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63W

目錄

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
第一篇: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第二篇: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第三篇: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第四篇:關於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運行狀況的調查第五篇:關於淮北市財政支農資金運行狀況的調查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

最近,根據省、市企調隊的要求,我們對全縣鄉鎮財政運行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總體情況是:鄉鎮財政運行比較困難。收入渠道不多,總量不大,赤字負債沉重,一時難以消化,必須加大財源建設,努力增收節支,逐步擺脱財政困境。

一、鄉鎮財政基本情況

1、現行縣鄉財政體制。2014年以來,縣鄉財政實行“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短收自負,收支掛鈎,自求平衡”的管理體制。縣財政核定鄉鎮上繳縣財政的收入基數,超過上繳部分,實行此例分成;支出由縣財政按統一規定的負擔範圍和標準核定下撥。具體情況是:收入方面,農業税作為縣財政的固定收入,全額上解縣財政;農業特產税實行基數上解,超收分成;契税、耕地佔用税、其它收入作為鄉級財政收入,收入上解,全額返回。鄉鎮的國税、地税收入作為縣級收入,未納入鄉財政管理。在這種收入管理體制條件下,超收困難,時時有短收的危險。支出方面,全縣鄉鎮幹部職工715人,其中全額撥款人員570 人,差額撥款人員145人。政府機關行政人員、廣播員、財政所人員由縣財政實行全額撥款管理,經管員、農技員、水管員、文化輔導員等由縣財政實行差額撥款管理、公用經費只撥全額撥款管理人員,差額人員不撥公用經費,支出上鄉鎮政府有較大缺口。

2、鄉鎮財政狀況:全縣累計赤字負債4734萬元。用途情況:①興辦企業投資負債210萬元;②普九教育和興建公共實施負債1980萬元;③農業開發投資負債1600萬元;④彌補日常開支負債520萬元。⑤其他負債424萬元,赤字負債資金來源4734萬元。①工資及運轉經費掛帳326萬元;②教育和公共建設掛帳1336萬元。③借款3072萬元。其中:向銀行借款本金1336萬元;向部門或單位借款1355萬元;向個人或其他借款381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農村税費改革後,鄉財政財力總量上有所下降,可用財力有所好轉,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收不抵支,負債運行的問題和困難。

1、財源建設長期滯後,收入總量嚴重不足。從調查情況來看,收入總量一個鄉幾十萬元,有的鄉十幾萬元,這是財源建設長期滯後的結果,嚴重製約了鄉鎮財政的發展。

2、收支缺口大,運轉困難。2014年財政收入2543萬元全額上繳,其中農業税收入752萬元,其他收入18萬元,縣財政補助收入2257萬元,其中:包乾經費614萬元,税費改革轉移支付1472萬元。減去鄉級預算支出2641萬元,收支兩抵,當年預算赤字98萬元,加上預算外支出(如差額人員工資、接待費等)300萬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鄉鎮為了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只能舉債運轉,“寅吃卯年”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較為普遍。

3、財政負債多,包袱沉重。截止2014年底,鄉鎮財政累計赤字負債達4734萬元。鉅額赤字負債給鄉鎮的各項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一是幹部職工的墊款一時無法兑現,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二是鄉鎮領導經常被債權人糾纏討債,無法正常工作;三是學校欠款難以支付,常有基建老闆上門追討,有的學校甚至連學校都被強行封鎖,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四是經費緊缺引發了各類社會矛盾,社會公益事業投入嚴重不足,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

4、税收徵管難,短收嚴重。由於納税人納税意識差,難管村、“釘子户”等多種因素,徵收難度加大,成本增高。據調查,鄉鎮每年有30%—40%的農業税和統籌無法正常徵收,全縣累計有幾千萬元,該收的收不上,該上繳或列支的又不能少,出現墊税和拖欠、借款辦事業的情況,鄉鎮財政陷入困境。

5、有償資金回收困難,加重了財政負擔。截止2014年底,鄉鎮財政借出有償資金1200多萬元未記入鄉鎮政府債務內,這些資金都是向上級財政部門借入的,由鄉財政承借承還的,目前這些資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難。2014年收回的有償資金70萬元,2014年收回的不足50萬元,時間越往後移,回收難度更大。初步測算,有近400萬元是無法收回的呆帳、壞帳。這無疑是鄉鎮財政的一大隱患,最終債權變成了債務,成為了鄉鎮財政的又一隱性負債。

三、對策措施及建議

鄉鎮財政是最基層的一級財政,鄉鎮財政的問題,是關係到黨的基層政權建設,關係到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農村貫徹落實,關係到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大問題。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的困難已迫在眉睫。

1、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壯大鄉鎮財政經濟實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強財源建設是鄉鎮財政擺脱困境的根本途徑。培植財源要把財税增長與農民增收相結合。一是要切實加強財源建設的領導,要研究制定財源建設發展規劃,狠抓落實。二是要大力發展科技興煙,把烤煙產業做大做強。烤煙是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主導方向,是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支柱產業。我縣種植烤煙,迄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推行科技興煙,為烤煙產業的提質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加之與將軍集團等大煙廠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產銷關係,具有了較好的外銷市場環境。三是要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及其升級,通過大力培植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2、加大對鄉鎮財政轉移支付的扶持力度,增強鄉財政的活力。

農村税費改革後,收入的範圍縮小了,加大對鄉鎮財政的扶持力度十分重要。一是在財源建設上要加大投入。緊緊抓住進入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把扶貧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重點扶持烤煙、主要產業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大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投入。加大農村水、電、路、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加快致富步伐。二是在財力上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鄉鎮的分成比例,增加預算安排,保障鄉鎮政常運轉。同時,爭取上級對鄉鎮承借承還的週轉金中經審核確定無法收回的呆帳、壞帳予以豁免,化解鄉鎮財政風險,避免新的赤字債務的發生。

3、加強税收徵管,力求做到應收盡收。

一是加大財税宣傳力度,堅持日常與集中相結合,大力宣傳財税法規、政策的宣傳,提高納税人的納税意識,營造寬鬆的納税氛圍。

二是要做到依法徵税,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我縣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民負擔是比較輕的,要利用費改税後的政策做好難管村、釘子户的工作,儘量減少税源流失,杜絕税費改革後出現新的尾欠。

三是要搞好協税護税工作。建立財政所徵税、鄉村幹部協税、政法部門護税的徵管網絡,縣、鄉聯動,部門配合,切實改革鄉鎮財政收入徵管力量不足的問題。

4、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嚴格控制支出。

一是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推進機構改革,精簡機構,分流人員,事業單位與政府脱鈎,推向市場,減輕財政負擔。二是要進一步完善財務規章制度。會議、學習、差旅、接待、通訊、下鄉補助、加班要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不允許“集體研究”代替制度,徵收搞提成,從嚴控制非生產性支出。

三是要嚴格控制計劃外支出。各級各部門的升級達標必須經嚴格的審批,方能實施。報刊訂閲要明確哪些必須訂和哪些不必訂。嚴格控制外出參觀、考察。債務重的要禁止購買小車和金額較大的辦公用具,機關內部建設一律停止,特殊的鄉鎮必須經縣政府批准。

四是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要堅持離任審計制度。在審計結論沒有出來時,鄉鎮領導不能提拔、調動;紀檢、監督、審計等監督部門檢查出的違紀違規,不能以罰代法、以罰代紀,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嚴格執行不提拔、不調動、不評先評優、一票否決的規定。觸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機關。

5、要建立消赤減債責任制。要建立鄉鎮消赤減債資金,採取多種措施,廣泛籌集資金,甩掉歷史包袱。同時,要堅決堵絕新的赤字債務的發生。

第二篇: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

最近,根據省、市企調隊的要求,我們對全縣鄉鎮財政運行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總體情況是:鄉鎮財政運行比較困難。收入渠道不多,總量不大,赤字負債沉重,一時難以消化,必須加大財源建設,努力增收節支,逐步擺脱財政困境。一、鄉鎮財政基本情況

1、現行縣鄉財政體制。2014年以來,縣鄉財政實行“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短收自負,收支掛鈎,自求

平衡”的管理體制。縣財政核定鄉鎮上繳縣財政的收入基數,超過上繳部分,實行此例分成;支出由縣財政按統一規定的負擔範圍和標準核定下撥。具體情況是:收入方面,農業税作為縣財政的固定收入,全額上解縣財政;農業特產税實行基數上解,超收分成;契税、耕地佔用税、其它收入作為鄉級財政收入,收入上解,全額返回。鄉鎮的國税、地税收入作為縣級收入,未納入鄉財政管理。在這種收入管理體制條件下,超收困難,時時有短收的危險。支出方面,全縣鄉鎮幹部職工715人,其中全額撥款人員570人,差額撥款人員145人。政府機關行政人員、廣播員、財政所人員由縣財政實行全額撥款管理,經管員、農技員、水管員、文化輔導員等由縣財政實行差額撥款管理、公用經費只撥全額撥款管理人員,差額人員不撥公用經費,支出上鄉鎮政府有較大缺口。

2、鄉鎮財政狀況:全縣累計赤字負債4734萬元。用途情況:①興辦企業投資負債210萬元;②普九教育和興建公共實施負債1980萬元;③農業開發投資負債1600萬元;④彌補日常開支負債520萬元。⑤其他負債424萬元,赤字負債資金來源4734萬元。①工資及運轉經費掛帳326萬元;②教育和公共建設掛帳1336萬元。③借款3072萬元。其中:向銀行借款本金1336萬元;向部門或單位借款1355萬元;向個人或其他借款381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農村税費改革後,鄉財政財力總量上有所下降,可用財力有所好轉,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收不抵支,負債運行的問題和困難。

1、財源建設長期滯後,收入總量嚴重不足。從調查情況來看,收入總量一個鄉幾十萬元,有的鄉十幾萬元,這是財源建設長期滯後的結果,嚴重製約了鄉鎮財政的發展。

2、收支缺口大,運轉困難。2014年財政收入2543萬元全額上繳,其中農業税收入752萬元,其他收入18萬元,縣財政補助收入2257萬元,其中:包乾經費614萬元,税費改革轉移支付1472萬元。減去鄉級預算支出2641萬元,收支兩抵,當年預算赤字98萬元,加上預算外支出(如差額人員工資、接待費等)300萬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鄉鎮為了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只能舉債運轉,“寅吃卯年”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較為普遍。

3、財政負債多,包袱沉重。截止2014年底,鄉鎮財政累計赤字負債達4734萬元。鉅額赤字負債給鄉鎮的各項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一是幹部職工的墊款一時無法兑現,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二是鄉鎮領導經常被債權人糾纏討債,無法正常工作;三是學校欠款難以支付,常有基建老闆上門追討,有的學校甚至連學校都被強行封鎖,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四是經費緊缺引發了各類社會矛盾,社會公益事業投入嚴重不足,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

4、税收徵管難,短收嚴重。由於納税人納税意識差,難管村、“釘子户”等多種因素,徵收難度加大,成本增高。據調查,鄉鎮每年有30—40的農業税和統籌無法正常徵收,全縣累計有幾千萬元,該收的收不上,該上繳或列支的又不能少,出現墊税和拖欠、借款辦事業的情況,鄉鎮財政陷入困境。

5、有償資金回收困難,加重了財政負擔。截止2014年底,鄉鎮財政借出有償資金1200多萬元未記入鄉鎮政府債務內,這些資金都是向上級財政部門借入的,由鄉財政承借承還的,目前這些資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難。2014年收回的有償資金70萬元,2014年收回的不足50萬元,時間越往後移,回收難度更大。初步測算,有近400萬元是無法收回的呆帳、壞帳。這無疑是鄉鎮財政的一大隱患,最終債權變成了債務,成為了鄉鎮財政的又一隱性負債。

三、對策措施及建議

鄉鎮財政是最基層的一級財政,鄉鎮財政的問題,是關係到黨的基層政權建設,關係到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農村貫徹落實,關係到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大問題。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的困難已迫在眉睫。

1、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壯大鄉鎮財政經濟實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強財源建設是鄉鎮財政擺脱困境的根本途徑。培植財源要把財税增長與農民增收相結合。一是要切實加強財源建設的領導,要研究制定財源建設發展規劃,狠抓落實。二是要大力發展科技興煙,把烤煙產業做大做強。烤煙是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主導方向,是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支柱產業。我縣種植烤煙,迄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推行科技興煙,

第三篇: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

最近,根據省、市企調隊的要求,我們對全縣鄉鎮財政運行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總體情況是:鄉鎮財政運行比較困難。收入渠道不多,總量不大,赤字負債沉重,一時難以消化,必須加大財源建設,努力增收節支,逐步擺脱財政困境。

一、鄉鎮財政基本情況

1、現行縣鄉財政體制。2014年以來,縣鄉財政實行“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短收自負,收支掛鈎,自求平衡”的管理體制。縣財政核定鄉鎮上繳縣財政的收入基數,超過上繳部分,實行此例分成;支出由縣財政按統一規定的負擔範圍和標準核定下撥。具體情況是:收入方面,農業税作為縣財政的固定收入,全額上解縣財政;農業特產税實行基數上解,超收分成;契税、耕地佔用税、其它收入作為鄉級財政收入,收入上解,全額返回。鄉鎮的國税、地税收入作為縣級收入,未納入鄉財政管理。在這種收入管理體制條件下,超收困難,時時有短收的危險。支出方面,全縣鄉鎮幹部職工715人,其中全額撥款人員570 人,差額撥款人員145人。政府機關行政人員、廣播員、財政所人員由縣財政實行全額撥款管理,經管員、農技員、水管員、文化輔導員等由縣財政實行差額撥款管理、公用經費只撥全額撥款管理人員,差額人員不撥公用經費,支出上鄉鎮政府有較大缺口。

2、鄉鎮財政狀況:全縣累計赤字負債4734萬元。用途情況:①興辦企業投資負債210萬元;②普九教育和興建公共實施負債1980萬元;③農業開發投資負債1600萬元;④彌補日常開支負債520萬元。⑤其他負債424萬元,赤字負債資金來源4734萬元。①工資及運轉經費掛帳326萬元;②教育和公共建設掛帳1336萬元。③借款3072萬元。其中:向銀行借款本金1336萬元;向部門或單位借款1355萬元;向個人或其他借款381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農村税費改革後,鄉財政財力總量上有所下降,可用財力有所好轉,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收不抵支,負債運行的問題和困難。

1、財源建設長期滯後,收入總量嚴重不足。從調查情況來看,收入總量一個鄉幾十萬元,有的鄉十幾萬元,這是財源建設長期滯後的結果,嚴重製約了鄉鎮財政的發展。

2、收支缺口大,運轉困難。2014年財政收入2543萬元全額上繳,其中農業税收入752萬元,其他收入18萬元,縣財政補助收入2257萬元,其中:包乾經費614萬元,税費改革轉移支付1472萬元。減去鄉級預算支出2641萬元,收支兩抵,當年預算赤字98萬元,加上預算外支出(如差額人員工資、接待費等)300萬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鄉鎮為了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只能舉債運轉,“寅吃卯年”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較為普遍。

3、財政負債多,包袱沉重。截止2014年底,鄉鎮財政累計赤字負債達4734萬元。鉅額赤字負債給鄉鎮的各項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一是幹部職工的墊款一時無法兑現,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二是鄉鎮領導經常被債權人糾纏討債,無法正常工作;三是學校欠款難以支付,常有基建老闆上門追討,有的學校甚至連學校都被強行封鎖,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四是經費緊缺引發了各類社會矛盾,社會公益事業投入嚴重不足,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

4、税收徵管難,短收嚴重。由於納税人納税意識差,難管村、“釘子户”等多種因素,徵收難度加大,成本增高。據調查,鄉鎮每年有30%—40%的農業税和統籌無法正常徵收,全縣累計有幾千萬元,該收的收不上,該上繳或列支的又不能少,出現墊税和拖欠、借款辦事業的情況,鄉鎮財政陷入困境。

5、有償資金回收困難,加重了財政負擔。截止2014年底,鄉鎮財政借出有償資金1200多萬元未記入鄉鎮政府債務內,這些資金都是向上級財政部門借入的,由鄉財政承借承還的,目前這些資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難。2014年收回的有償資金70萬元,2014年收回的不足50萬元,時間越往後移,回收難度更大。初步測算,有近400萬元是無法收回的呆帳、壞帳。這無疑是鄉鎮財政的一大隱患,最終債權變成了債務,成為了鄉鎮財政的又一隱性負債。

三、對策措施及建議

鄉鎮財政是最基層的一級財政,鄉鎮財政的問題,是關係到黨的基層政權建設,關係到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農村貫徹落實,關係到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大問題。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的困難已迫在眉睫。

1、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壯大鄉鎮財政經濟實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強財源建設是鄉鎮財政擺脱困境的根本途徑。培植財源要把財税增長與農民增收相結合。一是要切實加強財源建設的領導,要研究制定財源建設發展規劃,狠抓落實。二是要大力發展科技興煙,把烤煙產業做大做強。烤煙是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主導方向,是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支柱產業。我縣種植烤煙,迄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推行科技興煙,為烤煙產業的提質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加之與將軍集團等大煙廠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產銷關係,具有了較好的外銷市場環境。三是要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及其升級,通過大力培植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

工龍頭企業,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2、加大對鄉鎮財政轉移支付的扶持力度,增強鄉財政的活力。

農村税費改革後,收入的範圍縮小了,加大對鄉鎮財政的扶持力度十分重要。一是在財源建設上要加大投入。緊緊抓住進入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把扶貧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重點扶持烤煙、主要產業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大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投入。加大農村水、電、路、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加快致富步伐。二是在財力上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鄉鎮的分成比例,增加預算安排,保障鄉鎮政常運轉。同時,爭取上級對鄉鎮承借承還的週轉金中經審核確定無法收回的呆帳、壞帳予以豁免,化解鄉鎮財政風險,避免新的赤字債務的發生。

3、加強税收徵管,力求做到應收盡收。

一是加大財税宣傳力度,堅持日常與集中相結合,大力宣傳財税法規、政策的宣傳,提高納税人的納税意識,營造寬鬆的納税氛圍。

二是要做到依法徵税,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我縣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民負擔是比較輕的,要利用費改税後的政策做好難管村、釘子户的工作,儘量減少税源流失,杜絕税費改革後出現新的尾欠。

三是要搞好協税護税工作。建立財政所徵税、鄉村幹部協税、政法部門護税的徵管網絡,縣、鄉聯動,部門配合,切實改革鄉鎮財政收入徵管力量不足的問題。

4、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嚴格控制支出。

一是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推進機構改革,精簡機構,分流人員,事業單位與政府脱鈎,推向市場,減輕財政負擔。二是要進一步完善財務規章制度。會議、學習、差旅、接待、通訊、下鄉補助、加班要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不允許“集體研究”代替制度,徵收搞提成,從嚴控制非生產性支出。

三是要嚴格控制計劃外支出。各級各部門的升級達標必須經嚴格的審批,方能實施。報刊訂閲要明確哪些必須訂和哪些不必訂。嚴格控制外出參觀、考察。債務重的要禁止購買小車和金額較大的辦公用具,機關內部建設一律停止,特殊的鄉鎮必須經縣政府批准。

四是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要堅持離任審計制度。在審計結論沒有出來時,鄉鎮領導不能提拔、調動;紀檢、監督、審計等監督部門檢查出的違紀違規,不能以罰代法、以罰代紀,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嚴格執行不提拔、不調動、不評先評優、一票否決的規定。觸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機關。

5、要建立消赤減債責任制。要建立鄉鎮消赤減債資金,採取多種措施,廣泛籌集資金,甩掉歷史包袱。同時,要堅決堵絕新的赤字債務的發生。

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第2頁)一文由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四篇:關於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運行狀況的調查

關於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運行狀況的調查

昌圖縣人大常務委員會李志剛

推進農村税費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為解決“三農”問題採取的一項重要決策,對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2014年以來按照省、市農村税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我縣全面推進了農村税費改革,農民負擔明顯減輕,進一步規範了農村税費制度,但是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鄉鎮財政收支矛盾,入不敷出的問題很嚴重,影響了地方財政的正常運轉和多項事業的發展。

一、税費改革前,鄉鎮財政運行狀況

税費改革前,各鄉鎮財政主要由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和自籌資金三部分組成,三大塊資金的收支情況:1、預算內資金。支出主要用於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服務,行政事業部門的工資及公用經費等。但目前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行政、事業部門(主要是中國小)的工資和公用經費。即典型的“吃飯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農業税、農業特產税及工商類税收等税收收入。2、預算外資金。支出主要用於維持政府部門的日常運轉,即政府部門的辦公用品、交通費用、招待費等。收入來源主要是收費。3、自籌資金。支出主要用於農村公共建設、公共服務、教育支出及農村集體福利等。收入來源主要有鄉鎮內企業上交利潤和管理費、鄉統籌、各種集資收入及各種罰沒款收入等。經調查我縣33個鄉鎮税改前,收支情況都有少量缺口,缺口在10萬元以下的有7個鄉鎮,10萬元—50萬元的有16個鄉鎮,50萬元-100萬元的有8個鄉鎮,100萬元以上的有2個鄉鎮。現看一下税改前我縣某鄉鎮的收支情況。財政收入總計:321萬元。①上級補助收入170萬元元(其中:税收返還49萬元、體制定補47萬元、追加專項74萬元);②本級收入121萬元(其中:國税收入21萬元、地税收入81萬元、罰沒收入19萬元);③集資收入約30萬元。2、財政支出總計為375萬元,其中①政府機關支出182萬元(人員工資60萬元、公用經費122萬元);②所屬部門事業費支出43萬元;③鎮級五項統籌支出150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税費改革前,雖然鄉鎮財政資金有缺口,但由於可以暗中自由調劑“鄉統籌”資金,而資金缺口又可以變相轉嫁到農民身上,鄉鎮財政依然能基本維持日常運轉,問題還不至於“顯性化”。

二、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運行狀況

税費改革後,中央明確規定取消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徵收的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性資金集資,取消現行的按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按一定比例徵收的鄉統籌費,“村提留”中的公積金被剔除出去,由村民按“一事一議”的辦法籌資。這樣,在分税制改革税收收入被大大縮減和農村税費改革後,連鄉鎮向農民收費集資的口子也紮緊了,有效地堵住了“三亂”,鄉鎮財政預算外收入及自籌資金大幅度地減少,上級財政下撥的轉移支付資金,屬於專款專用,嚴禁擠佔挪用,在三大塊資金收入同時大量減少的情況下,大部分鄉鎮財政難以為繼。同一個鄉鎮税改後的財政收支情況。鎮本級收入134萬元(其中:地税、農業税收入101萬元、罰沒收入3.6萬元、農業税附加收入26.4萬元、行政事業費收入3萬元。財政支出為349萬元,其中①政府機關支出235萬元(人員工資100萬元元;公用經費135萬元);②所屬部門事業費支出41萬元;③鎮級税改資金專項支出103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税費改革後,有效地遏制了“三亂”之風的蔓延,鄉鎮財政預算外資金及自籌資金大幅減少,原來彌補財政收支缺口的維持機制被打破,鄉鎮債務償還失去依靠,積累已久的鄉鎮財政問題最終完全凸顯。

三、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各鄉鎮財源基礎薄弱,新的財源增長點少,財政收入增加緩慢。財政普遍存在收入的增加跟不上剛性支出增加的需要。我縣2014年鄉鎮完成財政收入總計5443萬元,其中:國税完成1981萬元、地税完成3141萬元、罰沒及行政性收費等其它收入321萬元。同年我縣鄉鎮一般支出總計21198萬元,比上年增長51.3%,普遍鄉鎮收入的增幅低於支出的增幅,總收支差額在15755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的12個鄉鎮,400萬元以上的8個鄉鎮,400萬元以下的13個鄉鎮,收支差額呈增加的趨勢,收支矛盾尖鋭。

2、鄉鎮債務包袱沉重。據調查鄉鎮負債非常普遍,至2014年未,各鄉鎮欠世行貸款1387萬元,欠農民基金會貸款4544萬元,欠財政週轉金3280萬元,就這三項合計高達9212萬元,超過500萬元以上的7個鄉鎮,100萬元以上的18個鄉鎮,100萬元以下的8個鄉鎮,遠遠超出了鄉鎮的承受能力,比如我縣通江口鄉欠財政週轉金254萬元,欠世行貸款189萬元,欠中央債貸款171萬元,三項總計高達600多萬元。各鄉鎮債務形成的原因既有多年財力不足積累的因素,也有其他政府行為失當轉化的因素。鄉鎮難以還上欠款,上級財政只得採用扣款的辦法,使本來困難的鄉鎮財政“雪上加霜”。

3、財政支持公共事業發展的能力嚴重不足,多數鄉鎮財力不寬裕,用於支持發展的財力捉襟見肘。鄉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吃飯財政”,鄉鎮財政僅僅成了發工資的“大出納”,沒有能力支持公共事業建設,影響了鄉鎮的發展。

4、鄉鎮機構臃腫,供養人員過多。我縣共有33個鄉鎮、429個鄉鎮事業單位機構納入改革範圍,重新核定事業編制1579個,目前我縣實有在職人員2362人,截止到目前我縣33個鄉鎮全部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分流任務,聘任1579人,未聘任783人,辦理提前退休313人。各鄉鎮事業編制人員雖然進行了精簡分流,但由於政策不完善,改革成本過大,難以將改革落實到位,這次事業編制改革資金缺口非常大,對自願辭去公職的170人需發放辭職金246萬元,對末聘人員783人,需資金730萬元,拖欠鄉鎮所有在職事業人員工資1.3億元,提前辦理退休的需資金390萬元,改革前已退休的需資金765萬元,改革後重新競聘上崗的需資金1555萬元,總計需投入資金1.7億元,精簡下來的人員並沒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退休人員領取不到養老金,上崗人員不能正常發放工資,鄉鎮財政經濟也沒有因此而緩解,上訪問題比較嚴重。

5、各鄉鎮招商引資形成規模的工業企業很少,有些企業都是涉農企業,税收含量少,對財政貢獻極小,僅交納一些所得税和其它小額税種,增值税為零,缺少高税收的工業企業、龍頭企業,靠招商引資增加税收短期內無法擺脱財政困境。

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缺口較大。税費改革後,取消了鄉鎮村道路建設費,集資和村提留,鄉鎮村道路的建設要求列入鄉鎮財政預算,村鄉道路的修建,則通過村民“一事一議”方式加以解決,但村民的覺悟並不是很高。有些問題通過“一事一議”很難解決。全縣鄉級道路支出缺口大約在219萬元。同樣用於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土地治理等方面的支出,税改後同樣捉襟見肘,中央、省等上級財政雖然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這塊轉移支付大都是有條件的,即需要鄉鎮財政一定的比例配套,大部分鄉鎮無力解決配套資金,配套資金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鄉鎮根本拿不出這筆資金。

7、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受到了較大沖擊。文化、衞生等其他農村公益事業支出無保障。税改後對大部分鄉鎮而言,若上級政府轉移支付資金不到位,不要説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體系,就連現有的軍烈屬、優撫對象、五保户供養等支出都出現了嚴重資金缺口。優撫支出資金缺口31萬元,五保户資金缺口1327萬元,計劃生育專職幹部工資缺口46萬元,鄉鎮敬老院工服人員工資、房屋維修等費用資金缺口66萬元,原村幹部退休人員、公傷人員費用缺口366萬元,農村殯葬補助資金缺口184萬元,村部的房屋維修,按每村每年1萬元的標準測算,資金缺口429萬元,農村中國小險房改造資金缺口3669萬元,以上資金總的缺口為6118萬元。這些資金税改前絕大部分來源於“三提五統”,税改後卻沒有着落。

四、緩解鄉鎮財政困難的對策、建議

1、切實轉變觀念,提高對鄉鎮財政工作的認識。鄉鎮財政是鄉鎮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做好鄉鎮財政工作,事關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各級政府特別是鄉鎮黨委、政府必須提高對財政工作的認識,正確看待財政與經濟的關係,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收這兩個重點,制定切合實際的經濟發展思路,選準發展方向和財源增長點。靠經濟的發展增加財源,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發展。

2、圍繞農業產業化和資源開發,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有税源的企業。根據市場要求,想方設法搞好資源開發,把資源轉變為財源,通過招商重點扶持好民營企業、龍頭企業、加工型企業,增加勞動力、提高社會化服務、增加税收,從而提高鄉鎮財政收入。

3、強化税收徵管,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合理收税、合法收税。鄉鎮要經常開展本地區税源普查,重新核定税基,要分行業、分税種,全方位挖掘税源潛力,堅決堵住偷、漏税行為。嚴厲打擊偷、逃税行為。

4、完善地方税收體系建設,提高鄉鎮財政收入。一是要合理設置地方税種,保證地方政府擁有相對穩定的税收來源。二是合理劃分共享税的分成比例,在各級財政分成比例中,要把財力適當地向基層政權傾斜。

5、合理劃分職能,理順各級政府間的財權、事權關係。一是合理界定各級政府之間的支出責任。除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外,對教育、公共醫療、基礎設施等項目的支出責任應進行明確界定。使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相適應。本着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在機構改革的基礎上合理劃分政府部門的事權,明確各部門支出的責任。同時,按照收支脱鈎的原則,對有收費職能部門要加強管理。

6、精簡機構,繼續削減人員。減輕鄉鎮財政負擔,進一步精簡機構,壓縮鄉鎮財政供養人員,是鄉鎮財政擺脱困難的有效方法之一。當前要抓住政府機構改革的機遇,真正把人員減下去,把職能交叉的機構壓縮掉,對那些不該由財政負擔的事業單位儘快“斷奶”,引導鼓勵走服務創收的路子,要進一步清理、清退鄉鎮超編和臨時人員,切實減輕財政負擔。

7、要妥善處理好鄉鎮財政債務問題,努力化解鄉村債務,防範財政風險。一是針對鄉村債務構成情況,認真清理鎖定、分門別類進行化解,重點將違反國家政策的高息部分從債務中堅決剝離出來。二是要建立鄉鎮償債基金。根據鄉鎮規模,每年從鄉鎮新增財政收入中按比例提取鄉鎮償債基金,有計劃地化解鄉鎮債務。三是嚴格控制鄉鎮及村級發生新的舉債行為,加強對鄉鎮及村級財務的監督檢查,規範支出行為,堅決杜絕新債務的發生。

8、優化支出結構,規範鄉鎮財政管理。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加強支出管理,優化支出結構。一是嚴格界定財政支出範圍,下決心把該剔除的剔除出去,以增強保重點,保關鍵的能力,應該承擔的支出也要進一步界定範圍,明確標準,嚴格控制,節約使用。二是要嚴格預算編制,認真貫徹《預算法》,嚴格把好預算編制關。這是規範鄉鎮財政支出的重要手段。編制預算方案時,要堅持“三壓三保”的政策,即壓行政性經費支出,保工資發放;壓縮會議、招待支出,保鄉鎮政府機關正常運轉;壓其他預算支出,盡力保法律規定的教育、農業等重點支出。

9、上級部門應加大對鄉鎮的轉移支付的力度。我縣是農業大縣,80%的鄉鎮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税改前鄉鎮政府部分支出靠“三提五統”維持,税費改革後取消“三提五統”,而政府的可支配財力也大大減少,在資源開發、引進外資和建設加工項目等方面,上級部門應當給予政策、財力傾斜。

總之,税費改革後,普遍鄉鎮面臨着財政經濟困難,想使鄉鎮財政困境有所改變,財政狀況儘快得以改善,達到富民強鄉(鎮)的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部門齊抓共管,共同奮鬥的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相信,在中央、省、市、縣的正確領導下,通過上下各級的共同努力,艱苦創業,鄉鎮財政一定會有所改變,走上正軌。

第五篇:關於淮北市財政支農資金運行狀況的調查

關於淮北市財政支農資金運行狀況的調查

馬躍(安徽省淮北市委黨校副教授)

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財政在解決 “三農”問題方面,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在促進農村政治和諧、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當前,財政支農資金運行過程有哪些新的特點?幹部羣眾有什麼反映?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4月份以來,通過各種不同的調查方式,瞭解了一些情況,現綜合如下:

一、當前財政支農資金運行的新特點

一是資金總量在明顯加大。淮北市財政支農方面的大部分資金來源於中央和省級,還有一部分來源於市、縣、區、鄉鎮財政。近年來,中央、省、市、縣等各級財政投入規模不斷加大,從2014年到2014年,中央財政從2614億元增長到3917億元,省財政從158億元增長365億元,市財政(支農和農業開發合計)從1億元增長到1、5億元。

二是項目多,涉及單位多,資金分散。資金是隨着項目運行的,近年來,支農項目呈不斷增加態勢。2014年,黨國英在《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保障》中列出一個清單,共95項,涉及中央一級28個單位,加上我們蒐集的部分,不完全統計為130多個項目,涉及30多個單位。以前的涉農單位只有六七家,現在是30多家。所有項目都由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監管,但資金控制權、分配權和使用權還是在部門手中。通過項目的方式,資金從上級部門流動到下級對口部門。

三是運行方式多種多樣。不同項目有不同的運行方式。根據最終產品的形式,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這樣幾類:

(1)直接面向農民的補貼和補助。直接發放到户的涉農補貼或補助將近20項。2014年起,市財政局按照省政府的統一要求和省財政廳的具體部署,把財政補貼農民的所有資金集中整合,按照“統一渠道,統一方式,統一時間和公開補貼項目、補貼數額及政策依據”的總體要求,在金融單位為每個農户建立了個人賬户,製作分户存摺,對補貼資金集中統一打卡發放。

(2)工程建設類項目,如公路村村通工程、農村飲水工程、農村能源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節水灌溉、病險水庫橋涵維修加固、中國小危房改造、敬老院基本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基層文化站建設、鄉鎮醫院基本建設等。農民見到和使用的是這些支農資金的實物形態。這類項目,施工要求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比較強,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門發包,由國有或私有企業承包。投資總額達到50萬元以上的項目,要求公開招標和投標。對這類項目,財政部門管資金,主管部門管項目的發包、協調、監督和驗收。因為主管部門權力過大,濉溪縣從2014年開始,繼續由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管理,主管部門負責工程驗收,由發展改革委員會負責招標,形成多頭制約的格局。

(3)無償獲取或者差價可以購買的物品,如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在這類資金運行過程中,農民得到的是良種、農業機械這些可移動的實物,提供這些實物的公司獲得可觀的收益,實現公司與農民之間的雙贏局面。

(4)文化、技術和信息,如農家書屋、電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金農工程、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農業科技入户工程、陽光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等等。項目實施過程中,農民看到或者學到文化、信息和實用技術,政府把資金撥付給培訓、下鄉、測土、放映、入户的單位,實現單位與農民之間的雙贏局面。

(5)領袖、龍頭和組織,如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三支一扶、機關幹部下鄉掛職、農業產業化扶助、農村專業合作社補助等。項目實施過程中,農民看到政府為他們培養的村民領袖,看到政府培植的帶領他們致富的龍頭企業和新型合作組織。財政資金最終流向培訓機構、

下鄉幹部、龍頭企業和新型合作組織。

二、對財政支農資金運行狀況的反映和問題

幹部羣眾的反映,既有好的反映,也有問題方面的反映,有喜有憂,總的説來,好的反映占主導地位。大家認為,黨的十六大以來,通過財政支農資金的運行,使黨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農民收入持續上升,各項公共事業健康發展,廣大農民正享受着財政陽光的普照。財政支農資金的大量投入,從各個方面都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少被調查對象認為,支農資金運行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可忽視,集中表現在投入、程序、監管和其他方面。一是投入問題。近年來,中央和省支農資金遞增幅度很大。淮北市財政投入(支農和農業開發合計),2014年為1億元,2014年為1.6億元,2014年為1.5億元。與06年相比,07年的投入有所下降。各小組報告中,普遍感到投入壓力很大,尤其感到地方政府投資不足。

在五保户供養方面,2014年,按照省裏的要求,不準採取實物折款的方法,必須用現金的形式足額發放。這樣一來,即使按照分散供養的標準,每人每年要增加450元,全市要增加400多萬。2014年,實現30%的五保户集中供養的目標,要籌集上千萬元資金,對市、縣、區和鄉鎮來説,投入壓力是非常大的。

二是程序問題。一卡通發放過程中,存在項目零碎、程序複雜、運行緩慢的問題,該合併的沒有合併,該分開的沒有分開。民政部門反映,救災款、優撫款等都不能按時發放,甚至兩三個月不能打到農户卡上,影響了救助對象的生活。另外,羣眾對發放款項不太明白,項目太多,羣眾手中卡也多,不知道領的什麼錢。在一個鄉鎮,有重名現象,沒有打到補助對象頭上,而是打到其他人頭上,然後由民政工作人員上門討要,往往發生糾紛。在一户之中,打到兒子頭上,兒子不能及時把這些錢交給老人。因為對象户直接到信用社領錢,民政部門不能及時掌握這些對象的自然減員情況。五保户死亡,村民委員會不能按時上報。五保户供養與村幹部工資合併為“村級補助”,放在一起打到卡上,沒有明確分別是多少,村幹部認為,五保户供養佔用村幹部工資,一個村發過五保户的錢後,就沒有村幹部工資了,這是一個問題,建議從上面把這兩項錢明確分開。因為表格複雜,造成市、縣、區低保辦公室工作量大。全市城市和農村低保合計7萬人左右,每人材料一式三份,城市低保每季度審查一次,農村低保每年審查一次,所需人手多,表格多,紙張多,導致人手和辦公經費都很緊張。

三是監管問題。由於調查本身的限制,我們沒有發現跑冒滴漏的現象,沒有發現截留、挪用、貪污財政支農資金的現象,也不可能獲取這些方面的事例和數據支持,但在我們回收的調查問卷和小組報告中,在個別訪談中,除了資金投入問題外,大家普遍關注的就是資金監管問題。

在問卷調查中,55%的村幹部認為,近年來財政支農資金大部分流入各級政府部門的口袋或者流入負責生產和流通的企業口袋。有的村幹部在問卷調查表上寫道:“農民實際得到的很少,人均耕地1、3畝,糧食補貼加綜合補貼只有30多元。”

工程建設類項目招標中的問題令人擔憂。有領導幹部説:“我們現在都不敢做招標投標了,招標工程比不經過招標的工程價格還高。競標人不是競爭,而是合謀,攜起手來共同把價格抬高,一家中標,所有競標人共同分肥。另外,在招標過程中,看起來大家都有資質,實際上有的資質證書是借人家的,中標後,這個人根本沒有本事做,就轉手倒賣工程。在發包過程中,我們根本審查不出來。”

有些支農項目對農民來説,所看到的不過是標語、口號和牌子,這些牌子掛在農民家門口,在地裏,在大路上。有人反映:“有些錢跑部門手裏去了,這些單位得到這些錢之後並沒有投放到農村去。我們做項目區工程過程中,十幾個單位在裏面砸上自己的基地牌子,我們沒有看到他們往裏面投什麼錢,但變成了他們共同所有的基地,上面的檢查組來到後,都

分別來到這個地方檢查。現在的檢查組也都是不負責任的。除了這些標語、口號和牌子之外,有些項目實施單位是否還有更多的投入,實在令人懷疑。”調查得知,2014年度我市有兩家企業拿到省新網工程項目資金。其中濉溪縣瑞紅煙花爆竹有限公司2萬元,市金信農資商貿連鎖有限公司1萬元。縣瑞紅煙花爆竹有限公司把項目資金主要用在兩方面,一是為配送中心製作了長10米、寬3米的印有中國供銷合作社字樣及社標圖形的霓虹燈和廣告門頭,安裝了防護大鐵門,使用項目資金1、3萬元;二是為30個農村鄉鎮經營網點定製統一標誌的經營店牌,製作懸掛上牆的警示標誌安全操作規程、安全制度等,共使用資金7000元。市金信農資商貿連鎖有限公司用於製作含有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的門頭2900元,為26家農資加盟店統一製作門頭標識、統一製作店內規章制度1、04萬元。

有政府工作人員説:“許多人通過與政府打交道發財了,比如某個集團的老總,就是通過套取政府補貼而發財的。我最近下鄉,參觀了一個龍頭企業,還是那幾間破房子,沒有任何發展,聽説那個人每年都要套取不少政府補貼。有人專吃這塊資金,當然需要買通政府官員。”四是其他問題。因為物價上漲,農村沼氣補助標準顯得太低,農民做一個沼氣池,上面補助300元現金和500元實物。做成一個沼氣池,不包括上級補助的實物,需要2014元。這樣,農民要拿出1700元,都嫌太貴,加上沒有糞源,都不太想做。

淮北市節水灌溉做了好幾個點,都不成功,不僅利用率不高,而且保存率都很低。做好之後,一般不超過兩年,老百姓就把地裏的那些設施拆除了,把水泥管子拉到自己家裏。一方面,老百姓需求不同,你的地裏是芝麻,不需要水,我地裏是玉米,需要水,這裏涉及到誰來管理,水費如何計算等一系列複雜問題;另一方面,這些管子放在地裏,拖拉機作業時誤事,稍微不注意,就把這些管子破壞了,當然大部分情況下,老百姓是有意破壞的。現在是一家一户體制,不是生產隊體制,水利工程很難維護,使用起來也很麻煩。

農村飲水工程存在許多問題。中央要求用四五年時間解決農村飲水問題,解決自來水問題,上面給了大量資金,施工時候沒有什麼難度。問題是老百姓,他們認為祖宗多少代人都是這樣吃水的,近幾十年來都是使用壓水井的方式,也沒有因為水的問題造成地方病,所以對飲水改造不是非常積極,當然也不反對。第二,現在都是無塔供水,質量要求比較高,容易毀壞,每個村莊做好工程後,涉及維修和管理費用,一個村莊至少要兩名管理人員,這些人的報酬怎麼辦?水的費用,就是電的費用如何分攤?如果每立方米水高於兩元錢,農民是否繼續使用自來水?第三,許多農民準備兩套方案:一套自來水,留人飲用;另一套壓水井,留着洗衣服或者澆菜園,這樣自來水的用量就很少。用量越少,使用成本越高;使用成本越高,價格越貴,用量就越小。根本問題在於,不是農民要求做什麼,而是幹部決定給農民做什麼。做與不做,是幹部決定的。一個村莊決定做什麼公共工程,農民沒有發言權和決定權,所以就造成一種現象,有些農民對這些設施不怎麼愛護,反正是上面硬給的。

有些反映已經超出我們的調查範圍,涉及到新農村建設的宏觀層面。比如,有機關幹部説:“每年一到兩次的農產品展銷會,在上海,北京或者合肥,每次都要花費幾十萬元,毫無意義。每次都得去,分管副省長帶隊出去,其他地方都去了,你這個地方不去,就是不給省領導面子,就是不懂事。所有費用都要市裏出,安排給你一個展位,需要你花錢裝修佈置,並且只能就地請那些裝修公司做,時間緊,任務重,會議結束後,這些東西只能仍掉,拉回來費用太高,也沒有地方放。參加會議的幾乎沒有農民,都是領導幹部,以及幾個龍頭企業的老闆。這是領導幹部的聚會和慶典,不是農民的聚會。農民的聚會是各種廟會,在那裏,每年都成交不少東西。為什麼不取消這種陋習,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希望國小或者發給那些困難農民?”

比如,有機關幹部説:“農村工作不是不能做好,關鍵是安排誰去做,怎麼做。目前這批鄉鎮幹部想的是自己富起來,不是農民富起來。他們工作的動機,就是撈錢,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是升官。凡是與此有關的事情,他們熱心;凡是與此無關的事情,他們就不熱心。

研究財政支農資金,看起來是經濟問題,實質上是政治問題,關鍵是解決體制問題,解決對下負責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農村一切問題都解決不了。外國的東西再好,拿到中國以後,都會變形,都會扭曲,像合作社這樣好的經驗,來到以後,都變味了,變成一級欺騙一級,小政府欺騙大政府的手段。”

比如,有掛職村書記説:“我去的那個(推薦訪問範文網)村是那個鄉最落後的村,羣眾對幹部意見很大,鄉領導平時不大敢去。鄉幹部一年到頭只抓計劃生育,對於農民發家致富的問題不太關心。因為計劃生育與幹部的烏紗帽關聯在一起,而農民的窮與富與幹部們的關係不大。就是説,對於鄉鎮領導來説,你窮也好,富也好,與我沒有關係,而你生多少孩子與我有關係,因此,我們就要管你生育的問題,甚至不惜採取一切過激的手段,讓他們交納計劃生育罰款,一人幾千塊,一下子就把農民弄得很窮。”

我們知道,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生產發展,核心是農民增收。在我市農村工作中,鄉鎮幹部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上,而是放在計劃生育上。因為計劃生育工作的好壞是與鄉鎮幹部的烏紗帽掛在一起的。改革開放將近三十年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難以真正落實在農村工作中。基層政府工作重心的安排勢必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如何處理經濟建設與計劃生育之間的關係,是困繞農村工作的一個嚴重問題。

五是規劃問題。除上述問題外,我們認為,最嚴重的還是規劃問題。淮北市一直缺少中長期農業發展規劃。有些涉農項目所提供的物品,像住房,有二十年以上的壽命;有些項目屬於長期項目,要延續三十年或者五十年的時間,但是,都沒有中長期規劃作為支撐。這個問題比跑冒滴漏要嚴重得多。沒有中長期規劃,投入就沒有方向,資金整合就沒有目標,就容易使有些投資偏離甚至背離發展目標,造成更大規模的損失。如果幾十年後,我市農村沒有那麼多村莊和人口,沒有那麼多學校和醫院,沒有那麼多生產路,那麼許多投資包括村莊建設,恐怕都屬於嚴重的浪費。

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14年實現全面小康,特別是農民小康。2014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包括農業現代化。在地方文件中,我們看到“十一五”發展規劃,包括五年內的農業發展規劃,但沒有看到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們看到對小康目標和農業現代化的大體描述,但有關業務部門沒有制定農民小康標準和農業現代化的定量體系,缺少大致準確的預測,缺乏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農業發展規劃,缺乏整體的策劃、決策、推進機制,對新農村建設的投資重點、項目安排、建設時序、資金平衡缺乏綜合分析和判斷。

規劃是第一位的工作。規劃制約項目,項目制約資金。應當先有長期規劃,後有中期規劃和短期規劃;應當先有整體規劃,後有專項規劃和部門規劃,而不是相反。特別是中長期項目應當建立在中長期規劃的基礎上,在中長期規劃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和編制短期規劃。在農業規劃的基礎上,建好新農村建設項目庫。

最近,重慶市編制出農業現代化的整體發展戰略,計劃在12年內將1000萬農民轉變為市民,核心措施是政府在縣城以上的城市以每平方米350元的價格提供人均25平方米的成本房來換取農民的土地承包權,促進土地的大規模流轉,建設規模化的家庭農場,為現代農業創造前提條件。這個發展戰略包括1個總規劃和7個子規劃,並且已經進入實施階段。這樣一來,重慶市必將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實現小康,離現在只有12年;實現農業現代化,還有40多年。我們認為,應組織專門班子,集中精力做好農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提出農民小康和農業現代化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

我們向你推薦更多範文:

淮北市財政支農資金運行狀況調查

縣鄉鎮財政狀況情況的調查報告

某縣鄉鎮財政狀況的調查報告

*縣鄉鎮財政狀況情況的調查報告

--對xxx縣財政運行狀況的調查分析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