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熱門4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7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7篇《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相關的範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熱門47篇)

篇一:《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這是一部蕩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我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着max的旁白開始,max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紐帶,而與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才會覺得1900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的温暖。

當max抱着留聲機,播放着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燬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1900時,隨着影片的剪輯,max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説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説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max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麼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麼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昇華。當max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燬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這使得我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如此感性,如此動人,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想到自己一個人看完的電影,一個人寫完的日記。人生難得一知己。和我比起來,1900或許幸運得多。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表演是那麼的不着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着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是的。

這幾年我看了不少電影,但是從來沒有這樣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更加傷感,更加細膩,更加動人,更加真實一些,只歎我生硬的文筆還無法達到這個境界。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爐房的意外事故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着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1900成長為一個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髮,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是感情細緻而深邃的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鬱而温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誰是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鋭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説有着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説:“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八十八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就像我面對如今的日子,如今的大學我也茫然,也看不清楚。我不奢求掌握能順勢而為就已經足夠了。上帝是公平的。1900的人生偉大而有意義。哪怕這有可能只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就像樂器店老闆在片尾説的:“別擔心,不要錢。一個精彩的故事比這個舊小號值錢多了。”片尾:max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青瓦石路的街道盡頭。我積壓着的情緒再也忍不住了,來了不該來的地方。好好的分數再高一些就好了,當初不拼一拼,沒有賭一把,來到這裏,錄取老師説:“你的分數報這裏虧了哦。”我傻傻的踩着二本線進來的。來到一條破船上,我不會鋼琴,也還沒有max一樣摯友。孤單的開始,但願不要孤單的結束。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除了埋怨一下下,我也還在奮鬥。今後求學的路上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堅持。而在淚水中換來的堅持總有一天會隨時間消逝。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完整。

音樂,自從他在養父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一生的不分離。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親情,我明白是血濃於水。

友情,我明白是值得珍惜。

愛情,我明白是可遇不可求。

篇二:《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這是一個漂亮而又傷感的故事,除去這部分帶給人更多感覺的可以歸結為一個“謎”字,到處充滿着不解。這是一個是他的故事。用黑白鍵譜寫了他生活的序曲,靜靜的海上奏響只為獻給那些可以讀懂它的人。海上鋼琴師一部傷感的電影。

一段輕快的薩克斯結束帶出的是冒着黑煙的巨大的遠洋輪船。先前的寂靜瞬間被轟鳴般的歡呼聲所代替,遠處的自由女神靜靜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揮動手臂的人羣,大家馬上踏上陸地或者是踏上他們的另一個未知的旅程。

1900一個特殊的名字,不經意的被添煤工人發此刻鋼琴架下,沒過多的懸念,就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小孩。然而這個小插曲卻可以看做是一場特意的安排,一個預示着成為鋼琴天才的鋪墊。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愛1900,他教他念書,像對待親生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會離去,一個人也一定會經受一些磨難才會愈加成長。Dannyboodman的死訊是1900成長的有一個契機。影片中失去親人的1900靜靜地靠在窗邊看着眼前翻滾的大海,這也好像預示着他一生將於大海牽扯不清。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沒其他人的指導卻可以無師自通的彈奏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他從沒踏上過陸地卻透過收音機知道各地的風俗人情,以至於把剛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我們的追求,他有我們的生活習慣,在船上的他更瞭解怎麼樣去享受音樂,在影片開場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領着吐得亂七八糟的進入大廳,搖搖晃晃的船上他卻走的如平地普通的穩當,出人意料之外的主意卻給人帶來了莫大的快樂,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鋼琴伴隨大海的翻滾在大廳中無拘無束的遊離,滑行。差點砸到腦袋的大吊燈,被破門而入氣的吹鬍子瞪眼的船長,所有的所有那樣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礦堆上還是依然的談笑風生,這是不是就是真實的1900。他遇見過真愛,想要為此付諸行動開始他的另一個生活,但故事總是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完美,可能到此刻我還在疑惑為何下船對他來講是這樣的可怕,記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長時間,原以為他會攜帶對那個女生的愛而去找他,但他的腳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彷彿站了一個世紀,一個就夠了讓他考慮健全的時間,他説陸地沒盡頭。”這種沒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感覺安穩。

吹着康恩牌小號的max也就是整個影片的線索,他引導着大家進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雙眼看着1900傳奇的一身,新的出發,他用他的小號成功的在船上謀得了職位,暈船讓他偶遇了1900,最後的賣小號讓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所有的所有,好像就在冥冥之中。讓他跟1900有牽扯持續的聯繫。

有時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為吸引大家眼球的一個賣點,正是由於天才的隕落才讓大家感到扼腕歎息,一個小小的小孩在沒理解專業練習前就能演奏出讓人陶醉的音樂。這個在影片中仍然是一個謎,可能正是由於導演的沒直接點出大家才能愈加的迷戀這個彈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賽又一個成為大家知道他技藝的媒介,與鋼琴大師的比試,雖然剛開始就瞭解故事的大概進步走向,但令我驚歎的是影片中的演員居然能這樣出神入化的將鋼琴演奏的這樣之極致,可能是作為一個鋼琴的外行人來評價海上鋼琴師這個場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這一段也十分緊張,會讓看的人一時喘但起來,好像到處都瀰漫着讓人窒息的環境一種從兩個比賽者身上散發出來逼人的氣場,他們那時候是強大的,個性是1900的表現,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輪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個影片也是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發生的大家因踏上陸地而興奮,而他電影的主人公1900卻選取永遠的留在船上,等着時間流逝等着船日漸老化,等着大家日漸遺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見了好友,原本想靜靜的消失,就像他靜靜的躲藏在廢棄的遊輪中等待毀滅,在油輪中成長,在遊輪中度過他的歡樂時光,海是寂靜的又是波濤洶湧的,他是是大海的,輾轉於各個國家,卻從未離開船一步,那最漫長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間的停頓,陸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就像中國的浮萍一樣,離開了船離開了海他就沒了根,在期間也有動搖是否他的膽量不夠,無人瞭解,也無人會理解,在影片的開始他了句話是從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須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讓人忘記”。

篇三:《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個煤工收養,煤工死了後,他開始彈鋼琴。經常在船上為乘客彈鋼琴,乘客們都被他的琴聲所陶醉。

後來他成了客船上的鋼琴師,並結識了一位朋友叫小號手。兩個人十分要好,小號手很崇拜他的才華,也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雖然沒有下過船,卻已經名揚四海。但是他為什麼不下船呢?他告訴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中創造出無限的旋律,但我無法在無限的城市中,無盡的街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這艘客船也即將被摧毀。可他還是不願意下船,只是最後説了一句話:“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光陰,冬天時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時擔心冬天將至,所以到處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我看了後,為他的頑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對音樂的這份執着。

篇四:《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七年級的時候,我問了問饒老師值得一看的電影,饒老師脱口而出:“海上鋼琴師。”,到了暑假,電影單中又一次出現了這個名字。“這一定是一部好電影。”於是,我帶着這樣的心情,細細地品味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意大利電影,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裏主演的劇情片。故事是以兩個人的對話形式展開的,以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視角的轉換,介紹了一位鋼琴天才1900的鋼琴故事。

幼時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發現的,他的母親拋棄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兒,生活在燒煤工人的船艙裏,大家都照顧他,疼愛他,教他説話,寫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現任父親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傷心。1900離開了父母,沒有出生證明,悄悄地來到這世界,有得悄悄離去。正好比一個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關信息,沒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沒有一座屬於他的墓碑,但他確實來到過這個世界,真真實實地活過。

1900對不好的事情十分厭惡,但不會用嘴説,會用音樂去表達。1900與小號手聊天,當他們看見小偷時,鋼琴的音樂也變得斷斷續續,模仿着小偷的形態;當他們猜想老婦女是一個謀害親夫而得到萬貫家財的人時,鋼琴的音樂是一種怪怪的音響,充滿着陰險,他的音樂總是能生動的表現各式各樣人的心理特徵。

有的人説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歡的音樂中,伴他左右的是對他沒有半點私心的朋友們,不用去擔心紛繁與擁擾。但是,只是這樣嗎?每次停船靠岸時他獨自向岸上遠處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還有他偷偷的撥通陌生人的電話時那緊張和期盼的語調:“你好,也許你不認識我,但,我們能聊聊嗎?”尤其是當他聽那個飄過的流浪人告訴他自己的經歷,他愈發的想去體驗:站在岸上,聽海的聲音,到底是什麼樣奇妙的感覺呢?

影片結局,1900在一艘即將炸燬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願下船,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擇。或許,到了天堂,他仍會彈鋼琴,就像原來在海上一樣。

篇五:《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看後,我久久地呆愣着,仍然沉浸在電影所營造的情境裏。電影主人公1900的一生是傳奇的,他出生後成了棄嬰,被輪船上的鍋爐工丹尼收養。他聰明異常,很小的時候就會讀報紙上的文字,在輪船上度過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中年。在1900八歲的時候,收養他的丹尼不幸被鐵鏈撞擊而死,1900再次成為孤兒。還好,船上的每一個人都寵愛他,都把自己認為好的教給1900,因此1900成長得很快,也很快樂。

一個偶然的機會,1900來到了頭等艙,他見到了鋼琴,被那美妙的音樂吸引,憑藉超人的天賦,1900首次碰到鋼琴便能彈奏樂曲。後來他的彈奏技藝突飛猛進,成了乘坐尼亞號旅行的人難以忘懷的回憶。1900對鋼琴的痴迷導致他對其他,比如愛情方面的絕緣。他一生沒有真正俗世的情人,一生與鋼琴為侶,他對鋼琴的理解、對大海的痴迷,對夢想的堅持,對維吉尼亞的堅守,這些讓我感動的地方一一在眼前浮動。

1900對音樂的理解超凡脱俗。每一次的演奏,樂隊指揮都得親自告訴1900要傳統的音樂,常規的舞曲,可是每次彈奏一曲或半曲後,1900總會根據現場的情況彈奏符合人們心情和當時情境的曲子,把全場的氣氛嗨起來。爵士樂鼻祖傑尼聞聽了1900的故事後,決定要來與其一決高低。比賽現場,傑尼傲慢至極,侮辱1900。但是其所彈曲子,1900亦能當場模仿。第三回合時,傑尼説:“我要讓你輸得屁股尿流。”密友邁克斯激將1900,1900決定反擊,驚呆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傑尼輸得心服口服。這場比賽我覺得1900不僅勝在鋼琴彈奏的技藝上,更贏在人格的魅力上。1900在一開始更願意讓傑尼贏得這場比賽,他對傑尼抱持一種惜才、欣賞的態度,這種愛護他人才華的心胸着實令人欽佩!

1900對音樂的摯愛令人感動。一首首樂曲是他的一首首流動的詩。他看見一個人的形色和表現便能猜透他的心境,然後創作出適合這種心境的樂曲,這鋼琴就是他的心靈。在大家都遠離要報廢的維吉尼亞,好友邁克斯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他,告訴他維吉尼亞將要被炸時,1900説:“我沒法捨棄這艘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1900平靜而堅定地選擇與船共存亡,與音樂共存亡,與夢想共存亡。

看着1900,突然讓我想到了陶淵明。一個對鋼琴痴迷,一個對詩文眷戀,矢志不渝;一個終生生活在船上,一個歸隱於田園,與世無爭。這種生活的態度有點道家的思想,與我們所受的教育相悖。我們儒家的教育都是鼓勵人要積極入世,要上進,要立功、立德、立言。1900選擇這樣的道路是該褒呢還是該貶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我們也只不過是選擇陸地生活罷了。

誰選擇的對呢?1900所言:“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他因為看不見陸地生活能給他帶來什麼,而且有無盡的不可預知性,沒有盡頭,所以選擇了更能給他確定性的大海,選擇了船上。陸地上的我們是否比1900有更長的目力,看得更遠,能看到世界的盡頭?“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我們是否也為生活中的這些不確定、無所適從而愁苦?煩擾?

1900的傳奇人生有很多耐人咀嚼的地方,且行且品吧。

篇六:《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前幾天把道友推薦的電影《海上鋼琴師》看完了。老實説,我沒有看懂,但神奇的是,沒有看懂的我,從頭到尾安安靜靜的把這部電影看完了,沒有快進,沒有中途暫停去忙別的事。更神奇的是,看完後我又情不自禁的按了重播,再看一次,當然,就算看了第二遍,我還是沒有看懂!只是第二次看完之後,我坐在了椅子上發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呆,然後,我想,我看到了自己的琴鍵。

《海上鋼琴師》是由一部意大利片,拍攝於1998年,片中的時代背景是1900年,講的是一個被拋棄在一艘名為“弗吉尼號”船上的嬰兒,被一個黑人加煤工撿到,並起名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1900生於船上,長於船上,最後死於船上,他的一生,一眼望去,簡單明瞭,唯一的精彩是他無師自通的鋼琴技藝與自由恣意的音樂天賦。

這並不算是個多精彩的故事,即使它深具傳奇色彩,而且外國的,文藝片,拍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鋼琴,這些元素都在拒絕着我去看這部電影。井底之蛙的我,對國外的文化呀,時代變遷呀是完全不懂的,我不懂國外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更不懂電影裏的那個年代,以及那個年代的意識流態。

我總覺得,文藝片這種東西,它必是和它所屬的時代背景和環境是血脈相連的,我總自以為是的認為,如果不懂這些,就去看一部文藝片,那只是看一場熱鬧,而且是一場看不懂的熱鬧,而不是看一部電影。

有那個看熱鬧的時間,我還不如看一部國產的喜劇片,簡單,易懂,不費腦,我個人的笑點比較底,不用多精良的製作,不用多高明的.演技,不用多美妙的故事就能逗我笑上一部電影的時間,就能帶給我一點因笑聲引發的快樂。

但道友強烈推薦,説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非常值得一看,於是我最終決定就看一看吧,因為經驗告訴我,有些在我看來只是一場熱鬧的經典電影,他們的製作往往都非常精良,場景,服裝,以及配樂都非常棒,何況還有漂亮的美人以及美人們精彩的演技。

電影一開始,我就有了放棄看下去的念頭了,因為這部外國的文藝片,它是用倒敍和插敍的表現手法來演繹,我的天呀,這是我最討厭的表達手法,就連我最愛看的霹靂布袋戲裏有用這種表達手法的線,我都看得特別不耐煩。

但這放棄的念頭只是在腦海裏轉了幾圈,然後就漸漸消失了,也許是那個高大的,吊兒朗當的黑人加煤工,隨意又小心翼翼的把嬰兒抱起來的時候太温暖了吧,當然,也可能是小小的,八歲的1900太可愛了。

反正吸引我看下去的絕對不是電影的表達手法有多高明,也不是演員們的演技,更不是那精美的服裝,紙醉金迷的場景,因為我看了兩遍了,依然沒把這部電影的時間線給擼順,也沒有被哪位角色身上的服裝驚豔到。

我不懂欣賞鋼琴曲,所以那場被捧為經典的鋼琴決鬥,我沒有看懂,我的反應就像那個印度阿三哥一樣,每一次他們對決完我就想問:“他輸了嗎?他贏了嗎?我聽不懂他第一次看到女主角時彈的曲子有多優美浪漫,我甚至覺得1900和邁克斯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那一場鋼琴滑行的恣意有點任性。甚至有些台詞我都聽得懵懵懂懂,不是很理解!但,我想,我懂得他為什麼最後寧願在船上被炸死,也不願意離開,我想我懂得他在88個鋼琴鍵和無數個鋼琴鍵間做出選擇時的清醒和悲愴。

我想,吸引我一邊不耐煩一邊安安靜靜把這場電影看完,又情不自禁再看一遍的是主角1900那純粹自我的靈魂,是他那看似天真懵懂實則深沉而清醒的人生態度。一千個人看《海上鋼琴師》眼裏看到的是一千個模樣的1900,,有人看到了孤單,有人看到了純粹,有人看到了膽怯,有人看到自由,有人看到了驚才絕豔,有人看到了天真,也有人看到了絕望,千種百態,因人而異。

但,我想每個看過《海上鋼琴師》的人都會有和邁克斯同樣的疑問,為什麼不下船看看?一次,就一次,親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考慮過嗎?你可以隨心所欲,你演奏得像神,人們會為您瘋狂,你肯定能贈大錢的,夥計,買棟豪宅,成個家,想想吧?

你不能一輩子在船上漂泊,世界就在外面,只隔着一塊跳扳,你只需要走上幾小步,一切都在跳板的另一頭等着你呢,為什麼不試一試?就一次,為什麼不下船呢?因為,岸上的城市是上帝的鋼琴,那不是他的琴。因為只願意彈好自己可控制的88個琴鍵就好,在這88個可控制的琴鍵上彈奏出無限的樂章,這是他願意做的。

而在上帝無限的琴鍵上尋找自己,他不願意,也沒有必要了,因為他從來就知道自己在哪裏,有什麼,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他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他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琴鍵在哪裏。當我們不理解1900為什麼不下船而感到憤怒的時候,其實把角度換一下,用同樣的眼光審視一下自己,你會發現,我們中大多數人也只是一個不願意下船的膽小鬼而己。

更可怕的是我們不願意下船並不是因為船上的生活就是自己內心正真想要的,只是大家都説船上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你也應該在船上生活,並且要懂得知足,要懂得珍惜,你看,大家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於是我們就這樣懵懵懂懂的跟着大家在船上,假裝生活得很好,很快樂。唯有偶爾聽到內心的吶喊和掙扎時,會有瞬間的動搖,會問一下自己,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你堅定的回答,不是的。但是你不會做出任何改變,你依然將就着,每天重複着彈着那幾個生活的音調,每天重複着在別人看來美滿,但你自己卻感到枯燥乏味,沒有任何意義的生活。

你連在有限的琴鍵上彈出無限的音樂你都做不到!你的不願意改變不是因為你熱愛你此時的生活,而是你害怕去改變而己。

1900不下船並不是因為懦弱,也不是害怕改變,也不是傲漫得不屑俗世紅塵的卑劣混濁,他只是聽從了自己內心的吶喊,做了自己的靈魂的主人而己,而人的一生,最難的就是做自己。

但現實中我們更多的人不願下船卻不是因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是從來不曾正視過自己的內心,更不曾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就悲哀了呀。

篇七:《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這部電影不是旨在講與鋼琴有關的故事,而是在時代快速發展中的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和歸宿的一次偏執的選擇,無論電影是否玷污了鋼琴,也無論這種看似烏托邦式的劇情和情結,以及其他想表達出的想法是否具備絲毫價值,至少不影響我們看到思想和生活在某些情況下仍存在某種自由,而走出影院繼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時,是否還會有人相信並做一次足夠的堅持?相信心中懷揣一份自己想追求的自由,無論結果如何,都賦予它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行動。

也許需要通過一次極為艱難的抉擇,甚至再經歷一段不堪的歲月,在這種前提和代價之下,還有人能夠做到堅持,或者哪怕到不能堅持的地步(雖然這種堅持不可能永久)?

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看到,有些人自己並未能夠成功達成關於自由的夙願,但是他們卻寧願從始至終地堅持,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他們讓我們看到,人類思想的任何一次進步,都源於一份相信真理,渴望自由這種在當今現實下被認為是妄想的病人舉動。

不僅是一份自由,還有很多信念和東西很容易在這兩個步驟便夭折。這兩個步驟即是我上面所言:1,相信。2,堅持。

然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結果恐怕都要形成種種失敗,可喜的是,有很少的人做過了,他不只是對他自己成功的進行了一次解讀,也是對這個世界做了一份看起來微乎其微的貢獻——只要有一個人看到。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兩個步驟對於每個人而言的難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在第一步就已然被擊敗,有的人卻倒在了第二步,而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嘗試過任何一步。

真誠的希望自己以及更多的人能夠在生活的壓迫中給自己保留一絲反思的能力和機會,讓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在行動和失敗之前不要輕易否定一切,哪怕如影片中那樣——當有一天遊輪即將被爆破分解。可你已經看清自己,這個時候你選擇下船離開還是留下都將是正確的選擇。

所以,我在心裏並沒有給這部影片評分(由於不打分無法評論,在網站上打了個“還行”),因為我覺得它對於每個人來説打不同的分都可以理解——這不同於其他影片單純的講專業技術或是影片內涵,而是給每個人出的一道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至於這個問題到底是在問什麼,那還要看你由這部片子想到了什麼,最後,抑或留下一句怒罵或不屑,都將是你對這部片子的答卷。

篇八:《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或許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專屬他的聖地,在心百回千轉的褶皺。——題記

海邊的細沙洴澼在湛藍的淺灘裏,微風拂過海面,泛起世間最美的漣漪。無邊的光向四面聚攏,投射世間的美好。黃昏的海,晚霞與蔚藍釀就炫目的暈。那一抹光的猩紅,海底深處,恍惚中那是絢爛的聖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驀地想起《海上鋼琴師》中的一句話:你只要留神,就能從那些人眼中看見自由女神,看見美國。或許在那一刻,美國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美國。就在布達拉宮山腳下,聽着古老梵唱那鐘聲想起,從頭往下精神的肅穆。或許那就是聖地的意義。

不知道為何,這幾天難以入眠,耳畔總是響起流水的聲響。又或許是在睡夢的世界裏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倉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潔淨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從天穹微弱的呼喚,血脈中來自蔚藍的亙古復鳴。那是海水聖潔的遺體,滌盪世間的黑暗。或許這個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們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尋找人生的聖地。殊不知我們早已身處其中。

側耳聆聽的少年,化作萬千,溯游歲月的聖地。那一刻,心與精神同在,遁入無邊的浩渺。

人們從中誕生,海就是我們的母親。從氨基酸道蛋白質,從細胞到胚胎,從弱小到強大,我們從中一步步地走來。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們,為我們孕育文明。人類同時也一步一步瞭解自己的母親。新航路的開闢,航海貿易的發展,我們進一步瞭解她,同時她也進一步地付出。當海上軍事的發展,一個又一個的強國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勞。當無邊的硝煙蔓延,一條又一條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傷。

海洋的歷史就是一段人類的發展史。海洋與中華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麪積,擁有者“四海”,擁有悠久的海洋歷史。在海上,我們既有過卓越的功勛,也有着屈辱的曾經,但我們相信長風大浪,任重道遠。

經久的回憶在腦海緩緩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測的海洋,聖潔覆蓋了一切。曾幾何時,我們忘卻了一切,以為離開了海。但海與天空一樣,包裹着我們孱弱的身軀,用温暖的心為我們付出一切。我們其實並沒有離開海,血液是聖潔的分流,他與我們同在。

詹·耶·沃爾德曾言:日子紙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來。是的,那是我們共同的聖地,永遠……

篇九:《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我認為自我是一個不太容易受感動的人,因為能使我落淚的電影很少,可是有一部電影能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為之落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鋼琴師》。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孤兒,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丹尼收養,這位燒爐工用當時的年份為孤兒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僅有8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羣令他迷失自我。

縱使之後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終,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影片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燒爐工與1900的對話,

1900:“丹尼,什麼是孤兒院呢?”

丹尼:“孤兒院就像一個大的監獄,沒孩子的大人都會被關在裏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齊你就會進孤兒院嗎?”

丹尼:“你説得對,乖,所以我要多謝你。”

這段對話真的很温暖,丹尼為了不讓1900有心理上的陰影於是編制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1900認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個好父親。

“我寧可捨棄自我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這句話是1900説過的話,1900明白慾望永無止盡,如果走下了這艘船,他能夠憑藉精湛的琴藝獲得金錢,權利以及感情,可是他會失去對於音樂的靈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選擇與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着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這是我對於1900的理解,一個沒有根而終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獨特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得他處在一個獨立的世界裏。他與這個社會僅有一段很短的距離——一塊甲板;他與這個社會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一個世界!他用音樂解讀一生,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篇十:《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講,有人肯聽,你就還未完蛋。問題是,誰也不相信我這故事。”沒錯,一九九零的人生經歷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維珍尼亞號輪船內的鋼琴上,被一個船員偶然中發現並收養。船員給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員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歲的時候,船員在工作的時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變成了孤兒。八年,船員為一九九零編制了一個純潔,美好的童年。我想,這也賦予了他潔淨的靈魂,造就了他純粹的生命吧!

電影的畫面總會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藍色的眼眸上,他透過船艙的玻璃,望着波濤洶湧的海面,從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卻不能被猜測出眼神中到底藏着什麼,他那麼的平靜,那麼的悵然……

八歲之後,他的音樂才能逐漸展露出來,凡是聽過他彈奏鋼琴的人,都覺得他是上帝派來的,專門為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也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這片海洋上他彈着鋼琴,直到與維珍尼亞號一起消失。海洋、船、鋼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數。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在好朋友麥士勸他離開維珍尼亞號去大陸發展的時候,他絲毫不為所動。他的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給維珍尼亞號,和它一起經歷四季的變換。然而,當愛情降臨時,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為心愛的女孩子登陸。可當他走到樓梯的一半時,他忽然停住腳步,望着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裏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還是恐懼?或許世人永遠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詩篇。最終,他回過頭,眼神堅定,一步一步走上船來。他的眼裏,容不得擁擠的城市,他的心裏,只有純粹的音樂。

多年後,維珍尼亞號已是一艘即將被炸燬的破船,麥士得知消息後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結果,他仍舊堅持着,不肯離開。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廣闊了,陌生得讓他害怕,那些城市裏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琴鍵的鋼琴一樣,沒有盡頭,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給自己一個盡頭,也不願意茫然無措地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無所適從的生活。

就這樣,他生於船,死於船,從未離開過維珍尼亞號,也從未離開過他的音樂。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騰空彈奏着樂曲,彷彿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場熟悉的航行。

最終,他與維珍尼亞號一同消失在蒼茫的海上。他最後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鋼琴。

篇十一:《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之前聽過這個影片、今天抽時間看了一下、怎麼説呢?這個片子的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思!我想説的是演員很棒、製片贊!

一個在遊輪頭等倉出生的白人小孩被遺棄在遊輪上、陰差陽錯的被一個黑人鍋爐工收養、這就已經埋下伏筆他的人生終究不會同於常人!他的身世是個謎、可能是哪家的富貴子弟小王子般的生活,但是現實卻是在雜亂無章的不見天日的郵輪底倉長大!影片中有一幕很有意思讓人不經意會瞎想、他是在一個TD檸檬箱子裏、放在鋼琴上被發現的,註定他與鋼琴有緣。後來有一幕在度報紙,報紙上的TD檸檬大王、也許他可能是他的孩子!

正因為他養夫怕他被帶走所以他的童年是孤獨的沒有小夥伴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社交、有的只是黑暗的倉底及無邊無際的大海、而電影中貫穿着他沒有出生證沒有國際、始終漂泊在大海上、像一個從來都不存在的人。也因為正是如此他更善於發現別人看不見的聽不見的東西、養父的離去讓他更加的孤獨、這些都後續他的音樂天賦埋下伏筆!

他的音樂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講故事,遊輪上每個人,背後不為人能知的故事在他那他用鋼琴彈奏的形式來講述他們的故事、所以他的音樂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清澈見底的。什麼金錢什麼地位這些對他來説都不重要,之所以這樣他的音樂才會那麼的讓人心動不已。

雖然總是在漂泊,總是表現的不在意任何事或展現的很開心、但是終究到了荷爾蒙的年紀他遇到喜歡的人,而羞澀於表達,始終把自己圈在這坐遊輪上,導致有些悔恨。他可以下船但是他的腳始終都沒有踏過陸地。他有選擇地權利、而他選擇了大海,他在這長大熟悉大海的一切,陸地對他來説很陌生,也沒有在意的東西,在意的人,太多的未知讓他有些膽怯,他嘗試過下船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海上漂泊!

看到這讓我想到人的一生就是這樣、有很多的未知,面對未知有些人膽怯了、安於現狀,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圈,不想嘗試去改變什麼,因為不想去嘗試、未知的領域!我想説的不去嘗試怎麼會知道呢?換個角度看世界可能會有所不同!

影片的結局我不喜歡但是我能接受、因為每個人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路,雖然與我想要的不同、畢竟是他的選擇!

最終我想説的是跳出現狀,換個角度看世界、可能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或許不是你喜歡的但是畢竟你見過!有對比才會有選擇!

篇十二:《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在“維珍利亞”號船上的棄嬰——1900在輪船上成長的故事,他在鋼琴上的天賦和造詣讓我歎為觀止。然而,才華橫溢的他最終未離開輪船,並選擇與船同歸於盡。這似乎是一個悲劇,常人無法理解,我覺得這與他的身份——棄嬰有非常大的關係。父母的拋棄,與母親的分離,對一個孩子來説這是最大的創傷,而鋼琴成了他的過渡客體,充當着母性客體的代理人。我們看到,以後這一生他都與鋼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一出生就沒有愛。他遭受了兩次被拋棄,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棄了他,後來雖然有丹尼撫養他,丹尼在他8歲時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創傷。丹尼雖然非常愛他,但丹尼向來傳遞給他的信息就是説船以外的世界有多麼可怕,讓1900不要離開船,1900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始終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音樂,從此音樂成了他可以依戀的客體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個鋼琴大師,彈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兩次可以依戀的客體都離他而去,他無法相信這世界還有什麼安全感,無法感受那種愛。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義在那裏,他與船構成了緊密的關係,船是證明他存在的客體,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燬,和他有關係的客體也就隨之一起都會消失,那麼他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個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是我認為的這個人。但1900沒有真正出生,因為一個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出生過,他從來沒有走入過真正的社會,不敢走下船,人是社會的,他沒有走進真正的社會過,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所以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影片一開始就有句旁白“他沒有國籍,沒有出世紙,連生日也沒有,可以説還未出世”從心理層面,1900確實還停留在未出世的嬰兒狀態。呆在母親的子宮裏,感覺肯定是最安全舒適的,他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姑娘離開之後,他改變人生的動力徹底被激活,決定下船。也許對於普通人來説不算什麼,但對1900,下船是一個重生的過程,1900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卻又慢慢地停下來,整個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黑暗,恐懼充滿了內心。最終他選擇與船同歸於盡,這是偶然,但卻也是命運的安排

篇十三:《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兩天內看了兩遍《海上鋼琴師》雖然是一部老片,但還是讓人推薦才知道。個人所言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看完後的感受沒有其他電影結束時的壓抑、難受或者開懷大笑,而是直擊靈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所以今天想寫點東西。

看完以後看了評論有的人説很好有些人説很一般 我想這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而1900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是被人丟棄在頭等艙的孤兒 被鍋爐工“媽媽”收養 一生中都生活在船上從未踏進大陸半步 有着天賦異稟的音樂細胞 卻因為從小的封閉環境讓他成為了一個不敢直面未知事物的人 哪怕他遇見了心愛的人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走回甲板。

最後1900説的話直戳淚點 眼淚跟着情不自禁 最後他告訴觀眾為什麼走了一半他又回去了 他這樣説的 站在那裏並不是我看見了什麼 而是我什麼也看不見 我看不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着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説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裏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原諒我當時看到之處已經哭的稀里嘩啦 你能説他是懦弱嗎 很明顯不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他遇見了心愛的女人知道了她的地址 可他還是沒有下船的勇氣 他害怕看不見的盡頭 他害怕數不盡的街道 琴鍵是有限的 創作是無限的 在他的眼中要想讓他變成凡人 寧可拋棄他的生命 這也許就是我們凡人無法理解的幸福 只要踏上陸地他可以擁有普通人無法企及的一切可他不在乎名與利 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自由安寧,這也許就夠了 我希望你會喜歡這部影片 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可以抱着心愛的人再去回味這部影片 希望她也能喜歡!

篇十四:《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曾有人言,美國電影善於創造奇蹟。如果説《阿甘正傳》是巧合的奇蹟,漫威英雄是熱血的奇蹟,那《海上鋼琴師》便是詩意的奇蹟。

何為《海上鋼琴師》的奇蹟?這世界上天才千千萬萬,難得的是美好逝去時對我們心靈的直擊與觸動:遺憾的味道,遺忘的音符。

當我看1900,我看到了什麼?孩子般的執拗,還是骨子裏漂泊一生的孤獨。彷彿跨越了古典之殤,他是再世嵇康。“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身為魏晉琴師,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然,正如1900所説:“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不幸的是,嵇康與1900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都終為他們的謝幕埋下了禍根。

“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鋪天蓋地,彈進眾人心裏,彈畢,嵇康從容地引頭就戮,時年叁十九歲。“他”以心為弦,以身為琴鍵,坐在佈滿灰塵的車間,不吃不喝也高貴得像個王子。承擔他的是洶湧與平靜共存的美麗神祕大海,面對不可挽回的命運,一張破碎的碟盤喚醒往昔,奏鳴,在大爆炸中,1900向死而生,沒有太多人難過,但沒有人會高興。

寧願一生孤獨,不願隨波逐流;寧願氐惆塵封,不願拋卻純真。在鮮花與詬病當中,人們總是嘲諷着這部電影的琴藝只是圍繞着表面的“唯快不破”,而選擇性地忽略故事中遺忘的悽美。

你未曾漂流過,卻一直漂流着;你或許未曾孤單過,卻始終會感到孤獨;你從未停下腳步,卻從未曾離開。1900的懦弱,懦弱得真實。“比起奔向未知的茫然,守着舊夢湮滅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

又有誰能説,泯然於世不是理想的一種,成也大海,敗也大海。若以世俗的眼光論處,為何要將陸地的重量強加在一名海之子身上?他所不見的無數種選擇,他所見的只是一種選擇:回到船上,再一次從船頭走到船尾,“世界從身邊經過,但只有兩千人一次……這才是我生活的陸地。”

義無反顧。

大概是早已閲盡,最後在人羣中都已無法找到一席之地,因為他是連耶穌都要問他是誰的一個傳説、一段故事、一串音符。叁十年來,在船上他對世界冷眼旁觀,卻得其神髓。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可以傾訴的人,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哪怕一分離就是永別,一遺忘就是永遠。

篇十五:《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部在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麼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個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亞號遊輪上的棄嬰,不,就應説是發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户籍也不明白自我屬於哪個國家,但並妨礙別人瞭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説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絃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取與弗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後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於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説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於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終才表現出來,最終到達一個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在1900準備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回到,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眾留下的一個懸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絃,他覺得這個琴絃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於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終他選取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為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説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透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狀況正好使他在持續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於那麼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我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為什麼會選取脱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係。無限,能夠是慾望,有限,能夠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絃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明白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裏面。

最終説一句,先把自我手頭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取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好處的選取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

篇十六:《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我是深夜一口氣看完這部片子的。海上鋼琴師所在的郵輪,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孤島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時離大陸才近在咫尺,人們之所以選擇這座孤島之旅,多半是慕名而來親身感受這位鋼琴大師傑出表演,按理説他應該有一大羣粉絲和知音的,但命運對他確實不公,他就像貝多芬一樣一生追求他的音樂夢想,卻不為名利所動,當他被迫應戰贏了大陸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謂鋼琴家,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驚歎和經久不息的掌聲同時,卻沒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樂和知音,而有的只是為了複製他作品的資本逐利者,其實藝術是無價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他為什麼一刻都不離開這艘船,在他眼裏大陸就是名利場,只有他的孤島才是塊淨土,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滿誘惑的城市街道無邊無際,而關鍵是他在這座孤島奮鬥的幾十年中居然沒有遇上一位真愛自己的紅顏知己,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時,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愛自己的愛人,不是嗎?當今這個現實世界像這類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畫家梵高悽美的愛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蘭鹿特丹市的一對牧師夫婦生下了他們的長子梵高,一位神祕的預言家對尚是嬰兒的梵高説出了可怕的預言:你會到巴黎,英格蘭,當店員,當教師;你會戀愛,遭到拒絕,成為傳教士,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藝術家,你會和x女結合畫800幅畫,在普羅旺斯變瘋,37歲時自殺,你一生只賣出一幅畫……事實真的如這位預言家説的那樣,從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歲的弟弟提奧做朋友,長大後做過傳教士,畫商,教師,足跡遍佈歐洲的許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順,連着向三個女人求愛,遭到三次殘酷的拒絕。被拒絕後的他再也不相信還有誰會追求自己這樣窮困潦倒的瘋子,居然拒絕了一位莊園主的女兒的瘋狂追求,最終雙雙變成了真的瘋子,真是讓人扼腕歎息命運對他的不公,他死時很年輕和徐志摩一樣都是37歲,但他們都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偉大的經典作品。

這同樣不禁讓人想起為了崇高理想而奮鬥且多次與愛情擦肩而過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由於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由於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由於意外的疾病和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能結束他的生命。

篇十七: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有人説,這是一個杯具。而我卻以為,沒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髒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鬱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豔的才華。即便陸地上有大把大量的資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是那裏。不是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裏,這才是個杯具。非常簡單的一個道理,無人可以説水裏和地上哪個比較好,魚是水,人是地,只不過合適不合適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説:“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怎麼樣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長時間,最後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非常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可以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裏太純淨。他説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知道路該往哪兒走。

看到那裏,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大家會在這個骯髒的世界上非常圓滑地活着,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沒辦法純粹地活,由於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乾淨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着純淨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説:“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期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是人間,即便在那裏,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部分。假如可以的話,他寧可一個人,一架鋼琴,就如此一向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後選擇與船一齊炸燬,這樣,海上會流傳着如此一個傳聞:以往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一直沒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篇十八: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TheLegendof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説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為名,成長於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着對愛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於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來為僅有區區百年曆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並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着;優雅而瀟灑;可以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可以揮灑地通過88塊音符表達自己想要表現的——自己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同尋常的身份、出生、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的慾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因此,他活着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樂、鋼琴,生於海上,長於海上,死於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於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只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並肩坐在鋼琴前,隨着海浪的起伏,靈動的旋律,與鋼琴一起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這裏,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着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擇,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着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可以寄託的角落,他選擇和船一起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己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擇和船一起毀滅,我會選擇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面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擇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擇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擇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擇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這裏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擇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擇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沒有意義。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快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説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試着去思考,特別是自己以後的人生。可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起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説: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面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着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瞭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

篇十九: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藝術是有生命的,這句話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的“三部曲”之一。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電影是由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所改編而成。

這部電影裏,音樂的運用很能夠打動觀眾,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那個帶有悲劇和傳奇色彩的1900。

在劇中,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1900在踏上木板準備下船,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了他一生生活的地方―郵輪弗吉尼亞號。在這艘船上,密集着形形色色的人,唯獨有一個人,他對大海,有着始終如一的鐘情。對名利,他從來沒有動過心。對音樂,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演奏。他説“拿鋼琴來説,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我應付得來。走過跳板,前面有無數的鍵盤。事實如此,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麼奏得出音樂?那是上帝的鋼琴,我彈奏不來。”他説:“只是街道,已經好幾千條。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鏡,茫茫無際,思前想後,那樣的日子怎麼過?”有時候,我們在塵世中感到痛苦,並不是因為我們得不到某些東西而痛苦,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捨棄而痛苦。有太多的選擇,就會有很多的雜念,這些往往會讓我們忘記了我們最初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在1900的心中,他只愛大海,只愛雙手在琴鍵上飛舞。音樂和他是融合在一起的,在那艘船上,只要有音樂陪伴着大海,他的靈魂就找到了棲息的地方。

1900用他的一生守護着大海,熱愛着音樂。他最好地詮釋了自由來自內心,真正的熱愛是細水長流的堅守,是堅如磐石的信念。

篇二十:《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當我看到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在海面上爆炸時,那沖天的火光在我眼前躍動,與此同時一個問題出現在我的腦中為什麼1900寧願捨棄生命也要留在船上?我仔細尋找着--

1900年的第一天,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觀後感。油輪維珍尼亞號載着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羣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湧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蒐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淨。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穫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8歲的1900養父意外死去,他的養父温和而豪爽,對他極好。

1900不願離開船,也許這是他懷念養父的一種方法,向養父表達感謝,選擇與養父一樣,葬身大海。不得不承認一位普通的工人需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將一個嬰兒養大。這裏或許給了我第一個答案。

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裏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説:“1900,你不可以彈琴,這完全不合規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説:“規矩全都滾蛋。”

1900從此迷上了音樂,這不僅是因為他在音樂上的天我們不會用一生去固守一樣東西,更不會傳奇的生活,並傳奇的死去。所以戲劇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們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動。海上鋼琴師是戲劇,但又貼近人心。因為整篇故事充滿着人情味,有對未來充滿夢想的乘客,也有執着於音樂一生的鋼琴師,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誼,也有一見鍾情,魂不守舍的浪漫愛情。資極高,也因為他發現,通過音樂,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達出來,那一聲一聲的痛楚打動着他的心,也讓他對這殘忍的痛苦從此釋然。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等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讓Max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製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

1900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説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着,鋼琴隨着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着音樂的節拍,忽左忽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説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發佈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裏,也一定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繫在了一起,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觀後感》。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

或許1900為了音樂而放棄了生命,為了在海上走其他自己的鋼琴曲,而選擇永遠留在海上,而拒絕了他一生唯一的知己Max的請求。我找到了第二個理由。

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製唱片,女孩順着窗子向裏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1900對着鏡子練習了一次又一次,但他還是沒能將唱片送出。1900也做過大膽的舉動,偷偷的跑到船艙,將吻印上睡美人的脣後立刻躲起來,那一刻,該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刻吧。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説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着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邊時,他茫然的看着諾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説,我再也不下船了。

第三個答案我也找到了。也許他想在船上回憶他那沒有結局的浪漫邂逅,守着他那沒結果的愛情。他對大陸上的城市感到恐懼,而放棄了本可以獲得的愛情,放棄了平凡的陸上生活。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他一次又一次與負責人協商,他多次上船尋找1900,都沒有找到。直到他從樂器行老闆那借來了多年前1900錄下的那首愛情曲的唱片和唱機。失望的Max欲離去之際看到站在陰影中的1900,開始了他們的最後一次談話。Max極力説服1900跟他下船重新開始,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他們的最後一次談話中,1900説出了他不再下船的原因,“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到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拿鋼琴來説,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可是走過跳板之後,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我生於船,長於船。這艘船每次只載客二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範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説,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沒法捨棄這艘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裏。你屬於少數,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Max最後沒有再去勸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結局之能如此,無人能改變,這對1900也許是唯一的,最正確的選擇。在離別時Max不時的因為1900的輕鬆的玩笑話停下腳步,彷彿告訴我們,1900的死去對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Max最後沒有再去勸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結局之能如此,無人能改變,這對1900也許是唯一的,最正確的選擇。在離別時Max不時的因為1900的輕鬆的玩笑話停下腳步,彷彿告訴我們,1900的死去對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1900選擇了在船上也是選擇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他一生中,陪伴他的只有大海、鋼琴、音樂。

現在繁複的社會中,也許不會有像1900這樣的人了,很少有人能經受得住這個世界的誘惑。在其中,我們的心不免沾上一點塵埃,1900的琴聲能帶走那些塵埃嗎?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試着去思考,特別是自己以後的人生。可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起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説: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面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着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吶喊。我們不會用一生去固守一樣東西,更不會傳奇的生活,並傳奇的死去。所以戲劇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們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動。海上鋼琴師是戲劇,但又貼近人心。因為整篇故事充滿着人情味,有對未來充滿夢想的乘客,也有執着於音樂一生的鋼琴師,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誼,也有一見鍾情,魂不守舍的浪漫愛情。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瞭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

篇二十一: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不斷地回放,不斷地思索。

在思想的過程中,悲哀的是:鋪墊、襯托、人物形象特點、人物之間的關係、環境、結構、主題這些詞像小丑一樣地在我的腦海裏跳蕩亂舞,我為自己的固化思維噁心。

1900是個象徵,是希望?是夢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獨?是決絕?是堅守?……文學作品鼓勵“合理誤讀”,從文藝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被允許的。在一定範圍內,允許讀者有自己的思考,讓讀者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將他們的想法帶到作品中去,對作品進行解構與再創造。或者,這也叫多元解讀,或者,這就是《海上鋼琴師》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個人都從它那裏讀出了一些什麼。

我喜歡1900一臉的清澈,喜歡他沉迷的樣子,喜歡他靜靜地用音樂和心與自己對話。喜歡他説的話。他説:“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拿鋼琴來説,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可是走過跳板之後,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一一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我生於船,長於船。這艘船每次只載客二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範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那樣的日子一一陸地?對我來説,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沒法捨棄這艘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裏。你屬於少數,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篇二十二:《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1900的出生,似乎已註定他孤單悲悽的命運,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個囿於自己世界的天才鋼琴師。成長的環境,讓這名沒有身份、無師便能自通的天才鋼琴師與孤獨相伴。88個鍵盤是他唯一的快樂,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驛生命存在的形式。

因為他的出生和成長環境,他情不自禁地囿於自己的鋼琴音樂世界裏,拒絕陸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暫的一生永遠沒能有勇氣走出弗吉尼亞號,因為來自內心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讓他選擇現狀。最終,他安心了現狀,為每次旅行的20xx人次帶去快樂,消除他們旅途的乏味與不安,他認為這樣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他也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認同並堅定他選擇的生活方式,連他唯一的朋友通過盡力也沒能改變他。

憐憫他的身世,同情他的處境。有三次為他落淚第一次是他的暗戀,那樣青澀又那樣的真誠,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個囿於自己世界的天才鋼琴師》。看着他在愛面前表現出的懦弱,為他同情。他心愛的姑娘甚至沒有感知到他的愛憐!只差那麼一小步,他喪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戀愛的機會。只因他不能走出弗吉尼亞號,他永遠地失去了他的戀人,成為孤苦的人兒,那段愛情成為一生的懷念和傷痛。第二次為他落淚,是感動的淚水,是因為他決定要走出這個禁固他的大船,開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夢想的勇氣。當他與每位看着他長大的弗吉尼亞成員分手時,淚水奪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來就會從他的腳下將要開始延伸,然而他卻步了。再次為他的懦弱傷感。第三次流淚,是他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同歸於盡。他臨死前的表白,讓人心碎,沒人疼沒人關愛,又那樣有才情。那伸在半空中空彈鋼琴的雙手,讓人嗚咽。可憐的人兒,選擇了讓人意想到又意想不到的悲慘結局。

宿命,其實是性格所至,是成長環境在心底無形留下的軌跡,讓他情不自禁的只能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為1900哀傷!

篇二十三:《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

“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而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

“拿鋼琴來説,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你可以奏出無限的音樂。”

“我喜歡那樣,我活得慣。”

……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於海底。

他用音樂來表達他看到的人和事,極盡其力,鮮明又生動。也用音樂來填充自己,揮灑生命,可以放縱,像把所有的音符擠在最狹窄的指尖一瀉而下的暢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適合的時間壓下那一指黑鍵,聽旋律的優雅和輕盈。一流的鋼琴家帶着鄙視和嘲笑來到了船上的宴會,三曲終,他用皎潔瀟灑的笑和一根琴絃點燃的煙,把鋼琴家的高高在上燒得一乾二淨,把聽者的情緒燒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平都撫平驅除,什麼等級,什麼高貴,不過如此,不堪一擊。自討沒趣的人,總缺少一份內心的安寧。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黑白交錯的琴鍵彈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悦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彈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際遇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他奏響的是自由理想主義輕靈完美的輓歌。

篇二十四:《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有人説,這是一個杯具。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髒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鬱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豔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裏。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裏,這才是個杯具。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能夠説水裏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説:“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終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裏太純淨。他説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明白路該往哪裏走。

看到那裏,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髒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着,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乾淨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着純淨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説:“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期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那裏,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能夠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向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齊炸燬,如此,海上會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以往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篇二十五:《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觀看了海上鋼琴師,不得不説這是很好的一次體驗,記錄幾個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海上風暴中的船隨波濤起伏,1900邀請MAX體驗他的“暈船藥”——鋼琴舞。1900坐在鋼琴前在起伏不定的風浪作用下滑行於大廳中,他指尖傾瀉出的音符附和着船身晃動的節奏,就像在大廳的各個角落翩翩起舞,配樂與畫面激盪昂揚,讓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沉浸在風暴舞曲中。

1900在頭等艙即興演奏時跟MAX講解了自己觀察到的每個人的特質,他此刻不停變換的樂曲風格正是他觀察到的人們化為了音符,由他的指尖娓娓道來,音樂的記錄和敍事功能被他淋漓盡致地展現。

經典場面——鬥琴。三首曲子展現了1900在鬥琴過程中心境的變化,最初的他認為這是同樣熱愛音樂的兩人相互切磋交流技藝的舞台,所以他選擇了輕鬆快樂的《平安夜》。為對手高超的琴技折服,為表敬意用自己的方式再彈奏一遍對方的選曲。發現對手將音樂視為鬥爭的工具並遭受對方的言語攻擊後,他選擇更高超的技術——單人四手聯彈。其實對待音樂的態度各人有各自的自由,純粹的熱愛當然值得稱頌,功利卻也未必不好,但電影通過鬥琴片段讓我感受到純粹熱愛的可貴,音樂成為與人交流的橋樑時,傳達的情感太細微豐富了。

1900在錄製CD時透過窗口看到了讓他一見鍾情的姑娘,然後,輕盈優雅得像姑娘的氣質一般的曲調就從他的鍵盤上流淌而出,訴説着他的傾慕和愛戀,他將唯一一張CD包成禮物打算送給心愛的女孩,那一眼的心動和隨後的忐忑,用音樂訴説心情的青澀舉動,夜裏船艙中輕輕一吻,讓人看了既心酸又幸福。

1900與MAX在報廢的船艙中最後一次談心,我很難輕鬆地説出“我懂得”。MAX欣賞1900的才華,多次勸説他下船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將1900的作品一直留作紀念,為尋找他不遺餘力,聽到解釋後尊重他的決定並認真告別,將他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他們也許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對世界的看法不同,對生死的認知也不同,但是,在1900做出了不下船的決定後,MAX總是支持他、接受他、尊重他,這份懂得和支持太寶貴了。成全,即使困難也願意成全,這就是朋友的意義。

篇二十六:《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時隔20__年,“弗吉尼亞號”重新響起航行的汽笛,“1900”再次手撫琴鍵開始了他的永恆表演。

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於11月15日登陸全國院線,這部公認的影史傳奇,在技術修復後重新煥發出了光彩。作為首席營銷平台,淘票票也在今年連續推廣《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何以為家》、《徒手攀巖》等奧斯卡獲獎(提名)影片之後,再次將一部影史經典推薦給中國觀眾,為電影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優質外片內容。

“謝謝你們,在20多年後賦予我的電影新的生命。非常感激!”作為一手締造《海上鋼琴師》的傳奇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此次特地為中國觀眾寫了一封親筆信並錄製問候視頻。他在視頻中表示,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海上鋼琴師》可以進入中國的電影院和中國觀眾見面,是給了電影第二次生命,他感到非常的幸福。

上映以來,《海上鋼琴師》展示出了其作為經典的魅力。這部於1998年首映的影片,此次在登上淘票票平台後開分即達到9.6分,收穫了超過45萬的想看人數,目前累計票房近5000萬元。不少淘票票用户留下評論道:“哭暈在了電影院,這輩子看過的最好的電影”、“這是我為數不多願意‘N的n次方’次重温的影片,難得有4K修復”。

在這個週末,除了去影院重温《海上鋼琴師》帶來的感動,影迷們還可以藉助淘票票“愛藝之城”平台,去回顧更多的影史經典影片。在《海上鋼琴師》重映之際,“愛藝之城”向影迷們推薦了20__年20部高清修復片單,在優酷平台上提供了包括《人鬼情未了》、《聞香識女人》、《霸王別姬》等影史傑作,帶影迷走入“愛藝之城”,重拾經典記憶。

今年8月,淘票票聯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簡稱“全國藝聯”)推出了“愛藝之城”,旨在為喜愛藝術電影的影迷打造一個獨特的線上社區,為用户提供電影資訊、社區交流,以及包括周邊產品、參與官方活動在內的用户權益。“愛藝之城”將盤活存量全國藝聯用户,並利用大數據精準觸達更大範圍目標人羣,推廣、普及藝術電影,打造全國最大的藝術電影社區。

篇二十七:《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1900是個被黑人Danny在船上收養的孩子,他無父無母,甚至沒有國籍。五歲的時候,Danny因一場意外永遠地離開了1900,從此他又變成了一個孤兒。舉行完葬禮,可愛的1900突然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直到一個夜晚美妙的琴聲在船艙中飄揚,把熟睡中的人們都吸引了過來,大家才發覺凳子上坐着的是1900,他那嫻熟的演技震撼了船上所有的人。

從此1900在船上開始了他的演奏生涯,他用音樂詮釋着每個人的心靈世界,給船上的過客帶來驚喜和歡樂。隨着演奏技巧的不斷嫻熟,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許多次,他的好友MAX都勸他離開船,上陸地,但他都沒有走下去。在一次錄音時他遇到了一位金髮碧眼的美麗姑娘,他的音樂隨着姑娘的一舉一動而變化着旋律,他深情地演奏着,陶醉在自己的樂曲聲中,象是在向姑娘訴説愛情。這是他唯一的留在世上的音樂,但他卻拒絕發表。他決定把它送給那位深愛着的姑娘,可在滂沱的大雨中,他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心思。姑娘要下船了,他擠開人羣,找到了姑娘,但在要送上他的禮物時卻被湧動的人羣擠散了。之後,他更加孤獨。過了幾年的時間,終於有一天他決定要下船了。當他帶着好友的期待走到舷梯中央的時候,他卻停住了,望着岸上的高樓大廈,他卻再也不肯挪動雙足,很久很久,他就那樣站着。那一刻,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隨後他把帽子扔向海裏,然後來個急轉身,大步返回了船艙。這一刻,我們才明白,即使愛情也沒能讓他離開這首船。之後,他在船上繼續他的音樂人生,直到六噸的炸藥把這首船炸掉,他也沒有離開。電影結束了,我們從他最後的敍述中也明白了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就如他所説,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見,而是我所未見。

我們的一生要怎樣度過?海上鋼琴師讓我感動的是他的執著,他生於船上,長於船上,然後寧願在船上結束自己的年輕生命也不肯離開。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他的短暫一生是快樂的。因為,他在船上有美妙音樂的陪伴。而離開船,他的心靈會不安,會焦慮、會恐懼、會孤獨。能安然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即使短暫又如何呢?其實每個人一生都有適合自己生存的船隻,找到了就安心地在船上奏出自己生命的樂章吧!

篇二十八:《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主角1900,出生後被遺棄,之後被船上的煤工收養。八歲那年,養父的離去讓她就這樣一直孤獨下去。也是這一年,她接觸了鋼琴憑着自己的悟性與彈鋼琴時的專注,1900擁有着無譜卻勝有譜的鋼琴演奏之路。眼前頭等艙裏的每一個人,他都可將其的內心洞察,然後以鋼琴曲的形式演繹出各人的不同心態;爵士之父咄咄逼人地來與他較量,最後黯然神傷地離開…

然而,他的一生是孤獨的,沒有家庭的温暖,沒有兒時沒有同齡夥伴的玩耍,從出生到死亡,他不曾離開過大海,一直陪伴他的只有從小演奏的鋼琴。他也想有更多的朋友。於是,演奏之餘,他翻開電話簿,打給一位陌生的女士,很快得到的是他人對他的不解,這是他第一次打電話,也是最後一次;當他遇到他心儀的女孩時,他努力去接近她,卻總有不同的因素阻攔,他人無意的,他自身很難逾越的;當唯一的好友滿懷憧憬地為他設想美好而温馨的生活前景時,他含着淚,默默地望着不解自己的好友。

1900有着驚世駭俗的才華,但也有着另人難以想象的孤單,彷彿他的世界僅有他一個人。似乎擁有着登峯造極才華的人們都有着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感傷與傷痛,還有像入境後雌雄不分的程蝶衣、帶來文學變革的弗吉尼亞·伍爾夫、繪畫大師梵高…他們的個性與天賦給了他們驚豔的才華,也給了他們無法走出的憂鬱,給了大眾永恆的養分,卻只給他們短暫的成就感。

電影娓娓道來這這位音樂天才的傳奇的一生,將他的曠世之才(世人所知的音樂家幾乎完全沒法和他比)與避世的人生態度故事般地講給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聽,以一種淡淡憂傷的視角展現了出來。

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同身受了沒有親人、沒有夥伴的痛苦,給人小小的温暖、友善帶來的不同。看完電影,除了感傷震撼之外,我也知道了應該對身邊的朋友、同學、親人和那些關心着我的人,還有陌生人更好些,減少不解帶來的不快。力量微小,但畢竟是是我的一小份。

篇二十九:《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記得有人説,這是一個悲劇。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髒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鬱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豔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裏。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裏,這才是個悲劇。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説水裏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説:“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後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裏太純淨。他説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知道路該往哪裏走。

我看到這裏,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髒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着,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乾淨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着純淨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説:“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這裏,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直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起炸燬,如此,海上會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曾經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篇三十:《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電影結束時,黑白字幕慢慢閃現,但我不忍關閉視頻窗口。哀怨的小號聲劃破了我的心,悠揚,但沉重地壓在我的胸口。我心中的悲傷就像濃茶,持續很久。我拒絕失去這份珍貴的悲傷,並把時間條拉回到他徒勞地演奏的時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由一個鍋爐工人撫養長大。他的名字是“丹尼·佈德曼1900”。他是一名天才的鋼琴演奏者。在船的舞廳裏,他在暴風雨中隨着鋼琴跳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繪人們的心靈。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境限制在船上。雖然世界從他身邊走過,但他不敢進入這個世界。

他從未離開過他生活的“弗吉尼亞”。他曾經崇拜過那個平凡但佈滿灰塵的女孩,但他因為自卑和懦弱而錯過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在舷梯上,他看着無盡的世界猶豫着要不要回來。他還有一個真正進入他內心的朋友,但他拒絕和他一起下船,選擇了死亡。

正如他所説:“世界是一架有數百萬個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光是街道就有數千條。你如何選擇其中一個?如何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片土地,一種生活?我不知所措,只能選擇一種死法。”因此,戰爭結束後,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表演中與殘破的——號船一起爆炸。

一架鋼琴,琴鍵是開始,琴鍵是結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離。生活的夢想總是存在的,但他終其一生都會退縮至死。原因是他缺乏尊嚴和戰勝命運的信心,這讓他習慣了孤獨。他的“無所作為”讓他的幸福成為一場悲劇,永遠留在他的心裏。

看,我不禁想起了距離和我自己。像1900年一樣,我默默地問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但是我的心還沒有告訴我答案。雖然我像其他人一樣努力學習和工作,但我能僅僅為了生活而生活嗎?在我心中沒有這樣一個自由和詩意的距離。或者,雖然我心裏有這麼一個遙遠的地方,我卻因為理想和懶惰之間的矛盾而猶豫不決?

篇三十一:《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有一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湧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後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户口登記註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好處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裏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裏,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覆覆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着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衝浪。那裏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後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裏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着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篇三十二:《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我覺得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為觀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一艘來往於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油輪上,誕生了一個鋼琴天才,他是一個棄嬰,被黑人鍋爐工收養,取名“1900”。1900漸漸長大,一個深夜裏他來到輪船的豪華大廳,坐在鋼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鍵上跳動,美妙的音樂流動出來,吸引了船上的人們。從此,1900成了海上鋼琴師。從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斷的送走又迎來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過這些人看這個世界。多年過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心愛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這艘比他還年老的大船也即將報廢了,人們把成噸的炸藥運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東西,準備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卻斷定1900還在船上,他固執地説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尋找,終於在廢墟中發現了1900。但是他卻拒絕下船,最後在一聲巨響後告別了這個世界!

1900沒有户口,一生漂泊於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與消失。看完這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曾經那麼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着自己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麼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起被炸燬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那時候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於他來説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羣裏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不能代替環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羣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裏,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游過去覓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餵養。又過了很久,隔着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游到那邊。可見,多年的生活環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着優美的音樂。

篇三十三:《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後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1900一輩子沒下過這艘船,他也曾經決定離開,當站在甲板上看見所謂大城市那無窮無盡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説:“鋼琴鍵有限,但是創造出的音樂無限,如果鍵無限,那就創造不出音樂。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盡頭在哪裏?—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説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電影感覺處處是經典,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細節處理不多不少,剛剛好。

1900和麥克斯在隨狂風暴雨搖擺的船上彈奏鋼琴的那一幕,在腦海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在輕快的鋼琴曲下,兩人似乎與鋼琴融為一體,優美而流暢在大廳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隨着悠揚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極!

接受挑戰的那一場也印象深刻,前兩場比賽不知是有意無意發揮平平,甚至在對手錶演時竟然感動的流淚。最後一場開始前,1900向朋友要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説了一句話:“你自取其辱!”接下來狂風驟雨般彈奏出《羣峯亂舞》,震驚在座所有人。一曲完畢,1900將煙的一頭按在琴絃上,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經過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絃因高頻率震動而發熱,竟將煙點燃了······

篇三十四:《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以前一直聽説海上鋼琴師是一部非常不錯的片子,我只認為再怎麼好,也不會撬動人的心靈。最近比較有空,就翻出來一口氣看完了,類似於此的片子,都必須要安靜的看,並且一氣呵成。看完後,非常感歎!

導演能將兩種世界的人刻畫的如此的細膩,太傳神了。剛剛聽説海上鋼琴師,猜想劇情也就是某個人在艱苦的環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種勵志片。但是,該片不是,該片似乎是要淨化人的心靈。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會讓最初的純真消失的無影無蹤。

Max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被應聘到豪輪上面,他也跟着豪輪生活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他的思想永遠還是在陸地上,因為他已經被感染。但是,對於1900,他是那樣的乾淨,一層不染,無人能勸説他。他應該也在為自己登上那塊陸地,曾經千百次的尋找理由,他終於選找到了一個理由,也就是那個女孩的父親告訴他的。站在陸地上聽海,海的聲音是另外的感覺。就在他準備登岸以後,他卻被他內心的恐懼給戰勝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搖籃,他重來沒有聽過海水述説生命的博大,他也沒有聽過海水的低吼。對他來講,海水永遠都唱搖籃曲。在讓他接受另外的一個世界的時候,他選擇了退卻。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方式,他孤獨,他寂靜,他可以讀懂每個人的心思。也讓他的音樂達到了巔峯。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他還能PK過鋼琴大師麼?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篇三十五:《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根據一本書的推薦,我看了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原來這部經典之作早已是很多人的最愛,可我卻才剛剛知曉這部大作,領略它的內容。

1900是一個在船上被一位船員收養的孤兒,沒有姓名、沒有國籍,他靠着自身的天賦,成為了一名船上的鋼琴師,卻從來沒有下過船登上陸地,即使到了陸地上他可以找到他心愛的姑娘,即使到了陸地上他可以有名有利,即使……但最後,他在船與陸地的樓梯中間,仍然選擇了終生呆在船上,生於船,長於船,最後也死於船。在影片的結尾,他告訴了他不願意登上陸地的原因:

“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裏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麼生活。”

1900所要表達的,無非就是人類的慾望,無窮無盡。在船上,一撥撥的人來,一撥撥的人走,他為他們表演,為他們送行,他深邃眼睛的深處是智慧的大腦,他能夠一眼看穿船上的每個人的所思所想,無論是頭等艙的乘客還是三等艙的乘客。可是又如何,這些各懷心事的人在結束了幾天的船上行程之後,最終都要回到陸地上開始各自心事中的繼續的延伸;唯獨1900,他不需要,他的所有世界都在這艘船上,他用鋼琴的88個健可以任由發揮的彈奏他的世界,這個世界可能有時是快樂的,是憂傷的,是孤獨的,但是可以完全由他掌控的。但是如果一旦登上了陸地呢,他會受到許許多多與音樂無關的東西,這些東西,會讓他迷茫,慾望太多太大,他將失去音樂的靈感,失去他心中的那個世界。

一開始,會有人覺得1900很懦弱,為什麼不去接觸一下另外一個世界,在影片沒有結束的時候,我也是這樣想的,難道影片只想表達一個音樂奇才固步自封的心裏狀態嗎,直到看完結尾,我才恍然大悟。其實生活在陸地上的我,又如何不是像1900所擔心的那樣,慾望太大,無法掌控呢。我常常希望自己無所不能,看到各個領域中的優秀人才,我想成為無數個她們。當我在電視上看到楊瀾,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像她那樣的知性才女;當我看到我身邊優秀的英語人才,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趕超他們;當我看見周圍的朋友一個個都在學車都在出國旅遊,我也會把這些內容作為自己的計劃中的一部分……因為慾望太大太多,我常常感覺自己力不從心,感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非常的渺小,無法去實現心裏的很多夢想。生活的快節奏,讓自己非常的急功近利,為什麼不靜下心來一步一步的來呢。

1900在彈鋼琴的時候,其實是在觀察這個世界。他明白,但是他又不深究,也不改變。他是遊離於異次元的存在。有時候我也喜歡做一個觀察者。想很多,做得少。知道自己的弱點,卻從不改變。任性如我,有了1900這種例子,更加想縱容自己。你演,我看,我説,你聽。

其實,人類的很多夢想,都是通過比較而得來。今天你買車了,我決定後年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買上自己的小車;今天你當上了經理,我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兩年內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趕上你……。這些努力和目標,在今天的我們,往往成為了標榜人類奮發圖強的、積極上進的褒獎。可是有些東西真正是自己需要的嗎?你今天睡家裏7尺的牀,所佔的只是這個牀的二分之一,明天睡五星級酒店的9尺牀,所佔的也不過是你睡在家裏的牀的那一部分大小。其實,人類更多需要的只是實現這些目標後,心裏的優越感和外界帶給他們的羨慕和讚歎。1900是睿智的,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不僅是音樂的奇才,也是洞悉人類本性的奇才,這個從來沒有下過船的人,卻比在陸地上生活了一輩子的人看的更深更遠。我們不可能像1900那樣,在船上生活一輩子,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要有一個讓自己的內心所停泊的港灣,心停下來了,才能靜下來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許你追求的東西的確在外界看來是追求名與利,但只要你內心要的只是那個拼搏的過程和你所認為的意義,那也無可厚非。

只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人類的慾望永無止境,你如果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就一定會錯過另外幾種生活方式,既然選擇了其中一種,就按照這樣的狀態走下去,生命有限,無法分身,考慮的太多,只會壓力太大,心靜自然逸,有如1900那般,無慾無求。

篇三十六:《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先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後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美國電影海上鋼琴師中1900;沒有出生證明因為他沒有在醫院出生,沒有國籍因為公海海洋不屬於任何國家1900TD檸檬從一出生就和鋼琴結下了一生之緣;鋼琴上撿來的,曠世的鋼琴造詣、不一樣尋常的人生經歷、一個生活在人類社會,卻又不去遵守人類通用的生存規律的人,少年時的td1900和其他小孩一樣擁有一顆叛逆的心他的叛逆是可愛的無害的。當他穿過禁止通行往高級區的門;第一次聽到鋼琴的聲音,就是那個夜晚他來到那台鋼琴前;隨心而動撥弄着鋼琴發出優美的旋律,驚東一船乘客、當船長告訴他私自來高級區並且彈琴是違規的,他的回答是。theregulation法律法規是用來約束那些因為自私自利而違規的人的,對於一個純情的人來説他需要最大的自由,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這樣一個偌大的世界很多人是生活在忙忙碌碌中、虛偽的表情下、可還是感到彷徨和不安;一個純情的人什麼能很好地生活在這樣的世界楊雨説;納蘭性德是一個純情的人他根本就不應當生活在這樣的人世間多情的人純情的人在這個世間的存在,往往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用一般人的眼光來看他們是沒有好下場的,納蘭性德是這樣的南唐後主是這樣的魏晉時期的嵇康是這樣的,1900也是這樣的。

他懂得如何用音樂去表達生活,見到過心動的女孩,他會用音樂抒發情感,他用最笨拙的方式表達愛意獲得女孩的芳心,他的出身是孤單的,他終究還是孤單的。

1900他用他一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其實人能夠一生的單純能夠一生的純潔,每個小孩子都是那樣的天真純潔,但不是每個成年人都是那樣,社會給予的東西太多我們都無法選擇,完美的音樂是自由的音樂、是自然的音樂、完美的音樂就像1990一生,順其自然隨心而動。

當1900聽説大海的聲音;那是一種給人力量讓人震撼的音樂,他不懂,因為他就生活在沒有離開過海的船上,當他聽説要聽見大海的聲音需要離開大海來到陸地上生活幾年,他想聽,他想去聽大海呼呼的聲音,他收拾好行裝準備來到這個複雜的世界,剛剛走到船頭看見漫天的高樓他止住了腳步,一個純情的人渴望生活到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但他無法控制漫無邊際的琴鍵,世界太大了就沒有自由,完美的音樂需要自由,需要自然,需要純情;失去自由、自然、純情的音樂不是他想要到音樂。

1900想和人交流他發現了一部能夠撥通通向外面世界的電話,翻着號碼他的目的就是純粹地想跟人交流,可是人海中有多少人是閒着的,人們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從一出生就註定一輩子跟別人比個高低,小的時候孩子們比聰明,長大了比財富、比地位、比漂亮、比才華,一輩子生活在抱怨和不足之中、死亡也在之中,世界就變得安靜了;可之後又重複着一樣的命運,自然説不上兩句話,就會收到比較難聽的拒絕……你白痴啊,你有神經病……

他根本就沒不懂什麼去跟人攀比,當爵士樂的創始人傑利聽説海上有那麼一艘船上有那麼一個人有很高的鋼琴造詣、鋼琴比自我彈得好,傑利為了比個高下搭上這艘船,在比賽的第一回1990彈了一首優美的聖誕曲;在現代社會中稱得上的鋼琴師是不會用那樣的曲子來比賽的,第二回中1990聽到傑利動人的爵士樂感動地流下了淚;忘了自我是在比賽在第三輪中吉利説了一句帶有侮辱的語言;讓你屁滾尿流,純情的人是有自尊的,就是那一段在1990亂舞的雙手下詮釋了,辱人者自取其辱。

能夠這樣説1900是一個孤單但不孤獨,沒有愛可是有請的人。他的生活環境中、從一出生下來就被父母拋棄沒有七大姑沒有八大爺僅有一個船上的添煤工是他的養父1900還是很小的時候添煤工死去,説他孤單但不孤獨是因為他生來就是孤單的無親無靠,可是音樂陪伴他的一生在音樂的世界他能找到自我意識,養父教會了1900認字,養父死去的時候他流了有情的淚,從哪個時候在他生活的環境中在也沒有至親的人。

1900就像是一個看破紅塵出家的道人、沒有名利他是平凡的沒有財富沒有家人;沒有還是沒有;他擁有的就音樂般情懷,《紅樓夢》裏一首歌説;世人都曉神仙好僅有名利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僅有嬌妻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是忘不了、忘不掉的太多太多,1990他從沒有這些從來就沒有,所以他過着神仙一樣的生活,生活在他的精神世界。

現代社會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來審視不一樣於一般人的人,像1900那樣的人;人們無日無夜的追逐着榮華富貴,遇到困難了就用抱怨來發泄發泄,年輕時候抱怨社會的不公社會的腐敗,當權者的無能,然後一代一代的總是要過去的,當年輕的一代老了有了地位有了權力,他們卻忘了年少時候的夢想,反而被殘酷現實的社會所改變世界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反覆循環,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可伶人性,做一個純情的人多好,可是純情的人在這樣一個誘惑的世界多苦。

1900始終沒有離開過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樂一樣,能夠用音樂完完整整地表達出來,剛開始的時候音樂緩慢而優美音樂的中間時時刻刻都出現了感人的音符音樂的結尾平淡而悽慘,這種平淡的悽慘能夠讓人流淚,1900最終隨着船的炸燬結束了自我的生命在。死亡的時候他一次抬起自我的雙手演奏那無聲的音樂,他能夠聽見。

篇三十七:《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部在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麼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

一個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亞號遊輪上的棄嬰,不,就應説是發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户籍也不明白自我屬於哪個國家,但並妨礙別人瞭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説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絃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取與弗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後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於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説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於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終才表現出來,最終到達一個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在1900準備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回到,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眾留下的一個懸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絃,他覺得這個琴絃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於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終他選取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為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説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透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狀況正好使他在持續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於那麼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我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為什麼會選取脱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係。無限,能夠是慾望,有限,能夠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絃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明白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裏面。

最終説一句,先把自我手頭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取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好處的選取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

篇三十八:《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1900是社會的棄兒,但他也有過家,弗吉尼亞號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則代表了他的生命的歸屬,他沒有家庭,但不足以讓他失去愛情,丟掉愛的資格,世界不曾證明他來過人世,但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麥克斯的記憶之中就足夠了,因為友誼是能夠跨越生死的鴻溝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亞號沉沒於大海,伴隨着1900內心深處的琴絃聲,天堂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應該會有琴聲吧。沒關係的,只要有鋼琴就好,一場生離死別,不屬於社會的天堂之聲終究魂歸天堂。

音樂,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不用解釋,就能打動人們的心絃。與生俱來的天賦,造就了這位海上鋼琴師。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鋼琴領域才華橫溢的天才。而一場震耳欲聾的爆炸場面,不僅僅讓我們震驚和深感遺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蹟。天妒英才,用在這位海上鋼琴師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適與否?但人們總説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麼,總會還給你些什麼,就當關上了一扇門時,他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此看來,上帝也是方圓有度的。

一切都已經結束,但一切又都沒開始過,因為1900不曾屬於這個世界,琴聲停止響動,他走得不留痕跡,但“天堂之音”卻曾響徹過。

篇三十九:《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清新歡脱的樂音掙脱出唱片的裂紋,消散於寒冬的蕭條之中,小號手緩緩講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個被發現遺棄在弗吉尼亞號頭等艙的鋼琴上的嬰兒,從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漸成長為一名以海為家的天才鋼琴師,最終殉船於海底。

他無師自通,少年成名,曲子過耳不忘,在一舉擊敗搖滾大師後名聲更甚,人們都明白,這樣的天才,到了陸地上,他將是樂壇中炙手可熱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勸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幾小步而已。”他沒有反應。我不由得好奇,生於船,長於船,一年往返大陸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嚮往陸地?

當他與小號手並肩躺在煤堆上,講他曾經趴在舷窗邊,望着下船的人們漸漸消失在新奧爾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霧中,那些身影變得朦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輝與痴迷,我想,他嚮往那片穩定的陸地,至少,曾經嚮往過。

他也曾收拾行裝,為了心心念唸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陸地,星羅棋佈的街道小巷,工業化散發出的滾滾濃煙,遙遠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佇立於舷梯之上,凝視着這塊陸地,良久,他轉過身,摘下禮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頭頂,無邊無際的藍色中,有海鷗掠過。

一開始,我將他的行為理解為害怕,他在逃避他內心的恐懼,他不敢踏足陸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説:“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子,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我意識到他或許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於身處之地有多麼寬廣,而在於心靈是否有地方安放,讓自己真正安寧,而大海與音樂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陸地雖大,卻不是他的歸宿。

後來,小號手在廢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談及為什麼不下船,他説“陸地對我來説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個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也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亞號即將爆炸之時,他坐在水溝旁,手指擺動,彈着無形的鋼琴,他嘴角揚起了笑,揚起了他的倔強。

1900涵蓋了太多的浪漫與情懷,對內心的執着,遠離塵世的安寧,單純的人性,自由而孤獨的靈魂,這些烏托邦式的情懷,在置身於現實之中的我們看來是一種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這些東西,恰恰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內心渴望的最本質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着一個1900。

盧梭説:“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處都在鎖鏈之中。”而1900正是掙脱了枷鎖,勇敢奔赴大海,他堅守了一種普通人或許能夠理解,卻只能遠觀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來實現,而是用來銘記的,它讓我們的生活還留有一個朝上的方向,在低頭趕路之餘,給自己保存一些仰頭的可能。

篇四十:《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大家都對科學實驗有一定的認識,它的目的是為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條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條件不存在,然後判斷結果與這些條件之間的關係。《海上鋼琴師》不失為一次人生的實驗,最大的條件就是沒有父母,不在陸地生活,看看這樣的情況下人究竟能夠發展成什麼樣子。

觀眾都對1900在小時候突然就會談鋼琴,能準確説出娛樂大廳裏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緒、行為特點,此人剛剛發生的及將要發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驚訝。雖説電影是虛構的,但我們都會親見或聽説身邊一些類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觀察嬰幼兒,發現他(她)們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人驚訝的行動或説一些讓人意想不到話,這些行為、話語首先讓人感覺就是超越嬰幼兒實際的成熟年齡,並且行動與話語往往還很有智慧。嬰幼兒究是什麼?身心特點如何?對人類來説還是一個謎,有些觀點認為嬰幼兒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後有一種身心上的靈性,如何看待、對待,或者教育當中如何培養這種靈性成為一個話題。我們來考察一下發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愛這個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也不會有所謂的教學計劃、教育目地、教育目標等等,他也不需要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競爭等等,雖然有船員們“會按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來教養”,但整個過程來講是善意和寬鬆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識文斷字,還有必要的思維步驟要求,如影片中有一個情節是,收養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詞語聯結起來形成更全面的意義,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過漫畫書刊來獲得陸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斷的,他也一定與人們交流過他的看法,但那樣的教育的環境下,人們往往以幽默對待,也不需要刻意糾正他,或者糾正也是一種沒有壓力沒有嘲笑的糾正。總之這樣的教育環境保留了1900的靈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當兒童開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詞、學琴、做算術題等等的時候,這種教育我們稱之為理性教育,並且我們往往假定兒童是一張白紙,是沒有任何經驗與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師按嚴格的技能程序來教授。因此好的教育應該是靈性不失,漸進一些理性,可能我們現實的教育是靈性全毀而理性未建。

或許是作家與導演想探尋或追求混沌初開時,人最初的那種純靜、純真、純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麼樣子。並認為人的靈性與純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龍朋友所表達的那樣,1900沒有名利的感覺與思想,不知什麼是競爭、爭取等,總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貪夢、虛榮、算計等皆無。然而作家與導演又想告訴人們熊掌與魚不可兼得,這樣的環境又培養了1900與世俗無法相容,無法用自己的心靈解釋這個世界,人最大恐懼來源於對事物不能解釋,因此1900寧願隨船一起焚燬也不願下船。在“嘭”的爆炸聲中,1900迴歸了本初(有説人來自於大海)。作家與導演也完成了的悲劇構思(美的事物被毀掉)。實驗結束了,但結果卻讓人生疑。從而作家與導演發出了對人類的追問:“人到底哪兒出了問題?”

篇四十一:《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喜歡看外國電影是從國中時期週末的正大綜藝節目開始,我對正大綜藝興趣不大,對正大綜藝節目完了之後的正大劇場興趣濃厚,為了不錯過電影我也會把正大綜藝節目看完。如今回憶,感覺那些綜藝節目還是那麼漫長,那時盼着綜藝節目快點播完,看正大劇場時又感覺那些電影播的太快,時間不長就播完了,我知道我的感覺是逃不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那些經典外國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歐美電影,在被歲月侵蝕的記憶中殘留下來的鏡頭還時常在我腦海中閃現。也許那時候歐美電影比較發達,就像現在的好萊塢大片影響人們的生活一樣。看過《電影的歷史》這部厚厚的書之後,更感覺電影是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這些美的影像美的音樂美的故事美的思想,以不同凡響的組合方式表達了人真實的生活與永存的夢想。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時長2小時45分鐘,導演是吉賽貝。託納多雷,主演是蒂姆。羅斯飾演1900,主演不會彈鋼琴,但為了這部影片練習了半年,影片中彈鋼琴的手都是主演的。這部電影的配樂鋼琴曲是由世界著名鋼琴家馬克西姆彈奏的,觀看時一邊讚歎主演的演技也一邊欽佩馬克西姆的彈奏,帶給人視覺上聽覺上的享受。這部影片除了視覺聽覺上的收穫,還有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對人生的哲思。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兩千多人的船到達紐約,船員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於是他收養了他,起名1900。1900就是在船上長大的,船就是他的家,船上從船長到船工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養人死後,他怕被移民局抓上岸,就消失了,當他又出現時就已經是會彈鋼琴的神童了,就這樣他一直在船上即興演奏,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學會的,他的頭腦裏有那麼多的樂曲,隨心所欲的讓音樂在琴鍵上流露出來,給人們帶來快樂,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歡他的音樂,他被稱為海上鋼琴師。

有一天,1900遇到了小號手,他帶着小號手滑着彈奏着樂曲的鋼琴在船上開始了一段神奇的“旅行”,這個惡作劇惹他們哈哈大笑,好不痛快,從此他們成為了最好的朋友,開始了在船上的生活。這期間,電影有幾段非常精彩的地方,1900與自稱爵士樂的創始人比賽彈鋼琴,1900滿頭大汗彈奏着,似乎有四隻手在鍵盤上游走,彈完那一曲,1900把煙湊在琴絃上,煙被點着了,所有人的狀態、眼神,都停止不動了,也許是時間停下來了,非常精彩的鏡頭,讓人難以忘懷。1900遇到他喜愛的女孩兒即興演奏出了最美的一首鋼琴曲,他不允許自己的音樂離開自己,他只想把唯一一張刻錄盤送給那個女孩兒。他為去找那個女孩兒決定下船,卻望着紐約的高樓大廈始終沒有走下懸梯的那一刻。影片的很多個鏡頭都表達着人生的孤獨,讓人感到淒涼與無奈,但1900孤獨的背後卻是音樂給他帶來的無盡快樂,沒有孤獨便不會感到尼采所説的酒神藝術所帶來的美好,原來孤獨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又把這快樂美好用88個琴鍵即興彈奏出來,讓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音樂的魅力。1900不想與人比試高低,他只想與音樂做伴,當這個現實社會傷害了他,他用不羈反抗着,去他的規定,去他的爵士,這是他鄙視現實的唯一一句,名利也全然吸引不了他,在1900心裏也是去他的名利。

小號手下船以後,世界發生了戰爭,一貧如洗的小號手在影片開始來到樂器店戀戀不捨地出賣他的小號,當店主播放1900掰碎又被粘合好的那張唯一想送給他喜愛女孩的刻錄盤時,小號手便給店主講起了沒有人會願意相信的1900的故事,那張唯一的刻錄盤是小號手收拾起來放在那架鋼琴裏的。

沒有人願意相信小號手的故事,小號手得知那條船要被炸報廢,兩次進去尋找1900,他相信1900一定還在船上,1900一生沒有下過那條船,永遠也不會離開那條船,最後小號手在船上播放那首1900為戀愛女孩兒所作的最美曲子,才終於見到1900,聽1900講述了後來的生活。在戰爭爆發時,1900為傷員彈鋼琴,讓將要死亡的人懷着美好死去。1900與小號手這段對話也是影片裏非常精彩的一段,1900終於告訴了小號手自己沒有下船的原因,是因為他看不到生活的盡頭,下了船不能再孤獨,不能再找到有限的琴鍵,不能再彈出自由的樂曲。小號手聽着1900講笑話,淚流滿面着離開了那條船,船在海上被炸報廢,連同1900這個音樂天才,連同1900的孤獨自由與不羈。

1900生在船上,長在船上,一生從未下過船,最後與船同歸於盡,一個傳奇的故事,一個不存在的海上鋼琴家,給觀影者帶來無盡的想象力,存在的背後是什麼也不存在,還是人根本沒有看見也不願意去看的東西,電影都為人們表現了出來。孤獨也是一種存在,是一種真實有意義的存在,只有用美好才能把孤獨表達完整。

我回顧起來,電影除了精彩的影像,音樂,故事,思想。也表現着這幾個元素,家,親情、愛情、友情。家對於1900來説就是那艘船。親情,是1900喜歡的那個女孩去紐約尋找她的父親,她的父親多年前也是乘着這艘船並和1900合奏過,這個父親説他只剩下了小女兒,也就是這個小女兒讓他看到了希望。愛情,是1900看到這個女孩兒時產生的感情,曾讓他為此衝動,最終卻沒有下船,也為此1900沉默了很長時間,把自己整日裝在孤獨裏。友情,也是這部電影的重要表達,人與人之間是真的存在這樣一種稱之為友誼的感情的,為朋友灑滿熱淚,讓觀影者不禁也潸然淚下。

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電影,它為人生表現的內容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每一個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有特別的感受。從這部影片中我也覺得,每一個人無論他結婚與否,有無親人,有無愛人,有無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個的,不為別的',只為來安放人的孤獨、自由、不羈。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靈魂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都安放在了那裏,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沒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

篇四十二:《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的男主人公1900,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都沒有離開過大海,他簡直是一個天才,沒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藝師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麼純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證明,他從未踏足陸地,他的眼睛與思緒好像走了全世界,對於陸地世界的一切風土習俗都瞭如指掌,簡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他的雙手生來註定會為世界音樂史留下一筆,即使不曾擁有認可的姓名,官方數據甚至沒有登記過他的存在。而他也並沒有為此不公所辯解和證明什麼,不需要所謂的巡演讓自己大紫大紅,給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進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説明他不俗的成就了,況且他也沒有真正在乎過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在大海上,他從不會吝嗇自己的曲子,戰亂中同樣不安穩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撫慰那些受到創傷的人們,陪伴他們最後一程。

才華但卻沒有名垂青史的記載,彷彿從未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悲哀嗎?可惜嗎?我想結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從來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結果的好壞,關鍵在於這個事本身,當事人的選擇最重要。或許他並不屬於這裏,他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回到了他應該去的地方,那裏也有大海,鋼琴,摯友與喝彩的觀眾。

想想給我一個陸地生活的人的一點小小啟示:便是專注於自己,專注做事,不要讓慾望和這個世界的喧囂擾亂本心吧!沒有人不想純粹,但純粹始終如一卻很難。

篇四十三:《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1900生於海,長於海,死於海。他就在海上度過了他的一生。

1900年的第一天,嬰兒的一聲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靜。1900也開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獨的,他沒有姓名,沒有國籍,沒有家人,又或者説是他曾經有過家人,可是他們卻把他丟棄在了那艘船上。幸運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後在船上長大。

他總是看着船上的人們來來往往,他能看懂他們眼中所藴含的故事,他一生經歷過無數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00人左右,1900在他們眼中看到了這個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鋼琴記錄下來,他的音樂不被規則與技巧所束縛,他讓手自然敲擊,心自然流淌。他的音樂是有靈魂的,琴鍵在手下,思緒在旅行,自由無礙。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樂,所以當傑利來找他進行鋼琴比拼,即使對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舊為對方彈奏的曲子而感動流淚,為他獻上讚賞。但是如果對方因為想要打敗他而把音樂當成工具進行單純的炫技時,1900也會感到惱怒,而後用自己的方式打敗他。

人們都説1900是個天才。的確,天賦是上帝賜給他的禮物,可是藏在1900身體下的放蕩不羈,不為物慾所動讓他永遠是純真無暇的,他將畢生時光獻給所愛,用鋼琴向人們闡述了自己的音樂。這一點不會隨時間而改變,他有所愛,並用盡全力奔赴所愛,那是真正純粹的快樂。

後來1900想要下船,從陸地上聽聽大海的聲音,他説這與在船上聽到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那之前從未下過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陸間的鐵梯。他看到了這個繁華的世界,不再是小時候通過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這個世界很大,什麼都有,可是1900沒有再繼續往前走了。這個世界很大,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當漫無邊際的城市展現在1900眼前時,他找不到盡頭,他看到了成千上萬條路,可是他該走哪一條呢,在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屬於自己的呢。大海的聲音在耳邊,告訴他生活是無限的。可是在鋼琴上,琴鍵是始,琴鍵是終,88個琴鍵,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這一生,簡單而純粹。世界的琴鍵有幾百個幾千個甚至也看不到盡頭,1900不會選擇下船,他是清醒的,不會妄想去彈奏那台屬於上帝的鋼琴。所以他把頭頂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終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選擇。

其實1900的選擇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他做到了,他熱愛音樂並獻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慮地忠於自己的選擇,也毫不猶豫地忠於自己的心。並且他對自己很瞭解。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無數的選擇,每一次選擇都將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可是在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又是否能聽從內心的聲音忠於內心呢?

1900是孤獨的,沒有人記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為了熱愛獻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舊簡單純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純真隨性。

伴隨着弗吉尼亞號的巨大轟鳴聲,我們彷彿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獨,決絕卻也自由。

篇四十四:《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11月電影《海上鋼琴師》在內地院線以修復的畫質重新上映,這部豆瓣評分9。2的神作,是無數人,無數藝術家,無數男女心中的摯愛。吉賽貝·託納多雷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曾成功塑造有《西西里的美麗傳説》、《天堂電影院》等經典作品,從人性,美麗,藝術,倫理各個角度完美的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大師”。

我和朋友在17號看這部電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部電影的導演一定是個藝術家,一定是個鋼琴家。”用話語描述這段最經典的片段——在那個暴風雨夜晚,1900帶着麥克斯彈的那段華爾茲,隨着“維珍尼亞號”在海水上下左右盪漾,彌散在大海深處,鋼琴在金色的大廳裏旋轉、飄移,彷彿優雅的黑天鵝在冰湖起舞一般,那無比歡快的琴鍵,麥克斯那傻缺的嬉笑聲,這樣的場景一生難得,如夢似幻,飄逸、瀟灑、浪漫到極致,完全不像是真實。直到鋼琴最後撞碎在船長的房間,才仿若讓這個夢醒過來。

1900是電影的主人翁,他出生便被他的移民父母拋棄到船上,本來他的父母是把他拋棄在富人區(“維珍尼亞號”巨輪上的有錢人、貴族消遣的地方),希望他被有錢人撿走,過上好日子。但是,他最後被一名打算從富人區撿點值錢的玩意的黑人曠工收養,開始了他在海上,準確的説是船艙下面的工作場的生活。他在飄搖的大海船艙下幸福滿足地長大。

直到在7歲左右,一場飛來橫禍,讓養育他的黑人礦工不幸意外死去,養父的去世讓這個孩子失去了所有的安全感。他在養父的屍體被拋下大海的那個時間,彷彿聽到了大海的聲音,海鷗的歌曲,那一秒的觸動,讓他違背規定離開船艙走到了富人區,那裏鶯歌燕舞,和他生活的僅有一牆之隔卻是兩個世界。

他在玻璃窗下聽到了鋼琴的演奏聲,他的臉與玻璃窗上畫着的天使的手掌重疊,彷彿告訴人們,1900一個被上帝親吻的鋼琴天才在此時就要開創屬於他的紀元。

1900長大了,他用他的生命中所有的熱情注塑在演奏鋼琴曲中,他為富人演奏,也為移民演奏,無數人聽了他的曲子,説他是最厲害的鋼琴天才,讓他下船去陸地的黃金殿去演奏賺錢,他一一拒絕。隨後他遇見了麥克斯,他最好、唯一的朋友麥克斯,他們一起演奏,歡聲笑語,他遇見了人生的初戀,麥克斯勸説他下船和他的初戀一起結婚生子開始新生活,並且他的初戀對他表示好感,並告訴他自己的住址,種種跡象表明只要他下船他就可以得到一切,他的愛情、他的安穩快樂的人生——這也是整篇電影最温柔,最美麗的片段。

但是,當1900終於決定人生第一次走下甲板的時候,他看着一望無際的城市,城市的工廠裏冒着滾滾黑煙和天空融合在一起,無數蜂窩般的房子,無數來往匆匆的行人,讓他感到害怕、恐懼、不安……1900懼怕了,他回到了船上,荒廢地度過了一段時間,麥克斯問他:“為什麼不下船?”他説:“延綿的城市應有盡有,卻唯獨沒有盡頭。”

“拿一部鋼琴來説,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而陸地對他來説,是另一架鋼琴,一架不屬於他的鋼琴,無法演奏,無法歌唱。

“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麥克斯,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裏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藝術家的偏執,藝術家對藝術的瘋狂執念,讓1900在生命的盡頭,仍堅守在船上。爆炸聲響,巨輪徹底消失,1900也隨着火花消逝在“維珍尼亞號”上,有人説1900根本不存在,他只是麥克斯臆想出來的一個不存在的朋友;有人説1900根本不存在,他只是一個爵士樂的擬人化形象;有人説1900根本不存在,他隨時出現,隨時消失,他的出生,他的經歷,沒有一個人可以證明,哪怕最後他死了,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影片已經結束,我們平凡的生活卻沒有結束,世界的盡頭和人生的彼岸,永遠存在正在追求美麗燦爛夢想的追夢人,他們永不泯滅,永不停歇,永遠如春花燦爛,如秋葉靜美,如同那紅紅的玫瑰“明知會散落仍不懼盛開”。

篇四十五:《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它沒有恢弘磅礴的氣勢,沒有曲折迷離的情節,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但它卻是一部關於內心深處最微妙絃動的靈歌。

影片的主人公1900説過這樣幾句話:“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裏?我能看到嗎?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土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複雜的判斷,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很多觀片人認為1900是命運悲劇與性格悲劇交織的受害者,他接受了自我毀滅的結局,從而也就沒有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反而從中產生了荒誕感、孤獨感、恐懼感和絕望感,缺乏了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這種觀點我不予否認,但我卻不贊同。

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這個世界唯一一塵不變的就是它不停的在改變。”我們的世界時刻在改變,科技、文化正飛速發展,我們的步伐也在喧囂浮躁中驅馳,漸漸地我們的靈魂跟不上腳步,只是一身肉體匆匆來往。在這個大多數人都瘋狂追逐“錢和權”的時代,親情、友情、愛情漸漸變了質,甚至對某件物品、事物的喜歡,也是基於某些目的。而1900他就像一個孩子,一張白紙,它執着而單純的喜愛着鋼琴,美妙的旋律只取悦自己或是獻給心愛的人,他知道他能擁有什麼,不去渴望那些不能,或者根本沒有必要擁有的東西;它知道它不瞭解什麼,也不去讓自己陷入無盡的迷惘。若是他走下船,他或許可以在陸地收穫名利,卻只能以遺失本真來作為代價。

最終,他選擇與巨輪一同消失在天際,不是懦弱,而是遵從自己罷了,因為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是如此平靜。1900,一位駐守在我心中的美麗。

篇四十六:《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一個人,一艘船,一架鋼琴,一輩子的光陰,一段傳奇的故事。“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目前為止我在海上體驗的時間很短,我總是在期盼着,最好能登上一艘遊輪,在大海上航行幾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體驗在海上的感覺。一艘船孤獨的航行,陌生的人羣,陌生的環境,如果沒有陽光和星空,四周幾乎沒有分別,可以學着放鬆,讓晃動的船體帶我回到嬰兒時代,感受對周圍的未知,對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無所事事。也許最初幾天我會到處溜達,保持亢奮和好奇的勁頭兒。然而也許十天,也許二十天,當這種新鮮的感覺一天天消散,厭倦、疲憊、無聊、焦慮、憤怒、恐懼……隨之而來!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運!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須和孤獨長時間相處。幸運的是在我看來,他有充足的時間、空間和自己交流,船上來往的旅人,正好給了他多元化的感官體驗,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給了他無懼生命的力量。而他對人、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思考,也為他的演奏注入了靈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學習,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獨有的,是任誰也無法奪走的!人類的偉大就在於我們開啟了自主意識模式,並擅長用意識創造和體驗生命。我們工作、生活、旅行、學習等等行為模式的意義是為了打開我們的意識框架:藉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藉由體驗到的去創造更多可以體驗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從不期盼那個目的地的到來,開船的瞬間,他為同行的旅人開啟一場音樂盛宴,驅散陸地帶上船的霧靄。沒有分別心,卻更願意在有夢想的人羣中抒發自己的夢想,沒有評判心,更純粹的傾聽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過思考把感受融入靈魂,融入夢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體可以説被禁錮在船上,可並不影響他的心靈在宇宙間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沒有瑕疵,生於船上,死於船上,短短人生所有傳奇也都在船上創造,而他的音樂,卻擁有法式愛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訴説,美式激盪的吶喊……

他用意識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名利對於他的音樂執著,對於他的創造守護,卑微而膚淺。生命的意義!深奧的話題,卻有着無數簡單的回答,可誰也説不清哪個更為貼切……我願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義的過程,也許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篇四十七:《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本片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説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自歎弗如,黯然離去。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他會不會為了愛情,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聲驚豔世界?但這一切卻在1900看到城市後都變成了幻想,他又回到船上,直到工程隊用600噸炸藥將巨輪炸燬,他也沒上大陸一步。

影片中有幾個鏡頭讓我十分影響深刻。第一個鏡頭,當1900從甲板上緩緩走下舷梯時,畫面選擇了一種處理方式——當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時,鏡頭以同樣的緩慢和凝重由遠及近,最後漸漸定格,轉而我們看到的是從舷梯後方的角度拍攝的1900沉重的腳步,以及透過舷梯的縫隙和1900雙腳展示給觀者的紛繁而凌亂的城市。而後,我們從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城市——張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囂着自己的浮躁,揚揚自得的伸展着櫛比的高樓和煙囱。很特別的表現手法,當影片行進到最後,Max問及1900為何不願意離開Virginian的那一瞬間,我們就不難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鍵太大,音樂無從而生;城市太大,我們無從而生……

第二個鏡頭:當1900與Max分離時,二人擁抱時,這裏用了一個十分經典的仰拍鏡頭,在這一刻,我看到了三層意思,第一層,人格的高大。1900的人格在這一刻無疑是高大的,他擁有一個對音樂十分虔誠的靈魂,他不想下船的原因幾乎全部都是從自己的音樂裏悟出的,所以説,用一個仰拍來突出一個虔誠的靈魂;第二層是Max,他對1900的成全與尊重。自己的朋友選擇了死亡,他並沒有選擇強行帶走,而是尊重與理解,這是,仰拍鏡頭將這種高尚的做法表現出來;第三層,是兩個人的友誼。Max一直相信1900一直在船上,所以不管多少人的阻攔也執意上船,説明二人的友誼已經是另一種高度,並且,Max作為1900口中的少數人,説明,Max少有能懂1900的人,所以説,用一個仰拍鏡頭,將二人的友誼體現的十分高大。

最後一個鏡頭,在Virginian被炸燬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尤其是這樣以單音為主的簡單旋律,總是顯得特別的乾淨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着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裏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鋼琴、膜拜着音樂時,心裏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1900是個天才,他從小就會彈出美妙的音符,但他又是個孤獨的人,特別是在一艘巨輪上的天才,船上的旅客來來往往,1900羣看到的永遠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他們懷揣着對美國生活的嚮往,前往美國,再美好的音樂也會因為那一聲“America”搶去關注點,只留下1900那落寞孤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