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77K

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精品多篇

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篇一

內部審計機構是民營企業家非常重視的部門。審計人員具備必要的內部審計知識和技能、擁有內審崗位資格、尊守職業道德、對企業忠誠只是內部審計人員的基本素質,也是企業老闆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基本要求,但這遠遠不夠。沒有好的運作方法和內審工作實績,內部審計將一事無成。

一、立信

把成熟的審計思路傳達給企業所有者,這是必要的溝通過程。你要確定他用了多少時間和多大興趣直接和你討論內部審計問題;把所有的想法變為實際行動,把你的產品(審計報告、審計建議書)呈給所有者,這是考驗你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你要確認哪些是所有者比較滿意的;哪些是所有者不滿意的。把不滿意的地方做到他滿意。

全面熟悉企業市場比熟悉企業生產和集團管理更重要。民營企業建立內部審計機構首先是市場做大以後的需要。民營企業發展初期生產規模和市場空間有限。所有者不需要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就完全有能力及時發現和控制企業風險。隨着銷售市場的擴大,企業迅速發展。生產與銷售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內部關聯交易之間、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集團所有者的方針政策與經營執行者之間的矛盾等等均以利益衝突為特點顯現出來。尤其是市場終端的存貨、貨款是否按既定流程有效運轉?集團政策是否執行到位?流程是否最優?內部控制是否確實有效?等等都是老闆最關心的核心重點,因此市場的風險管制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

內部審計要有懷疑一切的審計行為和糾正風險的過程。前者是企業所有者的需要,內部審計必須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問題、處理問題。要時刻盯住市場可能出錯的高風險領域的具體座標點;後者是內部審計的價值所在,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審計報告的重點是切實可行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特殊方法,目標是參與到問題當中,把問題解決掉。

二、組建一支獨立、高效運營的內審部隊

內部審計機構強調思路清晰、方法到位。內部審計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思路不準確就會偏離方向;沒有方法就沒有效果,方法不對頭就會事倍功半。

內部審計要強調獨立性。民營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內部審計的存在前題,內部審計應接受一個確定的機構(最好是董事會)或人員(最佳是董事長)的領導和指揮。

審計工作應突出客觀性。內部審計工作是兩個人以上來完成的工作;審計人員不一定是專家,但必須是複合型人才;內審人員應具備迅速發現問題並能夠準確提出符合實際情況切具可行性的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結構和隊伍規模。

三、突出重點有序運作

1、確定內審目標

審計目標必須與所有者的目標適時保持高度一致;審計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維護企業財產安全;盯住老闆的資財正常流轉,不受侵犯。二、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積極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維護資金正常週轉速度、促進產、銷協調有效運行。三、幫助企業機構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迅速發現部門之間溝通不到位影響事業發展的具體原因、明確是程序制度問題;還是責任人的不作為問題。審計實踐中,在確定審計目標重點、範圍、資源配置時,首先要參照所有者關注企業風險的時間、重點區域和內容來確定。通常審計目標按以下順序排列:市場業績和效率審計目標;集團部門行政、服務效率和效果審計目標;產業經營效益審計目標。

2、圍繞審計目標開展審計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民營企業在集團化經營條件下,企業所有者絕大多數時間和精力以及資金投入都在市場。市場審計應關注銷售政策的全面執行,物流、資金流順暢、資產安全;重點是市場環境下各級經營者的執行能力和對企業的忠城度;目標是市場存貨和業績現金流。市場審計一切從效益出發,保證和披露真實的經營結果,不要干擾其經營過程。既定目標實現了,銷售政策可以變通運用。變通的政策被市場認可後,可反饋到集團甚或成為集團政策推廣實施。既定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影響市場發展或操作性不強制約市場發展的要及時通過審計渠道反饋給集團高管層。在這裏審計不能搞教條主義,審計充當的是服務角色,履行的是協調、保護市場發展的職能。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審計機制,企業就要建立什麼樣的審計機制,內部審計定位準確就會促進市場發展。

四、要有做艱苦工作的心裏準備

民營企業在重多方面存在不確定性,永遠別指望審計範圍不受限制;一些所有者認為暫時不需要審計的地方他會叫停你正在做的工作,哪怕你的審計計劃已經過他的批准;市場千變萬化,職業經理人素質參差不齊。千萬不要認為你的“審計報告”“審計建議書”是靈丹妙藥;“定性不準、報告失真”“操作性不強、影響市場發展”這兩頂大帽子隨時都會扣到你的頭上。內部審計能快速披露和解決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衝突,卻沒有法律義務和現實能力變通和解決國家與地方、國家與企業的政策牴觸及利益上的矛盾。

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人力資源、籌資、項目准入、產業政策等)決定了民營企業在發展初期不能避免家族經營與企業目標的矛盾。民營企業發展一般都經歷過“家族奮鬥過程”。內部審計的工作思路、方法、定位在企業的發展、成長、成熟的不同階段,必須強制適應企業需要。

內部審計不是企業的救世主,也不是民營企業發展必須設立的部門。因為內部審計不能

直接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侷限性,導致了企業家瞭解、引進內部審計機制、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作用必須要有一個認識過程。

在民營企業審計溝通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溝通失敗可能是由於審計對向的素質問題;也可能是利益問題;也可能是審計人員自身的問題;但最終是企業文化問題。溝通本身實際是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當“內部審計”意識還沒有熔入到企業文化時,內部審計的效用就無法彰顯。

五、將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到底

內部審計是一個大有作為的事業。目前國內存在大批以內部審計為終生職業的人力資源(估計10萬人),這是信念問題也是市場需要問題

內部審計文化不斷得到國家的支持和民營企業家的認可;處於成長期、成熟期的民營企業普遍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的外部環境不斷完善。

立足企業實際學貴在用,內部審計人員掌握和創新工作方法在為企業增加效益的同時也為自己全面發展創造了空間。我們高興地看到很多內部審計工作者走向民營企業的高管崗位,正在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內部審計事業大有可為。

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篇二

當今的社會、經濟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知識更新速度飛快,放眼看去,現代內部審計的職能已從查錯防弊發展成為價值增值型的服務,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賦予內部審計的新定義是“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諮詢活動,其目的在於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運作,它通過系統化和規範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目標”。那麼,作為一名內部審計人員,為了更好地開展和實施審計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把好企業脈搏,緊跟發展節奏,求新求變,適時地調整內部審計工作的中心與重點,才能為企業管理者服務。下面是本人從事審計工作的幾點粗淺的體會與建議。

一、加大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的力度,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要有機的結合

事後審計只能查錯糾錯,不能防患於未然,且事後改正費時費力,同時對不可避免的損失也無能為力。只有將審計關口前移,發揮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的時效性、詳細準確性、同步性優點,防微杜漸,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執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2004年度新開展的對拆除、隱蔽工程進行事前審計簽證,物資公司註銷前有關資產負債的清理,已證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一步應繼續擴大事前審計與事中審計工作範圍及深度,並將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去,形成有效的預警、預報系統,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力爭將公司的管理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為海晶的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二、發揮內部審計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突出服務職能,做好企業的“內參”

“天時”是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直接受經營者領導,獨立於被審計對象,不受其它部門的干擾和限制,從而可以有效地行使審計職權,保證了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真實。“地利”是指內部審計身處企業當中熟悉內部管理及生產工藝的優勢。內部審計人員長期立足於本企業的具體崗位,熟悉公司業務,工作時間、範圍不受限制,可根據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隨時隨地開展工作,比外部審計更深入、更徹底,可清除外部審計容易遺留的“死角”和“盲區”。“人和”是指內部審計的內向性。審計處屬於公司的管理職能部門,作為企業一員,必視維護企業利益為己任,在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強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的作用是外部審計達不到也不可替代的。

例:審計處近幾年針對企業歷史遺留不良資產及發出商品貨款回收情況進行的審計與處理,就充分發揮了內部審計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為企業改制清除了障礙,將公司損失降到最低。

三、將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

企業改制以來,內部管理不斷完善,公司經濟活動逐步呈現有序狀態,各部門及公司實體經濟違規現象逐步減少,;同時,由於審計工作逐年深入,會計資料、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如果再單純去揭露違紀違規問題,片面強調監督職能,管理中的差錯漏洞難以從賬面反映,將會大大削弱審計的服務職能,必須及時將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來彌補這些不足。

審計工作若要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必須將管理審計作為今後的核心和發展方向,管理審計立足點高,定位在“管理、效益”四個字上,它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可以涉及企業所有經營活動,通過對企業經營流程和內部控制狀況的調查分析,提出改進管理的建議,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加大審計人員對海晶內部管理及生產工藝等相關知識及程序的學習及熟悉,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業務技能

俗話説“工欲善其勢,必先利其器”,內部審計人員在不斷更新審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很好地熟悉、掌握公司內部管理、生產工藝流程、市場營銷等知識,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識,才會“高屋建瓴”地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到為企業改善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中,才能取得有創造性的審計成果,真正地當好企業的醫士、衞士和謀士。

正如國家審計署李金華審計長在《論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一文中指出的“內部審計就其性質來看,它是一種管理權的延伸,是一種組織內部的管理活動,是代表管理權的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機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你所在的部門、單位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發揮作用,這就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我們審計人員會牢牢記住這些幹好本職工作的。

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篇三

轉眼間從事財務審計工作三年了,既漫長又短暫。當我感慨時間轉瞬即逝的時候,回想三年的經歷又有着數不清的故事。非常感謝曾經帶我做項目的審計經理,都是我的恩師,這是我走出大學後得到的最大財富。現在我就僅有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共享一下。

財務審計是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它需要的不單是會計、審計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語言交流能力、人員協調能力、辯證邏輯分析能力、行業趨勢以及經濟形式的分析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全靠豐富的知識積累而成。

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我把企業的財務報表審計風險分為以下三類:

1、原來沒有的業務憑空捏造(虛假收入、收益等)

2、業務真實但會計處理有誤(藏利潤、成本等)

3、有業務而不記錄(賬外物資等)

所有的財務報表錯報漏報均是這三類中的某一個,或者混合使用。我就按順序逐一介紹一下。

審計風險1我簡稱為“無中生有”。這是三種風險裏最可怕的,要求的技術含量也是最高的。我知道跳水比賽每個動作都有難度係數,目前我見到最高是3.8這個值,那麼對付“無中生有”這類風險需要的難度係數應該是7.6。絕對不是開玩笑,因為“無中生有”包含兩個分支:

1.1判斷哪些業務可能是無中生有;1.2是證明它們是無中生有。我將其定位為高難度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這類風險所涉及的業務對象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個陰謀。既然是陰謀,可想而知傳統的審計方法是查不出來漏洞的。假如一個企業存在無中生有現象,那麼我們查看的原始單據可能是偽造的,合同可能是假的,發函詢證也都串通一氣,因此這是一個高智商對抗“遊戲”。

先説一下1.1這個分支,該環節的判斷可不是憑感覺,因為一旦錯了,損失的是耗費相當大的資源來證明這個結論,也就是1.2環節。我們的審計工作可不是愛迪生做燈絲實驗那樣,證明這個假設錯誤也是成功,愛迪生有的是時間換N種材料實驗,而我們需要的是在現有時間內找到無中生有業務,找不到就是審計失敗。因此1.1的判斷至關重要。

再解釋一下1.2環節,前面我説過1.2環節的證明不是傳統方法可以解決的,因為現在的被審計公司會對我們慣用的手法予以防備,顯然再走老路必然會落入圈套,但這並不是説我們就無計可施了。這裏需要審計人員有着敏鋭的觀察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因此授予3.8的難度係數不為過。那麼到底如何證明呢,其實還是有方法的。由於我資歷尚淺,姑且和大家探討一下我的一種思路。任何一種謊言與陰謀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它總是在人們的常規思路上掩飾的完美無瑕,卻總會在不起眼的地方露出馬腳。問題的關鍵就是審計人員如何找到這個不起眼的漏洞,我們應該感謝偉大的邏輯學給了我們這把鑰匙。邏輯學分為傳統邏輯與數理邏輯,我們只需掌握傳統邏輯就足夠了。再把目光回到我們1.1環節得出的判斷上,1.2中我們首先需要對1.1的判斷得出N種邏輯推理。任何一種現象的發生總會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我們的第一個工作就是能夠儘可能多的分析出這些可能存在的連鎖反應,然後與現實中的情況核對,如果截然相反,恭喜你已經找到狐狸尾巴了。

譬如一個企業收入比去年增加很多,我們懷疑有虛假成分。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收入增長可能有哪些連鎖反應。這裏有個祕笈,就是儘量分析出間接相關的連鎖反應。

(1)這個企業的人員工資與去年相比須有較大提高。因為收入大額增加必然會使工人的工作量增大,才能得到更大的產出,才有可能被銷售出去。那麼事實上工資是否有較大增長呢,如果沒有的話工人一定有怨言,不妨去找工人做個訪談來證實一下。

(2)如果這個企業的產品銷售出去需要運費,那麼運費一定會有相應的增長,不妨核對一下運費實際數並追查一下原始單據和相應的銀行對賬單。

(3)還會有許多間接相關的可能,需要審計的人員的邏輯推理與辯證,我相信這個證明過程就會明朗了。

對於審計風險1(包含1.1和1.2)的內容在07年的審計準則中大量引入了重視程度,也就是我們所説的風險導向審計。當然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更廣,它不旦包含如何識別無中生有風險,還包括判斷審計重點在風險類別1、2和3的哪個層面上。

審計風險2是我們在日常審計工作中最常發現的問題,也是工作經驗較少的朋友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非會計專業的同仁們。可以説這是會計理論知識層面的問題,很多人

因為沒有較強的會計功底而對它望而卻步,其實大可不必,要想解決掉它也是有捷徑的。下面我將重點介紹一下審計風險2應該關注的重點。

先與朋友們探討一下如何學習會計知識。舉個例子説明一下,譬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英語。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每學一個單元講一個語法點,從國中到大學貫穿始末。然後學生腦子裏一頭霧水,似乎語法有成千上萬條。但經過專業的語法老師的歸納串講後卻變得通俗易懂,按照詞性(名詞、形容詞、副詞、動詞),時態,非謂語動詞等等分別講解,從整體瞭解局部,從常規認識特例。原來語法完全可以兩天學完。那麼會計呢,也是一個道理。我們很多人曾一度受課本的影響而走進誤區。所有的教材幾乎都是按照資產負債表的科目順序逐個講解,學完後都被教材中所述的上百種業務分錄搞得暈頭轉向。在遇到一向業務後我們所想到的不外乎是書上哪個地方有這個例子,借貸方各自應該是什麼科目。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完全被束縛在教材上了。因為現實中有很多業務是教材上沒有的,不是因為這種業務太新穎、太特殊以至於沒有予以規範,而是因為教材不屑得歸納。

例如這樣一個分錄: Dr: 應收賬款or其他應收款 1,000.00 $

Cr: 應付賬款or其他應付款 1,000.00 $

請問朋友們會如何理解呢?我想書上幾乎找不到它的出處,但類似於這樣的分錄卻廣泛的存在於被審計公司的財務處理中。如果我們已被書本束縛的話,在碰到這類情況時就會被客户的老會計忽悠的暈頭轉向。針對上面例子的分錄可能會是以下的情況:

a. 客户做的重分類調整;

b. 客户的債權人和債務人清單上有同一公司,從而引起的對衝;

c. 客户隱藏成本費用,將其暫時放入應收賬款or其他應收款;

d. 客户隱藏收入,將其暫時放入應付賬款or其他應付款。

對於a和b的情況是正常的,由於難度係數太低,因此教材中不講了,我也不再囉嗦。但如果是c和d的情況就出問題了,因此企業就是通過這些小得不起眼的分錄達到了粉飾其財務報表的目的。

言歸正傳,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學習會計知識以應對這些問題呢。方法很簡單,就是學習會計處理的`精髓。對於會計學的精髓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

2.1 借方發生額不是資產就是成本費用,貸方發生額不是負債就是收入。這是在不考慮調賬、沖銷以及結轉分錄的基礎上所反應的真實經濟實質。當然這條大家再清楚不過了,但往往最熟悉的東西卻是容易被我們淡忘的。作為一名審計人員,我們不僅需要知道2.1這條真理,在我們的工作中更需要學會利用2.1的變型——資產與費用的劃分是否合理,負債與收入物劃分是否合理。在任何一項業務的會計記錄中都會涉及這個問題。被審計公司也正是利用故意劃分錯誤來達到粉飾財務報表。前面列舉的例子中的c和d就是這樣的。那麼我們如何在沒有高深的會計理論的基礎上去發現這些審計風險呢,方法很簡單,抓住這項業務的實質。只有我認識到了這項業務的經濟實質,是費用還是資產,是負債還是收入就會迎刃而解。不妨拿資產和費用來説,所謂費用就是歸屬於當期的費用,換句話説它的支出是為了換取當期的收益,對以後沒有直接影響。而資產的支出則能夠換取以後多期的收益。 説到這裏我需要對資產重新下個定義。通常我們給一個事物下定義時總是立足於它的來源和特徵。比如我們給固定資產是這樣定義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有固定價值且可以可靠計量的有形資產。這樣的定義的好處是很直觀,但卻不利於更深入的瞭解。如果我們對固定資產按照它的歸宿來下定義,可以這樣來定義:有待日後費用化的經濟支出。這樣一來固定資產存在的價值才真正展現在我們面前。其實不僅是固定資產,所有資產的真實用途都屬於這個範疇。存貨的減少相應的結轉了成本,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減少是因為折舊的計提記入了相應成本,貨幣資金和往來款的減少除了歸還負債都是因為支付了相應成本費用。投資的減少也會因轉讓後記入相應成本。因此把握住了這個劃分規則後再來認識一項業務的經濟實質,再加上我們的分析,被審計再打這張“亂劃分”牌就不管用了。

2.2會計學的基本原理——權責發生制、重要性、謹慎性、一貫性原則。

説起這四個基本原則就好比英語學習中的語法一樣。所有業務的分錄設計都是圍繞它們來規範的。通常我們總是在埋頭學習每一項業務應該如何借貸,業務成百上千,豈不是越學頭越大。但如果回過頭想想,我們學習的每一筆業務都是在從另一個角度來學習會計學的基本原理。那麼我們的會計教材完全可以只分四章,即第一章權責發生制、第二章重要性、第三章謹慎性和第四章一貫性原則,然後只需把書上的業務按照這四項原則重新歸類。我想這樣的教材會更容易我們舉一反三,更快的掌握所有業務。

對於審計風險2我也只能歸納這麼多了。總體來説它容易掌握,只是通常會把剛入行的朋友們困惑一把。但只要抓住了會計的這兩條精髓還是能在比較快的時間內拿下這一關的。 審計風險3又回到了審計學的層面上。這個風險又可以分為兩個層次:3.1被審計公司故意不記錄,蓄意隱瞞;3.2由於工作疏忽或者業務量太大沒有來得及記錄。

如果是3.1的情況,就類似於審計風險1操作方法。審計風險1我稱之為無中生有,那麼3.1恰恰相反就是有中生無了。事物總是有正有反,好比有了九陽真經就必然會生出個九陰真經。如果真的是3.1有中生無這種情形的話,也是相當不容易對付的,方法同審計風險1,只不過是逆其道而行之罷了。

如果是3.2的情況,這就很簡單了,只需要按照審計學所説的從原始資料追查到記賬憑證就可以發現此類審計風險。

這就是我對財務報表審計的一點心得體會,由於經驗過少,只是籠統介紹一下我對這項工作的認識。有人常説老會計很吃香,就像老中醫似的,那麼我認為老審計人員也是這樣的。這是一項需要不斷積累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職業,我相信一位經驗豐富的審計師是不需要看憑證的,他只需將財務報表做個多種對比分析,邏輯分析,再結合經濟形式、背景資料就可以得出審計結論了。老中醫不就是觀其色、聽其聲、把其脈便知病矣。要想成為這種境界需要我們閲歷無數,不斷鑽研,我相信我們這批入行不久的80後們,只要不拋棄,不放棄,沿着前輩們的足跡還會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