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精益培訓心得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精益培訓心得多篇

精益培訓心得篇1

經過七天的培訓以及三家企業參觀,對精益生產系統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和認知。結合公司現狀,發現有許多地方存有改善提升的空間。以下為此次培訓的感想總結:

一、消除浪費

作為精益生產的目的,消除浪費是企業所必須要做的。浪費不僅僅是指物資的浪費,還包含了時間、搬運、動作、生產過剩等的浪費。消除浪費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所有資源,減少資金佔用,提高生產效率。

二、準時化與自働化

後拉式生產方式可以將人員、設備、物料最合理的利用,使生產效率最大化。但是針對公司現有的生產、銷售條件,後拉式生產方式不能夠完全施行,某些方面可以借鑑應用。自働化可以達到一人多機的效果,從而減少人員配置。相對應的,要想達到此效果,設備本身需要有防呆防錯設施、員工要多技能化,同時在設備維護與維修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

三、5s與目視化管理

5s要針對所有區域內所有事物。物品擺放要有相應的目視化要求。參觀的企業中,現場5s做的很到位,營造出了愉悦的工作氛圍。目視化管理有助於人員的理解和查找的'方便。目視化要做到即使新人也能根據看板知道該怎麼做。

四、tpm.推行tpm要改變現有的管理方式,對設備點檢及保養方面的要求要更加的細化,同時要有相應的目視化管理以便於操作者對設備進行維護

此外,培訓、教育不可缺少。

五、品質管理。問題處理要現場、現地、現物,按照pdca四階段、八步驟進行,並持續改進,以零缺陷為最終目標

解決問題時要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再解決。

六、標準作業。標準作業包含生產節拍、作業順序和標準手持量三個要素

進行標準作業有相應的前提條件:設備穩定、品質穩定、人員多能工、動作可循環。理想狀態下的標準作業可以將人員效率、設備使用發揮到極致,最大限度的提高生產效率。現有的工藝要求考慮到了單件產品的生產效率,但並沒有將連續生產的效率最大化。標準作業是工序所有細節(包括人員行動距離、設備擺放位置等)的綜合體現,可以使工序生產狀態做到一致,對於不同的人員也可以使其生產狀態具有可重複性,使產品質量更加趨於穩定。標準作業時可以使出現的問題明顯化,便於持續改善。在京西重工參觀時看到的工作平台處將產品使用到的量具放在了一個特製的盒子上,量具數量是否缺少一目瞭然,既方便量具的使用管理,也提高了效率。

就公司現狀而言,機加工屬於離散型製造業,適合精益生產的廣泛推廣。而鑄造屬於流程性製造業,豐田精益生產模式並不完全適用,但是可以依據精益生產的理念和原理來進行改善。參觀的三家企業在生產環境、人員管理、作業要求、看板管理、物流管理等諸多方面都有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精益培訓心得篇2

為期10天的能源中心精益管理第二期培訓活動已落下帷幕,緊湊且內容豐富的專業培訓,讓我感觸頗深。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讓我享受了高端專家們的精神食糧,聆聽了專家們的教誨,感悟着專家們的管理思想,傾聽與領悟使我終身受益,在這裏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

一、朱建農老師講授精細化管理的實質

通過學習,懂得了精益生產管理的核心就是去除一切不增值的過程,消除一切過程中的浪費,以精細化、準時化、少人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最優的產品,實現客户利益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企業中最大的浪費是人力資源方面的浪費,其它的浪費,如:庫存、等待、生產過剩、不合理的動作、製造不良品等,不管其如何巨大,都必須依靠人去解決。這裏的人不僅僅指企業的管理人員,而是包括全體員工。因為,一方面,員工的經驗和智慧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瞭解企業生產流程的每個細節,他們也知道企業問題的癥結,另一方面,企業中的大部分人是具體操作人員,領導層所佔的比例較小。領導的智慧,不管其如何完美,都不足以解決企業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只有使全體員工的智慧得到利用,才能使企業在新的挑戰中獲得生存。就我們公司而言,如何找出這些浪費及改善是關鍵,要找出我們身邊的浪費,只有全員參與才能將工作做的更好更全面。要真正能達到杜絕各種浪費必須做大量的工作,所以我們要

做好宣傳工作,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杜絕各種浪費,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二、吳羣學老師講授溝通的藝術

此次邀請的海軒商學院吳羣學院長的講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有效有趣的互動闡述了“管理=流程+表格”、“163法則”等實戰管理方法,並教會大家對上級、平級、下級的有效溝通技巧,他針對我們基層管理者最關心的角色管理、目標管理、團隊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問題着手,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掌握關鍵有效的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淺。

三、胡健老師組織“7s”現場打造實踐活動

秉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宗旨,海軒商學院的胡健老師講授了“7s”推行的18個工具,並指導我們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現場庫房打造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莫讓“7s”只是看起來很美,不論是“學”還是“做”,都更加強調篤行實幹,要取得“進一步整改、深一步落實”的效果。若還與以往一般,為了應付上級要求而搭台子、擺場子、做樣子,即使看起來再美,恐怕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僅犯了形式主義的老毛病,給督導檢查的效果打折不説,更會與“7s”的初衷背道而馳。這讓我們認識到“7s”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實打實的持久戰,越是進入到後期,越要有求真的精神和篤實的定力,把“7s”管理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大美無言,貴在真實。“7s”的實施過程,本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興利除弊、重塑信仰的過程。不怕它暫時存在不到位、不足夠的地方,就怕為了面子而弄虛作假。只有

拋開那些“看起來很美”的空殼,真正學到深處、行到實處,學習培訓的作用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用。

四、蔣巍巍老師講授高效的問題分析解決

通過參訓人員提出的我們身邊發生的實際問題與管理過程中的困惑,蔣老師結合生動的實例給大家進行了一一解答,並結合課程講授了成功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六步法。重點對90後員工管理展開深入細緻的分析講解。

五、我的反思總結

我們學習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不能去照搬照做,不能套公式,而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運用精益生產管理精神塑造自身,用精益生產管理的理念對待我們自己的工作。通過我們自己不斷的去改善,最終形成適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理念,指導我們自己的工作,從我自身而言,學習精益生產管理使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安排有了一個新的概念。我將不斷提高自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於日常的生產中,把工作做的更好!

精益培訓心得篇3

精益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個讓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為客户創造價值的戰略與環境。

管理者真正的實質勞動,應當是為團隊提供戰略方向與執行規則,營造團隊激勵文化,提供作業流程與標準化的知識管理系統。

中國管理模式的出路在於針對不同的文化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模式,做一件事情就是改變一個人,要把良心越變越好,我們就需要在組織體系裏面建立良知系統。員工與企業之間是信任與合作關係,減少浪費或者改善不是對人的實施,而是由人來實施,人力價值永遠是最重要的價值源泉。

豐田生產方式的核心是改善。管理者就是家長與導師,他對員工的成長負有責任,他的使命就是把經驗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員工。營造對人尊重與持續改善的環境,會對團隊有極大的價值。豐田的的基本工資中,工齡工資是重要的一部分,這樣可以鼓勵員工長期留下,福利是一種保障員工穩定性的方式,可以進一步豐富員工的生活,提高公司形象。永遠把現狀當成最差,永遠尊重員工,永遠追求無浪費的一流製造。做客户最喜歡的.一流產品。

不要擔心員工不夠素質,要擔心的是管理者習慣對智慧的浪費。不要把管理粗放歸於員工素質低,如何讓你在員工培育上所花出去的時間和精力獲得回報,如果你把製造產品的過程,作為把員工智慧轉化為創造價值的過程,那麼,員工就成了"人財"。

員工是流程的主人,流程應當由員工做。看板能把人與人之間的工作做到無縫連接,讓你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人發揮的唯一空間,就是如何把節點做得更加無縫。

有了訂單,才有看板,有了看板,才有從製造商到部件廠,到協作廠之間的無縫看板聯結。中國文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數量化管理,大多人都在憑拍腦袋決策與辦事。

把管理直接建立在"以人為本"之上才是精益的必由之路。

以上是我這次的精益培訓體會。

精益培訓心得篇4

近期,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精細化管理培訓班學習,聆聽了*老師的授課。通過形象,生動的實例,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識教育。進一步啟迪了思維,開拓了視野,細細品味感受很多。以下是我個人學習以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1、我深刻了解到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是一種認真的態度,更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還提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做起,從細微處入手。對於企業是一樣的道理,現實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機會非常少,多數人,多數情況下只能做一些瑣碎,單調的事情,或平淡,或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這就是生活,每一個個體成為不可缺少的基礎。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導致全盤否定,就會出現100—1=0的現象。因此,在現代管理中細節決定實體發展的成敗。

2、從自身而言,通過學習意識到,在工作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把企業必作“人”一樣的系統,把總經理或領導層比作“頭”,把中層管理比作“身體”,把基層人員比作“肢體”,如果一個企業,每一個人都能合理“定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幹好自己應幹好的工作,發揮好自己的“專長”,就能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不然很可能就是寸步難行。

3、就企業而言。認為應該加強本企業的文化建設。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隨着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企業在精細化管理的應用上,特別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標準越來越高的社會趨勢下,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日見明顯。

綜上所述,精細化管理是種意識,觀念,是種態度與文化。因此,在企業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就是對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到事無鉅細,不斷培養個人紮實,嚴謹的工作風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查,時時有計劃,事事有總結,杜絕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點,企業在競爭中才能步步為贏!

精益培訓心得篇5

在沒有學習精益生產相關知識之前,我對精益生產的瞭解很少,雖然也聽説過精益生產的內容,但是對其內涵卻不瞭解。通過學習,我對精益生產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户需求不斷變化,並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餘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

精益生產方式的實質是管理過程,包括人事組織管理的優化,大力精簡中間管理層,進行組織扁平化改革,減少非直接生產人員;推行生產均衡化同步化,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推行全生產過程(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保證體系,實現零不良;減少和降低任何環節上的浪費,實現零浪費;最終實現拉動式準時化生產方式。它與傳統生產方式的區別主要表現為:改變了品質控制手段;消滅(減少)了各種緩衝區;增加了職工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培訓職工並與職工交流;僅在需要的地方採用自動化;精益組織結構。

精益生產方式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佔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又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實施精益生產方式就是決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為實現七個零的終極目標而不斷努力。它是支撐個人與企業生命的一種精神力量,也是在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的一種境界。

目前,有很多中國企業也在推行精益生產,但是效果卻不理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管理者的觀點沒有及時轉變或是轉變不徹底,沒有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在很多時候還保留着得過且過的思想,用原來的管理方式來處理問題;

2、“急功近利”思想作祟,遇到困難時容易放棄,每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推行的時候,都會有一些適應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不管是管理者還是生產工人都會感覺不舒服,容易出現一些問題,甚至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益,這時,高管如果不能痛下決心的話,就會導致精益生產很難推行;

3、部門工作不協調,互相推諉,缺乏整體配合,這是在很多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精益生產是一種全過程的管理方式,在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團隊合作、跨部門統一協調,只靠一個人、一個部門是很難實現精益生產的;

4、推行方式不合理,沒有找準切入點,導致員工和管理人員的反感,甚至是叛逆,做事情陽奉陰違,不按標準做事,最終導致人員離心,甚至是離職,從而影響精益生產的推廣。

因此,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時,高層決策必須以長期理念為基礎,即使必須因此犧牲短期財務目標也在所不惜;培養徹底瞭解並擁抱公司理念的員工成為領導者,並使他們能教導其它員工,發展信奉公司理念的傑出人才與團隊;推動全體人員不斷地省思與持續改善,以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

當然,前途是光明的,開始是痛苦的,讓痛苦最小的方法,就是縮短痛苦的時間,這就要求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時,要安排專職人員進行推廣,並且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最終,堅持用精益生產的管理方式來解決遇到的一切問題,所有人樹立精益生產的理念。

首先,人員需要專職的。生產現場永遠不會完美,總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能夠全職推進精益生產和持續改善,更專心、更全面地關注這些改善,那麼推進效果會比較好。

其次,環境需要專職的。設備、人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組成的類似生物圈的工廠環境,也會對精益生產的推進產生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安排的每名員工及其崗位都必須是增值的,設備正常運轉,現場佈局是最優的,現場管理是先進的、人性的,實現生產環節最優化,將浪費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保證精益生產工作的推動使得生產環境變得沒有浪費。

最後,理念也需要專職的。精益生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管理思想,其自身是一個自治的系統,人員、環境、理念都是該系統的一個體系,只有堅定這個理念,才能確保全部體系的正常運轉,系統才能發揮最大優勢。推行精益生產,僅僅是高層領導的支持是不夠的,還需要培訓、實踐、交流、學習等,更需要全體參與人員增強理論水平、參與精益生產的改善、取長補短,樹立節約型意識。

由此可見,精益生產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佔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同時又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只有當它的各個因子都成為“專職”的時候,才能發揮她固有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