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税源專業化管理培訓班學習體會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3W

第一篇:税源專業化管理培訓班學習體會

税源專業化管理培訓班學習體會

税源專業化管理培訓班學習體會

——魏民

9月1日至9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市局在長沙税務幹部學院舉辦的税源專業化管理培訓班。重點學習了税源專業化管理、税收風險管理、税收徵管改革、納税評估等八方面內容。在這段緊張充實的學習期間,使我在徵管理念、業務知識和具體操作上均受益匪淺,即學習了新知識、新理念,也提高了新視野、新境界。

態度是決定學習的關鍵。做任何事,首先要有端正的態度,學習培訓更是如此。學習不僅要講究效率,還要有正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決心和態度。我們經常説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容易的事做好就是不容易,這其中就包含了一種態度。所以既然市局給了我們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就要端正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培訓中,在培訓中開拓思路、增長見識、提高技能,要真正學有所獲,不辜負市局黨組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優化納税服務是提高納税遵從的重要舉措。在聽完學院教授講授的納税遵從課程後,我認為,加強執法剛性,固然可使納税人被動遵從,而通過優化納税服務,讓納税人主動遵從税法,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始終堅持始於納税人需求、基於納税人滿意、終於納税人遵從理念,促進税收徵管關係和諧融洽,實現納税人自覺遵從税法。高度重視納税人各種合理需求,建立收集、分析、滿足納税人需求的快速響應機制,不僅要努力滿足其多層次的共性需求,也要創造條件滿足不同類型納税人的個性化需求。同時,税務機關也應更多地站在納税人的角度考慮税收工作,更加註重以納税人為導向優化徵管流程和資源配置,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徵管手段,精簡涉税資料,簡化辦税環節,縮短辦税時間,提高辦税效率。真正做到為納税人減負,讓納税人有普遍認同感,引導納税人自覺遵從税法。

依法行政是防範税收執法風險的根本保證。在税收風險管理講座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目前我們税務部門面臨的行政執法風險是越來越大。如在税務登記中的漏徵漏管、税款徵收中的跑冒滴漏、執法程序中的越位缺位等等,都有可能造成税收執法風險。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執法風險管理,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一是提高認識。正確認識税收執法風險,努力營造良好的税收執法環境,減少税務人員的執法壓力,增強其危機感、責任感和忠誠度,保證税收法律制度的正確施行,不斷提升税務機關的執法公信力。二是以人為本。一方面強化執法風險管理的能力,為税務幹部提供“安全通道”,根據執法風險的種類、風險大小、發生機率、危害程度,確定不同等級,提出提出工作要求和應對方案,構建風險防範體系,增強執法人員主動防範執法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強化執法監督糾錯改錯能力,鑄造防範執法風險的“防火牆”。通過內部監督、評價、考核,發揮執法監督的效能,規範和約束税務執法人員正確行使手中權力,降低減少執法風險,保護好地税幹部,維護好地税形象。

第二篇:税源專業化管理考察學習體會

税源專業化管理考察學習體會

****年**月**日,按照市局工作安排參加了市局對*****市地税局,*****市國税局税源專業化管理改革工作的考察學習活動。經過**天緊張的學習考察,兄弟單位先進的税源專業化改革理念,科學的機構設置,有效的隊伍建設激勵機制,飛速躍進的信息化建設,規範精細的工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無不留下深刻印象,深感震撼,受益匪淺。現就本次考察學習粗淺體會彙報如下:

一、對税源專業化管理重要意義的認識

税源專業化管理是以税收風險管理為導向,對税源實施科學分類,合理調整徵管機構職責,整合優化各部門管理資源,創新税收管理員制度,從而實現對税源的科學化、精細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管理。

(一)推行税源專業化管理是適應經濟税源複雜變化、提高税源控管能力的有效途徑。推進税源專業化管理,可以通過對納税人的科學分類,應對税源的複雜變化,明確管理導向,把握管理規律,找準管理需求,有針對性地採取管理和服務措施,從而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風險,促進應收盡收,提高納税遵從。

(二)推行税源專業化管理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徵管質效的現實需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納税人户數持續增加、管理工作量明顯加大的情況下,人少户多、能力不足、職能分散、方式粗放、資源配置不合理

等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推進税源專業化管理,就是根據税源特點實行分類管理,按照業務事項進行科學分工,在此基礎上優化徵管資源配置,實行按事設崗,因崗選人,分崗管事。這種做法既可將税收管理員從日趨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有效解決“管不了、管不好”的問題,又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能產生效益的領域,推動徵管質效的全面提升。

(三)推行税源專業化管理是防範執法風險、優化納税服務的可靠保障。推進税源專業化管理,改進現有管理方式,轉變為以徵管流程為導向,根據管理對象特點和職責事項分工實行專業化管理,可以分解過於集中的管理權力,實現有效監督制約,防範執法風險;並可有效掌握不同類型税源的管理規律,持續改進管理方法和手段,針對不同納税人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促進和諧互動徵納關係的形成。

二、對推行税源專業化管理的思考

(一)按照税源專業化管理需求,積極探索機構職能的配置和重組。在對税源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根據徵管程序和風險管理流程,如何設立專業化的税源管理機構,將税源管理職能在市區税務機關,縣局與股所之間進行縱向分解,在不同部門和崗位之間進行和橫向分工,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是構建税源專業化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從我係統最新機構設置來看,推行税源專業化管理,當前税務機構與税源專業化管理還不相適應,例如:各單位未設置專門的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機構;各縣區局所屬分局、税務所均按屬地管理模式設置;部分單位機構少,不

能滿足税源專業化管理機構“外分”的需求。結合****地税實際情況,我們應按照科學化和有利於落實税源專業化管理的原則實施機構重組,根據税源專業化管理的要求,調整、完善相應的税源管理機構和職能,搞好機構、職能和人員的重組。第一,對税源職能分解。可根據税收徵管實際和税源專業化管理的需要,因地制宜地,以國標行業加規模劃分為基礎,將重點税源、一般税源管理職能合理地分解到相應的徵管機構之中,實施分類管理。第二,對税源機構調整。可根據機構設置和税源職能分解,採取“外分”和“內分”的方式合理地調整專業化税源管理機構。1、市、縣局機關可根據税源專業化管理的需要,上收部分税源監控、預警分析、重點税源納税評估等事項,成立相應管理機構,直接參與税源管理,進入實體化運作。2、適當調整市區徵收單位管理職能,成立相應機構。例如:市區可以探索成立納税服務專職管理機構,簡併辦税服務廳,有條件時可以併入與政務中心地税窗口,或與國税聯合共建辦税服務廳。同時,可根據專業化服務的需要,賦予辦税服務廳納税輔導、税法宣傳、一對一服務、涉税行政事項審批等職能,改變目前辦税服務廳坐等服務的現狀,讓辦税服務廳工作人員既能坐下來,也可走出去,建立移動式辦税服務廳,實現全方位、立體化服務。3、系統各單位在機構重組上應結合實際,合理選用“外分”或“內分”方式。“外分”是指在管理局內部,根據税源專業化管理要求和職能需要,成立税源預警分析、納税評估、重點税源管理、一般税源管理、納税服務機構。“內分”是指在管理局在規定機構內根據税源專業化管理要求和

管理職能需要對管理序列的業務按照性質進行分類,實行分崗設組管理。

(二)結合幹部隊伍結構特點,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重組。當前,我係統幹部隊伍結構不適應税源專業化管理具體表現在人力資源不足、年齡結構老齡化、知識能力結構不優、素質能力參差不齊等方面,如何加強税務幹部隊伍建設使之更好地服從服務於“税源專業化管理”,成為繞不過、躲不開的急迫問題。要抓好現有的幹部隊伍建設“領導是關鍵、人才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必須以税源專業化管理為主題、以幹部隊伍建設為主體,優化現有人力資源配置,使之更好地適應税源專業化管理的要求。一是要配齊、配好、配準基層領導班子,合理搭配。二是要着力搞好領導班子的“領導能力、領導水平、領導作風”建設,每位領導幹部都要認真解決“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三是要注重對現有和潛在的人力資源進行充分發掘,要“重視關心老實人、正派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老好人得勢又得利,“讓想幹事者有機會、能幹事者有舞台、幹成事者有榮譽”。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發展、服務基層、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四是要調整人員配備,充實税源管理隊伍。五是要將業務能力較強和財會水平較高的人員向重點税源户管理和納税評估崗位的分配上傾斜。六是要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整體素質,要根據不同專業崗位的業務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切實提高税收管理員適應專業崗位工作的能力。七是要進一步發揮能級管理和績效考核效應,充分考慮税務人員能級和能力實際,將按能配崗、崗能匹配落到實處,有

力調動税源管理崗位和納税評估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具體操作時,各單位可靈活設置崗位、配備人員,採取一人多崗或一崗多人的方式。原則上納税評估類業務和綜合管理類業務之間不能混崗。規模小、人員少的單位,可適當整合、簡併股所,或集中辦公,以利於分組設崗;也可分別確定各類業務的主要責任人,有下户任務時相互配合。

(三)建立健全各種體制機制,為税源專業化管理改革提供製度保障。一要完善教育培訓和崗位練兵機制,通過改革現有的培訓與練兵的方式、方法和內容,達到教育培訓促進工作、工作實踐補充和完善教育培訓,通過再培訓再實踐達到工作創新提高的目的,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學用相宜”。二要把崗位輪換制度化,為了減少工作的倦怠症,減少單一崗位長期工作能力的衰減效應,要加大輪崗力度和頻度,對重點崗位、特殊崗位的工作人員,要定期輪崗,既減少出現腐敗的可能又有利於複合型人才成為不崗位的多面手,切實提高職工的業務技能和實際操作水平。三要強化幹部的監督考核力度,進一步整合政策法規監督、幹部人事監督、財務審計監督、行政監察監督等職能部門的監督資源,加強監督考核的力度,提高公信力和執行力,防止和減少失職、瀆職行為的發生,做到“心中有規則,辦税講規矩”,不斷降低執法風險、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能、提高納税遵從度、社會滿意度。四要積極建立健全競爭激勵機制,激發幹部潛能、調動工作積極性。1、完善現有的體制機制,加大“主觀因素”較多的評分標準的監督。2、在幹部選拔任用上要向基層傾斜、向業務骨幹傾斜、向能手標兵傾斜、

向“能幹事、幹實事的老實人”傾斜,使大批中青年人才“眼前有希望、肩上有壓力、心中有動力、工作有奔頭”。3、創新或建立新的競爭激勵機制。如建立崗位能級制,將平時的工作實踐與學習考試相結合,將能級與崗位相融合,把業務精通、愛崗敬業、公正執法、清正廉潔的幹部,配置到團隊化評估、集約化數據分析等重要崗位。在業務重組的基礎上依能定崗,以能計酬,拉開收入檔次,這樣無形中形成“倒逼機制”激發職工的主動性和潛能性,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又如建立學習積分制,將平時各類考試、競賽、考核的相關分值按一定比例計入競爭選拔的分值中,把定期考試與平時考試相結合,激發幹部學習、工作的主動性。再如在市級人才庫中建立税源專業化管理等相關類別,實行動態的人才交流和使用,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第三篇:税源專業化管理

税源專業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現有按屬地、劃片管户的單一方式,根據税源的實際情況和管理的不同特點,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行對外按納税人屬地、規模、行業、管理風險等分類,對內在堅持管户與管事相結合的同時探索按重要事項、環節等分工,組織形式上實行個人和團隊相結合的一種管理模式。

税源專業化管理是國家税務總局“十二五”税收徵管創新的重點,其實質是對原有管制型税源管理體系的再造,形成先進性加中國特色的專業化税源管理體系,必將在推進國家税收管理體系創新變革的同時,引發税源企業(納税人)税務管理相應的創新和變革。

1、税源管理的涵義。税源管理是税務機關根據税收法律、法規對税收收入的來源渠道通過一系列科學的、規範的、現代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蹤和納税控制,保證税收收入實現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動。税源管理是税收徵管工作的核心。而企業作為税收來源的最主要渠道,必然成為税源管理的重心。

2、專業化管理的內涵。專業化管理通常具備以下特徵:管理職能專業分工與管理組織機構的專業分工相契合。税源管理要上升為税源專業化管理,必須滿足專業化管理的上述條件。具體而言,至少應包括以下方面內容:一是税源的分類管理專業化;二是税務機構設置專業化;三是崗位設置與業務流程專業化;四是納税服務專業化。所以,税源專業化管理是税源管理與專業化管理內涵的有機集合,其目的是集中有限的税收管理資源投入到最能產生税源管理效益的活動中去,以獲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以及更強競爭力。

3、税收專業化與税源專業化的相互關係。從税源與税收關係角度看,税源歸屬税收範疇,税收隱含着税源。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礎,税收管理的核心是税源管理。税收和税源這兩者的相互關係將固化成一項基本理念,成為今後税收工作的長期指導思想,引發税收管理體制持續而深入的變革創新,必將對税收管理體制產生深遠的影響。

與傳統的税源管理模式相比,税源專業化管理模式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傳統模式側重於組織收入為中心的税收徵收職能,而税源專業化側重於提升納税人税法遵從的税收繳納職能。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傳統模式側重於單户式、一站式管理的税收管理員管户方式,而税源專業化側重於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税源管理方式。

三是在管理機制上,傳統模式側重於屬地管理和税收管理員制度為基礎的徵管查相分離的模式,而税源專業化側重於信息管税方式下涉税事項推送的流程管理模式。

四是在管理的資源配置上,傳統模式側重於税收管理員單户管理的均衡配置管理資源的

方式,而税源專業化側重於有區別、有重點地配置管理資源。

税源專業化管理已成為税務機構強化税收管理、提升税收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之舉。全國各級税務機關都爭先開展税源專業化管理研究和改革工作,按照新模式的要求積極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税源專業化管理總體要求是以納税遵從為目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信息管税為支撐,以專業化分工體制為保障,以分級分類為基礎,以核查申報納税真實性、合法性為重點,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徵管程序和運行機制,加快税務機構專業化團隊建設,構建税源專業化管理新體系。這一總體要求客觀上對企業適應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挑戰一、税源專業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納税遵從為目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客觀上要求企業積極主動納税、主動進行税務風險分析和評估等工作。與傳統税收管理模式比較,企業偷税漏税、僥倖心理及疏於風險分析和評估的管理狀況所面臨税務機構多方力量監管、税務信息重複申報、企業税務工作負擔加重、企業遭遇税務罰款、財税主管人員遭遇行政處罰甚至羈押等諸多風險明顯增大。

挑戰二、税源專業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信息管税為支撐。對企業税務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並可能加大企業日常税務信息管理及報送的工作量。傳統模式下依靠簡易信息工具進行税務信息蒐集和處理的做法將難以適應税源專業化管理的要求。

挑戰三、税源專業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專業化分工體制為保障,以分級分類為基礎。這一模式將逐漸形成企業税務徵管由税務人員個人專管轉向團隊管理,專管機構由單一機構轉向多層級、跨區域機構監管,將大大增加企業與各級税務機構、税務機構各環節人員工作交流的工作量與成本,並易受税務徵管機構和人員執法素質、責任心等因素的影響。

挑戰四、分級分類的專業化管理模式,以及税務機構專業化團隊建設,將使税務機構越來越熟悉分類企業的業務特性及税務管理狀況,企業業務經營中的各項税源將充分暴露在税務機構的監管之下,從而加大企業税務管理的風險和税收成本。

挑戰五、税源專業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核查申報納税真實性、合法性為重點,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徵管程序和運行機制。按照這一要求建立的税收徵管體系將更加註重程序的完善化、規範化,運行機制將更加嚴格和成熟。對企業税務管理的要求將更加嚴格和精細化,從而進一步加大企業進行税務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同時,完善和規範的税收徵管程序有可能在無形中成為企業與税務機構間的溝通障礙。

第四篇:税源專業化管理

税源專業化管理實踐及探索

來源: 日期:2014-12-31

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個體私營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企業數量的增多必然帶來税源結構的變化和税收徵管的改革。税源管理模式也從計劃經濟時代的“一人統管”轉變為“徵、管、查分離”,2014年實施税收管理員制度,實行“分片”加“分類”管理,隨着管理深入,徵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税源管理人員少和納税人户數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複雜性、艱鉅性不斷加大,傳統的單一由税收管理員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難以適應。2014年底,國家税務總局出台了《關於推進税源管理專業化的指導意見(討論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從實際出發,落實税源專業化管理和信息管税,以促進税收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目標的實現。

在此前提下,我局作為杭州市國家税務局的專業化試點城區之一,以《指導意見》為依託,結合馬克思·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從管理員權力分離、職責法定等方面出發,制定了與下城區域税源經濟結構相適應的專業化管理實施方案,於2014年年初開始了税源專業化管理的探索。

一、理念

從行政組織理論出發,結合税源管理的實際情況,在不增加職能機構設置的基礎上,提高税務機關效能建設,按照專業化管理目標,對現有機構分工進行合理調整,根據管理需求分設崗位,從税源管理難易程度、工作任務多少、管理範圍大小等方面綜合進行考慮,以達到任務與機構相稱、管理與服務結合,崗位與流程協調。

制定税源專業化管理實施方案,依靠行政組織權威,做好動員,從上到下開展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改革方向,力求專業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從開始就納入正常、規範的發展軌道。

科學分類税源,根據税源管理難易程度,不同規模税源運用不同管理方法,提高專業性,加強税源分析監控,強化風險管理意識,提高税源管理的實效性、科學性,增強税收徵管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優化機構設置,根據工作任務多少和管理範圍大小,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合理估計崗位工作量,確定崗位分工和人員配置、準確劃分崗位職責,明確工作制度、職權範圍,將涉税業務辦理流程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規範,保證執行力,促進各部門、各崗位之間的分工協作和溝通協調。

通過推進税源專業化,確保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落實“信息管税”和税收風險控制理念,積極解決徵納雙方矛盾,構建和諧税收環境,提升税法遵從度和納税人滿意度,最終達到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專業化管理模式

(一)科學分類,特色管理

對税源進行認真分析、梳理,按有利於徵管和方便納税人的原則,採取內部微調的方案,變劃片管理的單一模式為點面結合管理模式:重點税源、涉外企業專人管理,一般税源、個體税源劃片管理,重點行業、樓宇企業特色管理。

1、重點税源企業:總局、省、市、區局監控的入庫税款50萬以上的企業656户,佔收入的82.98%。

2、涉外企業、生產型出口企業:繳納增值税、所得税的外資企業、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以及生產型出口退税企業。

3、一般税源和個體税源:除以上兩種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按街道劃片管理。

4、重點行業:房地產業、餐飲業、銀行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4s店、服裝製造業、金屬材料批發業、大型商場、大型商業超市、醫藥醫療器械行業等10大行業,佔收入的53.68%。分科室牽頭管理。

5、樓宇企業:103座規模以上樓宇、3600户國税管轄企業,佔收入的46.64%。按樓宇所在街道劃片管理。

(二)調整職能,明確職責

1、調整税源管理科職能,税源管理一科負責專項納税評估;税源管理二、三、四科負責企業税源管理、個體税源管理、文書審批、科室納税評估。

2、税收管理員按職設崗,分設文書審批類、日常管理類、納税評估類崗位,明確劃分崗位職責,將日常管理與文書審批分離,分散管理員的權力,從“一對一”的管理模式轉變為“多對一”的管理模式。

(三)完善機制,考核跟進

1、規範管理制度。適應專業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規範税源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詳細的行業税收管理辦法、納税評估管理辦法、納税服務措施、風險管理機制、目標考核制度,使各項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2、完善税源管理運行機制。加強統籌協調,部門、崗位間協作税源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外部合作機制,推進信息共享、綜合治税和協税護税。

3、調整考核辦法,税源管理一科增加行業評估、專項評估等考核指標,税源管理二、三、四科增加行業管理、樓宇管理等考核指標;崗位考核由各科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

4、制定《税源管理崗位業務能手補充辦法》,每季度評選一次業務能手,對行風效能和工作

業績兩部分進行考核,分別評選日常户籍管理崗位能手、綜合事務管理崗能手和個體税源管理崗位能手。全年評定年度“業務能手”,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激發幹部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三、管理成效

(一)工作效率提高,徵管質量改善

打破權力過於集中的格局,變一人統管為人事分離,扭轉了一員多責、一員多權的局面,由單兵式、單部門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門協同作戰轉變。專業化管理實施後,日常户籍管理崗不審批文書,大力開展日常管理、税源分析、税收宣傳,提高管理效率,企業納税遵從度上升;綜合事務管理崗不分管企業,減少“人情文書”、“照顧文書”,文書審批提速,執法風險降低。

2014年1-8月,共受理流轉文書2968件(除個體文書),月均審批文書46件/人,政策把握度得到了統一,政策適用錯誤明顯減少,提高流轉速度,從受理到終審,平均辦理時間縮短為原來的2/3;提高審批質量,文書(複審)整改率從原來的40%下降到10%,結合“涉税否定事項風險防範督察管理系統”,作廢文書、否定文書減少到208件和28件,同比下降63%,得到了納税人的廣泛好評,回訪平均滿意率達92%。

(二)分類税源細化管理,税收收入增長

不同規模税源分類管理,加強考核力度,使得税源管理水平和徵管質量得到提高,分析預測和監控能力進一步加強,保證了税收收入的穩步增長和均衡入庫,2014年1-8月共組織税收收入316141萬元,增幅16%,其中,企業税收收入311684萬元,增幅16%,個體税收收入4457萬元,增幅16.22%。

(三)強化納税評估,推進行業建模

繼續推進重點税源企業、建安、房地產行業評估、所得税評估、全税種評估,由納税評估崗和綜合事務管理崗人員主評,實現管理、評估相分互離、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對評估案例進行整理,完善評估流程,對原有預警指標進行補充細化,進一步發揮“以評促管”作用,深化行業管理,有效降低徵管風險。

2014年1-8月,實施評估129户次,其中正常企業43户次,異常企業86户次,直接補税2838萬元,抵減應退税額127萬元,調整以前年度虧損2586萬元,加收滯納金40萬元,移送稽查2户。

(四)資源重組,發揮工作積極性

從知識結構、管理方式、管理經驗等方面入手,合理配置管理團隊人員,一個街道配備一個管理團隊,充分發揮幹部特長,工作各有側重:重點税源送好服務,一般税源抓好管理,個體税源收好税款,重點行業建好模型,樓宇企業做好宣傳。提高幹部的積極性,增加幹部的危機感,減少“幹多幹少一個樣”負面情緒對幹部的影響,增強團隊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

鬥力。

四、存在的問題

(一)人均事務性任務增多

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税務登記户數增加,管理壓力日益突出,分設崗位後日常户籍管理崗人數減少,人均管户增長,截至2014年8月,全局開業税務登記户23844户(企業15884户,個體7960户),人均管轄企業588户、個體户1137户,均比2014年底增長32%以上。隨着專項核查工作和納税服務調查工作的頻繁下發,日常户籍管理崗人均工作量呈現大幅增長,從電話通知到資料上交,工作量增加60%以上,時間多用於完成事務性工作,用於深度管理、行業分析的時間減少,長期以往,難以達到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的預期要求,易造成税源管理滯後於經濟發展。

(二)崗位職責交叉

與《浙江省國税局辦理涉税事項工作規程(2014)》(以下簡稱“工作規程”)相比,仍存在辦税大廳與税源管理科室職責交叉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流程不暢,責任不明,辦税效率不高,納税人合理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税源管理科內部分設日常户籍管理崗、綜合事務管理崗,容易發生相互推諉的情況,損害納税人合法利益,不利於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和推進管理工作向前發展。

(三)涉税信息共享度不高

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不少企業以逃税為主要目的進行所謂的“税務籌劃”,税負正常、銷售平穩、財務比率穩定,無法通過案頭審核發現疑點。ctais、徵管質量查詢系統、税收徵管輔助系統、金税工程、税收執法系統、四小票審核監控系統、增值税抵扣憑證審核檢查系統等系統各司其職,信息無法整合,疑點監控無法落到實處,一些企業更是有意識地利用國、地税信息不共享,有意漏報收入、少交税款,徵納信息的極度不對稱,影響了税源監控、税源分析、日常管理的工作質量。

五、專業化管理新思路

隨着金税三期工程建設緊鑼密鼓地開展,“一個平台,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個系統”[①]的基本框架也將在未來幾年全面完成,金税三期運用流程管理理念規劃徵管系統,直接使用工作流工具,增強徵管系統的適應性,有效支持業務由職能導向轉變為流程導向,由結果監督轉變為過程監督。基於金税三期的發展方向,結合《“十二五”時期杭州國税發展規劃綱要》,參考各地專業化管理的優秀經驗,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推進專業化管理。

(一)構建“三位一體”税源管理模式

以企業規模、企業性質為主要指標,兼顧税種、税收風險,將税源劃分為重點税源、一般税源、個體税源三類,重點税源精細化、專業化管理,一般税源規範化、動態化管理,個體税源社會化、集約化管理。

重點税源突出全程化管理理念,由業務精通、分析能力強的幹部負責,以提高納税遵從度、滿足個性化需求為目標;一般税源管理突出專業化、流程化管理理念,強化系統運用,變結果監督為全面監督、過程監督,對一般納税人、小規模納税人、所得税納税人實施分類管理,針對行業納税人推進集中管理;個體税源管理突出高效化管理理念,依託社會化辦税服務平台,繼續開展委託代徵和發票代開工作,發揮協税護税組織力量,減輕工作壓力。重點税源、一般税源管理和個體税源分別由三個税源管理部門管理,實行“三位一體”税源管理模式。

(二)分類設崗,明確職責

按“人事分離”和機構扁平化的發展方向,科室內部不分設日常户籍管理崗和綜合事務管理崗,將户籍管理、發票管理等日常事務與税收分析、納税評估等複雜事務分類設崗,組建税收管理團隊,合理確定崗位職責。一是設立納税評估團隊,集中科室管理,負責規範納税評估,開展輔導式評估和重點評估,總結分析納税評估成果,為進一步完善行業評估模型、加強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和風險特徵庫管理提供參考依據。二是設立綜合事務管理團隊,負責各類文書審批、備案工作,規範文書審批,制定文書審批風險防範機制,簡併文書審批流程,提高文書審批質效。三是設立日常户籍管理團隊,梳理日常涉税管理事項,規範各類事項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優化納税服務。

各部門齊抓共管,做好税源監控分析和風險控制,強化執法監督,優化納税服務,提高管理效率,加強收入監控。針對日常事務性工作繁忙的情況,由職能科室牽頭規範操作流程後再行下發,避免因政策把握偏差造成重複勞動,藉助電子郵件、網上涉税公告、協税護税組織等多種渠道,提高事務性工作的辦理效率。

(三)深化特色行業管理,建立行業税收風險模型

對重點行業進行調研,根據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和系統採集的申報數據,總結財務核算特點,開展典型户集體約談和針對性評估,準確掌握同行業、同類型納税人生產經營以及行業税負等信息,掌握行業管理資料,制定行業税源管理指南。

整合徵管系統數據,規範流程,把握規律性問題,找準涉税風險點和管理薄弱環節,完善預警指標體系,明確重點,提高管理的準確性,分行業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信息檔案,注重税負分析,建立行業税收風險模型。對顯示存在税收風險的企業,及時採取納税評估、限量供應發票、降低納税信用等級等重點管理措施,加強監控,以“點”帶“面”,促進一般税源管理質量的提高。

(四)優化業務流程,打造全功能大廳

進一步對照《工作規程》,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即辦事項和流轉事項進行梳理,簡化流程,淡化審批,明確辦税大廳與税源管理科的職責;對涉税文書報送資料進行統一,對適用政策法規條款、審批用語等進行規範,強化税務審批過程監控;完善納税評估制度和評估工作規程,制定納税評估工作規範和應用文書體系,強化納税評估在税源管理中的應用。

以“始於納税人需求,基於納税人滿意,終於納税人遵從”為導向,完善需求響應機制,豐

富辦税內容,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在辦税大廳增設綜合文書審批崗和政策諮詢崗,降低辦税成本,為納税人提供辦税服務、税法宣傳、諮詢輔導、徵納溝通等多種服務,打造“一站式”全功能綜合服務體,提高辦税效率,積極滿足納税人的合理需求、個性化需求。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管理能力

結合崗位的專業特點和管理的難易程度,按照幹部的知識水平結構進行人員調配,把專業知識豐富、業務素質較高的幹部配置到業務複雜、管理要求高的重點税源管理和納税評估崗位,提高幹部對信息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應用能力。

經常性開展針對性培訓,加強行業性税收問題的學習和特殊業務的研究,開展交流,提高納税評估、預警分析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類別齊全的管理人才隊伍,在此基礎上,完善崗位輪換制度,提高整體專業化管理水平。

(六)加強部門協作,強化信息管税

在金税三期未上線之前,繼續深化國、地税信息共享制度,開展聯合辦税、信息交換,加強對共管户的協作管理、聯合納税評估和税務稽查,同時完善與財政、工商、質監、外管等部門的工作聯繫長效機制,利用第三方數據,對財政補貼收入、股權變動和地址變更、重大事項、收付匯情況等進行進一步核實、分析,結合現有税務信息系統數據資源,進行全方位監控,從而提高基礎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與完整性,夯實税基,進一步發揮“信息管税”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管精管細,提高納税人税法遵從度,把握税收工作主動權。

(杭州市下城區國税局課題組)

課題組組長:陳燕文

課題組成員:陳為明 顧曉紅

郭穎陳茵嵐

執筆:陳茵嵐

第五篇:税源管理專業化

(一)體現了税收管理效率觀,有利於提高税收徵收效率

隨着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納税人數量不斷增多,經濟全球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產業結構、經營方式、經營業務等發生新的變化。税源日趨多樣化、複雜化,徵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日益加劇,税源管理難度不斷加大,現行按區域“包户到人、各事統管”的税源管理方式難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人少户多、能力不足、職能分散、方式粗放、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按照納税人規模、行業、税種、風險等進行税源分類,有利於優化徵管資源配置,找準主要矛盾,提高徵管質量和效率。

(二)體現了税收管理科技觀,有利於提高管理精細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税收管理髮展的重要推動力,創新税收管理離不開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撐。實施税源管理專業化,是在把握管理規律和運用信息化基礎上的科學分工與緊密協作,既是科學化的具體體現,又是精細化的基本前提。它以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為基礎,強化計算機網絡、軟件技術的保障作用,大力加強第三方信息等納税人涉税信息的分析比對,是提高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方法。

(三)體現了税收管理風險觀,有利於提高執法柔性度

樹立税收風險管理理念,是實施創新税務管理的重要思想基礎。在税收徵管工作中引入現代風險管理理念,通過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手段,預測、識別和評估税收風險,可以通過合理的管理服務措施幫助納税人規避防範風險。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將依據不同的納税風險類型制定相應管理戰略,突出宣傳輔導、納税評估等手段的應用,更多的使用柔性執法手段,有助於納税人規避税收風險和財務風險。

(四)體現了税收管理服務觀,有利於提高納税遵從(徵納和諧)度1

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對税務部門而言,必須貫徹肖捷局長的要求,“更加註重樹立新的納税服務理念,牢固堅持徵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堅持提高税法遵從度是税務機關和納税人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更好地促進納税服務工作開展”。國外研究表明,1個單位納税服務方面的努力,相當於50個單位税務監督打擊方面的收穫。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將進一步突出納税服務的基礎地位和支撐作用,更加註重滿足納税人合理需求,建立健全滿足納税人需求的快速響應機制,更加註重以納税人為導向優化徵管流程和資源配置,積極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辦税效率,減輕納税人辦税負擔,從而構建和諧徵納關係,促進納税遵從。

三、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創新税務管理的科學路徑

税源專業化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税收工作的各個層級、各個方面,既包括推進税源專業化管理和實施專業化納税服務,也包括設置專業化税務機構和培養專業化税務人才;既體現在對服務和管理對象進行科學分類,也體現在對工作環節和內容進行合理分工。因此,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必然帶來管理制度的改革、業務流程的重組、服務方式的改進、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機構設置的調整、信息資源獲取和利用方式的變革等一系列變化,是一次全新的改革。這要求我們大膽實踐,力求取得税源專業化管理的新成效。

(一)要以税源專業化為核心,分級分類科學管理

按照行業、規模等要素科學分類税源,實施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管理。根據各地的實際管徵情況,在一定範圍內,以納税人行業和規模為主,兼顧税種、風險等,將所管轄的税源進行科學分類:按規模分類的,原則

上應按重點税源監控企業為劃分對象,分為重點税源、一般税源、小型税源,由不同税源管理科(分局)進行管理,也可按註冊資本、投資規模和經營收入等方面考慮分類;按行業分類的,根據當地產業結構、行業分佈情況,對行業税源大、行業特徵明顯的進行分類;還可以按照行業+片區的模式進行管理等。税源分類應充分考慮本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認真分析各種分類方式的優點和不足,取長補短、因地制宜。

(二)要以組織扁平化為基礎,重組機構規範運行

“扁平化組織”是適應現代信息化管理格局的形態。通過組織機構的扁平化,壓縮管理層級,可以促進業務流程和信息傳遞的扁平化,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在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中,應適當收縮分局設置,改設若干税源管理科(分局),按税源的規模、行業等類別設置税源管理機構,或者按照税源管理職責分類(如日常管理、納税評估、税收特定業務)設置機構。這樣就可以壓縮管理層級,增加管理幅度,減少中間環節,增強對税源管理環境變化的感應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切實提高執行力。

(三)以縣局實體化為重點,再造流程理順職責

借鑑風險管理理念,紮實推進縣局實體化,改革業務流程,合理調整職責,是税源專業化管理的重心之一。實體化是指縣級局由以行政管理為主的職能,轉變為面向納税人的執行(法)實體,直接控管税源。實體化和扁平化相輔相成,扁平化主要側重於管理層級和流程再造,而實體化側重於機構扁平化後的管理職能分配和崗位職責分工。

縣局實體化的關鍵在於重組業務流程、合理劃分職責。

第一,明晰橫向職責劃分。對税源管理,分為涉税事項受理、涉税事項審批、基礎徵管事務和納税評估,分別由不同的機構負責。所有涉税事

項受理由辦税服務廳統一受理;涉税事項審批由辦税服務廳受理後直接送交縣局有關科室審批,且不經分局初審;基礎徵管事務主要包括户籍管理、催報催繳、日常徵收管理、發票管理及一般性納税服務等事項,由一個專門的税源管理科(分局)負責;納税評估由專門的税源管理科(分局)負責。這樣,收縮基層分局改設税源管理科(分局)後,就改變了原來基層分局全職能地位,變為縣局一個業務管理部門,工作部署直接按類分別由税源管理科(分局)或職能科室辦理,不再通過綜合部門中轉或部署,縣級局由管理機關轉變為税源管理和納税服務的基層單位。

第二,理清縱向職責劃分。根據税源科學分類和風險管理流程,科學分解、合理分工不同層級、部門和崗位間的税源管理職責,形成立體化的税源管理運行機制。本級納税評估、風險防控、日常檢查由縣級局根據税源特點和結構,分設若干個税源管理科(分局)負責;分税種專業管理、大企業税收、反避税調查和進出口税務管理由地市局對應業務部門負責專業管理。省局、市局主要負責本級風險管理工作及組織實施大企業(跨區域經營、本級重點税源、特定業務)的納税評估。

(四)以大廳全能化為支撐,優化服務提高效率

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羣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羣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羣眾工作的過程。”從創新税務管理的角度看,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優化納税服務離不開一個功能完善的辦税大廳做支撐。

一要推行服務制度標準化。明確規定每項涉税事宜的辦理流程、業務描述、納税人應提供的資料和份數以及辦理時限等內容,進一步規範服務制度、服務設施、工作人員行為、窗口服務和宣傳諮詢等服務事項,實現全系統辦税事項流程統一、資料統一、時限統一、服務統一;

二要實現服務內容標準化。認真梳理即辦事項和非即辦事項,實現劃分標準、類別全省統一,儘可能豐富大廳即辦事項。即辦事項由辦税服務廳“當場受理,當場辦結”,非即辦事項實行“窗口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的全程服務運作模式。建設全功能的辦税大廳,中心市區設立統一的辦税服務廳,其它地區按照“一縣一區一廳”的要求建設縣局辦税服務廳。大力推行一窗通辦和同城通辦,在條件成熟後實行全市、全省通辦。

三要推進服務方式立體化。大力推行網上申報、網上認證等辦税方式,完善以財税庫銀橫向聯網為依託的電子繳税方式,整合提升綜合納税服務平台,推進以税務網站、12366納税服務熱線和短信服務為主體的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其納税申報、税收宣傳、政策諮詢、申報提醒、納税輔導等功能,努力為納税人提供優質、快捷、高效、全方位的服務。

(五)以管理信息化為保障,行業建模強化應用

着眼於預警提醒,強化納税評估,防範税收風險,實現執法與服務最佳融合,離不開強大的信息化手段做保障。必須貫徹信息管税的思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業務與技術的融合,推動業務、制度、技術創新。

一方面,要拓展信息採集渠道。要在全系統建立統一的數據採集標準和操作規範,規範電子數據的錄入,把好數據入口關,提高基礎數據質量。要整合現有ctais等各種系統的數據,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採集共享協作機制,形成全面的信息數據庫,緩解信息不對稱性。積極推行網絡發票,逐步建立全國發票信息庫,加強分析比對,構建發票管理長效機制。

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行業建模,加強納税評估深化數據應用。對不同類型納税人的生產經營規模、工藝流程、經營方式、投入產出比(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費用)、基本能源耗用等情況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查找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及關聯規律,建立相應的行業評估模型和行業預警監控指標體系。通過使用行業模型監控,達到突出行業税收管理重點和易於發現管理薄弱環節,使税源控管更具針對性,降低涉税風險。要積極探索依託信息化資源的 “行業建模”的方法和途徑,開發信息平台和相關軟件,通過數據綜合管理系統,提高“行業建模”的實效性。

總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大力實施税源專業化管理改革,不斷加強税收徵管和納税服務核心業務建設,是創新税務管理的正確方向和有效途徑,有利於提高税收徵管的質量和效率,有利於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必將為加強社會管理、改進公共服務、推動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