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成人大學聯考語文精品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9W

成人大學聯考語文精品作文精品多篇

成人大學聯考的語文作文 篇一

角色轉換之間

如果年輕人與老人之間就某個問題觀點產生分歧,且不論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總會用不屑的語氣説:你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吃過的鹽”“走過的橋”這類“經驗論”真的還能佔上風嗎?誰又能保證年輕一代創造的新文化不比傳統文化豐富?文化反哺不是兇惡的暗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年長一代也不必驚慌抗拒,正如韓愈所説“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間,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往往會發生][角色轉換。

很大一部份時間裏,年長一輩是施教者,他們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向後輩講述經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見所聞以及體會感悟。那麼獨特的習俗或是家族精神,構建起年輕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傳統文化土壤中豐厚的營養。年輕人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當年輕一代吸收了足夠的養分破土而出時,往往又會發現世界與長輩的描述不盡相同。年輕人憑藉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繽紛多彩的文化的衝擊。傳統的和現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陽光的和晦澀的各種文化,年輕人總能以極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於這些額外的養料,年輕一代或許能成長地更快,有一天,超過了年長一輩。

觀察社會進程我們會發現,因為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年輕一輩的平均身高一般會超過前輩。同樣的,因為思想觀念的開放,年輕一輩的學習能力也強於前輩。於是,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輕人能從受教者轉換成施教者還有一個原因:他們在創造文化,新文化中藴含了鮮明的時代活力,這正是年長一輩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與鳥類反哺一樣是自然社會的正常現象。角色轉換期間也可能發生一些衝突。面對衝突,我想年輕人即使變成了施教者也要給予長輩充分的尊重,一如雛鳥長大後仍要聽取老鳥的經驗;同時即使長輩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認為地位受到了動搖,學無止境,見賢思齊,才能終身增長文化內涵。

只有不斷地角色轉換,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鮮,成為社會進步的不竭之源。

成人大學聯考語文優秀作文 篇二

那是一個怎樣的季節?

那是一個如火如荼、熱情洋溢的季節。

那是一個豪情萬丈、放飛理想的季節。

那是一個揮灑汗水與熱淚的季節。

這個季節,屬於我們,屬於所有十八歲的青年

十八歲,是演繹人生的新舞台;十八歲,是追求人生的新航線;十八歲,是一道令老年人羨慕、中年人留戀、少年們嚮往的青春風景線

走進十八歲,我們明白:

十八歲的生命,不再幼小,我們已站立在地平線上呼吸着成年人的空氣。不必再做那隻繩線被緊握着的風箏,也不必再做那朵躲藏在精心壘築的温室的花兒,我們已經可以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即使四處碰壁,即使滿路泥濘,我們心中堅定的信念,也足以讓我們乘風破浪,直掛雲帆,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十八歲的肩膀,不再單薄,我們可以擔當屬於我們的責任。佔據我們心頭的,不會是動漫卡通,也不會是糖果餅乾,而是父母的期盼,祖國的召喚。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有着重大的使命與職責。我們必須用汗水灌溉智慧,用智慧來武裝自己,為了家人,為了祖國,我們時刻準備着,以青春的姿態,舞出一個絢燦的時代。

十八歲的眼睛,不再迷糊,我們應該在迷霧中找尋到正確的方向。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我們學着透過這扇“窗”來發出犀利的光,去辨別生活中的是非黑白,去鑿破封閉的心壁,去衝破世俗的鐵門,去撥開重重的迷霧,不讓自己迷失方向,不讓自己墜入深淵

十八歲,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解讀,去承擔。剛剛真正走完自己的童年,少年,不可否認:我們留戀過,曾經嗷嗷待哺的自己;我們留戀過,那些依偎在媽媽身旁聆聽故事的夜晚;我們留戀過,那些光着腳丫到處奔放的時光;我們留戀過我們也承認,曾對未來做出千百個美好的幻想。但是我們更明白,我們的留戀,抓住的只不過是些許記憶的碎片。往昔畢竟是流水的歷史,未來畢竟是心靈的祈禱,現在才是永恆的追求。把握現在吧,別讓前進的步伐受到情感的羈絆。過往的點滴,可以在夢中追憶,在心中回味;未來也需要現在來創造,來追尋,不是嗎?

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回。學着解讀十八歲,好讓我們牢牢把握住十八歲的脈搏,編織無悔的青春,創造無悔的人生

成人大學聯考的語文作文 篇三

偶然?必然

偶然進入蚌中一粒沙,若無蚌之日日磨礪,也不會成為温潤賽玉的珍珠;偶然遺於石縫一樹種,若無韌如磐石之志,亦不能長成黃山上氣勢如虹的迎客鬆。

正如———眾只道是《格林童話》出版是偶然,就不知格林兄弟滿心努力盡血汗!

沒有一種偶然的成功,不是用“必然”的毅志繪就;沒有一種偶然的成功,不曾被“必然”的汗水沾染!

君知否?華人名導王家衞,成就事業的偶然。青葱之年他便打工於電影公司劇本創作,鬱郁不得志而度日如年,後因機緣巧合,恰有一小成本電影邀不到導演,他的毛遂自薦才成就了一段佳話。然若其無滿腹的才華和過硬的電影技術,這樣的“偶然自薦”又怎能成就其日後留名影史的光耀?偶然的背後是必然,我們又怎能看得到他積年累月鑽研電影藝術的辛酸!

君知否,因《三杯茶》而垂名的摩爾森似偶然成名一凡人耳!事業不振,家庭不和的摩爾森只是偶然旅行至中東地區,這一為告別苦悶的舉動卻讓他的愛心播種在那片仇恨美國人的土地!《三杯茶》中詳盡地記錄着這個美國人在中東地區為這個落後的世界奉獻的點點滴滴。看似偶然的契機,仍是必然的鋪陳,若非摩爾森心懷對其他民族悲憫、憐愛之情,又怎會願意讓愛在他鄉盛放出燦爛之光!

眾只雲梵高成功是偶然,卻不見那個終日於阿爾小鎮擁抱陽光並付出身心的青年;眾只知體操王子童非成功是偶遇名師指點,卻不知年少時他在老師門前為求一見而不停地翻着跟斗;眾只道周杰倫偶然被人提攜而漸成為華語天王,卻忘記當年他日夜寫歌,將夢積累成厚厚一疊歌詞卷……

總有一種成功被誤讀成“偶然”,然而其背後總氤氲着“必然”的辛酸!

沒有一種成功只倚仗着“偶然”,通向它的路上一定有“必然”的血汗!

沒有一種成功只青睞着“偶然”,成功往往鋪墊着一塊又一塊努力的金磚!

偶然的成功?

請用必然的毅志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