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北京實習報告798(精選多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W

第一篇:北京798藝術區畢業考察報告

北京實習報告798(精選多篇)

精神的遊走——北京798藝術區畢業考察報告

在考察798之前我先了解了它的歷史背景:工廠舊址,德式建築,由於央美的搬遷使得798工廠得以逐漸被利用。

當時由於798工廠的租金便宜,廠房高大,非常適合搞藝術創作,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藝術家入住逐漸形成藝術區,一時間798成了最時尚最前衞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藝術區,這裏構成複雜,機構豐富,不僅有工作室,畫廊,酒吧,餐廳,超市等一應俱全,我去的時候798的人流不是很多,再去之前我也得知798的藝術家們大批的搬出,原因是,房租提高了,藝術家們付不起昂貴的租金了,這裏已經漸漸成了畫廊和有錢人的地盤。

入住798藝術區的人中,有曾經放蕩不羈,憤世嫉俗的藝術青年,也有恪守傳統,因循守舊的畫家、雕塑家。兩羣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羣人在巨大廠房中建起自己的創作室,搞的完全是純藝術,作品很難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羣人則是將廠房、倉庫改造成另類的藝術空間、店鋪或餐館,並將自己的作品拿來銷售,且以此為生。相異的藝術觀點和生活理念,沒有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尊重。廠房前那些相鄰停着的跑車和自行車,彷彿他們關係的寫照。可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已經相繼隱退,許多藝術空間的發展並不順利,沒有展覽時,大部分酒吧餐館門可羅雀,我去的時候人流很少,幾乎與以前的熙熙攘攘的人羣和熱鬧的藝術活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當對藝術趨之若鶩的中產階級和有錢人對此大生興趣並大舉進入之後,最終導致該地區新一輪的房地產開發和房價升高,藝術家不得不遷居到更便宜的地方。現在的798已經成了畫廊,商業為主的地方,而純藝術的創作工作室已經變的越來越少。有人指出:798的文化現象就像一場泡沫,一片興盛之後就是一片衰亡!

儼然,798已經成了商業化活動的地方,發佈會,聚會,等等成了一個不安靜的地方,一些慕名參觀的人羣湧入,藝術家成了被欣賞的動物,這些不安靜的因素已經讓絕大部分的藝術家變得不安分或者説比較厭煩,798已經儼然不像前幾年那樣藝術活動興盛了,而是被日益濃厚的商業氣息所籠罩,所侵佔,藝術家在798要為了房租奔波,要為了生存奔波,要為了顏料費奔波,有的藝術家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為了錢!他們憎恨商業化,但是他們又離不開錢!沒有錢他們將無處藏身,沒有地方畫畫,甚至連顏料都買不起,在學校很早就聽説藝術家在北京多如牛毛,在北京混的藝術家,只能靠賣畫為生,如果賣出去就能改變一下最近的生活狀況,如果連續幾個月賣不掉一張畫,那麼藝術家就得吃泡麪,甚至靠朋友接濟。

有些已經有着獨立並且成熟的藝術作品,他們尚且生活拮据,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藝術院校油畫專業的學生呢?

社會的現實已經讓喜愛藝術的畫家走向沒落,他們沒有錢,不能為自己的作品宣傳,很少有藝術家能和畫廊簽約使畫廊為其出資包裝和宣傳,當然也有很多社會人士關注這些畫家中的弱勢羣體,媒體也在關注他們,但是他們的生活依然沒有改變,前兩天潘魯生院長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報告文學,以人文關懷的方式來關

注宋莊藝術家在濟南東方美術館展覽的一批宋莊畫家的作品,用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學者的身份和一個教育家的身份來關注他們,一些策展人也不遺餘力的為一些畫家創造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798藝術區和宋莊藝術區油畫創作的相同點在大多商業性的傾向大一些,用純寫實來表現,用純表現的東西去表現,一張畫用純綠色和白色或者用紫紅色和白色,或者用黑色和白色,在我眼裏,那些畫中劈着大腿的美女和露着內衣的時尚女孩除了有商業化的符號之外,更純粹的還是藝術家內心的掙扎,他們沒有錢沒有女人,他們想畫畫,他們想賣畫,他們性幻想着一些風格迥異的美女,或姿態撩人或裸體露出生殖器官,在這些畫家的眼裏,她們被表現的更純粹了,色情是被中國人所禁止的所不能流出話柄的一個詞語,中國人的生殖活動造就了13億人口卻不承認色情的東西,我認為色情不是貶義詞,性生活的題材或者説性題材是大多數畫家所表現的東西,他們用純粹的藝術創作創造除了純粹的畫面效果,那種表情,那種姿態很純粹。

在798裏的藝術作品都是符號化的東西,除了色情畫之外這裏的藝術家大多不以現實主義為題材,他們用一種畸形的手法去表現紅色符號,例如紅衞兵等,再798裏看到的大多數都是表現性的作品,這裏的作品彷彿和社會和社會現實和現實主義題材形成了一個鮮明的界限,在這裏你感受不到現實的氣氛,感受到的都是藝術家用一種世外桃源的思想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一種精神上超現實的東西。

這次北京考察感觸頗多,去了各個地方參觀,美術館,故宮,宋莊藝術去等,對798感觸最多,所以選798作為考察報告。的確宋莊的畫家要比798的多,在宋莊也欣賞了不少好畫,但是798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作為一個北京的藝術標誌,她是多變的,不規則的,甚至飄忽不定的,798隨時都會走向衰落,或者798會永垂不朽。

孫希振2014.09.14

第二篇:北京798藝術區小史

北京798藝術區小史

新世紀的一開始,人們就可以在黨、國家和政府的公開文件中讀到“文化產業”這個詞彙。這個讀上去沒有任何趣味的詞彙表明了文化藝術領域裏的意識形態衝突進一步被市場經濟所銷蝕,儘管來自政府的會議甚至項目經常讓人感到空之無物,但是,由於政策和權力機構的推動,涉及“文化產業”的言行統統具有合法的依據。之後,“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另一種雄心勃勃的表述。

1995年,中央美術學院從古老而繁華的王府井街原址搬離,在於2014年進入望京新校園之前,師生們在大山子北京電子器件二廠有六年的過渡教學時間。2014年,雕塑系副主任、老師隋建國和於凡在706廠租用了一個80平方米的工作室。同年12月,國營企業改制的經濟政策導致原來用700、706、707、718、797、798代號的國營工廠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量的廠房被閒置下來,七星集團開始將那些看上去陳舊不堪的廠房對外出租。在2014年10月“北京浮世繪”(馮博一策劃)開展之前,有關聯的記載應該包括時尚話語的製造者洪晃(1961— )(2014年)、小説家、音樂家劉索拉(1955— )(2014年)、《新潮》雜誌團隊(2014年)[i] 在這個區域的活動, 2014年2月,美國人羅伯特(robert bernell)租下了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開始創辦他的現代書店——timezone 8。[ii] 3月,剛從日本回國的藝術家黃鋭租用了一個大車間。他很快將日本東京畫廊引進到工作室旁邊的一個400平方米的車間,正是b.t.a.p. “東京藝術工程”——東京畫廊在北京的分支——使得“北京浮世繪”的展覽成為現實。這個展覽讓很多藝術家和經營機構看到了閒置廠房和車間可能帶來的機會,到了2014年底,在798的藝術及商業機構已有40多個,藝術家工作室超過30個。

2014年3月,“二萬五千裏文化傳播中心”(長征藝術基金會)在大半年(2014年6月開始)的“長征”活動之後落腳798,這個新的展覽場所被稱為“長征空間”。相信從共產黨的革命史中能夠找尋到當代藝術動力的空間負責人、藝術活動家盧傑(1964— )不斷地在這裏舉辦各種藝術展覽與學術活動。空間原是一個火車站台,按照這個空間的成員的看法,正是廢棄的形貌與仍然沒有停止的運轉狀態,構成了現實的一種值得體驗和考察的活力。而這種感受是很多藝術家所共有的。

2014年,藝術家黃鋭和徐勇(1954— )發佈了一個號召“再造798”:

我們希望廠區內的所有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們能積極響應我們的倡議,共同來參與“再造798”活動,在我們的藝術區裏營造一種健康、活潑、合作的文化小氣候。請柬、海報、導覽

圖請各參加活動的機構及公司分攤部分費用,畫冊製作不另外收取費用。該活動完全自願參加。請凡參與這一活動計劃的機構及藝術家儘快將回執發回,並及時與我們交流您的機構和工作室屆時的工作計劃

這次“再造”活動的特別受邀人還有“北京七星集團物業管理部領導及六分部全體職工”。 黃鋭等人的這種號召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上個世紀末的“星星”運動,在很大程度上講,“再造798”就是一種以藝術為手段來改變體制的政治意識的表現。然而,798的產權隸屬和這個國家的基本政治體制並沒有賦予藝術家們任何“再造”的權力,可是,對於那些50年代左右出生的藝術家來説,這樣的舉動幾乎是本能的、充滿刺激性和挑戰性的,在他們看來,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藝術及其藝術觀念難道沒有使這個衰老而破敗的空間恢復其活力?黃鋭以後説,在使用“包豪斯”這個藝術史和建築史專用名詞時都是採用了一種“策略”,而發起藝術節也不過是“政治手段”,目的在於“挑起媒體對於798歷史本身的注意,也等於對798藝術空間和工廠建築同時的關注”。“再造798”的活動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但是,活動引起了七星集團的焦慮與困惑:藝術家徐勇交代了之間的衝突:“但這事也引起了798業主方和我們藝術家之間的矛盾。儘管我們向廠方再三解釋?再造798?是個藝術概念、是項藝術活動,並非想真的再造出一個798工廠,我們也不可能有能力再去恢復一個軍工廠,但廠方堅持認為這項活動的名稱侵犯了廠房對798這個名稱的專有權。後來我們也因此給廠方寫了兩份檢查,並在活動海報上將?再造798?這幾個字都用膠布蓋住。後來我們藝術家和園區內的藝術機構開了一個會,決定將當時已經宣傳出去的?798藝術區?名稱改為?大山子藝術區?。798是三個頂天的數字,組合得恰到好處,又有歷史傳承的含義。?大山子藝術區?這個名稱聽起來就彆扭多了。”[iii] 即便是6月的“非典”時期——這時七星集團凍結了廠房的租賃計劃,798的展覽仍然繼續進行,“藍天不設防”(舒陽策展)和之後北京雙年展外圍展“左手與右手——中德國際藝術展”(馮博一策展)有力地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也正是在798這個社會主義的歷史現場,人們可以更清晰地去理解“左手與右手”展覽裏關於社會主義的記憶究竟有什麼樣的依據。危機一直存在着,在第一屆北京雙年展期間(9月),有12個外圍展在798的空間裏舉行,可是,就在之前的6月,七星集團通知藝術家:這798已經被規劃為“中關村電子城”,2014年年底將要完成拆遷。

也許我們可以將中國的市場經濟與全球化進程看成是同時性的,全球化的資源也成為解決中國當代藝術家面臨的問題的手段。2014年,美國《時代》週刊將798藝術區評為全球最有文化標誌性的22個城市藝術中心之一。同年,北京首度入選《新聞週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因為798藝術區把一個廢舊廠區變成了時尚社區。2014年2月18日,作為本屆北京市人大代表,藝術家李象羣(1961— )代表藝術區200多位藝術家向北京市人大遞交了《關於718聯合廠地區保護與開發的議案》,從建築、歷史、文化、經濟以及奧運五個方面分析了798存在的價值,藝術家們號召“保護一個老工廠的建築遺址,保護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新

文化產業區”。同年,北京被列入美國《財富》雜誌一年一度評選的世界有發展性的十二個城市之一,入選理由之一依然是798。2014年,北京旅遊局發佈的《“798藝術區”調研報告》開始透露出政府有意圖與藝術家共創“文化旅遊消費區”。9月,於80年代末離開中國的批評家費大為代表尤倫斯藝術基金會與“七星物業”正式簽訂了租賃合同,基金會租下的面積有5000平米,這在個798藝術區內最大面積的租户的舉動似乎表明了798的未來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無論如何,這個時候的798已經成為一個綜合的、使人容易聯想到美國soho的時尚藝術區域,展示交流空間、藝術家工作室、廣告設計、傳播發行機構以及餐飲酒吧咖啡廳與仍然在作業的工廠車間構成了讓人充滿幻想的世界。同時,在這樣的氛圍裏,來自法國、美國、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以及更多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和機構也不斷增加。

2014年4月, “2014大山子藝術區藝術展示活動”(diaf——dashanz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在798舉行。之前,那些希望按照藝術家的意志改造798的推動者計劃舉辦的是“藝術節”(第一屆北京大山子國際藝術節),可是,在“七星集團”看來,這些無法無天的“租户”遠遠超越了他們的權限,他們警告藝術家:

所謂“大山子藝術節”在未獲得政府批准的《舉辦大型社會活動治安登記證》及其他相應批准之前,個別人如強行舉辦,七星集團物業管理中心將依照政府相關法令及物業管理中心的管理規定,堅決制止此次活動的舉辦。(2014年4月20日)[iv]

有政治經驗的黃鋭等人在向管轄區的朝陽區政府進行策略性求助的同時,發佈了公開信《關於七星集團突然措施的幾點擔憂》,他們提醒,“藝術區活動廣為全世界主流媒體、政府、非政府組織、藝術家、藝術愛好者於普通民眾所知並關注,由此突然措施帶來的國際影響是否一概由七星集團承擔?”[v]

藝術家們使用“全世界”和“國際影響”這樣的詞彙是一種有政治策略的威脅,這種策略在1979年的“星星”美展事件中就被藝術家們有力地使用過,那時,那些業餘藝術家們沒有任何人的支持,他們只能藉助於事實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的國際社會。現在,他們使用了同樣的操作思路,不過,不是他們的威脅性的詞語導致了對立方立場的改變,而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798已經構成的市場現實提醒了政府對這個特殊市場及其影響力的利用。“全世界”或者“國際影響”如果真的重要,也是在更加有利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給予考慮,政府官員很清楚這樣的政治立場。2014年9月22日至10月7日,798藝術區舉辦了自己的“雙年展”。2014年12月,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授予798“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牌子,2014年3月,由政府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與七星集團聯合成立的“798藝術區建

設管理辦公室”,開始了798的發展規劃和管理,於是,當初藝術家開創的798藝術區似乎獲得了合法化的地位,人們對保持798現狀功能的未來可能性似乎有了依據。

2014年11月,由尤倫斯夫婦(guy&myriam ullens)在798建立的當代藝術中心開幕,題為“?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的開幕展(費大為策劃)是對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的全面回顧。這個展覽具有複雜的象徵性:曾經被認為缺乏意識形態合法性的現代主義被合法地展出——這是**年以後在中國境內的第一次85美術運動的大型回顧展;中國的現代主義被一個西方收藏家在中國境內建設的藝術空間裏展出——直到這個時候中國美術館還沒有計劃收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而這些參加展覽的藝術家的大多數重要文獻早已經成為西方人的收藏;即便展覽在798藝術區裏舉行也讓很多觀眾對那些早期現代主義感到陌生——中國的變化是如此地迅速以至人們對為什麼會產生當代藝術的原因缺乏學理的認識和歷史的理解。同樣,798的演變也提示了新的問題,曾經,藝術家們在這個幾乎屬於廢墟的工廠發現了他們自由的樂園,他們用很少的金錢就可以在這裏租用一間巨大的車間,從事自己的藝術工作,可是,正如黃鋭在2014年奧運會期間編輯出版的《北京798》裏憂鬱地提醒的那樣:

隨着畫商、收藏家、觀光客的到來,金光閃閃的廣告,媒體上的彩照,世俗硬通貨的流通,似乎798的未來會一路暢通了。一個相反的現象是798藝術區的入駐藝術家卻越來越少了。在拆遷壓力、臨時身份、非市場性背景下的五十餘位入駐藝術家的上升情況近來卻一路下降,現在是十分之一或是將更少?[vi]

798是中國捲入全球化進程的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結果,對於798藝術區,無論官方有什麼輝煌的説辭,那也是當七年級些遊蕩於體制之外的藝術家“冒險”、努力甚至抗爭的結果,他們一開始沒有任何機構與“政策”的支持,他們僅僅是發現這裏的租金非常便宜,甚至環境非常隱蔽,有利於他們的藝術工作。之後,由他們的努力導致的社會與市場影響力逼迫官方改變了對這個“問題區域”的看法,藝術家們的成果開始受到關注,政府機構以及國營企業開始利用“文化產業”、“創意”這樣的口號將藝術家的成果朝着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官方意識形態的標準修改,那些關心“文化創意”的官員一直沒有弄清楚那些難以理解的當代藝術究竟有什麼好,可是,他們寧可相信利用“當代藝術”可以帶來市場的繁榮與政治上的成績——這是許多當代藝術展覽取得合法性的基本原因之一,這樣的現象構成了中國藝術環境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所以,從社會學和政治學上考察,798象徵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意識形態多重性的現實問題。

無論如何,在新的世紀裏,在北京及其城市周邊[vii]、上海以及各地不同的城市,新的藝術空間層出不窮,上海的莫干山50號(m50),昆明創庫,成都藍頂藝術中心,重慶坦克庫,南京幕府30工園……所有的空間都產生於這個國家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從90年代初開始的對意識形態問題不爭論的政治現實,這些空間在不同的城市和區域儘管有不同的定位,可是,她們一開始都是藝術家意志的結果,並且共同證明了當代藝術開闢了自己富於活力和生命力的環境與場所。

[i] 這是一本由成都一家房地產公司(貝森公司)投資創辦的刊物,該雜誌共辦6期,是研究新世紀最初的當代藝術的文獻之一。主要編輯有慄憲庭、吳文光、邱志傑、王明賢。由於該刊物的內容充滿“前衞性”——一個90年代的術語——的內容,同時缺乏市場的支持,一年後停刊。

[ii] robert bernell,畢業於斯坦福大學。他在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進修過兩年(1986—1987年),期間他結識了批評家李小山,他對藝術有天生的興趣,結果是完成了一篇涉及中國藝術的論文。之後他在多家國際公司工作。1997年,他創辦了介紹中國藝術的英文網站。期間他經常到望京的中央美術學院,並知道了798這個工廠。他的書店以後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信息與出版窗口。

[iii] 李九菊、黃文亞著:《798-現場》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年版,第59頁。

[iv] 轉引自葉瀅:“失重——798的現在進行時”,黃鋭主編:《北京798:再創造的工廠》,四川美術出版社2014年版,第33頁。

[v] 轉引自葉瀅:“失重——798的現在進行時”,黃鋭主編:《北京798:再創造的工廠》,四川美術出版社2014年版,第33頁。

[vi] 黃鋭:“一、二、三、四、五、六、798”,黃鋭主編:《北京798:在創造的工廠》,四川美術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頁。

[vii] 北京其他周邊的藝術區有:草場地藝術東區、酒廠藝術園、北京藝術車間、環鐵藝術區、索家村國際藝術營、費家村香格里拉公社、上苑畫家村、宋莊畫家村、觀音堂文化大道、北京一號地等等。

第三篇:798考察報告

一次現實的旅行,一個精神的遊歷,藝術和藝術家,商業和生存總是存在着矛盾,798的命運,藝術家的命運,和我自己的命運。

這次去考察去了很多地方,但我對北京考察感觸頗多,去了各個地方參觀,美術館,故宮,頤和園等,但對798感觸最多,所以選798作為考察報告。

在考察798之前我先了解了它的歷史背景:工廠舊址,德式建築,由於央美的搬遷使得798工廠得以逐漸被利用。

當時由於798工廠的租金便宜,廠房高大,非常適合搞藝術創作,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藝術家入住逐漸形成藝術區,一時間798成了最時尚最前衞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藝術區,這裏構成複雜,機構豐富,不僅有工作室,畫廊,酒吧,餐廳,超市等一應俱全,我去的時候798的人流不是很多,去之前我也得知798的藝術家們大批的搬出,原因是,房租提高了,藝術家們付不起昂貴的租金了,這裏已經漸漸成了畫廊和有錢人的地盤。

入住798藝術區的人中,有曾經放蕩不羈,憤世嫉俗的藝術青年,也有恪守傳統,因循守舊的畫家、雕塑家。兩羣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羣人在巨大廠房中建起自己的創作室,搞的完全是純藝術,作品很難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羣人則是將廠房、倉庫改造成另類的藝術空間、店鋪或餐館,並將自己的作品拿來銷售,且以此為生。相異的藝術觀點和生活理念,沒有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尊重。廠房前那些相鄰停着的跑車和自行車,彷彿他們關係的寫照。可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已經相繼隱退,許多藝術空間的發展並不順利,沒有展覽時,大部分酒吧餐館門可羅雀,我去的時候人流很少,幾乎與以前的熙熙攘攘的人羣和熱鬧的藝術活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當對藝術趨之若鶩的中產階級和有錢人對此大生興趣並大舉進入之後,最終導致該地區新一輪的房地產開發和房價升高,藝術家不得不遷居到更便宜的地方。現在的798已經成了畫廊,商業為主的地方,而純藝術的創作工作室已經變的越來越少。有人指出:798的文化現象就像一場泡沫,一片興盛之後就是一片衰亡!

儼然,798已經成了商業化活動的地方,發佈會,聚會,等等成了一個不安靜的地方,一些慕名參觀的人羣湧入,藝術家成了被欣賞的動物,這些不安靜的因素已經讓絕大部分(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的藝術家變得不安分或者説比較厭煩,798已經儼然不像前幾年那樣藝術活動興盛了,而是被日益濃厚的商業氣息所籠罩,所侵佔,藝術家在798要為了房租奔波,要為了生存奔波,要為了顏料費奔波,有的藝術家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為了錢!他們憎恨商業化,但是他們又離不開錢!沒有錢他們將無處藏身,沒有地方畫畫,甚至連顏料都買不起,在學校很早就聽説藝術家在北京多如牛毛,在北京混的藝術家,只能靠賣畫為生,如果賣出去就能改變一下最近的生活狀況,如果連續幾個月賣不掉一張畫,那麼藝術家就得吃泡麪,甚至靠朋友接濟。

社會的現實已經讓喜愛藝術的畫家走向沒落,他們沒有錢,不能為自己的作品宣傳,很少有藝術家能和畫廊簽約使畫廊為其出資包裝和宣傳,當然也有很多社會人士關注這些畫家中的弱勢羣體,媒體也在關注他們,但是他們的生活依然沒有改變。798藝術區和宋莊藝術區油畫創作的相同點在大多商業性的傾向大一些,用純寫實來表現,用純表現的東西去表現,一張畫用純綠色和白色或者用紫紅色和白色,或者用黑色和白色,在我眼裏,那些畫中劈着大腿的美女和露着內衣的時尚女孩除了有商業化的符號之外,更純粹的還是藝術家內心的掙扎,他們沒有錢沒有女人,他們想畫畫,他們想賣畫,他們性幻想着一些風格迥異的美女,或

姿態撩人或裸體露出生殖器官,在這些畫家的眼裏,她們被表現的更純粹了,色情是被中國人所禁止的所不能流出話柄的一個詞語,中國人的生殖活動造就了13億人口卻不承認色情的東西,我認為色情不是貶義詞,性生活的題材或者説性題材是大多數畫家所表現的東西,他們用純粹的藝術創作創造除了純粹的畫面效果,那種表情,那種姿態很純粹。

在798裏的藝術作品都是符號化的東西,除了色情畫之外這裏的藝術家大多不以現實主義為題材,他們用一種畸形的手法去表現紅色符號,例如紅衞兵等,再798裏看到的大多數都是表現性的作品,這裏的作品彷彿和社會現實和現實主義題材形成了一個鮮明的界限,在這裏你感受不到現實的氣氛,感受到的都是藝術家用一種世外桃源的思想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一種精神上超現實的東西。 798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作為一個北京的藝術標誌,她是多變的,不規則的,甚至飄忽不定的,798隨時都會走向衰落,或者798會永垂不朽。

第四篇:798藝術區調研報告

798藝術區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1.產生

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英文簡稱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此區域西起酒仙橋路,東至京包鐵路、北起酒仙橋北路,南至將台路,面積60多萬平方米。藝術區的名字是由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而來。同時,798也指代這一藝術區引申出的一種文化概念,以及loft這種時尚的居住與工作方式。

目前叫798藝術區的這片廠區,是原電子工業部所屬706、707、718、751、797、798等6個廠的區域範圍。從50年代末到1964年,這個區域曾經叫做“718聯合廠”,全稱為“國營北京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上説的6個廠是聯合廠的分廠。1964年,這6個廠開始獨立經營,由聯合廠一家一下改變為6個廠,直到2014年。2014年,除了751廠以外的5個廠與華融資產公司(控股)與751廠聯合組成七星華電集團,統一管理這片區域。從2014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他們以藝術家獨有的眼光發現了此處對從事藝術工作的獨特優勢。他們充分利用原有廠房的風格稍作裝修和修飾,一變而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798工廠所以能成為藝術區,與中央美術學院搬遷過渡有直接的關係。中央美術學院從1995年遷出王府井原址,到2014年遷入望京花家地新校址,其間在大山子北京電子器件二廠有過6年的過渡期,這時期曾被稱為美院的“二廠時代”。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國為便於進行大型雕塑創作,租用了798工廠荒廢了的閒置車間。成為第一個利用其現有空間的藝術家。由於原有廠房的建築特點,其高大的空間、自然的採光、原始的情趣,非常適合於藝術創作、加工,當時租金相對低廉,地理位置又與中央美術學院鄰近,吸引了大批的藝術家聚集此地,他們開始租廠房建造自己的藝術工作室。2014年前後,是藝術家進駐的高峯時段。黃鋭、賈滌非、於凡、喻高、陳羚羊、劉野、孫橙宇等藝術家紛紛進入,創建自己的藝術工作室,推動了藝術區在短時期內的迅速形成。同時也出現了各種與藝術相關的機構、畫廊,如羅伯特創辦的“八藝時區”現代藝術書店、徐勇創辦的時態空間、還有二萬五千裏文化傳播中心、百年印象、東京藝術工程、北京季節等畫廊,還有《世界都市》、《樂》雜誌社等。各種服務業、文化娛樂業也相繼出現了,如餐飲、酒吧、服飾飾品店等爭奇鬥豔,日見紅火。

2.成就

2014年以來,瑞典首相、瑞士首相、德國總理(施羅德)、奧地利總理、歐盟主席(巴羅佐)、比利時王妃、安南夫人、法國總統希拉剋夫人等都先後參觀訪問過798藝術區。施羅德在參觀798藝術區時感歎:幾十年前的包豪斯建築在德國都很少發現了,今天居然在北京存在,真是太難得了!比利時王妃則花了幾萬美元購買了藝術品。來過798藝術區的國外領導人或他們的夫人都一致認為,798藝術區很好,沒有想到中國還有這樣的表現活躍思想的好地方,體現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成果。

2014年,798藝術區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全球最有文化標誌性的22個城市藝術中心之

一。同年,北京首度入選《新聞週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在於798藝術區把一個廢舊廠區變成了時尚社區。2014年,北京被列入美國《財富》雜誌一年一度評選的世界有發展性的20個城市之一,入選理由仍然是798。民間自發藝術力量為798早期的勃興做出重要貢獻。2014年,純粹民間組織的“大山子國際藝術節”,標誌了798已經從鬆散的“落草之地”成為民間先鋒文化的生產地。2014年,以798為中心的民間藝術活動不僅搶走了同期舉辦的官方展覽的風頭,也成為當年北京最受人矚目的亮點以及各種矛盾激發、利益爭奪的源頭。2014年,大山子藝術節變身為“798藝術節”,由物業方七星集團的藝術區管理辦公室牽

頭與藝術家合作。至此,798的江湖意味已不復存在。

現在,798作為一個美術藝術中心,對那些喜愛藝術的人免費開放。經常會舉行一些大型的藝術展覽活動,798也買一些藝術的小飾品等供遊客做留念。

二:特點

1. 藝術家進駐

798最大的特點就是798是個藝術家聚集地,這裏有大量的藝術家作品。 入住798大山子藝術區的藝術家們,成份構成也是極其複雜的。但是798與歷史上的同類現象有所差別。不管是美國紐約的soho,德國柏林的奧古斯特大街、還是法國的馬列尼翁大道,最初人住者大多是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不為主流藝術社會所認同、不被接納的一些憤世的藝術青年和靠藝術謀生的貧窮藝術家。後來,畫廊、時髦商店、商業設計室及實力雄厚的店鋪才逐步進人這些地區,同時“loft-living”的稱呼也伴隨出現,倉庫生活也漸成為了現代藝術的一種象徵。而在北京798大山子藝術區中,這些現象卻幾乎是在2-3年的短短時間內就先後出現了。進入者有主流藝術家也有非主流藝術家,身份也從以往的單一身份,轉變為多重身份,藝術家不只是藝術家的身份,同時還可能是文化推廣者、策劃人、商業的經營者、設計者等等。而商業、文化、時尚和服務行業機構也是在此兩三年間陸續進入的。

2. 藝術活動

從2014年開始至今,這裏舉行了40多個大大小小風格多樣的展覽,內容主要涉及攝影、行為、音樂、地景等各方面,比較大型的展覽有以“再造?798?”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去年非典時期,以抗擊非典為主題的“藍天不設防藝術展”;還舉辦了名為“左手與左手”的中德文化藝術展。據保守估計,參觀人數在2500人次以上。2014年,在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期間,這裏還舉行了多個外圍展,吸引了大批的中外觀眾。今年4月,為期30天的大山子藝術區藝術展示活動拉開了帷幕,其主題為“光、音/光陰”,它吸引了大批的藝術家、媒體記者和中外參觀者,使本來安靜的798廠區變得熱鬧非凡。這次展示活動集合了視覺藝術和聲音藝術,包括建築設計展覽、音樂、舞蹈、戲劇電影和行為表演活動等。展示活動雖然還不夠成熟,但在七星集團物業管理部門的阻撓下,一個民間組織在一個月的時間裏,竟能集合起這麼多不同藝術門類作如此規模的集中展示,實屬不易。

此次活動規模很大。其展示活動設計為五個方面類別,第一部分為視覺展覽;第二個部分為音樂展覽演出;第三部分為戲劇及現代舞演出;第四部分為建築和設計展;第五部分為藝術區畫室工作室開放活動。總共有30多項展演活動。具體活動包括有“行動戲劇”;多國藝術家參與的“越界語言·音量調節”聲音藝術與行為表演展覽會;音樂人共同組織實施的798音量系列音樂活動;“中國影像繪畫展”還有20多個獨立藝術家的工作室在活動期間向公眾開放。這些活動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藝術節的主題:光、音/光陰。除這些大展活動外,藝術區幾乎每天都有不同類型的展覽展示活動,多為開放性的,觀眾可免費參觀。

3. 商業活動

除了藝術方面的展示活動外,這裏還舉辦了許多產品發佈類的大型時尚商業活動,如索尼公司、摩托羅拉公司等都曾在這裏舉辦過最新款產品的發佈推廣活動。其他展示發佈活動還有:法國靡西時裝、意大利dior時裝、歐米茄表發佈會和寶馬汽車新聞發佈會等。世界三大珠寶商之一,意大利著名品牌格麗,被媒體稱為王室的御用珠寶商,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們的分店在北京王府飯店開張時,開幕式競選在798的“八十座”舉行,還邀請了世界名模來推廣其產品。

三 弊端

1.商業氣息越來越濃重

2 地皮租金越來越貴

第五篇:北京實習報告(認識實習)

實習總結

伴隨着這一學期的結束,轉眼間,我們即將步入大四。在大三的結束之際,我們迎來了我們的第一次異地實習,這次我們實習的目的地是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

這次實習的形式為認識實習,主要目的是讓我們認識中國的古建築或者某些現代建築,因為作為一個建築學專業的學員,廣闊的眼見和見識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這次的目的地選為北京,是有他的原因的,因為北京作為首都個一個世界文化歷史上的古都,所擁有的知名建築的非常多的。

學習建築,不應該只沉浸在思考之中,而且也應該身臨其境的感受他,只有這樣,才會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

我們在七月八號清晨來到的北京,雖然是再次來到北京,但是北京還是給我以震撼。令我震驚的不是其較為發展迅速的經濟,也不是其建築規模與數量的巨大,而是古今建築生活氣息的駁雜,奧運村各個建築場館無不透露出現代建築的鋼筋水泥,高大時尚的濃厚現代感,而置身於故宮、十三陵等古建築羣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則是古樸,厚重,充滿着濃郁的氣息,木頭的糜爛的古代皇家的奢侈感,卻透漏着另一種的莊重,在這份莊重之中卻又有着一份貼近自然的輕鬆。而在我們所寄宿的南鑼鼓巷周圍,卻又有着有別於這兩種氣息的別樣感受,遊走於古樸與現代氣息之間,混雜着濃厚的商業感。北京的規劃各處也不盡相同,在數種氣息駁雜的北京街市巷道之間是老北京那種濃厚的生活氣息。雖然四合院以及衚衕的數量在日益的減少,但是來自於骨子裏的北京的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間就可以改變的。這種環境和氛圍,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作為我們參觀的第一棟建築——國家博物館,給我的印象是體量很大,如同首都北京,給人以寬容的感覺。體積大卻不會拒人千里。當然,走進去,給人卻截然不同的感受,分明的功能分區,明確的交通流線,而且足夠美觀,盡顯大師風采,使人歎為觀止。

之後我們又去參觀了國家大劇院,這是一個巨蛋形式的建築,加上在水中的倒影,構成一個全蛋的構圖。這個建築是由鋼架構成的網殼建築,網殼中包裹的劇院的功能分區,也印證“建築的美在於結構美這句話”。相較於國家博物館的威嚴,國家大劇院則顯得更加親近自然。

而在北京的實習過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人們賦予建築的除去功能之外更深層次的對於精神上的一種追求。之後參觀的建築中,798藝術區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798藝術區我們是在很早的時候去的,所以到了之後沒有幾個人,正是這種清晨的安靜反而給了藝術區別樣的氣質,藝術區內的展品大多數是雕塑,各種各樣的雕塑,當然,本身而言藝術區內的建築也稱得上是一種藝術品,在藝術區裏,有各式的塗鴉,有個人的畫廊,當然其中居多的是露天的一些雕塑。在藝術區本身而言,功能性反而大大的減少,更多傾向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當然並非是一種流於外表的藝術,其實在這裏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人羣生活的一種藝術,這種藝術滲透於雕塑、建築等等當中,通過他們來表現出來。

在798藝術區感受到了精神層次的解讀之後,人們更多的更直接的還是來自於物質的追求,三里屯和王府井步行街便是這樣的物質追求所衍生出的產物,在三里屯裏,建築的形式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第一眼看到三里屯是視覺上的一種衝擊,高檔時尚的建築表皮,色彩的鮮亮與濃郁以及誇張的建築形態,在這

些種種之下,我們看到的又是什麼,是功能上的分區域,在區域與區域之間是大面積的中庭,聯繫區域與區域間的構建,可以是一條露天的天橋,可以是層於層之間那並沒有斷裂開的功能塊,在這裏建築師優異的功底可見一斑。總之,作為時尚的代名詞,三里屯的視覺性確實做到了令人新奇而不厭煩。相比於三裏屯的時尚,王府井步行街的外表則柔和,類似於普通的步行商業街,親民不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作為中國第一街的王府井步行街,其商品的玲琅滿目不得不令你折服,彷彿來到了購物天堂。

中國的古建築聞名於世界,而中國的古建築的精華在於北京,北京的紫禁城,天壇,雍和宮,十三陵等,都稱得上是世界文化歷史上的瑰寶。在參觀過故宮、天壇等一系列的皇家建築後,我們對於古代人民對於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有別於日本的枯山水,以及歐洲的人工之美,國人更加的傾向於自然的和諧之美。而在參觀了古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北海公園等等,使得我更加印證了這個想法。“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個句話可以很好的總結我國在古代園林史上的造詣。

古建築與新建築的和諧相處並非沒有可能,北京城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偌大的北京城,穿插着四合院和衚衕,共存着高樓大廈,他們看似格格不入,但是又是那麼和諧的共存在一起。人們生活在這裏,和諧靜謐。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新舊建築的融洽共生已經是勢在必行的重中之重,關於舊建築的保護,通過在北京的一段時間的實習,由於城市的高速發展,發現地地道道的北京四合院已經越來越少了,北京的衚衕兒概念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淡化,新建築的大面積的新建使得舊建築的生存空間日益的鋭減着,新的發展仰仗於舊的繼承,只有讀懂了舊建築的文脈才能發展出有活力的新建築。

總體而言,北京的實習路線是在新舊建築的的參觀交叉進行的,古建築比如十三陵、頤和園、故宮、景山、天壇等等,而新建築則如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三里屯、奧林匹克公園等等,雖然這些建築並不能囊括北京的許許多多的其他建築,但通過這些建築的參觀認識,我們還是從中看到了北京建築羣的縮影,通過這次實習,讓我們深刻了解了北京的新老建築。同時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的建築吸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也可以看作是中國建築的一個縮影。通過對這些建築的瞭解,我們對之前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也有了一個系統的深化,建築取自於生活更應當高於生活。

歌德曾經説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因此,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妙的藝術等待我們的發掘。雖然北京的實習之旅已經結束,但是它給我們帶來的回味是無窮的。也希望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也可以運用這次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