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馮志遠》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4W

《馮志遠》觀後感精品多篇

《馮志遠》觀後感 篇一

馮志遠——一個普通而又響亮非凡的名字,説他普通是因為——像他這樣默默無聞地在教育戰線上奉獻自己的教師還有很多,説他響亮非凡是因為——生活在江南的他能到平苦的大西北工作40年,直到他雙目失明,依然以他堅強的意志和信念為那些窮孩子奉獻着自己的一腔熱血,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譜寫着育人的讚歌。《馮志遠》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西部支教的老師們那深深感人的`一幕人間真情,看過了電影頻道的這部《馮志遠》我才深深的瞭解了什麼叫做辛勤的園丁,才懂得了什麼叫做蠟炬成灰淚始幹……

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馮老師是我們國家名副其實的—大漠紅燭!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我不贊同馮公的‘狠心’;作為一個父親的孩子,我理解馮公的‘大愛’;作為曾經入學的學子,我驚詫於馮公的‘高德’;作為一名國家的公民,我憤慨着馮公的‘稀缺’。”這是網友對馮志遠老師最恰當的評價。在馮志遠老師身上,充分體現了胸懷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品德;充分體現了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高尚師德;充分體現了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的精神風範。

不錯,教師就是這樣一個無私的職業。雖是一燭微火,卻燃盡自己,照亮別人;雖是普通的園丁,默默耕耘之後,滿園的桃李芬芳就是收穫。每一位教師都在走着一條艱苦的道路,而他們這樣執着是為了讓學生走一條平坦的路。希望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可以讓學生的一生有所改變。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為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就是馮志遠在他最後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令我非常感動。

與馮志遠相比,深感差距很大。教師崗位——特殊的崗位責任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教師這個崗位,這種職業呢?不錯,近年來,教師的待遇改善了,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願意當教師的人也多了。然而,能真正清醒認識教師職責的沒有幾個人。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表現出不同的教學藝術,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清醒的責任意識和在此基礎上持久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備條件。馮志遠紮根西部農村教育42載,用執著的信念和博大的愛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種。馮志遠老師的感人事蹟,對於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要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青年教師,我們就應該以老前輩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為指路明燈,不斷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與時俱進,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無愧於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重任,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真真正正地做一名“為人民服務的教師,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力爭做“教書育人的典範,為人師表的楷模”,做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奠基石。

《馮志遠》觀後感 篇二

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電影《馮志遠》就是最好的詮釋。具有四十七年教齡的教師馮志遠是那麼的樸實、簡單。那份教師崇高的職業精神,讓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影片一開始,退休了的馮老師望着陪伴他教師生涯的沙漏。沙子透過細細瓶頸下落,而他的眼神裏則充滿着對往日歲月的渴望。年輕時候的馮志遠,隻身一人來到了偏遠沙漠地區的鳴沙中學執教,前途就如同茫茫無際的沙漠,看不見一點指向。由於各種原因,學校輟學的學生增多,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馮老師選取的是勸導家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讓孩子上學。不負眾望,馮老師教導下的孩子們日益進步,也和學生們打成一片。當得知學生抱怨語文課無聊,就創造條件,進行課堂表演。他們所表演的課文《海燕》在高聲朗誦和富有衝擊力的音樂下,更顯氣勢磅礴,也賦予了馮老師海燕般無畏勇敢精神。可惜受到上級領導的指示,馮志遠要調到別處任教。不捨老師的學生手捧蠟燭,夾道送別充滿淚水、不忍離去的馮志遠。

由於先天性的疾病,馮志遠的眼睛在教書三十多年後徹底失明。但是,他不顧學校領導的勸告,堅持在課堂上繼續他一向鍾愛的職業。最終,公開課《岳陽樓記》聲情並茂的朗誦感到了所有在場的師生,與其説是朗誦課文,不如説是道出自己多年教學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緣由。馮志遠這一“生命不息,教書不止”的精神鼓舞了學校全體師生,校長還專門為他訂製了黑板,讓他板書時不會“重字”。學生當然也懂得了關心,每次老師的飯碗總會有更多的鹹菜。但是,身子始終還是撐不住,在堅持任教四十七年後,他離開了熟悉的學校,離開了讓他自豪無比的教書講台。

在影片中,馮志遠並沒有多少在講台教學的職業鏡頭,更多的是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明白,甚至在失明後幫忙困難的學生賣紅棗。老師固然能夠教會我們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更多課本上沒有的,受益終身的道理。馮志遠是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了所有的學生,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還懂得更多,更多……教師,就是就應具有這樣的職業操守。無論在講台上、講台下,教師更就應學會潛移默化地教導學生,而這些受到影響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識能夠彌補的。

可惜的是,應對一個真實而且不錯的題材,編導並沒有花太多的心思對電影進行更多的創新改造,與所有先進性教育電影一樣平庸,只是講了一個故事,加上説了一點道理。期望日後能看到更為優秀的教師題材影片。期望有更多的優秀電影展此刻觀眾面前。

《馮志遠》觀後感 篇三

12月11日上午,學校組織我們去藝都電影院觀看電影——《馮志遠》。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958年,年僅28歲的馮志遠來到了寧夏騰格里的中寧縣鳴沙中學教書。後來,他又被分配到了較遠的關帝中學。有一天,他在上語文課時突然間失明瞭,但他的心,仍舊被學生牽着。馮志遠以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精神堅持教書育人,直到70歲

那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離開已經教了40多年的講台,住進了醫院。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馮志遠的敬業精神的奉獻精神感動了。馮志遠把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獻給了西部的孩子們。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他愛教育事業,他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默默地為學生耕耘着……

想想我們身邊的老師,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嗎?例如我們的班主任——林老師。她為了學生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她為了學生想方設法,操碎了心;她為了學生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後進生開小灶……一節語文課上,林老師聲道發炎講不出聲來,可她用粉筆寫,用手勢教,用可親的微笑示意,她上得那麼自如,那麼投入,我們的眼睛濕潤了,我們的教室出奇的安靜,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充滿了對老師的愛。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讚頌嗎?

老師,謝謝您,您把青春奉獻給了孩子們,孩子們將努力學習,成為祖國的驕傲。

《馮志遠》觀後感 篇四

9月13日下午,在學校的組織下,全體師生分年級觀看電影《馮志遠》。我的心靈被洗滌、靈魂被震撼了。他那種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電影《馮志遠》記錄的是一個平凡教師一生的從業生涯,看完電影的我受益匪淺。看完電影《馮志遠》,我被一個偉大的靈魂被深深的震撼了。

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的二十八歲的馮志遠辭別了新婚的妻子與温暖的小家,帶着簡單的行李,和妻子送給他的二胡,踏上了艱苦的教學之旅。誰曾想,他這一去,竟花去了一生的燦爛年華,直到他雙目失明,直到他退休,他都沒有離開這片讓他灑滿深情的貧瘠的西部土地,沒有離開他摯愛的教育事業,沒有離開他那山區貧困的學生。影片通過講述教師馮志遠在寧夏期間點點滴滴的感人事蹟,生動展現了人民教師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沙漠上,馮志遠伴隨着一路駝鈴來到了中寧縣鳴沙中學。由於家庭貧困,大量學生輟學。馮志遠不厭其煩地朝學生家裏跑,苦口婆心地與家長談心,使許多孩子又重新回到了課堂。晚自習的課堂上,昏暗的小油燈下,每個孩子的臉都被燻黑了,馮志遠老師的燭光卻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他堅信知識更能改變命運!他堅信自己的努力帶給學生的是希望。

由於先天性的眼疾,再加上超強度的工作、惡劣的自然和生活環境,馮志遠的視力急劇惡化。一天,馮志遠正在上語文課時,突然眼前一黑,什麼也看不見了。失明後,校長提出讓他退休回上海修養,他卻默默的説:“我回上海去做什麼呀?!”看到這裏,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馮老師是把教師工作看作成自己的一生事業,而不僅僅是職業了啊!

我也曾聽老師熟背過《岳陽樓記》這篇散文,但給我震撼最大令我終身難忘的卻是影片中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那場朗誦,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好的詮釋。感動於他挑燈對着放大鏡認真工作的畫面,感動於學生們捨不得他走的送別場面,感動於他失明後不肯離開講台的衷心。42年彈指一揮間,終於有一天,他,不得不離開他深愛着的三尺講台。街道兩邊站滿了送行的人羣。一雙雙送別的眼睛裏飽含着淚水。我的眼睛裏也都是淚花。

《馮志遠》對於每個看過電影的人來説,都是一種心靈上的洗禮,不是通過簡單文字能夠表現的。馮志遠-一個普通而又響亮非凡的名字,説他普通是因為--像他這樣默默無聞地在教育戰線上奉獻自己的教師還有很多;説他響亮非凡是因為--生活在江南的他能到平苦的大西北工作40餘年,直到他雙目失明,依然以他堅強的意志和信念為那些窮孩子奉獻着自己的一腔熱血,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譜寫着育人的讚歌。

像如此甘為梯,並把教育和培養下一代做為自己使命的平凡人,在如今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能有多少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會像金子一般珍貴,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着無比絢爛的光芒。孩子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教育能富國強民,這個時代更需要像馮志遠這樣的人,他們才是真正育人的伯樂。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波瀾起伏,有的只是馮志遠老師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的42年光陰。他的青春,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留在了荒涼的大西北,用一生的時間去實踐了他“做一束照亮童心的燭光”的諾言!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愛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作為一名老教師,馮志遠的事蹟讓我更懂得了教師一詞的真正含義,我也會用我的一生來詮釋“教師”這個神聖的名詞!

《馮志遠》觀後感 篇五

上週三,我和學生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二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着……馮志遠,一位支教寧夏42載,傾心教化萬人而淡泊一生的師者,用對祖國、對事業、對學生的大愛,凝鑄成高尚的師魂,如一方堅而不脆、拙然如璞的賀蘭石,在歲月風沙的磨礪中,執著地守護着心中那片希望的綠洲。

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學生,而自己真正又為學生做了什麼? 同馮老師相比,我們缺失的是真正的愛,是對所有孩子的愛。我們如果像馮老師那樣,多份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像馮老師那樣多一份對學生的真愛,也許我們的學困生就會減少,我們的課堂就會妙趣橫生,我們的學生就會變得更加可愛。與馮老師相比,我們做的太少太少了,使我找到了自己今後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馮志遠》觀後感 篇六

今天,我帶着學生觀看了電影,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着……

當看到他雙目失明後,為了能和心愛的學生在一起。為了能給他們傳授更多的知識時,央求校長能讓自己繼續工作。我不由的悄然淚下,我為在課堂上瀟灑自如,到背如流的講授>而感動,此時我的內心當中充滿了對他的崇敬,“可敬的老師” “偉大的老師” 。你真了不起。

當學生悄悄頭看我的表情時,我沒有掩飾自己。任自己的感情流露,讓淚掛滿面頰,讓學生看到真實的自我。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今後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觀馮志遠觀後感600字<一>篇七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我看了《馮志遠》這部電影后最大的感慨!是啊,電影中的馮志遠正是這種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真實寫照,向我們道出了生命的真諦——奉獻!

這部電影主要寫馮老師放棄了繁華的上海,到東北一個落後的山村教書,在自己患病後還依然留在那兒,把知識傳播給學生。最後,年屆72的他身體越來越差,使他不得不離開講台。臨走時,他説:“做為丈夫,我愧對妻子;做為父親,我愧對兒子;做為老師,我愧對學生。”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這麼説呢?馮老師是多麼盡職啊!為了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好學生,他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惡劣的環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什麼會愧對學生呢?我想:是因為馮老師覺得他還沒能把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吧!

在這,想起身邊的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我們的老師。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是園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是的,老師為我們付出多少血汗,教我們知識。可是,現在有些學生全不顧老師的辛勞,不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有時候在上課説話,做小動作,甚至敲桌子,這是多麼不好的行為呀!我想:老師這麼辛勞地教育我們,無私地給了我們知識。我們一定要尊重我們敬愛的老師啊!

做為學生的我們,也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回報啊!同學們,當你上課走神時,請你收回心思專心讀書吧;同學們,當你看見地上有一片廢紙時,請你把它撿起來吧;當你看見一位盲童無助地站在十字路口時,請你把他扶過馬路吧……

讓我們永遠記住:奉獻就是生命的真諦!

觀馮志遠觀後感800字<三>篇八

馮志遠——這是一個響亮非凡的名字,因為這是一個把畢生心血都獻給教育事業的盲老師,這是一個為學生累瞎了雙眼而卻還堅持哺育祖國花朵的園丁……直到看了《馮志遠》這部電影之後,我才漸漸明白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的馮志遠在1958年時,不顧親人的反對,告別了新婚妻子,告別大上海,來到寧夏中寧縣鳴沙中學這個黃河邊上的學校任教。他患有先天性的視網膜色素變性病,眼睛不能太過勞累,否則就會失明,可他仍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終於累壞了雙眼。失明後的他並沒有離開他的崗位,而是仍站在那三尺講台上教書,直到退休還不肯離去……

看完了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我的眼眶濕潤了。一位雙目失明的教師把他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的事蹟是可佩的,他的事蹟是偉大的,是一個偉大的奇蹟。至今,一個個感人肺腑的鏡頭依然不斷地在我腦海中重放,馮志遠那激動人心的講課聲仍舊在我耳邊迴響。從他那激情澎湃的演講聲中,我讀出了堅強和剛毅,我知道了那是一個教師的學生充滿期望的演講,那是一段世上最為精彩的演講。當他講課講到一半摔到在地上時,他的學生一湧而上,從那時,我知道了他的學生有多麼愛他,就像愛戴自己的父母一樣。看到這裏我不禁熱淚盈眶。

馮志遠本來可以不用來到這偏僻的西部教書的,以他的學歷,完全可以在上海某中學教課的。可他沒有那麼做,而是毅然的選擇了鳴沙鎮,這個偏僻的小鎮上教書。他也可以向上級寫一張調離申請書的,可他也沒有。是什麼在背後默默地支撐着他,是講台下那一雙雙充滿對知識的渴望的眼睛,是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臉蛋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放棄了。因為他明白這裏需要他,這裏不能沒有他,這裏離不開他……

馮志遠那對工作兢兢業業的精神感動了無數的人。讓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師即平凡而又偉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讓為我們嘔心瀝血的老師失望。

《馮志遠》觀後感 篇九

看了電影《馮志遠》心靈又一次被洗滌,靈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種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馮志遠——四十幾年紮根西北,獻身西北教育,一個典型的模範故事。後面,電影的展開與延續那麼平淡,平淡得幾乎讓我找不到什麼故事情節:浩瀚又缺少生機的黃沙漠,貧窮又落後的大西北,一個來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學畢業生,被安排到一間狹小的屋子裏開始了他的教書支邊生涯,與孩子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如沙塵……可是,當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次電影看得真正有意義!當看到失明後的馮志遠老師躺在病房裏的時候,我感覺喉嚨一下子堵得難受,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樣的一段人生啊:那個有着先天性眼疾的馮志遠老師,遠離了大上海的妻兒,在黃沙漫天的西北黃土地上無聲無響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無法執教。四十多年哪,這漫長的時間,電影沒給我們展示多少馮老師的生活困難,可是這四十多年的艱苦生活和嘔心瀝血的付出終於使他的眼疾復發,當滿頭銀髮的馮老師坐在桌前會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時的他耳邊是不是還回想着當年那個學生張建華單純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學呢!我也不知道馮老師眼前有沒有浮現出調到另一所學校時晚上房間外那兩排由學生手捧着為他照亮道路的紅燭光,我更不知道馮老師腦海裏還記不記得眼睛剛失明時學校為家長及學生負責不得不讓他停課時他心裏曾經的失落與傷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説,他曾經為之付出的幾萬莘莘學子耳邊肯定會常常回響着馮老師課堂上朗朗的背書聲,腦海裏會展現出馮老師課堂上活潑有趣的情景,記憶中會浮現出與馮老師勞動時他娓娓動聽講述的三國故事……

這一切的一切,這平凡中的無私,不正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高體現嗎?不,應該説是作為一個人擁有高尚人格的最鮮明體現!

也許有人説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遠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兒,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陰留在了大西北,與黃沙為伴,與貧窮為伍,生活孤孤單單,可是我覺得:或許馮志遠老師就是為那片黃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價值在那裏得到了體現與昇華,古人説得好: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馮老師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但我卻分明通過失明後的馮老師給學生背誦的那篇《岳陽樓記》中明白了他的心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如馮老師那樣的平凡而偉大者,才聚成了中華幾千年挺起中國的脊樑!而我無法不從這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的那份堅忍、那份剛毅、那份大愛……正如馮志遠老師,沒有親情的付出,沒有索求的奉獻,才贏得了那麼多的愛戴,才譜就了讓人感慨涕零的奉獻長歌,我也才真正讀懂了馮志遠老師那段獨白中的深刻內涵:我是一顆種子,從遙遠的南方漂流到這生長着紅枸杞的地方,這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願做一顆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那一顆顆會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愛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電影《馮志遠》觀後感700字<一>篇十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為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 ”

前幾天,我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的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作為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雖然,我不是老師,但駕校也算是一片教育沃土,所以,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員,力爭為自己招來的每一位學員做好全方位的跟蹤服務工作,拉近與學員的距離,實現與學員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好學員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