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4W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一

一、前言

距離2011版課標已經有11年,這十一年,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不斷改變,我們的課標必然也需要發生改變。

1、在指導思想上,課標強調要“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一定是指向未來和麪向核心素養下全面發展的。

2、在修訂原則上提出了“堅持問題導向”,要“進一步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減負提質。細化育人目標,明確實施要求,增強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在這一原則中,我看到了國家教育部正視問題,並積極解決問題的決心。而這一次的課標的確細緻了很多,足足100多頁的內容,很多內容都有了明確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3、在主要變化上,編者從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兩大方面來談。

(1)我們的課程方案完善了我們的培養目標,明確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的時代新人;優化了課程設置,將道德與法治進行了一體化設計、改革了藝術課程、並把科學和綜合實踐活動提前至一年級;同時細緻了課程標準編制、教材編寫、課程實施職責等具體要求。

(2)課程標準上,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在學段銜接這部分,國小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小升中要注重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二、目錄

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和附錄。

三、課程性質

1、突出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2、語文文字的運用包括聽説讀寫活動和文學活動。

3、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4、語文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包括:

(1)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2)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3)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藴,繼承和同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

5、語文課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四、課程理念

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這裏

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3、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4、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行,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在這裏,教育部提出要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閲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5、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五、課程目標

(一)核心素養內涵

1、文化自信是指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文化自信被放在了核心素養的首位,深表認同。因為文化自信裏包含的是對祖國的熱愛,也只有具有文化自信的中國人,才會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未來才能為祖國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2、語言運用這部分,課標要求學生能主動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形成良好的語感、語言經驗,有效溝通交流。

3、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這種思維能力在統編教材中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這是在語言運用能力之上更加高級的能力。

4、審美創造顯然是核心素養的最高一級,也是最難達到的一個部分。需要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

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辦法去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更別説涵養高雅情趣,但這是我們語文教學者應有的理想。

(二)總目標。

在核心素養之上,總目標又進行了一些虯,比如“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運用多種媒介學習語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具有獨立閲讀能力”“辯證地思考問題,有理有據。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等,這些都是基於核心素養的有力補充。

(三)學段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

[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排在了首位。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刻牢記這一點,並想盡方法怎麼能讓學生“喜歡”和“主動”識字、寫字。

2、學會漢語拼音這部分要求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這是我們容易忽略的。

3、在寫字的初始階段,課標提出了非常具體而明確的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按基本筆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努力養成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4、學習獨立識字,方法有兩個——藉助拼音和字典。

[閲讀與鑑賞]

這一部分使我們教學的重點,往往花費很多精力。讓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學會理解、鑑賞,編者提出了具體要求。首先還是“喜歡”和“樂趣”,接着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再接着就是要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藉助標點感受語氣、藉助插圖閲讀。第三點則是要求學生能夠在閲讀中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夠樂於交流。第四點明確指出要嘗試閲讀正本書,並介紹自己讀過的書。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好書推薦並提供閲讀正本書的環境、時間和支持。第五點是積累成語和名言警句,這個一般在語文園地裏的日積月累板塊集中體現。背誦的優秀詩文50篇(段),這裏附錄表裏1-6的詩歌共計75篇,也就是説,還有其他的課文或者相應的段落需要積累。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五萬字還是照顧了很多識字量小的同學,基本上能讀正本書的孩子,這個量絕對不在話下。

[表達與交流]

相比於2021年版本的課標,2022年課標只是將“寫話”和“口語交際”融為一體,具體要求上沒有變化。

[梳理與探究]

這項目標與2021年版本中“綜合性學習”的板塊相比,增加了“觀察字形,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關係。梳理學過的字,感知漢字與生活的聯繫。”這個梳理和總結的目標,其實對應的就是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歸納判斷等思維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二學段(3-4年級)

[識字與寫字]

與之前版本的變化點: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感受漢字的書寫特點和形體美;能感知常用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繫,初步建立漢字與生活中事物、行為的聯繫,初步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

增加的這兩個點可以看出課標對書寫毛筆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不再是機械識字,而是要求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漢字的文化的美。

[閲讀與鑑賞]

增加內容有:

1、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這一要求原本是在第三學段,現在提前至第二學段)

2、學習圈點、批註等閲讀方法。

3、閲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

我的感受:第二學段是閲讀的一個黃金時期,已經認識很多字的孩子,如果他們能夠喜歡閲讀,那麼教給他們閲讀的方法是這一階段的重中之重,除了朗讀、默讀、練習上下文、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意思以外,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學會批註、閲讀整本書成為這一階段新增的要求。為第三學段的閲讀與鑑賞奠定基礎。

[表達與交流]

和2021年版本的內容保持一致,只是在表述上1-3點側重於口頭表述,4-5點側重於書面表達。

[梳理與探究]

增加內容有:

1、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嘗試發現所學漢字形、音、義和書寫的特點,幫助自己識字、寫字。

2、嘗試用表格、圖像、音頻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

3、嘗試運用語文並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

在這裏,編者強調分類整理字詞,並結合時代發展,運用多種媒介去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提倡學生的知識梳理和運用能力。

第三學段(5-6年級)

[識字與寫字]

增加了“感受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體會漢字藴含的智慧”,刪減了“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閲讀與鑑賞]

增加了

1、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2、閲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説明理由。

感受:第三學段的閲讀與鑑賞要求很細緻,從朗讀有感情、默讀有速度,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到推想詞語意思,辨別詞語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再到了解文章順序、體會思想情感、領悟表達方法;最後是不同文體作品的具體要求。這為第四學段的閲讀打下基礎。

[梳理與探究]

增加內容:

1、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發現所學漢字形、音、義和書寫的特點,發展獨立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學習跨媒介閲讀與運用,初步運用多種方法整理和呈現信息。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二

“雙減”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新課改”接踵而至。4月21日新課標正式出台,她如一縷春風撲面而至,給疫情下的我們帶來了新鮮的空氣。我們如獲至寶似的積極參加學校線上組織的學習新課標活動。

2022年版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新增了核心素養內涵,並給出了詳細的解讀。下面我簡單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文化自信

2011版的課標中,提出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我們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不少經典之作。所以老版課標把傳統文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新版課標提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

可見新課標從古代的優秀傳統文化,到近代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孩子們越來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的堅定信心。

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注重成語、名言警句和古詩的積累等。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和活動,把這些文化融入其中。

比如:成語接龍、詩歌朗誦會、故事會、傳統節日手抄報比賽等,也可以模仿優秀的電視欄目,比如:“朗讀者”“經典詠流傳”“詩詞大會”“聲臨其境”“紅色記憶”等等,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文化的薰陶。

我們做孩子們的引路人,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對自己的文化濃厚的興趣,發現中華文化之美,培養文化自信。

二、語言運用

雖然在老課標中也有“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但是,在新課標中,把這一點也單獨列出來,並加以強調。尤其是“瞭解祖國通用文字的特點和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

針對這一點,我想説的是,在第一學段中,新增的關於整本書閲讀的建議,不僅看讓孩子們嘗試閲讀整本書,還鼓勵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整本書。

看似簡單的“輸入”和“輸出”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驗着孩子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運用,因為我們要給別人介紹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説清楚”。

所以,這就關係到“怎麼説才能説清楚”的問題。也就是在正確運用中形成自己的個體經驗。

比如在教學《水滸傳》名著閲讀時,要讓孩子們有計劃地讀整本書,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們互相講故事,複述自己所看的內容,這個過程既考驗了孩子們對語言的靈活運用,又增強了孩子們對名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

反之,那些對祖國語言的隨意使用,難免會對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一定的影響。像大街上的某些廣告,網絡用語等。最常見的比如“尋物啟示”。可見,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三、思維能力

這一點在2011版課標中有這樣一個詞語“發展思維”,但是發展到哪種程度?如何發展?都沒有給予十分明確的建議。而新版課標中,就有了更加詳細的內容。

比如“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以及思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敏捷性……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同時鼓勵創新,積極思考。

語文學科的學習能有什麼創新?新課標提出了學習任務羣(只有語文課標中有),還有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跨學科學習等。

比如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可以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單元學情分析”“單元教學提問”“單元作業”等。

比如給孩子們佈置作業時就以整個單元為整體,各科老師可以集體設計作業,語文老師讓孩子們寫觀察日記,美文朗誦比賽等,美術老師讓孩子們畫畫……從觀察日記到圖畫的製作,再到學生的分享以及提出自己的疑問等,融合了語文、科學、美術、數學等多個學科知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

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是培養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是不是要去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呢?是不是要去創新、積極思考呢?

四、審美創造

在2011版的課標中,提出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但是新版課標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美、發現美、還要有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這些內容的提出其實是對學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為我們要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與以往相比僅僅會欣賞已經遠遠不夠了,還要會創造,也就是運用多種形式把自己認為的語言文字之美表現出來。對於表現形式並沒有限制。

比如同樣一篇課文,很多年前我們可能只是讓孩子讀讀背背。現在呢,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演課本劇、開辯論賽、小古文或者古詩之類的可以配上音樂,加上舞蹈也可以製作繪畫、動畫等,再加上現代信息技術2。0的加持,不僅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也讓孩子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或者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理解。

總之,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最後,我用雅思貝爾斯的話與同行們共勉。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選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這告訴我們,人不能一直在原地徘徊,不思進取,應該勤於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識庫。2022年《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是課程教材不斷自我完善革新、與時俱進以及適應新時代教育要求的典範。

正如課標前言所説,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媒體迅速普及”信息流動速度加快,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面臨新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這些都對義務教育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來,我將從“破舊”“立新”兩方面論證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與期待。

一、破除舊有語文教學模式的弊端

1、堅決反對“唯成績論”“以成績定終身”,堅持評價的全面性

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方面,過程性評價貫徹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長期以來,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絕大多數是根據成績判定的。成績的好壞似乎是判定品格的唯一標準,時至今日,這種觀念仍然根深蒂固,我認為這與學業評價的片面性有極大關係。新課標提出的“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導向作用”的理念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同時,“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對於教師教學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學生的品行與智力發展不只是試卷反映的那麼單一,它還受家庭環境、個人理想目標和學校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和薰陶。例如:哈佛在招生前都會對學生進行新生家訪,這不僅是對學生素質的考核還有對其成長環境的評估,對於那些不顧一切讓孩子遠離傷害與失敗的家庭,招生時有很大可能性是不會錄取這樣的學生。縱使學生有豐富的學識,但在此環境下沒有一顆獨立自主、頑強的心,對於社會未來的發展以及孩子自身的成長是毫無益處的。

2、反對題海戰術,過壓學習,貫徹雙減政策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的到來,以及對知識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幾乎瘋狂地為學生們報大量的課外輔導班,學校也增強了課程學習強度,教師們為讓學生成績優秀,大量地佈置作業與考試,實行題海戰術,奉行壓力就是動力的宗旨。學生近視率猛增,國小為小升中而戰,中學為高中而戰。“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的毒雞湯時時刻刻圍繞在學生的耳邊。本是體會生活、探索未知的大好年華卻被如山的作業壓着佝僂前行。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嚴格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課業壓力,關注學生心智健康發展,合理安排學生課程。例如:國小一至二年級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而不是國小一二年級就會乘除、會平方根這種所謂“贏在起跑線”,實則是拔苗助長的不理智行為。教育更應重視學生思維力的培養,對於大水漫灌教學法要堅決反對與革除。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學段特徵,突出不同學段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精準教學,減少學生無意義的工作量,減負提質。

二、立足時代發展,創新教學模式

1、新時代的教育更加關注教學方法的合理性

各課標針對“內容要求”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傳統老師一味輸出的模式已漸被打破,更注重教學相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家庭專制、學校專制嚴重,學生不懂事罰跪、侮辱,被家長看作是管教嚴厲的表現,更被冠之以“嚴師出高徒”的美名。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差會被説成“天姿愚鈍”,學好則是老師的教導有方。這套説法雖不能説全是錯的,但絕不是正言。好老師會善於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個好的課堂氛圍、教學方法,對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勁頭是很重要的。

隨着信息化的發展以及多媒體的普及,電子產品進入課堂。老師可以運用精美的PPT和有趣的視頻吸引學生,還可以及時給學生播放實事來普及知識,讓學生感受到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的參與感和社會責任感,而不是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避免和社會脱節,同時也可以積累素材。

2。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綜合性更強

關於課程標準提出優化課程內容結構要求,設立跨學科的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例如:酈道元的《水經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從中不僅可以感受到巫峽風光、四時之景,還能夠體現其作者對漁者悲慘命運的同情。其中還有些詩句涉及到了地理知識,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峯倒影,絕巘多生怪柏。”若將有關的地理視頻放映出來可以使學生感受得更加真切,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能加強理解。

3、教學內容在符合基本大綱的情況下,加強學生思維力及創造力的訓練

關於語文教學,內容上大致分為作者簡介、文章背景、分析文章語言:修辭手法、表達手法及對後世的意義,除了這些最基本的特徵外還需什麼?課外拓展是很有必要的。語文課標提出了創新導向,要增強課程適宜性,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經濟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更新課程內容,體現課程時代性。例如《世説新語三則》除背景介紹外,還可以提出其“新”在何處?這同樣也是值得思考的,從中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力,還能夠讓學生獲得情感的啟迪。這不是讓學生不必拘泥於參考書、閲讀題中的問題,而是創新思考,出其不意。學生的自信心和應變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鍛鍊。

綜上所述,新時代教育發展不能一成不變。教學也要與時俱進、順勢而為、破舊立新,勇於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培養時代新人。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四

於教師而言,《新課標》是什麼?是指路明燈,在教學路上指引我們走向未來。課標在變,我們的教學也應有所改變。我們應以課標為導向,緊跟節奏,把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乘着課程改革和“雙減”的大舟,劉真名師工作室成員和廖良平名師工作室成員在主持人的引領下,積極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學習課標”欄目第12期如約而至,分享羅富強老師的學習體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明燈長亮,砥礪前行

歷經十數載寒窗苦讀,我從一方課桌走上三尺講台,執筆捧書,不單為銅錢三兩,更希望我們璀璨長明的文化之燈,從我手中傳遞下去。教師,是一份簡單的職業,卻也要有不簡單的情懷。而教學的《新課標》即是我們教學的依仗,是方向,是指導。接下來,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2022版新課標》的學習感受。

更熾熱的指路明燈

在教師教學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等方面,《新課標》給予了清晰明瞭的指示: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增強課程思想性,增強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更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讓我們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其中,在內容結構上更指出教學內容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基於核心素養髮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繫,優化內容組織形式。這一點上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核心要點——不僅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更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更多元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方式上,我們警惕自己是否不知不覺間變成了滿堂灌的低效模式,還是能夠達到更具情境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變革。《新課標》提到教師應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核心詞彙正是“以生為本”。以我自身為例,就朝着把每一堂課都當成新課標競賽的優質課去設計的目標努力,讓我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們自由探索世界的起點,成為學生們靈感碰撞的平台,成為學生們感受文化的長廊。

更強烈的文化自信

優秀的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在霜冷的時間長河裏卻依舊有着數不盡的傳奇在吟唱。面對新一輪的西學東漸,我們既要秉持理性看待西方文化衝擊,也要昂首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教育上的文化自信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標》中便是直接指出應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即是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藴。

如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首先就從應讓學生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認同和愛國情懷。

更具語文味的課堂

課堂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就應將以文化人作為導向,充分發揮文以載道的特點,在廣袤的文學之林中篩選出最恰當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藴,增強文化自信,而這也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語文味”。

語文味不僅僅體現在選材上,還體現在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過程中,當語文課堂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當學生在聽説讀寫時開始賞析到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宣泄、文化沉澱時,語文味自是裊裊而來。

例如《新課標》中對於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就給出了精當的教學建議。《新課標》建議教師要關注互聯網時代日常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和新特點,認識信息技術對學生閲讀和表達交流等帶來的深刻影響,把握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趨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變革中的價值和功能。

這恰是語文味的一方面體現,隨着時代的腳步不斷向前,教師也應與時俱進,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利用如抖音、微博、直播、朋友圈等網絡資源平台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資源,讓課堂上的師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多元互動,愉快的交流,探究着學習。

更高的專業要求。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肯定。近年來教師待遇的不斷提高也充分説明了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僅是“簡單的説”,更是“實際在做”

這句語出《荀子·大略》的名言不僅精闢總結了中華民族尊師的思想淵源,也對此後中國社會尊師重教風習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它既是我國古代社會尊師傳統的提煉,也是鑑察歷代政治得失的一個重要指數,今天依然是我們社會文明程度的風向標。

我們尊享了多少禮敬,就應報以相應的付出。

作為教學的主導,教師的自身素養將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故而,我們必然要對自己有着更高的專業要求,從小了説是不被時代所淘汰,從大的方面説是應有教育情懷和教育責任。

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斷豐富語言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累,提升自身文化修養。要積極參加培訓和研修活動,深入理解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內容,準確把握語文教學規律,提高課程實施能力。要注意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提高跨學科整合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要主動將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中,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多種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目標已定,前路敞亮,我等自當篤行向前,不負所望。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五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佈。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不僅有自身的課程標準和育人功能,也要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對比2011年版的語文標準,新版課標進一步明晰了時代新人的培育要求,為未來的學生成長刻畫了清晰的圖像,強調了“集羣”“整合”的實施策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應着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突出素養導向,強化課程育人功能

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1、核心素養內涵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1)文化自信

要求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藴。

(2)語言運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語言,形成個體語言經驗,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在具體語言情境中能夠有效溝通交流。

(3)思維能力

指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的能力。

(4)審美創造

具有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2、學段要求的主要變化體現如下:

第一學段(1-2年級)1)對書法和書寫的重視進一步提高和2011年相比,2022年版本把對漢字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包括提出對書法、筆順、寫字美感的要求。大方向是:降低寫字量,關注寫字過程,注重寫字基本功的培養。這個難度其實是2011年就提出了,到了2022年,並沒有調整,所以國家的方向在寫字量上都是一致的,“減負”減的是量的要求。“多認”是為了儘快閲讀,“少寫”是為了以後能夠寫好、寫快。2)語文從泛讀到整本書閲讀的要求提高對比2011年版本你會發現,整本閲讀計劃被放進核心素養的總目標裏,這裏包括了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讀過的書。對於第一學段,也要求孩子能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3)鼓勵孩子從生活中出發,寫實話、落實處、言之有物,我手寫我心。2011年版本的“寫話”、“口語交流”和“綜合性學習”,在2022年版本已經合併且升級為“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兩部分的描述,學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別親切的環境,要讓孩子有話可寫、有話要寫,離不開留心看世界,但對於孩子來説,只有寫他們想寫的,才能逐漸培養起對寫話的興趣。

第二學段(3-4年級)

1)書寫卷面要求是規範、端正和整潔到了3-4年級,對於書寫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然是進一步細化的。2)閲讀整體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視朗讀、重視默讀、學習略讀、強化誦讀新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孩子能閲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並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孩子背誦優秀詩文需要達到50篇,課外閲讀總量應該在40萬字以上,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會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3)打通語文的聽説讀寫,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比2011年的課改,除了把“習作”和“口語交際”合併為“表達與交流”之外,還強調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要求,鼓勵孩子清楚明白講述見聞,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於用口頭、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能觀察世界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三學段(5-6年級)

1)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書寫流利工整。學生能累計識字3000字左右,會寫2500字左右。2)閲讀能力提升幅度大新課標要求學生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能閲讀整本書,並能抓出要點,從圖文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嘗試用多媒介閲讀,能背誦優秀詩文60篇,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3)具有初步的組織策劃能力和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新課標提到,學生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學生能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通過調查訪問、討論演講等方式,開展專題探究活動,從對語文知識的識記走向對語文的實踐運用和綜合探究綠色作文網。

二、優化學習任務,注重核心素養聯繫

新版課標的一個重要突破是在於課程內容更加結構化,提供了更加有結構的學習任務,從目標上注重核心素養的落實與滲透,且任務羣之間相互聯繫和支撐,整體圍繞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習過程和價值觀形成幾個方面展開。主要學習內容在新增的“主題與載體形式”和“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個板塊以任務羣的形式呈現。

1、主題與載體形式包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新版課標中明確提出了,課文選編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説明、記敍類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2。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共6個學習任務羣(任務羣要求: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3、如何落實課程內容提出的新變化:泰勒説,學習經驗既不是一門課程所傳授的內容,也不僅僅是教師活動,而是“學習者與使他起反應的環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經驗結構化是促進學生建構新的認知的基礎。基於新版課標的要求更應該關注學生全場域,全時空的學習經驗的積累與轉化,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更多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促進學校課堂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廣泛聯繫,在更為廣闊的視野中生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強調“做中學”,讓“學習即實踐參與”成為基本的育人途徑。注重現實生活變化和時代進步所帶來的挑戰與變革,更加關注如何從促進人的素養髮展方面來組織知識,還要更加註重將知識既能轉化為人的本質力量,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改造自己的身心組織和主觀世界,將書本上形式化的概念、經典變成人與社會現實互動中的視野、立場、方法,成為人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膽識和智慧,潛移默化成做事的知識、做人的準則,就成為了孩子們面向未來發展的核心素養。

三、注重質量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業質量標準”對教師教學以及家庭教育都具有指導性的作用,準確地分析“學業質量標準”能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和成長。“學業評價標準”這一概念是2022年新課標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通過文本我們可以梳理出“學業評價標準”的框架以及3個要點,需要我們引起重視!

總之,重點關注學生在情境當中、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識字與寫字”方面,孩子除了在課堂中識字以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具體的説話語境來幫助孩子辨析多音字、多義字的讀音和字義;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路牌、包裝袋、宣傳標語、廣告等幫助孩子識字,進行生字積累,擴充孩子的識字量。2。“閲讀和鑑賞”方面,可以在孩子閲讀完一個故事、童話或兒歌后,讓孩子複述故事的內容,以此來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還可以根據文章信息進行提問,鍛鍊孩子通過抓住關鍵詞句來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3。“表達與交流”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可利用引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文本內容,學生理解後再讓孩子朗讀,並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設立古詩朗讀大會、朗誦會、課本劇表演等實踐活動,創立真實的語文情境,增加學生的活動體驗和切身感受,從而激發其表達的慾望。4。“梳理與探究”方面,教師通過創立跨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歸整和分類的思維。例如:語文學科中的漢字、美術學科中的建築、數學學科中的幾何圖形都有對稱之美,教師可通過設計跨學科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發現“對稱”這一知識點在多門學科中均存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對稱”這一概念也無處不在。

四、強化學習情境,重視語文實踐能力

“新課標”明確提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語文學科需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在新課標中,“習作”和“口語部分”被合併成了“表達與交流”,把寫和説聯繫在了一起,孩子既要能用筆寫,也要能用嘴説,可見對孩子的表達能力要求更高了。

《新課標》中還提到了“思辨性閲讀與表達”任務羣的概念,意味着在閲讀與表達階段,不能僅僅停留在淺顯的內容表面,而是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考有了更高要求,語文學習不僅僅在於課堂和書本,還應該重視“生活”這本大語文書,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或實踐活動,其主要目的都是讓孩子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建構,重視孩子直接經驗的獲取而不是“紙上談兵”,能具有理性的認知,批判性思考和準確的表達,以“語文知識-語文探究-語文實踐”的學科學習去學習語文,發揮出語文課程更加充分的學科育人作用,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終身發展打牢堅實基礎!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六

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增強情境性、實踐性是新課標對課程理念實施提出的主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標準)頒佈實施,相信國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會發生改變,語文課堂對“教”與“學”雙方要求也會有所改變,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語文學習任務羣是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新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學習評價,學習任務羣由這些學習項目組成,結構呈現更為全面完整。

新課程標準強調核心素養,要求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立德樹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進一步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現以部編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在長江源頭各拉開冬》為例,談談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完成語文學習羣的組建。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是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在文學體裁上屬於遊記散文,全文以有“西藏的歌者和行者”之稱的馬麗華跟隨攝製組在各拉丹冬遊覽的經歷和感受,展現了雪域高原中冰塔林的神奇與壯美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從課程標準看,這一單元所選課文皆為遊記,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旅遊其實也是一種閲讀,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是採用移步換景法的觀察角度,繼上一篇《壺口瀑布》定點觀察法之後的文章,它的意圖很明晰:學習兩種不同的寫景角度。我想了解這些之後,為建設學習任務羣有更好的幫助。

一、注重主題,以文化人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程內容組織原則:在加強語文基礎的基本上,堅持文化人,構建學習任務羣。“以文化人”之“文”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外國優秀文化、日常生活科技進步文化,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通過長江源頭雪域高原的各拉丹冬雪山的雪水向前流淌,從而締造了長江,而長江一路向東奔湧,養育了兩岸的萬千子民,孕育千年文化,它不僅是生命之源,開啟長江生命之旅,更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它所能表達的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讚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關於作者情感感受體驗的任務,可以在導入環節設計關於長江的歌曲,或是播放關於介紹長江源頭各拉丹東的紀錄片,在音頻或視頻中首先得到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説出對各拉丹東的初印象,感受長江源頭的壯美。

二、貼切文本,找準任務。

新課程標準建議在教學過程中立足學習任務羣,追求少而精,實而活。根據這一要求,教師在課前不僅要熟讀每一個單元提示説明,同時還要認真揣摩每一篇文本前的課前預習,文本後的課後思考探究以及積累拓展,從中獨具慧眼去找準教學目標,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從中建立不同的學習任務羣。本單元為遊記散文,可以根據遊記散文的特點:所至、所見、所感,從方法,語言,情感三方面去構建學習任務。

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關於遊蹤的尋找任務,完成“所至”:提示地點詞語,讓學生掌握根據重點詞語,去了解作者行走痕跡,從而區別定點觀察法和移步換景法的不同之處。同時在對所見的景物中獨取冰塔林的描寫組建任務,完成“所見”:尋找文本中對冰塔林的描寫句子,判斷其觀察角度,以及不同觀察角度中呈現的不同特點,從而掌握景物描寫中不同的描寫角度,除俯視、仰視、平視之外,還有遠看、近看、細看,體會在不同角度中相同景物的不同點:高處俯視的晶瑩連綿,近處平視的壯美奇特,細緻觀察的熠熠生輝。當然,在感受觀察角度的過程中組建對冰塔林描寫語句的賞析任務,感受本文語言看似隨意,實則精巧,用詞很“日常”,實際上不乏精心錘鍊、準確傳神之處。

三、創設情境,感受情感

新課程標準建議在構建學習任務羣中要注重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注重評價和資源。根據這一要求,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變得尤為重要。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利用互聯網+這一學習資源,同時還可以利用跨學科融合,把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聯繫,去構建情感體驗學習任務。

如何體會作者在文本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問題:文中多次寫到作者的身體狀況堪憂,她想要表達什麼情感。在此環節中可以通過資料助讀的方式,或是學生自由討論的方式,展現各拉丹東雪山自然環境的艱險,人在原始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應該存在的哪些心理狀況,將抽象的學習具體化,從而達到與作者同行,與作者同感的情境,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那份樂觀與堅強。

四、做好評價,提高能力

當下語文教學中,針對單篇學科知識逐“點”解析的方式依然存在,語文教學依然在“刷題”和“死記硬背”中掙扎,這樣的教學很難適應國中學業水平評價方式。而當前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更注重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在作業設計中注意這方面的綜合性: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遊覽美麗的家鄉風光,利用觀察的不同角度,寫下觀後感,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在遊中玩,在文中游,很好的詮釋學生對文本知識點的掌握,同時貼近國中學業水平評價要求。

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學生能主動進行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那麼,作為“教”一方的我們,認真領會課程內容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的突破,在學習任務羣的驅動下,把靜態的課堂過程變為動態的課堂過程,從而實現學生的“學”的突破:自助、合作、探究學習,達到師生共學,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引路人”。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七

遵循課標精神,守正創新前行

4月,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的新鮮出爐引發了全國教師的的關注。對於一線教師而言,新課標就如一面旗子,它是前行路上無可取代的強有力的指引。新時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師必然都要面對和學習新理念、新思維、新知識,打開新視野,提升自己的學習力。遵循課標精神,在思考中守正創新前行,是每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青年語文教師,尤為如此。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認真地反覆研讀語文新課標的文件,學習語文教育領域的專家解讀語文新課標的文章和講座。我深知:意識和理念的改版,才有可能催發教育教學行動的改變。那麼接下來,我便想抓住“變化”一詞,把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新課標放在和之前版本比較的維度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梳理我對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的思考。

第一,新課標把“價值引領、以文化人”放在了首位。翻開新課標的不同版塊,我們發現育人導向一直貫穿其中,並且進一步被強化。我想舉兩個例子。第一是關於語文課程的性質,2011版課標的表述是:“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而在2022班新課標的表述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文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加上了“國家通用”4個字,看似微小的改變在我看來其實是在進一步強調語文課程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特別是對於促進中華文化認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及建立文化自信上不可取代的功能和價值。第二,在“課程理念”上,明確地提出了“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立德樹人是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要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可見其育人功能是語文課程要放在首位的關鍵任務。語文課程擔負着文化積澱、文化傳承的育人任務,課程的站位高了,視野也便會更加開闊。這便讓我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繼而產生了兩點思考。第一,語文教師的教學絕不能只能停留在“技”的層面。“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語文課堂上,我們常常會設計豐富的聽、説、讀、寫的活動,讓學生在充分的語文實踐中提升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如前段時間教授《大雁歸來》一課,課堂中最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是——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靈動的擬人修辭以及層次豐富的對比手法。這一個版塊花費了不少時間,符合這篇文章最核心的語文教學價值,但如果僅僅只是停留在為賞擬人、對比而賞析,那麼這堂語文課對於學生的影響又是極有限的。從“技”上升到“道”是新課標“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賞析擬人和對比的過程中,我不斷引導學生感悟寫作手法中藴含的作者的情懷,即利奧波德對於大雁的喜愛、佩服和尊重,這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是一種對“自然之子”身份的堅守。這促使着學生去思考在現實社會背景下人類和自然的關係。第二,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要以語文的方式實現。我們需要明白:語文課程的立德樹人的總目標不是以喊空號為途徑實現,絕不能架空語言文字而存在。也就是説,語文課首先要是語文課,要堅守語言文字運用的底線。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是在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自然地實現的。同樣以《大雁歸來》的教授為例,為了讓學生感悟到作者利奧波德的赤子之心,繼而引發學生自己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我引導學生圈劃文章出多次出現的“我們”,聯繫語境理解“我們”的內涵,進而又適時補充了利奧波德《沙鄉年鑑》的資料。這樣,學生抓住文章中的“我們”,通過深入的品讀與思考才得出:在利奧波德筆下,“我們”不僅是指自己和大雁,還指土地,指植物、動物、人構成的自然共同體。其實,這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説的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兩者的關係,它們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文性不能脱離工具性而單獨存在。

第二,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的設置。我們比較2022年課標和以前版本的課標,會發現這是“課程內容”第一次以獨立的形式出現在課標中,並且,課程內容的組織和呈現方式是學習任務羣。我想這個改變,是我們一線教師最需要關心的,也是最具有挑戰性的。特別是“學習任務羣”這樣一個新概念,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師而言,是陌生的。這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羣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羣——語文文字積累和梳理;第二層次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羣,主要是“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第三個層設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分別為“整本書閲讀”和“跨學科學習”。課程內容這樣的組織呈現形式讓我產生了兩點思考。第一,這是初高中進行銜接的一個重要標誌。2017年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上設置了18個學習任務羣,和國中課程的6個語文學習任務羣放在一起,恰恰體現了語文課程學習的階段性和延續性,體現了新課標對於學段銜接的重視。同時兩個學段的學習任務羣又是有區別的,國中學段的學習任務羣更加寬泛和靈活,而高中學段的學習任務羣更加專業而細緻,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的建構。第二,學習任務羣的出現,是一種對原有線性推進、單篇教學形式的改革,是對打破以往的碎片化教學的一種嘗試。在“課程內容”這一板塊有這樣一句話:“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在“課程實施”中也提到“要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羣的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在我看來,這是要求教師從“一篇篇教”到“一組組教”教學方式發生轉變的重要提示。而其中,“整合”的理念是關鍵。具體是指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從而體現不同學習任務羣的聯繫,這確實是擺在所有一線教師面前的難題。

第三,新課標中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相比於之前版本的課標,“學習情境”一詞出現的頻率明顯增加。如在“課程性質”中提到“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再如在“課程理念”中提到“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改革”;在“課程實施”中提到“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學習情境的設置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徵密不可分,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創設情境有怎樣的要求呢?新課標中這樣一段話引發着我的深思:“語文學習情境源於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服務於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同時應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體現着運用語文解決典型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學習情境的設置充分考驗着一個語文教師的智慧,也提醒着我們引導學生“用語文”的重要性以及語文和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最近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常常有意識地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習情境成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良田。比如在在教授《“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一課時,我從課堂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化身新聞編輯,從結構、內容、語言三個方面編寫一本“新聞特寫”寫作指南。而後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對話,共同創作了一套“新聞特寫”的寫作指南,具體內容是:“單刀直入寫場景;緊扣特點顯價值;拆分動作慢鏡頭;調動感官多角度;生動刻畫寫法豐。”並且這堂課的語文作業佈置依舊在學習情境內,讓學生觀看“全紅嬋10米跳水決賽”的視頻,寫作一篇新聞特寫,作為這本自編“寫作指南”加上一篇範文。整堂課是學習情境下推進,這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創設學習情境,教師不僅要把目光放到教材中,也要把目光放到廣闊的生活中。正如新課標中提到:“教師應利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時間機會,增加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的意識,建設開放的語文學習空間。”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情境可以開發,比如今年的2月4日,在北京的國家體育館鳥巢,舉辦了第24屆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我抓住了這樣一個社會熱點,提取了其中的語文學習資源,設計了《向北京冬奧會學習“中國式浪漫”》這樣一節和生活緊密相關的語文課,引導學生在學習情境內學習中國傳統意象的豐富內涵;就在前幾天,五四青年節前夕,我看到了網上眾人轉發的莫言在青年節前夕的《不被大風吹倒》的演講視頻,我提取了其中的語文學習資源,設計了《向莫言學語文》一課,帶領學生向文學大師莫言學寫作、學演講,學生活。通過這樣鮮活的、有意思的、有熱度的、根植於生活中的學習情境的設置,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魅力,激發着他們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興趣和熱情。總而言之,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離不開學習情境的設置;打通語文和生活的壁障,也絕對離不開真實的學習情境的設置。

其實,語文新課標在學業質量標準的研製上、在課程的過程性評價上、在核心素養的提煉上、在教與學方式的改革上等諸多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改變,而這樣一些改變都值得我們一線教師關注和思考。在寫作過程中,我再一次真切地感受着自己對語文新課標的學習和認識非常淺薄。我知道,這樣的學習僅僅是一個開始,我需要在反覆閲讀中,在思考中,在實踐中,遵循課標精神,守正創新前行。

熱門搜索
事業單位人員人事管理條例新版 消防個人總結 暑假作業本答案精品 教師評選總結 寫軍訓心得體會700字推薦 爭先鋒心得體會多篇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全文 致敬白衣天使的唯美語錄 什麼的味道半命題作文精品 國小英語年度總結 國小春節的詩經典十首精品 學會戰勝挫折的作文600字左右 大學生思修社會實踐報告格式精品 新版文明禮儀規範準則精品 文才與口才誰更重要的辯論賽 學校開學第一課方案多篇 關愛老人的社會實踐報告 國中閲讀指導課教案 高中生國旗下演講稿作文 品質校園 國小教導述職報告 房地產銷售計劃書怎麼寫 畢業生的個人求職簡歷 幼兒園大班學期末總結 語文老師的培訓心得多篇 鹼購銷合同 全國中國小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通用 學廚師述職報告 這個春節不一樣精品 山行古詩教案 大一工廠實習報告多篇 銷售專員個人工作總結 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10個 畢業生鑑定表自我鑑定範本 稽查局述職報告 關於我的航天夢徵文 公務員年度考核登記表個人總結2022 大雁塔的歷史及典故 有國 江蘇蠡園的導遊詞 業務報告工作報告精品多篇 國小學生期會考試總結 民營經濟調研報告 2021網絡安全自查報告 盡職調查中應注意哪些風險和問題 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範本 畢業典禮主持稿開場白和結束語新版 國中英語的教學計劃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