻翻閒書,看看電視。

B。這麼珍貴的書您都毫不猶豫地借給我,太感謝了,我會盡快璧還,請您放心。

C。這種壁紙是最近才研製出來的,環保又美觀,貼在您家裏會讓寒舍增色不少。

D。我們夫婦好不容易才得了這個千金,的確放任了些,以後一定對她嚴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為了保護自己,變色龍經常換上與環境接近的顏色。人們對此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看法,以為變色① ,就可以變成什麼顏色。其實,② 。蜥蜴類動物的皮膚變色③ ,温度和光線是其決定因素,而且每種蜥蜴能變什麼顏色也是固定的。

21。下面文段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考①的方式,説明另外兩處問題。(5分)

雲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後,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有了較快發展,可見,更名必然帶來城市的發展。我市的名字不夠響亮,這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如果更名,就一定會帶來我市的經濟騰飛,因此,更名的事要儘快提到日程上來。

①更名並不一定能帶來城市的發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於庭户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説,敢做,敢當。(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新課標全國2參考答案 篇二

1、【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B項“此時青花瓷與外來文化已無關係”説法錯誤。C項“但青花瓷的風格表明當時社會比較開放和進步”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説“明初往往被認為是保守的,那麼青花瓷的例子,則可以使人們對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個新的認識”。D項,“從而推動了當時的社會向多元轉型”説法錯誤,原文只是説“青花瓷以獨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變過程,成為中國傳統社會從單一走向多元的例證”。

2、【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A項“論證了瓷器發展與審美觀念更新的關係”説法錯誤,文章第一段通過元明兩代瓷器的比較,證明青花瓷崛起是鄭和航海時代技術創新與文化交融的碩果。

3、【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B項“可見青花瓷興盛的成化年間社會變化很快”文中沒有體現這一內容。

4、【答案】B

【解析】B項,“通過健康的旅行,領略了名勝古蹟和風土人情,就會獲得深刻的認識”不對,原文中結尾説“沒想到不管你走到那裏,你永遠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內的。”“所看到的多半則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層玻璃,或是鐵紗……只是千萬別高興起説什麼接觸了,認識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過!”

5、【答案】①有形的各種窗子;

②無形的窗子,指人的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隔膜;

③理想照進現實的窗口;

④人們心中時時約束自己的框框;

⑤人人渴望打開,卻很難敞開的心靈之窗。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需要學生篩選信息,仔細閲讀原文,找出相關語段,提煉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

①人稱靈活變換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暢、思維不受阻礙,更顯出“窗”對人們的無所不在的約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來,更顯親切,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易與心靈深處的交流;

③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的真誠態度,增加了內容的可信度。

(每點2分)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表達技巧。人稱的使用非常講究。第一人稱:敍述較為親切自然,便於直接、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第二人稱,便於直接對話,利於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同時使抒情更加強烈感人;第三人稱,能夠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反映現實較為靈活自如。

7、【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閲讀各選項表述文字,然後在文本找準相應的的答題區間,再認真加以比較,明辨正誤。題中,根據“材料二”“分類的目標和途徑不十分清晰,後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響前端居民分類的積極性”的説法可知D項説法的錯誤。

8、【答案】AC

9、【答案】(1)居民平時要強化垃圾分類意識,堅持垃圾分類存放、投送垃圾。(2)政府要負起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責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解答此題,要抓住題幹中“怎樣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這個問題,在文本中篩選相關信息;同時注意題幹中“結合材料”一語,切忌憑空隨意作答。比如,從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雖然知道垃圾應該分類的人很多,但僅瞭解簡單分類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還應加強宣傳;從材料二中“有人説”的話語可知,政府要負起責任;由材料二結尾“各負其責,各盡氣力,形成合力”等語可知要大家都盡力;等等。

10、【答案】A

【解析】孫憙,信義著名,願得降之。 ” 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陰(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擁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李寶去招降他們。李氏不肯,説:“聽説宛人趙氏有孤孫趙憙,以信義聞名,願意向他投降。”

11、【答案】B

【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問。“考”是通假字,拷問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原文是“餘黨當坐者數千人”

13、【答案】(1)皇帝説:“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會被枉曲,你另外説些別的想説的吧。” 趙王再也沒有回答的話。

(2)後來青州遭遇嚴重蝗災,(這些蝗蟲)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內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頌趙憙。

【解析】(1)句中的“枉”“更”“它”“復”,加被動句式。(2)句中的“大”“界”“輒”“屢”“之”,加省略句。

14、【答案】CE

【賞析】蘇軾此詩,諄諄囑咐,勸勉有加,壯愛國之行色,見兄弟之親情。

首聯點題,寫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兄弟情誼頗深,蘇轍23歲前與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離。23歲進入仕途,從此宦遊四方,會少離多。儘管如此,他們仍息息相關。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在“烏台詩案”中,蘇轍寧肯捨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蘇轍傳》説:“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轍此去,雖為遠別,但暫作分離,一向樂觀曠達的蘇軾自然不作兒女之態。

頷聯勸勉。上句勉勵蘇轍不辭辛苦,其中的“驛騎”原指驛站快馬。此代使臣;“凌風雪”寫出了路途的艱辛。下句鼓勵兄弟不辱使命,漢朝時匈奴自稱天驕,以後用以代異族。鳳是傳説中的祥瑞之鳥;麟是傳説中的仁德之獸,此以之代轍。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見國家之仁惠。這句是説。要讓遼主認識你這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國風範。

頸聯囑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時時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記故國。下句設想子由夢境,夢中的湖光山色應該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時蘇軾任職杭州,故有此語。

尾聯望歸。這裏用李揆指子由,這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北蕃,決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實乃警精含蓄之語。

這首詩以送別為題,寫出蘇軾對子由出使遼國的複雜心理,一再勸勉,諄諄囑咐,殷殷盼歸。語言平實,自然流暢,屬對工穩,用事精警。寫尋常之題材,寄兄弟之親情,明國家之大義,實乃蘇詩中抒寫愛國情懷之佳作。

15、【答案】①忠於國家,赤誠豪邁。儘管此時他已被排擠出朝廷,但依然關心朝政,他的愛國感情並不因此減少半分。②雖為遠別,依舊曠達。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③胸懷博大,顧全大局。無論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患難之中,勸勉有加,無少怨尤。

【解析】蘇軾此詩,諄諄囑咐,勸勉有加,壯愛國之行色,見兄弟之親情。

首聯點題,寫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兄弟情誼頗深,蘇轍23歲前與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離。23歲進入仕途,從此宦遊四方,會少離多。儘管如此,他們仍息息相關。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在“烏台詩案”中,蘇轍寧肯捨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蘇轍傳》説:“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轍此去,雖為遠別,但暫作分離,一向樂觀曠達的蘇軾自然不作兒女之態。

頷聯勸勉。上句勉勵蘇轍不辭辛苦,其中的“驛騎”原指驛站快馬。此代使臣;“凌風雪”寫出了路途的艱辛。下句鼓勵兄弟不辱使命,漢朝時匈奴自稱天驕,以後用以代異族。鳳是傳説中的祥瑞之鳥;麟是傳説中的仁德之獸,此以之代轍。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見國家之仁惠。這句是説。要讓遼主認識你這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國風範。

頸聯囑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時時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記故國。下句設想子由夢境,夢中的湖光山色應該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時蘇軾任職杭州,故有此語。

尾聯望歸。這裏用李揆指子由,這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北蕃,決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實乃警精含蓄之語。

這首詩以送別為題,寫出蘇軾對子由出使遼國的複雜心理,一再勸勉,諄諄囑咐,殷殷盼歸。語言平實,自然流暢,屬對工穩,用事精警。寫尋常之題材,寄兄弟之親情,明國家之大義,實乃蘇詩中抒寫愛國情懷之佳作。

16、【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眾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解析】試題分析:諸子散文與唐代銘文,一散一韻。注意語境提示和不寫錯字,“匹”“廬”。

17、【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①“巧奪天工”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使用錯誤,不能用來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塵莫及”指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後面。使用錯誤。③“博學審問”指要廣博地學習,要詳細地求教。④“充耳不聞”指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⑤“左支右絀”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應付了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問題。⑥“温文爾雅”形容人態度温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使用錯誤。故選A。

18、【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A項結構混亂,應在“是建院90年來”前面加上“這一年”。B項成分殘缺,應去掉“使得”一詞。D項搭配不當,“錄取”“名額”不能搭配。故選C。

19、【答案】B

【解析】試題分析:A.“失陪”一詞應是自己不能陪別人時的客套語。C項“寒舍”是稱自己家的謙詞,不能用於別人家。D項“千金”用於稱對方的女兒,不能用於自己的孩子。故選B。

20、【答案】想變成什麼顏色 事實並非如此 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語言運用的連貫。解答時要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如第一空根據“以為變色龍”“就可以變成什麼顏色”等信息可知,應填寫“想變成什麼顏色”;第二空根據“其實”及空後等內容可知,應填寫“事實並非如此”;第三空根據“温度和光線是其決定因素”等內容可知,應填寫“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21、【答案】①名字不夠響亮不一定影響經濟發展

②更名不一定會帶來本市的經濟騰飛

語文聯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篇三

一、本大題共7小題,共2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日符。”貼春聯是中國人過年時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人們通常在除夕這天,將寫好的春聯貼於門上。春聯的字數可多可少,但上下聯必須構成對仗,如四言聯“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聯“冬盡梅花點點,□□□□□□”。春聯寓意吉祥,言簡意賅(gāi),深受人們喜愛。

春聯是僅在春節這一特定時節張貼的對聯,而對聯還有其他種類,如婚聯、壽聯、輓聯,以及為園林建築 甲 (題寫/題簽)的楹(yíng)聯等。對聯的撰寫,往往注重其 乙 (藴涵/內涵)與品位。尤其是名聯佳對,文辭講究,意藴豐富, 丙 (吟詠/涵詠)起來鋃鋃上口,齒頰留香。對聯或鐫(jùn)刻或書寫,楷行隸篆,其中不乏藝術精品。

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秋稔(rěn)冬祥 意藴

B.楹(yíng)聯 齒頰留香

C.言簡意賅(gāi) 撰寫

D.鐫(jùn)刻 鋃鋃上口

2、在文中方格處填入下列語句,恰當的一項是(2分)

A.萬户棲柳依依 B.千家喜氣洋洋

C.春回爆竹聲聲 D.春來微風縷縷

3、在文中甲乙丙處依次填入詞語,恰當的一項是(2分)

A.題寫 內涵 吟詠 B.題簽 內涵 涵泳

C.題寫 藴涵 涵泳 D.題簽 藴涵 吟詠

4、下列關於“對聯”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字數限於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聯講究對仗和押韻

C.只適合在喜慶場合張貼 D.常常與書法藝術相結合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俗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界上熱點問題不少,按下葫蘆起了瓢。解決這些問題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強施壓不行,外部武力干預更要不得,政治解決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領導在簽約會上表示,為京津冀整體協同發展,一家人不説兩家話,河北將全力建好永清服裝城,確保北京的服裝商場如期遷入。

C.俗話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剛進入4G時代,搶佔市場的“搏殺”已見端倪,幾大運營商爭相推出各種優惠套餐,在價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請各位老同學來,為咱們縣的發展獻計獻策,我只備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縣長話音一落,老同學們報以一片笑聲和掌聲。

6、日常交際中,“得體”是語言表達的一項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題。

① 下文是一份請柬中的四句話,其中表述不得體的一句是(2分)

(甲)我校文學社定於本月18日晚7點在學校禮堂舉行“民俗文化報告會”。(乙)您是著名民俗專家,對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詣頗深。(丙)今誠摯邀請您蒞臨會議,為我社民俗文化活動的開展做出認真的指導。(丁)敬請屆時光臨。

A.(甲) B.(乙) C.(丙) D.(丁)

② 午宴上,某中學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勸酒,下列迴應得體的一項是(2分)

A.下午還有兩門考試呢,別勸了,行不?

B.謝謝足下,家父從來不准許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學生不是不能喝酒嗎?

D.謝謝,謝謝!我年齡還小,不能喝酒。

7、“月”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本題與“月”的意象相關。完成①—③題。

① 有些詩句無“明月”二字,卻寫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這一特點的一項是(3分)

A.一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B.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C.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D.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② “秦時明月漢時關”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下列與這一表現手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煙籠寒水月籠沙 B.明月樓高休獨倚

C.一夜飛度鏡湖月 D.夜吟應覺月光寒

③ 《紅樓夢》中,兩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詩,其中一位被稱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詩句,正是其詩意而悲劇的人生的寫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雲 B.林黛玉 C.薛寶釵 D.妙玉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題。

偃虹堤記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願有所記。”予發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問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衝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於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於州者近而且無患。”問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問其始作之謀,曰:“州以事上轉運使,轉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覆,而又上於朝廷,決之三司,然後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書矣。”

蓋慮於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於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衝,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於人物,可以數計哉?夫事不患於不成,而患於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於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蹟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於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於後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常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餘,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後法一宜書不苟一時之譽思為利於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嶽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乃為之書。

慶曆六年某月某日記。

(取材於《歐陽文忠公集》)

註釋:【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屢遭貶黜,其時被貶,任嶽州知州。

8、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5分)

9、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願有所記 願: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顯用之 常:曾經

10、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予發書按圖

我打開書信並查看洞庭之圖

B.問其所以作之利害

問滕侯的建堤動機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

(各級官員)都不能輕視滕侯的具體策劃

D.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於後也

這就是滕侯思慮並想記錄下來傳告後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文章認為,滕侯對偃虹堤的周密策劃和精心施工,是出於他對百姓深切的關懷和熱愛。

B.古代不少利國利民的工程,由於年深日久缺乏維護,往往成了廢棄的遺蹟,令人遺憾。

C.滕子京請歐陽修作《偃虹堤記》,是為了記載嶽州面貌的改變和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

D.《偃虹堤記》是一篇應邀之作,歐陽修在文中借讚美滕侯表達了心中理想的為官之道。

12、《偃虹堤記》寫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餘,以利及物。”請在方格里填寫《岳陽樓記》中內容與之相關的文句。(3分)

13、歐陽修的《偃虹堤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堪稱姊妹篇,內容相得益彰。談談你從兩篇《記》所抒發的為官情懷中獲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11分。

14、閲讀下面詩歌,完成①—③題。

奉陪鄭駙馬韋曲【1】

杜甫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綠樽須盡日,白髮好禁【2】春。

石角鈎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時佔叢竹,頭戴小烏巾。

註釋:【1】韋曲:唐代長安遊覽勝地。杜甫作此詩時,求仕於長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首句和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兩處“無賴”都傳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三四句意謂韋曲的滿眼春色,讓自感老去的詩人也覺得應借酒釋懷,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過“石角鈎衣”、“藤梢刺眼”的細緻描寫,狀寫韋曲春去夏來的美景。

D.此詩運用了“反言”,如“惱煞人”,實際是愛煞人,正話反説,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詩家常借“韋曲”寓興亡之感。下列詩句寓有興亡之感的兩項是(4分)

A.杜甫詩中韋曲花,至今無賴尚家家。(唐·羅隱《寄南城韋逸人》)

B.當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宋·張炎《高陽台》)

C.莫誇韋曲花無賴,獨擅終南雨後青。(元·虞集《題南野亭》)

D.花氣上林春浩渺,酒香韋曲晚氤氲。(明·胡應麟《寄朱可大進士》)

E.韋曲杜陵文物盡,眼中多少可兒墳。(清(此當作明,出題人有誤)·王象巽《遊曲江》)

③ 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合這一註解,談談詩的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題。

説到光伏發電,人們往往會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年輕的朋友們也許會聯想到美國電影《變形金剛》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車人”所配備的能量塊。其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伏效應就是太陽光射在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使其能量達到最佳轉換的效果。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業內稱之為光伏產業。光伏效應的重要條件就是離不開太陽能資源,而太陽能資源則具有永不枯竭的優勢。

光伏發電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由於兩次石油危機的影響,光伏發電在發達國家受到高度重視,發展較快。自1969年法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陽能發電站,太陽能發電的比例在歐美國家逐漸提高,太陽能光伏技術也得到了不斷髮展。

在太陽能發電系統中,併網發電和獨立式發電應用系統已經實實在在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遠地區,太陽能路燈的使用已經很普及,還有住宅區的照明、機場照明、醫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燈等,都可以不依賴城市電網供電,只用太陽能電池組件將光能直接轉換成了電能,多餘的電量被儲存在蓄電池裏,待需要時再釋放出來。

在特殊天氣和自然災害來臨時,光伏發電的獨特優勢更是顯現無遺。由於各個組成部分相對密閉,且在生產時大都進行了抗強風、暴雨、地震、雪壓等極端惡劣天氣的試驗,在面對災害時,光伏獨立發電產品往往能夠平安度過。當傳統電力系統無法供電時,這些太陽能發電設備卻可以迅速恢復供電,成為救命的能源。

實踐證明,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優勢,非常適合在偏遠山區或牧區應用。其既可以為農牧民提供家庭用電,又可以驅動水泵灌溉農田。這些地方光照強、遮擋少、太陽能資源豐富,獨立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中國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太陽能資源大國,具備了廣泛應用光伏發電技術的地理條件。我國的光照資源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1平方公里可安裝100兆瓦光伏陣列,每年可發電1.5億度。我國有荒漠面積108萬平方公里,如果開發利用1% 的荒漠,就可以發出相當於2003年全國一年的用電量。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光伏發電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為鼓勵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國家近年內出台了一些關於發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關於實施金太陽示範工程的通知》已公佈實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和相關基礎能力建設的步伐。體現了國家政策對正在起步階段的光伏發電技術的扶持和鼓勵。

(取材於2013年《科技生活》陳雷博的文章)

鏈接材料:

光伏發電系統的主要部件是太陽能電池、蓄電池、控制器和逆變器。其特點是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不污染環境、能獨立發電又能併網運行,受到各國企業組織的青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5、下列是為第一段橫線處補寫的句子。其中最能夠使文意完整,貫通的一項是(3分)

A.光伏發電是能形成產業規模的 B.光伏發電是光伏效應的另一種説法

C.光伏發電的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D.光伏發電是光伏效應的一種應用

1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含鏈接材料)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光伏發電系統屬於新興的能源產業。有傳統的煤電水電系統無法比擬的優勢,受到很多國家高度重視。

B.光伏發電系統中併網發電應用廣泛。所以城市住宅區、機場、醫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賴城市電網供電。

C.光伏發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蓄電池、控制器和逆變器構成。擁有抵禦災害的能力,被稱為救命能源。

D.我國荒漠面積非常廣闊,太陽能資源豐富,這為光伏發電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地理條件和基礎能源。

E.我國的光伏發電技術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因而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17、下列為本文所擬的標題,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後來居上的光伏發電 B.光伏發電縱橫談

C.光伏發電與太陽能 D.光伏發電在中國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題。

廢墟之美

“廢墟”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跟文化和美學不相干的貶義詞,甚至《現代漢語詞典》對“廢墟”一詞的解釋也僅僅是“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後變成的荒涼地方”。《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並沒有錯;但若用世界知識來衡量,這樣的理解就很不夠了。在歐洲,“廢墟”的含義自近代以來有了明顯的豐富和擴充,這個語詞被賦予了更為深厚的內涵。

“廢墟”的詞義變化是從歐洲的文藝復興開始的。早在15世紀,人們從偶然的廢墟挖掘中發現了古代希臘、羅馬時代那些生機勃勃的壁畫、雕塑等絕妙藝術品,受到極大的震撼和鼓舞,於是決心以古代為榜樣來複興文學和藝術。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廟和宮殿,儘管多半都在戰火和天災中淪為廢墟了,但它們依然令人肅然起敬,不僅引起人們思古的幽情,更激發人們對藝術創造的熱情。從那時起,歐洲人就漸漸養成了對所謂“殘缺美”的欣賞習慣。於是各地殘破的古建築遺址越來越成為文學藝術家描寫和表現的對象,“文物”的意識也在人們心中萌發了。

廢墟的美學價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個重要進程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運動。這一歷史時期,歐洲工業化運動的弊端已開始顯現出來,加上啟蒙運動中提出的“返歸自然”的主張,這些都在浪漫主義運動中引起強烈的反響。一些浪漫派作家厭惡工業化的喧囂,緬懷中世紀的田園生活和情調,創作中喜好遠古的題材,追求神奇和神祕,愛好廢墟的景象。歐洲常見的古堡遺址很符合他們的審美理想。

第三股推動力量是1820年愛琴海米羅島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斷臂維納斯”的發現。這尊被認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復原她的雙臂姿勢都以失敗告終。“斷臂維納斯”也由此作為殘缺美的經典永遠定格,為廢墟的殘缺美進入美學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使保護廢墟遺址成為一種文化行為。

有位外國作家在觀賞希臘衞城廢墟的時候,發出這樣的驚歎:“那種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謂的空想的詩,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國有作家旅歐時也興發類似的驚歎:“看到一座古堡廢墟聳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爾維亞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學家朱光潛説:“年代的久遠常常使一種最尋常的物體也具有一種美。”那些遙遠年代創造的宏偉的宮殿、陵寢、廟宇、城牆、古橋、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勞,不管它毀於兵燹還是天災,都會引起人們的痛惜,撫殘體以思整體,產生心靈的震撼和共鳴,而這種震撼和共鳴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

一見殘破的廢墟就覺得礙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這在某種意義上是缺乏文化素養的表現。重修偉大的長城廢墟這一“石頭的史詩”,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後把這些新長城當作旅遊點,吸引遊人來看這假古董,這是對國民文物意識的嚴重誤導!殊不知這種以假亂真的做法,對那些稍有文物意識的遊客來説是倒胃口的。筆者曾多次陪同來自各地的朋友遊覽長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領我們去看新的長城哦!”一次我陪兩對外國夫婦遊覽司馬台長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舊如舊”過的,以為是被歲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後一個完好的崗樓時,眼前突然出現亂石滿地的殘破的長城遺蹟。大家不約而同喊了起來:“長城在這裏呢!”不顧一切地攀爬了起來。不難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領悟的是那儘管殘破,卻帶着歲月滄桑,因而能喚起“悟性的陶醉”的偉大長城廢墟,而不是任何用錢就能換來的嶄新建築。

聯繫近年來重修圓明園的呼聲,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無數大拆大建事件,不難看出,關於廢墟美的意識在有些人那裏還是“○”!

(取材於葉廷芳《保護廢墟,欣賞廢墟之美》)

18、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糾正《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廢墟”這一語詞的錯誤理解。

B.中國的長城廢墟中凝聚歲月滄桑,如同希臘衞城廢墟一樣,給人一種“悟性的陶醉”。

C.廢墟遺存往往透露着前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辛勞,從而帶給後人以心靈的震撼和共鳴。

D.對廢墟的認知事關國人審美意識的改進,也有利於“修舊如舊”文物保護觀念的普及。

E.文章既藴含着歷史感興,也滲透了現實關懷,表達了作者對提升民族文化素質的熱望。

19、通讀全文,用一句話簡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廢墟”。(3分)

20、文章勾勒了歐洲自近代以來理解“廢墟”過程中的三個重要歷史節點,請分別概括三個節點中人們對“廢墟”的不同審美感悟。(6分)

21、本文認為,已成廢墟的圓明園遺址不應重修。你是否同意這種意見,説明你的理由。(5分)

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22、微寫作(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① 畢業前,語文老師請同學們把自己學習語文的體會寫下來,與下一屆同學分享,要求所寫的體會具體,切實,易記憶。

② 今天早晨是家長送你來考場的嗎?請對“家長送考”現象予以評論,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

③ 寫一段抒情文字(可寫詩歌),紀念自己的18歲,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

23、作文(50分)

閲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過去有許多“老規矩”,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閒事兒”、“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等,這些從小就被要求遵守的準則,點點滴滴,影響了一輩輩北京人。

世易時移,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不久前,有網友陸續把一些“老規矩”重新整理出來貼到網上,引發了一片熱議。

“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關注,這種現象引發了你哪些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700字。

參考答案

一、(本大題共七小題,共22分)

1、(2分)D 2.(2分)C 3.(2分)A 4.(2分)D 5.(3分)C

6、①(2分)C ② (2分)D 7.①(3分)B ② (2分)A ③ (2分)B

二、(本大題共六小題,共29分)

8、(5分)

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後法/一宜書/不苟一時之譽/思為利於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嶽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

9、(3分)B 10.(3分)C 11.(3分)C

12、(3分)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具(俱)興

13、(12分)

感悟角度:

(1)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時刻把百姓放在心上,“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處逆境,也要為百姓謀利,有所作為。

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11分)

14、(11分)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點一:借嚮往隱居生活,表達對韋曲春景的喜愛。(或:因韋曲春色美景而生隱居山林之情)

要點二:隱含求仕未果的複雜心情。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

15、(3分)D

16、(4分)A D

17、(3分)B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18、(4分)A D

19、(3分)

指含有歷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價值和美學內涵的建築遺存。

20、(6分)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從廢墟中引發了思古的幽情和創造的熱情,生成了殘缺美意識。

(浪漫主義運動階段)人們在廢墟中寄託了緬懷田園,喜好遠古,追求神奇和神祕的審美理想。

(1820年“斷臂維納斯”的發現)使人們深化了對廢墟殘缺美的認識。

21、(5分)

考生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夠言之成理、自圓其説即可。

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22、(10分)略

23、(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