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第一篇: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

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

連環社區位於高劉鎮北部,與壽縣接壤,新橋國際機場位於該村西側。全社區共有28個村民組3058人,耕地9000多畝。社區黨總支下轄兩個支部,黨員87 名,13個黨小組,xx年年人均純收入4600元,各項工作在全鎮處於領先地位。是安徽省和合肥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一、抓組織建設,促進思路創新

1、選好配強社區班子:市公安局選派幹部張勝任第一書記,書記張世敏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在組織部門的關心下,配備一名大學生方成林任書記助理,兩委幹部年富力強,村級組織制度健全,支部及13個黨小組活動開展井然有序。

2、成立各類理事會:在新村建設、村莊整治、村村通水泥路建設中,成立理事會,改變過去“幹部幹、羣眾看”的被動局面,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

3、成立廉勤委:在鎮紀委和監察室的指導下,對社區的資源資產、財務、人事任免等六大方面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村兩委工作按照既定方向和思路有序開展。

二、抓新村建設,促進環境優化:

1、新村建設:居民小區首期18幢108套已竣工,並在3小時內被預訂一空,居民將在近期入住。二期工程已接受預訂200多套。小區內學校、衞生站、敬老院、居委會、供電、供水、排水、體育休閒等設施一應俱全。

2、村莊整治: 三站老街投入200多萬元,對道路、排水、綠化、路燈、立面等進行全面改造,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三、抓基地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1、選準產業:建設新農村,不僅是住上好房子,還要裝滿錢袋子,生產發展是首要任務。社區兩委帶領羣眾代表外出參觀、學習、考察,選準一條適合本村經濟發展的好路子——選擇投入較少、技術簡單的節水型農業,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大葱種植,堅持壯大 “一村一品”,形成特色和規模效應,從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2、建立基地:以招商引資方式將肥西大葱協會請進來,結合江淮分水嶺示範區建設,建立以種植大葱為主的蔬菜示範基地,該基地並被確定為市婦女培訓基地和市農委蔬菜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

3、促進增收:基地建設一年來,在高劉發展會員260多户,種植大葱xx多畝,帶動本社區240多位農户種植大葱,計劃三年內在我鎮發展到萬畝以上。xx年每畝產值1.5萬元,今年市場預測1.5元/斤,畝產值一萬元以上。

通過基地建設,調整了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解決勞動力就業,也為新橋機場順利通航提供良好的大氣環境,緩解了禁燒的壓力。

四、抓社區建設,促進為民服務

1、硬件設施:新的社區辦公樓21間,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設有辦公室、會議室、科技培訓中心、計劃生育服務室、全程代理服務中心、農民科技書屋、檔案室等。

2、軟件建設:制度健全,資料完備,服務功能齊全,兩委幹部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連環社區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安大新農村調研組和市農委領導的高度評價,被稱為“鄉村連體別墅”、“夢幻中的新農村”,也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和歡迎。今後,將在各級各部門的指導支持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開拓奮進、紮實工作,充分調動廣大居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向前發展。

第二篇:鄉鎮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

常麼社區新農村位於隆林縣的南面,西隆二級公路貫穿腹地,距縣城22公里,距德峨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社區覆蓋常麼、弄雜、龍英三個行政村,共7060名村民,是原常麼鄉府所在地,是南部較為繁華的集市之一。為了響應黨中央提出的加快新農村建設指示,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利用國務院扶貧辦實施革命老區建設及桂西五縣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常麼社區新農村建設正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指導思想如火如荼地推進。

一、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常麼社區新農村建設以生產發展為龍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種養模式。目前該社區農業經濟以“公司+農户”“協會+農户”的模式進行。主要以烤煙產業為主,10年共種植1567畝烤煙,同時成立了“養豬協會”“養羊協會”“養蠶協會”,在協會、公司的帶動下,烤煙面積逐年擴大,產值也逐年提高。在科技的指導下,在協會的帶動下,該社區豬、羊養殖及養蠶也由分散經營到規模經營,效益逐年提升,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加上勞務輸出等,人均收入由xx年的1653元上升到現在的2165元。在貧困的少數民族石山地區,逐步接近全縣的人均收入水平,一步一步向小康邁進。

二、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在國務院實施革命老區示範試點工作以及桂西五縣基礎設施的工作中,在常麼社區範圍內共計投入4680餘萬元。修擴建公路20條,人畜飲水工程2200m3,地頭水櫃1670m3,整理農田1600畝,沼氣池建設160座,危房改造75户,農網改造1065户,廣播電視衞星接收135户,學校建設3365m2,豬羊圈改造1305m2,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民族文化培訓共計1056人次。這些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各種培訓,極大地改善了社區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以及素質的提高,使民風民俗傳統文化得以保存,羣眾的言談舉止文明得體,“髒、亂、差”現象得到改善。

特別是常麼社區民族新村建設,將成為新農村“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示範點。在縣委及縣政府的領導下,社區民族新農村在高規格設計、統一建設的基礎上,將把常麼建設成為一個集旅遊、民風民俗展示、商貿、黨建創新為一體的新村。該新村建設佔地約41畝,建民族特色民居79幢,兩個共計約10畝的民族表演廣場和休閒廣場,建有民族風情的商業步行街。整個社區內有社區警務室、幼兒園、衞生院、中國小、電信、郵政、移動通訊、農村信用社等,還成立了環衞站、供水站,使在社區範圍內的農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種娛樂、衞生保健、教育等服務。

三、管理民主。

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指導下,我們在常麼、弄雜、龍英三個村進行農村黨組織設置的創新工作,成立了農村跨村聯合黨組織,即常麼社區黨委。在農村建立社區黨委是農村村級黨組織設置的一種探索與創新。在2014年12月25日,本着就近便利、優勢互補、互惠互利、以強帶弱的原則,按照地域相鄰、生活相通、民風相近,在羣眾自願的基礎上,通過海選及公推直選的民主方式,選舉產生了社區黨委班子。社區黨委圍繞轄區的農村生產經營管理和發展開展黨建工作,充分發揮監督和協調作用。以“一委一站”為載體,努力建設好以“三會四辦”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區管理綜合服務體系。“一委”指的是社區黨委,它是整個體系的核心;“一站”指的是“常麼社區農事村辦服務站”;“三會”中,一是指聯合議事委員會,它由三個村的村幹、村民代表組成,定期不定期召開社區內的重大事項研究會議;二是指聯合共建委員會,它由市、縣、鄉的相關幫扶聯繫單位與社區黨委成員、駐社區的有關單位黨組織組成;三是指聯合監督委員會,它由社區內的定工幹部、離任村兩委負責人、老黨員、縣鄉人大黨員代表,經過選舉組成,它不受社區黨委領導,直接對鄉黨委負責,負責監督社區黨委的各項事務,是黨內機構設置的一種探索與創新。“四辦”是一種綜合體系,是指社區黨委下設“黨委辦”“項目辦”“綜治辦”“社會事務辦”。“黨委辦”負責黨建工作,包括髮展黨員、黨費收繳、流動黨員管理等。“項目辦”是黨委下的一個經濟經營實體,它負責對外承接工程,創辦石場、磚場,經營環衞站、供水站等創收項目,確保了黨委在無財政供給下能正常開展各項工作,該辦營利所得及支出受聯合監督委員會監督。“綜治辦”負責對轄區內三大糾紛調處、治安及刑事案件調查處理、法律服務、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社會事務辦”負責提供轄區內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能繁母豬補貼等社會事務的服務。同時明確規定社區黨委在鄉黨委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不改變社區內各村和社區常住單位的經濟及其他行政事務,主要職責是協調與服務。

第三篇: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文章標題: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社區位於羅莊城區中心,其前身為※※村,隨着※※新區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2014年由村改為社區。現有居民702户,1860人,轄區內有行政事業單位10個,民營企業15家,個體工商户760户。近年來,我們以經濟發展多元化、基礎設施標準

化、村莊面貌城市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羣眾文化多樣化為目標,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逐步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多次榮獲市級“五個好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社區”、全區“新農村建設標兵村居”等榮譽稱號。現將我們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下步打算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夯基礎,圍繞增加居民收入,多元化發展社區經濟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發展是基礎。多年來,我們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重點,堅持產業規劃立足於“實”,項目質量立足於“高”的思路,狠抓民營經濟發展,努力增強自身實力。

一是產業規劃立足於“實”。我們社區地處※※城區,耕地已全部被新區建設佔用,根據這一實際,我們制定了“突出工業、提升三產”的經濟發展思路,並對轄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將整個轄區規劃為“一園、兩片、三區、四條線”:“一園”即紡織工業園,位於社區北部,現已落户紡織企業4家;“兩片”即化工、熱電工業片和建陶工業片,分別位於社區西部和南部,已落户企業11家;“三區”即龍潭居民區、中(本文來自本站)心商住區和荷園小區;“四條線”即龍潭路商業街、寶泉路商業街、文化路商業街和羅五路商業街。

二是項目質量立足於“高”。在產業發展上,我們堅持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突出招商引資、借力發展,注重項目建設,提高經營收入與質量,目前已初步形成紡織、建陶、熱電、化工、商貿、餐飲服務、運輸等七大支柱產業。新光紡織有限公司已發展為國家大二檔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6億元,順達紡織有限公司為※※區重點出口企業,年出口創匯100萬美元,冠龍建陶有限公司、羅莊熱電廠、沂州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是羅莊區重點工業企業。這些工業企業的發展,為我們社區經濟建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不僅解決了社區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而且帶動了交通運輸、餐飲服務、商業貿易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居民收入,同時還為社區建設、公益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幾年來,這些企業為社區道路建設等事業捐款累計達到500多萬元。在第三產業發展上,我們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先後引進上海華聯超市、濟南國美手機超市等國內知名企業,為社區第三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集聚了人氣,目前全社區個體工商户已發展到760户,形成了“工業經濟重點突破、第三產業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社區居民收入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2014年達到5660元,社區集體也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增加了收入,2014年社區集體收入達到85萬元,增強了為羣眾辦實事的能力。

(二)展新貌,圍繞提升社區形象,高標準搞好社區建設

搞好社區建設,優化居住環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幾年來,我們以“建設一流宜居家園”為目標,從“快”、“細”兩個字上做文章,立足實際,精心建設,嚴細管理,較好地改善了社區面貌,提升了社區形象。

一是社區建設突出四個“快”字。加快道路建設。幾年來,累計投資近千萬元,先後對龍潭路、寶泉路、文化路、羅五路、羅六路、中心街、百億路等七條主幹道進行了硬化,形成了“四縱三橫”的網格化道路交通格局,同時對社區內所有背街小巷全部進行了硬化,有效改善了居民出行條件。加快舊村改造步伐。我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2014年投資800萬元,完成了舊村改造一期工程,建設居民樓4幢,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解決了120户居民住房問題,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加快公共設施建設。幾年來,我們在完善服務功能上狠下功夫,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公共設施,社區主幹道全部安裝了路燈,亮化率達到100,完成了自來水户户通工程,自來水入户率達到100,2014年我們又投資30萬元,建成了羣眾文化大院,增添了健身、娛樂設施,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加快實施環境美化工程。2014年,我們以爭創國家園林城市為契機,大力開展“綠化、美化家園”活動,採取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立體治綠等措施,全年新增綠地面積1000平方米,栽植各類苗木800餘株,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投資5萬元餘元,對小黑河、羅六路排水系統、荷園小區下水道等排水系統進行了清淤和改造,社區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二是社區管理突出兩個“細”字。管理措施嚴細。嚴格控制建設管理程序,社區內各類建設項目嚴格實施“一書兩證”和《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制度,堅決杜絕濫搭濫建、亂圈亂佔。2014年,我們結合創建文明城市、衞生城市、園林城市工作

,深入開展了治理濫搭濫建、亂圈亂佔、清理佔道經營活動,較好地維護了全社區建設秩序。衞生保潔精細。成立了環衞隊,配備了垃圾清運車,設置垃圾箱40餘個,負責社區日常衞生保潔工作,同時與道路兩側的沿街門頭簽定了“門前五包”責任書,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細緻管理,真正實現了衞生保潔全覆蓋,確保了社區環境的淨化、美化,為居民創造了一個舒適優雅的

工作生活環境。

(三)樹新風,圍繞建設和諧社區,全方位促進協調發展

我們堅持走和諧發展之路,高度關注社會民生問題,努力營造和諧文明的村風民風,全面促進了社區的協調發展。

一是全力打造平安社區。積極開展了“治安保險”工作,投資20萬元,建起了社區警務室,在社區重要部位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常年堅持夜間站崗巡邏,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範體系,多年來未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羣眾安全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二是認真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建立健全了社區勞動力培訓和就業服務平台,幾年來累計開展勞動技能培訓1200人次,增強了剩餘勞動力再就業能力。積極改善居民福利待遇,每年社區集體都拿出近30萬元,用於解決居民福利待遇。建立了幫撫困難家庭的長效機制,及時掌握困難羣眾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撫。努力辦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事業,2014年社區集體拿出3萬餘元資金,為羣眾墊付了保費,居民參合率達到100。

三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居民素質。我們以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積極倡導良好的村風民風,通過舉辦遠程教育夜校、發放資料等形式,對居民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認真開展十星級文明户的評選活動,組織開展“送温暖”、“講文明樹新風”、“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等主題活動,同時,注意宣傳本社區先進的人和事,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居民,大力倡導文明新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二、下步打算和存在的困難

下一步,我們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建設組織有力、發展加快、村容美化、村風文明、社會穩定、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大力發展社區經濟,促進居民增收。到2014年,力爭生產總值達到3億元,居民人均收入實現10000元,初步實現現代化。社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得到改善,經濟、社會、人口、環境持續協調發展,初步建成區域內富足平安、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創業家園。

一是提升經濟產業品質。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品質,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逐步實施“退二進三”計劃,進一步做大做強第三產業,在發展中實現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提高社區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二是全力推進舊村改造。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努力完成舊村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到2014年前完成東片區域的開發和建設,樓房配套設施全部達到公寓化。2014年,舊村改造基本完成,全社區總建築面積達到20.9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8.22萬平方米,公共建築面積2.7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8,所有街道全部實現亮化,社區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

三是促進民主法治進步,倡導文明新風。完善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居務運作科學化、居務決策民主化,搞好居務財務公開,接受羣眾監督,切實把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落到實處。加強法制教育,居民知法懂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無賭博、盜竊、打架鬥毆等違法行為。社會安定有序,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鄰里和睦團結,村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材料》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第四篇: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文章標題:社區新農村建設彙報材料

※※社區新農村建設情況彙報

※※社區位於羅莊城區中心,其前身為※※村,隨着※※新區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2014年由村改為社區。現有居民702户,1860人,轄區內有行政事業單位10個,民營企業15家,個體工商户760户。近年來,我們以經濟發展多元化、基礎設施標準化、村莊面貌城市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羣眾文化多樣化為目標,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逐步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多次榮獲市級“五個好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社區”、全區“新農村建設標兵村居”等榮譽稱號。現將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要做法和下步打算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夯基礎,圍繞增加居民收入,多元化發展社區經濟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發展是基礎。多年來,我們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重點,堅持產業規劃立足於“實”,項目質量立足於“高”的思路,狠抓民營經濟發展,努力增強自身實力。

一是產業規劃立足於“實”。我們社區地處※※城區,耕地已全部被新區建設佔用,根據這一實際,我們制定了“突出工業、提升三產”的經濟發展思路,並對轄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將整個轄區規劃為“一園、兩片、三區、四條線”:“一園”即紡織工業園,位於社區北部,現已落户紡織企業4家;“兩片”即化工、熱電工業片和建陶工業片,分別位於社區西部和南部,已落户企業11家;“三區”即龍潭居民區、中心商住區和荷園小區;“四條線”即龍潭路商業街、寶泉路商業街、文化路商業街和羅五路商業街。

二是項目質量立足於“高”。在產業發展上,我們堅持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突出招商引資、借力發展,注重項目建設,提高經營收入與質量,目前已初步形成紡織、建陶、熱電、化工、商貿、餐飲服務、運輸等七大支柱產業。新光紡織有限公司已發展為國家大二檔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6億元,順達紡織有限公司為※※區重點出口企業,年出口創匯100萬美元,冠龍建陶有限公司、羅莊熱電廠、沂州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是羅莊區重點工業企業。這些工業企業的發展,為我們社區經濟建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不僅解決了社區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而且帶動了交通運輸、餐飲服務、商業貿易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居民收入,同時還為社區建設、公益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幾年來,這些企業為社區道路建設等事業捐款累計達到500多萬元。在第三產業發展上,我們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先後引進上海華聯超市、濟南國美手機超市等國內知名企業,為社區第三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集聚了人氣,目前全社區個體工商户已發展到760户,形成了“工業經濟重點突破、第三產業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社區居民收入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2014年達到5660元,社區集體也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增加了收入,2014年社區集體收入達到85萬元,增強了為羣眾辦實事的能力。

(二)展新貌,圍繞提升社區形象,高標準搞好社區建設

搞好社區建設,優化居住環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幾年來,我們以“建設一流宜居家園”為目標,從“快”、“細”兩個字上做文章,立足實際,精心建設,嚴細管理,較好地改善了社區面貌,提升了社區形象。

一是社區建設突出四個“快”字。加快道路建設。幾年來,累計投資近千萬元,先後對龍潭路、寶泉路、文化路、羅五路、羅六路、中心街、百億路等七條主幹道進行了硬化,形成了“四縱三橫”的網格化道路交通格局,同時對社區內所有背街小巷全部進行了硬化,有效改善了居民出行條件。加快舊村改造步伐。我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2014年投資800萬元,完成了舊村改造一期工程,建設居民樓4幢,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解決了120户居民住房問題,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加快公共設施建設。幾年來,我們在完善服務功能上狠下功夫,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公共設施,社區主幹道全部安裝了路燈,亮化率達到100,完成了自來水户户通工程,自來水入户率達到100,2014年我們又投資30萬元,建成了羣眾文化大院,增添了健身、娛樂設施,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加快實施環境美化工程。2014年,我們以爭創國家園林城市為契機,大力開展“綠化、美化家園”活動,採取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立體治綠等措施,全年新增綠地面積1000平方米,栽植各類苗木800餘株,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投資5萬元餘元,對小黑河、羅六路排水系統、荷園小區下水道等排水系統進行了清淤和改造,社區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二是社區管理突出兩個“細”字。管理措施嚴細。嚴格控制建設管理程序,社區內各類建設項目嚴格實施“一書兩證”和《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制度,堅決杜絕濫搭濫建、亂圈亂佔。2014年,我們結合創建文明城市、衞生城市、園林城市工

作,深入開展了治理濫搭濫建、亂圈亂佔、清理佔道經營活動,較好地維護了全社區建設秩序。衞生保潔精細。成立了環衞隊,配備了垃圾清運車,設置垃圾箱40餘個,負責社區日常衞生保潔,同時與道路兩側的沿街門頭簽定了“門前五包”責任書,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細緻管理,真正實現了衞生保潔全覆蓋,確保了社區環境的淨化、美化,為居民創造了一個舒適優雅的生活環境。

(三)樹新風,圍繞建設和諧社區,全方位促進協調發展

我們堅持走和諧發展之路,高度關注社會民生問題,努力營造和諧文明的村風民風,全面促進了社區的協調發展。

一是全力打造平安社區。積極開展了“治安保險”,投資20萬元,建起了社區警務室,在社區重要部位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常年堅持夜間站崗巡邏,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範體系,多年來未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羣眾安全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二是認真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建立健全了社區勞動力培訓和就業服務平台,幾年來累計開展勞動技能培訓1200人次,增強了剩餘勞動力再就業能力。積極改善居民福利待遇,每年社區集體都拿出近30萬元,用於解決居民福利待遇。建立了幫撫困難家庭的長效機制,及時掌握困難羣眾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撫。努力辦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事業,2014年社區集體拿出3萬餘元資金,為羣眾墊付了保費,居民參合率達到100。

三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居民素質。我們以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積極倡導良好的村風民風,通過舉辦遠程教育夜校、發放資料等形式,對居民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認真開展十星級文明户的評選活動,組織開展“送温暖”、“講文明樹新風”、“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等主題活動,同時,注意宣傳本社區先進的人和事,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居民,大力倡導文明新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二、下步打算和存在的困難

下一步,我們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建設組織有力、發展加快、村容美化、村風文明、社會穩定、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大力發展社區經濟,促進居民增收。到2014年,力爭生產總值達到3億元,居民人均收入實現10000元,初步實現現代化。社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得到改善,經濟、社會、人口、環境持續協調發展,初步建成區域內富足平安、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創業家園。

一是提升經濟產業品質。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品質,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逐步實施“退二進三”計劃,進一步做大做強第三產業,在發展中實現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提高社區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二是全力推進舊村改造。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努力完成舊村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到2014年前完成東片區域的開發和建設,樓房配套設施全部達到公寓化。2014年,舊村改造基本完成,全社區總建築面積達到20.9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8.22萬平方米,公共建築面積2.7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8,所有街道全部實現亮化,社區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

三是促進民主法治進步,倡導文明新風。完善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居務運作科學化、居務決策民主化,搞好居務財務公開,接受羣眾監督,切實把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落到實處。加強法制教育,居民知法懂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無賭博、盜竊、打架鬥毆等違法行為。社會安定有序,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鄰里和睦團結,村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社區新農村建設彙報材料》來源於網,歡迎閲讀社區新農村建設彙報材料。g3v

作,深入開展了治理濫搭濫建、亂圈亂佔、清理佔道經營活動,較好地維護了全社區建設秩序。衞生保潔精細。成立了環衞隊,配備了垃圾清運車,設置垃圾箱40餘個,負責社區日常衞生保潔,同時與道路兩側的沿街門頭簽定了“門前五包”責任書,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細緻管理,真正實現了衞生保潔全覆蓋,確保了社區環境的淨化、美化,為居民創造了一個舒適優雅的生活環境。

(三)樹新風,圍繞建設和諧社區,全方位促進協調發展

我們堅持走和諧發展之路,高度關注社會民生問題,努力營造和諧文明的村風民風,全面促進了社區的協調發展。

一是全力打造平安社區。積極開展了“治安保險”,投資20萬元,建起了社區警務室,在社區重要部位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常年堅持夜間站崗巡邏,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範體系,多年來未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羣眾安全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二是認真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建立健全了社區勞動力培訓和就業服務平台,幾年來累計開展勞動技能培訓1200人次,增強了剩餘勞動力再就業能力。積極改善居民福利待遇,每年社區集體都拿出近30萬元,用於解決居民福利待遇。建立了幫撫困難家庭的長效機制,及時掌握困難羣眾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撫。努力辦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事業,2014年社區集體拿出3萬餘元資金,為羣眾墊付了保費,居民參合率達到100。

三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居民素質。我們以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積極倡導良好的村風民風,通過舉辦遠程教育夜校、發放資料等形式,對居民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認真開展十星級文明户的評選活動,組織開展“送温暖”、“講文明樹新風”、“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等主題活動,同時,注意宣傳本社區先進的人和事,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居民,大力倡導文明新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二、下步打算和存在的困難

下一步,我們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建設組織有力、發展加快、村容美化、村風文明、社會穩定、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大力發展社區經濟,促進居民增收。到2014年,力爭生產總值達到3億元,居民人均收入實現10000元,初步實現現代化。社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得到改善,經濟、社會、人口、環境持續協調發展,初步建成區域內富足平安、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創業家園。

一是提升經濟產業品質。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品質,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逐步實施“退二進三”計劃,進一步做大做強第三產業,在發展中實現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提高社區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二是全力推進舊村改造。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努力完成舊村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到2014年前完成東片區域的開發和建設,樓房配套設施全部達到公寓化。2014年,舊村改造基本完成,全社區總建築面積達到20.9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8.22萬平方米,公共建築面積2.7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8,所有街道全部實現亮化,社區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

三是促進民主法治進步,倡導文明新風。完善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居務運作科學化、居務決策民主化,搞好居務財務公開,接受羣眾監督,切實把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落到實處。加強法制教育,居民知法懂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無賭博、盜竊、打架鬥毆等違法行為。社會安定有序,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鄰里和睦團結,村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社區新農村建設彙報材料》來源於網,歡迎閲讀社區新農村建設彙報材料。g3v

第五篇:社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彙報:四抓四促進建設新農村

一、抓組織建設,促進思路創新

1、選好配強社區班子:市公安局選派幹部xx任第一書記,書記xx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在組織部門的關心下,配備一名大學生xx任書記助理,兩委幹部年富力強,村級組織制度健全,支部及13個黨小組活動開展井然有序。

2、成立各類理事會:在新村建設、村莊整治、村村通水泥路建設中,成立理事會,改變過去“幹部幹、羣眾看”的被動局面,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

3、成立廉勤委:在鎮紀委和監察室的指導下,對社區的資源資產、財務、人事任免等六大方面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村兩委工作按照既定方向和思路有序開展。

二、抓新村建設,促進環境優化:

2、村莊整治:三站老街投入200多萬元,對道路、排水、綠化、路燈、立面等進行全面改造,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三、抓基地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1、選準產業:建設新農村,不僅是住上好房子,還要裝滿錢袋子,生產發展是首要任務。社區兩委帶領羣眾代表外出參觀、學習、考察,選準一條適合本村經濟發展的好路子——選擇投入較少、技術簡單的節水型農業,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大葱種植,堅持壯大“一村一品”,形成特色和規模效應,從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2、建立基地:以招商引資方式將肥西大葱協會請進來,結合江淮分水嶺示範區建設,建立以種植大葱為主的蔬菜示範基地,該基地並被確定為市婦女培訓基地和市農委蔬菜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

3、促進增收:基地建設一年來,在高劉發展會員260多户,種植大葱2014多畝,帶動本社區240多位農户種植大葱,計劃三年內在我鎮發展到萬畝以上。07年每畝產值1.5萬元,今年市場預測1.5元/斤,畝產值一萬元以上。

通過基地建設,調整了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解決勞動力就業,也為新橋機場順利通航提供良好的大氣環境,緩解了禁燒的壓力。

四、抓社區建設,促進為民服務

1、硬件設施:新的社區辦公樓21間,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設有辦公室、會議室、科技培訓中心、計劃生育服務室、全程代理服務中心、農民科技書屋、檔案室等。

2、軟件建設:制度健全,資料完備,服務功能齊全,兩委幹部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xx社區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安大新農村調研組和市農委領導的高度評價,被稱為“鄉村連體別墅”、“夢幻中的新農村”,也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和歡迎。今後,將在各級各部門的指導支持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開拓奮進、紮實工作,充分調動廣大居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向前發展。

本站範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