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74K

第一篇: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精選多篇)

敬愛的黨支部:

通過觀看電影《永遠的焦裕祿》,使我從內心深處再次得到了強烈的震撼,焦裕祿同志言行舉止、音容相貌,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裏,讓我明白要時刻對黨忠誠、對崗位熱愛、對人民羣眾要具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最重要的是在感動之後需要不折不扣的付諸行動。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僕、幹部的好榜樣。1962年冬天,他來到當時內澇、風沙、鹽鹼“三害”肆虐的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戰天鬥地,奮力改變蘭考貧困面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始終保持人民公僕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羣眾的幸福安康,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風範。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重訪蘭考時説:“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選擇蘭考,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焦裕祿精神發祥地,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正能量。”當前,我們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焦裕祿同志的先進事蹟,對於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學習羣眾路線活動中,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準確把握教育實踐活動總體要求,為各項工作確立一個較高標準的要求,切實增強搞好教育實踐活動的政治責任感。每個黨員幹部都要自覺擔當起責任,積極投身教育實踐活動。要確立較高標準,始終貫徹整風精神,聚焦"四風",有針對性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講認真動真格,通過改進作風及時有效解決問題,不達標準不交賬。要嚴格按標準檢驗活動成效,把是否做到言行一致、解決問題,作為黨員、幹部考評的重要依據。

焦裕祿同志信奉的“羣眾的利益是最高利益”的價值觀和“權為民所用”的權力觀,應永遠成為所有領導幹部的座右銘。公權不能私用是人類對權力使用要求的普遍準則,為了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是中國共產黨人賦予自己的責任。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子照一照、為尺子量一量、為標杆齊一齊。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幹部,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牢記宗旨、心繫羣眾的公僕精神;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的大無畏精神;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奉獻精神。把學習焦裕祿精神和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全面學習,深刻領會,求實求效。要自覺以焦裕祿為榜樣,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以實際行動助推工作開展。要堅定信仰葆本色,保持清正廉潔,注重實幹,時刻把羣眾裝心中,依靠羣眾,走羣眾路線,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

彙報人:haoword

2014-07-22

第二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1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1

2014年6月22日上午,公司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23日上午,我們支部組織黨員開展了討論交流。有同志提起,被稱為“縣委書記好榜樣”的焦裕祿的主要政績是什麼?同志們説法不一,有人説。是他帶領羣眾治理風沙煙鹼,不屈不撓的向大自然作鬥爭;有人説,是他牢記黨的號召,時刻關心人民疾苦;有人説,是他堅持原則,想錯誤的思想進行抵制和鬥爭;有人説,是他嚴於律己,不搞特殊化,也有人説他能以大局為重,忍辱負重等等。這些都是事實,如果説他搞了多少樓和市政建設,拓寬了多少馬路,帶領人民羣眾脱貧致富,那都是沒影的事。 那麼,焦裕祿同志有沒有“政績工程”?是什麼?我認為,焦裕祿同志不但有“政績工程”,而且還十分的壯觀和偉大,那就是:他在廣大人民羣眾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豐碑。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關心人民羣眾疾苦,與人民羣眾患難與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搞特殊,嚴於律已;公而忘私,以黨和人民羣眾的利益為重等。這些“政績工程”與現在所謂的“政績工程”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但從價值上來講,從捍衞和樹立黨和政府的形象上來説,要高大的多,有用的多,在人民羣眾中的反響要強烈地多。幾十年來,黨和人民羣眾始終不忘焦裕祿同志,懷念焦裕祿同志,學習焦裕祿同志,繼承和發揚了焦裕祿同志的精神,對促進和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尤其是在對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重大的作用。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永遠放光芒。

在這個物質生活被高度誇大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肯為了別人的利益、別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祿作為光榮的典型,是該存在的,因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讓我們相信,這世界還有光榮和理想的人。一個那麼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氣敢於和自然災害、惡人和疾病作鬥爭,又是需要何等的責任感,敢於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自己的事業,因為他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僕”的信仰,他能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成為一個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個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電影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風範令人肅然起敬!

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好教材。作為一名黨員,我從焦裕祿同志的感人事蹟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向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三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3

電影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3

6月21日,在公司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大眾影劇院觀看了電影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縣委書記的好榜樣” 焦裕祿同志生前在蘭考工作。蘭考也因為焦書記而聞名全國,作為河南人和開封人,我們為在這片熱土上有這樣一位好書記而驕傲和自豪。焦書記的事蹟可以説是世人皆知,他把生命的最後475天留在了蘭考,同時也把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僕“的信仰,以榜樣的力量在全國人民的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焦裕祿同志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學習他關心人民羣眾疾苦,與人民羣眾患難與共;學習他不怕犧牲、不怕苦難、不搞特殊嚴於律己;學習他公而忘私,處處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等等。電影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以採訪焦裕祿生前的領導、同事、親屬以及當時和焦書記一起工作過工友和蘭考普通百姓的形式,通過他們的回憶和描述。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了焦裕祿同志。焦書記在去蘭考之前在洛陽礦山機械製造廠工作了9年,,剛開始他不懂圖紙,就虛心學習,向書本學,向一線職工學等,最終他從一個機械製造的“門外漢”成為了“行家裏手”,由他參與制造的一台捲揚機填補了國內空白,竟服役40多年。在蘭考治理“三害”期間,他更是深入田間地頭、深入到羣眾當中去,瞭解全縣每一個困難家庭,親自帶領把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送到老百姓的手裏;為了觀察到水的流向,利於開挖河道疏流治澇,雨越是下得大,他越是往外跑;當了解當地的一個農民在自己的土地裏成功治理了鹽鹼之後,作為一個縣委書記,他竟然虛心同那個農民談了三天三夜……,在蘭考工作期間,焦裕祿治理蘭考“三害“的辦法不是他發

明和創造的,而是他充分相信和依靠羣眾,是他從廣大人民羣眾當中學習、總結出來的,是他把個體的行為總結分析後在全線推廣的。焦書記“幹一行、愛一行”,在工作中和羣眾“打成一片”,處處從實際出發。從這個角度講,可以説,焦書記是踐行了黨的羣眾路線的榜樣,正是這樣,焦書記真正解決了很多羣眾需要實際問題,為蘭考人民羣眾治好了“三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羣眾觀點創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的方法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焦裕祿去蘭考赴任時,正趕上當時的縣領導班子開會,讓他發言,他卻説“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剛到蘭考,還沒有了解蘭考的實際情況”,就沒過多的説什麼。在我們實際工作當中,更應該充分依靠羣眾、相信羣眾,無論是哪個行業,在羣眾中間,都積累着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對於我們公司也一樣,xxx説過“説了算、定了幹、現場看、馬上辦”,“現場看”就是了解現場實際情況,就是踐行了黨的羣眾路線的一種有效的形式。踐行了黨的羣眾路線還要充分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的聰明才智,讓廣大職工的意見參與公司的管理,為公司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向焦書記學習,學習他充分踐行了黨的羣眾路線的態度和作風。

第四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2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 2

6月21日,我們在公司黨委的組織安排下,觀看了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的名字和事蹟響徹全國,是當時和現代社會全體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雖然他在貧窮和自然災害頻發的蘭考辛苦工作僅僅475天,但他對蘭考的後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蘭考和全國人民心中栽下了一棵堅忍不拔、不畏艱險的精神“泡桐”。

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同志是我們全體黨員學習的路標。在影片中看到他生前所用的破舊的衣服、自行車、斑駁的搪瓷杯、滿目創痍的桌椅、板凳……,就是這樣的工作條件下,他仍然時刻關心人民疾苦,與人民羣眾共患難,一起改造和征服自然。在影片中看到了焦裕祿對自己和子女是多麼嚴格,不準搞特殊化,在外面不準説出與他的關係。在女兒參加工作時與普通百姓的子女一視同仁,我們看到焦裕祿在工廠基層工作時,虛心刻苦鑽研,參與制造了我國第一台捲揚機。在蘭考工作期間,向人民羣眾學習治理沙、澇、鹽鹼的經驗和方法。以及他把救災物資及時送到貧困的老百姓手中。這就是人民羣眾的好書記焦裕祿同志留下的寶貴財富。

全心全意為人民羣眾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現代社會需要這樣的黨員幹部。我們應該做到實事求是,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平常的工作中,廣大員工有許多聰明智慧和經驗財富,做為一名黨員幹部,要深入員工隊伍中去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教訓和聰明才智。

為了公司快建跨越的發展,我們離不開焦裕祿精神,應該時時刻刻向他學習,聽取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為企業的發展和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第五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

永遠的豐碑

——觀《永遠的焦裕祿》有感

2014年,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再次響徹中華大地,它就是“焦裕祿”;2014年,一片中原大地的熱土再次被媒體聚焦,它就是“蘭考”;2014年,一種永不磨滅、熠熠生輝的精神再次被億萬國人所敬仰傳唱,它就是“焦裕祿精神”。

2014年7月1日,在慶祝建黨93週年的特殊日子,在上級部門的組織下,我有幸作為本地區的首批觀眾,認真觀看了大型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去之前,心中曾有疑問,“難道還是看已看過多遍的李雪健主演的電影《焦裕祿》”?但《永遠的焦裕祿》卻不是一部藝術電影,而是一部寫實的大型紀錄片,採訪了焦裕祿生前眾多的當事人(包括同事、領導、親人、朋友、工作人員、普通民眾等),採用現實與歷史時空交錯的手法,以大量生動、翔實的影像資料(其中不少歷史鏡頭應屬首次向觀眾展示),生動再現了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和蘭考工作期間輝煌燦爛的生命軌跡。透過各個當事人樸素而真實的講述,焦裕祿這個人民的好兒子、黨的優秀幹部又一次鮮活地浮現在世人面前,眾多難忘的場景一次次衝擊着我的視線,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令人動容、喟歎,感人至深,乃至淚水模糊了雙眼。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的蘭考連續多年遭受自然災害,黃沙遍地飛揚,內澇嚴重,白茫茫的鹽鹼地上禾苗被大量鹼死,近乎顆粒無收。到1962年冬,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在別人不願到蘭考任職的 1

情況下,受命於危難之時的焦裕祿帶着上級的重託毅然決然地到蘭考赴任了。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擁着的鮮花,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的孩子,是飢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百業待舉、千頭萬緒的具體工作……為使三十六萬蘭考人民不再攜家帶小、流離失所, 焦裕祿帶領全縣人民戰天鬥地,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三害”熱潮,奮力改變着蘭考的貧困面貌。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帶頭趟着齊腰深的激流察看洪水走勢;風雪交加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羣眾送救濟(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菴、牛棚,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向他們虛心學習請教;他認真汲取人民羣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在焦裕祿的帶領下,蘭考幹部羣眾鍥而不捨地晝夜奮戰,“三害”終於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人們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然而,長期遭受肝病折磨的焦裕祿卻無暇治療,在長期高強度的工作中終積勞成重疾,因肝癌晚期不治,於1964年5月14日逝世,年僅42歲,倒在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生命的最後關頭,他最關心的還是蘭考的工作和生產,囑咐同志們“把秦寨鹽鹼地上的麥穗拿一把來,讓我看看”、“我死後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焦裕祿用自己短暫的一生,深刻詮釋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形象!焦裕祿“心中裝着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裏、“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的奮鬥精神,“任何時候不搞特殊化”的廉潔情操,都永遠是激勵後人、警醒後人務實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

透過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的講述,一些感人肺腑的細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演員李雪健深情地回憶説,電影《焦裕祿》的拍攝過程讓他終生難忘,蘭考當地百姓主動參與拍攝、不要一分錢,提着的籃子中事先就裝好了雞蛋,根本無需道具,因為這樣的場景當地百姓當年都曾親自參與過。山東老家的鄰居真摯地回憶説,焦裕祿回家探親時,曾友好地登門拜訪,穿的衣服相當破舊,一點都不像個當官的。醫院的醫護人員流着淚説,焦裕祿痛得很厲害時,想給他打止疼針,焦裕祿卻拒絕了,説:“我能忍,不需要了,留給別人吧” ......其實屈指算來,焦裕祿從1962年12月到蘭考任縣委書記至1964年5月去逝,僅有短短的一年零四個月左右,但在蘭考人民心中,他卻是永遠的書記。我們不禁要問,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都做了什麼,讓人民羣眾永遠地記住了他、永遠愛戴他?我想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焦裕祿用真情、用真心與人民羣眾交朋友,用實際行動做好為民的每一件事。是的,他不像領導,但卻處處為民着想,以真情的付出贏得了蘭考羣眾的信任與擁護。真情、真心的根源在於信仰與忠誠。正是焦裕祿胸懷對黨的事業的崇高信仰和無比忠誠,他抱着病痛的身體嘔心瀝血,不怕苦、不怕累,不為名、不為利,常年奔波在農舍、田地,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最終他將自己的名字與生命刻在了這片眷戀的土地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百姓惜別的淚光中,在世人敬仰的讚歎中,焦裕祿巍然樹立起了一個優秀黨員幹部的豐碑!他的事蹟讓人們口口相傳,永遠銘記,焦裕祿精神得以

永存。

豐碑無語,行勝於言。在今天這個價值取向多元化、信仰有所缺失的時代,重溯焦裕祿精神無疑十分重要。我們深情緬懷焦裕祿,就是在喚醒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在焦裕祿精神的偉大豐碑前面,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當捫心自問,自省自勵,腳踏實地,多為老百姓幹實事,方能贏得民心;那些只求自己升官發財、謀取私利的人,如“薄”與“厚”者,當無地自容。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一些人註定名垂青史,為世代敬仰;一些人註定遺臭萬年,為世人唾罵。今天,中原大地上,焦裕祿親手栽下的泡桐已成長為一望無際、挺拔矗立的桐林,綻放出絢麗奪目的花朵,那是象徵着人民對焦裕祿精神的傳承與發揚。焦裕祿精神作為我們黨優秀的精神財富之一,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當繼承下去。學習焦裕祿精神的關鍵在於落實到自覺行動上,在每一項實際工作中以真心、真情對待人民羣眾,身先士卒,為人民羣眾辦理一件件實事,解決人民羣眾關切的一件件難題,從而最終贏得人民羣眾的廣泛信任與擁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高信仰始終是我們黨的強大精神支柱,人民羣眾始終是我們黨的堅實執政基礎。只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脱離羣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 今天當焦裕祿這個熟悉的名字再次被中華大地一遍遍喚起,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種崇高的信仰正在淨化全體共產黨人的心靈,一種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正在迴歸,一個良好的社會風尚正在形成,我們的人民將更加幸福安康。