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61K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多篇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篇1

邁向“2035”的新徵程

近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萬眾矚目下圓滿落下帷幕。會議充分肯定了“十三五”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國當前及今後面臨的形勢,同時為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繪製了新的藍圖。

以現代化經濟體系為“金鑰匙”,開啟新徵程的大門。“十三五”期間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等方面都躍上了新的台階。不論是在脱貧攻堅戰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還是在污染防治中明顯改善的生態環境,亦或是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砥礪前行,期間也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國之棟樑,年長至南仁東、袁隆平、鍾南山,年輕至廖俊波、黃文秀、杜富國以及防疫期間挺身而出的“80後”“90後”“00後”。因此,面對新徵程,要把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在困境中謀求發展,不斷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建設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為踏入新徵程的大道頑強奮鬥。

以高標準改革創新為“鋪路磚”,踏入新徵程的大道。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時,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樣才能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十三五”創造了多項中國奇蹟,高鐵、5g移動通信、第三代核電等領域進入世界前列,球面射電望遠鏡、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衞星等新一代“國之重器”,有袁隆平院士團隊種植的5000畝耐鹽鹼水稻、安徽省首條自動駕駛汽車5g示範線、菜鳥驛站研發的無人物流車等一批便民利民科技。這些成就無一不展現高標準的改革創新才能促進我國更快、更好適應新徵程帶來的挑戰。因此,要進一步弘揚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加快科技強國的建設,為抵達新徵程的終點站穩腳跟。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指路燈”,抵達新徵程的終點。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軍事方面,我國致力於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在萬里邊疆海疆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保護國家主權;對外貿易上,這五年,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從3.95萬億美元增加至4.58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合計達6344億美元;維和方面,這5年,我國不斷加大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支持和參與力度,中國“藍盔”不斷成長,在國際上得到了一致認可。這方方面面,都是對我國實施的對外開放政策最好的肯定。因此,面對即將踏入的新徵程,應當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加快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讓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十三五”取得成就有目共睹,未來5年、15年的新挑戰、新矛盾已然展現,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不斷提高,但是不能忘記繼續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堅定信念、勇往直前、有所作為!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篇2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和十四五規劃即將啟航之際,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決打贏打好科技創新三場戰役。

一要尊重規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創新持久戰。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規律,科技創新最重要的規律就是尊重實際、循序漸進。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研究沒有捷徑可走,不能簡單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績為標準評價科創工作成效,過分求快求成果只會導致畫大餅放衞星,損害的將是整個科技創新生態。全社會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來對待科研。唯有堅持實事求是,認清客觀差距,把一張藍圖繪到底,以苦幹實幹精神,一顆釘子接着一顆釘子敲、一個腳印接着一個腳印走,才能讓一個個小創新、小進步變為改造世界的無限偉力。

二要勇攀高峯,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創新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這就要求我們聚焦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些突出短板,匯羣智集羣力,突出整體規劃和重大項目帶動作用,把卡脖子清單轉化為科研攻堅清單。支持鼓勵跨區域、多行業交叉融合發展,整合配置優勢資源,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帶動原始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努力實現更多零突破。同樣,也要加快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攻堅,努力營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創新生態,全力解決好科研人才的後顧之憂,讓更多優秀科研人員專心於研究、安心於學術。

三要健全機制,完善服務,打好科技創新轉化戰。科技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類,一切科技創新成果都必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首先,要加大對科技創新成果的法律法規保護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釐清利益分配機制,做到讓科研人才(團體)放心將成果投放市場。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評價指標體系,改變過去科研團體與市場主體兩頭説兩頭都不算的尷尬局面,讓更多主體多維度參與到科研成果質量評價全過程,充分發揮科研創新的推力和市場經濟的拉力作用。最後,要簡化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資金引導激勵,切實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和能力,推動重大科研項目和關鍵核心領域成果轉化落地。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篇3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需要統籌空間、規模、產業結構,協調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等各個方面,處理政府、市場和市民各個主體的關係,前瞻性思考、系統性謀劃、戰略性抉擇,着力以經濟進中求優、提質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高標準治理、高品質生活詮釋高質量發展,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高質量發展。

聚焦更高質量發展,着力聚合創新濃度。推動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是基礎。充分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始終堅持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動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增強創新策源上下功夫,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建設更多高層次、綜合性、開放式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研發機構,推廣揭榜掛帥,用好賽馬機制,着力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重點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上形成一批重大成果。在深化創新協同上下功夫,暢通創新鏈和產業鏈最後一公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目的的新型政產學研金協同創新體系。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向發力上下功夫,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發揮政府的服務引導作用,全面推進制度、政策、法治等方面的協同創新。

聚焦更有效率發展,着力提升經濟密度。更有效率的發展,即要求資源要素通過合理配置,使其邊際生產率達到最高、邊際報酬達到最高。更加依靠功能、產業、空間、環境、人才等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促進城市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率的提高。打造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吸附高端要素的引力場。放大平台的吸附功能、品牌的輻射功能、要素的通道功能和開放樞紐門户功能,讓更多人流、物流、技術流、資金流、信息流引進來、聚起來、散開來,在流動中爆發能量、創造價值、提高效率。着力構建以高端產業為引領的產業發展格局。圍繞區域優勢主導產業細分領域、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加快推進產業鏈鍛長板、補短板,不斷提升優勢主導產業的集聚度、影響力和辨識度,塑造區域產業核心競爭優勢。倍加珍惜土地資源,加強土地資源全生命週期管理和產業用地全要素標準化出讓措施,推動低效用地的高效複合利用,讓好項目不缺空間、好企業不缺載體。

聚焦更加公平發展,着力體現民生温度。高質量發展,一頭連着經濟社會的目標,一頭連着千家萬户的幸福,增進人民福祉,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兼顧生存與發展、物質與精神、效率與公平,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城市發展的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讓人民更好融入城市、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加強前瞻佈局,主動研判城市人口、空間、功能等變化趨勢,提高民生工作預見性,加大政策供給力度。把民心工程、民生實事一件一件做實辦好,讓人民羣眾的幸福生活在高質量發展中落地生根、精彩綻放。統籌抓好底線民生、基本民生、質量民生。既要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老、小、舊、遠等民生突出問題,在住房、就業、養老、教育、衞生、托育等各個民生領域,不斷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切實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聚焦更可持續發展,着力保持生態容量適度。綠色生態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始終堅持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構建自然環境有效保護、比較優勢充分釋放、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體系,讓城市有更高顏值、更加宜居、更有魅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珍惜城市寶貴的水綠自然資源,進一步推動城市空間融合優化、生態環境品質提升。建立資源高效利用機制。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把落實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進重點領域、重點單位節能降碳,推進海綿城市、綠色建築等新理念、新技術應用,加快低碳生活軟環境建設。完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落實基層政府、園區和企業的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動員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匯聚起生態環境保護的磅礴力量。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篇4

通過學習《廣東省加快轉變方式幹部培訓系列讀本》,我們分局全體人員充分認識到轉變方式是我們經濟發展刻不容緩的重大戰略任務,為此我們必須要結合街道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改變。

一、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應充分認識到加快街道產業升級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把產業升級作為影響街道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帶有全局意義的戰略重點來考慮。按照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以傳統產業升級為主線,組織編制好合理、可行的我們街道中長期傳統產業升級的發展規劃。應對其中一些低端行業和一些行業中的低端環節,則按照規劃實施有計劃的退出和轉移。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街道傳統產業中的推廣使用,提高生產經營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帶動產業結構與產業素質的提升。

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我們街道工業以傳統產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應積極引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加快形成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或行業研發中心,搶佔行業技術制高點。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以引進為主的方針,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新技術人才隊伍。要全方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瞄準全國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吸引和鼓勵他們以轉讓專利、參股合作等形式與企業結為利益共同體。

三、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我們街道各方面資源越來越少、環境承受能力脆弱。雖然近年來,我們街道在推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環保產業方面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仍未發生根本轉變,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一要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三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最大程度實現廢物資源化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為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減少廢物排放提供技術保障。

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雖然只是兩個字的改動,但卻有着十分深刻的內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全部內容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目的、戰略、途徑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和快的關係,堅持好字優先,加快形成符合要求的發展方式。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篇5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與市委的要求和羣眾的期望相比,與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形勢相比,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二是關於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四是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轉變不到位,還沒有真正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五是一些政府部門服務質量不高,有關要求服務的一些規定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甚至存在流於形式的問題;六是一些行業存在不正之風;七是一些部門執法不規範;八是信用環境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問題表明,我市建設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二、幾點建議

(一)切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親商、富商的人文環境。要開展紮實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幹部牢固樹立起“抓軟環境就是抓經濟發展。抓經濟發展必須抓軟環境”的意識,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蔘與軟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強化服務,努力打造優質、高效、文明的政務環境。政務環境是打造區域經濟發展軟環境優勢的重要標誌。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二要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和加快發展電子政務;四要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五要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加強政風行風建設。

(三)依法規範行政和司法行為。傾力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的法制環境。首先是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必須找準服務經濟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其次是公、檢、法、司部門要切實做好企業周邊環境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依法維護投資商的合法權益和民營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四是紀檢監察機關要會同有關部門嚴肅查處破壞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違紀違法案件。

(四)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大力營造優惠寬鬆的政策環境。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吸引域外資金、技術、人才和引進大項目的重要前提條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斷制定、調整和完善更寬鬆、更開放、更優惠的經濟發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實,不折不扣地執行、落實、兑現各項政策;明確重點,準確把握產業導向,對投資者一律實行平等待遇。

推動經濟心得心得體會篇6

當前,經過艱苦努力,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必須集中精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經濟工作目標。

積極研究和探索加快經濟發展、實現“六穩”目標的有效路徑和經濟政策。在應對疫情的同時,宏觀經濟要實現“六穩”,需要有堅定的信心。要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一盤棋”積極應對疫情,不管多嚴重的疫情,最終都將是階段性的。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特徵,更動搖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趨勢。雖然疫情難以避免會對今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但只要政策得當並有效實施,今年二季度或下半年,被壓抑的消費需求便會出現反彈,提速增長。因此,實現1100萬新增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的穩就業目標,是有把握的。

重視疫情防控期的經濟發展,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撐。打仗最終打的是消耗,是後勤,是物質保障,拼的是經濟。無論是疫情防控和治療所需的直接醫用物資,還是保證人民羣眾基本生活需要的各類產品與服務資源,都離不開生產、分配、流通等物質生產活動,離不開經濟的循環暢通。因此,疫情防控階段經濟工作的重點,必須一方面抓十萬火急的醫療衞生產品生產,確保醫療衞生資源的高質量供給,財政、税收、貨幣、信貸、產業等經濟政策都要圍繞這一經濟工作重點聚焦發力,避免各自為政和政策衝突;另一方面,要滿足這個時期人民羣眾基本生活和生產活動需求,無論是防控管理還是制定政策,都要努力暢通城鄉物流,讓“流通”活起來,各種管理舉措都要為基本物質生活產品尤其是農副產品的正常生產、流通創造條件。近期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不斷從財政、金融等多個方面出台各項舉措,支持經濟發展迅速走上恢復增長的正軌。尤其是對就業貢獻巨大、因疫情防控無法正常開業的廣大中小微企業,中央和各級政府陸續出台各項有針對性的政策,給予税收、信貸支持,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最大限度避免企業出現現金流斷裂的情況。

針對疫後經濟快速恢復和加速發展,出台以短期經濟刺激為主要特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根據過去的宏觀調控經驗,結合中國經濟目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宏觀調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政策是正確的。但此次突發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經濟發展節奏和政策安排,為了確保“六穩”目標的實現,可以在以穩為主的宏觀政策安排中,嵌入刺激性的政策因素,不搞“大水漫灌”,但一定要為企業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恢復和發展生產提供更為積極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因疫情面臨的負擔和成本。2月12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就指出,“要更好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要繼續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税降費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困難”,“以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財税、金融、社保等政策”。這些都是應對突發疫情的重要政策。同時,要把這次疫情暴露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作為未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增長點”。比如,一些地區尤其是地市和縣一級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差、公共衞生資源不足,是經過這次“破壞性檢驗”暴露出的重要問題,疫情結束後,國家應專項研究全國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加大全國公共衞生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加快建設省與省、省與市、市與市、市與縣、縣與縣之間能夠互相策應、互為支持的高標準公共衞生基礎設施網絡。再者,這次疫情又促進了許多產業的結構性變化,如“線上經濟”對“線下經濟”的加速替代、“免費”業務對“收費”業務的加速取代、“智慧城市”對“傳統城市”的加速代替等,這些都孕育着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只要加以政策引導,必將變成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增長點。

需要強調的是,確保實現“六穩”的關鍵,還是要千方百計調動各類經濟主體的發展積極性。因此,無論疫情期間還是疫情過後,都要通過加快激勵機制、容錯機制和產權保護機制的建設,充分調動各級領導幹部和各類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