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訓是實現企業創新的途徑(精選多篇)

欄目: 員工思想 / 發佈於: / 人氣:2.37W

第一篇:培訓是實現企業創新的途徑

培訓是實現企業創新的途徑(精選多篇)

文章標題:培訓是實現企業創新的途徑

[找文章到☆好範文 ()一站在手,寫作無憂!]

“培訓是最大的福利”,但只有認識統一了,才能將培

訓工作落到實處,並持之以恆,否則,只能説起來激動,聽起來感動,實際中不動,使培訓工作流於形式,或將培訓工作當成口號與業務發展孤立開來。

為了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針對部分幹部員工認為培訓是搞花架子,培訓是上級公司的事,基層公司只要有業務保費就行了的片面思想,展開討論。

強化培訓是實踐公司理念的客觀要求

經過討論,幹部明白瞭如果沒有培訓,公司的管理就會斷鏈,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就無法通過員工的言行去傳播去實踐,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培訓,讓每個員工的思想行為都達到了天安公司每天晨會上所訓導的“政治堅定,富於理想;敬業愛崗,忠於職守…”的要求,只有每位員工都胸懷建設一流財產保險公司的大志,才能紮根天安,艱苦創業,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培訓是實現創新的有效途徑。

如果不加強培訓,就不能提供專業的服務,就不能在與同業的競爭中,脱穎而出,走一條輝煌的成功之路;企業一方面模仿成功企業的先進經驗,一方面不斷地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培訓是實現模仿與創新的有效途徑。所謂的培訓,也就是有目的幫助員工有效的學習,以提高思想認識,修正行為,高效工作。只有通過培訓才能快速做到知己知彼,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與時俱進,領先同業。

如在開業初期,員工在展業時,大多與同業公司比保費,比返還費率,埋怨公司的產品與費率不如同業。針對此情開展培訓,一方面介紹各家保險公司車險經營的盈虧形勢;介紹車險作為財險公司的龍頭險種,其業務經營質量的好壞,對於公司穩健發展的重要性;以實例介紹剖析。另一方面站在總公司的高度,堅持精細化管理,堅持效益前提下的發展,對於保障公司、股東、員工利益的重要性。員工們明白了道理,理解了公司的用心良苦,員工們不再搞“內訌”,而是轉向全力對外。藉此機會又開展條款與技能的培訓,加強與同業條款進行比較,教會業務員必要的話術,揚長避短,在推介車險業務時,談本公司的優勢,談公司優質的售後服務,同時,宣導在公司品牌規模有限的情況下,客户選擇天安投保,主要是選擇業務員,提升業務員艱苦創業的積極性和榮譽感。

精心安排是做好培訓的保證

在安排培訓計劃時,堅持培訓為業務發展服務。

1.培訓計劃安排周密

在培訓計劃的安排上,他們堅持要符合因時、因人、因崗施教的原則。所謂因時施教,即公司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培訓的課題重點是不相同的、是循序漸進的。所謂因人施教,即根據員工的入司進程和文化業務水準的不等,區別施教。對新入司的員工,側重培訓公司文化和條款制度;對新盟同業,則更多培訓公司的經營理念和專業化管理技能。所謂因崗施教,即根據每個員工工作崗位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能和應知應會的培訓。

2.培訓辦班精心組織

培訓計劃在制定前,會對培訓需求進行調查摸底,在計劃制定時充分考慮被培訓人員的情況,擬定培訓計劃。培訓前,培訓講師要提前做教案准備,並準備必要的講義材料發給學員,供學習時參考。考慮到培訓效果,還將培訓時間大多安排在晚上或週六,以保證學員能安心學習,避免和業務工作直接衝突。

3.培訓考核嚴格要求

為了保證培訓紀律,每次培訓,行政人事部會對培訓內容時間提前預告,培訓前點名,培訓後簽字。對無故不參加培訓者,除予以通報批評外,還按規定進行必要的經濟處罰。培訓後,對培訓的知識,或進行當場考試,或佈置思考題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上交。將員工在培訓中的表現和考試成績納入人事考核範疇,作為員工轉正、晉升、晉級的考察材料。對考試成績不合格者要求其參加補考,直至合格。培訓結束後,行政人事部也向學員發放培訓評議表,對培訓講師的授課內容、形式、效果進行評議,並徵求改進意見,藉此不斷地提升培訓質量。

突出重點是抓好培訓的關鍵

1.突出公司企業文化的宣導

天安企業是一面旗幟,從四面八方相聚,好比一艘巨大的龍舟,每人都是一名槳手,每個員工都必須明確企業發展方向,才能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學習《天安之道》,瞭解公司的發展方向,將個人的行為發展與公司的發展目標一致起來,正確處理公司、員工、客户之間的關係,努力做到公司對員工負責,員工對企業忠誠,企業對客户誠信。

2.突出法律法規的教育

依法合規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員工們及時接受法律法規培訓,由於法律法規的及時

第二篇:淺談企業技術創新的途徑

淺談企業技術創新的途徑

毛澤明

2014-1-28 10:12:47來源:《北方經濟》2014年第4期下

摘 要:技術創新對促進企業以及行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發展,近年來許多企業結合發展實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並參考大量文獻,分析技術創新的內涵與分類,以及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途徑,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企業,發展,技術創新,途徑

一、技術創新的內涵

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明確提出:“技術創新是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點或中間環節,它既是一種技術行為,也是一種經濟行為。”將技術創新確定為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把一種新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和技術能力,使企業生產活動市場化。因而技術創新強調它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過程,突出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應用。

另外,企業應緊密依託市場來進行創新活動,將從創新構想的形成到創新成果的應用,並最終實現創新成果市場價值的全過程始終與制度創新、觀念創新和管理創新相結合,使技術創新真正成為企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技術經濟活動。

二、技術創新的分類

技術創新涉及企業活動的所有方面,根據其應用場合的不同,可分為四類:一是產品創新,目的是改善或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滿足顧客需求;二是過程創新,目的是改善和創造企業活動中的某一過程,包括工藝過程和業務過程;三是市場創新,目的是改善和創造更好的方法,以利於企業與顧客(用户)交流和溝通,提高市場佔有率;四是管理創新,目的是改善或創造更好的組織環境和制度,使企業的各項活動更有效。例如,知識管理、創新管理和變革管理都是管理創新的範疇,管理創新會影響其他的創新。

三、技術創新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技術創新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着密切關係,企業技術創新不僅決定着企業技術發展的具體行為,也決定着企業的命運。企業能否正確選擇並貫徹實施合適的技術發展方式,不僅是企業能否順利實現技術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企業能否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國內外實踐表明,技術創新不僅能促進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且還必將對企業所從事的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回顧起來,一些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突破和成功的商業化,對企業的發展乃至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起着十分關鍵的作用。通用公司貝爾實驗室之於通訊產業,福特公司之於汽車製造業,美孚、殼牌公司之於石油勘探開發產業,ibm、英特爾、微軟公司之於計算機產業,都是技術創新引領企業發展和產業興盛的典型案例。這些企業的重要技術創新活動,不僅促進了企業本身的跨越式發展,而且推動了工業化的歷史進程。

四、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的途徑

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的途徑大致有兩條:一是自主創新;二是模仿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和再開發,實現二次創新。

從全國企業的現實條件來看,主要途徑應是引進再創新。即使是國外大企業,由於一個企業的技術不可能都居於領先地位,往往也採取先購買其他公司的專長技術,進而再創新的策略。企業創新活動的具體形式,因企業而不同,如建立研究與開發機構、實行產學研合作、組建創新聯合體等。近年來温州民營企業中出現的組合創新,也是一種好形式。這種形式是以有創新需求的企業和有創造精神的企業家為主,從獲取信息、選擇產品着手,尋求技術源,把技術、資金和生產條件組合起來進行技術開發,完成創新過程,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

五、對中小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建議

1.加深對技術創新作用和意義的認識,全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

加強地方科技工作,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為黨和政府增強自身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牢記執政黨的使命,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戰略落到實處。科技創新工作需要上下左右再認識再提高,科技創新工作要再務實再發展,科技創新工作要再扶持再推進,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轉變觀念做好服務工作,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好的平台。

2.加快建立企業技術創新制度

實行規範化的公司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全面落實“產權清晰、權責明

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結合各自實際大膽制度創新,實行股份制,組建公司集團對於非公有制企業,同樣存在理順產權,建立現代化制度的問題。公司要按《公司法》改制後成為規範化的責任公司,方可能獲得來自有關部門的擔保、風險金和個人風險投資。企業改制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中心,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促進企業可續發展。按照這一總體思路,在企業改革問題上應堅持以下幾項原則:一是產(股)權是收益分配的根本,分配製度是對產(股)權制度的完善和鞏固,是為了提高企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二是與其説改制是為了切割存量,毋寧説是為了規範增量。改制不是分家,而是着眼於公司發展。

3.營造企業創新文化氛圍

要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技術創新文化,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需要創造一種容許偏離常規、容許存在沒有根據的見解,允許團體內存在不同工作方式的氛圍,企業家也應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深刻的危機感。第一,要培養合格的職業經理人,強化企業家創新精神,力求完全融入企業創新文化。第二,要培養員工作為企業經營者、擁有者的意識。第三,要形成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創新理念。深植於企業全體成員中自上而下的時刻創新的價值理念和高度的創新能力,能更好地營造出充分發揮知識和智能效率的企業創新文化氛圍,從而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形成特有的競爭實力。

4.健全創新的管理機制

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需要在整個企業中建立一個有效的鼓勵創新的機制,廣泛聽取員工的合理化建議,擬訂獎懲和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

創新意識,增強企業的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企業的性質和規模、產品的結構和業務過程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創新管理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鼓勵創新的管理機制可通過以下措施和途徑初步形成:一是擬訂企業創新的評價體系,制訂評價創新的標準;二是將信息管理部門改組成知識管理部門;三是將合理化建議制度化,列為企業的日常工作議程;四是定期舉辦創新研討會和培訓班。五是建立創新獎懲和考核評價制度。

5.落實知識保護制度機制

知識產權是企業的一項資產,它在未來能給企業帶來價值。許多企業的成立和發展正是以產品服務或生產工藝的創新為基礎的,這些創新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存之本。這些創新形成的知識產權一旦失去,不但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競爭優勢,甚至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創業企業知識產權的維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防止自己的知識產權被別人侵犯;二是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創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及成果就會被仿製,在市場競爭中就無法取得競爭的比較優勢,尤其對初創企業來説,泄密將斷送一片市場,甚至斷送企業本身。

6.形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

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是運用市場經濟手段促進產學研結合的一次嘗試,是一次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種政策工具,營造有利於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良好政策環境,結合有關政策、規定的制定和實施,研究制訂引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發展的其他政策和措施。二是要深化資源配置改革,結合重大專項以及“十二五”重大項目的實施,對研發活動予以優先支持;結合科研基地、重點

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對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予以支持。三是要疏通融資渠道,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金融的支持等。

六、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技術創新是企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技術經濟活動,決定着企業的命運。技術創新不僅能促進一個企業發展壯大,實現企業本身的跨越式發展,更會推動工業化的歷史進程。

(作者單位:內蒙古集通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第三篇:淺談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淺談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鄭本祥

2014-2-25 11:13:29來源:《中外企業家》2014年第11期

摘要: 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中介環節,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對於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提高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通過借鑑和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為企業帶來嶄新的管理視角和發展思路,推動了企業管理創新進程,我國企業經營管理落後的局面有了較大改觀,湧現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較高、技術研發能力較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企業。但也應看到,隨着我國買方市場的形成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一些企業尤其是從事競爭性產品生產和加工的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市場拓展上,相對疏於內部管理,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在新形勢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高度重視管理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中的作用。只有讓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協調發展,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關鍵詞:企業 管理創新 途徑

一、當前企業管理面臨的問題

1.缺少良好的創新制度

我國企業目前存在產權制度模糊、產權主體不到位的問題,內部人控制問題

明顯;對於私營企業,家族色彩濃厚,家族式管理問題突出,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這些問題成為企業發展的制度瓶頸。建立產權明晰、政企分開、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是中國企業制度創新的方向。

2.缺乏良好的創新環境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創新成本高等多方面原因,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受到制約,尤其是在市場化水平較差的地區和行業。創新力的不足制約了中國企業的發展,在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國仍只佔少數席位,並且位居其中的多數還是一些居於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其中仍不乏只是以規模而不是以建立在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的核心技術取勝的企業。

3.缺乏創造性的管理戰略

一些企業的戰略目標常常和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發生偏離,往往把其他主體對企業的要求作為奮鬥目標,最常見的是對規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中國是一個具有較長計劃經濟歷史的國家,企業的產品數量以及企業的產值往往是企業地位的象徵,企業的規模越大,產品數量以及產值就會越高,這往往成為企業家獲取政治資本的依據。還有就業的壓力,政府往往希望企業僱傭較多的員工、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能以消化改革內在的矛盾。

二、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1.戰略創新

實行全球化戰略,不僅要有利用國際資源、佔有國際市場的戰略意識和雄心壯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發展戰略和策略。首先,要面向全球開發與配置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資源。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風險來配置資本;根據不同地區技術發展水平和優勢來組織技術開發;根據不同地區文化水平和企業需要來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其次,建立一套基於國際分工協作的高效生產體制。越來越多的企業改變了以國內生產為主,海外生產為輔的傳統經營方式,力求建立各種形式的海外生產基地。

2.技術創新

現代企業技術創新就是為了求得利潤最大化,企業進行技術研製與開發,合理實施技術改造,發揮技術優勢的創新活動。在信息時代,企業之間的分工將主要取決於企業之間的技術優勢,而非資金優勢和資源優勢。技術開發引導着市場需求,技術變遷決定着企業產供銷流程體系和企業產業的發展方向,技術創新成為企業贏得市場份額的根本途徑。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制高點。因此,現代企業技術創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內部運行機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環境。在外部環境方面,國家應該對技術開發研究給予經費投入,對高技術企業給予適當優惠政策,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建立穩定的政策支撐系統。就企業本身來説,必須有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創新能力,有可產業化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技術項目;同時有對引進高技術產業項目進行創新的能力。

3.組織創新

國有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的特點和生產的要求合理設計管理組織,改變傳統的組織結構,按照精簡高效、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來構架新的內部組織結鈎,精

簡不必要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加強市場管理、生產管理和技術研究開發管理機構的力量,強化生產過程前的市場研究、經營決策、技術開發和生產過程之後的產品銷售、用户服務、廣告宣傳等經營職能,使組織結構具有高度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隨着業務流程的信息化,企業可以削減中間管理層次,使管理組織結構由原來的高聳型結構向扁平型結構再造,這樣使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管理效率。

4.決策創新

決策管理是關係到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過去企業的決策管理多是靠經驗和主觀判斷,而現在則不同。面對錯綜複雜、瞬息多變的經營環境,企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系統,從而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為信息是現代企業的神經系統,是企業科學決策和及時應變的依據。所以,建立靈活準確的信息系統是企業決策管理創新的主要內容。

5.理念創新

企業在學習和創新中應該具有一個務實的態度,未必只有搞出高科技產品才算創新,也未必只有知名企業的管理模式才值得學習。企業應該把學習和創新看作是不斷提高企業能力的手段,看作是不斷滿足市場需要和適應社會變化的手段。最後,企業的學習和創新不僅僅是企業成員的個體行為,更應該是企業的整體行為。例如,為了提高企業成員之間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就需要讓企業成員具有一定的共同知識,因為共同知識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而這些共同知識的構建應該是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學習的重要目的。再例如,企業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企業中個別成員提出的新想法能否被其他人所重視,能否轉變成企業的決策,並且被企業成員積極地執行。這些都需要企業成員具有願意接

受新物、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更新自己的創新理念。

三、結論

企業要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取得主動,必須注重學習研究國內外管理的新思維和趨勢。在引進吸收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需求,適應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實際經驗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有選擇地、靈活地、“權變”地加以應用,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管理創新。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實質上也正是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加以吸收應用的過程。管理創新的靈魂是管理思維的變革,只有不斷地創造和擁有新思想、新概念,企業管理才能常變常新,創造輝煌。

參考文獻:

[1]黃人傑。企業管理創新的內容與方法[j].現代管理科學,2014,(1):79-81.

(作者系高級經濟師)

第四篇:淺談企業管理創新的要點和途徑

淺談企業管理創新的要點和途徑

薛瑞豔

摘要:面對日益變化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特點,企業只有通過管理創新,創造新價值,才能立於市場不敗之地,只有不斷進行管理創新,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才能得以取勝。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途徑

1 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

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中介環節,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對於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提高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不僅總體科學技術水平比較落後,企業管理也比較落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也被陸續引入,我國企業經營管理落後的局面有了較大改觀,湧現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較高、技術研發能力較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企業。但也應看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隨着我國買方市場的形成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一些企業尤其是從事競爭性產品生產和加工的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市場拓展上,相對疏於內部管理,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2 企業管理創新要點

2.1 企業管理創新必須立足自身

實際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作為生產力核心內容的科學技術,其創新和發展必然要求作為生產關係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管理為自己提供最有效的發展形式。無論培養選拔科技人才、加大科技開發投入、加強科研設施建設,還是培育企業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高度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都要通過管理觀念的創新、管理方法的探索、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證。由於管理科學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我們在進行企業管理創新時可以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但國外企業管理理論中的制度前提和人性假設與我國的國情、社情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抄照搬,必然導致“水土不服”。

2.2 企業管理創新重視戰略管理

戰略謀劃是企業的靈魂,戰略管理關乎企業的發展方向。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知識經濟興起所帶來的外部環境深刻而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所面對的世界“超級隊”——跨國公司的挑戰,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在戰略創新方面下工夫。企業戰略創新首先是指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要着眼於全球競爭。今後企業的競爭態勢將是國內競爭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國內化,因此,任何企業的戰略都必須放眼全球;另外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要在捕捉外部環境機遇的基礎上更多地立足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核心競爭力也叫核心專長,就是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優勢資源。今後企業的競爭主要是圍繞培育和形成核心競爭力來展開。培育和形成核心競爭力必須適應企業外部的環境因素,如顧客價值,競爭者和替代品的變化。顧客價值是指產品或服務提供的效用多少。面對變化了的顧客價值,應採取的措施是重新選擇與核心競爭力相匹配的經營環境和業務領域,避開變化

了的過客價值;不斷建立新的核心競爭力,預測、跟蹤並滿足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面對經濟全球化、貿易壁壘減少帶來的企業競爭對手數量增加與規模擴大,企業必須及早確立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以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持續發展。面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脅,企業必須不斷創新競爭方式和運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競爭力方面有突破性。

3 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

3.1 思維創新

企業管理創新的靈魂。企業管理思維模式的創新就是企業為了取得整體優化效益,打破陳規陋習,克服舊有思想束縛,樹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思維創新直接地表現為一種創新性思維活動,企業價值觀念和企業經營的創新,它深刻地影響企業的行為和效益,是企業管理創新的靈魂。思維創新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模式,即濃重的小生產意識、經營理念上的“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在組織管理上的“等”、“靠”、“要”,意識、管理決策上的“一言堂”、“家長制”作用。其次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要求,建構全新的思維觀念,即着眼世界振興民族經濟的使命感和機遇感、培育和維護企業形象的cis意識、嚴格成本觀念和全面質量管理觀念、確立名牌戰略意識、強化危機管理觀念、競爭意識;樹立以人為本、“顧客即上帝”的現代文明經商觀念等。

3.2 技術創新

企業管理創新的基礎。現代企業技術創新就是為了求得利潤最大化,企業進行技術研製與開發,合理實施技術改造,發揮技術優勢的創新活動。在信息時代,企業之間的分工將主要取決於企業之間的技術優勢,而非資金優勢和資源優勢。技術開發引導着市場需求,技術變遷決定着企業產供銷流程體系和企業產業的發展方向,技術創新成為企業贏得市場份額的根本途徑。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制高點。因此,現代企業技術創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內部運行機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環境。在外部環境方面,國家應該對技術開發研究給予經費投入,對高技術企業給予適當優惠政策,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建立穩定的政策支撐系統。就企業本身來説,必須有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創新能力,有可產業化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技術項目;同時有對引進高技術產業項目創新能力。

3.3 組織創新

企業管理創新的關鍵。現代企業組織創新就是為了實現管理目的,將企業資源進行重組與重置,採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組織結構和比例關係,使企業發揮更大效益的創新活動。企業組織創新是通過調整優化管理要素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資源的配置結構,提高現有管理要素的效能來實現的。作為企業的組織創新,可以有新的產權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機制,公司兼併和戰略重組,對公司重要人員實行聘任制和選舉制,企業人員的調整與分流等。組織創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真正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企業的組織創新,要考慮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要對未來的經營方向、經營目標、經營活動進行系統籌劃;要建立以市場為中心的市場信息、宏觀調整信號及時作出反應的反饋應變系統;要不斷優化各項生產要素組合,開發人力資源;在注重實物管理的同時,應加強價值形態管理,注重資產經營、資本金的積累等。

3.4 制度創新

企業管理創新的保證。現代企業制度創新是為了實現管理目的,將企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分配方式、經營觀念等規範化設計與安排的創新活動。制度創新是把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活動制度

化、規範化,同時又具有引導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創新的最高層次,是管理創新實現的根本保證。企業制度創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種更優的制度安排,調整企業中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關係,使企業具有更高的活動效率。

企業管理創新應是一項包括管理思維變革、管理行為改造和管理效果追求三大內容的複雜系統工程。其中,管理思維變革是前提,管理行為改造是主體,管理效果追求是標誌。這三項內容各具特色又相互呼應,緊密聯繫,形成有機體系共同作用於整個管理創新過程。管理創新的靈魂是管理思維的變革,只有不斷地創造和擁有新思想、新概念,企業管理才能常變常新,創造輝煌。因為管理行為是管理者履行管理職能、從事管理活動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所以,管理行為的改造是管理創新的主體。企業管理行為的改造應着眼於組織行為的改造、經營行為的改造、財務行為的改造、管理方法的改造。管理是人類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管理效果是管理創新的標誌。管理創新的全部活動和整個過程,最終的落腳點都要放在這一點上。

第五篇:企業管理創新的現實途徑

企業管理創新的現實途徑

■ 國家經貿委 鄧志雄 劉德恆 馮春 宋和乾

01-10-15 上午 10:08:12

隨着“十五”計劃“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思想的提出,信息化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而隨着中國加入wto,信息技術將是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並獲得發展的有力武器。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一份報告顯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有三種途徑:信息產業、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改善企業管理,這三者對gdp的貢獻的比例是8∶12∶13,與前兩者相比,第三種途徑投入小,見效快。中國的實際情況也基本類似,由此可見,企業信息化將是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策略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國內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情況卻並不樂觀,和先進的(來源本站:)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一份對國內5075户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只有14.1%的企業已經或正在實施erp。

作為大型企業的國家主管部門,國家經貿委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動企業信息化工作,那麼在新的形勢下,國家經貿委如何看待目前信息化建設的方向、策略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自從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以來,經貿委在企業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後現場考察了30多個軟件公司在13個省區市的近50個用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情況,獲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國家經貿委撰寫了一份促進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調研報告上報給國務院,國務院對此非常重視。同時,經過認真總結,長期深入企業實際的經貿委綜合司鄧志雄副司長等同志,以學者的眼光,把考察的心得進行了綜合和提升,簡練為企業管理信息化abc,較為廣泛、深入地反映和概括出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問題、對策和方向。另外,國家經貿委近期推出了一批企業財務管理軟件應用的典型案例,並準備向更多企業推廣。

以上所有材料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構成了我國企業信息化的鮮活畫卷。為了讓更多的企業用户、應用軟件廠商、企業信息化有關主管部門、業內專家學者等相關人士瞭解這些材料,互相學習,進一步推動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本報將與經貿委合作開闢“企業管理信息化典型案例”欄目,將上述材料進行精采精編,分期分批刊登,並請相關領導和專家點評。相信企業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啟示!

如何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怎樣以信息技術改善企業管理?這是新世紀經貿戰線工作中帶有緊迫性的戰略課題。國家經貿委為此對國內外30多個軟件公司在13個省區市的近50個用户企業進行了現場調查。

企業管理信息化成為

優勢企業搶佔的制高點

隨着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國內各類管理軟件公司也迅猛發展。

將it技術應用於企業管理,西方國家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從20世紀60年代的物料需求計劃(mrp),到七八十年代的製造資源計劃(mrpⅱ),再到90年代的企業資源計劃(erp)以及供應鏈管理(scm)和客户關係管理(crm),它們花了將近40年的時間。到目前為止,世界500強的企業中80%都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使用了統一的管理軟件。可以説,企業管理信息化已徹底改變了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管理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它們的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成為各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備利器。

自90年代以來,我國部分優勢企業也紛紛引入國外erp的理念和思想,針對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資金散亂、周

轉緩慢、信息失真、監控滯後等薄弱環節,在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信息網絡系統,使企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綜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湧現出了一批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優秀典型。其中,既有行業性的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從上到下即時穿透查詢的統一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又有區域性母子集團的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在資金預算、結算、監控上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既有山東東阿阿膠集團、河北滄州化工集團等流程型的erp系統;又有南京輕工機械廠、江淮汽車公司等離散型的erp系統;還有上海申銀萬國證券公司、北京城鄉商貿集團、廣州醫藥公司等金融、流通類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既有如江南造船、洛陽軸承、長安汽車、新疆特變公司等不少應用國內管理軟件取得良好成效的老國有企業,也有如海爾、聯想、華為、完達山、三菱電梯、紅桃k集團等利用國外軟件不斷提升管理水平的新興企業。另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14年8月~10月對5075户企業的抽樣調查,已有14.1%的企業已經或正在實施erp系統。這些企業通過實施管理信息化,優化了管理流程,規範了管理程序,細化了管理對象,強化了管理力度,實現了資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監控,減少了決策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一般都能使勞動生產率提高10%~30%,庫存降低30%~60%,流動資金週轉速度提高了60%~200%,新產品開發週期縮短70%,報表週期縮短90%以上。

隨着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國內各類管理軟件公司也迅猛發展。2014年,國產通用企業管理軟件銷售額達25億元,已連續六年遞增40%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管理軟件公司已有40多家。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理軟件正日益走向成熟,其管理功能已能實現企業內部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與工作流的集成與綜合,並開始對供應鏈和客户關係進行管理; 在管理深度上已越過按台件、部件、零件核算成本階段,進入按工序核算和控制成本的新時期,並由事後核算轉入事前預算和即期監控。用友、金蝶、安易、浪潮、新中大等傳統財務軟件正迅速轉型為綜合性管理軟件。金思維、利瑪、和佳等erp軟件的模塊功能正在迅速追趕國際先進軟件的水平。珠海遠光、華夏新達、浪潮、利瑪等軟件公司還分別在電力、化工、石油、汽車等行業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系統解決方案。

企業管理信息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於阻力大、難點多,實施過程充滿艱辛,在不少企業取得成功的同時,也有一些企業走了彎路。

實施企業管理信息化是一場深刻的企業管理革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觀念、機構、流程、機制、習慣的改變和企業內部各種利益的調整。由於阻力大、難點多,實施過程充滿艱辛,在不少企業取得成功的同時,也有一些企業走了彎路,而更多的企業則尚在觀望,害怕風險,裹足不前。總體上看,我國的企業管理信息化還存在以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1.缺乏引導和培訓。什麼是管理信息化?它在我國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跨越式發展戰略中有何地位?它對全面深化企業管理有何作用?它對企業改革和觀念更新有何要求?它對企業競爭力有何影響?它對企業效益有何貢獻?企業、政府、社會在企業管理信息化過程中各自應承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未通過廣泛的培訓和宣傳教育解決好這些基礎性的認識問題,是大多數企業尚未自覺走上管理信息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缺少規則和規範。由於我國目前尚無企業管理軟件測評的國家標準,沒有軟件公司的資質認證制度,缺少專業的企業管理信息化諮詢隊伍,沒有實施企業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合同規範、監理制度和監理機構,使許多企業在推行管理信息化時,存在着不知道該選什麼軟件、該與誰合作、合作是否經濟有效、相關風險如何處置等判斷難題,這也是不少企業在管理信息化門檻上猶豫徘徊的重要原因。

3.缺乏整體規劃。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負責人對實施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正確途徑不甚瞭解,缺乏對企業信息網絡的長遠規劃和統一安排,把計算機的點狀或線狀應用看做管理信息化,不懂得信息越集成越有效的道理,對企業自我開發方式的起點低、進步慢、it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認識不足,造成信息孤島,形成信息不能共享。這是一些企業管理信息化收效不大甚至誤入歧途的普遍原因。

4.資源配置不足。從調查的情況看,多數政府主管部門對企業管理信息化的認識已明顯滯後於企業管理創新的探索與實踐,更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支持,多數剛剛實現脱困的國有企業對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必備資源常常投入不足,再加上軟件公司間的低價惡性競爭,不少企業的管理信息化項目或因資金緊張開不了頭,或只能低水平展開,有的甚至

中途草率收場,使資源配置和人才素質都滿足不了管理信息系統的起碼要求。這是導致此項工作低效或失敗的重要原因。

大力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

工作的幾點建議

我們在新世紀頭十年裏來狠抓企業管理信息化,抓的就是企業的神經系統。

1.統一認識,理清思路。管理信息化是新時期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方式,是加強企業監管、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是中國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參與國際競爭的鋭利武器。因此,它是新時期經貿工作的好幫手。三年脱困後,國企怎麼抓?進入新世紀,管理抓什麼?首先就應抓企業管理信息化。這既有利於強化對國有企業的監管,更有利於提高大型企業集團的核心競爭能力。如果説五六十年代我們抓企業生產建設,是解決有與無、多與少的問題,抓的是企業的運動系統——工作流; 七八十年代抓現場、抓質量,是解決好與差、快與慢的問題,抓的是企業的消化系統——物流; 90年代抓財務、抓成本,是解決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問題,抓的是企業的循環系統——資金流; 那麼,我們在新世紀頭十年裏來狠抓企業管理信息化,抓的就是企業的神經系統——信息流,要解決的是及時發現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問題。通過抓好企業管理信息化,實現管理創新,就能再造企業的神經系統、改善企業的血液系統、優化企業的消化系統、強化企業的運動系統,全面深化細化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我們認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途徑有三: 一是發展信息產業; 二是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三是用信息技術改善企業管理,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按美國90年代的情況分析,三者對gdp的貢獻約為8∶12∶13。與前兩種途徑相比,第三種途徑的投入小、見效快,解決的問題更多,可以迅速縮小我國企業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管理水平之間的差距。實踐證明,企業管理信息化是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重要途徑,財務管理信息化是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最佳切入口。隨着加入wto,中國將迅速成為世界製造鏈上的一個重要的中心環節,企業面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而目前我國企業管理水平大大落後,僅流動資產週轉速度都只有美、日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6。因此,加緊改變落後的企業管理方式,儘快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現在,國產軟件已經具備支撐我國工業企業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功能,所有要進一步謀求發展的企業都應把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緊抓好。對於有困難暫無條件全面實施管理信息化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也應在做好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首先從財務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切實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強化預算、結算和監管等各個環節,有效提高資本的週轉速度和保值增值能力。

應該對軟件成熟度認證、管理諮詢、工程監理、項目驗收認證及網絡安全運行等方面作出必要的政策和法律規範。

2.制訂政策,規範發展。去年的國發(2014)18號文件,在軟件行業中反響很大,它從軟件供應角度給出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為了適應企業管理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需要,還需國家從軟件消費角度相應出台扶持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產業政策,如《關於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其政策目標是要使我國的大多數大中型企業在“十五”期間基本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為此,要從計劃、投融資、教育培訓、成果推廣等各方面作出具體的政策規定,使企業管理信息化工程能優先列入國家支持項目計劃,取得財政資助和融資便利,獲得税收優惠,佔有人才資源。例如,允許新建項目資金概算中包含管理信息化投資;同意將企業管理信息化工程納入企業技改重點項目並給予財政貼息; 對項目中設備投資允許加速折舊,最短可為2年; 對項目投入中的設備和軟件購置費用中所含增值税允許抵扣; 將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作為新上市公司的考察條件和已上市公司的改造要求,支持上市公司通過配股融資實施企業管理信息化項目; 在國家財政預算中專項安排對各類企業組織相關培訓的費用; 引導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部門加快培養計算機信息技術和企業管理的複合型人才等等。與此同時,還要對與企業管理信息化相關的軟件成熟度認證、管理諮詢、工程監理、項目驗收認證及網絡安全運行等方面作出必要的政策和法律規範。

首先要對各級政府主持經濟工作的領導和國企經營者全面進行強制培訓,解決好“一把手工程”問題。

3.樹立典型,加快推廣。通過實地調研,按照典型軟件從成功的企業應用中選擇產生的原則,我們已選取到十多個軟件及其典型用户。這些典型在企業管理信息化過程中摸索出了很好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已經可以作為全國性的典型予以推廣。在制訂好《關於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後,即可擇機從這些企業中挑選1~2户,及時召開現場會,以全面啟動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工程。為擴大影響,在會前、會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應組織媒體廣泛報道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成果,宣傳政府對於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方針政策。為確保成效,在會後應組織好各種各類的培訓。首先要對各級政府主持經濟工作的領導和國企經營者全面進行強制培訓,解決好“一把手工程”問題; 其次是分別對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和企業中基層人員進行培訓,並建立健全全員培訓體系和考核制度; 第三,要做好對諮詢、監理機構的培育和行業協會的培訓,解決好這方面的短腿問題。

為有效推進信息化建設,各級政府特別是經貿工作系統應組織專門力量組織好企業管理信息化的規範、推廣和評價工作;各行業協會應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分行業做好相關規劃、培訓、推廣、總結、交流和協調工作;作為國家監管重點的163户中央管理企業、520户重點企業和1100家上市公司應作為強行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首選對象,儘快從財務管理信息化入手,爭取在5~8年內基本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