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孔子有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6W

第一篇:觀 孔子 有感

觀孔子有感(精選多篇)

看、讀中華史詩《孔子》有感

今天一個機會有幸觀看了本部影片,在這之前對該影片只能稱之為聽説,並沒對其瞭解。在較為宏大的場面背後,可見導演的功底。起初想可能只有像“胡玫、張藝謀”這樣的導演才能較為全面的詮釋《孔子》給予國人的意義,後來印證了自己的判斷。

我是流着淚看完這部電影的,也是在別人不可思議的眼光下看完的這部電影。下面讓我帶你走近聖人,走入一個平凡人,走進感動之中。電影主要講述了:孔子51歲,出任魯國中都宰一直到其73歲病逝這段經歷。並挑選了最有戲劇性的“墮三都、周遊列國、陳蔡被毀等重要歷史經歷。我從中感受了一番聖賢孔子的悲壯之情,每一個故事裏的感人情節:孔子被逐行走於泥濘之中;一碗馬肉湯被大家讓來讓去;顏回跳入冰河中打撈書簡;南子被射穿胸膛;孔子像是感應到的那一幕幕。還原了一個布衣孔子,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一個真實的孔子。我又讀完了它的原創文學作品,之後才寫下了這篇有感而發的文章。孔子第七十五代直系孫、滕陽户掌門人孔健是這樣評價的:一部中日韓三國同步出版的東方聖人傳,一部耗資上億元的中華史詩電影《孔子》。這是一部電影史詩,一部影視小説,也是一本歷史!是一個故事,也是無部哲學;是一部文學之作,也是一本中國文化精神的教科書。

本片一直已仁、義、禮、信、智為主題,闡述了在春秋諸侯爾虞我詐、身為魯國的孔子有家不能回,背井離鄉的畫面,與他的弟子與志同道合的人們一起踏上了十幾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走訪的國家視乎都容納不下他們,可這並沒有動搖孔子傳揚佈道的決心,直至73歲的去世,也沒有在仕途之路有大的作為,可是他所沉澱下來的文化理念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是孔子是聖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片可稱之為國人思想的教科書,我們的社會、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在物質文明的逐步發展,精神文明的配套措施沒有及時跟上的時候正是需要這樣的一種“儒家思想”進行宣傳與發揚的,下面對此片本人認為亮點的部分進行闡述: 亮點一:

影片對白,衞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説,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 如果在當時現實生活中南子真的説出此話, 這是什麼寓意,是挑逗,是勾引還是崇拜孔子呢? 而對於發哥所扮演的孔子好像並沒有做出什麼回答,迴應的是淡定的表情。

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

我覺得回答的很有水平.

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 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

南子:“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

亮點二:

有一組畫面,是師徒經過一個冰面 ,由於冰面斷裂竹簡從馬車上滑落到水裏,孔子弟子不顧個人安危,來挽救竹簡的場面。

愛書如命,保護書籍就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而且境界比這更高一籌。與如今的“要錢不要命”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想在這個場景中,一部分人被感染了,另一部分人被這種行為啟發了,不管下意識的出於什麼樣的心態,都是一種心靈的收穫,也可以稱之為一份很好喝的“心靈雞湯”。

亮點三:

孔子在晚年的時候把自己一生的積累,著書立説,編排整齊的竹簡,蒼老慈祥的面容、心無掛念的去世,導演巧妙的安排下,完成了孔子的結局。孔子為後人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儒家思想體系,也為今後的儒家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引申意義:

我與一個朋友説,吃苦也是一種財富,如果一個人從上下來,到去世一點兒苦都沒有吃過,就太枯燥與乏味了,朋友也較為認同,但像孔子的苦,並不是常人所能夠做到。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基礎,才造就了孔子寶貴的儒家思想。 我們在對比當今,我們當今是不是需要適合現在社會的儒家思想呢?

附:

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歿後,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後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諡“大成至聖先師”萬師之師,夫子也。

第二篇:觀孔子有感

1002511110交通運輸朱勝蘭觀《孔子》有感

電影由孔子51歲時仕官於魯國開始,把孔子在魯國的坎坷仕途、周遊列國時種種的不幸遭遇,以及他晚年返鄉祖國,直至與世長辭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這部電影就像一闋悠遠的古箏曲,把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你被迫離開魯國時,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軀時,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怨恨嗎?你似乎知道這是大司徒的陰謀,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決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聲,是你的心聲麼?努力,不讓眼淚流下,你的心,也變的沉淪了麼?是否後悔當初説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間。”……

望着茫茫無盡的沙漠,你額前的幾縷髮絲輕輕的在飛舞。此時的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麼?是在詛咒那姓季的麼?還是在擔憂自己的未來……顏回來了,你卻不願他跟隨與你,你望着無垠的沙漠,説:“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沒有榮華富貴,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顏回的的話,卻讓你改變了主意,“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內心吧。”這,曾是你對顏回説過的話……

你彈琴數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彈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這荒涼的山谷裏。指尖撫琴,一個個音符飛舞出來,這是否是你想説的話,你那緊鎖的眉頭,是在思考嗎?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在傷心自己的遭遇,還是在……就像南子説的:“人們都只是領悟了孔丘那痛苦,卻未真正體會他那痛苦的境界……”

抱着顏回那冰涼的身體,聽着子路戰死的消息,你,落淚了。你曾經面對齊國幾百乘戰車,沒落淚;在武子台上面對血流成河,你沒落淚;自己被迫離開魯國,你沒落淚……可如今,你卻落淚了.......

透過電影,我們看到的是孔子身上那熠熠生輝的人性光芒——他渴望魯國強大,懷有一腔報國熱血;他機智勇敢,在夾谷會盟中不戰而勝;他關懷弟子,有一顆善良之心、、、、、、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他鍥而不捨,執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儘管孔子的人生處處不如意,但他那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於心的。

理想,是我們人生的航向;理想,是我們人生的旗幟。生活因理想而波瀾壯闊,生活因實現理想的恆心而精彩美麗。但實現理想的道路總是不易的。“彩虹,要經過雷電的激戰才出現。理想,要經過困難的考驗才能實現。”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有重重阻撓,要想實現理想,就必須經過挫折的磨礪。正如古人所説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無論前方有多少荊棘,有多少懸巖,我們都要去穿過,去履踐;無論會經歷多少黑夜,走過多少彷徨,我們都不能害怕,不能倉惶。我們要始終懷着心中的理想,想信花兒總會開放。在千錘百煉之後,在有了鋼鐵般的意志之後,我們才會迎來黎明破曉時的曙光,迎來風雨後的彩虹,迎來勝利的掌聲!

第三篇:觀孔子有感

觀孔子有感

觀看影片是學生喜愛的環節。《孔子》自上映以來褒貶不一,所以一直想要看也沒有花時間去找。這次因着專題學習的要求,跟學生們一起看了兩遍,片子拍的有詬病的地方,但也有觸動人心的場面。也許,是兩千年前的這種精神打動了我們。擷取學生的隻言片語,望所有人都能更深入地去讀《論語》,讀孔子。

電影中的孔子,對我來説,形象豐滿了許多。孔子也是一個人,一個普通的人,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但他與常人不同的是,他有着呢跌宕起伏的一生,而這也造就了他豐滿的思想。

春秋時期,各諸侯王自立稱王,割據混戰,雖説動盪不安,卻也氣勢恢宏。電影中的孔子,在百分鐘的影片中,經歷卻也稱得上是大起大落。魯國執政時的文才武略,魯國廟堂之上討論“墮三都”的明槍暗箭,“夾谷會盟”中的金戈鐵馬,還有孔子與他弟子們的師生之情。

孔子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在魯國,因受季桓子等人的排擠,一枚破碎的玉珏,便使他背井離鄉,遠走他國,與他的弟子們開始了周遊列國的征途,而這次征途,註定了是充滿艱辛與苦難的。孔子師徒行經冰河,冰面爆裂,書籍全數落入河中。孔子最疼愛的門生顏回不忍老師的書冊毀於一旦,奮不顧身跳入冰河救書終因體力不支而離孔子和師兄弟們而去。門生子路為實現孔子的理想,前往衞國為官,不幸衞國發生政變,為了保衞自己的主公而捨生取義,直到戰死的那一刻還未忘記孔子的教誨,君子就是死也要正衣帽。令人歎息,為之淚流。

在外流亡多年,孔子是否也在日夜思念着魯國,也是一隻玉珏,完整的玉珏,把孔子帶回了思念的家鄉。這時的孔子,也許再也無心於政治,回到魯國後便一心教學着書,直到死去的那一剎那。

孔子的一生,埋藏了春秋混戰的一個時代,顛沛流離的一生,早已淡褪了他沒落貴族的氣質,他就是一個人,一個觸手可及的普通人。

第四篇:觀《孔子》有感

前不久,真正完整的看了一遍電影《孔子》。給我留下的感覺是:不華麗,卻很真摯。於是,就在剛才,我又重新細細觀賞了一遍,而這一次,真正讓我重新正視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他對我國深厚文化根基所做出的不可磨滅與取代的貢獻。

電影開篇就用最直接的方式(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向大家昭示孔子畢生所追求的儒家經典思想:禮樂仁和。 孔子生於公園前551年,故事開始的時代背景是公園前501年孔子約五十歲之時,孔子時任魯國中都宰。在當時的魯國,魯定公執政,但是,政權卻掌控在季氏、叔氏、孟氏“三桓”貴族的手中。

當時,大司徒季平子剛死去,用活人陪葬。孔子弟子子路救下季氏家奴漆思弓。面對魯國的法理制度,面對季氏家臣輕蔑挑釁面對“三桓”的壓力,用智慧舌戰羣臣,用“仁者愛人,以禮殺人則非禮也”及“天地間人為貴”的思想,表達了對殘忍陋俗的反對,同時也建議魯定公變古改制,推陳出新。最終在孔子的努力下,國相大司徒放棄了讓漆思弓陪葬。

其實,在電影《孔子》中,藴含了太多知識,看電影的時候,不停的問自己“三桓”是什麼,大司徒是什麼,大司寇又是什麼,當時的時代背景又是一個什麼狀況。也因為能夠寫這篇觀後感,查閲了大量有關孔子的知識,比如,在電影中孔子説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户”, 他對魯定公所説的“講禮儀,知廉恥,有品格”和“選賢能,修信用,賊不作,謀不用”等等表達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大同的思想。

在救漆思弓的故事中,我很喜歡孔子説給羣臣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也很自豪,我把這句話作為我待人處事的信條。孔子告訴子路“見義不為不勇也”充分的體現了他的仁愛。在之後孔子收漆思弓為弟子,別有深意的讓子路拿酒,看到子路以壺代杯飲酒時,説了句“貪杯”,後來在翻閲資料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孔子酒量超凡,據説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等為豪。這也體現了他高尚的品性和為人師表。

接下來的故事是孔子輔佐魯公治國有方,他的執政能力使的齊國感到威脅,並用計使齊魯兩國國君在交界處會盟,實則想借此操縱魯國。孔子在向大司徒借兵不成的情況下,運用卓越的政治手段,致使齊國退兵並且歸還曾經侵佔魯國的失地汶上。

從這段故事中,我深深的記住了孔子説的一句話,“凡文事者,必以武事備之”,我也深深的記住了他的弟子在魯國會盟勝利後,説的一句話,“兵以正合以奇勝”,終於明白,為什麼後人會稱孔子為政治家,也讓我更加欽佩這位聖人的博學多才與儒學的博大精深。

以前總聽人説,“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時候真的是辯無可辨,百口莫辯,因為這句話出自於孔子之口。很多人用“孔夫子都説”來堵眾女性悠悠之口。沒想到在電影《孔子》裏竟然能讓我感受到孔子對女性的認可與讚頌,也擊破了很多人這多年來對這句話的錯誤理解。電影中孔子的妻子在照顧孔子生活起居上的無微不至,讓我看到了五千年文化底藴下中國女子賢良淑德的形象,在給孔子調配寫字用不怕水的黑漆時,也深深看出了女性聰慧過人的另一種智慧。

在之後孔子傳道到達衞國,與衞靈公的君夫人南子相見。在此,我不得不説下我很喜歡周迅,她詮釋的君夫人雖然有藝術色彩,但是一樣從側面體現了孔子對女性的認同與尊重。君夫人的智慧,大氣,讓我映像深刻。在之後與孔子見面時兩人的對話中,孔子説,“從未見過如此好德如好色之人”,南子説“世人也許很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父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如果你真的懂得這其中的真諦,也許你也會像他們一樣淚眼朦朧。

《孔子》讓我從某一角度瞭解到了,聖人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們不但能夠面對疾苦的環境,而且能在這種疾苦的環境裏,依舊堅持信仰,終年如一日。在孔子受到多方的不解與壓制的情況下,最終決定離開故國,周遊列國,傳授儒學,在世人的不解下,依舊克己律己,傳授知識,讓人為之歎服。同樣的,《孔子》也讓我瞭解到當成為聖人的時候,也許已經是最孤獨的人,在遇到南子,面對壓力不得輔佐,然視為知己,惺惺相惜的情懷,都是我為之感動。

《孔子》讓我看一個鮮活的孔子的形象。他有遠大的抱負,面對“三桓”,他決議除之,為國為民;面對齊國給予魯國的壓力,他告訴魯公,“志士仁人寧殺身以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人”;面對弟子的背叛,他痛心疾首;面對弟子的追隨,他衷心相告,“前面沒有平坦的道路,沒有富貴的人生,只有大野茫茫”;面對宋國大司馬桓魁的不禮遇,他依舊氣定神閒,講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以忠孝為本,可以使人道和諧”;面對故國的危難,它摒棄前嫌,讓弟子幫助魯國解救危難;面對前嫌的道歉,他毅然接受。

《孔子》讓我真正走近了孔子,也讓我認識了他無數的弟子,並敬佩有加。子路,路見不平,救下漆思弓,在幫助衞國抗戰時,謹記孔子教誨,直至身亡,都是冠正身直;顏回,面對困苦,告訴師兄弟孔子的教誨,“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孔子畢生心血將赴於冰寒之時,依然在冰冷的海水裏搶救着老師的心血之作,直至身死;冉求,在孔子的許可下,回到故國,解決戰事困難,勝利後不忘懇請恩准老師回國。還有子貢,漆思弓,子羔……

也許,對於這部《孔子》,我並不是在談感想,而是在陳述它的故事,因為,孔子的修為,不是我能夠評論與評價的,入學的博大精深也不是我的三言兩語能夠概括的,面對孔子這位聖人,我從新認識,拿出了十二萬分的敬仰與敬佩。也將用孔子的精神激勵着自己,面對生活的疾苦與挑戰,迎難而上,面對知識的殿堂,不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不驕不躁,不急不殆,在為人處事上時刻都用入學的思想多方位的瞭解與總結,取長補短。

也許這份觀後感不是那麼深刻,但是卻是我將自己對五千年文化積澱所述出的最大感慨與敬仰,同時在博大精深的入學裏,更學會了謙虛謹慎,踏實做人。

第五篇:觀孔子有感

觀孔子有感

《孔子》將在一月二十二號全國公映。今天有幸得以提前看到這部影片,實屬巧合。其實在這部影片開拍之時,宣傳的如火如荼。早已在心中有所期待,但又害怕失望。這也是最近幾年中國所謂的大片使我產生的恐懼後遺症。

兩個多小時的影片,伴着王菲空靈的《幽蘭詩》畫上了句號,可是我的內心卻澎湃不息。胡玫沒有讓我們觀眾失望,她將新歷史主義在電視劇創作中的運用較為完美的呈現在了大銀幕上,為它披上了更為華麗的外衣。這部影片確實感動了在座的我們。

《阿凡達》還沒有看到,準備過幾天看。美國電影喜歡將影片觸角伸向外太空,而中國電影向來喜歡回顧歷史。美國電影喜歡在小人物上賦予我們難以想象的重大責任,而近幾年的中國影視則往往將英雄人物平民化。胡玫導演的《孔子》正是沿襲了這一套路。這部影片的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力派演員的強強聯合:周潤發、周迅、陳建斌的演技是得到觀眾認可的,這裏的實力除了指演員的表演實力以外,還涉及到演員的觀眾羣和票房號召力。周潤發無疑是國際市場最好的招牌。而陳建斌的加入無疑會吸引一大批喜愛他電視劇的觀眾。周迅一直以來靈動的演出也是我們所欣賞的。這些演員在這方面有着一定得優勢,可能這也是從商業角度來考慮,而這無疑是成功的。

二、出人意料的虛構情節:這部電影最明顯的虛構有兩處,一是子見南子,二是顏回之死。這兩個情節設置是在孔子開始周遊之時。這部分給我們觀眾帶來了極大地新鮮感和震懾力,但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論。在這個聖人身上我們能否虛構,是否應該完全依照史實。歷史學家、哲學家和孔子的研究者們必將提出質疑。但電影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科教書,畢竟它們在誕生之初就要面對殘酷的市場考驗。這是個無法調和的矛盾體。電影的前半部分“拯救小奴”、“夾谷之盟”、“墮三都”三件事銜接緊密,絲絲入扣,敍事的節奏張弛有度。後半部分如果沒有這些虛構的情節,單講其流浪經歷之地,未眠太過單調、拖沓。於是,在綿綿無期的流浪途中,插入了曖昧卻不失調劑的“子見南子”,但導演也只是讓這種曖昧不明的氣息“發乎情止於禮”,並未大肆渲染、誇張出格。其次是顏回之死,漫漫白雪之地,拳拳赤子之情,喪失愛徒之痛。

三、凡人孔子,聖人孔子:孔子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地位及其崇高之人,但我們對其的印象總是模糊不確定的。腦子裏殘存的只是學生時代的記憶。電影版《孔子》讓我們瞭解了一個未曾被我們所知道的孔子。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個學者,文人,但在電影中卻通過“夾谷之盟”、“墮三都”等給我們觀眾呈現了一個滿腹抱負的政治家、謀略家。孔子的形象更為豐滿化。這部電影是從孔子壯年時期開始講述,前半部分通過三件典型的事例反映了孔子壯年時期的激情滿懷,鬥志昂揚的出世情結。這和周遊列國時期落魄如喪家之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電影結尾曲《幽蘭詩》更是直接的契合地表達出了孔子如幽蘭一樣高潔品質。無論是小奴隸,還是南子、顏回,都是在側面的烘托出他的智慧、師德。同時,後半部分灰暗陰冷的色調與前半部分較為明朗、大氣的草綠、土黃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給整部影片蒙上了一層濃重的悲劇色彩。孔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出世思想無疑是後半部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個聖人的身上我們不禁有了悲天憫人同情。

四、趙氏招牌:趙季平的音樂魅力我們在《大宅門》以及老謀子的影片已經見識過了。在這部有着人物傳記性質的影片中也沒有讓我們失望。音樂時而激情昂揚、時而磅礴大氣、時而輕快活潑、時而壓抑憂傷。

當然,把孔子後半生的成就通過一部電影來表達,有時難免力不從心。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交戰時的特技讓我們想起了《英雄》、《赤壁之戰》。有着太多的相似之處。難免會招致觀眾話柄。

最後用孔子在電影中總結陳詞的一句話“因為《春秋》,後人瞭解了我;也因為《春秋》,後人誤解了我”——因為電影《孔子》,我們瞭解了孔子;也因為電影《孔子》,我們誤解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