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國中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國中

這部《海上鋼琴師》操刀配樂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風格,著名的資深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Morricone)這位大師參與制作的各國電影配樂已不下400部,故被音樂界冠以最多產的作曲家美譽。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國中,供大家參考。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國中1

昨日一來就看到朋友推薦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實話説,我平時不大看電影,外國的更是不輕易碰觸,因為感覺他們總喜歡把諸如災難,暴力,詭異這些東西在視聽上大肆渲染罷了,沒什麼看頭,相較之下,我還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輕柔和緩,温情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只因《海上鋼琴師》是她推薦的,隨即尋找打開,直接進入畫面,二十分鐘後,我在心裏笑着説:這傢伙,你怎麼知道我會喜歡,居然不早告訴!是啊,展現在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後的唏噓歎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擊靈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節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剷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裏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剷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裏,於是,他就叫1900了。從此後,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弗吉尼亞號。

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一個天才鋼琴家誕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他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媽媽”,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樂,他演奏的簡直是仙樂。別人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他卻可以“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那裏的大霧,松濤,甚至行走着的人們的表情,他用自己獨有的內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樂的形式傳遞,抒發。他的樂曲是天籟,一如他的靈魂樣純潔,乾淨。別人也曾勸他下船,甚至也有愛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終究沒有與這些相融。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傳遞着他內心的安靜,清明和潔淨,這是一個何等的境界,這是一個何等的嚮往。當時無論是下等的工人,黑人,還是貴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嚮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樂也正契合了這樣一種嚮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讀為一種靈魂的訴求。

塵世間的人們,每每被俗務俗事所困所纏,常常逃不出自己編織的種種藩籬,然而,這些東西與一個博大的胸懷,與天地之寬廣比起來算的了什麼。許多的人,許多的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往往有着特別的人格魅力,他們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內心書寫者人生,他們樸素恬淡,但他們,富有。就像1900一樣,戰爭也好,誘惑也罷,似乎與他都沒有任何關係,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寧,這就夠了。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國中2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太容易受感動的人,因為能使我落淚的電影很少,但是有一部電影能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為之落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鋼琴師》。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孤兒,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丹尼收養,這位燒爐工用當時的年份為孤兒起了名字,叫做1900。

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羣令他迷失自我。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影片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燒爐工與1900的對話,

1900:“丹尼,什麼是孤兒院呢?”

丹尼:“孤兒院就像一個大的監獄,沒孩子的大人都會被關在裏面。”

1900:“假如我不和你在一起你就會進孤兒院嗎?”

丹尼:“你説得對,乖,所以我要謝謝你。”

這段對話真的很温暖,丹尼為了不讓1900有心理上的陰影於是編制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1900認為自己很重要。丹尼真是一個好父親。

“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這句話是1900説過的話,1900明白慾望永無止盡,假如走下了這艘船,他可以憑藉精湛的琴藝獲得金錢,權利以及愛情,但是他會失去對於音樂的靈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選擇與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着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這是我對於1900的理解,一個沒有根而終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獨特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得他處在一個獨立的世界裏。他與這個社會只有一段很短的距離——一塊甲板;他與這個社會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一個世界!他用音樂解讀一生,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國中3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到,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地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對這一切,那個叫1900的鋼琴師會淡淡地説:“我不羨慕。”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於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讓我們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棄那無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往更開闊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棄生命,對世間絕望。1900本有那麼難得的天賦,有那麼美滿的愛情,有那麼光明的未來。那次,馬克斯都已成功勸説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當他看着紐約這座城市時,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懼,便又放棄下船了。他最終還是與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説:“我那時穿着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是啊,世界的盡頭,人生的盡頭,那裏應有回憶,沒有盡頭,是因為他沒有真正活過。外面的世界,他連經歷都沒有經歷過,卻已絕望了。原本,他的過人天賦,他的美滿愛情應該都是他面對世界的動力。他卻拋棄這些,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來逃避這個他恐懼的世界。他認為“陸地”對於他來講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他不會創作的音樂。他已喪失了生命的意識了。

他想結束生命來尋找自己的盡頭,逃避世界的盡頭。的確,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盡頭在自己的心裏,只要你經歷過,活過,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盡頭——你生命的價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間,找到自己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的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嗎?他看到天賦對於他的意義了嗎?他聽到世界對他的召喚了嗎?他感到愛情的真諦了嗎?沒有。

蔚藍的大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充滿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沒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許現實世界真的太讓人感到陌生、恐懼和殘忍吧。但我們這些未來的演奏者,就應該積極入世,經歷世事,認知世界。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來,奏響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我想——海上,其實應該是鋼琴師起步的地方。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國中4

電影結束了,黑白字幕緩緩劃過,我卻不忍關掉視頻窗口。悽婉的小號聲,聲聲切入心中,悠揚,卻沉甸甸地壓在胸上。心中的憂傷像是濃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這珍貴的悲哀,把時間條拉回他在虛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被鍋爐工養大,他叫“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他是天生的鋼琴才子,在船的舞廳裏,他在風暴中與鋼琴起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述人心,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境束縛在船上,儘管世界從他身邊經過,他卻不敢走進這個世界。

他一生都沒有離開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亞號”。他也曾愛慕那位平凡但出塵的姑娘,卻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卻在舷梯上望着無邊的世界遲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進他內心的朋友,卻拒絕與他下船而選擇死亡。

如他所説:“世界是一架擁有百萬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怎麼選擇其中的一條?怎麼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一個人生?我無所適從,只能選擇一種方法死去。”於是,戰爭結束後,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演奏中和破舊殘廢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盡。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幸福是他心中的遠方,生活的夢想始終存在,可他一生畏縮至死。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所缺失的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使他習慣了孤獨,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為了一個永遠存於心中的悲劇。

看罷,我不由得想到遠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問自己:“活着到底為了什麼?”但內心還未告訴我答案。儘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學習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簡單地為活着而活着,心中卻沒有那樣一個自由與詩意的遠方呢?還是,儘管我心中有這樣的一個遠方,卻因理想與懶惰的矛盾而躊躇不行呢?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國中5

1998年,吉賽貝·託納多雷執導了他的第一部英語片——《海上鋼琴師》,獲得金球獎最佳作曲和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獎。而真正的讓吉賽貝·託納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電影院》,影片不但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同樣在歐洲各大電影節上也屢獲殊榮。而為這部《海上鋼琴師》操刀配樂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風格,著名的資深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Morricone)這位大師參與制作的各國電影配樂已不下400部,故被音樂界冠以最多產的作曲家美譽。

現時已經是70多歲高齡的他,仍擁有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在《海上鋼琴師》裏,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絃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優美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

就像這部影片的中文譯名與”鋼琴師”有關的電影一樣,鋼琴演奏是電影的一大重心,何況這部電影最初正名就是”海上鋼琴師的傳奇”,它所描寫的鋼琴家1900是一個飄迫於大洋間的傳奇爵士樂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鋼琴演奏,而且是爵士樂的鋼琴演出來,莫里克奈的爵士音樂作品,向來就有鮮明出色的個人風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彈出基本上都是輕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娛樂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懶閒散,情調迷人的藍調作品,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影片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創作外,也特別邀請Amedeo Tommasi,GildaButta等鋼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當代名家的爵士音樂作品(The Crave與PeacherineRag),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當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樂神韻的技巧之傳神,當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師級地位早已無庸置疑,《海上鋼琴師》再一次印證其寶刀不老的實力,音樂風格輕易貼切的悠遊於各種領域間,讓古典的音樂技巧變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將各種音樂素材重新結合再造,一次又一次為人帶來新的音樂創意與音樂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