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品多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 篇一

一直以為《海上鋼琴師》是一部愛情片,美若天仙的少女,恍若仙樂的鋼琴曲,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浩渺無際的大海上!幾次要看都沒有看成。終於,一個閒適的週末午後,懷着愉快的心情,要完成這一直來的願望了。

《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的作品。故事發生在本世紀初,一艘往返於歐洲和美國的名叫弗吉尼亞號的遊輪上,無窮無盡的尋夢者,乘坐這艘遊輪,來到美國。我們的男主角,“1900”,一個具有鋼琴天賦的初生嬰兒,被遺棄在這艘遊輪上,被鍋爐工收養,開始他在大海上從生到死的獨特人生。

遊輪,每年幾次,在歐洲和美國之間穿梭,源源不斷的尋夢者,擠上踏板,又義無反顧擠下踏板,奔向自由女神,追尋他們的夢想。而我們的男主角,享受着音樂,享受着大海,從沒有踏上過陸地一次。

也不是沒有過機會。一如我們期望的,美女出現了。她被優美的鋼琴聲吸引,隔着窗尋找。姑娘美麗、純潔、迷惘,帶着淡淡的憂傷,鋼琴師不可遏制地愛上了她,美好的樂曲從指尖傾瀉而出。可是,船很快靠岸了,姑娘雖然留下了地址,卻隨着擁擠的人流離開了“1900”的世界。幾個月後,“1900”第一次,決定離開遊輪,走向陸地。

“1900”穿着朋友麥克斯送給他的大衣,拎着箱子,意氣風發地走向陸地。在通向陸地的踏板中央,他停住了腳步。

故事看到這裏,我既振奮又有點着急。勇敢點呀,“1900”,愛情多麼美好,去尋找她,她一定會迷醉在你的音樂中,她一定會愛你,你們一定會幸福!去呀,到美國去,美國是一個充滿夢想和機會的地方,你的音樂一定會讓你征服世界,擁有一切!

“1900”在踏板上沒有停留太久,他望着眼前那個高樓林立的城市,人來人往,無邊無際。他定定地站在那裏,突然轉身走了回去。

我很失落,卻也無奈,並試着去理解他。“1900”,從出生起就生活在遊輪上,從沒下過船,他對陸地註定陌生、恐懼,更何況,對他來説,在船上擁有自由、音樂和讚美,一切已經足夠。愛情,雖然讓他產生改變的動力,但他在踏板上的那一刻,也許想通了,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音樂比愛情更重要。

這時,我甚至有點佩服他了,面對外界的種。種誘惑,能夠不為所動,看清自己的所需所要,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接下來的情形,有點出乎我的意料。“1900”繼續在船上演奏鋼琴,經歷了朋友離別、經濟蕭條和兩次戰爭,最後,這艘遊輪停止了航運,將被炸燬。他的朋友麥克斯,堅信他仍在船上,千辛萬苦找到他,勸説他。“1900”最終沒有離開“維吉尼亞號”:最後,他纖細的雙手在空中象徵性地演奏了最後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着巨大的聲響和巨輪一起在海上沉沒,和來時一樣,鋼琴師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我沒有想到“1900”這麼決絕,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選擇和他的音樂,永遠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鋼琴師的故事完結了,我卻不由陷入深思中。

從個體的角度看,“1900”的抉擇,與他獨特的經歷和純粹的個性有關。正如“1900”回憶起當年站在跳板中間的情景時所説:“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而是因為所不見……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拿鋼琴來説,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有限的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應付的來;但走過跳板,前面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如何奏地出音樂來……上了岸又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我寧願捨棄我的生命。”

“1900”對自己很清醒,他生於海上,長於海上,“弗吉尼亞號”輪遊就是他的家,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世界。童年的經歷、鍋爐工的警告,還有他和陸地有限的幾次交集帶來的不愉快經驗,在他,陸地,從來就不是一個美好和值得嚮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夠把握和想擁有的地方。他堅守自己的生活,愛情可以放棄,其它財富和權勢,更不在話下。對於一個如此純粹的人,做出與音樂和遊輪共存亡,一點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從一個特殊人的立場對工業時代進行反思, 我更多體會到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片中我們看到,當自由女神從海上的迷霧中出現時,遊輪上人人歡呼,人人心嚮往之;但我們也看到,這個人人嚮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戰爭,有無止境的慾望和追求;這個地方,只能進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當你無法融入的時候,最終只能滅亡。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了。

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性格個性,對於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選擇。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於平淡;有人執守“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有人更渴望“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成就一番偉業。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二

又是一個唯美的故事:一個被遺棄的孤兒在一艘航船上,從喜歡上了音樂到以之為業,船成為了他生活的全部,鋼琴成了他生命的全部,直到船被炸沉,他也沒有踏上岸一步,伴着他的家園和鋼琴一起沉浸於深海。

1900一個數字,一個年份,也是一個或許莫須有的人的名字。1900這個人真的存在嗎?那個一生都在船上,從來沒有觸碰到過陸地的天才鋼琴師。

我在想,如果我是1900,我會不會下船,會不會去找那個一見鍾情的姑娘。説真的,我並不能確定自己的答案,因為這真的是一件難以下決定的事情,如果真的在想了很多很多的未來以後。

如果下了船,未來是否真會像他們描述的那樣美好?名揚天下,然後呢?定期的在某些滿是觀眾的劇場表演?每隔一陣子的灌製一張錄音盤?然後呢?買一座房子,生活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裏?然後呢?找到那個自己愛上的姑娘,結婚,生個孩子?然後呢?慢慢的老去嗎?如果那樣,自己真的會開心嗎?

或者,下了船,會是更可怕的事情。名噪一時只是短暫的,音樂只是陸地上的人們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有太多的東西可以供他們去消遣。那麼,到了陸地上的我又算是什麼?一個鋼琴家?誰知道那陸地上有多少個鋼琴家,又會有多少個其它這樣那樣的家。

而船上不一樣。我出生在這裏,熟悉這船,每個角落,每個起伏和動盪的節奏,都是我所熟悉的。還有那個大廳,那架鋼琴,它們是我所能夠主宰的,我在那裏,我就是它的靈魂。在船上,觀眾是過客,我是這裏的主人,他們一批一批的來了又走,而我總是在這裏,而且已經熟悉了這裏的一切,所有的習慣都依賴於這船。

下了船,會怎樣?一個自己無法掌握的夢,是一個別人吹起卻總覺得要破滅的泡沫。而留下來,我知道將會有什麼,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那個住的小船艙,那個吃飯的餐廳,那個歡樂的大廳,還有那架鋼琴,那鋼琴上的88個按鍵,我都無比的熟悉。留下來挺好的,為何要下船呢?

如果那船永遠不會沉,我想,如果我是1900,我也是不會選擇下船的。至於那個姑娘,為何非得下船才行呢,如果真的屬於我,為何不能一起在這船上,如果不屬於我,那麼,我何不留在這船上等待,屬於我的那個她。

然而,有一天那船就要沉了,我還會繼續留在那裏嗎,如果我是1900?

事實是,我不是1900,但是我想我能夠理解他不下船。不只是那陸地上看上去沒有盡頭那麼簡單,而是陸地上的是他無法期待的東西。有多少人想過,1900在那艘船上演奏了多少年的鋼琴,有多少人聽到過,然而,在船將要炸燬的時候,卻只有Max想到了他。

那麼,那一日日在大廳裏演奏的神乎其技,和那些被感染的人們都是假的嗎?為何他們在下船之後,卻再沒有人去提起了?真的是天才嗎?還是隻是在那艘船上是,下了船就什麼都不是了?贏了那個人又怎麼樣?是那個人繼續在陸地上風生水起,而他依然在船上,當船將要被炸燬的時候卻只有一個Max想起他。如果陸地上的世界真的在乎他,在乎他的鋼琴曲,結局為何會是這樣?能夠去相信他們所描繪的下船之後的未來嗎?

如果我是1900,我也會對陸地上的人們沒有啥幻想,也不會有啥期待,那是一個無盡的地方,那也是一個沒人真心在乎你的地方,那害怕,何止是因為陌生呢?

然而,我卻是就快要下船了,走下我的船。

這船從出生開始我就在上面,我們叫它學校。從幾十年前開始,中國的每個孩子都會出生在那船上,在那船上生活,有的下船早些,有的下船晚些。這船上是一個世界,船下是另一個世界。在這船上一切很簡單,食堂,教室,圖書館,考試,有令人煩躁的東西,也有令人愉快的東西,卻都是我們所日復一日所經歷所熟悉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的船,不一樣的只是,我們並不都是1900,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不是每個人都被陸地上的來客説如果下了船就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船上的我們更悲哀,這船不會沉,但是我們必須在某個時候下船,走上社會這塊陸地,説真的,雖然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個社會,然而,船下的,卻真的是我們所不瞭解的,很多也是我們所害怕的。

多在這船上待一會兒,還是早些到陸地上走走,去熟悉一下?這是一個問題。

鋼琴上有88個鍵,大廳是那個熟悉的大廳。考試科目就那麼幾個,內容也是我們熟悉的內容。陸地上的街道沒有盡頭,社會上的渾水沒有盡頭。陸地上的生活又究竟會是怎樣?誰能説,哪裏真的能夠接納我們?

在船上演奏了那麼多年之後,在慰藉了一個又一個船客之後,當船就要被炸燬了,卻只有Max在乎1900的生死,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也是在讀了這麼多年書之後,考了一場場試之後,當要走向社會,也只有自己的家人在乎自己的未來,對於其他人,我們是不可見的,也像是不存在的。我們只是一些報告上的湊成某個數字的一個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這是多麼相似的場景,也是多麼讓人失落的場景。那麼多年,我們究竟都幹了什麼,在這條船上生活那麼久,意義何在?能想些什麼?是如果出生在另一艘船上又會是怎樣嗎?但是那有什麼意義呢?現實只有一個。

我不是1900,我只是一個出生於1990年的中國的人,甚至沒有啥天賦,或許我有我的一個小世界,但是陸地上的人完全不在乎。

而現在,我正準備着走下這條船,雖然不瞭解船下的世界,雖然看不清未來。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三

“hey kid,give us a tarantells。”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 you,show me how tarantells goes paish。

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確是在1900心上又劃了道寂寞的傷疤,他的單純就像遊走在琴鍵上的旋律,給一批批暫局的行人共饗。音樂的縈繞下,人們都浸浴的欣喜的純粹的音符中,隨之徜徉隨之躍動。

然而時間的步伐卻不允許時人停歇,一但到達目的地,餘音未止,人去樓已空。

這樣一個對比,僅留下1900苦澀的笑,禁止了琴絃的顫動,這是他的寂寞。縱使寂寞,1900並未去尋找他那份沖蝕寂寞的快樂——上岸。這是為什麼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們,他們,“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where there is always summer”,快樂並不在岸上,它只是慾望的一張封面,這個一顆單純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僅沒有快樂可言,連唯一的鋼琴天賦都要付之東流。

還有,他與那女孩邂逅時的心動,他一系列舉措想刻意接近那個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來時,他正躊躇着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過,這也是暗示着這份感情的羸弱,一個愛人,當沒有相遇,或者沒有相識時,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於另一方是虛邈的,這點又是何等可悲,愛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遠達不到的。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四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

他有種超強的天賦是對音樂的隨心而動信手拈來。

他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仍然不能邁下舷梯。

他遇見了一個一生相伴的朋友,還是沒有選着離開。

他是鋼琴曲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

他是旅途中漂泊的天使,靈動的琴曲響雷般的震撼心房。

這是一部蕩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我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着max的旁白開始,max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紐帶,而與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才會覺得1900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的温暖。

當max抱着留聲機,播放着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燬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1900時,隨着影片的剪輯,max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説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説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max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麼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麼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昇華。當max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燬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這使得我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如此感性,如此動人,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想到自己一個人看完的電影,一個人寫完的日記。人生難得一知己。和我比起來,1900或許幸運得多。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表演是那麼的不着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着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是的。

這幾年我看了不少電影,但是從來沒有這樣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更加傷感,更加細膩,更加動人,更加真實一些,只歎我生硬的文筆還無法達到這個境界。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爐房的意外事故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着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1900成長為一個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髮,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要是有這樣的邂逅我是做不到)

1900是感情細緻而深邃的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鬱而温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誰是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鋭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説有着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説:“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八十八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就像我面對如今的日子,如今的大學我也茫然,也看不清楚。我不奢求掌握能順勢而為就已經足夠了。上帝是公平的。1900的人生偉大而有意義。哪怕這有可能只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就像樂器店老闆在片尾説的:“別擔心,不要錢。一個精彩的故事比這個舊小號值錢多了。”片尾:max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青瓦石路的街道盡頭。我積壓着的情緒再也忍不住了,來了不該來的地方。好好的分數再高一些就好了,當初不拼一拼,沒有賭一把,來到這裏,錄取老師説:“你的分數報這裏虧了哦。”我傻傻的踩着二本線進來的。來到一條破船上,我不會鋼琴,也還沒有max一樣摯友。孤單的開始,但願不要孤單的結束。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除了埋怨一下下,我也還在奮鬥。今後求學的路上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堅持。而在淚水中換來的堅持總有一天會隨時間消逝。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完整。

音樂,自從他在養父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一生的不分離。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親情,我明白是血濃於水。

友情,我明白是值得珍惜。

愛情,我明白是可遇不可求。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 篇五

《海上鋼琴師》,反覆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受都格外深刻,我是在假期朋友之口中瞭解到這部影片,她看完後極力向我推薦,説這是一段曠世奇才的隱祕傳説,還一邊眼淚汪汪地向我描述這部影片那些打動她的點。

這個學期開學,挑了一個閒暇的下午,我開始走入這段回憶式敍述的影片。

故事裏的主人公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而名字是一個年代,1900。幼年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愛上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曾令人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説,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着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是因為這樣嗎?

我記得影片中1900説的一段話,“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有人説,1900代表着的是一種理想,代表着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矗立在那裏,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永遠待在船上,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大多數的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雖然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也會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温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着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對我而言,這種“外面的世界”若是自己真的所愛所選,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也有人説,這部影片是講述內向型人才在快節奏社會中倔強卻無奈的低吟、是每個人在信息時代下打不開的內心和沒有安全感的茫然。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單純和執拗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説,“活着”這件事情本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

對很多人而言,這也許是悲劇,但是我卻認為這是1900的一種自我追求,他熱愛船上的生活到達一種極致、高於一切,那裏是他的整個世界,離開這裏,他可能再也不能繼續他所愛的這種生活。

有人問,這部影片既然這麼有深意,為什麼沒有像《綠皮書》一樣拿奧斯卡獎呢?很多人都覺得導演用錯了力氣,或者不明白他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只是這個世界浮躁的人太多。他想傳達的東西,不是你為了寫影評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發現找不到可以作為主旨的東西。導演是有野心,他想講述一個人的一生,想映射一個時代。這部電影根本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給每個看官照鏡子,主角就是你自己。

還記得當Virginian被炸燬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乾淨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着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裏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鋼琴、膜拜着音樂時,心裏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鋼琴師講的不僅僅是一個鋼琴師的詩意史詩,它的意義在於讓我們意會生活,在於讓我們瞭解天才,在於讓我們看見自己讓我們看清自我存在的意義!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六

電影結束時,黑白字幕慢慢閃現,但我不忍關閉視頻窗口。哀怨的小號聲劃破了我的心,悠揚,但沉重地壓在我的胸口。我心中的悲傷就像濃茶,持續很久。我拒絕失去這份珍貴的悲傷,並把時間條拉回到他徒勞地演奏的時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由一個鍋爐工人撫養長大。他的名字是“丹尼·佈德曼1900”。他是一名天才的鋼琴演奏者。在船的舞廳裏,他在暴風雨中隨着鋼琴跳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繪人們的心靈。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境限制在船上。雖然世界從他身邊走過,但他不敢進入這個世界。

他從未離開過他生活的'“弗吉尼亞”。他曾經崇拜過那個平凡但佈滿灰塵的女孩,但他因為自卑和懦弱而錯過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在舷梯上,他看着無盡的世界猶豫着要不要回來。他還有一個真正進入他內心的朋友,但他拒絕和他一起下船,選擇了死亡。

正如他所説:“世界是一架有數百萬個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光是街道就有數千條。你如何選擇其中一個?如何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片土地,一種生活?我不知所措,只能選擇一種死法。”因此,戰爭結束後,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表演中與殘破的——號船一起爆炸。

一架鋼琴,琴鍵是開始,琴鍵是結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離。生活的夢想總是存在的,但他終其一生都會退縮至死。原因是他缺乏尊嚴和戰勝命運的信心,這讓他習慣了孤獨。他的“無所作為”讓他的幸福成為一場悲劇,永遠留在他的心裏。

看,我不禁想起了距離和我自己。像1900年一樣,我默默地問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但是我的心還沒有告訴我答案。雖然我像其他人一樣努力學習和工作,但我能僅僅為了生活而生活嗎?在我心中沒有這樣一個自由和詩意的距離。或者,雖然我心裏有這麼一個遙遠的地方,我卻因為理想和懶惰之間的矛盾而猶豫不決?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七

伴隨着低沉悠揚的音樂,影片拉開序幕,幽暗的樓梯綿延不絕的伸展開來。潮濕而又逼仄的水汽瀰漫在空氣裏,這多像一個悲涼而又巨大的隱喻。麥克斯好像預言家一樣的聲音振盪着呼嘯在你我的耳畔。

導演將麥克斯的回憶與一九零零真實的生活穿插交錯,得以重現天才傳奇的一生。

這個被遺棄在頭等艙鋼琴上的孩子,世上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麥克斯所説,沒有一個城市,一個教會,一個醫院,監獄或棒球隊知道他的名字,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沒有家人。他在一個像船一樣大的搖籃裏成長,在歐洲和美國之間旅行。在舷窗裏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無際的海平面和洶湧的波濤。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對整個世紀的眺望。

他推開那扇鏽色的鐵門,剎那間,音樂的泉水汩汩而來,沁入他的心靈,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錯的朦朧中游離,最終,停在那架鋼琴上……

這是電影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一筆,無師自通的一九零零彈奏着美妙的音樂,並這樣,與音樂一起成長。

暈船的麥克斯託尼在大廳遇見穿着燕尾服紳士一樣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平地的穿行在搖晃的船上。作為以視覺藝術為核心的電影,在導演託納多雷的這部作品中,畫面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隨着船身搖晃而滑行的鋼琴以及流動的音樂,劃過天際的滾滾驚雷,怒吼的海洋,無不為這經典的橋段添上濃墨重彩浪漫的一筆。大海咆哮着為他伴奏,海浪與音符融合……

他是嚮往人間温情的,他用船上的無線電與陸地上的人們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個他從沒去過的城市的樣子:冬天的時候,漂亮極了,三月份你總能遇到那樣的午後,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濃霧滑入,就像白色的柵欄,漂浮在街燈下,淹沒了萬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見房頂,看不見樹枝,看不見聖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們擦肩而過卻互不相見……

他從不墨守成規,他的手指跟隨思維跳躍,他説:“去他的規則!”他伴奏的舞會總是歡快並奇異的。他可以用音樂描繪每一個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艙為窮人彈琴。螞蟻般的人羣圍繞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維在不停遊曳,在火山的邊緣,美麗的村莊,在聖索菲亞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擁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鍵上綻放。他的塔郎泰莎,人們從他身邊散開,去追尋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獨暈染開來,在冷寂的空氣裏散發着清冽的香氣,是他靈魂的味道。

他説,我相信陸地上的人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在為什麼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又將至,這就是為什麼你不會厭倦永遠在追尋着,哪裏一直是夏天。我——並不羨慕。他一語成讖,更像是一位鋼琴詩人。

鏡頭交錯,在荒涼廢棄的弗吉尼亞號上,麥克斯在尋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會離開這裏。

生於斯止於斯。這是他的信仰。

與爵士樂鼻祖傑裏羅的鋼琴對決是電影裏最精彩的橋段之一。兩位鋼琴家都展示了他們高超的演奏技藝。與充滿挑釁的傑裏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顯然更甚一籌。他的名氣也達到了頂峯。這個時候,他與他的愛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愛情,也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追求。

他拒絕錄製唱片。

因為,我和我的音樂不容分割。

蒼老的弗吉尼亞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當麥克斯在腐朽的船艙裏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經為自己的愛情彈奏的音樂時,他找到了他,這裏誕生了哲理的一段對話,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所在。

在人類的城市裏,無窮無盡的是慾望。對於一九零零來説,城市是一架無邊無際的鋼琴,在這裏,演奏不了他靈魂的音樂,他寧願,退出生命的舞台。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用簡單的故事情節構建了他心中的藝術理念,他的人文追求。這在他的“時空三部曲”中的另兩部《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説》都有所體現。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更像是導演思想的凝結,一九零零,是真正藝術形象的化身。這是一部藝術悲劇,更是一部蕩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愴唯美的背景音樂中。作為託納多雷的配樂老搭檔,埃里奧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觀眾,並由此榮獲了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弗吉尼亞號停泊的時候,巨大的陰影覆蓋了熙熙攘攘的人羣,覆蓋了慾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對比,導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鏡頭表現無邊無際的人羣:晨曦,自由女神在濃霧中浮現,繁華的城市在人們的瞳孔裏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這是一種象徵,與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獨是因為與世人精神追求的距離,沒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藝術,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屬於這個物質的世界。

正如他所説,我是生在這艘船上的,我已經和這個世界擦身而過了。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八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為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着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義,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説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可以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這裏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説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應該出現在另一條船上,或是衝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裏鋼琴隨着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愛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多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着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着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歎不已!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九

第一部電影,有讓我想看第二遍的衝動。

影片以三人稱的敍述開始,敍述了人們對美國的渴望。新奧爾良,美國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這樣一個包容的城市卻容不下1900。一個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遺棄在一條豪華輪船貴賓艙的鋼琴上,卻被輪船最底層的黑人添煤工人收養了。影片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具有強烈的象徵好處,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鋼琴就是他的媽媽。

“什麼是孤兒院”“孤兒院像監獄,關沒孩子的人。”;“什麼是媽媽”“媽媽就是馬,媽媽是世界上最棒的馬,你賭她絕對贏。”一開始爸爸Danny給1900的世界觀念就是與普世價值相反的,早已經在1900的潛意識裏刻下了“船是整個世界而陸地是不可登上的船”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出現意外死了之後1900開始展現了他過人的音樂天賦——鋼琴演奏。準確的説,是鋼琴和船一齊組成了媽媽這個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傾注再了鋼琴和船的身上。

為什麼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可惜當時我還沒看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過無數次,影片中透過畫面表現出來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敍述者也就是1900之後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時候,因為這次靠岸才有了這個故事和1900這個人,因為是Max向岸上的人講述了1900的故事,讓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後Max問1900“你為什麼不下船你就應去看看這個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開始問自己,但他給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時間都花在質疑上,有些事情無須強求。”他真的是這麼想的麼他是不敢質疑。不敢質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質疑他的職業——海上鋼琴師,也就是不敢質疑他媽媽。而在他心裏有些觀念一向在被動搖。和農夫的那場對白髮生在經濟艙的鋼琴邊,就1900和農夫兩個人。農夫説:“幾年前我只懂耕種,我的世界就是那一畝地,我從沒見過大城市。”這句的潛台詞其實是“1900只懂彈鋼琴,他的世界就是這隻輪船”。這是1900的自問。但是1900應對農夫説的話,回答卻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個朋友和你一樣。”這個“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實際上是不理解此刻的自己的,但是他卻離不開自己的媽媽。農夫為了自己的小女兒外出闖蕩,説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並被海洋的聲音所震撼。“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海洋的聲音”這是1900的回答。真的麼從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卻沒聽過海的聲音我想,那裏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夢想。農夫告訴了1900,生命是能夠改變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畫面呈現的是1900對一個女子的送別。別人為他的琴聲錄製唱片的時候他看到了那個女子,悠揚動聽的琴聲表達了1900對女孩的愛慕。他想要把錄製的唱片送給她,卻一向沒有勇氣開口。他半夜跑到船艙偷偷的吻她,在船上遠遠的望着她。他明白了女子就是那個農夫的女兒,在女子下船的時候他像女子求證了這個猜想,看得出女子對他也頗有好感,但手裏拿着唱片卻最終都沒能把禮物送出去也沒能下船追那個女子。他在船上遇到過無數的美女為什麼偏偏喜歡上了這個女子而這個女子為什麼又恰好是農夫的女兒因為這個女子象徵着“自我”,農夫為了他女兒出來探索、闖蕩去新奧爾良尋找自由,而1900也對她有無限的渴望,只是他沒能克服自己的膽怯,他把唱片折斷了,也斷了自己的夢想。這次送別對1900來説是個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失敗了。然後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陣子之後,1900最後決定下船了,去尋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後的完美生活,聊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船靠岸後,船上所有的員工都與他告別替他高興。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時突然停住了,影片進展到那裏變得十分揪心,觀眾最不期望的事情發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視着自己嚮往的城市,他猶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期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卻穩穩地落在了水裏,然後他徹底絕望了,轉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敍的手法呈現故事,Max站在此刻的時間裏講述着過去的故事,而此刻的故事仍舊在繼續。那艘船經歷了戰爭,已經破舊不堪,準備被爆破。過去和此刻兩個故事就在這個時間點上交匯了。Max去廢棄的船上瘋狂地尋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還在船上。破舊的船艙裏全是廢鐵和積水,Max用留聲機在船艙裏放着被1900折斷的唱片,音樂放遍了每一個角落,然後他們相遇了。

他為什麼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盡頭,盡頭在哪裏當初我下定了決心下船,下船的時候情緒很好……眼前的景色難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沒看見的景物。”,“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郁的香水,是我創造不出的旋律,我永遠下不了船。”他從一出生就不被這個世界所承認,他是被遺棄的孩子,應對拋棄自己的那個世界他充滿了渴望也充滿的無力。真正想要的東西是最沒有勇氣去爭取的。他對陸地的排斥實際上投射出的是他認為自己不被這個世界接納,他沒有勇氣去擁抱這個世界,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在離別時,在他對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納的。他不明白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戀母情結中,似的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應對這個世界。最終,在自由與死亡之間他選取了死亡,和船一齊被爆破。下船就是一個情節,他在那個情節中一次又一次輪迴,直到死去。

影片一開始就説這是個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這樣的名字麼影片中時不時出現荒誕的情節,這讓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們每個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們的慾望、無比渴望卻不被自己承認的慾望,故事的結局就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遠都下不來,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永遠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開始就感動了我,越往後情緒堆積的越多,最後忍不住在最後那段看似平靜的場面中爆發了,影片結束之後都無法平息。影片敍述很緊湊,兩個小時每個場景都很經典,鋼琴演奏在作為影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達情感渲染氣氛推動情節上起了很大作用。這是我長這麼大寫的第一個影評,我沒辦法把每個覺得精彩的地方寫下來,因為真的太多了。我沒敢看別人寫的影評,我怕看了之後就不能最真實的表達自己最及時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幾遍之後會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後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將感受寫下來,是怕任何時間或事情的打擾讓我忘記此時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明白對或者錯。

我打算將這部影片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