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庭教育經驗介紹【多篇】

欄目: 經驗交流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7.72K

家庭教育經驗介紹【多篇】

要及時發現隱藏的困難 篇一

對孩子應該做到了如執掌,但這並不是説要時時盯着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比如發現孩子突然間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或不願做家庭作業了。你要耐心詢問,讓他實話實説———被壞孩子欺負了,他不喜歡他的老師等等。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在安靜的房間裏注意力最集中,有些卻喜歡熱鬧的背景環境。如果你的孩子不愛被獨自關在自己的房間裏,就讓他在餐桌上做功課吧。

典型的家庭教育經驗 篇二

我的孩子考上了北大非常好的專業(專業要的分很高),這次大學聯考總成績在西城是前三名以內(隱去文理),英語和語文單科成績都在北京市前20名以內。

孩子從小興趣愛好廣泛,小時候彈鋼琴——中途廢了,中學時彈吉他——半截歇了,高中時吹葫蘆絲——現在還有動靜,就唯獨畫畫還是其最喜歡的——鉛筆畫、圓珠筆畫,從小到大任性畫着。最愛看影片——法國《虎口脱險》,喜歡NBA,喜歡德國足球隊,更喜歡F1法拉利車隊的舒馬赫。在去年十一舒馬赫進行賽車生涯倒數第三站的時候,愣是拖全家到上海看F1去了,這要是讓班主任老師知道還了得?因為學校一再叮囑放假在家,各科要“閉門思過”。

説説課外學習,所有校外補習班,包括學校自己辦的,不管花錢的免費的,孩子從不參加,即使今年寒假學校大學聯考班加課,也是這樣,挑2天頂不過去的上上。孩子認為,只要課前預習,帶着問題聽講,記住知識點,做好作業,就行了。可能我們覺得這説起來簡單,結果能是這樣嗎?我想這還要檢查幾段式的成效:預習中的問題課上能否講到?講到了能否聽懂?聽懂後能否能記住?記住後能否能舉一反三?講不到和聽不懂的,課後還要問老師同學,記不住的和舉一反三的要常練習。孩子不想聽已經掌握的課,認為耽誤時間。其實這不能怨老師,現在的教育又不是私塾——因人施教,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的基礎來掌握教學進度,“快”的同學就要將就一下,所以,補習班的事情隨孩子定,自己把握吧。

記得我在這裏某個帖子曾説過,務必要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學習的成果跟學習時間沒有絕對正比關係,但也不會出現反比。例如有的人身在內心在外,稍有風吹草動心就跑了,這點,要學習一下出家人的打坐和讀經的功夫。更有學生甚至根本看不進去學不上來,聽讀練習左進右出,模樣正確但做功無效。這樣的學習效率是應該要當事“演員”和家中“觀眾”好好反思一下的。

我的孩子有21點左右睡覺的習慣,有F1直播的時候夜裏都起來“值班”——有國外時差,但這情形不多(去年12月底舒馬赫退役了,賽車就從此不看了)。春節後到大學聯考前也沒有睡覺超過22:30的,這樣會保證白天上課的精神。早睡不會失眠?習慣了就好了,失眠是因為我們大人心事太多,腦子裏天天上演無窮集的肥皂劇,一樁樁一幕幕的循環放映沒完,小孩子沒那麼多事兒。

關於家長:我們對孩子的管理是“放”,放不是放縱,管也不是管死。這樣管理的理由是源於孩子的自覺性非常強,對事物的看待比較理性。我們在學習上沒有管理過孩子,憑其自覺,即使功課上有小過失,也沒有在過錯上責備過,相信孩子自會吃塹長智的。我也勸各位千萬不要用過重的言語教導孩子,例如説自己的孩子笨或不如某某,看到孩子因試卷低級錯誤而影響成績時,可以説:你如果做對了,考分還會更高之類的話,其實提醒的作用是一樣的,沒必要挫傷和戳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們的身心都是脆弱的稚嫩的,有時孩子理解不了我們刀子嘴後面藏着的豆腐心。

孩子從國小習不錯,也從沒給其設立過學習上的榜樣——如向某某學習之類的,我們認為沒必要,徒增壓力。其實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着孩子,之所以選擇經濟,可能是因為我經常看些經濟類文章和報道,孩子也跟着看,潛移默化了。家中所有的課外讀物,孩子都看,只要感興趣的,全捋一遍,大學聯考衝刺階段,也每天看書報雜誌。當然太專業的就看不懂了,連環畫現在還看呢,倒是不喜歡電腦遊戲。

在管理孩子的事情上,我們大部分的工作就是照顧其生活起居,教育一些學校不教的中國傳統文化,全是修枝剪葉的小活,沒操什麼太大心,移樁伐乾的動靜不曾發生。學校家長會20xx年來我從沒去過,都是愛人代勞,回來溝通一下。記得今年初,家長會後愛人聽取某老師意見時,其反映,雖然孩子歷來是學校的第一、二名,但有時他任教的這科作業完不成,我知道後即刻與孩子溝通,委婉的問各科作業多不多,做得完嗎?當得知在“雪片飛舞”時偶有捨棄,我問:會影響自己什麼?回答是:做不過來就挑着做,一看就會,純屬耗時走流程的,沒時間就不做了,一眼看不懂的要做,多點兒時間也認了。我沒有過多責備,只是説要尊重老師,要給人面子,今後儘量減少這樣的事發生。

關於社會:孩子們像破繭而出的幼蟲,不諳世故,學校閉門造車的事又太多,學生極度缺乏社會實踐課,關心關懷他人的機會根本沒有(獨生子女原因),現在的思品課政治課都是應景的教育,除了應付考試,我們家長看看都覺得空洞,再加上現今社會禮崩樂壞,也根本指望不上學校除書本以外能給孩子們教授如何做人,德育看來只能靠自己言傳身教了。如今的學校除了競賽就是評比,一切圍繞着書本,圍繞着升學,不讓學生帶上眼鏡誓不罷休,説句難聽的話,我們這是缺“德”的教育。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不及時糾正,日積月累就形成了不良習慣,這改起來就費勁了,一旦習慣變成了習性就去不掉了,有可能還會通過基因遺傳下去。

上面提到了“德”,關於“德”的品行教育有很多內容,單就“積德”二字,我是這麼給孩子講的:聽到過老北京罵人——“你就積點兒陰德吧!”這樣的咒人“教誨”嗎?知道什麼是積陽德、積陰德嗎?來來補課。

什麼是陽德:自己的善行讓人知。如署名的賑災募捐、落款的築路建屋等等,這些他人都可對號入座的感恩戴德。

什麼是陰德:自己的善行未人知。如隱名在街頭獻血、埋姓於貧困助學等等,這些他人不曉只有天知的無量功德。

陽德主外,陰德主內,陽德有榮,陰德有壽。培養人的慈悲心,還要先從積陽德這初級階段開始做起,要想讓凡人拋棄世俗間的功名束縛,還要有相當的修行積累才行。當然了,積陰德的法力是最大的。在現實生活中陽德和陰德表現形式互補,各顯其功。古人説:“上德不德,下德執德。”意思是説:品德高的人不會執着功德和名利,品德差點兒的才會計較。不過初學的人行善,難免會執着善相。我們要想脱凡入聖必須勤陽德,重陰德。

算命有言:“面由心生”,民間有語:“相隨心變”,説的都是人的面相可轉。這善能使鬼變成人,惡也能使人變成鬼。生活中,有的人五官挺端正但並不美,仔細想來,是其臉上每一細胞裏都缺少善的內涵。有的人相貌平平,卻令人感到親切和不凡,這是其面部各細胞間“善”的組織液都“透”出來了。

這是我給孩子發的一封郵件,我看到孩子讀了,不知小小年齡是否理解,但我覺得夠淺顯了,但願今後能知行合一。

總之,學習沒有太多捷徑,要靠積累。什麼叫積累,就是“累”的聚積。我孩子握筆的中指一側有個硬結,肯定永遠不會消除了,雖然這與一貫的不良持筆姿勢有關,但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學習成果的積累和不良習慣的形成。

學會寬容的孩子 篇三

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後,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捨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深深的自責,並在悔恨、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重視讚揚的作用 篇四

不斷給你的孩子以讚揚是極重要的一條勸告,但讚揚必須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點也不傻。如果他給你看他剛做完的某個東西,你僅僅説了句“幹得不錯”,他就會知道,你並沒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時應説的是:“我很喜歡你在文章中論述這個觀點的方法,這樣説很發人深省。”或者“你的音階彈得非常流暢。”等等。於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確對他的小小成績很感興趣,下次他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讚揚。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篇五

孩子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因此,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孩子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不要只根據父母的意見來決定,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孩子本人的意見。

明智的獎賞 篇六

父母會許諾,如果孩子考試考得好,他就會得到一輛自行車;如果考得不好就什麼也得不到。事實上,這樣對待孩子是一種可怕的態度。這種做法讓孩子們在考試前變得十分焦躁不安,想着這次考試得失攸關,而一旦他們沒能考好,就又會變得鬱悶不樂。從理論上講,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種獎勵,但是實際上,如果的確會有某種物質激勵存在的話,多數孩子會表現得很出色。因此,建議各位父母不要給你的孩子許以大獎賞,如果他們做得好,應給他們一個小禮物以示讚賞和鼓勵。這樣做是積極的推動,而且如果他們未能實現預定的目標,也不會因此而過分愁眉苦臉。

典型的家庭教育經驗 篇七

我的孩子是獨生子,老人們疼愛他,什麼事都不用他做,一年前他幾乎沒有勞動意識,不管大人多忙,他照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花錢時從不往心裏去,不懂得勞動的辛苦和勞動成果的可貴。聽一些朋友説,像這樣的情況,已是今天獨生子女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家長們望子成龍,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對孩子是否參加勞動卻漠不關心。但事實上,我從報紙、電視及切身體驗中,發現這種把孩子的成長與勞動習慣割裂開來的做法不利於孩子成長,與孩子健康成長之路背道而馳。一年來,我格外注意對孩子勞動方面習慣的培養,並有了一點小小的收穫,願與各位家長朋友們共同分享。

1、勞動促進智力發展

我從有關資料中看到:孩子在勞動中,通過觀察客觀世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使智力和體力同時活動起來,從而促進兩者發展。國外一項研究表明,那些童年時勞動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後發展的可能性比得分低的人要高出10倍,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大4倍,失業的可能性小15倍;童年時很少勞動的人,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犯罪的可能性也較高。那些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實際上是害了孩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基也指出:“請你記住,勞動不僅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智力發展,是一種思維和語言修養。”這就是説,孩子通過參加勞動使各方面得到鍛鍊,一方面培養他們勞動的觀點、技能和習慣,另一方面促進孩子身體發育、心理健康、智力發展,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與勇氣。

我不光自己下決心培養孩子愛勞動的意識,而且還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長輩。我有意識地在他們面前表揚兒子在這方面的進步,也誇獎別人家孩子會勞動、能幹。經過“長期抗戰”,家裏人終於肯放手讓兒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一點一滴地學了一些勞動技能、生活常識。我們欣喜地看到,他的膽子一天比一天大,信心一天比一天足,手更巧了,就連學習上也更靈活了,看來專家的分析就是正確呀!

2、養成孩子勞動光榮的意識

馬克思説:“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説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馬克思曾對女兒説:“勞動最光榮。”今天,有些孩子出現鄙視勞動的傾向,他們貪圖

安逸享受,害怕勞動鍛鍊。我們要努力讓孩子認識到,是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價值;讓孩子瞭解勞動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小就具有勞動光榮的意識,並讓他們去體會勞動帶來的幸福和喜悦。

3、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享受勞動的快樂

這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耐心和精力。小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學會每一種勞動都要要經過一次次地嘗試,逐步從失敗中走向成功。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孩子失敗時,就不讓做了,或者乾脆替孩子做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勞動慾望就會萎縮。其實,任何一種好的習慣,都不是在短時間裏形成的,而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也是如此。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開始時,孩子可能做得不好,不要緊,只要孩子肯做,多做幾次就會成功的。家長適時的鼓勵是雪中送炭,會結出累累碩果。 有一次,他爸爸的皮鞋脱膠了,我沒有時間,兒子這天剛好休息。我對兒子説:“洪淵,你把爸爸的皮鞋拿到街上去修理一下好嗎?”他有點吃驚地説:“媽媽,我能行嗎?”“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他聽了我的話後,很樂意她答應了。我就給了他三元錢。晚上下班的時候,我看見他把爸爸的皮鞋整齊地放在一邊,還很自豪地對我説:“媽媽,我把爸爸的皮鞋拿去修好了,他只收了我二元錢。”唉呀!我們的小洪淵長大了,他能幫媽媽做事了。“兒子,你真了不起,媽媽真為你驕傲!”這一天晚上他特別快樂,在夢中還在甜甜地笑呢。

我想,有時候應該給孩子機會來參與家庭事務,讓他感覺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增強他的責任感,培養他“以服務於他人為快樂,並以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也是很必要的。

4、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和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我看到,有些家長存有補償心理和攀比心理,不願孩子受苦,不是從孩子生活學習的需要出發,而是傾盡所有給孩子提供各種奢移品,使孩子物慾膨脹,逐漸變得不願勞動、貪圖享受。我想,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教育子女,如隨時隨地提醒孩子要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周圍自然環境,愛惜書本文具,保持教室和家裏的清潔衞生,不要浪費糧食等。

這個星期日我要加班,兒子一個人在家,我有點不放心,就帶他一同去,他高興極了,連蹦帶跳地跟着我到了廠裏。工廠裏景色也不錯,他一會兒在魚池邊玩耍,一會兒在花叢中穿梭,一會兒又跟我説要和我一起做工,我趁機鼓勵他説:“好的。我們一起做肯定做得好。”於是,他認真地跟我學怎麼做。我在一邊鼓勵他:“不要怕,有媽媽在你身邊”。他聽了我的話後放心了,更加大膽也更加認真了,一會兒就學會了我負責的那道工序是怎樣操作的。在勞動中他慢慢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媽媽賺錢的不容易。

家庭教育經驗 篇八

把善良注入孩子的靈魂,讓體育鍛煉成為一生的習慣——我們的家長好故事

我們夫婦二人生這個小孩的時候,已經雙雙30歲了,誇張一點,用我們農村的話説叫老來得子。而且在之前結婚以後,媳婦習慣性流產,搞得人焦頭爛額。所以對孩子難免有一些溺愛,加上小孩本身智力一般,所以他學習勉強佔箇中等,還有一些好吃懶做的壞毛病。作為他的父母,我們本身都是負責和稱職的老師,但絕對不是優秀的家長。如果非要總結一點教育和培養孩子的心得的話,我們覺得就是題目裏的兩點勉強做得可以,簡單説就是讓孩子做善良的人,從小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

我們夫婦二人都出生於西部農村,依靠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成為農村中國小老師,有兩套房,一輛國產車,過上了較為穩定的生活。不敢説品德有多麼高尚,但完全可以稱得上善良,我們從小孩咿呀學語時就刻意培養他人性中的善。在上幼兒園之前,每次遇到乞討的人,他媽媽都會拿出一些零錢,讓孩子交到他們手裏,並且簡單講給他要幫助別人的道理。上幼兒園的時候,奶奶接送他,我們告訴他要自己走路,自己背書包。奶奶總是溺愛孫子,有時候天陰下雨就把他背在肩上,老遠看見我們,孩子就絕對要下來自己走。我們回家還是要批評他,告訴他奶奶老了,他要照顧奶奶,路上還要提醒奶奶走人行道,注意安全。

獨生子女大多數都比較自私,我們的孩子小時候也一樣。家裏來了朋友或者親戚的孩子,不讓動他的玩具,儘管這個玩具他已經不感興趣了。不讓吃他的零食。我們就講給他分享的道理。有時候也把他帶到別人家裏,其他小孩如果大方一些,就讓他説一説分享的快樂。其他小孩如果像他一樣小氣,就讓他講一講不被分享的失望和沮喪。慢慢的,小孩比以前大方了,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零食給好朋友一份。

我本身比較喜歡體育鍛煉,常年堅持跑步和打籃球,另外也喜歡游泳和足球。從學會走路以後,只要天氣不是特別惡劣,晚飯後我們都去散步。還記得他兩歲時候的冬天,穿着開襠褲自己在雪地裏走。我們給他買了幼兒三輪車,出去散步,不論多遠,不論春夏秋冬,孩子都是騎車或步行。後來大一點以後,又買了第二輛、第三輛自行車,因為騎車,孩子的腿明顯比同齡人粗壯而有力。從20xx年上國小起,很多週末,孩子都和我一起參加晨練,冬天八點以前,其他季節七點以前。一半時間是打籃球,另一半時間踢足球,我簡單交給他一些自己掌握的技術,孩子也樂此不疲。從去年開始,他報名參加了乒乓球培訓班,非常喜歡,進步也比較快。家裏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自行車、滑板、輪滑鞋都有,每一項技術,孩子都掌握一些。從小到大,我們兒子只因為感冒輸過一次液體,偶爾感冒,吃一點感冒藥也就很快恢復了,這很大程度是因為體育鍛煉。

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期望,我們也一樣,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有所成就當然好,如果健康成長為自食其力的快樂的人,我們也很滿足。教育需要學習,家庭教育也一樣。我們將和孩子一同成長,做更好的父母,培養更好的孩子。

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 篇九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時不要“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盡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