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提高國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欄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73K

摘要: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有效性問題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面對此種現象,本文從課前準備、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及課後輔導與練習三個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希望通過此種嘗試能夠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的貫徹與落實有一定的幫助。

提高國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課前準備預設生成課後輔導與練習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基本理念有三個,他們分別是:(一)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是課程的核心;(二)國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三)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課程的基本原則。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表現為對上述理念在具體課堂中的貫徹與落實。作為處於青春期初期的國中生而言,這一時期他們的身心都發生着劇烈的變化。身體上迅速長高與長大,外表給予他們成人的既視感,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成人所帶來的喜悦。但是,由於心理髮展與生理髮展的不一致性,這又直接導致了他們理智上的不成熟。面對此種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變化,學生在很多時候表現出難以適應這樣激烈的變化。此時,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並過上積極健康的生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方面就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 如何通過提高國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貫徹上述理念呢?個人認為,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課前準備

對於如何做好課前準備,我特意到網絡上去搜集了相關資料。在百度瀏覽器中輸入“課前準備”這四個字,瀏覽器總共為我搜到了24800000個結果,這個結果不可謂不多,這同時也顯示了我們廣大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是很高的。我直接點擊了百度推薦的第一篇文章,一篇題為“教師課前準備包括哪些方面”的文章,在這篇文章裏作者從五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如何做好課前準備。他們分別是精心備課、準備教具、靜心想課、課前候課與及時總結,從內容上來看是比較全面的整理。其它文章所羅列的課前準備環節與這篇文章亦相差不多。個人認為這種大而全的做法對我們的教學準備似乎並沒有多少直接的益處。也許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我們已經看了很多這樣的文章,但最後的結果還是做不好課前準備。我認為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做課前準備太過於功利化,我們把課前準備僅僅等同於課前的備課(熟悉教材、熟悉考點與編輯教案),我們期望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實現課堂中教學效果質的變化,然結果卻是事與願違。也正是由於這樣一種思想的存在,直接導致我們在課前準備這個版塊中一直得不到提升與發展,而這樣的準備實則是一種緣木求魚的做法。記得曾經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擁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在這堂課上不僅有區培訓班的教師來聽課,還有區教育局領導也來參與聽課。這些聽課教師與領導本打算在課堂進行中寫點記錄,以便課後提些意見,可是結果卻由於聽得太入神,竟忘記做記錄。課堂上,這些教師與領導完全被課堂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後,有教師請教這位歷史教師:“您發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如是説到:“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從這位歷史教師的回答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準備一堂優質課的端倪。到底要如何做才叫做準備一輩子呢?這可能不僅是我的疑問,也是我們大多數教師的疑問。在文章的後面蘇霍姆林斯基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與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此做我們才有可能做好課前準備。就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師而言,我們應該與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書櫃,這個書櫃裏面應該有這樣三個方面的書:(1)關於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書,如政治學、法學與倫理學等;(2)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任務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如歷史名人的傳記等;(3)關於心靈的書,如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學等。如果我們能夠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去做,我想假以時日我們的課堂就會慢慢的變得有生氣與活力,就不至於將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也不至於出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現象。

二、課中講解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大多能過處理好預設,亦能夠較好的處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三維目標。然而,到了臨場表演的階段卻並不能很好的處理課前預設與課中生成的關係。還記得在一次公開課上,上課教師講課的課題是《關愛他人》。該教師利用“矇眼睛,找禮物”的遊戲來引入新課,這種方式本來還是比較新穎,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正是這個小插曲直接導致整堂課主題的失敗。在設計中教師本是希望被蒙上眼睛後的同學通過班級中同學的幫助來找到禮物,結果學生卻因在遊戲中的不規範操作差點被教室中櫃子上所擺放的教具砸中。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自己課前預設目的並沒有及時制止遊戲的繼續進行。其實,在這裏教師如果能夠大膽的放棄自己課前預設的遊戲,利用好課堂中的這一小插曲(生成),也就能夠更加真實的、更具説服力的體現課題關愛他人。然而,由於教師過於重視自己的預設,結果卻丟失瞭如此“好”的一個生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學會正確對待預設與生成,唯有恰當的處理二者的關係才能將道德與法治課堂所需弘揚的價值理念有效的傳遞給學生。

三、重視課後輔導與練習

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張居正對此句如此解釋道:“凡人資質有高低,學問有深淺。教人者,要看他力量如何。”而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髮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觀點,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成功智慧。因此,對於那些在學習上相對落後的後進生,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單獨的課後輔導和分層次的練習,這種練習應該與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相適應。這種輔導與練習並不是我們常規的死摳教材和反覆做習題,而是最大限度擴大他們的閲讀範圍。這些資料必須和教材所學知識有關並且還能夠用最鮮明、最有趣和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例如:在講到中國共產黨對社會發展和建設的作用時,我們通過語言與圖片很難去敍述如此宏大的篇章,在這裏我們就可以利用視頻資料《復興之路》讓學生直接感知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之下中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因此,課後輔導和練習的形式應該做到避免形式化和單一化,應通過多樣的形式與趣味的資料去吸引學生,以便最終促進課程理念的貫徹與落實。

總的説來,要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它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水平,不斷的積累經驗和改進教學方法。如此,方能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3] 張居正:《論語別裁》,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