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導主任培訓體會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6W

不忘教書初心  牢記育人使命

教導主任培訓體會

——教導主任培訓體會

  錦山第二國小 謝志剛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喀喇沁旗教科局為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進一步提升幼兒園、中國小教導主任對教學工作的領導、組織、實施能力,促使教導主任儘快進入角色,高效進行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由旗教研室牽頭對全體教研員、全旗幼兒園、中國小教導主任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既豐富又適用,其中既有本地教學專家張金懷主任全面具體的關於《如何做好教導主任工作》的通識培訓,又有北京教育專家關於校本教研、核心素養、學科教學設計、教科研實踐策略等方面高端的理論講座,還組織我們走進全國名校人民大學附小和北京實驗學校進行實地的參觀考察,讓我們有機會感受名校濃濃的文化氣息和熱烈的研究氛圍,更讓我們有機會同名校的領導和老師進行零距離的交流。作為一名參訓的教導主任,我的感受是強烈的,我的收穫是豐厚的,我的體會是深刻的,真可謂大開眼界,收穫滿滿!我既對教育局領導為培養打造教學管理幹部而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表示由衷的感謝,又強烈感受到振興我旗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現結合工作實際,將本次培訓體會彙報如下:

一、對教導主任的功能和角色有了新的認識

1、擺準位置,調正心態

通過培訓,我深深地懂得了教導主任是一所學校的中流砥柱,是協調學校各種關係的樞紐。一方面,教導主任要上情下達。要及時的將學校的決策和思想迅速的轉化為作戰的方案,並在各部門周密地部署,從而把戰略變成作戰的行動;另一方面,來自基層的情況,尤其是傾向性的問題,還要通過他及時的上傳到集體內部,甚至是決策核心,以便於實事求是地調整行動的方略,從而制勝。因此,教導處實際是協調處,作戰指揮處。教導主任就是學校的協調員,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指揮員。這就要求教導主任擺準自己的位置,調正自己的心態。

2、樹立三種意識

教導主任的角色、作用和地位,決定了教導主任必須樹立三種意識:服務意識、管理意識和前瞻意識。現在有句流行語:“領導就是服務”,用在教導主任身上最能體現其實質和內涵。服務於學校,服務於教學,服務於教師,服務於學生,唯有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開展工作。

教導主任是管理者,也是教育教學的實施負責人,因此有必要參與到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各個方面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學校發展和教學走向的脈搏。同時,在實踐活動中鍛鍊和提高業務能力。

教導主任必須有“前瞻意識”,這要求我們提前進行學習,廣種薄收,主動了解吸收前衞的理念和思想,指導實踐,並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敏鋭地捕捉問題,進行教學管理的思考、判斷和規劃。

3、教導主任既要“教”,又要“導”。既要在校長的領導之下教育管理教師、學生,又要對師生成長加以引導,起導向的作用,要引領廣大教師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越走越遠。“導”是教導主任的工作之魂,要在專業素養、業務提升等方面起到帶頭和示範作用,也是區別與其他教師的獨特之處。

4、在新時代面前,教導處的功能面臨轉型,教導處主任的角色面臨轉型,教導主任的能力水平需要轉型。教育工作者要有職業的敏鋭感,要思考為這個時代培養什麼樣的人?不僅要思考培養什麼樣的學生,還要思考培養什麼樣的教師。要思考培養這樣的人,需要什麼樣的管理,需要什麼樣的課程。教導主任不僅要管事,而且要成就人。因此教導主任需要不斷學習,儘快勝任教育價值的引領者、課程的改革者、教學的實踐者、研究的創新者、教師發展的促進者等角色。

二、加強教師培養,打造具有文化底氣的教師羣體

眾所周知,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提高教育質量是學校永恆的主題,而教育質量説到底就是教師的質量,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師的教育視野、教育品位決定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的業務素質優劣決定了課堂效率和教育質量,所以,學校教導處只要是抓住了教師培養這根線,就等於抓住了教育的根。

(一)根據不同層次教師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及目標

 由於不同層次教師的基礎條件和學習需要不同,對他們的培訓方式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因此,對全體教師進行合理劃分(主要依據年齡結構),採取分類指導、梯度培養的辦法,使全體教師的業務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

在教師的整體培養中應做到:老教師方面,要發揚他們敬業精神的輻射作用,珍惜他們課堂教學紮實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要引導他們吃透課程標準和教材,重在抓實、抓好教材教法的探討和研究,探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中年教師在領悟新的教學理念的前提下,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引領他們承擔對年輕教師培養的任務;年輕教師必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入新課程。採取有力措施進行培養,讓他們走在教學改革的前沿,逐漸走向成熟。

(二)精抓青年教師的培養,培養活力十足的青年教師團隊

第一、成立青年教師工作研究室

 為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要打破年級組之間的界限,將相同學科的教師組織在一起,成立不同學科的青年教師研修班,由學校統一管理,管理人員承擔班主任,為使他們儘快成長起來,做到分層培訓,分類指導。

成立研修班不是簡單地把教師組織在一起,安排時間搞搞講座,或者是聽幾節課就算完成任務,而是要像我們所教的學生班級一樣,有學籍管理,有班級基本要求,有奮鬥目標(包括要有個體目標),還要有長遠規劃和短期計劃,建立全體學員成長檔案,用以記錄他們成長的軌跡。當班級成立初期,要對學員進行系統的理論培訓(包括課程標準、教材以及相關的教育理論),然後,引領學員針對教學問題進行深度鑽研和思考。每個學期或者每個學年都要安排有梯度、有坡度的培訓內容。

第二、穩妥實施名師工程,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

1、加強新教師的入門培訓

主要指有一年教學經歷的青年教師。一是引導他們做好角色的轉換,主要由學生轉為教師,對他們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以及組織能力的培養;二是狠抓教學常規,在備課與上課、作業與輔導、聽課與評課等方面教導處着重跟蹤指導;三是實行師徒結對,對每位新教師配備1─2位富有經驗的骨幹教師為師傅,在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等方面進行傳、幫、帶。四是,跟蹤“打造”。方式是通過反覆的課堂打磨與課後反思有機結合起來,使一部分青年教師得到了快速成長。具體做法是:隨機聽課——課後指導——修正教學設計——再進行課堂教學實踐——課後反思——再總結教學思路。這樣反覆歷練,不斷打造,使其儘快成長起來。(培養體現了:教——扶——放的培養思想)。

2、做好青年教師的提高培訓

主要針對三年以上教學經歷的青年教師。在培訓中,學校教導處將以“以老帶新“、“以優帶新“、“以學促新“、“以優促新“等方式,牽動整體教師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將通過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跟蹤培訓,即指導備課——聽課——評課——總結等環節,推動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1)充分發揮本校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一是同組同年級的結對“面對面”進行培訓。二是安排我校各級教學能手及“專項特長”的教師作課,搞講座,以身邊的人培訓身邊的人,如結合課例研究如何使用和挖掘教材的培訓,怎樣進行小課題研究培訓、大班型如何提供課堂效率的培訓等等。

(2)根據我校教師的情況,抓好青年教師基本功培訓

一是組織教師開展三筆字培訓。二是加大對青年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力度,強化教師的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培訓、新課程遠程培訓。三是朗讀演講等基本功培訓。

(3)建立結對幫帶關係,以老帶新,抓好典型教師的培養。以年段教研組教師的搭配組合即骨幹教師帶領較新的教師,有課改經驗的教師帶領剛進入課改年段的教師,建立互幫互學的教師對子。主要是共同探討備課情況,互相聽課,共同探索教學的方式方法。通過互相交流探討,以達到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促進班級均衡發展。每學期重點培養青年教師上彙報課。

(4)鼓勵青年教師開通自己的新浪博客。在博客空間裏上傳自己撰寫的論文、體會、案例、反思、札記,轉載優秀文章等。同時要與本校教師以及外地一些教育專家的博客進行鏈結,互相交流,資源共享。

3、突出青年骨幹教師的提質培訓

 主要指有五年以上教學經歷的青年教師。一是以科研為先導,沒有科研的教育是脆弱的,我們要求骨幹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尋找研究專題,進行專題研究,如語文學科的以叢智芳老師為導師的學研共同體、以“生本教育 陽光課堂”為課題的陽光數學研究組,以“音標識詞、音節記詞”課題引領的活力英語研究室,以叢麗紅為組長的校本教材研發團隊;二是以能力培養為關鍵。我們主要抓骨幹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理解課程標準的能力、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課堂的研究和提升能力的培養。三是在學科教學中儘可能的做到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個性,從而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為教師指出努力的方向和提供學習的機會,同時積極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華的舞台,讓一批骨幹教師脱穎而出。

第三、打造“書香教師”,為教師持續發展鋪路

讀書就是積累學養,上課是厚積薄發。於漪老師説:“課要上得厚實、有分量、不輕飄,功夫在課外,”所以,教導處要高度重視教師讀書工程,讓教師們在書海中滋養自己的學識。通過開展各項評比活動,用活動激發讀書熱情!為此,應對教師的讀書提出以下要求:

(1)每學期完成一本教育名著的閲讀。撰寫體會,彙集精粹,形成教育論典。加強教師的理論修養是教師培養的關鍵。為此我們編寫了校本研修教材《我眼中最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匯聚古今中外經典教育理論於一書,上至孔子的《學記》,下至葉聖陶、洪鎮濤等近代教育名家,遠至國外的蘇霍姆林斯基、雅思貝爾斯等的教育理論熔於一爐,形成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教育大觀園。

(2)每逢寒暑假或小長假,制定“自培”計劃,學校出資為教師購買1—5本經典教育理論書籍,在假期精讀,撰寫論文、體會、反思等,開學後交流彙報,優秀者在全體教師會上展示、交流,再結合平時的閲讀質量,進行校級“書香教師”評選。

(3)組織青年教師讀書學習,適時開展讀書彙報會,展示教師讀書的成果,搭建讀書交流平台。

(4)引導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要要養成撰寫文章的習慣,不斷地錘鍊自己的筆頭功夫。尤其是當把他們的文章推薦到一些報刊上發表時,既是一次很好的教研,又能提高他們研究教育教學的興趣。

三、帶頭進行校本研究,積極推進學校的課程改革

(一)正確面對現狀,實現思想觀念轉變

當前的多數教師,大多理論水平不高,教育思想觀念陳舊,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把學生的學習成績當作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輕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馳。加上課堂上教師始終放不下架子,不能和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缺乏探索進取,改革創新精神。另外,家長和社會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片面理解,也給課程改革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因此,教導處必須要大張旗鼓地進行課程改革宣傳,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包括大小會議、櫥窗、各種培訓,進行全方位、高效率的宣傳活動,使廣大教師、家長對新教育理念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理解,實現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為課程改革鋪好路子。

(二)建立校本教研製度,實現教學行為轉變

教導處要建立校本教研製度,進一步優化教研常規管理制度,建立對話交流制度等,保證校本教研的時間,校本教研的對象,校本教研的內容和形式。這樣不僅能鼓勵教師個人的研究,有效地保障教師羣體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討,也能有效地促進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建立以校為本的研究制度,就是要幫助教師具備自主進行教學和研究的能力,使學校建立新秩序。使學校建立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討、共享經驗和共同發展的有效機制,從而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正確轉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保障。

(三)營造校本教研氛圍,喚醒專業成長意識

 由於現在教師的競爭意識較淡,疲於應付日常教育教學工作,認為只要對學生負責就心安理得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意識很淡薄,認為專業成長是年青人的事,是需要評職稱教師的事。因此,教導主任要積極營造積極校本教研氛圍,讓每一位教師都參與進去,體現自我的價值。

1、利用板報、櫥窗等來宣傳。

學校可利用利用板報、櫥窗等來宣傳什麼是校本教研?教師怎麼做研究?通過宣傳學習,使教師們消除了對校本教研的神祕感和畏懼思想。充分認識到開展校本研究既有利於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又有利於促進教師自己的專業成長,讓教師們有甜頭可嘗。

2、每週一個話題思考討論

校本教研是以一線教師針對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的研究,而多數教師的問題意識比較淡,如何喚醒、激活教師的問題意識?開展每週一個話題是個不錯的方式,首先教導主任要留心日常教學中真實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分析出學校本週最需解決的問題。接着在下一週或提前一週把話題通知給全校教師,讓教師們帶着問題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探索、思考,並嘗試解決。最後,教師們要帶着記錄與反思參加話題交流。這樣能有效的促進全體教師參與、能積極促進教師的問題意識。

(四)搭建校本教研平台,探索校本教研方式。

教師對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活動形式,知之甚少。教導處要因地制宜的搭建校本教研平台,讓教師在這個平台中學會校本教研方式,真正走進校本教研。

1、開課研討

開課研討就是教師為了探討教學中某個問題,精心準備一節課,讓同學科教師或其他教師來一起備課、聽課、研討。首先人人都要開課與別人一起研討,教研活動主體要從少數骨幹教師走向全體教師;其次要立足於日常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開課,不是另起爐灶,更不是為應付一節課而做秀、做假;再次要圍繞教育教學中問題展開討論與評議;最後要讓參與教師都感受到自身專業成長在實踐教學中獲得提高。

2、反思交流

校本教研具備三大要素:個人反思、同伴交流、專業引領。我們學校專家型教師比較少,教學條件有限,個人反思尤為重要。個人反思要用一個制度來促進,首先學校必須制定每人每週至少完成一篇教學反思;其次學校要對教學反思舉行集中交流或影印互贈學習等形式來促進教師認真對待教學反思;再次要引導教師要有問題意識,要圍繞自己的教學問題展開,使反思具有實效性。

3、問題交流

校本研究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因此,要培養教師有問題意識與提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求每位教師每週至少提出2個以上的問題;其次要從自已的問題中選取一個問題與其它教師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後把獲得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再到教學中去驗證。

4、學習彙報

要提升教師的校本教研的素養,就要培養教師的學習習慣。學校可以在有限的辦學經費中,為教師徵訂一些教育教學雜誌或購買一些教師工具書和教育經典理論書籍。並組織教師學習。如每兩個月至少讀一本書。學校進一步組織教師交流學習心得或進行讀書彙報交流。

四、引領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幸福之路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從事研究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改進教育實踐,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在工作中獲得理性的昇華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

作為教學管理者,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讓教師在教學研究的道路上快樂而幸福的工作和成長。

第一、轉變教研方式,讓教師快樂教研,享受教研成果

  回顧以往的學校教研活動,很多教研組的活動都是被動的完成教導處安排的任務,老師們疲於應付,多數以上一兩節課,進行無關痛癢或一片讚揚的評課,老師沒興趣、教研無效果、沒有真正的實現教研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升課堂效率的目的。

1、作為教學管理者,要轉變教學管理的觀念,明確教研活動的真正目的是解決問題。

為此,開展的每次教研活動都要從教師的真正需要出發,設計和安排各學科的教研活動,本着幫助教師成長的目的出發,力求每次活動從解決教師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入手,真正的為教師成長來服務,讓教師樂於參與,把是否幫助教師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為進行教研活動的標準。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活動。

2、樹立教學即研究的意識

積極倡導廣大教師樹立教學即研究的意識,引領教師把教研活動放在平時的每一節課和每一名學生身上。克服教研活動的“高、大、上”,要從平時教學的細節入手,讓教研活動隨時隨地的發生,活動關注的“點”要小,引導教師們要勤於從每一節課和每一名學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並及時記錄,時間長了教研的成果就自然的生成了。

3、倡導教師細心觀察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

  我們的教研觀念一定要轉變,明確我們教學服務的對象是學生,要改變以往的教研關注的中心——教師“如何教”變為關注學習的中心——學生“如何學”,要以學生的“學”的效果上來評價教師的“教”是否妥當合理,是否完善,是否高效,是否科學!

第二、引領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克服職業倦怠心理

    1、做課題必須求真務實。做解決問題的微課題研究,真問題從哪兒來?要從學生那來,從課堂實踐來!必須研究學生,學生是最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做課題必須抓住學生。以求真的態度,務實的研究,把着眼點放在全體學生身上,把落腳點放在學生素養和學生髮展上,做培養人的真課題研究。

    2、課題要易操作、可檢測、成系列。必須抓住行為動詞完成課題的表述,讓你的課題直接指向學生的行為,一看就知道該幹啥。另外指導教師做課題必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成系列。

    3、小課題研究既是行動體驗,也是思維風暴。這是一個通過行動激活思維的過程,既激活老師的思維,也激活孩子的思維,引導孩子把隱性的思維動態作用於具體的行為。

    4、引導教師發現了有價值的課題就要開始行動。做到擇善人而交,擇善言而聽,擇善書而讀,擇善行而從。

    教導主任要帶頭並鼓勵教師進行微課題的研究,克服教師們研究的思想包袱,告訴老師們做課題研究就不要害怕失敗,很多事情你不去做就不會失敗,也不會有過錯,然而你也永遠沒有機會成功。做課題就必須要有“一點窮追”的毅力,為一件事情瘋狂,總有一天你會收到研究的成果。

就像餘秋雨老師在《冷霜長河》中寫到:左顧右盼,大漠荒荒,其實自己的腳印能踩出來的只有一條線。不管這條線多麼自由彎曲,也就是這麼一條。要實實在在地完成這一天線,就必須把一個個腳印連在一起,如果完全捨棄以往的痕跡,那麼誰會在意地上這些零碎的步履?

教導主任就要引領每個做課題實驗研究的教師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把平時的工作及時的記錄下來,積累下來,就像把一顆顆珍珠穿成一串精美的項鍊一樣,我們的課題研究成果自然就形成了。

總之,“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是我教學管理工作永恆的追求。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教導主任要不忘教書的初心,做到心中有愛,肩上有擔,腹中有墨,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踐行者,引領者。我將在以後的教導工作中多學習、多反思,將教導工作既抓實,又抓活,在實中體現活,這樣,方能牢牢把握教學管理工作的主動權,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為全體教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