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孔夫子倫理思想的現代文化品格(精選多篇)

欄目: 員工思想 / 發佈於: / 人氣:1.82W

第一篇:孔夫子倫理思想的現代文化品格

孔夫子倫理思想的現代文化品格(精選多篇)

文章標題:孔夫子倫理思想的現代文化品格

孔子的倫理思想,集中地體現在他的“仁學”上。在“仁”的統領下,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規範要求。對其中的精華部分,我們應該自覺地承繼下來,古為今用。孔子的倫理思想延伸到現代商業方面,也有許多可供借鑑的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四點上:一是以人為本,以人為貴;二誠信經營,童叟無欺;三是義利並取,

以義取利;四是富而好禮,仗義施財。這四個方面,集中回答了怎樣經商和經商的目的問題。

孔子的以人為本、以人為貴的思想,體現在貴民、養民、教民、民利、節用、均無貧、使民以時、富民等多方面。《孝經.聖治章第九》記孔子的話説:“天地之性,人為貴。”《論語.鄉黨》記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説的是一次孔子家馬圈失大火,他知道後,第一句話問的是傷人沒有。這在當時4個人才能頂得上1匹馬價格的春秋時代,足見他對人的重視,是他“民貴物賤”思想的具體表現。現代社會的商業管理理論無論如何發展,都離不開以人為本,管理更趨人性化和科學化。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一是取決於企業內部的人際關係的協調,二是取決於對消費者的高度負責。

孔子的誠信思想,是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之一,《論語》、《中庸》等儒家經典,多處見有孔子論誠信思想的記載。做人講信用,被孔子強調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一部《論語》,光“信”字就談及38次,其中24次集中體現了“誠信不欺”的意思。孔子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論語.顏淵》篇裏他甚至説:“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把講信用看得高過生命。商業文明有兩個重要標誌,一是完備的法制,以法行事,二是誠信經商,童叟無欺。近些年來,由於信用的嚴重缺失,禮義之邦的大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中國企業聯合會在“2014年誠信興商宣傳月”新聞發佈會上説,中國企業每年因為信用缺失而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人民幣。中國企業聯合會完成的《中國企業誠信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國內企業每年因為逃廢債務造成的直接損失約為1800億元,企業“三角債”達上萬億元,由於合同欺詐造成的損失約55億元,由於產品質量低劣或製假售假造成的損失約2014億元。面對這樣一個無序的經濟環境,把孔子的誠信思想引入商業活動的全過程,這對於恢復中國商業環境在國際上的形象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從商是為了賺錢,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利潤,是商人天經地義的行為。但是怎樣賺錢,道不同,所折射出的人格也不同。孔子雖然“罕利”,有重義輕利的傾向,但他並不反對利,反對的只是“見利忘義”。他説“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面對物慾,要做到“欲而不貪”(《論語.堯曰》)。他認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孔子提倡要“見利思義”,“義然後取”(《論語.憲問》)。孔子義利並取,以義取利的思想,是我們商業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道德踐履的表現在於自己富了後要慷慨解囊施人,這正是孔子所大力提倡的。《禮記.儒行》記孔子的話説:“分散者,仁之施也。”意思是分散私財,是仁的施予。他還説:“獨富獨貴,君子恥也”,“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貧而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而不可得也;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意思是説,如果自己富裕、顯貴之後,能盡心接濟他人,幫助別人擺脱貧窮,那麼就不會使自己變窮變賤的。這就是孔子“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仗義施財的思想。因此,“經世濟民”、“樂善好施”、“為富而仁”、“仗義疏財”,理所當然地應當成為現代商人重要的文化品格

《孔夫子倫理思想的現代文化品格》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孔夫子倫理思想的現代文化品格。

第二篇:以傳統文化的視角審視中國現代企業倫理

文章標題:以傳統文化的視角審視中國現代企業倫理

中國正面臨着全面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經濟時期。企業轉型是其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特別是國有企業。“明晰產權”,“國有股減持”“股權分治”“股份全流通”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推出;考核指標也不斷翻新:規模利潤股東報酬率eva等等。在企業中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都經歷前所未有的磨

練,特別是思想觀念上的衝擊尤為激烈。從而就產生了意識形態的過渡期,傳統的觀念,價值標準都發生了改變,新的體系又沒有形成,於是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怪現象”,如在企業中衡量會計人員的標準是,做假賬水平的高低;企業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企業原始積累可以不擇手段等等。在社會評價體系中也有了重大變化,男人只分富和窮,女人只分美和醜。為什麼會這樣?這就是生產力的高速發展與意識形態的緩慢滲透而形成的“斷層”。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無非兩條路,一是方面生產力的發展速度;二是加快意識形態的轉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單獨選擇以上兩條路的任何一條,都會出現社會大的變革。只有二者同時兼顧,相互協調才會有出路。這也就是黨中央提出的“物質和精神”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然而,要想真正做到二者的協調發展是非常困難的,僅僅靠批評教育,自我約束,道德規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立法,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規範。所以有很多人就提出了要建立全新的企業制度,為了簡單就照搬西方的企業管理制度,粗暴推行,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拋得一乾二淨,好像只有這樣才是改革,才與國際接軌,才是現代化了。我們現在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是很不夠的,還有很大的侷限性。一説起傳統,似乎就必然與現代對立,其實不是這樣簡單化和絕對化的。

我國傳統文化中許多道理對於現在仍然是適用的。比如説,我國古代儒家和法家關於治理社會的總主張,一個是“德”,一個是“法”。與外國比,我們中國還多了一個“禮”,孔子強調“克己復禮”。“德”着重於自律,“法”強調他律。“德”、“法”、“禮”這三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仍然是今天治理社會的通則。對於現代企業而言,進行企業文化創新時,應該以這三個概念作為座標。“德”就是你這個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法”就是你這個企業的制度。還有一個應該強調的就是“禮”。今天的一些企業注意了制度,卻沒有注意讓企業的員工形成一種很好的習慣,“禮”就是習慣性的制度,不是硬性的制度。“禮”是目前我們一些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所缺乏的一個層面。

從表面上看,“禮”不是一種硬約束,實際上,它對人們行為方式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傳統文化不可能很具體地告訴我們現代企業怎樣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但是,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找到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和創新的基本思路。從“德”、“法”、“禮”這三個概念看,這三個字很簡單,但是,如果把它們的深刻內涵和精神理解透徹了,就可以用它們作為座標來查找我這個企業缺什麼,是缺少“德”?是缺少“法”?還是缺少“禮”?

比如海爾集團從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20年來以年均增長68%的速度,發展到2004年全球營業額預計突破1000億元。其在企業經營管理諸方面不斷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明的優秀成果,逐步培育形成具有海爾特色的管理模式和價值觀文化體系。但對海爾文化的形成作用最大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如,老子的《道德經》有助於企業樹立經營發展的大局觀;《論語》有助於提高和完善經營者的人格修養;《孫子兵法》有助於企業豐富市場競爭謀略。其中海爾堅持走創世界品牌的道路,就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生於無”。在《道德經》中,無形就是靈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關於傳統文化和現代的關係,還可以用傳統文化中那些偉大的理念去審視現代社會的問題。比如説,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對於我們現代社會,不論是搞經濟,還是搞企業,都是很有指導意義的。西方國家以前搞工業化時,沒有考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就走了彎路,工業發展很快,自然環境卻遭到了破壞。這種惡果人們不能承受,現在特別強調保護環境,迴歸自然。從這個角度説,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具有現代意義,關鍵在於我們怎樣把它落實到現代社會的實踐中,落實到企業文化的操作層面。

中國傳統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因此,在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及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既要學習西方制度化管理的優勢,實施組織化、科學化的管理,又要吸取中國傳統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及倫理觀念根深蒂固,至今影響着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取向。沒有文化底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照搬西方的現代管理理論會因國人心理牴觸,其效果大打折扣。但要完全用中國傳統式家庭管理方式管理企業,可能在創業時期有積極的作用,但當企業

第三篇:孝文化與現代企業倫理

淺析傳統孝文化與現代企業倫理(文化)

摘要:“孝為百行之本,百善之先。”在中國傳統主流文化體系中間,孝文化佔了極其重要一席之地。無論是儒、 釋還是道哪一思想體系中,孝都是一個重要範疇。要建立有效的現代企業倫理,借鑑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是不可或缺的。

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孝文化的人格反映,一方面能促使中國人仁愛敦厚、忠恕利羣、守禮温順愛好和平,個人價值服從社會;愛國、重視集體、愛崗敬業。

孝本義源於家庭,最初是一種保持家庭平衡的行為規範。“克諧以孝”《尚書·堯典》,以後內化成某種美德,集中表現為集體主義精神,即為了家庭的利益,家庭成員可以犧牲個人利益。正因此如此,中國家庭成員之間更相互依賴,比西方的家庭更具凝聚力。而這種以家族為本位,強調集體主義的倫理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體現,便是企業內部倫理秩序的形成。

關鍵字:孝文化 企業倫理 忠誠 責任 凝聚力

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擁有自己的文化烙印和精神家園。張岱年先生曾經説:“一個民族立足於世界,必須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才能具有獨立的意識。而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的基礎是對於本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有一定的理解。”中國人歷來把孝視為:人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國家安康之本,同時也是人類延續之本。“中國不僅以農立國,而且以孝立國”,西方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雖然不能説沒有養、敬、愛父母的倫理觀念, 但世界還沒有哪個民族文化像中國文化這樣把孝道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上, 也沒有哪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如此的重視孝道。

文化是檢驗一個企業的最高標準。企業做大可以通過種種營銷、傳播手段實現,但要做強,還得迴歸至文化建設。要提高員工的向心力,加強員工對企業忠誠度,有賴於企業文化建設。而弘揚孝文化,則有利於喚醒員工的積極性,維護企業利益,並將企業視為(本文 來自本站)“大家庭”,責任和團結意識成為共同的行為。321

2陳春花,張春陽 借鑑儒家文化建立有效商業倫理體系 理論視點 張岱年. 晚思集〔c〕.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4. p146 - 147

3楊國樞.《中國人的蜕變》 ,台灣桂冠圖書公司 1998 年版 ,第31 頁。

第四篇: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

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

黃林2014301510052電氣五班

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風靡全球。人們發現,精神文化就像企業機體的神經中樞和潛意識,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企業競爭,實質上將是文化競爭。 長久以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和核心的傳統文化,已牢固地沉澱於中華民族的心理,形成長盛不衰的傳統美德、人格價值及品行修養,激勵着我們承擔起人生責任、社會責任及時代使命。

儒家思想倡導道德文化的合理化,它指出,人之所以區別於禽獸,是因為天生就有良知,有仁愛之心,有道德本性。“三綱”、“五倫”及“八德”,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它賦予整個社會嚴謹的“人倫”理念,強調人際關係秩序化,推行道德倫理、社會規範以及各種禮節,主張建立一個用禮治調節法治的德治社會。儒家思想還要求人們“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約束管制生命個體的言語行為,遵守嚴明的禮制,安於君臣、父子、尊卑的地位,不僭越,不逾矩,以實現那種“天人合一”的社會狀態,和諧而安寧。 現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與儒家思想有極大的淵源。對此,我們不妨探個究竟。 企業文化,説大就大,説小可小。大到包括羣體意識、思維方式,小到一個人的衣着打扮、言行舉止。它是全員價值、需求與行為的共同寫照,所有人都要參與滋育。他們的人生觀——生活目的及價值,職業觀——個人工作的意義,企業觀——企業存在的理由。三者集合,共同構成企業價值觀。企業應當整合不同觀念,形成統一的道德理念及規範,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業文化本質是向善向上的,它塑造的是一個積極向上、誠實守信、開拓創新、恪盡職守、思路開闊、協作分工的團體。《孟子·盡心上》中有語:“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作為一個企業人,不論何時何地,都必須忠誠敬業,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誠實守信,是人人所希望見到的。《禮記·中庸》中也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企業所追求的諸如此類關於人的精神品格和品行修養,無一不是儒家思想的延伸、發揚和創新。

企業文化的力量非常巨大。許多事實證明,優良的企業文化至少有:1、規範力——約束人,從心理上行為上促使員工遵章守紀;2、導向力——號召人,引導人們把個人理想凝集成企業同一目標;3、凝聚力——團結人,人際關係和諧有序,內聚力強,員工精誠合作;

4、激勵力——鼓舞人,提升員工成就感與責任感,激勵他們努力工作。

無可否認,儒家思想也有其侷限性和狹隘性。在其羣體意識範疇裏,人與人有着嚴明的層別,社會具有嚴格的等級化,下一層必須聽從於上一層,上一層擁有決定下一層的生死權。在這種金字塔式的人文思想的影響下,權力絕大程度集中在少數人手裏,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常常致使人治代替法治,官僚主義易於氾濫,各種指令、信息及行動自上而下進行傳遞、貫徹和實施,下一層處於被動局面。這對於凸現企業文化的力量,發揮團隊優勢,是一大障礙。如何辨證對待儒家思想,取之精華棄之糟粕,是至關重要的。

文明空前發展,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仍舊牢牢根植於人的內心,企業經營管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十分深遠。一個企業的文化,只有建立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之上,其精神源泉和

發展動力才能持久。

第五篇:孔子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

孔子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第 1 頁 共 7頁

孔子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

內容摘要:孔子儒家思想中許多重要範疇,如,民本思想、禮治思想、和諧思想、中庸思想、以義取利的義利觀、民無信不立的信譽觀等,在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完全可以,而且已經作為一種倫理規範被吸收到企業經營中,經過調整與現代經濟運行機制相協調。從而豐富發展了利民惠民的經營理念,情、理、法相結合的管理原則,企業經營的適度原則,增強了企業的羣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充實了企業義利共生的盈利觀和誠信至上的信譽觀,這些都是現代企業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注重吸收傳統文化的營養來充實、豐富、發展全球化語境下有中國特色和各自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

關鍵詞:孔子思想;儒家文化;企業管理;企業文化

abstracts: confucius in confucian thinking of many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people of this thinking, thinking at the governance, a harmonious thinking, moderation thinking, just take advantage of the benefits of justice, the letter did not introduce legislation without the credibility of view, in the 21st century modernization drive today, can and have as a code of ethics to be absorbed in the business, adjusted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a modern economy in harmony. so as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 idea of riding out the operation huimin, intelligence, reason and law with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e appropriate business principles to enhance the company's collective sense, and the team spirit and enrich the enterprise-symbiotic benefit of the profit and integrity above everything else blue concept, these are the modern corporate culture an important part.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utritional absorp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rich the rich and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business enterprise culture.

keywords: confucius ideology;confucianist culture;business management;enterprise culture

引論

孔子是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突出貢獻和巨大影響的偉人。他的思想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在世界也備受推崇。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下,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同。在傳統社會,人們重視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仁義禮智信”的倫理之道。在當代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孔子的儒學思想對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對塑造、提煉企業文化同樣發揮着重要影響。被稱為“日本近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倡導“經濟道德合一説”,並著書《論語與算盤》來宣傳自己的經營之道。日本現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著則指出:“日本企業家只要稍有水準的,無不熟讀《論語》,孔子的教誨給他們的激勵影響至巨,實例多得不勝枚舉。”可以説,日本對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研究和應用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不容忽視的因素。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範、發展目標的總和。本文主要討論孔子以仁愛思想① 1

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對打造現代企業文化精神的意義。應該説,孔子的儒家哲學是一種人生哲學,以

闡述做人道理為主,它和現代企業文化具體有什麼關係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簡要地論述。

1、孔子的民本思想與企業“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仁愛思想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範疇,而民本思想是孔子儒家仁愛思想在政治目標上的體現,

其直接目的是得民心,最終目的是求穩定。孔子主張仁愛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治上就

是要統治者關心百姓疾苦,從而達到更好地統治百姓的效果。《論語·顏淵》篇很能體現這種意圖,

魯哀公因為收成不好,問有若有什麼辦法解決用度不足,有若建議他實行十抽一的税率,哀公説,

十抽二,我都不夠用,怎麼能十抽一呢?有若説:“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就是説,沒有千千萬萬老百姓這樣的小溪小河,大江大河就成了無源之水。孔子在《論語·堯曰》

篇中這樣説:“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意思是根據民眾

的利益而去做,這不就是施恩惠而不花費嗎?選擇可以役使人民的事情和時機來役使人民,還有誰

會抱怨呢?在《論語·陽貨》篇中,孔子在回答子張的提問時也曾明確地説:“惠則足以使人。”也

就是説,給民眾以恩惠就能夠很好地役使民眾。這都很典型地説明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就是優先考慮

人民的利益,給人民以好處和恩惠,最終達到更好地役使民眾治理民眾的目的。

民本思想就其實質就是人本思想,企業文化建設也應該注重人的因素,把人放在企業管理的中

心地位。因此,“以人為本”便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徵。李宗紅在她的《企業文化---勝

敵於無形》中指出:“以人為本,服務社會是世界500強企業文化的共識。” 孔子的民本思想對於現

代企業文化建設有兩點借鑑意義:一是對於內部管理來説,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充

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增強企業凝聚力。日本企業管理者就很重視員工的福利待遇問題,儘量為

職工解除後顧之憂,使他們積極地參加生產勞動。這樣,職工的聰明才智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帶動

企業發展。而企業的發展又會進一步促進員工的待遇的提高。二是對於對外拓展市場來説,如何體

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服務最優化的前提下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要求企業在開拓市場的

時候,千萬不能過於短視,在產品性能設計、價格優惠、售後服務等方面要想消費者所想,急消費

者所急,充分考慮消費者利益,真正把消費者當做上帝,當做“衣食父母”。②

2、孔子的禮治思想與企業情、理、法相結合的管理原則

禮治思想是孔子仁愛思想在政治手段上的體現。禮治思想實際上是德治思想、仁政思想。首先,

在孔子時代,“禮”實際上包含了滿足宗法社會需要的政治制度,所以,依禮(制度)辦事是其基本

要求。其次,禮治強調管理上的道德力量,要求為政者正人先正己,在嚴於律己的基礎上引導百姓

向善。所以孔子説:“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也就

是説,道德的規約比起法律的威懾更重要、更有效。在今天市場經濟和法治的條件下,孔子的禮治

思想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法制意識,另一方面,更要提高公民道德水

準,我們現在提倡以德治國不就是孔子禮治思想在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中對法治的一種有益補充嗎?

具體到現代企業管理之中就是企業的情、理、法的管理原則。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講有點牽強附會,

事實上,現代企業文化是由西方學者從來自受孔子所創始的儒家思想長期影響的東方日本的管理實

踐總結概括出來的。所以説企業文化中體現孔子的管理思想是順理成章的。

孔子的禮治思想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就是要一方面要依法辦事,依制度辦事,講原則、講正氣,

另一方面,要講人情味、講人性。在《論語·八佾》篇中孔子是這樣説的:“人而不仁,如禮何?人

而不仁,如樂何?”意思是人如果沒有仁愛,哪還講什麼禮樂。也就是説沒有內在心理情感為真正

憑依,哪還談得上外在形式的禮樂。雖然在這裏談到的“仁愛”的情感度深一些但它終究還是在談

人情人性。“理”在這裏是説道理,是做事情要合理。我認為這“理”是由過去的“禮”拓展來的。

孔子特別提倡“禮制”在《論語·學而》篇中有子是這樣説的:“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

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禮”是孔

子對人對事的重要衡量標準。對這句話朱熹是這樣註解的:“嚴而泰,和而節,此理之自然,禮也。

毫釐有差,則失其中。”依朱熹的註解這裏的“理”和“禮”是相通的概念。都是人們長期生活過

程中所形成的習俗和所認可的道德標準。“法”在這裏是法則、法規的意思。公司員工的行為以及企

業的經營活動不僅要符合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同時也要在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允許的範圍之內。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湯一介認為:中國的企業應當“以法治企業”,“以德教化人”,堅持走使人自

我身心內外和諧的路徑,而儒家以修身為本的人文教化的資源對我們的企業建設便具有不可忽略的

意義。④③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企業間的商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生存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因此,

如何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企業管理者的能力和素養顯得至關重要。要體現情、理、法相結合的

管理原則,除了講人文關懷,關心職工、能讓職工充分發揮各自才幹外,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

《論語·顏淵》篇中孔子在回答季康子的問政時提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誰敢不正?”

意思是説政治就是端正。你率先端正自己,誰敢不端正?他認為為政者以身作則才能獲取信任,進

行管理和統治。在《論語·顏淵》篇中,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意思是你搞政治為什麼要用殺人的辦法?你如果想做好人,老百姓

也就跟着好起來。君子的道德象風,老百姓的道德像草,草隨風倒。在此篇中孔子還提到“舉直錯

諸枉,能使枉者直。”就是説提拔正直的人放在歪邪的人上面便能夠使歪邪的人也改正過來。《論語·子

路》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路問政時説:“先之,勞之,無倦。”意思是説自己帶頭,大家努力就不疲倦。

另外在此篇中,孔子還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自己行為正當,不

發命令也辦得通;自己行為不正當,發命令也沒人聽從。在現代企業,領導者自身行為端正,積極

作出表率,以身作則率先成為企業精神的體現者,也是企業文化塑造的關鍵。

3、孔子的和諧思想與企業的協作精神

孔子主張“和為貴”,《論語·子路》篇還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為貴”就

是勸誡人與人和睦相處。現在我們常説的“和氣生財”大概就有“和為貴”的意味吧!現在很多企

業也很重視企業內部的“和”並煞費苦心地維持企業內的親密和諧氣氛。比如:企業經常舉辦一些

聯誼會和集體旅遊之類的活動。他們的目的在於使公司職員、同事間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精誠團

結。從而形成強大的整體力去與競爭對手較量。這在日本企業界稱之為“內和外爭”。在此,“內和”

是手段,是前提,“外爭”是目的。 “內和外爭”的終極目的則是為了企業的“爭勝”,贏得企業的

生存發展。由此可知,“人和”決不是終極目的。在管理中求和,不是為和而和。一個企業要想在市

場競爭中取勝,離開了“人和”是無從談起的。孔子思想的魅力,在這裏又一次體現出來了。包曉

聞在他的《企業文化》一書中認為:“中國白色家電業的代表榮事達公司就是領會了儒家的“和”字

在商業中的真諦才能從眾多的家電企業中脱穎而出。”利用經營技巧來管理具有感情的人,並運用

感情使他們處於一個和諧愉快的環境之中,這樣公司員工就會積極工作,企業上下同心協力共同創

造企業的未來。對於一個企業來説這是最好的氣氛。但企業氛圍是因人而異的。採用嚴厲管束的企

業內,讓人覺得企業氣氛沉悶;只注重提高利潤的企業,企業內部總是“殺氣騰騰”的。只有當頭

腦靈活的人成為經理,才會企業內部的既緊張又輕鬆的氣氛。當然,“和”的氣氛不僅需要企業領導

者的組織和策劃,同時還需要員工們的個人道德修養和為人處世的方法技巧。這是一門大學問,在

這裏我就不再做過多的説明。我想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和為貴”的精神內涵已經被現代企業充分吸

收並得以巧妙運用於培養企業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使職工具有奮發向上的羣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從而使企業成員形成共同接受的價值觀,這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 ⑤

4、孔子的中庸思想與企業的適度原則

“中庸”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範疇之一。《論語·雍也篇》記孔子的評論説:“中庸之為德也,

甚於矣乎 !民鮮久矣。”就是説,中庸這種道德是最高的了。人們很久沒擁有了。在這裏孔子以“至

德”評定中庸但從他對中庸的理解和運用看,實際體現的是對客觀事物度量分界和矛盾構成及其轉

化的認識。那麼究竟何謂中庸呢?關於“中庸”,後人的解釋也是眾説紛紜,朱熹在他的《論語集註》

中是這樣解釋的:“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並引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

庸。”“庸者,天下之定理。”在這裏,他把“中”解釋為“適當、正好”。把“庸”解釋為“平常”。

但綜考《論語》中孔子的有關言論“中庸”主要指折中、適當、不走極端;即以中為用的意思。這

中間包含着豐富的辨證的觀點。例如:孔子強調:“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惠而不費,勞而不怨,

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等。總的意思是“過猶不及”。這都體現了他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另外在《論語·雍也篇》中,對人才,孔子這麼答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

君子。”意思是説“質樸超過文采就粗野,文采超過質樸就死板。文采和質樸結合均勻才是君子。在

這裏孔子對質樸和文采進行各種各樣巧妙地調節。使其變得完美。這正是孔子所説的“中庸”也是

孔子對政治、經濟領導人要求的最基本的條件。在我們今天的創業和變革時代,“中庸”也是選擇企

業領導人的基本準則。不管什麼企業,都會有長期經營戰略和短期經營戰略的預測,這兩者有時是

相對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領導人就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兩者的矛盾,使其最終達到理

想的結果。在這裏他們運用的就是中庸思想,發展到現在人們對其有更通俗的認識———適度原則。

意思就是做事做人都要恰倒好處。在這裏,“適度原則”不僅是針對企業管理人員來講,公司員工同

樣應該運用這一原則。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堅持中庸原則。抑制感情,掌握分寸,不可以意氣用事,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同時又要講團結而不相互勾結。因為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需要領導和職

工的同心協力,共同參與。

5、孔子的義利觀與企業的盈利觀

所謂義利觀,即人們對求利動機和求利行為的根本看法。是人們的價值觀、理想追求和道德素

質的集中體現。《論語·子罕》篇中有孔子“罕言利”的評價。《里仁》篇孔子提出“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因此很多人就認為提倡仁義道德的孔子是不談“利”的,甚至以“求利”為恥。事實

並非如此。《論語·里仁》篇中孔子曾經這樣説:“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可見,孔子並不反對追求“利”,只是他強調必須以“道”求“利”,反對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利益。

在《論語·述而》篇,他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思就是用不道德的手段獲得財富取

得地位,對我來説,就如同浮雲一般地遙遠而又無緣。由此可見孔子是主張在不違背道德的情況下

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完全可以的。

將孔子的這種觀點運用於現代商業中,就充實了現在的盈利觀。企業建立的目的就盈利。澀澤

榮一在其《論語與算盤》一書中説道:“世上的商業、工業都是為了圖利,不必多言。如果工商業沒

有增加利潤的效能,工商業就毫無意義也沒什麼公益可言。但所謂圖利,如果全為一己之利,根本

不顧他人,那又不然了”。企業經營就是為了追求最大利潤。但是追求利潤必須在道德和法律允許

的範圍之內以正當和合法的手段取得。通過利潤取得的富貴和名譽也是件光榮的事情,這就是我們

商業界所提倡的取利以道的盈利觀。因此,企業在文化建設中應弘揚儒家的傳統義利觀,樹立正確

企業價值觀,形成良好的企業精神。 ⑦

6、孔子的民信觀與企業的信譽觀

“信”是孔子儒家倫理思想中的重要範疇之一,泛指誠實不欺、講信用的品德。講信用、守諾

言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孔子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説,人無誠信,就好比車沒有車轅前的橫木,無法行走。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是無法取得別

人信任的,或許短期可以矇混過去,時間長了終究會被人識破而無立足之地。對於普通百姓是這樣,

對於管理百姓的政府更是這樣。所以,《論語·顏淵》篇孔子明確説:“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就是説,沒有人民的信任,國家是立不起來的。《論語·子張》篇又説:“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

則以為厲已也。”意思是説統治者得到人們的信任後才能統治他們,如還未得到人們的信賴就役使人,

則人們會認為政府虐待他們。《論語·堯曰》篇中“信則民任”的説法,也是這個意思。對於現代企

業而言,“信”就是信譽。取信於民,企業就穩定、就能發展;失信於民,企業就難於有立足之地,

甚至出現危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同樣,信譽對於任何組織而言都是立業的根本。因此,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就變得比產品和價格更重要。

澀澤榮一在《論語與算盤》一書中認為:“《論語》與算盤的結合,就是道德與經濟的結合。”⑧

企業的道德形象、社會信譽和管理效益之間有着必須的聯繫。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主要是

靠企業的誠信來支撐。即商品要貨真價實、質價相當,經營要恪守信用、履行契約、遵守承諾、不

弄虛作假、不坑蒙欺詐。誠信既是一個企業和經營者的經濟生命,也是不斷提高其競爭力的根本途

徑。現代經營者提出“用户至上、信譽第一”的口號,就是向客户提供全面滿意的服務(包括物質

需求和精神需求),這是樹立企業形象和提高企業信譽最有效的方式。

當今,良好的信譽已成為企業開拓並鞏固市場,獲得超額利潤的神祕砝碼,對於企業的發展壯

大起着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眾多著名的大財團和跨國公司都是“以信為本”,靠信譽佔領市場、擴

大市場。重諾言、守信用,言而有信,是衡量一個企業的重要標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怎樣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如何在市場上贏得公

眾的信賴和讚譽。以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這固然需要從許多方面加以努力,但不容忽視的是吸取

孔子管理思想之精華來搞好企業經營管理,則是贏得優勢、謀求發展、走向輝煌的關鍵一招。李嘉

成、霍英東、曾憲辛等儒商利用儒家思想進行企業管理,已經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國內一批有眼

光的企業家也開始注重發崛儒家資源運用於企業管理而初見成效,他們用自己的成功證明了孔子思

想的現代價值。可以肯定地説,孔子思想中有着企業管理可以借鑑的內容,這些內容並沒有因為時

代的變化而喪失其恆常價值。

結語

孔子倡導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吸收

其精華對於建構現代企業文化有着重要的時代價值:這有利於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有利於企業樹立

“以人為本”思想,有利於企業正確處理義利關係,有利於企業正確選擇可持續發展戰略。

儒家文化重人、重信、重義、重情。企業應把誠、信、義、恕、讓等倫理原則貫徹到從商經營

中,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鑄造團隊精神,搞好協作,設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關愛員工,

重視“感情投資”,使其產生“報效企業”的感情和信念。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它

的最大特點是在管理工作中突出精神因素,其核心是建立企業成員共同接受的價值觀。而領導者以

身作則的企業精神體現則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應十分重視人的因素,把人放

在企業管理的中心地位,認為人是管理的主要對象,更是管理的主體,“以人為本”便成為現代企業

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徵。儒家的人本思想,對我們進一步理解和豐富現代企業文化的內涵和本質特徵,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可以為企業在改善領導、團結員工、開發人才、服務顧客、營造良好的企

業內部氛圍、協調內外關係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啟迪。

註釋:

①澀澤榮一(日). 論語與算盤 [m].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頁

②李宗紅朱誅著. 企業文化---勝敵於無形[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4年1月第1版 .

第7頁

③李澤厚. 論語今讀 [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1版. 第41頁

④湯一介. 儒家思想與中國企業家精神[j]. 江蘇: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⑤包曉聞. 宋聯可編著企業文化[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4年7月第1版第347頁

⑥李澤厚. 論語今讀 [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166頁

⑦劉小華.向孔子學管理 [j].網易商業報道.2014年9月29日

⑧澀澤榮一(日).論語與算盤 [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76頁

參考資料:

[1]賀綏世 .論語新識 [m].湖北:武漢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2]孔健.孔子的經營之道 [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5年9月第1版

[3]潘乃樾. 孔子與現代管理[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4年4月第1版

[4]蔡希勤. 半部論語治天下[m].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1996年3月第1版

[5]于丹.于丹〈論語〉心得[m].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11月北京第1版

[6]李澤厚. 論語今讀 [m]. 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7]揚先舉. 孔子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10月第1版

[8]侯憲林. 孔子經濟思想初探[j].寧夏: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

[9]毛鋼.孔子的經濟思想與市場經濟的社會實踐[j]. 湖北: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年第4期總第21期

[10]劉小華. 向孔子學管理 [j]. 網易商業報道. 2014年9月29日

[11]餘秀江 張光輝.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版

[12]劉林平等譯. 領導哲學[m]. 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13]李澤厚. 論語今讀[m]. 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 1998年10月第1版

[14]王恩來. 人性的尋找[m]. 北京: 中華書局 . 2014年4月北京第1版

[15]孔健. 孔子的管理之道[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16]崇尚思. 孔子思想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17]楊伯峻.論語譯註[m].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12月第1版

[18]鍾肇鵬. 孔子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年2月增訂第2版

[19]澀澤榮一(日). 論語與算盤[m]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6年版

[20]lyons,j.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1] f.de.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