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XX市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19W

關於XX市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

關於XX市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

2023年,XX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根據工作安排,現將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3年度工作總結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高位推進

一是強化思想認識。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高位推動、以上率下,強化組織協調,市領導高頻次深入整改現場20餘次,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14次研究生態環境保護議題,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作。二是完善制度建設。出台《XX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防反彈管理辦法》,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效,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技防工程,全市79家重點企業均已安裝在線監控。

印發《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的涉及XX重點任務分工清單》,明確任務分工,協力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三是深化聯動機制。生態環境部門與氣象部門建立大氣環境污染預報預警聯合會商和發佈機制,製作發佈全市72小時霾、空氣污染氣象條件落區預報和站點預報,形成每日一會商、大氣污染指數加重加密會商頻次的會商業務流程。

(二)聚焦“雙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

一是完善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制定落實《XX市節能診斷綠色技改實施方案》,重點支持綠色技改項目6個,補助資金521.25萬元。實施或計劃實施綠色技改項目共計114個,計劃總投資額41.92億元,已完成投資額20.09億元,項目建成後,年節約能耗19.61萬噸標煤,年節約成本4.14億元。創建省級綠色工廠1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

二是發揮科技項目引領作用。優化市級科技項目類別,“基於高鎳+硅碳材料應用的大圓柱電池”等4個污染防治相關領域項目獲得省科技項目立項,財政支持資金5800萬。“污染防治”“碳達峯碳中和”“垃圾分類治理”等污染防治相關領域納入到市級科技項目申報指南中予以支持,“汽車用廢棄回收碳纖維熱塑性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研究”等9個污染防治相關領域項目獲得市級科技項目立項,財政支持資金124.66萬元。

三是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開展2023年全市公共機構節能宣傳週啟動暨千人簽名倡議活動,發放宣傳手冊2000餘份,發起簽名1200餘人次。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組織“清潔城鄉、美化家園”暨“貼近羣眾六走進”環境整治督查暗訪9次,投入以獎代補資金1050萬元。2023年1-10月,全市民用建築竣工面積296.23萬平米,綠色建築竣工面積296.23萬平米,佔比達100%。完成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6.69萬平米,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82.54萬平米。

(三)堅持問題導向,狠抓整改落實

一是深入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堅持將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落實情況作為督查檢查重點,嚴格督查整改。開展了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回頭看”排查行動,組織十二個市級部門深入開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排查。為落實全省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質量提升行動要求,組織開展了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提升專項行動暨迎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預督查工作,對中央和省級層面交辦問題進行復核,重點排查全要素全行業、全區域全領域突出環境問題,逐一制定“四清單”,明確責任和整改時限。強化日常自查排查,市縣兩級累計上報“1+1+N”突出生態問題整改調度系統1697項問題。

二是暢通信訪渠道切實解決羣眾身邊環境問題。“信、訪、網”等途徑反映的環境信訪訴求錄入“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台”,落實環境信訪受理、轉辦、辦理、反饋閉環管理機制,信訪件及時受理率和按期辦結率均達100%。落實“帶案下訪”“綠桌懇談會議”制度,實施“一線工作”法,開展“帶案”下訪26次、綠桌懇談5次。進一步拓寬信訪投訴渠道,解決羣眾“家門口”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三是完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閉環管理機制。堅持落實問題發現、交辦、暗訪、排查、公開曝光等工作機制,嚴格執行驗收銷號程序,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形成閉環管理。每季度製作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暗訪片,向各縣市區、開發區和市有關單位發出提醒單、督辦單43份,解決具體問題,督辦整改落實。截至11月底,我市“1+1+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9%,達到序時進度,2箇中央層面問題、5個省級層面問題按序時進度推進。

(四)持續攻堅發力,改善環境質量

一是守護藍天不鬆懈。截至11月底,我市PM2.5平均濃度為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優良天數比例為83.6%,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堅持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對5538家企業開展核查並制定相關減排措施。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措施執行情況現場檢查,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099人次,檢查企業564家。積極開展臭氧前體物治理。全市19條在產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達到或嚴於省地標,14個VOCs年度治理項目已基本完成治理。持續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在全省率先出台《關於加快推進XX市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實施方案》《XX市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補助辦法》,提前淘汰老舊營運車115輛,累計完成14983輛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編碼登記工作,累計查處超標機動車200起,安裝1606台柴油貨車遠程在線監控,將1652輛機動車列入監管黑名單,公開曝光324輛本地籍逾期未維修機動。

二是保衞碧水不鬆勁。水環境質量穩定向好,1-10月,全市10個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標率均為100%;1-11月,12個省考斷面優良比例、達標率均為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穩定保持100%。強力推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界標、警示牌、隔離網等設置工作,新建水質自動監測微站4個、移用站點4個、利用現有站點8個,實現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全覆蓋和監測預警分析。撤銷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3個,整並鄉鎮(農村)飲用水水源地44個,優化調整飲用水水源地格局。推進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出台《XX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深入推進長江XX段及其各級支流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管”各項任務。11月底完成長江干流80%左右的入河排污口整治,長江干流樹牌276個,對965個長江干流排污口進行監測,完成1533個長江干流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編制,整治排污口1421個。

三是堅守淨土不鬆手。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完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管控和修復工作機制,共開展148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確保疑似地塊應查必查。持續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加快農村環境治理進度,加大污水設施運維督查督辦力度,新增排查20套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設施,11月底完成87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8.7%。印發《XX市農村淨水攻堅行動方案》,制定縣域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攻堅行動計劃,完成31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農村黑臭水體消除率達75%。穩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編制《XX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手冊》,申報26家養殖場,獎補資金130萬元。持續開展有機肥補貼試點,每個縣市區有2個以上示範點。全面部署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大起底、大排查”工作,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65%,規模場糞污裝備配套率100%。堅持抓好固體污染防治,舉辦2023年度XX市醫療廢物規範化環境管理培訓、危險廢物規範化環境管理培訓,累計530餘人參加培訓,有效提升各醫療機構的環境管理能力水平,進一步加強我市危險廢物安全管理能力。印發《2023年度全市危險廢物規範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方案》,檢查企業95家,排查發現問題318個,已交辦整改。

四是紮實推進“十年禁漁”。建立“人防+技防”互補機制,全市從事漁政執法工作人員157人,市、縣、鎮三級護魚隊伍共計291人,落實縣、鎮、村三級網格責任人728人,明確包保責任。構建XX市智慧長江和省漁政信息平台,在長江干流等重點水域共佈設點位47個、安裝光電設備89套、共享海事雷達7部、加裝小目標雷達5台。開展“四清四無”回頭看專項行動,今年1-9月份取締殘留廢棄網具532頂(張),清理“三無”船舶69艘,規範管理禁捕水域344艘鄉鎮自用(備)船舶。開展禁捕聯合執法巡查500餘次,出動執法巡查人員5萬餘人次、車輛1.3萬餘輛次、船艇2000餘艘次,水上巡查5萬餘公里。查辦行政案件560餘起(80%以上為違規垂釣案件),處罰金額32萬餘元,查辦刑事案件53起,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堅決遏制偷捕勢頭。深入開展宣傳引導,今年以來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宣傳36次,在各級政務平台宣傳53次。在重點區域、向重點對象實行長江禁漁短信提醒,各縣市區累計發送提醒短信180萬餘條。組織開展禁捕專項宣傳活動進學校、進機關等,發放宣傳手冊、一封信等宣傳材料5萬餘份,發佈公益廣告1千餘次。

(五)加強應急能力,築牢安全防線

一是強化聯合監管執法。多部門聯合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行動”“長江沿線污染環境犯罪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偵破省級掛牌案件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6人。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動,查辦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案件2起。印發《XX市生態環境局突發水污染事件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突發水污染事件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排查企業286家次,發現問題隱患104個,已整改68個,立案查處6起,夯實企業環境安全主體責任。

二是全面推進“南陽實踐”實施。充分發揮“以空間換時間”的“南陽實踐”經驗作用,全面推進長江干流XX段“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編制工作,着力提升我市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

三是深化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堅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線索篩查常態化,建立“執法+損害賠償”工作模式,開展“一案雙查”,將行政處罰與損害賠償無縫對接。對標學習先進地區,探索小型生態環境損害案件簡易鑑定評估與賠償程序。啟動損害賠償案件9件,完成7件,涉及損害賠償金額215餘萬元。

(六)健全治理體系,補齊設施短板

一是加強法律監督力度。依法嚴懲生態環境刑事犯罪,堅持全鏈條、全環節、全流程打擊非法轉移、處置、傾倒固體廢物產業鏈犯罪,2023年檢察機關受理批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19件52人,批捕10件32人。受理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173件307人,起訴71件140人。公安部門偵辦污染環境犯罪8起,採取刑事強制措施47人,同比上升123%。

二是織密長江干流水域監控網。完成智慧長江(XX)綜合管理平台升級改造,建立長江干流、青弋江、漳河等重要支流及飲用水源地周邊水面污染源監測體系,重點監測尾礦庫環境污染問題,接入長江主要支流物聯感知體系、接入相關部門現有業務平台數據,增加支流非法捕撈、非法採砂、非法停泊等的智能監管等,進一步織密長江干流水域監控網,提升長江內河支流執法效率。

三是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以《XX市城市污水專項規劃修編(2021-2035年)》為龍頭,推行“廠—網—河”一體化治理模式,全面排查城市污水管網1484km,整治4940個三、四級結構性缺陷,整治1864處市政雨污混接。完成天門山污水處理廠二期(3萬噸/日)擴建工程、繁昌縣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2萬噸/日)擴建工程。新建約243公里污水管網,清淤疏通主城區856.15公里污水管網,標本兼治強化污水設施高效運維。對主城區74條黑臭水體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鞏固治理成效。

(七)加強生態修復,維護系統穩定

一是統籌推進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完成25個廢棄礦山工程治理項目,修復面積共1217畝,完成在建與生產礦山修復面積799畝,廢棄非煤礦山生態修復率達到82%。編制全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XX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建立市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庫,擇優推薦項目申報2024年度省級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項目遴選。推動重點區域綠色發展,本年度年完成造林綠化2.92萬畝、森林撫育3.81萬畝、退化林修復2.41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8.62%,森林蓄積量達806.6萬立方米。全年完成補充林地儲備庫建設405公頃,完善《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全年批准使用林地129.22公頃。

二是不斷加大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力度。完善體系建設,編制XX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開展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補劃工作,推動安徽XX青弋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新設新立工作。紮實開展自然保護地排查行動,完成16個自然保護地和重要濕地的排查整治,發現30起有關生態環境問題並完成治理,推動自然保護地、濕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三是持續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加強林木種質資源和古樹名木保護利用,對全市827棵古樹進行掛牌,並對病、危古樹開展保護修復,市本級財政列支20餘萬元用於保護修復的補助。完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體系建設,確定XX市古建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原赭山公園動物園)作為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近一年來收容救護野生動物29種、75頭(只),救護率達到100%,救護成活率達到85%以上。組織開展揚子鱷放歸活動,開展揚子鱷自然保護區長樂片區第4次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放歸揚子鱷47條,進一步恢復和擴大了野生揚子鱷種羣。

(八)加快生態創建,提升文明水平

一是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宣傳。聚焦“3·22世界水日”“6·5世界環境日”“8·15全國生態日”等重要節點,全方位多角度開展環境保護普法宣傳,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眾化傳播。今年8月設立天門山、南陵奎湖生態修復基地,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引導廣大幹部羣眾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

二是着力推進生態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水污染防治資金效益,圍繞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等方向,謀劃青弋江流域六郎段水生態保護修復、繁昌區犁山河水環境生態修復等項目,獲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近2.7億元,推動流域的全面治理修復。積極推進外龍窩湖濕地公園一期、惠生聯圩生態建設一期、長江天門山段鳳鳴湖流域(銀湖、鳳鳴湖、蜻蜓湖)生態治理項目。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大氣污染防治面臨諸多困難。一是結構性矛盾突出,我市鋼鐵、水泥、玻璃、化工、陶瓷等高排放行業多,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現狀短期內無法改變。水泥、火電、玻璃、鋼鐵等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基數大(約佔全市重點企業排放量的90%以上),且呈增加趨勢。二是揚塵污染防治不到位,當前我市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房屋建築、市政道路、交通水利、工業園區改造等工程點多面廣,施工過程因隨階段動態變化和企業不規範作業等,導致“六個百分百”措施難以常態化保持,現場揚塵污染問題時有反覆。尤其是國控站點周邊道路保潔頻次不夠、精細化管理不到位,車過塵起現象多發。

(二)環境應急管理能力亟待加強。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多為兼職,人員配備不足,現場應急處置能力薄弱。應急監測能力不足,不具備同時應對轄區內兩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工作能力。未明確本區域應急狀態下的特徵污染物因子種類和分佈情況。環境應急物資儲備模式單一、儲備主體不明晰、物資品種不全,不能滿足大規模調度應急物資的要求。

(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要再壓實。部分突出環境問題治理時間長、效果慢、反覆大,主體責任單位易出現重整改銷號、輕長期監管等情況,造成整改效果反覆。少數問題整改標準不高,整改不徹底。排查、檢查時存在盲區和漏洞,對於部分已經整改的問題點位,日常巡查管理未能覆蓋到位,集中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時因缺乏統籌性,導致反彈的問題未能被第一時間發現和整治,以致被省級層面曝光。

(四)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壓力較大。我市自然保護地聯合監管機制尚不夠健全,自然保護地監管職責由自然資源(林業)、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水務、交通運輸等部門共同承擔,雖然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但日常工作成果未能全面及時共享,自然保護地統一、有序、高效監管仍任重道遠。當前全市生物多樣性底數不清,對野生動植物、水生生物物種的調查存在區域較侷限、樣本不充分、數據相對陳舊等問題,且全市尚未建立完備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體系和調查監測信息共享平台。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有待提升,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程度還不夠高,在生態文明建設各環節的參與度還相當有限。

三、2024年工作計劃

一是深入抓好大氣污染治理,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重點工作任務。堅持新項目污染物增量與老項目減量的“增減掛鈎”機制,新增污染物排放嚴格執行倍量或等量替代,積極引導新建項目在環評階段採取先進成熟的污染防治技術方案。持續推進鋼鐵行業、水泥行業深度減排,玻璃行業提標改造,完成3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推深做實VOCs“一廠一策”減排機制,幫扶企業持續挖掘VOCs減排潛力。強化重點區域管控,以國控站點半徑1km為核心區域、2km為重點區域,動態摸排污染源信息,嚴控新增排放源,形成長效管控機制。

二是系統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努力實現“長制久清”。進一步強化已治理黑臭水體監管力度,推進“初見成效”黑臭水體向“長制久清”目標邁進。加快推進濱江污水處理廠二期、大龍灣污水處理廠一期二階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完善天門山污水處理廠二期、繁昌縣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無為市城東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設施新改擴建,持續推進市區雨水管網缺陷修復工程(一期)等項目建設。持續開展老舊小區、企事業單位內部污水管網溯源排查,推進雨污分流改造、破損管網修復、雨污錯混接整改工作。組織開展排水管網雨污混接再複核工作,對1864個混接點進行再複核再整治,動態開展雨污管網混接錯接整治,努力實現建成區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處理全達標。

三是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保障土壤環境安全。持續做好“十四五”期間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啟動實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監督檢查,守牢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底線。開展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地排查整治,對農村黑臭水體精準摸排,新增黑臭水體及時上報納入清單,加強對已完成整治黑臭水體的日常管護,消除返黑返臭風險。有序開展2023年度創建的鄉村生態振興試點鎮、村驗收評估工作。組織開展2024年度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培訓班,提升全市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水平。開展2024年度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抽查工作,壓實產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持續推進“一廢一品一庫一重”監督管理工作,強化固體廢物信息化監督管理,進一步推動XX市“無廢城市”創建。

四是持續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有序推進問題整改。緊盯時間節點,確保各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按期完成整改銷號。堅持拍攝市級生態環境問題暗訪片,持續落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曝光整改機制。深入開展各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行動,嚴格排查要求,強化縣市區、開發區自查積極性,加快推動解決羣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健全、落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防止反彈機制,建立問題長效監管機制,形成閉環管理。壓實主體和監管責任,嚴格監督考核,確保責任落實落地。

五是依法加強生態環境服務和監管,提升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爭創各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深化應急聯動機制建設,落實落細流域上下游聯防聯控機制,健全跨部門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分階段、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各類專項執法檢查,加大對環境違法問題的打擊力度。持續落實信訪“清單+閉環”工作機制,堅持落實領導帶案下訪、綠桌懇談制度,深入推進有獎舉報制度,切實化解信訪難題。落實“雙控”措施,持續推進綠色技改,推進服務企業“百分之一”工作法,加快打造綠色製造體系。

XX市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領,持續把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締造美麗XX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