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班主任“家校共育”培訓心得體會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9W

昨天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家校合作 共同育人”講座,收益頗深就怎樣與家長有效溝通我有三點體會:

班主任“家校共育”培訓心得體會

一、做真正到時刻關心學生,讓家長信賴

家長最想知道的是:老師是不是關懷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師使用何種溝通方法,都應讓家長覺得老師真心誠意地關心自身的孩子。因此在平時的班務管理和與學生交往的流程中,老師要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是關心他們的。這是老師跟學生、跟家長獲得互信的基礎。老師跟家長溝通時要注意適當表達自身對學生的關心,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看重。所以,事前就要充分知道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徵、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狀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看重的感覺以及老師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從情感上就更輕易溝通。家長的信賴和支持自然就產生了。

二、尊重家長,做到胸襟開闊。

與家長溝通始終要擺正擺好自身與家長的位置。教師與家長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功效。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獲得他們的信賴,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好教育辦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當學生有錯時應準時與家長獲得聯繫,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可以訓斥家長,不可以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温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法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家長如果針對老師的工作提出建議,要抱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可以獲得家長的信賴,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三、溝通辦法要靈活有效

學生來自不一樣的家庭,每一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一樣,所以,老師應對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職業背景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知道,然後依據這些信息,準時、客觀、全方位地向家長反映其子女的表現狀況。和家長的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老師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狀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建議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校的工作要想順利拓展,需要要有家長的密切配合,而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是與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分不開的,所以,教師肯定要注意與家長有效溝通。

總之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藉助家訪、家長會和電話經常同家長聯繫,向家長征求建議,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改進自身的工作,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