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3W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1

1996年11月1日下午,朱彥夫在臨淄作報告。沒想到,他突發腦梗塞暈倒在現場;更沒想到,那竟是他44年間,作的上千場報告中的最後一場。

那年,他,63歲;我,33歲。作為見證人,回想當時的情景,直到今天,我的心情都難以平靜。

我知道,為了作報告時不上廁所,朱彥夫不敢喝水,每一次都講得口乾舌燥,頭昏眼花。講到沉痛處,他和聽眾一起落淚;講到激昂處,他恨不得和聽眾一起呼喊。

我知道,每作一場報告,朱彥夫就像又到死神門口掙扎一回,就像又和戰友生離死別一次,回到家就像大病一場。可為了戰友的囑託,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他們曾經的苦難與輝煌,珍惜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與美好,朱彥夫覺得,值!

作報告,直觀、親切但有侷限,朱彥夫又做出一個抉擇,他要把戰友們的事蹟寫成書。

為了寫書,朱彥夫翻爛了四本字典。他用殘臂翻頁,有時乾脆把臉貼在字典上,用舌頭一頁一頁地舔……

剛開始,他用嘴含筆寫字,每天只能寫十幾個或幾十個字,口水連着汗水,淚水和着墨水,弄得字跡模糊。後來,他用殘臂夾筆,每天能寫上百個字,甚至五、六百字。兒女們勸他口述,但他堅持自己寫,他早已把寫作當成磨礪意志、自強奮進的一種方式。

整整7年,2500多個日日夜夜,一天學沒上過的朱彥夫,用掉半噸稿紙,先後七易其稿,終於寫成了33萬字的長篇小説《極限人生》。他,竟然從一名戰士、一個重殘人,變成了文化人、變成了作家!

拿到新書的當天,朱彥夫把自己關在屋裏,輕輕打開書的扉頁,在上面恭恭敬敬寫滿了犧牲戰友的名字,然後,顫抖着划着火柴,將書點燃。他的思緒又回到血肉橫飛的朝鮮戰場,他的耳邊又響起指導員的臨終囑託:“一個連的消亡,在戰爭史上或許不算什麼,但你要想法把它寫下來,傳給今人後代,我們就死而無憾了……”朱彥夫哽咽着説:“指導員,你交給的任務,朱彥夫完成了,你和戰友們,安息吧……”

革命歷史,傳承着共產黨人的優秀基因。它既是“定位儀”,也是“平面鏡”,更是“教科書”。朱彥夫始終以戰士的姿態,理直氣壯地講革命傳統,理直氣壯地寫革命傳統,理直氣壯地歌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他像堅守250高地一樣,堅守着這片精神高地!(熱烈掌聲)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2

1950年,朝鮮半島的烽火狼煙波及到了中國,朱彥夫跟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再次收拾起行囊,扛起了鋼槍就開赴朝鮮戰場。雖然他當時只有17歲,但是朱彥夫曾身經百戰,還和國軍最精鋭的部隊打過仗,所以自然是信心滿滿。

雖然説對於戰爭,朱彥夫是不再陌生,但是朝鮮戰場和國內戰場不同,作戰難度加大了,而且敵人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美軍,所以抗美援朝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但也是受不了朝鮮的惡劣環境,朝鮮的冬天太過寒冷,甚至有史料記載,1950年的朝鮮冬天是此前五十年來最寒冷的一年,可想而知,當時的志願軍是面臨着多大的困難。

據後來老兵的回憶,當時如果不戴手套直接握住槍支,那麼手在離開槍體的那一瞬間,手心就會被撕下一塊皮。如果耳朵不戴防護,在户外待上一會兒,手一碰,耳朵就掉了。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作戰前,我軍沒有準備好充足的冬裝和防護用品,所以很多戰士都被凍傷了,還沒開始打仗就受到了外來原因的影響,這種減員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而且還是大規模減員。

而朱彥夫自己也不知道,就是在朝鮮的土地上,他的命運也即將被改寫。1950年11月初,朱彥夫所在的第九兵團來到了長津湖地區進行作戰,當時附近的氣温已經達到了零下30-40度,但戰士們都只穿着單薄的棉衣,還破着洞,寒風直往懷裏鑽,禦寒能力實在是太差了。

而彼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卻是裝備精良,補給充足,美國大兵們隨身攜帶的棉被和服裝簡直就像是去度假的。和志願軍戰士只能共享棉被抱團取暖相比,美軍的每名士兵都配備了禦寒能力突出的外服,以及舒適暖和的睡袋。在如此懸殊的差距下,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朱彥夫所在的二連奉命與美軍爭奪250高地,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敵我雙方都明白有一場硬仗要打,都是蓄勢待發。作戰前夕,志願軍運用巧妙的戰術示弱,美軍因而掉以輕心,還以為前來作戰的中國軍隊數量並不多,所以也就制定了狂妄自大的想在聖誕節前結束戰鬥的方針。所以作戰一開始美軍就被志願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剛開始的這點優勢逐漸就被美軍的壓倒了,他們仗着先進的武器裝備,每天都對志願軍的陣地投下數百顆炸彈,250高地經過了反覆的爭奪和轟炸,連山頭都被削平了很多。

和朱彥夫一起的全連戰士們,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與敵人的兩個營展開了殊死搏鬥,一直堅守在陣地上不退縮。到了最後,雙方都開始了白刃戰,我方傷亡慘重,很快陣地上就只剩下朱彥夫自己了。令人心酸的是,戰士們很多都不是和敵人的搏鬥中犧牲的,而是被凍死的,但是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保持着戰鬥狀態,神情堅毅。

隨後美軍對高地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和轟炸,面對着我方戰士的遺體,他們還不死心地挨個捅了一刀,或許是之前的經驗讓他們害怕了,所以才變得如此殘忍。朱彥夫在戰友們都倒下的時候,還依舊死守陣地不後退,敵人的子彈雨點一樣打在他的周圍,朱彥夫還在堅持着向美軍掃射。但是就在下一秒,三顆手榴彈就被丟進了戰壕裏,他還沒來得及把它們扔出去,就聽見轟然巨響,他只記得自己眼前火光一片,視野一黑便昏了過去。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3

有人問過朱彥夫,當年在榮軍院裏頤養天年,不是很好嗎?即使回到村裏,也是吃國庫糧,衣食無憂,為什麼非要幹村支書這個苦差事呢?

朱彥夫説,我16歲入黨,是黨培養、教育了我。雖然我沒手沒腳,但有心有腦,哪能吃閒飯?回鄉後,看到鄉親們連飯都吃不飽,甚至還有出去要飯的,我哪能袖手旁觀?帶領大夥過好日子,困難肯定不少,但再難,比戰場上拼刺刀還難嗎?

25年,朱彥夫為村裏辦的事數不清,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為村裏“跑”電的事。這一“跑”,就是7年時間。

山裏太需要電了,朱彥夫去找上級,上級説,現在什麼都缺,你要架電,除非自籌材料。朱彥夫的倔勁兒又上來了,他下決心自己去“化緣”。他拿着長長的清單,四處奔走。有時是專門出去跑,有時是利用作報告的機會打探消息,有時是打聽到哪裏有需要的材料,慕名而跑。平時在村裏,朱彥夫的假肢每兩小時就要卸一次,時間一長,斷腿就又痛又麻。可出門在外就顧不上了,一次要捆10多個小時,還要上下車、爬樓梯,腿磨破了、化膿了,他咬牙挺住。稍不小心磕到、絆到,從樓梯上滾下來,新傷接着舊傷,他硬撐着爬起來,繼續“跑”。

一年夏天,朱彥夫到博山採購。第二天,下起了瓢潑大雨,道路被沖毀了,他只好搭了一輛驢車回村。一百多裏的山路,上坡下坡,他不知摔下來多少回,一身傷,一身泥。走到沂源地界,當趕車人得知他是為了村裏架電遭罪時,感動地説:“大兄弟,你這是舍了命地為百姓啊。就衝這一點,我也要把你送到家門口。”

曾經有人問我,朱彥夫的事蹟主要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精神是不是過時了?我説,朱彥夫的精神不會過時,永遠不會。因為,他的背後矗立着我們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朱彥夫的精神具有穿透力,它能穿越時空,跨越年齡,放射出持久奪目的光芒。(熱烈掌聲)

他説過,生命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腐爛,另一種是燃燒。與其腐爛,不如燃燒!(熱烈掌聲)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4

1982年,因長期超度工作的原因,朱彥夫病倒了,甚至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幸好救了回來。這使朱彥夫意識到自己老了,不能繼續為村民們謀福了,若還待在黨支部書記的位置,很可能會給村子帶來麻煩,因此他辭去了這一職務。

這時,大家都以為朱彥夫會安享晚年。可大家都想錯了,朱彥夫拿起了筆,開始寫書。朱彥夫説:“我曾是26軍中的一名戰士,指導員曾説想將26軍與敵軍奮戰的過程寫下來,讓大家知道我們當年與敵軍戰鬥時的辛苦,指導員不想讓大家忘記那段歷史,可還沒等他把那些事情寫下來就犧牲了,所以我就想寫書,完成指導員的遺願。”

因為沒有手握筆,朱彥夫就只能拿嘴叼着筆寫,其中遇到了許多困難:

其一,練習用嘴叼筆,這不容易控制力度,一不小心就會將字寫花甚至將筆咬爛,朱彥夫不知練習了多久,咬爛了多少支筆;

其二,朱彥夫的文化水平不高,每當遇上不認識的字時,只能去翻字典,寫書期間,他足足翻爛了四本字典;

其三,朱彥夫身體不好,僅剩的右眼視力只有0.3,再加上他身上有許多傷病,經常發作,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最艱難時,一天只能寫幾百字。

為了朱彥夫的身體,妻子將紙筆都藏了起來,不想讓他繼續寫。朱彥夫得知後,急得直接摔下了牀。妻子見狀,只能哭着將紙筆還給了朱彥夫,嘴裏一直唸叨着:“你這是何苦呢?何苦要這樣折磨自己!”朱彥夫只回了一句:“我要完成指導員的遺願。”

一本33萬字的書終在7年後,在這位沒有雙手的老人筆下寫了出來,這本書的名字叫《極限人生》。朱彥夫寫這本書,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完成指導員的遺願,只為告慰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戰友們。

在我們看來,朱彥夫一生是悲慘的,可他卻不這樣想。他説:“我是一名老兵,雖在戰場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可我一生是幸福的。畢竟我還活着,我還能為祖國做貢獻,我還有子女,他們帶給了我許多歡樂,比起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我覺得我已經很幸福了!”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5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朱彥夫四肢全無、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僅有0.3,如此殘缺的身體卻能迸發出如此強大的精神能量,創造出如此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靠的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彥夫所言,“我心裏要不是裝着個黨,不裝着個共產主義,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頭,是一切價值的價值原點,是解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關鍵,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就會有什麼樣的精氣神,有什麼樣的行動表現。當前,個別黨員幹部不信馬列信鬼神,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心,有的貪圖虛名、脱離實際、脱離羣眾,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錢至上、名利至上、享樂至上,心裏沒有任何敬畏,行為沒有任何底線,出現這些問題,説到底是理想喪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有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彥夫學習,首先就要學習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樣為信仰去拼搏、去奮鬥,去獻出全部精力。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朱彥夫對羣眾的感情是真誠的,是實實在在的。羣眾有苦,他自己難甜;羣眾受窮,他心裏難安;羣眾有難,他慷慨相助。正是由於心裏裝着羣眾,關心羣眾勝過關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鄉親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帶領羣眾同甘共苦、不懈奮鬥,硬是把一個“連地瓜幹都吃不飽”的窮山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正是由於對羣眾有真感情,把羣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朱彥夫才贏得了父老鄉親發自肺腑的信任、擁護與愛戴。當前,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推進,做好羣眾工作,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朱彥夫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廣大黨員幹部要把朱彥夫作為一面鏡子,對照朱彥夫查一查問題,找一找差距,樹一樹形象,以朱彥夫的為民情懷為標尺度量一下自己與人民羣眾的感情,以朱彥夫的務實清廉為標杆查擺自己的“四風”問題,用朱彥夫視民如傷的境界來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應當看到,朱彥夫與人民羣眾的真感情並非無法複製,朱彥夫的為民情懷並非高不可攀,身為殘疾人的朱彥夫能夠做到,每一名黨員幹部更能夠做到。

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6

面對他殘缺而又衰老的身體,聽完他震撼心靈的故事,你會強烈地感覺到,老人的背後,分明矗立着我們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朱彥夫,這位留下無數壯舉的英雄模範,這位歷盡坎坷卻從未向命運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誠與執着,奮鬥與奉獻,生動詮釋了我們這個民族歷經風雨卻始終生生不息、昂揚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踐行偉大中國精神的一面光輝旗幟。

真正支撐起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看似無影無形,卻藴含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能量,是一個國家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放眼人類歷史進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發展繁榮的道路上,無不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把無數個體緊緊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偉力。回首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些熔鑄在無數中華兒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鬥拼搏、不惜流血犧牲,歷經百餘年的艱辛探索,贏得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道路,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展望民族復興的燦爛前景,把十三億中國人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的中國精神,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底氣所在,志氣所在。

朱彥夫是偉大中國精神的踐行者。作為橫跨革命、建設、改革三大歷史時期的英雄模範,從革命戰士到一級傷殘軍人,從農村黨支部書記到退休老人,朱彥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體的先進事蹟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卻是貫穿他整個生命歷程,激勵他不斷挑戰人生極限最可依賴的力量源泉。品讀朱彥夫的事蹟,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細節,更是那麼一股子遇難而上、永不服輸的勁,那麼一股子敢想敢幹、戰天鬥地的氣,是那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比忠誠與熱愛,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間無比堅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朱彥夫幾十年來用鋼鐵般的意志創造了人生奇蹟,靠的就是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我們今天要戰勝改革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風險和挑戰,將“兩個一百年”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同樣需要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縱覽朱彥夫精神的各個維度,無論是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還是無私的奉獻,勇敢的擔當,都是中國精神在具體層面的鮮明投射,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穿越時代的持久價值魅力,值得全社會永遠珍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