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2W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多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

戰火連天,紛爭不斷的三國時代,英雄輩出,人才濟濟。其中,有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直被後世所歌詠、讚頌。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品質直到今天都為我們所尊崇,他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之所以到今天,人們都仍然極其敬仰諸葛亮,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成功刻畫。羅貫中明顯是一位封建正統人士,當時正處於東漢末年,漢的貴族都為劉姓,而蜀漢政權正好是由劉氏宗族的後裔劉備統率,自然受到羅貫中的支持和推崇。而作為劉備手下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諸葛亮也就自然而然的被頂到了風口浪尖。《三國演義》中許多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諸如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都是不存在的。草船借箭是孫權和曹操打仗時用的計謀,借東風根本就是虛構,三氣周瑜完全在貶低周瑜,人家自己中箭中毒而亡,羅貫中偏要説人家氣量小,被氣死的,而空城計其實本為曹操所為,而羅貫中卻非要把它強加到諸葛亮的身上。因此,我認為諸葛亮並非什麼神仙般的存在,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只不過經自身努力而脱胎換骨罷了。

當然,我也不否認諸葛亮十分優秀,他的確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也無愧於軍事家這個稱號。火燒新野,僅憑一萬左右軍隊擊潰曹軍十萬人馬;華容道,巧妙地讓重情義的關羽放了曹操一條活路;荊州,趁曹吳兩軍交戰之際派精兵佔領了中原之要地,奪得主動權,為今後攻打益州墊定了基礎;南蠻地帶,七擒七放孟獲,巧妙地安撫了南蠻的人心,解決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五丈原,憑藉火攻差一點滅掉司馬懿,只因天公不作美才最終功虧一簣。諸葛亮一生整內政、分外憂,為劉氏政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終年僅53歲。

相對於諸葛亮的優點來説,他的錯誤實在是少之又少,但這些錯誤卻是他最終大業未成的極其重要的原因,在這其中有兩點完全是由於他自己計謀不當而導致的失誤。

一點就是用人不當。諸葛亮一生精於計算,算敵人,算透了敵人的千計萬計;算友人,算出了友人的真實面貌;算自己人,算出了自己人的缺陷和失誤。他千算萬算,算透了天,算透了地,他的無與倫比的算計,偏偏在重要的時刻掉了鏈子,那就是街亭失守,那個和趙括一樣紙上談兵的馬謖,差點使得諸葛亮全軍覆沒,蜀漢政權差點慘糟滅頂之災,幸虧司馬懿生性多疑,不敢繼續進軍,要不然這個問題體現出諸葛亮的過度自信,也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義氣用事,千萬不能因為友情、親情而影響自己的正確判斷。還有一點,諸葛亮只顧自己盡情發揮,對手下人才的挑選和培養有所欠缺,至使在他積勞成疾,霸業未成而含恨離世後,蜀漢政權便一蹶不振,直至覆滅。

總的來看,諸葛亮確實值得我們敬佩,他勤奮聰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兵法、熟記律法,蜀漢的內政外交全由他一個人包乾。他發明的木流牛馬、留給後世的多種多樣的陣圖都令人驚歎,只可惜最終仍然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正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啊!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2

此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搖鵝扇,於常人無異。此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通曉古今,暢談天下形勢。此人借東風,空城計,草船借箭,七星祈禳,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

你廣通天下,燦若星辰,熠熠生輝。卻隱居卧龍崗,你是堂堂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你有如此才華,卻每天遊山玩水。風燭殘年,也不表現自己,但為何要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卻又不要成就一番事業呢?當時輔佐劉備,為蜀漢鼎立三分,你是早已算好誰能最好鼎立三分,還是隻是被忠實的待人所打動。馬上三國就要統一,就因老天的一陣雨,你就認為這是天意,放下政權,不與天作對,一死了之了嗎?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為蜀漢建立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不説你卓越功勛,就説你個人。草船借箭,本知是計,卻將計就計,不與周瑜計較。又何説你是好。你知人善用,請魯肅忠厚老實來幫忙,卻在船中抿嘴一笑。受劍時,你又早已算準時機,對曹操謹慎多疑,用這種方法取箭,在船兩邊受滿箭,既能受得多,又保持住了平衡,且留下退路,又恭恭敬敬送箭給周瑜。説你神機妙算,又不免有些自信,説你有勇有謀,卻又穩穩重重,輕輕鬆鬆。只能説你性格複雜吧。

這一連計謀,似乎以為三氣周瑜,打下基礎。你好像早已算好之後的事,對任何事情都瞭如指掌。

諸葛亮啊,你到底還在隱藏什麼呢?你留下事蹟,讓後人自己體會,誰又能理解你呢?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3

我國有四大名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些都是名人作家所寫的,有些是寫古代歷史故事,也有寫《紅樓夢》的經典愛情故事。

其中,諸葛亮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他是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散文家和外交家,號稱“卧龍”。

記得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草船借箭住要講的是,周瑜暗算諸葛亮,他的計劃是:一方面以對曹軍作戰急需為名,委託諸葛亮在10日之內督造10萬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並在物料方面給諸葛亮出難題,設置障礙,使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後周瑜再名正言順地除掉諸葛亮。

可是諸葛亮説只用三天就行了。他的方法是:讓魯肅借20只船,每船配30名軍,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他才祕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

當夜,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看霧氣正濃,不敢輕舉妄動,就射了10萬隻箭,就這樣,諸葛亮的到了10萬隻箭。

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令我十分的佩服!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4

七擒孟獲、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火燒新野……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傳記,為蜀國立功的事。我以前很敬佩諸葛亮足智多謀、出神遼化,可我看了<<歷史真相>>這本書,我對諸葛亮的看法有了改變,其實諸葛亮是個虛張聲勢的人。

歷史上草船借箭的人是孫權,不是諸葛亮;火燒赤壁不是諸葛亮的方法,而是周瑜、魯肅、呂蒙的方法;三氣周瑜根本不存在,是周瑜老死的,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借東風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出師表也不是諸葛亮寫的,是周瑜和魯肅;歷史上是二出祁山,不是六出祁山;是三擒孟獲,不是七擒孟獲,而且孟獲都是馬謖出的主意,並非諸葛亮……還有,劉備是十二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不是三顧茅廬拜訪他。這些都可以説明,諸葛亮虛張聲勢,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足智多謀而改編的。

我喜歡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歎,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此外,史書記載周瑜的心胸非常寬廣,根本不可能會嫉妒諸葛亮。

我覺得諸葛亮一生犯了很多錯誤:不該讓馬謖守街亭、不該讓關羽守荊州、不該叫馬岱殺魏延、不該火燒新野……所以我眼中的諸葛亮是個虛張聲勢、膽大妄為的人,還不如關、張等人。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5

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卧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可惜,英年早逝,享年54歲。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佔有這麼高的地位,是因為他不僅是一位立下赫赫戰功軍師,還是一位臨危不懼、沉着冷靜的英雄。

三國時期,魏將司馬懿帶領十五萬軍隊來奪取城池。各位大臣都慌了手腳,可是,諸葛亮卻從容不迫,他放開雙眉,面帶微笑,邁着沉穩的步伐走向城牆上。他命令把所有城門打開,並吩咐所有士兵都裝成老百姓模樣去打掃城外,自己則把所有的戰旗收起來,他讓兩個書童拿着他的琴來到城牆上,自己坐下來彈琴,他雙眼一閉;雙手放到琴絃上,悠然自得的彈起琴來,邊彈琴還邊吟誦起詩來,臉上帶着笑容,好像什麼也沒發生似的。司馬懿見了這般情形,便説了聲“撤”,他的二兒子疑惑不解,問道:“父親,這不正是我們攻城的好時機嗎?怎麼還撤兵呢?”司馬懿説道:“我多次與孔明交戰,假若現在攻進去,裏面必有埋伏!這樣不僅沒攻城,反倒會造成兩面俱傷。”於是,司馬懿便帶領十五萬大軍返回魏國。

由此可見,諸葛亮面對十五萬兵馬,他是多麼冷靜!更讓我對他的臨危不懼讚不絕口。我認為,他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假若他沒有那麼多的智慧,能在城中堅守,以退為進嗎?之所以諸葛亮能讓後人感動的淚滿衣襟,是因為他是一個臨危不懼的英雄!只可惜,他沒有遇到明君呀!

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在世界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難道,這不值得人們敬佩嗎?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6

説起三國英雄,有人會説是霸氣十足曹操,也有人説是興建漢室大業的劉備。但在我眼中,諸葛亮更稱得上是一位三國英雄。

諸葛亮,劉備麾下的軍師,萬人仰慕的偉人,一個有着無窮無盡的智慧與才能的三國武侯。

奪荊州,取四川,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哪一份不是諸葛亮的功勞!

草船借箭中的諸葛亮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周瑜妒忌諸葛亮,就故意陷害諸葛亮,讓他造十萬枝箭。諸葛亮不僅不推辭,而且立下軍令狀在三天之內完成。如此龐大數量的弓箭,怎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上交,這不免令人費解。一二天毫不造箭的動靜更使大家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諸葛亮卻在第三天憑二十條草船“借”來了曹軍射來的利箭,及時、順當地交了差。如此計謀,實在令人歎服。

諸葛亮, 他是一名軍師。在《三國演義》中經常提起他。是他採用了空城計使得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望風而逃。這也足以反映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正是憑藉着這不平凡的才氣,成為了《三國演義》中的風流人物,成為了無數人眼中、心目中的`三國英雄!

這正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7

這大概會是我寫過的最困難的一篇週記了。

我對於諸葛亮的瞭解是在太少。他在當時對於劉備和整個蜀國的貢獻,對於並未讀過《三國演義》原著的我來説,並沒有具體的概念。我只是知道他所創造的那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貢獻,是我無法想象的輝煌。

諸葛亮是智慧的。這樣毋庸置疑的事實幾乎不需要爭論。《隆中對》裏的他,身居世外卻運籌於帷幄之中。他的智慧不僅僅在於作為一個軍事家的機智,也在於作為一個普通人,有足夠的能力卻不願捲入權力鬥爭當中去。“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和陶淵明的共同點,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諸葛亮是正直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面對一個國家的渺茫希望,他完全變了一個人,當初那個羽扇綸巾的威武軍師,如今也不得以拉下臉面,像一個長者一樣勸誡新的君王。轉眼間,曾經的瀟灑隨着先帝的駕崩,國家的蹉跎,消失得無影無蹤。

諸葛亮是孤獨的。他的孤獨在於沒人理解。曾經擁有諸葛亮,將自己形容為“如魚得水”的劉備,也被寂寞的神請去了天堂。面對不可雕的朽木,扶不上牆的爛泥——阿斗。作為一個曾經被作為至交,如今不被理會的軍師,他已經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甚至做了許多他沒必要做的。只是再多的努力,在那個本能夠力挽狂瀾的人離去後,都沒有了意義。

有些人,從他做出一個足以改變世界的決定開始,就註定會改變世界,這種改變並不僅僅侷限於政治,也存在於人們的心中。而他自己,也從此變成了另一個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8

我一直以為諸葛亮太過於忠誠,劉備臨終前明明對他説過,若是後主太過於軟弱,他便可以自立為王。可他卻一直竭盡自己的全力,奉獻自己的一生只是為了那個並不英明的後主以及那個實力並不實出的蜀國。

憑藉着諸葛亮的才智,不管他到哪個國家必定是被奉為座上之賓。可他卻一直為着蜀國燃燒着自己,甚至自降三級也在所不惜。這在我看來,簡直是無法理解的行為。他的伯樂已經不在了,可他為了先帝的願望,為了創造更好的後代,一直一直地在操勞,甚至到他去世了也在為蜀國着想。

直到我聽到了“知遇之思”這個詞。仿若豁然開朗,諸葛亮是個文臣,自然是極其重情重義之人。為了那個對他有思的人,縱然是付出他的一生,相信他的心裏也無愧無悔。

知遇之恩四字猶如千鈞之重,沉甸甸地壓在人的心頭上。我眼中的諸葛亮極重情義,知恩圖報。

我敬佩他!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9

人們對諸葛亮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也不例外,我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三國演義》中令我最感興趣的章節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它講述了後主讓諸葛亮親自南征孟獲。諸葛亮用激將法激發了趙雲與魏延的鋭氣,第一次捉住了孟獲。孟獲被放後召集十萬人馬,有意再站。而董荼那為感激孔明的不殺之恩,加上許多酋長都敬佩孔明的神機妙算,於是他們一起活捉了孟獲,並送給了孔明。就這樣,諸葛亮一次又一次地捉住了孟獲,孟獲最終被感動了。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後來成為了一段佳話。這裏不僅體現出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也可以告訴我們雖然捉住一個人如同囊中取物,但要降服一個人的心卻很不簡單。在董荼那和眾多酋長活捉孟獲,孟獲雖是遭遇到自己手下的叛變,但自己的手下能對自己的敵人作出這些舉動和評價,可以知道諸葛亮的確是神機妙算。諸葛亮具有濟世救民,再造太平的雄心壯志,卻因病最終沒能去實現,這位英雄的一生真是可悲可歎啊!

我們也要學習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勤於動腦,做一個胸懷大志的正義少年。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0

説到三國演義,你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劉備、曹操……因為這是你們喜歡的,而我,喜歡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卧龍先生——諸葛亮。

《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講的是周瑜看不起諸葛亮,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三日內交箭。大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諸葛亮看了看外面的天氣,還是一口答應了。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戰船,每隻船上30名戰士,而且不讓他告訴周瑜。第一二天孔明都不提造箭的事,直到第三天四更天的時候,孔明請魯肅到船上來喝酒。孔明讓士兵在船的兩邊插上稻草人,每隻船都用草繩連起來。

船接近曹兵的水寨時,諸葛亮讓士兵敲鑼打鼓,在睡夢中的曹軍都被驚醒,以為是東吳攻打過來了,曹操下令渡河,手下勸阻到:“現在有大霧,渡河的話恐怕會有埋伏。”曹操趕快讓弓箭手往河面上射箭,頓時萬箭齊發,這些箭全部插在了稻草人上,當稻草人一面插滿了箭,孔明讓船的另一面繼續受箭,等稻草人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箭,諸葛亮才下令退兵。

諸葛亮讓士兵把箭紮成捆搬下來,周瑜數了數,有十多萬支箭呢!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闊,寬宏大量,遇到問題或難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Tags:多篇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