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7W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多篇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篇1

2021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2021年則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會議公告指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

會議明確了2021年經濟五大任務: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有效供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強化供給側管理順應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邏輯

近一個時期以來,經濟理論界一直熱議“新供給經濟學”,對其理論演繹和實踐邏輯從各個層面進行了全面分析和闡釋,這是非常應勢的針對性研究,也有許多有價值的判斷。筆者認為,其實,在一個經濟運行週期中,什麼時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麼時候多使用些供給管理政策,政府在協調平衡總供給與總需求中怎樣把控宏觀經濟政策的着力點和施策力度,並沒有優劣之分,完全要依賴其經濟運行環境的變化和滿足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經濟能夠比較平穩地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是充分運用了經濟趕超時期後發優勢和要素資源比較優勢,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活力。但今天中國經濟體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種生產要素已經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國內國際經濟格局也出現了深刻變化。依靠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資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數量型規模擴張助推經濟快速增長的“要素紅利”時代已經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國,面對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疊加”的“成長中的煩惱”,要應對各種利益博弈的挑戰,在傳統生產要素邊際效率遞減、經濟增長速度出現拐點的時候,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着力依靠創新驅動,優化要素配置,重塑產業結構和生產組織結構,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進而釋放組織變革的紅利和制度改革的紅利,以經濟整體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如果説,過去的30多年,中國已經比較好地解決了“為誰生產”的需求經濟學這個基本問題,在中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的今天,我們必須謀劃好“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的供給經濟學問題。這就是中國經濟學今天的基本邏輯,其着力點就是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矯正要素配置扭曲,來盤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過提高投資有效性,擴大有效供給,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通過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這是一個重大判斷,也是一個順乎時勢的戰略抉擇。

切實運用好政策“組合拳”實現“五降”和“五增”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圍繞“着力加強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重點任務,會議明確了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思路和取向,即要“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實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關鍵是要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在“五減”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實效。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明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從“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現實經濟壓力來看,筆者認為,首先是要減少和降低這五個方面的壓力。這五大任務,實質上是相互關聯,相互牽掣,有着內在聯繫,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化解產能過剩(去產能)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國內許多產業產能過剩,既有結構性原因,也有經濟週期原因和體制性原因,比如,“一噸鋼鐵”賣不過“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價跌落到歷史低點,原油價格也受到國際油價大跌的困擾,等等。在因地制宜、分類處置的基礎上,宏觀政策與產業政策要積極引導,化“過剩產能”為“富餘產能”,通過開闢中西部產業接續發展通道和國際產能合作積極紓解;也要把去企業庫存與減低企業成本緊密結合,在財税政策和價格政策上切實減少企業負擔,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步伐;在轉化二三線房地產庫存上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擴大公共服務社會化供給上緊密結合;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風險底線,另一方面,還要積極實施更加有針對性的結構性寬鬆貨幣政策,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建設,等等。因此,解決“五減”,本質上是要變“結構性減負”為促進“結構性改革”和“結構性補短”。

筆者認為,對應這“五去”還必須強調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動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過宏觀、中觀、微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創新,以改善供給側管理的視角,切實加大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力度,進一步消除利益壁壘,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切實擺正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還權力於市場、還權力於社會,以充分激發企業活力、社會活力和大眾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組織制度的成長步伐,儘快讓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孕育而生,以創造新供給帶動釋放新需求;還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來的5年,加大力度推進區域發展均衡、城鄉二元經濟均衡、產業發展均衡、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均衡,以及社會各個階層利益發展均衡,讓更廣大的羣眾普遍增強改革發展的獲得感。

最後,我們還是要強調“增信心”。儘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全黨要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便無難不克、無堅不摧。

“十二五”成就輝煌,我們又站在新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新引領,我們一定會有一個新開篇。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篇2

12月22日,中國保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學習傳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國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傳達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保險監管系統深入學習、準確把握、全面貫徹,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堅持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推動xx年保險監管和行業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項俊波指出,要加深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理解,確保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判斷,統一到中央對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統一到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上來。今年以來,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着xx規劃勝利收官。

同時,我國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比較大。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正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級形態轉變,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必須鋭意改革、大膽創新,努力實現多方面的工作重點轉變。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項俊波強調,要緊緊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把握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刻領會新常態給保險業發展帶來的趨勢性變化,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認真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加大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深刻把握保險服務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領域,立足於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為方向,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務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刻把握改革、發展和防風險的關係,既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節奏,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與防範風險的關係,在改革和發展中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項俊波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聯繫實際認真謀劃和做好保險監管工作。一是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全面深化保險改革,為保險市場注入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全面實施商業車險改革,進一步推進保險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切實發揮市場在保險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是在服務全局上下功夫。找準切入點着力點,在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更好地體現保險的行業價值和責任擔當。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調動更多保險資源進入農業農村,使農民更便捷獲取保險服務。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盤活用好保險資源。

三是在防範風險上下功夫。運用好前期壓力測試的成果,加強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切實做好風險防範工作。穩妥推進償二代的正式實施,防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監管,防範資金運用風險。強化案件綜合治理,切實防控非法集資風險。

四是在加強監管上下功夫。要堅持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統一,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統一,不斷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完善監管制度機制,改進監管方式方法,加強保險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提高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加強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監管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監管效能,為十三五時期保險行業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篇3

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客觀評價了xx年經濟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確定了xx年中國經濟發展走向和總體要求、政策基調和主要任務。體現了我們黨駕馭發展大局、把握規律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學習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如何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謀劃好xx年工作,推動科學發展,談幾點思考與學習體會。

一、準確把握四個基本 深刻領會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實質

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意義重大、節點關鍵。這次會議是在歐債危機蔓延、國內經濟下行、部分中小企業破產、股市持續下跌等如此複雜背景下舉行的。中央對明年經濟發展的策略應對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全國經濟協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揮棒,所以必須全面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才能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反覆學習研讀、思考歸納,我認為把握好會議精髓,必須把握四個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無數的事實證明,黨的事業勝利來自於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深刻分析。xx年中國經濟在危機中成長,所以在xx年政策安排和準備行動之前,一定要對形勢有一個準確判斷。會議認為,國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股市持續暴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美國經濟陷入混亂和高負債、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世界經濟前景低迷等。這就是中央對形勢的基本判斷,只有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兩個形勢基本判斷上來,才能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提高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自覺性,才能時刻保持清醒和主動,才能趨利避害,實現穩中求進,實現持續發展。

二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工作的基本定調。中央對各種形勢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斷,提出了推動xx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這個穩中求進的定調,對於把握xx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和速度,數量與質量很重要。這樣基調的確定,是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形勢下的科學判斷。經濟維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光穩還不夠,必須繼續朝前走,在穩的前提下,要化不利為有利,在危中求機,推動經濟繼續平穩地向前,因為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發展去解決,要準確理解,不穩無法進,不進難以穩的辯證關係。

三是把握對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則。中央強調xx年經濟工作,必須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線和發展方式轉變這個主題,做到四個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個戰略基點,因為外需無法左右、內生動力、自主發展必須擴大內需;牢牢把握髮展實體這一堅實基礎,鼓勵勤勞致富、實業致富,不鼓勵投機式致富和掏別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鼓勵自主創新、增強集成創新,以創新增強競爭力;牢牢把握民生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這四個基本原則,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標杆,就有了着力點和着重點,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有五項:把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放在第一位,強調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重點。二是抓好三農工作,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四是抓好重點領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實工作任務遠遠不止這些,這是中央對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強調了着重要做好的重點工作。

二、突出五個堅持 在履職實踐中落實會議精神

xx年全國經濟工作大政方針已定,目標任務已明確,調子已定。關鍵是要抓落實,關鍵是要辦好自己的事。 xx年我們將以迎接宣傳和學習貫徹黨精神為主線,把握一個總基調,強化兩個保障, 突出五個堅持,重點圍繞穩字做文章、圍繞進字求突破,全面做好xx年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的勝利召開。

一個總基調就是穩中求進。穩中求進是xx年經濟發展必須堅決執行的一個總的政策基調,不能 有絲毫動搖。

強化兩個保障。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工作,為落實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部署,提供組織保障。加強隊伍建設,提供人才隊伍保障。實現中央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的戰略目標。

突出五個堅持。我們要深刻理解穩中求進準確內涵和內在要求,在穩中求進的框架內,正確處理穩與進的辯證關係,在工作中突出五個堅持:一要堅持穩中求進。穩是為了進,進是為了穩,不進無以穩,不穩無法進,因而進才是穩的目的。我們要按照總分行要求,緊貼淮安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況,針對性拿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議,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向上爭取信貸資金傾斜和政策傾斜,加大對地方經濟的信貸投入,最大限度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合理資金需求。小微企業、三農、科技型等企業貸款增幅要高於平均增速,以此推動地方經濟在穩中繼續前進。

二要堅持穩中求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雖然方向不變,但要求增強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這對執行貨幣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作為貨幣政策的傳播和執行者,必須認真研究、深刻理解穩健貨幣政策的新內涵、新要求。針對不同的金融機構採取不同的政策引導和窗口指導,對不同的行業和產業區別加以政策對待,同時根據國家宏觀政策變動,適時適度調整窗口指導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導金融機構根據貨幣政策意圖靈活支持經濟實體,把貨幣政策執行得適時適度、靈活有效。

三要堅持穩中求優。就是通過優化對政府、對金融機構、對社會公眾的金融服務,為貨幣政策傳導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環境。引導金融機構貼近自身的實際情況,發揮自身的經營優勢,着力調整信貸結構,以信貸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着力保障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再建項目、小微企業優先發展,成效優良。大力推進民生金融創業惠民工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現轄內社會秩序優良。

四要堅持穩中求新。要創新貨幣政策傳播新渠道,在四會基礎上,建立約見談話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發情況報告制度、定時會商制度,信貸投入效果評估制度等。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繼續推進深化擴大推廣金融幫辦、行業協會、商會聯盟等金融服務新形式。大力推廣林權抵押、商標質押等融資新渠道,指導金融機構積極推廣應收賬款、訂單、知識產權等適合科技企業發展特點的新型金融產品,舉行金融產品創新推介會、督辦會、表彰會。加快推進融資債券、集合票據等直接融資活動,提請政府制定一個推動直接融資指導意見和激勵辦法。

五要堅持穩中求為。在支持地方經濟平穩發展中,人行要主動作為,順勢而為,為所當為,正確把握政策,準確判斷形勢,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當好地方政府參謀助手,加強溝通協調,開展良好合作,爭取地方政府對工作的支持,為有效傳導貨幣政策創造良好環境。協助政府出台鼓勵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制度辦法。繼續深化金融幫辦、縣區行對中小企業的覆蓋面,引導金融機構開拓視野,準確定位,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責任。加大推進金融生態建設和徵信體系建設,為金融機構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努力推進地方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建設美麗富庶幸福新淮安貢獻力量,為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撐,為實現淮安五大建設目標作出努力,以優異成績向黨的獻禮。

內容僅供參考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篇4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五中全會精神、對明年經濟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會議,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進行重點部署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於統一思想、深化認識,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國內外環境,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實現了“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為“十三五”時期發展順利開局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認識要到位,適應要主動,引領要有為。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問題從症狀上看,表現為增速下降、價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辦法,在於着力加強結構性改革。適應新常態,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引領經濟邁上新台階。

做經濟工作,貴在把握規律、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有需求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在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總量和結構變化的情況下,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鋭意改革、大膽創新,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

推進結構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應。只有宏觀政策穩,才能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只有產業政策準,才能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觀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只有改革政策實,才能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只有社會政策託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線,最大程度減少陣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推進結構性改革,既要堅持持久戰,更要打好殲滅戰。明年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則要抓住關鍵點,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積極穩妥處置“殭屍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化解過剩產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場預期。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業税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有效供給,打好扶貧攻堅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培育發展新產業,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推進結構性改革,關鍵在改革。要加大國企、財税、金融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充分發揮改革舉措的重大牽引作用。結構性改革必須有國際視野,要更堅定地擴大對外開放。

推進結構性改革,還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任何束縛和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言行,都是違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都要堅決反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此為主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尤其要注重調動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讓我們把這次會議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握正確方向,腳踏實地推進,努力在結構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篇5

會議指出: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承接“十二五”、開啟“十三五”,2021年改革與發展的任務尤為關鍵。

像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着力補齊短板等,這些都需要堅定改革信念,建立改革激勵機制,鼓勵地方改革試驗,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闖出一條以結構性改革化解結構性矛盾的新路子。

會議強調,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而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財税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等,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和重點。我們當前既面臨穩增長、調結構的壓力,也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需要改革來發揮牽引作用。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對於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對於激發企業活力,都有重大影響。加快財税體制改革,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使得事權與財權相匹配,有利於地方發展,也有利於提高財政運行效率。此外,為適應金融混業經營新趨勢,加快推進由分業監管向綜合監管的監管體制轉變,對經濟轉型升級也具有重大影響。

推進改革,還應加強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要放開服務業價格的管制,打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

值得強調的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政府是關鍵。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推進監管轉型,才能激活市場、解放企業。

2023中央經濟會議心得體會篇6

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落實“三個 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民政工作是 以人民羣眾為直接的工作對象和服務對象的,以維護人民羣眾切身利 益為根本目的,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羣眾服務。在 民政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必須體現在四個“做到”。

一、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民政為民。民政是國政、德政、仁政, 是人民政府為民之政。“以民為本,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指導思 想,我們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 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民政工作在落實科學發 展觀時,一定要思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愁,念民之所難,為民之所需。 體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羣眾。時刻把困難羣眾、優撫 對象、弱勢羣體放在心上,做好每一項工作,解決各種問題,真正做 到“為民解困”。

二、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服務大局。民政工作所體現的全面性、開放性,需要我們主動服務和置身於黨政工作大局之中,突出發展是 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要緊緊圍繞招商引資全民創業、發展經 濟的重點問題,人民羣眾要求解決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來開展民政 工作,自覺服從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為此,就要進一 步破除民政對象特定性,樹立面向全體公眾的大服務觀念,破除獨家 包辦的狹隘性,樹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協作觀念,破除單純“等、靠、要”的依賴性,樹立自強自立的大發展觀念,從而為民政事業的 改革發展提供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持。通過思維觀念的大提升,更好地 為中心任務和大局服務,發揮民政職能作用,擴大社會影響力和認知 度,不斷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三、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改革創新。民政事業要全面、協調、可 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改革,注重創新。在工作佈局上實現全覆蓋,做到 城鄉並舉互動?在工作對象上保障和服務特定社會弱勢羣體的同時, 面向社會公眾,搞好公共服務?鴉在工作管理上由“辦”民政向“管” 民政轉變?鴉在工作方式上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在資金投入上由單純 的“等、靠、要”向多元化方面轉變,建立民政事業經費與經濟發展 同步增加的自然增長機制,廣闢社會融資渠道,開創民政工作的新局 面。 四、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求真務實。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 須堅持求真務實作風,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是求是,不要虛假的繁 榮,不要虛假的政績,一切以羣眾滿意不滿意、羣眾贊成不贊成、羣 眾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的標準,要多幹羣眾急需的事,多幹羣眾受益 的事,多幹打基礎的事,多幹長遠起作用的事。在民政系統形成一種 “實幹者光榮,空談者可恥”的氛圍。做到經常深入基層,貼近羣眾, 把人民交給我們的事情做好,切實抓好城鄉低保、救災救濟、社區建 設、優撫安置、民問組織管理、區劃地名管理、社會救助管理、婚姻 登記管理、收養管理等民生工作,以實際行動落實好科學的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