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彙總全國卷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4W

歷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彙總全國卷精品多篇

歷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彙總全國卷 篇一

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做有為之人

可為,即大有可為的時代;有為,即有所作為。願當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背景下,做有為之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曆程,其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是以有為精神不懈奮鬥的結果。抗日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成功推進、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黨在亟須有為的時代,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奮鬥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如今,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良好的生活環境,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邁進了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如此大好時代,中華青年怎能無為?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有為呢?

欲成大器,必立大志。青年要做到有為,心中就要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志氣。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從小便立志要為正處於列強壓迫下苟延殘喘的中國帶來希望的曙光,做有為的中國新青年。他們用滿腔的愛國情激勵我們,要想為祖國繁榮做貢獻,必定要在青年時期立下有為之志。

新一代青年人,不僅要立可為之志,還要刻苦學習,磨鍊自己。正如周恩來總理在那個戰火四起的年代,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後赴國外留學、通讀政論和各國有關制度和思想的書籍、即使是在革命鬥爭中。仍克服艱難險阻、勤學不輟,為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青年 要想成為中國的脊樑,就要用知識武裝自己,不懼困境,不斷地提升自我。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求我們承擔起民族的希望、國家的使命。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期間、舉國支援武漢、為武漢人民加油。在戰疫前線、後勤防線處處可見青年人的身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我們要時刻關注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一個真正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民,在可為中有為的新時代青年。

願當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背景下,做有為之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佳作點評

1、引證豐富,論述深刻。考生列舉了陳延年、陳喬年、周恩來以及疫情期間奮鬥在各行各業的青年人等事例,從中得出青年一輩應做有為之人的道理。另外在文章開頭和結尾,均強調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照應文章主體,深化主題思想。

2、切合情境,體悟真實。本文緊扣“當代青年要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奮鬥不止”的主題展開論述,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曆程的回顧和對今日富強祖國的感受,都來自考生對材料的真實感悟。因此顯得非常親切,極易引起閲卷老師的共鳴。

歷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彙總全國卷 篇二

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

青年的發展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關。要想做一個“有為”的青年,自然離不開“可為”的時代。

“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古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智慧,其實也是他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無奈之舉。生不逢時,自然壯志難酬,才有了屈原自沉汨羅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時代悲歌,才有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而今,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液和靈魂,給了我們“可為”的勇氣和力量。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造就了一大批“有為”的傑出人才。吳文俊、黃旭華、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巨匠,彭士祿、張桂梅、黃文秀等時代楷模,哪一位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自己在這個“有為”時代的精彩?

在“可為”的時代,我們應做“有為”青年。生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我們是幸運的,要擔起的責任也是重大的。在這個欣欣向榮的時代,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生命綻放光彩;大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些人想通過“躺平”來抵制“內卷”,寧做“佛系"人,也不相信自己能夠靠聰明的大腦和勤奮的雙手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僅靠想天尤人豈能“封狼居胥”?僅靠坐而論道豈能“上九天梳月"?空談之聲再澎湃,又豈能敵過在荒漠風沙中築起綠色屏障的賽罕壩人的堅守之心?空談之聲再激昂,又豈能敵過為國家科研事業默默貢獻的科學家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心?

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卻不等於只要生活在這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就能成為“有為”之才。我們不僅要有成為“有為“青年的決心和勇氣,還要有把理想付諸實踐的行動力,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迎難而上,在“可為”的新時代中大有作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讓我們一起搭乘“可為”這艘時代的巨輪,揚起“有為”的風帆,乘風破浪、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佳作點評

1、文章立意高遠,語言鮮活生動。文章以“在‘可為’的時代,讓我們成為‘有為'青年”為主題,在論述中將個人的“有為”融入“可為”的時代,將個人的人生價值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聯繫,立意高遠,內涵豐富。考生巧妙地引用了韓愈、王勃、龔自珍等人的詩文,並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2、採用遞進式結構,抽絲剝繭地展開論述。考生分別從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述:“‘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在‘可為'的時代,我們應做‘有為’青年”“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層層遞進,深化論述。前兩個分論點探討了“可為”與“有為”的關係,第三個分論點強調了應當將“有為”的想法變為“有為”的行動,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歷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彙總全國卷 篇三

有為青年正當時

中國共產黨從嘉興一艘紅船艱難揚帆起航,以李大釗、焦裕祿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歷經苦難,終使中國從過去的一窮二白、積貧積弱走到今日的百業興旺、繁榮富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每個時代都“可為”,每個時代都需敢為、有為的青年發憤圖強。

何為“可為”?往昔崢嶸歲月裏,無數革命志士、拓荒勇士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國難當頭,百姓生靈塗炭,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為變法維新大業而不畏犧牲、視死如歸;政權腐朽,國民麻木,魯迅高呼“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於是以筆為槍,永不休戰;科技式微,國力薄弱,因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錢學森毅然回國,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灑在荒無人煙的羅布泊,在祖國的上空升起震驚世界的蘑菇雲。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敢作敢為,令人敬佩,成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習的榜樣。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順應時勢,敢作敢為,讓自己的青春綻放獨特的光彩。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踏着先輩們指明的道路、我輩更應披荊斬棘、繼往開來。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國從不缺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新時代下,在廣闊的農村,你會看到秦玥飛等青年的身影,他們腳踩黃土、俯首躬行,用汗水和熱愛將陽光灑向大地,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在沒有硝煙卻依舊充滿危險的抗疫一線,你會看見像甘如意、陶麗圓等一大批年輕的逆行者,以一襲白衣扛起了如山的重任。不管是扶貧幹部還是醫護人員,他們都懷着“可為必當有為”的鬥志,明知前方困難重重,卻不顧一切迎難而上,或為謀取民生福祉,或為守護患者的身體健康。沒有人不怕困難,但敢做有為的堅毅賦予他們對抗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生活在大有可為的時代,我輩青年更應胸懷壯志,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在時代洪流中劈波斬浪,乘風而行,做有為青年,青春方能自成芳華。

佳作點評

1、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開篇簡潔扼要地指出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苦難走到如今的百業興旺,得益於一代又一代有為青年的敢於擔當,主題突出,立意高遠。考生將個體事例和羣像事例巧妙搭配,對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時代的故事信手拈來,使素材多樣化,內容更充實。

2、巧妙引用名句,增強説理效果。第二段中,考生在列舉事例時,分別引用了譚嗣同、魯迅、錢學森的名句,使論證言之鑿鑿,增強了説服力。

歷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彙總全國卷 篇四

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有為青年

縱觀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我們不難發現——“為有犧牲多壯志”,才“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能“喜看稻菽千重浪”,只因“遍地英雄下夕煙”。百歲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成為點亮我們人生路的長明燈。

在國家那危亡時刻形成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滋養出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站起來。在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的建設時期形成的北大荒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滋養出了黃振榮、王進喜、雷鋒、錢學森、任新民、鄧稼先、于敏等對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重要人物。

在這些紅色精神的薰陶下,湧現出了千千萬萬革命英雄。靠吃樹皮和棉花充飢,孤身一人痛擊日軍的楊靖宇;“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化作紅梅映山紅”的江竹筠……正是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讓飽受屈辱的中華民族再一次挺直了腰板兒,站了起來。

傳承紅色基因的有識之士,“一寸赤心惟報國”。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樑思禮、朱光亞等愛國人士,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撐起了中國現代科學事業的半壁江山;“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30年,“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為研製第二代核武器甘願“拿命換科研”,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裏仍爭分奪秒地處理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為“禾下乘涼夢”而奮鬥……正是無數有識之士的堅持與付出,中國才能在歷史長河中不懼風浪,才能富起來、強起來。

今天,我們也應當傳承這些紅色基因。事實上,當代青年頭角崢嶸、風華正茂,有的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勇敢地擔起了重任。在汶川地震、涼山火災、國際維和行動、邊境線上……在國家、人民需要的地方,我們總能看見他們那堅毅的身影。

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應當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也讓紅色基因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一起做新時代有為青年,不負韶華。

佳作點評

1、辯證分析,提高了思想的深度。考生從紅色基因的內涵、革命先烈和有識之士的事蹟以及我們應當傳承紅色基因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高屋建瓴地論述了紅色基因與有為青年的辯證關係,展示了考生開闊的視野和深入的思考。

2、論據翔實,增強了説服力。文章列舉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眾多革命家、時代楷模,如楊靖宇、劉胡蘭、江竹筠、黃旭華、于敏、林俊德、袁隆平以及時代青年等典型例子,並巧妙地引用了毛澤東的詩文,詮釋紅色基因的內涵,邊敍邊議,內容具體翔實,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