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全國新大學聯考一卷大學聯考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9W

2021全國新大學聯考一卷大學聯考作文多篇

2022語文大學聯考題全國卷一作文 篇一

《腳踏實地才能行穩致遠》

圍棋術語中有“本手、妙手、俗手”,好比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本手為立身之本,妙手似芝麻開花,俗手則是邯鄲學步,顧此失彼。

為人處世,守正為要。沒有基礎的牢固則不會有後續的發展,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做好身邊事,從點滴做起,才能在立身守正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古人講仁義禮智信,這是立][身之本,今天我們提倡核心價值觀,這也是新時代對每個人的基本要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看清了腳下的路,才能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穩走準,日新月異。

守正而後創新,基礎是創新的搖籃。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度,我們有幸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問天落火,夸父逐日。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但是,在這一系列成就的背後,離不開數十年來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們看到的是發射場上升起的火炬,但是在這榮耀背後,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勤汗水,是足矣鋪滿整個戈壁灘的演算紙,是實驗室裏徹夜運轉的機器,是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後繼的殷切期望。沒有這些從無到有的基礎工作,便不會有今天的偉大成就,因此,基礎才是是創新和成功的搖籃。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如果有祕訣,那麼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應當是其中一個。古人教導我們,好高騖遠必然失去根基,脱離實際則很難避免失敗的歸宿。走過苦難的近代,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實踐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在於集中力量辦大事。遇事沉着,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歷史告訴我們,做好本手,才有可能做出妙手,如果好高騖遠,則必然落入俗手。中國人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是我們祖先幾千年來的集體潛意識,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從做人做事,講到了家國天下。事實一再告訴我們,只有腳踏實地,踏實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才能穩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實現人生的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大學聯考作文2021題目全國一卷範文 篇二

小人易成,君子亦易

王江琳

“君子”一詞,自《周易》起便成為中國人的理想人格,經孔子宣揚後,更是深深沉澱在每個人的文化基因中。然而,“君子難矣”,這個高尚的人羣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事實上,只要我們願意,小人也可變為君子,“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因此,小人易成,君子亦易。

成君子,要懷德,“君子以德,小人以力”,糾正渴望達到成功的功利心態;成君子,要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需將心比心;成君子,要周而不比,“矜而不爭,羣而不黨”,嚴正而不爭執,合羣而不偏執;成君子,要中庸,“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做事採用一種尋常的、穩定的、延續的、不極端的方法;成君子,要有禮,“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尊敬陌生人,温良恭儉讓;成君子,要不器,“君子使物,不為物使”,不追求器物之盛,不成為器物的奴隸;成君子,要知恥,“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恥在自己不修,不恥別人誣陷,恥在自己失信,不恥別人不信,恥在自己無能,不恥別人不用。

誠然,以上行為看起來繁雜又困難,似乎只能讓那些大人物來做,然而,“天下難事,必作於易”,細細數來,便會發現這些行為都是可觸可摸、可感可行的,閉目一想,也會發現中國歷史上確實出現過大批德行高尚的君子,譬如孔孟、司馬遷、阮籍、陶潛、顏真卿、柳宗元、王陽明、顧炎武、曾國藩,再如為照顧入獄時的蘇軾而偷偷送熱洗腳水的普通獄卒樑成、為守護朱熹學術正名而被朝廷處死的普通學生蔡元定。“弱者不必自悲也”,非君子者不必望君子而生卑,即使由於周身的環境或教育的誤解而使得自己並非君子,也可以通過及時的自我努力來成為君子,何況,小人和君子本來就界限模糊。

吳兢在《貞觀政要》中説:“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則為小人”,一念之差,便可形成兩種人格。並且,我們自己身上,也有小人和君子的較量。薩特“由選擇決定人的本質”的存在主義哲學理論與此頗為相似,蘇武在匈奴的誘惑和逼迫下思考是否投降時,很難説沒有猶豫,他掙扎着選擇的就是一種人格。

於是,在小人君子的界限淡薄後,君子也會成為小人。例如,君子的一大特點是觀點鮮明、堅守原則、剛正不阿,小人的一大特點是爭奪和爭吵,二者碰撞,一激動,一爭論,一得意,君子弄不好就會滑到小人的行列中。

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已成君子不能自驕,正所謂“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物極必反,“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身為君子,如果不能好好把握君子之道,便會成為最令人唾棄的小人。飽讀聖賢書的孔乙己,並未真正領悟聖賢之道,那麼他所謂的“君子”即是小人的最好例證。

“孔孟教言,並非虛設”,君子永遠不是像神一樣的擺設,只要知且行,最終成為哪種人格就絕對不可能被先天或早期情況決定。小人易成,君子亦易。成為純粹的君子,就可以不再害怕眾口鑠金、招腥惹臭、羣蠅成陣,不再怕偷聽、恐嚇、獰笑,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説:“所謂偉大的時代,就是誰也不把小人放在眼裏的時代。”

成了君子,成了偉大的時代,然而小人無可置疑是切切實實存在着的,那麼小人怎麼辦呢?餘秋雨先生有言,儘管小人在整體上禍害久遠,但就他們的個體生命而言,大多也是可憐人。他們,還有被拯救的可能,就算他們不知道成君子亦易。因此,冷落她們,擱置他們,然後拯救他們,這便是當今君子的責任。

2021年全國1卷大學聯考作文範文 篇三

朝讀書,暮讀書;體不強,胡為乎?

各位朋友:

一個木桶有多高,取決於最長那塊木板;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那塊木板。成了競技體育強國,説明中國體育有了高度;青少年體質連續多年下降,説明木桶的短板正在變得更短。

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強健青春生生不息地努力才能達到,不能僅靠金牌代表的最長那幾塊木板。中國在奧運會等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中不斷摘金奪銀,但我們的競技體育強國更多的是靠舉國體制,體育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中學生、大學生中,體育鍛煉還是可有可無的配角。對科比的崇拜,不能轉化為自己的體力耐力。身體素質,除了自己天天身體力行揮汗如雨,別無他法。身體素質、體育能力只有靠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才能達成。少年體質不強,木桶盛水就會變成竹籃打水。

最酷青春,當尚英武之風,當如霍去病辛棄疾,當如林書豪。體育運動不僅有助於消除亞健康,更能讓開闊胸懷、觸發靈感、豪氣干雲。衝浪蹦極、登山越嶺,不僅是運動項目,更能孕育廣闊的視野,孕育敢於冒險、敢於超越的精神。今天借“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論壇向社會呼籲:教育應還青春以赳赳雄風,還體育以時間、空間和自由自主!

投身體育運動,是終生獲益的投資,各級政府、各種學校的人才選拔,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呢?好的身體,敏鋭,善思,情緒穩定,專注力強,工作起來以一當十。

今天,人類追逐的目標更加遙遠:要潛海,要駕飛機,要登月,戰鬥機飛行員身體要能夠承受9G的加速度,體不強健,豈能遠行!有人説:未來時代會越來越自動化,體能不那麼重要了。但是,他們似乎忘記了:腦力重要,不等於體力不要!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國民;今天的體能,就是明天的智能;有了耐力,才有明天。你願意一生僅僅坐在電視機前為運動員喝彩?還是自己下場流汗鍛鍊?

1917年毛澤東説“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1919年孫中山先生親書“尚武精神”,王維名篇《少年行》有“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的英武,曹植筆下《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雄姿。強國,必先強身。

體育英姿,是永不落幕的時尚;體育精神,永遠鐫刻在人類理想的石碑上。赳赳青春,心中應定格“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的理想!

謝謝大家。

大學聯考作文2021題目全國一卷範文 篇四

強弱·作為·抱負

繆秉辰

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講:“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每個人都應該儘量發揮他的生命活力,擁有自己的生命風格;強則至強,弱則向強。即無論起點如何,我們總該到達同樣的高度;在更高的境界裏,去譜寫自己的光輝。

我想你可能聽過德國數學奇才高斯的故事:高斯十歲時,他國小的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把從一到一百的整數相加,總和是多少?”而聰明的高斯不必用筆演算,就直接寫出正確的答案“五千零五十”,震驚四座。後來,在費迪南公爵的贊助下,高斯進入當時歐洲的數學重鎮哥廷根大學,翌年(19歲),就解決了困擾數學界多年的正十七邊形作圖問題;隨後,還陸續發表了許多數學上的創見,為世界數學史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而印度數學奇才拉瑪努賈的故事,你可能不太瞭解:實際上,拉瑪努賈被很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具才華的自然數學家”;從小就喜歡數學,儘管印度缺乏良好的資源,但他卻憑其天分,完成了很多令周遭師友訝異的數學發現。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滿懷信心與期待,前往英國倫敦想一展所長;但很快,他便發現自己過去多年憑自學辛苦所得的“重大發現”,都是歐洲的數學家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發表過的。他既有“生不逢時”的感覺,更有“生不逢地”的無奈;最後,這位數學領域裏的頂尖人物,也只好抑鬱而終。

同樣是數學巨匠,也同樣以數學作為他們自我追尋的主要目標,但卻因堅持與否,勤練與否,結果使得高斯和拉瑪努賈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戲碼。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運”。但更重要的,還是兩人的毅力與對目標的執着。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很多事都是自己無法掌握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那些可控的因素,在我們的努力、鍛鍊、增益之下,發揮到極致。不以失利而沮喪,也不因失敗而灰心;要從中汲取教訓,從失敗的泥潭中走出來——這永遠都是值得讚許的。

1985年搭乘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昇天,王贛駿作為美籍華裔,第一個登上太空,並在太空進行物理實驗;那是他生命中最光輝燦爛的一刻。但他卻有過一次慘痛的失敗經驗——在台灣全師大附中時,因為心浮氣躁再加上貪玩,在大學聯考時居然慘遭滑鐵盧,榜上無名。雖然父親並未責備他,但王贛駿説,名落孫山讓他產生了“失敗者的覺醒”——痛心檢討自己,花很多心思去想如何扳回頹勢,最後“終於認定,沒考上大學,也必須向自己證明,我有讀大學的能力”。經過一年時間的拼搏和努力,他申請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修物理,而在那一年,他的數理成績不但不落人後,反而名列前茅,第一學期就拿到獎學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重要的是,你必須有着這種“失敗者的覺醒”。

幾乎每個成功的人,都曾經失敗過。所謂“如何邁向成功之路”,有一大半其實是“如何面對失敗之道”。沒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沒有波浪的海洋,無法給人乘風破浪的刺激和成就感。既然挫折不能免,就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它,讓失敗產生覺醒;在什麼地方跌倒,就在什麼地方爬起來。即使沒有當場流下欣喜的淚水,終會有一天,當你回憶起來路時,也將發現那是最值得珍惜與懷念的記憶。

“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才能,既有先天賦予的,也有後天造就的,但關鍵在於你是否努力去堅持、奮進;有耕耘就有收穫,理想定會在奮鬥中實現,抱負也將在努力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