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書的徵文【精品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7.34K

讀書的徵文【精品多篇】

讀書的徵文 篇一

放暑假了,可以上外婆家多住幾天,我和雙胞胎的哥哥別提有多開心了。外婆家在夏履鎮蓮增,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村子。外婆家的房子後面是一片小竹林,是我們最喜歡去玩的地方,那裏有一條小溪,溪流裏有許多小魚、小蝦、石蟹。

到了外婆家,我們迫不及待地跑向屋後的小溪,去捉我的寶貝。突然,我們聽到“篤,篤,篤”的聲音。咦,這是什麼聲音,難道是啄木鳥在捉蟲?今天我可要看個明白。於是,我們躡手躡腳地尋着聲音一路找去,奇怪的一幕出現了:小溪邊一隻土黃色的蛙媽媽揹着兩隻小黃蛙,小黃蛙又各揹着小小蛙。蛙媽媽還不停地“篤,篤,篤”的叫着,一邊叫着,一邊還不停地拉出白色的東西。我連忙叫哥哥去拿照相機,拍下這一家子。不一會兒,蛙媽媽拉出很大一團,像肥皂沫,又猶如一團奶油,粘附在溪邊的石頭上。好神奇呀!

可能是我們的聲音打擾了它,蛙媽媽和孩子們都跳開了。“這隻蛙怎麼與平時見到的青蛙不同,它拉出來的是什麼?”好奇心驅使我要弄個明白,我就連忙看媽媽給買的《百科全書》,找呀找,看呀看,終於找到了。於是,我一邊看書,一邊看着這個小東西。這叫斑腿樹蛙,它拉的一團肥皂沫就是它產的卵。原來斑腿樹蛙在生小寶寶呀。過了幾天,我我發現一團肥皂沫小了許多,這麼熱的天,卵會不會曬死?卵又怎麼會到小溪裏去呢?我想着想着,天突然暗下來了,緊接着下起大雨來了,我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大雨把斑腿樹蛙的卵帶到小溪流的。幾天後,小溪裏果然有許多土黃色的小蝌蚪。

從這以後,我漸漸喜歡上了這本《百科全書》。因為它不但給我帶來了不少的快樂,還使我獲得了不少知識。現在我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書蟲。

讀書徵文 篇二

從小,我就喜愛讀書;如今,讀書更是我的一大嗜好。讀書真好!這是我內心的真切感受。

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從印刷術發明以來,它就傳承着人類的文化和科技知識。讀書,就是用思維接觸文字,用大腦去想象,用心靈去感受。書貴在讀,貴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開讀時的那一份虔誠。當你讀書時,你的思維在書中神遊,你的情感在書中起落,在書中你能夠體會到任何喜怒哀樂,書的魅力便在於此。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得更快。課堂上的本本厚書寫滿了知識,記滿了深奧,我喜歡讀,因為它使我學到很多知識;人世間的書寫滿了艱辛,記滿了滄桑,我更愛讀書,因為它使我瞭解到更多的人情世故。

當我坐在課堂裏,聆聽教師的講解,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我的大腦日益充實。課間,我喜歡和同學為了某道數學題爭得面紅耳赤。對了,成功的歡樂讓我笑;錯了,失敗也使我得到了經驗。學習既充實又歡樂,我愛讀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書琳琅滿目。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而哭泣,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為。。。橫渡長江打垮國民黨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説,瓊瑤催人淚下的言情小説,都讓我流連忘返。我喜歡它們,因為在那裏,我能夠學到課本上沒有的東西。

當四川在地震中哭泣的時候,我們找來了關於地震的書籍來閲讀,那段時間,我和班級的同學,每讀到感動之處,都是熱淚盈眶。大家一齊關注災區的情景。在閲讀課的時候,教師要我們一齊讀新聞,讀詩歌,講感受,在哀悼日中,我們更是寫讀書心得,我們還寫信給災區的小朋友,稱讚他們是勇敢的,堅強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時,我真想立刻趕到那裏和解放軍武警叔叔們一齊拯救他們。我和同學們都拿出了所有零花錢,捐給了災區,我明白,十三億人全部伸出救援和資助之手,受災羣眾必須會早日重建家園的。經過困難,我讀懂了“多難興邦”,那幾天班級同學都很自覺地安靜上課,都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在讀書中我慢慢長大,我明白了我們要把書讀活,不能死讀書。更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禮貌的重要,明白了成長的方法和方式,讀書會伴我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願書香縈繞着我,從稚嫩的小苗長成參天大樹吧!

花開有聲,我心有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伴隨着我健康成長。

讀書徵文 篇三

品嚐書本是一種生活的享受。

“閲讀讓生活充實”,在不一樣的心境下,能夠選擇翻閲情調各異的文章。悠閒時不妨欣賞一些清雅脱俗的小品或散文,剛烈時也可朗讀幾首豪情奔放的詩詞,再不然,在閲讀了一大堆西方的名著之餘,也不妨順手拈來一本《張愛玲小説集》,嚐嚐傾城之戀的滋味,又或者找來《余光中詩選》,洗刷一下呆滯的腦袋,甚至是博益的“書仔”也會合胃口的。總而言之,正是“於書無所不讀,凡物皆有可觀”。

人生與書本,書本與人生,兩者對愛讀書之人來説,是分不開的一回事。人與書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糧可反映出他的內心世界。試問一個有氣質的讀書人又怎會沉醉於淺薄晦澀的書中呢?怎樣樣的人,便會看怎樣樣的書;相對地,看怎樣樣的書,便會成為怎樣樣的人。這或許不是個定律,但也有它的道理。今日,在這種繁忙的工業社會裏,人要是沒有一點文學修養做底子,一味追求時髦和偏向物質的享受,張口閉口都是錢,南來北去都是房子、股票,問他莎士比亞是何人也?則瞠目結舌。這種滿身銅臭的人,充其量只是語言無味,並且可憎的“空心一族”而已。

古詩人言:“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修養精湛,表此刻外自是雍容的氣度,出俗的談吐,臉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華(用“靈氣逼人”一句不算誇張吧?)還記得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説:“一個人到了四十歲以後,就應當為自我的臉負責。”

為什麼有的人上了年紀,雖然是頭皤齒豁,滿臉佈滿歲月滄桑,但在那填滿生命中的悲酸欣喜的容顏,卻是一派安然,慈祥和無邊的篤定?但有一些卻又是一副猥瑣不堪的容顏?這無他,日日端為衣食謀,卻不知多讀讀書,充實充實自我,所以離開學校的日子愈久,就愈是語言無味,愈是面目可憎了。相對地,書鄉浸淫日久,則胸次玲瓏、見識廣闊,自然語言有味,氣質高雅,此即“書卷氣”之謂也!固然,我們不必強調中國古代名文人黃山谷説的:“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但如果窮年累月,一襟風塵,滿面煙火,人就真的是俗不可耐的。

對喜歡閲讀的人來説,看書就是一種享受。書卷中的意念像一股無形的動力,影響你的思想和心態。書鄉浸淫日久,則心胸玲瓏,見識廣闊,自然語言有味,氣質高雅,此書卷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